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轻,我们强大
Wir sind jung. Wir sind stark.,骚动年代(台),We Are Young. We Are Strong.
导演:布尔汗·奎巴尼
主演:约纳斯·奈伊,Trang Le Hong,大卫·史崔梭德,乔尔·巴斯曼,莎斯琪亚·罗森道尔,Paul Gäbler,David Schütter,雅各布·比伯,葛赫·斯旺耶·科尔霍夫,乔梅杨,Aaron Le,Lari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越南语年份:2015
简介:东西两德合并后,东部瞬间没落。失去工作的青年也失去了生活的目标。随着外籍移民的不断涌入,矛盾日益扩大,仇恨在蔓延。九十年代初期,多个城市爆发了新纳粹主导的排外骚乱活动。本片的背景正是那个时候的罗斯托克。 这部近期的德语高分影片获今年的德国电影奖多项提名,并获得最佳男配角奖。详细 >
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片名,聚焦罗斯托克排外事件,新纳粹与国际歌的混淆聒噪,导演站在中立角度客观铺陈三条线也是三大立场,好处是立眼小格局,镜头做眼穿梭游离于犄角之间,就像一个普通人在旁观者清,坏处是损失掉了人物与节奏,反思有,警钟也有,结局那个镜头让人不安。
一边是束手无策的消极等待,另一头则是盲目冲动的激情宣泄。两股力量看似势不两立,实则都困在了历史的责难与前路的缥缈里,同样无所适从。他们从里面和我们对望着,感觉用尽了全力又仿佛有力无处使。历史本是惊人地重复,如果东西交融注定是如此结局。片尾有加分,跟狩猎如出一辙。导演很耐心也很有想法,不过终究还是拖沓了些。
摄影不错
新世纪的青年们依旧迷惑、彷徨、愤怒和孤独,在更加复杂的形式,与群体需求、个人主张与爱恨交织下,「英特耐雄纳尔」也徒有虚名而已。
理都懂 但为什么要变画幅……
9.充分表现出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各个方面各种诉求的复杂性,不浮于表层,又不失去焦点,那种特别强烈的躁动,压抑,无奈,恐慌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摄影有特点,前面的黑白有质感,后面的彩色很火烈,镜头沉稳丰富,配乐突出,很好渲染人物内心和环境,看的时候很是揪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面对面冲突了。
太爷爷是纳粹 爷爷是共产党员 父亲是民主党派 我是新纳粹我们比较稳定 世世代代是犬儒你们要去做什么? 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每一代年轻人都要面临这个最严肃的拷问极其出色的政治艺术电影
2016.11.25看過
勉强两分。改编92年德国罗斯托克的反外籍移民骚乱,电影用了三组人物呈现一天内的事件:当地官员,闹事青年,越南移民。男主角是这类影片的典型配置:他爹是当地政府的,他在躁动的朋友们中间主要是个旁观者。剧本非常寡淡,可以说根本没什么事件,不拿本片和《血腥星期天》《巴里布》之类比较,它更像是《怒火青春》的路数:黑白片,散漫的拍摄相关人员的状态,然后试图在片尾突然弄个暴力场面,但这种处理方式有俩缺陷,一是前面堆积的废戏既无法塑造角色,也没对事件有什么深度揭发,就是节奏非常慢的拍年青人的一点感情纠葛,老爸在家里放空不知怎么办好之类的,电影试图呈现的是“事已至此”氛围下人物的状态,但零零碎碎游离于主线外的细节没有任何意义;第二是后面的暴力事件没有尺度,变成彩色的暴乱场面只会用烟雾造点气氛,实际什么事也没发生
整部影片从镜头技巧、画面构图到题材话题按理说都很不错,可是在彩色以前的部分怎么能拍得这么无聊!!!开头以及中间旋转长镜头的炫技般的运用只能说明导演太不会讲故事,完全没掌握节奏…唯一觉得有点意思的就是纳粹歌曲和国际歌交织在一起的部分
real沉闷 Jonas的面瘫脸太无辜了导致我看了一半才意识到他是新纳粹 开始还以为只是傻青年跟着哥们瞎起哄(其实也差不多)……
纳粹和新纳粹 德国电影永恒的主题 想起我有个越南裔德籍朋友 二代移民 几乎不会说越南语了 而他身边好些德国白人朋友老是拿她“越南背景”开玩笑 她觉得一点也不好笑很受冒犯 fick dich我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好吗!
简直就是浇在历史乐观份子头上的一盆冷水
镜头运的很好,然后,没了
涉及到政治的本子就不谈了…其实剧情挺简单的,甚至到了雨露均沾的点水地步也许东德人在西德人中跟外国人在东德人眼中没什么区别吧…最喜欢海戏和三人在家与采访的这三段配乐
看过《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后专门来回顾导演的第一部长片,他镜头的移民抑或是欧洲土著似乎都挺边缘的,可能也是他自己作为少数族裔的感同身受吧。前3/4采用黑白正常画幅,故事围绕新纳粹青年、其中一位青年的父亲为代表的政治人士、越南一家人三线展开,颇有纪录片既视感。越南女孩德国女同事的女儿叫她"眯缝眼",有母亲的纵容,更是她父亲即为新纳粹青年们的领头人,这让叙事更加合理。从示威前的采访开始过渡至彩色,青年们一边说着挑衅的话语,还折辱采访者,一个女孩说她害怕过多的自由,怀念排队买草莓的日子,似乎暗示了东西德已然存在的割裂,也过渡至彩色宽画幅。Bol远没有其他青年表现得那样极端,似乎更多是和父亲叛逆来对抗,他的迷茫与绝望在主流叙事下被忽略了。24小时内的故事,节奏紧凑,前部略显沉闷却让后部爆发更加激烈。
向日葵大楼面向黑暗,有点怒火青春的味道
来看看在移民这个问题上,示威游行是如何变成恐怖行动的。。。
「今晚過後就不會再有外國人了」 / 「你的夢想是什麼?」「我沒有夢想」 / 「我總是那麼憤怒著,我不知道要去哪裡?」 / 「你知道嗎?我的父親是個法西斯主義者,所以我成了個忠貞的共產黨員,也是如此,身為我兒子的你成了民主人士,而現在你的兒子是個新納粹主義者」
镜头运用简直神。《美国X档案》《这里是英格兰》还有这部,极右蠢猪都是一副嘴脸,连说的话都是大同小异。再说一句,新纳粹都是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