唉,郑渊洁变了,也许早就变了,毕竟年纪变大,被社会毒打,有所改变也正常,比如郭德纲被主流招安以后不也没那么尖锐了吗,为了吃饭不丢人,更何况你自己能硬,家人呢?
孩子呢?
都要活下去的……就是可惜了我以前那么喜欢郑渊洁,特别是00年以前的他,有想法,有热情,有真诚。
郑亚旗,无非就是仗着父亲的红利挣钱呗,反正没看他捣鼓出什么好作品来,我说你收着老爹作品的版权费,安心当个富二代不好吗,还非要装作自己能创业?
一时激愤,东拉西扯说的有点多。
其实我早以前就感觉郑渊洁的作品有了改变,我也不是专家,也说不上这改变是好是坏,就是没有了以前能在书里感受到的感情,热血,激动,感动,注意并不是我的年龄大了和小时候不一样。
最后说说这毁童年的动画,情节谈不上,制作水平——没看出钱花哪儿了,你妹!
最后居然还有网红刷火箭的情节!
呵呵!
郑渊洁童话,童话大王,就当个美好童年回忆吧
周末带孩子去看的,看到恶心难受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这么说吧,就连天火那样的片子我都给了2颗星,为啥这么一部给低幼看的儿童片我能给1星,甚至一星都觉得高!
实在是因为它太差了(以下含有剧透)舒克贝塔。。。
舒克是主线OK!
那贝塔是啥?
是工具人?
是气氛组?
还是灯泡?
开飞机的舒克已经开上高科技飞碟了,开坦克的贝塔还在开以前的玩具坦克!
给他整个能够变形的高科技坦克能死么?
你让贝塔怎么出门见人?
整部故事下来贝塔给人留下的印象还不如背改锥的父子俩!
不如混血小蝙蝠!
甚至不如那五个表情跟愤怒小鸟的鸟崽一样的鼠科动物!
然后就是,大反派的妆容也是绝了,以前的反派要么可爱,要么有型,这个反派是个啥?
女装大佬,还带有些许恶心!
台词聒噪且粗俗!
大决战把直播那套打赏和花钱弄进来刷礼物打反派也是醉了,是想教育小孩不仅要看直播还得要刷礼物么?
这是什么教育导向?
孩子问我:爸爸,我也想买炮弹去打坏蛋!
合着孩子以后遇到不平事,想到的就是拿钱砸给坏人?
你就是收了直播的钱,也不能这么教育下一代吧?
挺好的一个IP做的稀碎!
本来可以好好教育孩子的,但看了这个,怎么教育?
本来看到一半,故事架构其实都挺好,都知道小偷团伙是有人指使的!
都知道舒克贝塔是为了生命之水!
但看到的该是什么?
为了生命之水,就可以去偷别人的东西?
然后换积分,再获得生命之水?
所以当反派把舒克变成众矢之的时,我想的是,故事应该是让舒克明白,不论目的如何,偷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对的,可结果呢?
一句没说!
当所有小偷都发现被骗了,是不是应该去伏法道歉?
可结果呢?
一句没有!
我们看到的事一帮小偷引以为豪,一帮小卡拉米以小偷为傲,这是什么教育导向?
这片子有没有好的地方,有!
但作为一部少儿电影,如何引导孩子向善,始终是评价该片的第一标准!
这部打着父母儿时情怀标签的电影,教育给孩子的是什么?
就想问问编剧及制作团队,当你8岁以下的孩子出了电影院,对父母说想当小偷想要开直播或看直播或刷礼物,怎么给孩子解释,看这电影的意义在哪里?
常常看到网上批评80、90后是被日本动漫洗脑的一代,今天我作为一名资深动漫迷,必须要出来说句话。
谁说我们只喜欢外国动漫的?
小时候我也追过不少中国动画,比如黑猫警长、邋遢大王、西游记、舒克贝塔……至今记得《黑猫警长》里螳螂结婚那一集,新郎消失的真相简直是我的童年阴影😂。
但是随着我的长大,国内新出的动画片却愈发低龄化,目光自然就被更加有趣的外国动漫吸引走了。
这几年舒克贝塔倒是重新跳了出来,翻拍了新的3D动画版。
我自然是支持的,甚至陪滚滚看过几集电视版。
不过自从发现滚滚的远视储备告急后,我就很少让他看电视了。
电影倒是每隔1-2个月会带他看一次,因为坐在最后一排看电影有助于近视防控。
最近这次选电影也是巧,正好舒克贝塔出了电影版,剧情还是全新的,这我可必须得支持了。
前面的前情铺垫很长,就算没有看过舒克贝塔的小朋友也可以很快入戏。
从舒克贝塔坐上皮皮鲁送的五角飞碟开始,正片就开始了。
飞碟的动力来自于一起送来的“生命水”。
可当他们俩试飞到了外太空后,飞碟突然提示查找不到生命水,失控后绕地球飞了N多圈。
等他们终于掉回魔方市,发现竟已过去了10年?!
机场荒废了,伙伴们也消失了,自己也成了过气偶像。
现在小老鼠们的偶像成了偷盗团伙“极盗团”,而生命水也落到了他们手里。
为了拿回生命水,舒克和贝塔决定潜入敌营……用一句话来总结故事:两只不愿意偷的落魄老鼠,怎么从魔方市最大的偷窃组织中夺回宝物?
滚滚全程是拿手遮脸看完的,一会说害怕,一会又说还要看😂而我的观后感则是比滚滚的心情复杂更多。
接下来作为舒克贝塔二十几年的老粉丝,来说说《舒克贝塔·五角飞碟》给我的感受。
注意:以下涉及剧透。
01创意值依然高郑渊洁的想象力我一直非常佩服,这个故事也依然创意值满满,而且特别与时俱进。
比如在整个故事中贯穿的要素——直播。
极盗团的老鼠老大发布任务总是通过手机直播,自己从来没有现身过。
可能因为直播已经渗透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我看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奇怪。
直到故事末尾,舒克贝塔亲眼见到老大本尊时,观众们才一起惊讶:他竟然是人类!
直播上的老鼠样貌完全是靠美颜实现的,真是一个很妙的讽刺效果。
还有最后在虚拟云里大战,老鼠们通过给老大刷礼物来攻击他,火箭、礼炮、成堆硬币轮着来,当时真的把我看笑了。
那么多硬币砸在身上,想想都好痛呢,都是甜蜜的负担。
五角飞碟的用法也是创意十足,本来以为就是一台普通宇宙飞碟,结果那5个角能变形,比如像披萨切刀一样竖向旋转,或者像娃娃机爪子一样夹起仓鼠球。
看到夹起来的时候,给我的震撼跟看《疯狂原始人2》里的奶奶把头发摘掉时差不多,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02但成不了经典虽然创意点都很赞,但是我敢断言,这部《五角飞碟》成不了经典动画电影。
其一是直播过于具备时代特色了,二是主角没有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
舒克和贝塔嘴里喊着“偷是不对的!
”,可是他们从利那里获得门卡的方式是什么?
还是偷啊😂。
贝塔说话转移利的注意力,而舒克趁机从她腰间摸走了门卡。
虽然后期有安排了报应环节:老大把舒克偷门卡的录像给利看,导致舒克失去了利的信任,被大家唾弃。
(这里其实蛮高效的,你们天天以偷为荣,怎么自己被偷还不干了)但一到后面老大的恶行曝光,舒克贝塔赶来救老鼠们的时候,利瞬间就因为老大更坏而原谅了舒克。
大人看可能能想到这之间的因果报应,但小孩子不见得能理解。
在他们眼里,很可能就是虽然舒克表里不一,但只要说句对不起,问题就解决啦。
之前还陪滚滚看过几部经典动画,个人认为,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绝对不是因为事件具有时代性,而是能抓住从古至今皆能通用的情感点。
比如《狮子王》里,辛巴犯下的错直接导致了爸爸死去,失去了家,这代价惨痛异常。
而他被冤枉逃跑后,也并没有马上想着报仇,而是逃避去了其它地方。
比起“嘴里一套,手里一套”的舒克贝塔(仅指电影《五角飞碟》里的他俩),我还是更喜欢懦弱但真实的辛巴。
03受众到底是谁?
经典动画还会有一个特点:下至3岁,上至90岁,都能看的津津有味。
《五角飞碟》主创们显然希望做到这点,却给我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
直播的各种梗很精彩,对大人来说会觉得很有创意,但恐怕小学生以下都看不明白,而且很可能家长根本不想让他们看明白。
舒克和贝塔始终动力满满地解决问题,小朋友能看得很high,可成年人就会觉得略假。
更不用说里面的爱情戏码,那是小孩看不懂,大人嫌太土啊……可能会有人说,好莱坞的爱情戏不也很土你怎么不嫌?
那可不能一样,人家都是真人帅哥美女,看脸就能产生荷尔蒙,看着利和舒克两只老鼠脸你能吗?
里面倒是有不少能扎成年人心的点。
比如极盗团老大发布更高奖励的新任务时,鸡血员工黑风说出的那句“我都这么努力了,还是跑不赢通胀啊”简直说到我心里了😂
李佳琦你看看,买不起79元一根的眉笔,并不是因为没有认真工作!
卷王黑风都跑不赢通胀,能有几个人跑得赢!
也许直接像《哪吒》那样拍成偏成人的动画,不想着赚低龄小朋友的钱更合适?
但是国内又没有分级,确实也很难实现。
04结语然而不管我怎么损《五角飞碟》,看的时候有多少不满在肚子里咕哝,在结尾处老版主题曲响起来的时候,我的眼眶就莫名其妙地湿润了。
舒克舒克舒克开飞机的舒克🎵贝塔贝塔贝塔开坦克的贝塔🎵你还记得这两句怎么唱吗哈哈?
最后放一张滚滚站在影院拐角处的照片。
屏幕上都开始播纯字幕了,滚滚还不肯走,说要听完这首歌再走!
此刻我的童年和滚滚的童年,似乎穿越时空重叠在了一起。
希望舒克贝塔这个IP能永远活着,别像黑猫警长它们那样昙花一现。
也祝中国动画越做越好!
元旦档观影第7部《舒克贝塔·五角飞碟》,不出意外的话也是今年元旦档最后一部了,曾经很多人的童年回忆,“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再次登陆大银幕。
印象中近些年郑渊洁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最近的一部是真人动画《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
曾经的童年恐怖回忆《魔方大厦》也曾宣布过制作电影,并且由郑渊洁执导。
《舒克贝塔·五角飞碟》是第二部改编其作品的大银幕电影,人物造型是沿用了2019年的《舒克贝塔》动画剧集。
但当电影的第一张海报放出时,能明显感觉制作很一般,相对于剧集没有多长进。
在如今国产动画制作水平越来越高之时,这样的制作就显得差强人意了。
制作一般已是一个弊病,剧情不仅低幼,且毫无新意,所有危机均是雷声大雨点小,主角的成长也未能看到,没笑点没泪点,还记得同场的小朋友都没有发出笑声。
片中引用了大量网络热梗与热点事件,将直播融入其中,但并未给影片加分。
“别让人家把你当做鸭脖”也是够冷的,家人们表示接受不了。
夹带私货的“抄袭比盗窃更可耻”却被自己后面抄袭的各种段子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脸,敢说那几个小老鼠卖萌的样子没抄袭《穿靴子的猫》?
制作一般,剧情拉胯,所谓讽刺也变得可笑,曾经的经典动画重新出现在大银幕怎会如此。
在当年《舒克贝塔》动画剧集也是风靡一时,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但再次被搬出来制作成为院线电影却尽显敷衍,吃老本收割韭菜的嫌疑过于明显。
其实近些年也偶有当年的经典动画如同舒克贝塔一样被重新制作后再次出现,黑猫警长的电影版,葫芦兄弟的新版剧集等等。
却都是制作粗糙,剧情敷衍,记得黑猫警长的电影就是将动画剧集的剧情组合到了一块而已。
我们期待曾经的经典动画形象能在大银幕出现,但也希望能以一种全新的、符合现如今的形象出现,希望创作者们能赋予他们全新的生命力。
而非啃老本,敷衍地创作完成后尽快割一波韭菜。
动画不能这么搞,曾经的经典动画更不能这么搞。
我的童年给个3星先,不过小时候舒克贝塔系列一直没看全,所以没办法判断和书的出入大不大故事就是非常标准的故事,标准到一眼能看清走向。
把舒克贝塔和五角飞碟换成其他原创人物和交通工具没有差别。
旧瓶装新酒,感觉想讽刺很多直播带节奏、打赏、追星、未成年人三观,人工智能,节约粮食,鸭脖、蝙蝠,甚至还有一笔带过的“抄袭比偷东西更可耻”。
和从前一样,或许也可以说是在夹带私货吧。
小时候总觉得书里的道理很浅显直白,现在回看,确实直白,很干。
扯远了。
蝙蝠口罩那里有些不适,总觉得带着点歧视,少这一个梗又如何呢?
儿童电影的话我接受反派人物成为反派的原因这么离谱,但我不能接受他长得这么让人难受。
他的出场还有声音我确实感到恶心。
怎么不算建模的成功。
全片唯一一次笑出来是在抢天气控制系统时自动驾驶因为超过安全距离停下来了,冷不丁这么一下还挺好笑的。
实在是没有什么惊喜,如果不算片尾郑渊洁的出现的话。
成年人食之乏味,小孩子看看热闹,那些讽刺说给谁呢?
我不知道,或许是我这样想找找童年的大孩子吧。
多少有些遗憾。
对了,舒克妈妈突然来那一下是要闹哪样。
开场30秒用了经典台词,很怀念,后面就开始不知所云毫无逻辑,叙事能力水平可以说是没有,动画制作可以说是粗制滥造,动画背景全是模糊的平面,一个老鼠拍桌子的时候手套边缘都不变的像是一个塑料,可以说是想尽一切办法在省钱了。
为了政治正确老鼠还做出黑人白人黄人的样子,怎么不做LGBT一直正确到底好了?!
老鼠极盗团HR的样子参考了迪士尼疯狂动物城,车间就是低配版怪兽工厂,最后还融入了逐鹿之战元素,这故事都讲杂了砸了。
作为一个父亲陪孩子一起看这个电影,本来自己就是看舒克和贝塔长大的,对这个ip超级有好感。
更希望让孩子也了解自己的童年。
但是看了以后,完全完全是部骗钱的垃圾。
1、画面粗糙,质量低,分镜、运镜完全是一团糟。
2、故事没有逻辑,更可恨的是一部面相儿童的电影,居然会掺杂爱情?
儿童片还要爱情,编剧、导演脑子里塞的什么浆糊?
现在不都流行叫别人老师吗?
我想问问导演、编剧有人叫你们老师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觉得自己理所应得,其实我认为也就是绣花枕头,草包一个。
一个连自己本职工作都做不好,全是敷衍、急功近利,也就是个食色之徒。
3、郑渊洁的动画最核心的就是童趣,这部片子完全完全没有这一点,哎,一边边说着动漫崛起!
一边边被喂垃圾吃,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更可悲的是我的孩子,别人的孩子要看这种垃圾长大。
希望你们这些从业者,能够多用点心,多些原创,深入挖掘和阐发我们的优秀文化,给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让我们文化发扬光大,而不是口嗨,嘴上看不起这看不起那,动起手来啥也不是。
虽然我说了这么多,可能这些从业者完全看不到,甚至为票房大卖而感到沾沾自喜,我甚至能想象得到他们一边数着钱一边说,幼稚谈什么文化,谈什么理想,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
又或者给自己找借口,先吃饱饭再说原创。
-一位父亲看完有感而发
如果故事是讲给低幼儿童的,就不要加入异性互生好感这类孩子看不懂的剧情,如果想兼顾成人,剧中人物说话的方式就请别那么幼稚可爱。
这种东拉西凑的情节简直就是在骗钱。
最后新闻播报员居然是郑渊洁的形象,太尬了太丢人了。
郑渊洁老去之后,他创造的这些ip如何重新焕发生机的确是个问题,但是请千万别这么糟践东西。
小时候很喜欢童话大王,一个学生又没什么钱,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旧书摊的童话大王,一本五毛钱,有时候甚至用饭钱去买。
那时候连载的都看不完整,二手书有的新有的旧,断断续续颠三倒四的看。
长大了终于有能力了,买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大灰狼罗克整套的图,也去看了儿时第二喜欢的舒克贝塔(最爱还是皮皮鲁啦),给当年那个十多岁的孩子补上一个奢侈的童年。
片子很好看,小学生中学生都OK,建议三四岁的小孩子不要去了,我看的时间旁边一个爸爸跟他三四岁的女儿说,舒克贝塔是爸爸小时候喜欢的,但是他女儿并不领情,看了十分钟就闹着要出去玩。
最后最后,希望郑亚旗导演能看到,能不能出成人化一些的系列,希望中国能有自己的新海诚。
昨天和小妹妹一起去看的,影厅里有很多小朋友。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句台词:抄袭比偷东西更可恶,可能是跟郑渊洁维权的互动。
小时候看的原著是21世纪出版社的6本舒克贝塔历险记,原著中间部分恰好没看过,观影过程中感觉改编十分离谱,怎么还给舒克设置了与原著不同的暧昧对象?
看完后查了下原著,原来是舒利的母亲,这倒是我忘记原著、怪错电影了。
即使是给小朋友看的动画片也应该有一定标准。
一些地方逻辑不通,部分场景、模型粗制滥造:舒克贝塔航空公司的门牌损坏后为什么在一个镜头中又出现完整门牌了?
几处低精度模型和贴图在2024年的动画电影中出现是认真的?
电影设置了许多处并无益处的网络流行梗:看到有评论提到电影中批判了网络直播和打赏,不过这种元素高频率出现,大概率会让小朋友跟着模仿“家人们点赞”,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吧。
连汪汪队也一下子变得眉清目秀了起来。
回去带小妹妹看了汪汪队和新猫和老鼠,那两部动画片的观感要好上许多(虽然新猫和老鼠加入了很多对话,以及新时代的画风让人难以接受)新猫和老鼠虽然不如老的几个版本,但个人认为故事逻辑和剧情是全年龄向的,很难找到没有意义的镜头和角色动作;汪汪队属于成年人看了不会太反感的动画。
本来准备最低评价,后来想了一下还是给两星吧,毕竟检验后故事主线还是比较符合原著,低分原因是有粗制滥造内容加上原著珠玉在前。
不过也是时候重温原著更新自己对原著的评价了。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凌晨
接受不了这画风
看了那么多差评,我来唱唱反调。中国家长们总想着中国动画寓教于乐,然后大头儿子和黑猫警长有寓教于乐,又开始喷低幼毁童年。这部舒克贝塔还是有点成人化的讽刺的,也算是郑渊洁的特色了,结果家长们还是不满意,我就这么说吧,寓教于乐的动画,如同当下催泪的小品,强行升华有必要嘛!老IP拍出点新滋味怎么了!角色塑造除了贝塔工具人了,新角色虽没深度但挺有趣,反派也是绝对反派,动机简单,没有洗白,就挺好了。一部剧场版,不需要交代人物关系,节奏快,浅浅的涉及一点臭球父子情,舒克和利的暧昧,贝塔和咪丽的迷幻关系,以及最后直升机加坦克的战斗,都挺让老父亲会心一笑的。中国鼠,好IP,用老版的歌词激励一下吧——“自己的路,自己走,谁需要我们帮助,就要叫声舒克贝塔。”
现在的儿童片也太有梗了吧!一句“这样就没有人把你当成鸭脖了”瞬间让鼠鼠们破防
人坏,怀旧模式和看到蝙蝠就要戴口罩笑到。
花生子弹打出来,他们说现在已经升级不用花生了,感觉心里觉得怪怪的。
实在看不下去 多好的IP 折腾它干嘛
好看,孩子很喜欢
3d动画全然没有原来2d的神韵,甚至老鼠都有点“难看”,而且场景、细节都很简陋很单调。不知道故事为啥安排穿越到未来,整个剧情都无人关心这一点,没人想到回到过去,只是按部就班地下去了。最终boss是人装扮成鼠,估计也只有郑渊洁老师才能想出来的点子,确实有点被震惊了,还有那个口罩梗。贝塔被剧情打压的不如一个配角,毫无存在感。全部的动作戏都是一堆导弹+爆炸,看得有点疲劳了。
全部都是消费情怀
好好润色下剧本台词吧,直播打赏和鼠头鸭脖什么的,小朋友也看不懂听不懂,动画电影加这些东西不知道是要干什么…别拍下一部了…
一部引爆80后回忆的合家欢电影,剧情比较低幼,但是逻辑完整,有故事、有反转、有回忆,节奏顺畅,主旨鲜明,非常适合大朋友带着小朋友一起去看。
四星质量,大局观五星。6.0分有点太低了。
这个故事是把成年人电影的故事换了一个壳子而已,真的有一些剧情是可以给小朋友看的吗?有一些情节真的有被尬到,是在国产剧中会出现的情节。
少儿动漫中算不错得了
这片子上座率不高,看来评分人也不多,现场基本都是带娃来的。anyway,小朋友觉得好看就行。
大人故事的内核,套上舒克贝塔的外衣,蹭热点,挂烂梗。既没有动画作品的独立思考,也没有任何情怀。才华这东西,果然没法遗传。
贝塔,别让人家把你当成鸭脖了!
连童话大王都被网络洪流冲跑了。
好多年没看动画片电影了,没办法横向比较。整体来说剧情合理,情节主线清晰。
小朋友大朋友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