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L'enfant,半熟爸爸,The Child

主演:杰瑞米·雷乃,黛博拉·弗朗索瓦,杰瑞米·瑟卡拉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5

《孩子》剧照

孩子 剧照 NO.1孩子 剧照 NO.2孩子 剧照 NO.3孩子 剧照 NO.4孩子 剧照 NO.5孩子 剧照 NO.6孩子 剧照 NO.13孩子 剧照 NO.14孩子 剧照 NO.15孩子 剧照 NO.16孩子 剧照 NO.17孩子 剧照 NO.18孩子 剧照 NO.19孩子 剧照 NO.20

《孩子》剧情介绍

孩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布鲁诺(杰瑞米•雷尼尔 饰)是一名20岁的街头混混,过活的营生是各种合法、非法的地下交易,他的女友,18岁的索尼亚(黛博拉•弗朗西斯 饰)也没正当的工作,平日靠微薄的救济津贴和他度日。 索尼亚怀孕期间,依靠钻政府政策的空子过了一段不错的日子,但在生下孩子后,生活又陷捉襟见肘境地 ,好在,布鲁诺看起来也很开心他们的生活中多出一个小生命。但索尼亚不知的是,布鲁诺的高兴劲只是佯装,他在伺机把婴儿卖掉换得一笔收入,因为他认为自己根本没能力担负起父亲的责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罪人奇妙能力哥我在中国做电影五百万美元的大丈夫龙马精神大赢家底层世界如龙一粒红尘请不要救我结婚前奏曲智异山求人断背山她死了时尚姐妹运河风流大神猴写真女友杰克与豆茎:从前从前以后爱在午夜降临前逗爱熊仁镇我的小小英雄魔女传命中注定到永远黄飞鸿之武神林世荣新闻记者血腥兄弟会熊出没之熊心归来黑色1847悲伤时爱你

《孩子》长篇影评

 1 ) 成长的代价

这是一部非常之牛的“说教”电影,以完全相反的手法。

   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却很吸引人,节奏偏慢但是并不拖沓,当你由于投入而产生的一系列的费解,愤怒,担心,紧张的心情在最后一刻释然的时候,片尾字幕也正好徐徐上升,而我的身体却在新东安影院7号厅的最后一排的8号座越陷越深。

   片中的主人公布鲁诺是个非常讲信用的贼,整日靠卖偷来的东西过活,我不能说喜欢这样的贼,但是,他的灵魂有闪光的地方,对于他的偷盗同伴,彼此忠诚,义气得很。

但是他不是一个成年人,至少在心理上不是,更不是一个父亲,因为他完全没有做好当父亲的准备:第一次接触自己的亲生骨肉时,眼神里一种迷茫与畏惧在晃动,也正是由于此,他才会把孩子当做兜里的DV一样变卖掉,并大言不惭的对索妮亚说“我们可以再生一个”。

   索妮亚活得更简单,居无定所的她只希望能和布鲁诺厮守一生,孩子是他们爱的见证与未来的希望,所以当她得知孩子被卖掉之时,她义无反顾的晕倒了下去。

布鲁诺为了索妮亚不得不赎回孩子,当他怀抱孩子到医院去找索妮亚的时候,迎接他的是警察同志--索妮亚无法忍受,不能原谅的告了布鲁诺。

请出了自己的母亲帮助撒谎的布鲁诺刚刚摆脱了警察又被人口贩卖集团的打手找上了门,因为他把孩子赎了回去,导致这个中介损失了近5K欧元。

被一顿臭揍之后,布鲁诺叫上伙伴,骑着伙伴哥哥的摩托,做起了飞车党,结果第一笔买卖就宣告失败,在警察的抓捕之下,由于躲在冰冷的河水里,小伙伴险些被冻死,之后又被警察抓走。

此时此刻,侥幸逃脱的布鲁诺怀揣大把cash和一兜子钢蹦儿,无家可归:索妮亚虽然得到了孩子,却无法再原谅孩子那个混帐父亲;昔日偷盗战友也被抓走;凶得可以杀人的儿童贩卖集团的打手每天催钱,不给钱就要命。。。。。

无奈的布鲁诺推着摩托去找索妮亚,我猜他已经决定要去自首了,来见爱人最后一面。。

未果。。。。。

   自首的场面的对白很简单:布鲁诺把抢来的钞票钢蹦堆在检察官面前,把摩托车钥匙还给正在收讯问的小伙伴   布鲁诺:是我干的,和他无关   检察官:你是头目?

  布鲁诺:是的   导演还算仁慈,影片并没有在此时结束,最后一个镜头留给了观众一个温馨的场面:索妮亚到监狱探望布鲁诺,两人对坐,抱头痛哭。

   一方面。

我真心希望现在的中学生们能够来看看这部电影:当自己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深渊之后,监狱的大门却像天堂之门一样闪烁着拯救与解脱的灵光。

太黑色幽默了。。。。。

   另一方面,虽说犯错是年轻人的专利,但我绝不不相信人生下来就带有原罪,多少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生中的美好年华消耗殆尽。

他们需要帮助。

当一个个的青少年为成长的代价悔恨不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难道错的只是他们自己么?

   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错,是社会的错么?

是国家体制的错么?

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罪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社会科学从来都是治标的,而只有人文科学才是治本的,我想,现今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都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2 ) 聊聊这部电影中的糅杂手法

昨天刚刚看完了港3区的这部电影,其中有李安与吴宇森的简单影评。

李安特别提到了简兄弟纪录与电影手法的融合,深有同感,下面这些片断中揉进的戏剧技巧让我难忘:1、布朗第一次把自己的儿子带到交易地点后,为了保证“买方”的信息不会被这个小痞子得到,布朗只能在另一个房间里等待。

这时有大约一分半钟的长镜头,我们看着布朗,听着隔壁的声响与布朗一同承受着这个漫长的煎熬。

也因这个镜头我们才真正把对主角的注意力放到布朗身上。

2、布朗赎回自己儿子时,同样的选择了一个互相遮蔽起来的场合。

但是这一次我们看到了“尊贵买方”的手,那是来自一个与布朗完全不同的阶级。

因此导演安排了一个戏剧化的细节:布朗踩在一个铁桶上才够到了那个高高在上的手。

布朗把钱递过去焦急等待儿子归来时我们又一次经历了一个长镜头,陪着布朗侧耳倾听了半分钟的点钞声音,并且明察秋毫的索要回了最后一张钞票。

3、布朗在决定交易自己的儿子前,不停的用脚踩着一洼污水并踹在对面的一堵墙上。

导演用这样一个场景表现了一个同样是孩子的父亲在做这么一个决定时的心理。

4、当布朗真正悔恨并决定再次挺而走险时,他换上了他在这部电影中第二件衣服,一件红色的运动外套。

上面的镜头在整部纪实风格的电影里十分出彩,张力十足,令我深深震撼。

电影没有限于其他草根电影的狭隘视角,一味表现阶级差异,控诉社会。

而是在更高的一个层次审视人性,我们的喜、怒、哀、乐,这四钟情绪在电影里都有充分的描述。

而另外阶级的出现次数只有三次,买方(2次)、警察(2次)、母亲(1次),也并非以压迫者的姿态出现。

但是都一样的冷漠,毫无人情可言。

向如此冷静甚至连一句配乐都没有的精彩电影致敬!!

 3 ) 自制 l'enfant 分场

1 日 家门口Sonia找Bruno,发现房子租给了别人。

2 日 公共电话亭Sonia打给Bruno朋友,留言。

3 日 路边Sonia横穿马路。

4 日 河边Sonia到两人居住的棚屋去找Bruno。

5 日 公共电话亭Sonia再次打给Bruno朋友,得到关于他的消息。

6 日 路上Sonia坐上阿拉伯小孩开的摩的,去找Bruno。

7 日 餐厅门口找到Bruno,他正在策划一起偷窃。

Bruno对Baby漠不关心。

8 日 河边两人商议住到收容所。

在河边嬉戏。

Sonia介绍孩子的情况,决定第二天去注册。

9 日(暗) 棚屋内Bruno和两小孩分赃。

10 日 河边他们发现老人的遗书,扔进河里。

【时间跳跃】11 夜 收容所门前两人乞求管理员开门。

12 夜 收容所两人分居不同房间13 夜 收容所房间Bruno接到电话,出门。

14 夜 酒吧Bruno卖出DV以及帽子。

15 夜(雨) 酒吧门口Bruno听到卖孩子可以赚大钱的消息。

【时间跳跃】16 日 首饰店Bruno卖掉项链,戒指等赃物。

【时间跳跃】17 日 婴儿用品店门口Bruno把新买的婴儿车放进新买的车里。

【时间跳跃】18 日 车内两人听着音乐,打闹。

19 日 停车场两人拥抱打闹,吃Subway。

【时间跳跃,第二天】20 日 家门口Bruno的同伙来分钱。

Bruno给不出。

保姆来到。

21 日 家中保姆照顾孩子。

Bruno管自己泡咖啡。

22 日 服装店门口Bruno不赞成请保姆,用仅剩的钱为Sonia买了情侣装。

23 日 市政府两人为孩子注册。

24 日 马路两人推着婴儿车走在路上。

25 日 收容所门口两人排队登记。

Bruno带孩子散步。

26 日 路边向路人乞讨。

27 日 杂货铺门口买烟,接到电话。

Bruno动了邪念。

28 日 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商谈卖婴交易。

29 日 小路Bruno等候消息,用鞋沾泥巴,飞踢墙壁。

接到卖家电话。

30 日 公交车站有人帮Bruno抬婴儿车上车。

31 日 公交车Bruno站着,望向远方。

32 日 住宅楼一层Bruno骗Sonia说在公园带孩子玩。

按电梯不灵。

33 日 楼梯Bruno抱着孩子上楼。

34 日 公寓门口Bruno推门入内。

35 日(暗) 公寓内房子里空空如也。

Bruno脱下外衣,将孩子放上去。

随后躲到隔壁房间。

等着,听着,直到他人把孩子抱走。

随后Bruno出来,取走钱,出门。

36 日 楼梯Bruno蹦跳着下楼。

37 日 公交车站有人帮Bruno抬婴儿车下车。

Bruno挂断了Sonia的电话。

38 日 河边公路旁。

Bruno打着电话,看见Sonia。

两人约在河边见。

39 日 河边Bruno告诉Sonia他把孩子卖了,轻松地说他们还可以再生。

Sonia昏倒,Bruno抱着她向公路走。

40 日 河边公路旁 Bruno抱着Sonia拦车。

41 日 医院Bruno打电话给中间人,想要回孩子。

42 日 诊室Sonia处于昏迷状态。

Bruno向中间人说明情况,让护士告诉Sonia别担心。

43 日 公交车Bruno拉着扶手,神色焦急。

44 日 车库外Bruno来到交易地点,拉开卷闸门,进入车库。

45 日(暗) 车库内高处传来一个声音,Bruno把钱和手机递上去。

静候车离开。

46 日 车库外他进入隔壁车库,抱出孩子。

一个陌生人抓住他,让他明天来这里补偿损失。

47 日 公交车Bruno抱着孩子坐着。

面露喜色。

48 日 医院Bruno抱着孩子想进诊室被挡住。

49 日 候诊室Bruno抱着孩子等待。

警察出现,带走Bruno。

50 日 警车上Bruno扯谎,把罪责推到Sonia身上。

51 日 医院外Bruno 匆忙跑进医院。

52 日 医院Bruno要求见Sonia,被拒绝。

【时间跳跃】53 夜 Bruno母亲家门口Bruno敲门,一个陌生男人来开门。

Bruno说了孩子的事情,请求妈妈给他作伪证。

54 日 河边Bruno修理婴儿车55 日 桥上Bruno推着空婴儿车走。

56 日 医院门口Sonia出院,Bruno跟上去。

Sonia不理不睬57 日 公交车Bruno问Sonia借手机。

Sonia依旧对Bruno不理不睬。

58 日 家门口Bruno强行跟进家。

59 日 家中 Bruno躺在床上,Sonia清洗奶瓶,放孩子上床。

Bruno再次借手机,Sonia不说话,进厨房煮汤。

两人扭打,Sonia让Bruno滚。

60 日 路边Bruno推着空空的婴儿车。

61 日 商店Bruno试图卖婴儿车,因报价太低而作罢。

62 日 路边Bruno休息片刻,又推着婴儿车上路。

63 日 另一家商店Bruno以低价卖掉了婴儿车和婴儿外套。

【时间跳跃】64 夜 酒吧Bruno点了啤酒和面包。

被46场出现的陌生男子抓走。

65 夜 某住宅楼门口陌生男子和一个中年男子拿走了Bruno的所有钱。

并要求他为他们抢劫。

66 夜 家门口Bruno敲门,道歉。

没人应答。

67 夜 家楼下Bruno靠墙坐下,缩着身子。

看见Sonia回来,抱住她的腿哀求。

68 夜 家门口Bruno表白,Sonia关上门。

Bruno说他饿了,想借钱。

69 夜 河边马路Bruno横穿马路,来到河边。

70 夜 河边棚屋Bruno裹着纸板睡觉。

【时间跳跃】71 日 学校门口Bruno靠墙啃面包,来找偷窃小伙伴Steve。

两人约好下午河边见。

72 日 破旧建筑前Bruno啃着面包走过。

73 日 桥上Bruno走过。

74 日 河边Bruno拿着一根铁棍在玩水。

Steve出现。

Bruno换衣服。

75 日 路边两人等待猎物出现,因为Steve放屁而调笑。

76 日 路上两人开摩托车,抢包,逃逸。

77 日 路上两人被一辆汽车追踪,不断绕路。

仍然未能摆脱。

Steve把包里的钱拿了出来,把包扔了。

78 日 河边角落摩托车被铁线缠住,两人跑向河边。

79 日 河边钢材堆Bruno把钱藏好。

80 日 河中两人下水,躲在铁梯下,冻得发抖。

等人走远后,两人挣扎上岸。

Steve冻伤,哭泣。

81 日 河边Bruno背着他走进废弃小屋。

82 日 废弃小屋Bruno帮Steve搓脚。

他突然离开,去拿钱和摩托车。

83 日 河边钢材堆Bruno拿走赃款。

84 日 河边角落Bruno解开缠绕摩托车的铁线。

望见Steve被警察带走。

85 日 路边Bruno推着漏气的摩托车前行。

86 日 家楼下Bruno推车到家中楼下。

87 日 家门口Bruno敲门呼叫Sonia,不应。

88 日 市场Bruno推着摩托车穿行。

89 日 桥上Bruno费力地推着摩托车。

90 日 警察局门口Bruno停下摩托车,走进警局。

92 日 警察局前台Bruno询问Steve下落,要求见他。

93 日 电梯工作人员带Bruno上楼,两人无言。

94 日 警局走廊两人一前一后走着。

95 日 办公室Bruno把摩托车钥匙交给Steve,而后自首。

96 日 监狱探访室Bruno穿着囚服,Sonia来看他。

Sonia给Bruno买了一杯咖啡。

Bruno喝了一口咖啡,哭了起来。

两人抱住对方的头,痛哭着。

 4 ) 短评

孩子:很多人都觉得达内兄弟的罗塞塔要好于孩子这部作品,但我不同意,或许是因为我更加喜欢孩子里略带清新的镜头画面,还有他对影片的主题设定吧,孩子展现了一个尚未成熟的年轻人在得知女友意外怀孕后是怎样从一个幼稚贪玩的男孩慢慢走向成熟的敢于担当的男人,这其实也可以代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男孩蜕变为成熟男人的别样缩影共鸣,反正当我看完这部作品,我是引起了深深的共鸣。

 5 ) 两个小孩子,有了小孩子,天啊,神哪,我该怎么办呢

达登内兄弟顶着两个谢了顶的脑袋,他们电影里可以见到的希望比他们的头发还少,这样的电影挺合我胃口的,有爹的孩子没妈,有妈的孩子没爹,有孩子的爹没工作,有孩子妈的找不到孩儿他爹,正赶上我这整天盼着看别人倒霉催的阴暗分子,真可谓王八看绿豆,对眼儿.不小心老拿自己跟这些个角色比较,一下子就体现出自己所处社会是何等的温暖,过个年还能吃上桌好菜喝上几杯顺带看上几眼春晚这么丰富多彩还煽情的节目,每每想到这儿,就感觉自己掉进了蜂窝里,到处都是甜蜜蜜."孩子"里出现的都是孩子,但过着比普通成年人还艰苦的日子,就因为knocked up有了更小的孩子,于是天不蓝了,水总是浑浑的,街道也到处脏乱差,拿在手里的钱经常只有几个钢崩儿,有上顿没下顿的,除了坑蒙拐骗打砸抢,也找不出其他办法了.晃动的类似纪录片镜头残酷的把男孩儿一步步逼进绝路,让观众郁闷难当.这一切在男孩抱着自己的孩子卖给人贩时达到极致,他简单的认为孩子没了还可以生,最重要是能有钱可以吃饱穿暖,直到女孩气昏当场才知道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当女孩抱着孩子把他踢出公寓之后,他开始知道爱情伴随而来的是责任,责任不是花花绿绿的钞票和好看摆酷的衣服,是坚持不懈,是相伴相守.结尾处在监狱两个孩子抱头痛哭的时候,观众才真正第一次看到了希望,用一个超俗的成语,涅磐重生.两个孩子在这时候真正长大面对生活,尽管支离破碎遍体鳞伤,但只要还有HP,游戏就还能玩儿下去,不是吗?都说现在世道不好,再不好能坏过自己爹妈生自己的那个年代吗?所以我们除了现在多给老人家点时间陪伴,帮老妈做几个菜,陪老爷子喝点小酒,一起傻坐着看看无聊的春晚,也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他们了.别以为安逸的生活唾手可得,那是因为我们根本没体验过艰辛.

 6 ) 我们都是孩子~~

每每看文艺片的时候,太平常的情节总会让人有种是在偷窥别人生活的感觉,这部电影也一样,很久之前看过,现在想起来,还是如同偷窥一般,我们偷窥着两个孩子的生活,我们偷窥着一群孩子的生活,其实我们就是孩子。

很平常的细节,感觉如同每个电视台都播放的“真是人生”的节目,平平常常,心里毫无波澜的看完整部电影,然后躺在床上抽着烟回想刚才的情节……我们都可能走上那样的路,如果我们的人生如同他们一般,我们都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继续我们的人生,如果我们还愿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看了电影,反思人生,反思社会,无聊的的讨论一系列类似关于底层人民的生活,都是些什么啊,他们活得很好,我们也活得很好,他们不需要我们的悲悯和同情,我们有着自己的生活,他们也是。

导演们都没有那么崇高,希望通过这些来表现什么,他们仅仅认为这些出现在镜头中的身影很美罢了,即便是一种残缺的美。

我们都是孩子,我们都在这个世界生存生长着,貌似看清一切的人其实什么都不是,因为当你觉得自己掌控着一切的时候,上帝在一旁无奈的笑着,感叹着这个自大的孩子!

 7 ) 活在社會最底層

《半熟爸爸》是2005年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的 得主。

早已被譽為大師級的 Dardenne 兄弟拍電影故事20年,但產量極少。

導演的名作《Rossetta》(1999, 也是得了金棕櫚獎) 我是不太喜歡,正確點說是我不知道喜不喜歡,因為導演招牌式的「手震手提攝錄」+ 快速移動鏡頭令我頭暈不已,終於熄機不看。

我明白導演對電影的執著,但也請照顧一下觀眾的感受,不是每個觀眾都是水手...這次《半熟爸爸》雖然還有點手震,但鏡頭移動得慢了很多,看得比較舒服。

其實對我來說,即使不用手提方式拍攝,也不會令我覺得不真實。

畢竟攝 錄機鏡頭下的世界就和人眼不同。

一套沒有背景音樂催情的電影也能拍得如此動人,對白和主角的演技都相當出色 ,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很漫不經意,差點令我以為是真實的生活片段而不是電影。

電影是講一個二十歲的小偷初為人父,他的不成熟引起的一連串事情。

和《誰知赤子心》不同,電影沒有對這個半熟爸爸進行道德批判,正如導演說:「戲院不是法庭。

」導演成功地塑造出一個立體的主角:他有時的行為不可理解,謊話連編,但隱約間又見他有情有義的原則,有時又像個小孩子般在做無聊事。

電影的名字直譯過來叫「小孩子」(L' Enfant / The Child),誰是小孩 子呢?

初看電影是會認為主角剛出生的兒子,看完後發現原來「小孩子」是指心智還沒有長大的這個半熟爸爸。

我對這個半熟爸爸的感覺是,一連串悲劇的發生,故然是他的責任, 但在社會最底層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的他,有他獨有的一套價值準則,而這準則又是由他的環境塑造成。

貪錢、講野無句真、偷竊...與其說是他選擇的人生觀,倒不如說是環境逼成。

現在一些獨立電影或許對荷里活「惡有惡報」的公式結局反感,不少故事都是沒有報應的,有時甚至消遙法外。

但我想更真實的情況是,就像這套電影一樣,有些事情做了以後,會為身邊的人帶來不可補償的傷害。

http://andrewon.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93056

 8 ) 起點與起點之間

布朗是成天在街頭上偷拐搶騙,居無定所的年輕小混混,索妮亞是靠著社會救濟金獨自過活的年輕女孩,儘管身體成年足以生育一子,心智卻未開到足以擔負身為人父母的一切。

  年輕的索妮亞抱著出生不到八日回到家中被迫接受自家被男朋友布朗出租給朋友,站在電話亭四處打電話打探布朗的下落,走在大街上找尋每個布朗可能出沒的地點。

抱著孩子在布朗棲身的堤防洞穴,跟他分享初為人母的喜悅,天真的女孩面對的是輕率的男孩。

  他靠在路上搶劫而來販賣的贓物獲得的金錢租了部拉風的跑車,花費兩百歐元,卻無錢租下一間房間讓一家三口有所棲身,不得不去敲收容所的大門。

他闊綽的給索妮亞買帥氣外套,沒錢讓母子享受一頓溫飽。

  整部戲的轉折在,布朗貪念一動,背著索妮亞將孩子販賣給人口集團。

他想的簡單如需要錢就去街上騎摩托車行搶救,孩子也一樣,再生就有,隨意扯著孩子搞丟的藉口就能粉飾太平,他卻忽略了,索妮亞與享樂主義的他不同,昏倒送醫的索妮亞對警察爆出布朗販賣孩子的事實,他著急打給買走嬰兒的集團,孩子回來了,他卻背負了一筆比原先販賣孩子得來的金額還多出一倍的鉅款。

面對警察的追問下,他逼不得已來到母親的家門口,這時不禁恍然大悟,原來他有家,有父母,面對至親,他不改說謊的本性,不難從母親的神情中看出對布朗的漠視,深夜關上的一道門上有布朗的陰暗身影。

  面對布朗如此狠心販賣骨肉的索妮亞吃了秤駝鐵了心的與他決裂,身上唯一的現金也被人口集團劫走,腹背受敵下,他再度技倆重施,搭配未滿十四歲的青年準備在大馬路上搶劫,卻在最後功虧一潰。

  沉悶的開頭,冷靜的過程,勢必的結局。

我的喜歡完全建立在《L'enfant》的角度,不煽情,不刻意做作的畫面,豐富的情節。

  最引人入勝的故事始終是貼切現實生活裡頭的細微末節,然而,最難以忘懷的往往是餘留掙扎痕跡的人生悲劇,喜劇亦然。

 9 ) 半熟爸爸 - 給我的感覺是, 兩個年輕演員頗能撐得住整套劇, 演技自然而不誇張, 很真很感人

剛寫完我對電影"Candy"(愛.糖針)的觀後感, 然後到這篇都是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看的電影"The Child"(半熟爸爸), 很相似的電影, 因為都是由兩個年輕演員擔綱主角, 面對的都是愛與責任的問題, 頗有意思的題材."The Child"(L'enfant)是一齣比利時電影, 由兩兄弟Jean-Pierre Dardenne及Luc Dardenne執導. "The Child"是男女主角倆的嬰孩, 亦比喻男主角Bruno, 一個還未成長的大男孩. 為了金錢, 他不惜背著女友Sonia, 把嬰孩賣掉, 說他們可以再生一個.全片差不多都是飾演男主角的Jeremie Renier的戲份, 佔了百分之七十, 很真很自然, 就像二十出頭還頹廢的雙失年青人, 抱著自己的嬰兒, 推著嬰孩手推車, 終日只想怎樣不上班也可以過活, 偷竊搶劫成了他的謀生方法, 更和其他更年幼的男孩一起去幹活.飾演女主角Sonia的Deborah Francois有一雙獨特的眼睛, 有那份迷茫, 天真和楚楚可憐的目光, 但又頗迷人, 是可用眼睛說話的女孩, 聽說是首次在大銀幕演出, 確實不俗, 值得嘉許.都是邊緣人物的角色, 被社會遺忘的一群, 是年青, 貧窮, 絕望的一群. 雖然電影可能沒有"Candy"的豐富, 但給我的感覺是, 兩個年輕演員頗能撐得住整套劇, 演技自然而不誇張, 很真很感人.最感動的一幕是Sonia到監獄探望Bruno時, 二人無奈對望, 懊悔難過, 而Sonia選擇寬恕Bruno, 當他倆互擁哭泣時, 觀眾都為之動容.

 10 ) 孩子般的父亲

作者:罗杰·埃伯特发表日期:2006年4月13日译者:八月三十一评分:★★★★(四星为满分)

我们谈论一部电影的“视点”。

《孩子》用上帝的眼睛来观察。

这部电影赋予了它的核心人物布鲁诺自由意志,现在它专注但超然地看他将如何使用它。

布鲁诺太不道德,以至于他没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意义。

起初,他的行为是邪恶的。

他试图弥补。

他能否被救赎,这是个好问题。

最后,他哭泣,但他不能永远哭泣,他不太懂得如何生存和谋生。

请让我直接告诉你电影里发生了什么,同时我发现,比起我能想到的几乎任何一部电影,《孩子》更多是关于一步一步前行,而不是情节发展。

我们见到索尼娅和布鲁诺。

她刚生了他的孩子。

怀里抱着孩子的她发现布鲁诺在红绿灯前向汽车乞讨,同时为正在进行的盗窃望风。

她给他看他们的孩子。

他很感兴趣,仿佛她给他看了她的新电话卡。

索尼娅(德博拉·弗朗索瓦 饰)看起来只有十八九岁。

布鲁诺(杰瑞米·雷乃 饰)看起来更老,但一点都不像成年人,事实上,他的犯罪同伙都是14岁左右的孩子。

他完全活在那种年纪。

索尼娅住院期间,他转租了她的公寓。

当他从抢劫中分得赃款时,他立刻花光了他的那一份。

他买了辆二手婴儿车,因为索尼娅想要。

他租了辆昂贵的敞篷车,因为他想要。

总会有更多钱的。

打工?

屌丝才打工。

在一家咖啡馆里,他遇到一个和他做生意的女人。

他提到了孩子。

她告诉他:“人们会花钱领养孩子。

”答应了索尼娅照看孩子一个下午后,他准备把孩子卖掉。

布鲁诺生活在一个冷酷且不友好的街道;他和索尼娅蜷缩在河岸过夜。

但电影里没有哪个地方比卖孩子的空房子更凄凉。

他从未见过买家们。

他们也从未见过他。

孩子被留在一个房间里后被人带走,那人留下了钱。

他回到索尼娅身边,自豪地把钱给她看(“这是我们的!

”)。

当她绝望地问起孩子时,他说:“我们可以再生一个。

”她晕倒在地,被送往医院。

这令他惊讶。

获得2005年戛纳金棕榈奖的《孩子》是达内兄弟的新电影,他们的《他人之子》是如此有冲击力;观众被深深地、罕见地感动。

达内兄弟不拍寓言故事。

他们的角色布鲁诺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好是坏。

他不成熟。

有个场景是他和索尼娅在车里打闹,然后像两个孩子一样在公园里嬉戏。

他爱她吗?

爱情超出了他的情感范围。

他拿钱、花钱、甚至没有树立一个骗子的形象。

他是那种最可怕的人,一个无法感受普通情感的人,甚至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

达内兄弟通过强烈的视觉焦点来达到他们的效果。

他们跟着角色,仿佛他们的摄影机看不到其他地方。

在《孩子》中,他们的目光落在布鲁诺身上。

他们故意不把孩子当成一个角色。

与同样强大的《黑帮暴徒》不同,他们的电影没有表现布鲁诺对孩子的关爱。

孩子只是他随身携带的东西,就像赃款或电子游戏一样。

这部电影也避免了发展索尼娅的机会,除了当她的行为对布鲁诺的行为作出反应的时候。

当她悲痛欲绝,晕倒时,这与其说她发生了什么,不如说是布鲁诺看到她发生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影片后半部分的摄影机策略。

当手持摄影机跟随一个角色时,它通常会给人一种主观的感觉;我们被邀请认同这个角色,仿佛摄影机是我们与这个角色共享的一个视点。

在索尼娅晕倒后的片段中,摄影机如此专注地聚焦在布鲁诺身上,以至于其他一切似乎都是次要的。

但它并不“认同”他,也不代表他的视点。

它观察他会做什么。

有种神学信仰是,上帝给予了我们自由意志,并等着看我们将如何使用它。

如果他要干涉,那根本不是自由意志。

如果我们选择得好,我们将永生;如果选择得不好,我们将被上帝放逐。

如果上帝下达了命令,那他的创造又有何意义?

如果我们不能自由地选择恶,那选择善的美德何在?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达内兄弟的视觉策略反映了上帝的眼睛。

上帝创造了一个宇宙,让布鲁诺这种生物动起来,看看他会做什么。

布鲁诺的知识资本较少,且想象力有限。

他受到如此严重的伤害,以至于他缺乏普通的感情;当他拜访他母亲,为准备不在场证明时,我们对他的童年有了一些了解。

索尼娅晕倒后,他开始试图把孩子找回来。

他这么做是因为他懂得了卖孩子是不对的吗?

还是因为索尼娅对他来说是伴侣和便利的工具,他必须设法让她恢复正常运作?

达内兄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让我们意识到这些都是问题,并让我们自由地回答它们。

影片结尾所发生的事情也许暗示了悲伤以及忏悔的欲望。

我希望如此。

但《孩子》并没有蠢到相信布鲁诺会有个幸福的结局。

在这部电影中,上帝没有干预,导演们也没有误以为自己是上帝。

它让其他电影结尾的处理手段看起来就像是儿戏。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孩子》短评

5。近乎恶毒的戏剧性。昏倒、溺水and抱头痛哭,差。

5分钟前
  • Black sheep;
  • 较差

普通不过生活

8分钟前
  • 圆圆圆
  • 还行

两星半

12分钟前
  • ...
  • 较差

电影的结局方式令人赞赏,事实上一个灭有结尾的结尾,导演的稳与熟从中可见一斑

14分钟前
  • hitlike
  • 推荐

这人贩子还真“人性”齁

16分钟前
  • Evilly ☣
  • 还行

又是一部被海報騙了的片子

17分钟前
  • 牧蟹青年
  • 推荐

达内兄弟的电影,现象来源于真实,人物动作来源于真实,甚至镜头运动都来源于真实。布鲁诺上电梯自首,就是因为电梯自带的摇动带动摄影机摇动才有况味,震一下,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18分钟前
  • X
  • 力荐

一切未熟

21分钟前
  • 小易大战托福
  • 推荐

社会问题型现实主义,看了开头就能知道大概是什么样子

25分钟前
  • DannyOne
  • 较差

很平淡 很真实

29分钟前
  • 书影横斜
  • 还行

22.5.28,3.5。

30分钟前
  • Ocap
  • 还行

手持摄影,自然光源,写实风格,没有配乐。【比利时达内兄弟电影回顾展·百老汇moma】

35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很细致的刻画了父亲建立(或没有建立)起来的和刚出生的儿子的关系

40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下午得知曾经相识的家境尚可的朋友为了情欲或钱财(?)与富婆勾搭,竟然抛妻弃子、出卖自己的身体、朋友、尊严,搞得自己身败名裂;晚上观看《孩子》巧合地也有「半熟爸爸」为钱卖“命”,孩子虽失而复得,他却只能因而一度丧失人性地弥补过错,好在最后良心发现,重拾旧爱!……钱,没错,错在于人为?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一切从简,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打动人心靠细节,不靠煽情;拍出生活本来的样子,越接近真实越有力量。

4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力荐

47分钟前
  • yun0707
  • 力荐

本来就没多少话的一部电影,结果这C6的配音还能弄的这么恶心,有点儿糟践。

52分钟前
  • 的云
  • 还行

孩子!

53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還行了,社會問題。就是感覺不足以拿金獎。。幾個亮點,一是賣小孩的時候靜止的站在磚牆前,無聲但是很震撼。二是贖小孩的時候站在水泥磚牆前。。還有1歐元賣掉那件外套。。很揪心。

54分钟前
  • 神经的神
  • 还行

主角还演过隐藏的恋情

55分钟前
  • 𝙎𝙥𝙖𝙧𝙠𝙮 | ✟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