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无情,人有情。
吊念在大自然底下不幸遇难的同胞们,缅怀那些舍己为人的解放军将士们。
感谢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们鼎立救助。
望2021不要多灾多难,新冠快快离去。
电影主要讲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由解放军八一制片厂在2009年出的片。
这当然少不了许多老戏骨出演,其中就不乏亮剑的主人公李幼斌,人民的名义的处长扮演者侯勇,巡回检察组胡雪娥的扮演者宋春丽。
下图是我简单画了一个电影时间线(加粗部分是感人的片段):
这部电影也是有很多看点的,比如首长的儿子当志愿者,而他原先他是一个被自己父亲责怪是不学无术的游戏玩家,在电脑前看到灾难的恐怖而且又急需人力资源下,给灾区带来了外国人来进行援救,同时暗示国际社会对我们进行的人道援助。
学校老师舍身救孩子的细节还原的不错,老师为了保护孩子,用他的身躯来抵住危险的石头,在武警官兵营救孩子的时候,它坚如磐石的手臂一度无法撼动,不得进行舍臂救人的举措。
有个镜头描述的是解放军田野在余震中为陪伴小女孩而牺牲,看着十分抓急,不听指挥,该撤离时候却在安抚女孩的行为。
看出当时军人,年纪很小,缺乏撤离的果敢,过于理性。
余震的存在,给当时的救灾官兵带来了很多危险和变数。
堰塞湖泄洪的事件是真实的存在的,还原发生在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进行泄洪也是实属无奈,以预防带来的次生灾害。
影片最后,唐新生跳车和魏霁虹孤生救人,画面感来的比较强,感觉有点强行加码的味道,但另一方面还原当时情景下解放军舍己为人的精神。
老实说这是一部比较老的剧,很多特效已经在现在非常过时了。
为什么我要看这部剧呢,是因为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13年了,当时我还小在读小学,我也在老师们的带领捐出十来块的零花钱来献爱心。
而今年的五月中出了新的汶川地震回忆性质的电影,
一百零八 (2019)5.12019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孔嘉欢 / 吕星辰 董凡如果有机会等我隔离完,我一定去看看。
他讲述的是一个寺院,为了救灾,破了他们的门规的,住持很有魄力让孕妇入住自己的寺院,而且还给他们做肉来,补充营养。
灾后共108个孩子出生在这个罗汉寺,“108”这个数字很有味道,是水浒传里面的108汉,暗示上天指缝间给予孩子们生的机会,或许冥冥之中,老天自有安排吧。
开头是严肃的新闻联播播报的片段,交代了背景和事件的重大由地图的具体位置转到现实地点地震时的色调均为冷色调军队出发时的音乐振奋人心,给人足够的安全感解放军从四面八方赶来时,最坚强的人都有了依靠以飞行员的视角拍摄灾区,全都是废墟,阴沉的天气更加让人揪心闪烁着的手电筒灯就像是天上微弱的星光,电亮了婷婷活下去的希望总会见到光明的,再多坚持一下
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仿佛又回到那恐怖、紧张的七天。
看着电影里一个个镜头,仿佛我的兄弟、战友又回来了!
2008年5月12日,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
由于时间太匆忙,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少太少。
希望有人能让我们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掉许多许多的记忆,虽然它们只会让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并不想遗忘。
现在,终于有一部电影能让我们永远的保留住那些记忆。
一群人窝在电视前面,抱着酒瓶,既痛苦又欣慰的看完电影。
那时刻,战友仿佛就坐在身边一起豪饮,一起胡闹。
真的,那时候我流着泪笑了!
但是,今天我痛苦的看着影评。
什么主旋律、什么抄袭。
难道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更重要吗?
可能你们不能想象,5.12后灾区的百姓一有时间就翻找和自己遇难亲属相关的物品,希望能给自己留下一点点的回忆。
现在,一部电影可能会让他们更痛苦,或许能从电影里找回一点点的美好回忆比什么都重要!
可能我没你们有文化、有素质,没你们能说会道。
但是我只希望你们在发表影评的时候能想想灾区的群众,问问自己难道所谓的主旋律、抄袭真的比电影本身的意义更重要吗?
我的战友永远的留在了汶川,我失去了最好的兄弟,他的父母失去了儿子,他的儿子失去了父亲,他的妻子失去了丈夫。
记忆对我们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这部电影不和你们口味,请你们去看其他的电影;如果海报不对你们胃口,请你们去看花花公子。
但是,希望你们能让我们留下一点点的回忆,好吗?
2008年五月十二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这是这部电影的背景,想一想那时的我十二岁,已经对这件事感触很深了,但这次的观影再次拉起了我的记忆,因为是我们全中国人的共同经历,所以现在来看依旧是感触颇多。
影片的开头我看到的是汶川是一个多么平凡又幸福的地方啊,每个人对生活都有着期盼,请到婚假的女老师是多么的幸福,校园里的学生又是如此的有活力,母亲带着新生的孩子在热闹的超市,老太太手里的樱桃又是多么的鲜红,是这样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满满的地方。
可是无论是谁都不会想到一场灾难将会降临在他们身上。
没有预兆的灾难就那样发生了,令人措不及防。
在影片中,我们身为旁观者但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地震时生命的一点一点流逝。
自然灾害的瞬间带给人们的是不可磨灭的打击,房屋建筑的倒塌,生命的逝去,环境的破坏,但就是这样一个最突然的时刻我却在里面看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一位老母亲为了救一位自己都不认识的婴儿,自己却被倒塌的房屋压住,鲜红的樱桃掉落,洒在了倒塌的房屋之下。
一位老师,将学生推到讲台下,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学生的安全,灾难是一瞬间的,人们的反应也是下意识地,他们都将活下来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在灾难来临之际,人们都想着快逃快逃,可总有那么些人想着却是你们快走。
在灾难的这一瞬发生过后,人们才反应到自己的家没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痛苦和崩溃,这同样也是地震后人们的感受,我们别无他法,只能在这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可能存活的人,我们无助但坚强,我们难以坚持,但我们必须坚强地坚持下去。
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将自己能救的人救出来,影片中的任书记扛起自己的责任,即使再怎么忧心自己的母亲也从未回去看一眼。
依旧坚守自己岗位,安抚群众,组织群众。
解放军向他们走来的身影,仿佛就像是黑暗中升起的太阳,充满着光明和希望。
在救援过程中,我看到的是满片废墟,但同时,李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用身体护住他们,最后不得已要锯掉他的身体来保护学生们。
还有田野,一个独生的解放军,再过河时,明知自己本来就是独生子,举手不会那么危险,但依然毅然决然的向前冲,在营救学生时,害怕孩子担心,钻进危险的废墟里陪着孩子,安慰孩子。
最后余震来临,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下面几个孩子的生命,却牺牲了自己。
在这里,我想,他就是英雄。
还有一个老奶奶,她和她女儿都特别让我感动。
她的女儿虽然十分想回去看看家里的情况,却因为身上的责任一直没有能够回去看,哪怕一眼。
而母亲为了救一个孩子,推开了婴儿车,却留下了自己。
在等待救援中,因为害怕连累了其他的救援人员甘愿推开最后的支撑,压住了自己,她能给女儿的最后的回答就是她已经尽力了,她坚持过,努力过。
红樱桃、砖头林、千纸鹤这些都是生命的代表,渺小但也却伟大。
生命是弥足珍贵的,珍惜现在,并大步向前努力吧!
2016年我又在电影频道看到了这部片子,距离汶川地震已经过去8年,此时南方湖北等地又发生洪灾,比1998年更严重,还有福建等地的台风,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依旧有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扭曲事实,这部电影本来就是以汶川为原型拍的,它的内容是不能诠释当时地震的万分之一,不能以专业的眼光去评判这部电影,有些人说解放军桥段太煽情,对此我只能呵呵,没有经历过你有什么话语权,难道你能否认解放军做出的贡献?
地震抗洪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在干嘛?
你有什么立场诋毁和攻击别人,当你遭遇灾难的时候,你们依然能挺着腰和他们一样坚持坚守,我敬你们是条汉子!
我们不一定能像他们一样,永远冲在第一线,但也请一些人不要信口雌黄,心安理得的享受别人保护的同时又抹黑别人,不要求你们知恩图报,也不要恩将仇报,电影只是电影,不要借着电影对真实历史指手画脚。
也许是那些天来流的眼泪比我十多年来流过的还要多,也许是那些天来听的故事比我十多年来听过的都要感人,也许是那些天来国人们一反常态的倔强和团结比我十多年来读过的历史更加振奋人心,也许,也许只不过是一场罕有的大地震激发了我们所有人的一颗爱国心而已......因而,看过《惊天动地》后,那无法言喻的震撼和难以忘怀的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
作为解放军八一制片厂的作品,《惊天动地》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展示解放军战士在灾区中的英雄行为。
但若说解放军战士就是电影中的主角,那就不准确了。
与其他主旋律电影略有不同的是,《惊天动地》并没有过多的喊口号或强调政党的领导能力,而是力图重现当时灾区中的一切悲喜交织:老师毫不犹豫地用身躯护着讲台下的学生,一对恋人在漫天飞舞的纸钱中深情相拥,一群解放军战士为刚救出的小女孩唱生日歌,以及灾区人民间的互利互勉和永不放弃等等,这些镜头似乎在诉说着:中国人就是这样,这就是中国人。
英雄行为的平民化,是《惊天动地》超越其他主旋律电影的诸多闪亮点之一。
怀着一颗炽热爱国心的国人们,在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人皆是英雄。
然而,如此具有民族精神的电影,居然是二次上映的。
更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它的一次上映是非常的悄无声息,简直好像已经预计到票房的不堪!
闻说《日本沉没》在日本上映之际,众多日本人争相排队购票观看;《汉江怪物》在韩国上映时,韩国人热烈地追捧着,而这两部民族电影的票房一直是居高不下。
这样的境况,在《泰坦尼克号》或《阿凡达》登陆中国之际也曾出现过。
讽刺的是,如《建国大业》般巨星云集的主旋律大片也不曾拥有过这般万人空巷的待遇!
不得不感叹:中国人真的要在灾难面前才能展露真本性吗?
《惊天动地》确实在特技方面远远不足以与《日本沉没》、《汉江怪物》相提并论,可除了特技,无论是剧情铺排、拍摄技巧、所表达的民族精神都不输给日本人和韩国人。
为什么就敌不过那些只一味宣扬着所谓“人文精神”的好莱坞大片呢?
这就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是这样。
不是故意地崇洋媚外,也不是完全对国货失去耐心,而是对自己、对民族、对国家的不自信!
《惊天动地》不仅是一部赞扬中华民族在危难面前百折不饶和众志成城的主旋律电影,还是一个检验国民自信力的标签。
它既透过电影本身对中国人优点作出了严厉的批评。
找来的,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这就是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
说实在的,整部片子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含泪看的,地震来临的那一刻,是我哭得最厉害的一段,就算特效假,就算演技差,也丝毫不影响观影的心情。
说到主旋律电影,现在的国人貌似对于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完全是不屑的,以为是国家要洗你们的脑,但是对于欧美的主旋律电影却异口同声的说“好感动”“数次飙泪”“好酷”之类的话,我能认为你们是被外国人洗脑了么?
身为中国人不推中国的主旋律那你推什么?
估计感觉自己很聪明,不会被愚民似的,实际上已经被敌人愚了个底儿掉,真是可悲。
对于十年前的汶川地震,没能参与救灾感觉很遗憾,因为那时候我还小,还在上学,在石家庄,在教室坐着的时候都感觉到晃了那么几下,可见当时的地震有多厉害,而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代入感很强,数度都想拿上工具赶紧去,发现底下压着人都想大喊“快救人!
”但是在电脑跟前喊岂不是很怪。。。
看到解放军来的时候,我都在脑补假如我在现场的心情了。。。
完全是松了一口气的状态,假如你是当事者,你难道不会松口气么?
当然会了,解放军不是来消耗你们聪明的群众的物资的,他们是带来了物资并且是来救人的同志们,这时候你不动容那只能说你没有代入或者“上帝”视角观影了。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吧,理性爱国可取,但是一个“无脑爱国”的中国,实力一定比“理性爱国”的中国更强大。
2008年5月12日,时间永远定格在了14点28分。
对于大多数80后来说,8级地震,根本没有概念。
直到新闻媒体介入之后,看到一幕幕人间惨剧和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迹,才有了直达心灵的震撼。
那几天基本上是在泪水中度过的,感觉人在自然面前是那么无助,那么渺小。
一瞬间,数十万的生命就被夺去了,他们也有父母妻儿,也有兄弟姐妹,我们还能看着电视掉眼泪,他们或许就天人永隔了。
同时,危难时刻,我们的子弟兵第一时间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道路毁了,徒步开进;桥梁塌了,就上冲锋舟;气象条件差,就5000米跳伞。
保家卫国,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正是他们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
电影基本上是把几个典型事件通过主要人物穿插了起来,比如不顾家人的县委书记,主动请缨的武警战士,劳累过度而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老师,双双参与救灾工作的夫妻,这些都是有原型人物的。
给五星,就是因为真实。
虽然特技做的很假,虽然领导形象很主旋律,但一线的事迹都是真的,都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人和事。
看的出来,电影为了抢时间,做的很粗糙。
我相信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必定特技更大,煽情更多,制作更精良,但对我来说,那只是电影,而512是在自己有生之年亲历的历史,我必将铭记一生。
太长不看版:这是2000-2015这十五年中为数不多罕见的能有宏观叙事和微观细节描写的电影,哪怕是在2020年的今天都是罕见的一部,非常值得一看。
最近看了鸽了已久的《日本沉没2006》,顺便看了《希望的人》和《1974》感触颇多。
在查阅日本地震资料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我国512后也拍过一个类似题材的电梯。
我几年前是在油管上看过一遍的,但讲真当时留给我的印象并不是太好(感觉特效水平停留在90年代末期)。
正好发现爱奇艺上正版资源,就赶紧重温一遍。
结果现在我刚看完开头,发现当时我好像看的是个被阉割的版本?
为什么我对片头的小型钢铁洪流一点印象也没有?
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先开始看吧。
特效水平差归差,但是能看出来该有的细节一个不少。
并且还有少见的特摄场景可以加分。
以前半段地震场景描写能看出来该有的细节一个不缺,实景拍摄也很真实展现了地震时的样子。
包括后面的直升机,指挥部布景等配合当时2010年左右我国业内整体特效水平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属于时代的眼泪而不是骗保。
还有在2300部队开始徒步前进的时候,如果说放弃头盔护膝这些装备还能理解,为什么要把战术手套也仍在车上呢?
本人长年户外,实在无法理解这个行为。
如果不是因为每次都戴着手套的话那我的手早就被石棱木刺划伤很多遍了。
又并不是没有装备,有还不用真的...别小看这种手上的伤口,实际是极其影响战斗力的。
然后后面救灾的时候用上了棉质劳保手套。
不过爱奇艺这一版画质分辨率低下,甚至还有噪点。
咱们就不能整个好点的片源吗?
我怀疑可能还是用胶片拍摄的因为那个时候4K摄像机还没有普及,但这个片源质量真的一般。
以及最后化工厂部分拍的太离奇但总体上这片子还是很好看的。
这不是10年那会公知给这片打一星的理由!
对比隔壁日本同类型主旋律片《日本沉没》里高层还在为救人还是救经济乱成一团,《惊天动地》里上下第一个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不惜一切代价先救人。
并且在经过最初短暂的混乱后不管是高层还是基层立即就有党员军人出来成立指挥核心开始救灾。
从公路,铁路到飞机很全面精准的记录了我们在面对灾难的时候迅速饱和救援的场景。
感觉有点像是老八一厂最后的荣光,真没想到我国在2010年左右竟然还有宏观叙事的电影...就是每个国家的主旋律片都会有本国家实际特色在里面。
贵在全,在真实。
这部影片也确实做到了。
几个标志性的典型事件也都拍进来了。
本片的道具和场景布置也都是一流的,放在现在也是鹤立独群的片子。
就比如说我们的部队在选择装备的时候并没有带枪而是带救灾装备,这是一个很不一样的行为。
以及前面全套的单兵装备真的帅,真没想到我们在08年就已经能配齐单兵全身的装备了。
不得不说时代变化太大了,2008年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加强版的长征部队,现在2021已经是机械化智能化,真的太大了对比10年后的今天《峰爆》里的郭嘉应急管理中心已经用上了无人机(我国大型高性能无人机成熟在2017年左右)第一时间飞到现场传输信号(北斗定位系统基本堪用的时间是2012年北斗二号完成组网),消防应急部门(我国消防(2018.10)和应急状况部(2018.03)的设立均在2018年)也在第一时间来到现场,一线灾情控制中心用上了5G通讯(2018),不得不说时代真的进步了啊。
这是这部片子应该跟《中国医生》作比较,单个人观点蛤感觉从格局上来看中国医生这部电影还是差了点火候。
可能原因是因为中国医生还是有商业化的考虑吧,而《惊天动地》这部影片能很明显感受到过去老主旋律电影(如大决战)的感觉,完全为了艺术和记录而没有商业化考虑的国家队作品。
当然两部影片都是好片子值得一看。
我们是学农时看的电影,教官在广场的舞台上拉了块又小又模糊的投影布投电影。
电影名叫《惊天动地》,讲的是汶川大地震后特色的一个摩托化旅前去救人的故事。
全场500多号人,哪会看得上这东西。
从一开始大家就是闹哄哄的,教官骂了我们好多次,放电影中途很多人跑到广场边上的各种摊位上买吃的喝的,也让教官骂了,强制我们坐在那看这鬼电影。
整部电影里的人民群众没有主观能动性,全靠政府和军队为救。
电影里每出现什么危机,立刻就要蹦出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在指挥部里拿着PPT分析。
灾难发生了,百姓只会哭和闹,每一个知道该怎么办的,围着村委书记求帮助,而村委书记一发话,所有人立刻有了方向有了光,军队到了更是如此。
而老百姓除了给军队烧菜外,就只会经典地“添麻烦”,比如父亲救援中途打倒士兵闯进去要看儿子,一番教育、儿子救活后在那向士兵道歉。
全片是在好莱坞三幕式的基础上添加套路化的情节、自以为很深刻的人物、煽情桥段(包括爱情)。
全片主要塑造的是这个摩托化旅的旅长,还有他的上级——该战区的总指挥,由李云龙饰演。
这两人自然是伟岸无比、具有深谋远虑的。
电影的开头字幕里说本片重点刻画的是这个摩托化旅,但是除了这个旅长和一个(还是两个?
)士兵外,对这个旅就没多少描绘的。
对于那士兵,也是很经典地主动救援被废墟压死,然后灰白回忆他在电影前半段哪几个镜头,似乎观众看到这些就能哭了。
电影里有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桥段,就是一个教师用身体掩住三个学生,自己被压的事情。
但电影里处理得太离谱了。
一堆士兵和群众都围着那个老师掩住学生的地方,放下手里的活,感动起来了。
这种一群人围着几个人的场景在片中被严重滥用。
另一处地方是,一个男孩的同学从废墟里救出来,但呼吸很微弱,今天“刚好”是她的生日,男孩就求她快点醒来,然后唱起了生日歌。
黑夜里,周围一圈的士兵也全都唱起了生日歌,还拿起手电筒摇了起来,直接化身演唱会。
而小女孩也在生日快乐的歌声下被救火了。
影片还有国产片经典尴尬的爱情戏、突然的幡然醒悟(李云龙的孩子地震前沉迷网吧打游戏,看到汶川地震的新闻后被感动了,当了志愿者),个人英雄主义和最后一分钟营救。
我们总能精准无误地猜到后五分钟地情节,就这样毫无惊喜、充满惊吓地看完了全片。
全场学生聊天聊得热火朝天,不少人拿出来扑克牌打了起来。
电影结束后教官又骂了我们一遍。
周围的同学也对电影疯狂地吐槽,但大家最主要的不满还是充足的晚上时间被这一活动占了,一些人学生对电影的吐槽是乐子化、不分轻重的。
比如电影刚开头不久的地震场面,房屋倒塌、群众慌乱,看到废墟压人,有的学生就说“怎么不压死几个爆点浆”。
主旋律啊主旋律~
什么年代,还玩这一套。老老实实拍个灾难片不好吗,再烂也可能有市场,偏偏又要不顾别人承受力的去塑造一群“上帝”。假一点,可以说是艺术化手法,但硬要把观众当白痴,只会换来更多骂声。
一般般,后半段有太多的刻意地部分
在真正的灾难面前 一切人为的煽情都显得那么多余
回家途中巴士观看 又见 侯勇 李幼斌
emm每当感动到眼眶湿润的时候,台词总能让我把眼泪憋回去。完全不是电影对白啊……
主旋律的味道太浓了。有点眉毛胡子一把抓
看了《唐山大地震》,我发现我错怪了《惊天动地》。
说主旋律的人太冷漠了,三个字太无情了
端午节和家人在湖滏镇竹海社区小住,晚上吃好饭出门散步正好赶上社区活动放露天电影,为了做安全常识推广,放了这部电影,然而没有很多人看,我老妈是老党员,一直给我做思想教育,解放军就是中国人民的安全感,有不少孩子在看,家人叫都叫不回去,这是一次非常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豆瓣很多智障等被地震震一下时就能体会灾难的恐惧了,就会知道解放军在灾难面前能给人带来多么大的希望。
有的部分有点夸张了,宋春丽饰演的角色的死毫无必要,唱生日歌的部分简直让人无语,田野执意钻洞显得非常刻意,最后的化工厂爆破完全就是为了视觉效果强加的内容。不过除此以外的部分还行,房屋倒塌的部分还挺震撼的,而且也有在北川老县城取景的内容,非常写实。
假
导演和编剧水平推烂了
未经他人苦,不能随意发表评论
歌唱主旋律的烂片,怎么不能打零分?
翻译腔调的台词
央视在播,就又看了一遍,少了些当初的感动,煽情的太刻意。当然这样不能蒙蔽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是最伟大的名族!
太喜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