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西南联大这段历史充满了向往,加上本身也是被这张剧照日到的路人,一直都很期待这部作品播出。
目前播出的四集,前两集节奏有一点乱,不过剧情非常紧凑,看起来不拖沓,也没有把重点放在年轻人情情爱爱上,莫名就有了好感愿意继续追下去。
今晚的两集我觉得节奏把握的更好了。
接下来的剧情随着三校师生即将迁移长沙,各种现实层面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程嘉树是回到美国还是留下来一起南迁,女主的母亲卖房供女儿去读书,赵忠尧先生要如何将50mg的镭取回来带到新校址……对明天的更新内容期待值已经拉满……不知道是不是我多想,总觉得男主角的原型有那位的影子。
我看过他二十岁左右的校园照,英俊挺拔,意气风发,也看过他四五十岁朴素的生活照。
以身许国,其实是一颗明珠磨砺掉自己的光芒,隐入尘埃,用自己所有的光华去照亮自己的祖国😥回到电视剧上面,演员方面,老戏骨云集,群戏非常精彩。
男女主颜值非常高,可以说是战争版金粉世家,当然听说删减了一些感情戏,我认为是合理的,不希望这类题材里太多情情爱爱,还是应该严肃一点。
王鹤棣演戏我真的他剧粉盘了,我妈都夸,在一众颇有点冒冒失失的青年演员里真的很不错,情绪收放拿捏的很准。
女主很养眼,但是好像不太会利用表情,所以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另外女二也很漂亮,好久没看到这么多年轻演员的民国戏了,朝气蓬勃,很有点恰同学少年的味道。
最近的电视剧真是无从下脚,终于遇到能追的,后续更新希望维持住水准,推荐推荐给喜欢联大这段历史的朋友推荐两本书,蒋梦麟的《西潮》,可读性还蛮强的,里面有讲他在联大的内容。
还有汪曾祺的《在西南联大》,特别有趣
粉丝一直说嘉树是一个成长型角色,但这种成长型角色总是很难让人带入,重回那段岁月,并非厌恶成长型角色,而是时代背景很难给他成长空间,在剧中时间线已经来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但男主是一个很轻浮的人,从内心也一直没有认识到形势的严峻,还有一个军长的儿子,简直是一个愣头青,当然他的热血值得肯定,但总之不会让人对他心有喜悦。
整部剧,所有的配角可以说很完美,也很惊喜,看到了许多老面孔。
从主角团来说,仅从角色魅力来看,男主甚至不及女主,女主在战事中的表现都远超男主,对我来说,主角团中最完美的其实是润名,成熟,稳重,能看出时间的紧迫,对祖国也充满热忱。
总体来看,这部剧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是有的,但每次都会被男主弄没,当然,这是角色设定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但也是我难以接受的,所以对这部剧,我的总结就是,这是一部我不会推荐的好剧。
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抗日战争 高等院校一路南迁过程中的成长。
1937年日本发起卢沟桥事变,北大,清华,南开南迁到长沙,在经历长沙被毁最终决定继续南迁到昆明。
最终定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也讲述了富家少爷程嘉树在经历南开被轰,然后随着北大清华一路南迁的成长故事,从一个懵懂的天真少年然后跟随旅行旅行团徒步3000里从湖南到达昆明在这个过程中又展现了也讲述了物理上面的一个天赋,从而又转战研究物理,又去出国深造,然后回来立志报效国家。
也讲述了一群少年在困难中磨练意志,有立志当兵的毕云霄,有终身励志教书育人的林华珺。
还有一直想去延安的一个叶润名。
西南联大,心中神一样的学校。
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可这个《战火中的青春》以西南联大为外壳,生生地上演了一出恋爱闹剧,一个个打情骂俏,三角恋爱,撒娇卖萌,空洞无聊,真的是糟蹋了西南联大的精神啊。
真实的西南联大那种信仰,那种精神,一点没反应出来。
故编乱造,五十克镭的故事竟编成……呵呵,没有底线了。
请有关部门立刻叫停该剧
一不小心又写了长文分析,简单向关注了四年的剧表达喜爱。
一切都是缘分。
一、关于对所谓“口号”的分歧这群学生还只是20岁左右的年龄,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迷茫时期。
即使他们作为学生在某个专业领域是初露锋芒的佼佼者,但对社会运行机制和战争发展态势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前几集有好几次描述:平型关大捷后对战争的预判认识、难民涌入对解决办法的表面理解等。
他们本能地认为该做什么,全凭最青春的热血和对国家最朴素的热爱,有可能方法不对,有可能莽撞,有可能笨拙,有可能容易跟风,但如果在战乱时期连国家的下一代还麻木的话,那民族何谈希望。
剧中最青春的口号恰恰是民族最热血的希望。
二、关于如何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剧中刻画了青年人中的导向:一个是前期完美的精神坐标——男二,一个是成长中的精神坐标——男主程嘉树。
男主在男二牺牲后接过了接力棒。
所以,剧中的男二有点完美得不真实,家国大义在首位其他可以让步,他的感情线才显得不似传统意义上的恋爱,更偏向革命情谊与精神上的尊重与引领。
程嘉树的刻画很明显,整部剧就是从他的回忆视角展开,留美6年归来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不曾遭受社会毒打的富家少爷,在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国家的贫弱、民众的水深火热、教育夹缝中的挣扎后,一步步转变思想,强化民族情怀、国家理念和道路认同。
已播出剧情里已经展现了他的领导力和成长性,后面成长线会更加完整,程嘉树会成为青年领袖。
三、关于感情线男主男二追求女主,女二喜欢男主。
女主对男二更多是倾慕与好感,似三观一致的志同道合,所以他俩的感情戏显得没有激情没有波动,因为这里面没有真正的爱。
根源在于女主的性格,从小被母亲抚养长大缺失父亲安全感,不认同母亲的价值观,敏感、自尊心强、要强、向往自由。
在“完美”坐标男二那里,她的底色是自卑的,所以小心翼翼,表达交往从不逾矩。
但在嘉树那里,他俩是平等的。
因为男主从小被爱包围,长久接受爱,所以会表达爱,是全剧对人和事物包容性最强的人物。
可以理解为他释放的安全感兜底感最强,周边的人自然而然向他靠近,愿意信任他亲近他,也容易向他暴露自己的情绪和缺点。
女主只冲她发脾气、毕在他怀里哇哇大哭足以说明。
男主女主最适合毋庸置疑,在生死之中情感愈发浓烈毋庸置疑,成为真爱毋庸置疑。
那出话剧是预示与缩影。
不知道为什么被嘲的这么厉害,看来王鹤棣是真火了吧,这就是传说中的黑子比粉丝还努力吗?
和妈妈一起追剧的,她也挺有感触的,还跟我聊起她当年上学的事,以前的条件真的很艰苦。
我作为剧粉一路看下来,觉得前面部分更多地是渲染当时的大环境,22集后面剧情开始好看了,和想象中的那个年代的校园生活好接近,已经在认真期待后面的剧情了。
也许你只用了几分钟阅读一篇娱乐新闻 就否定了一个人的努力 而我却用了好几年去了解 并热爱 支持 信任 保护这个人王鹤棣程嘉树💖 王鹤棣战火中的青春💖 王鹤棣程嘉树💖 王鹤棣战火中的青春💖 王鹤棣程嘉树💖 王鹤棣战火中的青春💖 王鹤棣程嘉树💖 王鹤棣战火中的青春💖 王鹤棣程嘉树💖 王鹤棣战火中的青春💖 王鹤棣程嘉树💖 王鹤棣战火中的青春💖 王鹤棣程嘉树💖 王鹤棣战火中的青春💖
讲的还是“文脉不能断”这个主题,无论在羁押室授课,还是用劳动换取捐赠的校服,亦或是从湖南步行去昆明,都是文人气节的体现,都在触摸这片土地的沧桑和多情。
片中的歌咏红烛的闻一多老师和学生们呵护备至的郑天挺老师都是在践行“爱你的生命更爱你的崇高”,哪怕是孩子们选择从军,也是给予更多支持,保留学籍,鼓励他们“从武而不弃文”,真正“化成这片土地所需要的桢干之质”。
周也、夏梦和胡连馨塑造的几位女性杰出人物也很出彩,可惜片尾好像没有展现她们的原型。
西南联大堪称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三位校长的主持下,在“刚毅坚卓”校训的引领下,于战火中坚持办学,实属不易,也卓有所成。
如果想要拍上个世纪的青春故事,西南联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取景地”——大师云集,人才辈出。
陈寅恪、赵元任、钱穆、钱钟书、费孝通、朱光潜;许渊冲、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何兆武、潘镛,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但是本剧所展示的,却并不够完美。
首先,如标题所言,故事的讲法本该更精彩些,主角的人设略显“老派”,是从单纯的学生一步步走向成熟。
或许这样展开的成长线,可以带观众领略更广阔的时间视角。
但是试问,最终能够去到西南联大的年轻人,他们一开始的“单纯”,真就是剧里所展示这样的吗?
人不轻狂枉少年,但少年不是只有轻狂啊。
很不喜欢刻意塑造学生们的这种“傻气”,是热血方刚,又不是没头没脑。
其次,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过审,有时候台词和演员的嘴形对不太上,若是这样,倒不能怪演员没有花功夫。
第三,则是演员其实还有更好的发挥空间。
对于激动情绪的展现,也许该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吧。
都说“书生意气”,便是“书生”在前,而“意气”在后。
看到有人都说不该拍爱情,我倒觉得才子佳人,历史上都不少,拍出来也不为过。
何况百年前人们或许某些想法比现在更开放也不好说。
只是看剧的主线想抓什么,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写主人公之间相互勉励、共同进步,除了爱情,本该有更多选择的。
而且就算拍爱情,也有更不落俗套的拍法,这一点,《恰同学少年》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部片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到西南联大是很好的,但是对于真正想要了解这一段教育史的朋友们,还是更推荐系列纪录片《西南联大》和《先生》,或者也可以直接去阅读中华书局出版的《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和《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以归国年轻人为切入点,亲历战争,知识救国的道路,让人感同身受。
我之前竟然完全不了解这段历史,现在觉得为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自豪,他们爱国,爱家,爱知识,爱和平,爱真理。
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主角选角成功,非常贴合人物,演技灵动,值得期待下部作品。
槽点意料之中,演员演技就不说了,选角其实也不太合适,台词也够差的,很多场面挺尬的,好在有诸多老戏骨加持,让剧集整体质量显得不是那么的不堪入目,不过整体还算可以的。整个故事挺让人意外,没有像往常那样描述紧张刺激的战斗,而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描述当时战争的残酷,知识的匮乏以及学生求学之路的艰辛,侧面反应国之栋梁在于人才储备。这一点是比较有新意的。战火中燃烧的青春,挺符合意境的。
臭豆腐摊的老板给小孩带上平安符的时候真的很好哭,在那种情况下,父母想让孩子平安但是能做的也就只是给孩子带平安符了,看完之后真的很珍惜现在的和平。
艺术改编的同时也还原了历史,有种伪记录片感觉的电视剧,每每听到庄严的配乐响起,炮火战乱中的鲜血四溅,每一幕都会让人心中一抽
很失望,弃了!比起小时候看过的《恰同学少年》差了不是一星半点,男女主的演技完全没有代入感!
剪辑比较混乱 但相信拍的时候应该都拍到了
王鹤棣出息了,通过这部剧多学点西南联大的历史,希望能保持《觉醒年代》的含金量水准。
照本宣科的纪录片 男女主和人设有cp感
周也的脸真的很美 但是演情绪起伏大的戏的面部走向就很怪。。。好喜欢叶润名的人设!!! 只看男女主cut看完了 导演叙事能力有点差
非常好的题材,却被拍得生硬又刻板,老戏骨演的教授和老师真好,但学生就真不咋的,人设不行,演得也就那样,时代感没有偶像剧倒像,没有历史的厚重感。整体编剧台词也是,好多配音改了台词,口型都对不上,很出戏,可惜了这段历史故事。
本来想打4星的,因为我觉得故事可看性还能再加强,但昨晚程家戏份起来了很好看,冲着程煜老师我也得加一颗星,好久没看这种朴实但有自己节奏的戏了。
开幕雷击,士兵们为保卫国土在拼命干活修战壕,长官啥也不干当着所有人在跟弟弟打架玩,打架原因是拦着弟弟不让当兵。。。这旁边干活的兵不得气死?要是我就立马一铁锹把这俩怂蛋呼死。。。
怎么看都觉得服化道部分过于现代了。讲的内容也比较浅显。
等了好久,前面8集还行吧,配角们演技非常好,男女主颜值漂亮。但是进入长沙之后,主线就非常不清晰了,不知道后面还想说啥。
以为能看到一把青,至少也是个无问西东,结果故事讲的稀碎,毫无感染力。建议制作团队如果没有能力保证过审,就不要碰敏感题材。
如果保留了《西南联大》的名字,我应该至少会给三星的。后来觉着战火中的青春也实在不错,可是那些南渡的先生们呢?在战乱之中为了护住民族未来而屡次置身战火的先生们呢?我会因为电视剧中的轰炸而落泪,但只是因为那曾经是鲜活的生命,而非演绎。 好不容易有这样的题材,拍成这样真的很难过。
主角身上的剧情目前为止都很拉胯,把学生们塑造成一群没有脑子的激进分子,看得人尴尬,男女主的配音都很不合适
不中不中,演技劝退了didi偶像剧的演法太割裂了还是要加油
这是期待很久的一部剧,原因一方面是那张出圈的男女主剧照,另一方面是对西南联大的好奇,男女主虽然青涩但是恰好这种青涩刚好符合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和老戏骨们搭戏也都能接得住,尤其昨天程嘉树跪别老爸的时候我居然也跟着哭了,每集都有泪点每个人都在闪闪发光,他们离开父母离开爱人离开孩子只因山河破碎,他们必须肩负使命救亡图存,真的很有意义的一部剧,希望年轻人可以多看看,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英雄辈出,值得更多人去铭记他们。
班底还挺强,王鹤棣和周也在其中倒也没那么差,但剧还是不好看,想做群像也没做起来,看似用心实则难看
主角五官怎么乱飞……配音也好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