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久之前就知道洛神是蔡少芬的代表作,但是直到十几年后才有幸一睹。
这部剧是出不折不扣的悲剧,眼看那么美丽,善良的甄宓,被忘恩负义,手段狠毒的郭huan,以及背信弃义,权欲熏心的曹丕最终害掉性命的时候,我实在是愤恨不已,也许这就是TVB的魅力,纵使知道这不过是一出肥皂剧,还是会情不自禁地被带入角色的命运之中。
究竟是什么酿成了这出悲剧?
我想还是性格。
甄宓聪颖通透,智识过人,并不是纯粹的傻白甜,但是纵观全剧,她并没有用智谋去逆转自己的命运,也没有去惩攻击她的人,虽然她很明白郭huan的为人,但也许是她对于自己所秉持的仁善义原则太过自信,也许是对于郭的小人行径太过轻视,她坚持于自己的信仰,但这最终害死了他。
郭huan则是彻底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自己的贪欲,做尽坏事,她不只是狠毒,而是奸诈阴险,她和甄有着同样的聪明,但没有仁德之心,这一点和曹丕的人格着实是一脉相承,这也是她慢慢取代甄宓在曹丕心中地位的根本原因,他俩本是同路人。
而甄宓何尝不知道曹丕是什么人,其实她完全可以顺从他恭维她,放下自己的政见和原则的。
一直想抒文表情都打住,前人们的评论已经趋于完美,我已倍感词穷。
只今重读《淮南子》撩起花神翩若惊鸿,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不禁,情不禁浮想翩翩…… 一、初见:出水芙蓉 翩若惊鸿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
”曹家三公子曹植对媲美二乔的“俏甄宓”心仪已久,而大公子曹丕却嗤之以鼻,皆因红颜祸水。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曹植这位优游宴乐的贵公子,冒乱世之危,从许都特地来到邺城只为一睹芳容。
他透过风筝向她传达倾慕之情,聪明如她读到诗歌即猜出写诗之人乃曹植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子。
爱情之美,即在于彼此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风雨飘摇的邺城,甄宓惊鸿一瞥,翩然离去。
曹植在《洛神赋》中写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
”一个绝世美女在他笔下如一朵出水芙蓉从碧波中升起,随着波涛,轻悠悠、飘忽忽地来到岸边。
美人离去,怅然若失的曹植回到了许都,却未料从此魂索梦牵一生…… 二、再见:乱世水仙 绝世独立 别梦依依,再见时甄宓已凭卓越才华和过人胆识被接入曹府并被曹操尊为上宾。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曹植手执初见甄宓时赠给她的风筝怅惘,这是甄宓在绝境之中,她所救之待女郭儇冒险持此信物来求曹植搭救甄宓一家。
而他还未来得及施救,她却已被不忍对她下杀手的曹丕带入曹家。
这是不是命运一开始的铺排呢?
他在她命悬一线最关键的时刻没有赶到现场,没有机会上演英雄救美的绝佳剧情,所以在最后他也来迟一步,没有及时阻止她喝下那杯毒酒。
近水楼台先得月,曹植积极地为甄宓张罗一切。
而此时甄宓虽在曹家为客,却对自己的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
她小心翼翼地教导家人牢记“寄人蓠下”因有分寸,克已奉礼从不逾越半分。
尽管如此还是避免不了纷争,然这正是人生,人生在世,岂无是非?
一个拥有绝世容颜的女人如果只有华丽的外表那么只是花瓶,岂能赢得历史上著名“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垂青与怜爱?
甄宓之所以是甄宓,就在于她不仅明眸若雪,而且知书达礼,更重要是内心豁达,品德高尚。
有才有貌已属难得,更何况有德乎?
她让“文韬武略,乱世英雄”的曹操与她惺惺相惜,让“自命清高,不近女色”的曹丕为她朝思暮想,更让“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曹植为她费尽心思。
三、初恋:彩蝶恋花 金风玉露 父子三人皆为卿狂,她为难而亦步亦趋。
思量再思量,她最终选定心中佳偶——那一位只关心她身体安康而多于关心她容貌的曹植。
触摸着曹植赠给她的玉镂金带枕,触手生温。
芳心暗许的她深信文武全才而心地仁厚的曹植是与她举案齐眉的“梁鸿”。
他们也确实心心相印,度过了一段琴瑟和谐的浪漫时光。
曹植在《洛神赋》深情地写道“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他从画卷之首翩然转身,手执折扇潇洒落于她面前,在众人注目之下向她求婚。
她持手巾羞涩地半掩面,却又对他嫣然一笑,那几乎是她一生中最美的一次笑容…… 倾城一笑倾倒了曹植,他才思如涌吟出了“和乐琴瑟,永赋衷情;愿为比翼,展翅高翔!
”当他执起甄宓的手深情地说,“宓儿,你这一生一世,就交给子建来照顾你,好吗?
”甄宓终于不再矜持含羞地点了点头。
那是《洛神》最美的一刻。
四、离合: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美丽总是短暂的,青春爱情总不遂人意。
在世子之争中,性情中人的曹植终敌不过矫情造作的曹丕。
而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世子之位,更失去了甄宓。
因为曹操认为甄宓的品行最适合许配给世子,强硬拆散了两情相悦的曹植和甄宓。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曹植与甄宓抛下所有私奔。
情义两难全,曹植与曹丕终兵刃相见。
甄宓为了保全曹植终下嫁曹丕,而曹植也不得不遵从父命娶了崔氏。
面对现实,曹植和甄宓都落泪了,我们说男人哭了,是因为他真的爱了;女人哭了,是因为她真的放弃了。
天意弄人,本已决心与妻子崔氏长相厮守的曹植却遭遇崔氏因“衣绣违制”而被曹操赐死。
多情不似无情苦,多情才子曹植哭自己愧为人夫,满腹经纶却写不出对妻子的悼词。
罗衣著破前香在,在这个时候,甄宓来到了他的身边,此时她已是他的大嫂。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她为他代笔抒写崔氏的悼文,他悲苦交集而泪流满面。
不多时他便要离开许都启程到封地,古时不似今日交通发达,别时容易见时难。
儿行千里母担忧,曹植辞行那一天,他的母亲卞夫人哭得肝肠寸断。
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甄宓心乱如麻,与曹植两相回望,禁不住泪眼哽咽。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曹植离开了从小成长的许都,带走了甄宓对他的深情和曹丕对他的怨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五、决别:人如花飞 镜花水月转眼过了半生,岁月更换人间。
曹操逝世,曹丕继魏王位,不久称帝,甄宓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旧恨常在,除之为快,曹丕借母之令迫甄宓写信骗得曹植来许都。
昔日出言为论,下笔成章的曹植,意志消沉而才思受阻,未见甄宓信中示警而欣然来朝,步入了曹丕的陷井。
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作诗一首,并不准出现“兄弟”二字,否则处死。
眼见曹植苦思不得,甄宓忆起了青春年少曹植向她求婚时,曾因她嫣然一笑而即兴赋得好诗。
殿堂之上,已近中年的她颤抖地执起手中的水仙手巾,对着曹植含泪的嫣然一笑,这一笑是甄宓一生中最苦的一笑。
这一笑将她推上了绝路,但这一笑却唤回了曹植无穷的才思,他如诉如泣念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成诗,文采独步天下,情深意切,辛酸之情溢于言表。
闻者叹息,听者掩泪,曹丕忆起昔日“兄友弟恭”动了侧隐之心满脸泪痕…… 断烟离绪,多年未见千言万语未道尽却天人永隔。
甄宓殿堂上对曹植嫣然一笑,终成了她的催命符。
她平静地接受了曹丕赐的毒酒,沉思往事立残阳。
面对将失去的至爱,悲痛欲绝的曹植对曹丕叫道:“既然你这么不珍惜她,为什么当初还要娶她?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的去爱她。
美人泪断人肠,甄宓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曹植,带着无限的哀怨死在了曹丕怀中…… 六、追思: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最后,曹植抱着自他送甄宓那日起便没有离开过甄宓的玉镂金带枕告别许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当他泛舟洛水,忽见甄宓幻化成洛水神仙,白衣飘飘、笑靥如花、眼波柔情流动在水中央为他翩翩起舞……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他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感鄄赋》(即《洛神赋》)后随她投入了洛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后记:洛神转世,宓妃留枕,河伯强娶,后羿夺爱的神话流传于世,而甄宓与曹植的爱情故事众说纷纭,至今无结论。
淮南子、太平广记还在诉说着多情的陈思王曹植,李商隐也在《东阿王》感曹植“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 千年以后,他和她已在历史的云烟中飘远。
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追思,可望而不可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乱世桃花逐水流文:尹享泽历史是一枚钉子,文人用手中的笔给它挂一件衣裳,影象工作者在这件衣裳上做文章,做的好便是一朵精致的绣花,做的不好便是一个碍眼的补丁。
TVB剧集《洛神》应该算是一朵做工精细的花儿,可能囿于材料的质地,会有一些不精美,但神韵浑然天生。
剧中亲情浓如短歌,友情珍如仙酿,爱情淡如飞花,一些超越时空的感动在观者的思绪里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人如飞花,云如短歌,谁曾爱我,时而风光,时而坎坷,谁怜惜一个我?
镜花水月,没法断绝,我心媲美是明月。
情如孤舟,愁如深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花虽美,也在期待你留下结果。
”《洛神》看过很多次了,“惜花”这首歌也听过很多遍。
每看一次都会没来由的感叹,每听一遍都会无端的忧伤。
为爱情的无辜心痛,为世事的无常难过,为剧中慧质兰心的女人注定的薄命落泪。
刘惜惜,歌冠群芳,才情无双。
她遇到枭雄曹操,歌声有了价值,在曹府有了一席之地。
她原以为自己如美玉遇到识玉之人,一心想要做出更多更好的曲子,以人生最美犒享知已。
哪成想,枭雄不是钟子期,他要的只是一个供娱乐的玩物,只要嗓子动听,杜娟的歌声,他也可以入耳。
悲莫大于心死,面对他赐来的毒酒,她也只有一饮而尽。
来给她送行的,惟有知已甄宓一人。
忆起旧时,与宓儿、子建、杨修一起,击杯为乐,对酒当歌,剑舞翩翩,是何等开心。
此时只有宓儿的泪,自己的歌,同往黄泉碧落。
歌声远去,魂也远去。
崔苤,一生钟情子建,兜兜转转终成夫妻,虽然刁蛮任性,虽然做事鲁莽,却是真正用心爱着子建的女人。
人的一生如果不能跟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就应该接受爱自己的人。
毕竟爱一个人要牺牲的东西很多很多,被爱伤透的你如果一直感觉不到她的付出,那只能让本就不公平的上天更加的不公平。
当子建打算接受崔苤的真心,跟她一起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崔苤却没有时间了。
一杯毒酒又了解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不知情的崔苤喝着赏赐的毒酒,是开心的,她以为自己会一直过着富贵荣华的生活,她的夫君是人中之龙,她的将来是母仪天下。
当毒酒攻心时,她握到了子建的手,看到了子建的泪,听到了子建的不舍,那些都是为了她的。
她轻轻的闭上眼,也许她一生所想的只是跟这样的子建生活在一起,不需要富贵,不需要权利。
甄宓,论貌,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论德,得甄宓即得天下;论才,与天下才气独得八斗的子建不相上下。
如此佳人,生于乱世。
情无所依,才无所匹。
遇子建,情投意合,却无天时,有缘无份。
遇曹丕,情不得已,却是地利,无缘有份。
遇孟德,情同知已,幸之人和。
孟德一死,她怀抱幼儿痛哭此生再无可靠之人。
那时,她只料自己终落得以貌侍君,珠黄便是恩断时。
哪知青春未逝,因馋殒命。
曾经自夸爱惜她如爱惜珍宝一样的夫君赐来毒酒一杯,她无语,坦然一饮而尽。
宓儿将死,她倒在曹丕的怀里。
这个曾经深爱过她的男人,用力的抱着她。
他后悔了,他没有相信过她,他没有爱她到底。
但是,她选择死在他的怀里,因为他是她的夫君,她从未对他不起。
宓儿将死,她望着子建,这个她深爱的男人。
他的泪,他的伤痛,她都记在心底。
忆起初识时花灯传诗的惊喜,山顶共赏日出的默契,殿前含泪一笑的无奈,子建七步成诗的悲痛,她暗叹已不能再为心爱的他做什么了。
此时,她的心中纵有万般不舍,也只这最后一眼了。
人生无情,有些真相,到死也不能揭开。
宓儿将死,为了孩子的清白,为了夫君的声誉,她亲自洗干净了酒杯。
从此,在这世上她没有牵挂了。
岁月如流水,历史终究只是钉子,让世人嗟叹的是那朵后人臆想的花,也是那段世间永远不老的情。
惜惜已死,崔苤已死,宓儿已死。
世上的爱恨终究湮灭,多情的佳人终究远游。
思之念之,注定是场无情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曾几何时,莲花是高洁的象征。
随着网络小说对那些心慈貌美的女主角的描写,对于她们如何心软、如何不忍写得入木三分,随着“鉴婊”的流行,忽如一夜,白莲花成了贬义词,成了伪善的象征。
最近重温洛神,然后看了看隔壁宫心计,又回忆了一下珠光宝气。
对比了甄宓,刘三好,和康雅瞳,三个都是“白莲花”类的人设,但是三个人得到的观众反馈却完全不同。
忽然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要如何做一朵真正的白莲花。
第一,白莲花必须学富五车。
甄宓是三个人当中学识最渊博的。
学识渊博,所以在讲道理的时候能够顺手拈来,引经据典,让人信服。
她婉拒曹操,说的是“使君有妇”,取自汉诗《陌上桑》;她教训郭嬛,引的是《女箴》“人有纤微之过,戒之在省,恭敬执勤,勿羡勿妒,修身莫若敬”;她为杨修求情,说的是“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她与曹丕吵架,谈的是出自《女诫》的“为夫妻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论德,她说的是《礼记》中的“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刘三好讲的道理是“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也许是为了符合宫女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设,所以整部电视剧里面飙的是成语不是引经据典。
你可以说她对姚金玲的遭遇和抉择是站直了说话不腰疼,但是不可否认她说的道理是道德上正确的:简言之,不要害人。
康雅瞳名言:“这样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不是这样的。。。
”任何一个有独立人格自己事业的人听到这一句话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你想要怎样。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二,白莲花必须生于乱世,无自保能力。
甄宓从第一集开始就认识到了自己是“乱世桃花逐水流”,这一点到了最后一集一直没有变过。
她每一次做的决定,都是出于两个考虑:保全家人/爱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保全自己。
她知道一家人在曹家里面立足,靠的是曹操,不能得罪的是卞夫人。
她为曹操找蔓荆子治头疼是为了家人能够被继续善待,但是待曹操的色心挑明了以后就婉拒他是为了保全自己不做妾;她对崔芣对卞夫人甚至对辛大姑的各种陷害或者伤害息事宁人或者为其求情也是为了家人不被继续针对。
唯一一次让自己任性的选择,就是和曹植私奔两天,却还是最后被自己亲手结束。
她明知郭嬛奸险还让她入府为妾是珍惜姐妹情夫妻情,她从来不把郭嬛的用心或者错处向她自己的家人或者曹家人提起,归根究底还是为了家有宁日。
乱世桃花逐水流,本身无自保能力的人,做出了很多息事宁人或者原谅别人的决定是可以被体谅的,因为她没有选择的余地。
刘三好最让人诟病的是她对姚金铃的遭遇和各种决定是站直了说话不腰疼。
她之所以能站直了说话,是因为她有靠山,一靠长辈阮司珍钟司制,二靠皇上太后,三靠高显扬。
长辈欣赏她的制衣的勤奋和制首饰的天赋,皇上太后感恩她保守秘密和对皇上幼时的鼓励,高显扬对她是爱情所以她可以恃宠而骄。
她与甄宓相比,能够失去的东西太少,而能够依靠的东西太多。
她能够坚持自己“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的原则,是运气多于努力,所以惹人不屑。
因为她的靠山多,位置高,立场正,每一次遇事,能够选择的余地多了,所以她的每一个选择惹人争议的也就多。
康雅瞳是现代人。
在三个故事中,她的白莲花形象被骂得最惨,因为现代人有一个所有古代人都没有的武器:法律。
古代社会,即使是和平年代,也是人治而非法治。
所以古代可以“侠以武犯禁”可以“快意恩仇”,而现代,就提倡人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权。
宫心计里,姚金铃用计陷害程颖芳陷害万夫人,刘三好虽然不赞同但是也没有告发。
在古代姚金铃的“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在古代不一定会受法律制裁,有时候甚至会被赞是聪明。
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更像是个人观念选择。
而在现代,明明知道自己的妈妈为妹妹顶替撞死幼童的罪,良心上过意不去而去西藏旅行洗涤灵魂的人,叫法盲。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是看到了可恨之人无可奈何的时候选择作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因为可怜的人有所选择的时候不为善。
真正的白莲花择善固执,既有择善的智慧,也有固执的果敢。
如果没有脑子,那是洛神里面的崔芣,宫心计里面的刘三好,珠光宝气里面的康雅瞳。
如果没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者改过自新的勇气,那是洛神里面的郭嬛,宫心计里的飞燕,珠光宝气里的柿子拣软的捏的康雅瞳。
曹丕冷漠无情过于决绝,未达目的不择手段,但在计谋上稍逊一筹。
这样的皇帝只适合在乱世。
而谈到要使国强民富,曹植则是不二人选,他仁德忠义,绝对是个深得民心的好皇帝。
曹孟德也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因此他曾率军大战赤壁,希望可以一统天下,将世子之位传给曹植,可惜兵败。
而就算曹植登上世子之位,也会受到曹丕的陷害。
曹孟德说:“子建,你才是我最疼爱的孩儿。
”多么暖心啊。
曹丕最终登上世子之位,曹植被派到很远的陈留,也是为了保他的平安。
曹孟德为了扫清阻碍曹丕登上世子之位的道路,不择手段,毒死三媳妇杀掉杨修,不得不让人唏嘘,缺乏人情味儿,这样的人确实不可爱。
只能说他是一代枭雄,其他的无从置喙。
其实很喜欢三公子,宅心仁厚,文采偏偏,风流倜傥。
你争我斗,尔虞我诈,长于心计的官场确实不适合他。
还他一片宁静,才是最合适不过的。
貌美与智慧并存,其实这样的人大多得不到观众的喜爱,因为太过完美,让人觉得着实太假。
但剧里的甄宓虏获了我的心,虽然她只不过也是曹孟德夺取天下的一颗棋子,唉,也是一个悲剧。
曹彰和采玉是我最喜欢的一对,还好他们虽身在官宦家,却被毒害不深。
感叹曹孟德的用心良苦,曹植和甄宓这对苦命鸳鸯,感叹甄宓为什么不早点将郭萱赶走。
一切一切皆因入戏太深,哈哈
南有大小乔,河北甄宓俏!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止。
甄宓:*善人者,人亦善之。
*民情放之四海,人皆有之。
*众星何历历,点点入长梦。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徒善不得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女箴》:人有纤微之过,戒之在省,恭敬执勤,勿羡勿妒,修身莫若敬。
*人忠而能仁,则国德彰。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
*行仁则有爱,怀爱亦生仁。
*为夫妻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
*为七步诗作劝:兄须爱其弟,弟必敬其兄;勿以纤毫事,伤此骨肉情。
*甄宓对郭女王:心慈则貌美,心恶则貌丑。
*甄宓对曹丕:为夫妻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
你存心欺骗于我,是失义,为司马懿斥怒于我,是恩断,你我夫妻情已尽,今后,你好自为知。
子建对甄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自从心中至爱离开子建,就带走了我一点灵犀,也带走了我无穷的智慧。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琴已断,曲难终(惜惜临死时)*哀莫大于心死。
*此生虽有尽,恨似影随身。
*人如花飞,云如短歌,谁曾爱我,时而风光,时而坎坷,谁怜惜一个我,镜花岁月,没法断绝……*飘零逢似水,自有惜花人。
*新君痛恨,往昔全非,怀念手足,怜弟寂寞,归藩承命,当释解,难保平安。
*子建对子桓说:我和宓儿一见如故、再见倾心,早已是两情相愿、三生情定。
*时移势异,我们都身不由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甄宓是洛神的转世,因为天帝认为是洛嫔妄动情心而贬她下凡间饱受人间的苦楚。
这首诗一语道破了人生的无奈和轮回之苦。
寒来暑经春复冬,看得浮生总是空。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官也空,侯也空,尽是苦债恨无穷。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洛神》是一部真正的悲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按照从古希腊延续至今的戏剧理论,悲剧主要有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洛神》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的综合体。
在《洛神》中,每个主要角色都是悲剧人物,但每个人的悲剧都既因为自己的性格也因为不幸的时代背景。
甄宓:鲁迅先生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所谓悲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人眼前,毁灭给人看。
”剧中的(非真实历史上的)甄宓,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美女,与大乔、小乔并列为东汉末年三大美女。
无论是个人性情还是修养、品德,她都近乎完美、无可挑剔。
但她的命运就是如此悲惨:无法和自己深爱的人在一起,号称爱她的丈夫总是不信任她甚至最终害死了她,曾经被她所救与她情同姐妹的那个女人最终背叛并残害她,与她交好的人(曹植、曹操、杨修、刘惜惜、荀彧甚至包括郭嬛)没有一个得以善终。
这其中既有乱世的身不由已,也有她自己的软弱。
倘若她当初坚决拒绝嫁给曹丕,倘若她一开始就下重手打击心怀不轨的郭嬛......曹植:一代才子,被刘宋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在剧中不能和自己相爱的人成为夫妻,好不容易接受了父亲强塞给他的妻子却又因为政治的残酷失去了爱人,被自己卑鄙无耻的哥哥和哥哥手下那些小人(司马懿确实是小人,但司马朗、华歆明显被丑化,历史上的司马朗、华歆根本不是这种人)各种迫害,眼睁睁地看着最爱的人惨死,最后还被哥哥和自己深爱的嫂子生的儿子怀疑,只能投入洛水。
毫无疑问,他这种放荡不羁、率性而为的性格实在不适合生活在那个乱世,剧中的曹植在治世倒是可以成为一代贤君(历史上的曹植就有更多纨绔子弟的性情,没有政治才能,在任何年代都成不了事)。
他的悲剧可以说是因为生不逢时,也可以说是因为自身的性格无法在尔虞我诈的三国时期生存。
曹操:这部电视剧中的曹操还挺有人情味的,也算得上是一位好父亲。
他有雄才大略,但他生性多疑、冷血残酷,对待所有用不着的人(孔融、杨修、刘惜惜、崔芣,差点还包括他的老友荀彧)都是除之而后快。
这倒也不完全是因为他残暴,而是政治本身就是残酷的和没有人性的,一个老实善良的人很难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剧中的曹操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曹家江山千秋万代,也是为了早日平定乱世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日子。
可惜最终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落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手中,他本人也孤独终老,还是被自己儿子气死的(这一点完全虚构)。
卞夫人:争来争去最后三个儿子反目成仇,她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
(历史上的卞王后非常贤惠善良,这部电视剧严重丑化了她的形象)曹丕:得到了天下,却失去了妻子、弟弟、父亲、母亲、部下所有人的心,好不容易得到的美人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轻信被害死,自以为可以保住曹魏江山千秋万代没想到死后39年魏朝就被西晋篡权。
从这些方面来说他也是悲剧人物。
郭嬛:早期还是善良的,后来蜕变为歹毒、无耻、下贱的恶女,最后恶有恶报。
(历史上的郭女王虽然阴险狠毒害死了甄氏但是对待其他人还算不错,而且有勤俭的美德,这部电视剧中后半期她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她的悲剧是人性迷失的悲剧,但话说回来,帝制时代后宫女子没点心机、没点宫斗技能如何能生存在黑暗的后宫?
曹睿:剧中的曹睿简直愚不可及。
(历史上的魏明帝还可以,不算昏庸)杨修:表面上看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实际上是因为曹操的无端猜忌和权臣政治的黑暗而冤死。
他既死于自己不加收敛的狂涓性格,也死于那个没有法制、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人性尊严的黑暗时代。
刘惜惜:与其说她死于自己的孤傲和曹操的误解,不如说她就是男权时代(夫权时代)一个可怜的牺牲品,是中古时代被残害、被玩弄、被蹂躏的亿万女性的代表。
崔芣:虽然她的性格专横霸道,占有欲极强,又毫无政治智慧,确实挺讨厌的,但是她是真心爱自己表哥(剧中设定)曹植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自己深爱的那个男人,后来她已经变得温柔、体贴多了,开始一心一意做一个贤妻良母。
然而就在她逐渐变“好”(她本性本来不坏)的时候曹操一句“蠢妇”残酷无情德夺走了她的生命。
她实际上是死于封建王权的残暴,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牺牲品。
孔融、荀彧、崔琰等人:不说了,乱世的牺牲品。
-《洛神》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悲剧冲突的双方是理想与现实、天下大义与家族权势、情感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操、曹丕等人选择维护曹家的利益也没错,但最终善与善的悲剧性冲突带来悲剧性的结局,和苏格拉底之死同样的凄美。
所有人都是悲剧人物,所有人的悲剧都是个人性格和时代背景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样的剧情才称得上是悲剧,才真正具有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
在《洛神》的结局中,曹植一步步在甄宓的幻影中走向洛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算是给这个凄美的故事添加了一点浪漫的元素。
这是一个大团圆似的悲剧(表面上看曹植和甄宓去阴间相会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了),却比一般意义上的悲剧更加痛苦、更加催泪,因为美好的东西被毁灭得更彻底以致于只有在幻境中才能让它复活。
和《牛郎织女》、《孔雀东南飞》、《白蛇传》一样,这是一个浪漫的悲剧,而这部浪漫的悲剧是在《流沙》凄美的旋律中徐徐拉下帷幕的,越浪漫越悲惨。
想看看为什么曹子建才高八斗,最后因为跟此生挚爱分别而全无文思。
曹植:自从心中至爱离开子建,就带走了我一点灵犀,也带走了我无穷的智慧。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你看。
看到最后几集泪流不止,为了曹植的才华,也为了甄宓的善良,在最后被赐了毒酒还为了丈夫的名声洗干净了杯子。
这大概就是古往今来的贤妻了。
也许你们当日真的私奔了,天大地大,找一处没有人的地方,草草一生。
也好过于最后阴阳两隔,双双赴黄泉。
活下去!
看梁祝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你愿意投身于红尘中做一对求而不得的伴侣跟不想爱的人每夜晚餐,还是双双变成蝴蝶。
我想还是相忘于江湖吧。
这里要赞一下TVB《洛神》的七步成诗故事的处理。
影视剧里有很多版本的七步成诗,但TVB这版是最为独特的。
有的版本是曹丕走七步后曹植作诗,有的是曹植自己走七步然后作诗,央视版的类似于话剧风格。
但TVB的处理是前三步曹丕走完后,曹植与他一同迈出了第四步,然后每一步吟一句,而每一句二曹各自的表情都步步递进,曹植的悲愤到心如死灰到眼中含泪,曹丕的冷漠到惊讶到羞愧脸红同时眼角也有泪光。
我觉得这个处理真的是精妙,那种戏剧冲突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剧里曹丕提的要求和一些版本也不同,明确提出自己七步内成诗,以兄弟为题但不得出现兄弟二字,而且这里不像其他版本的拖沓,曹丕说完后立刻开始迈步,这种节奏感非常抓人,也突出了本意就是刻意为难。
而整个七步之中,除了中间的回忆部分,其余都是快节奏,却余韵绵长。
与此同时,剧中的配乐和人物的动作环环相扣,且非常适合剧情走向,而镜头不断地在各个不同人物之间快速切换,每个人可能只有一两秒,必须快速表现出人物的表情,这使得剧情节奏不拖沓而又面面俱到。
再回到人物的演技塑造,这里穿插了甄宓以帕遮面,笑中含泪,意欲用自己的笑激发曹植的灵感,这一个动作蔡少芬诠释得非常的好,而马浚伟饰演的曹植看到甄宓后的惊喜表情,然后闭目定神稍作思考后,迈步作诗。
同时在场的包括司马懿等人各自的表情都照顾到了。
美中不足的就是最后甄宓和曹植的对话略显不符合场合。
这样的佳作如今的TVB中也逐渐少了,但过去在武侠片中却比比皆是,包括人物的对白设计,相比而言国内的很多武侠剧胜在服化道不假,但在这些细节方面始终有不少差距。
诚然,TVB的布景,服装现在看来都很廉价,有时候限于经费比较敷衍,但TVB的古装剧始终那股特殊的味道,就在于对影视最重要体验的打磨。
戏就那样结束 涕泪看到剧终 我今天就只是做了这一件事剧中曹操说过一句 再深的伤痛 时间都能让它慢慢愈合很久很久没有接触电视剧 看完静卧很久 还是心痛不已 正如一网友的留言:真想改写历史!
古代的感情 仍然令我艳羡我已很久不看现代的东西 我已很久不对现代的东西动情心中永远存着一段感情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 这种情怀 已很难拥有曹操死时 我想到死亡的命题两个人相处至老 总有一个要先行 那么剩下的那一个 如何面对这悲恸 如何面对之后漫长而寂静的余生 若我这一生 最终有幸得一人与我相伴相生 我可不可以自私地比他早死当子建开始想要与崔芣白头偕老 当甄宓定然地依偎在子桓身边 明白 也许两情相悦并不是生活必须的命题最后记得的一句:心慈则貌美其实生不在长 病痛有时 失意有时 悲哀有时 虽是短短20几年 已觉漫漫 时有感叹命运对我的戏弄人生有诸多无奈 愿有生之年做一个美好的女子
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他们演到很老...
胡编的历史,俗套的剧情。好在蔡少芬气质不错,撑起一个甄皇后
蔡少芬超级美
本来喜欢大团圆类的,没想到心情不一样,口味都转.看下来最喜欢的居然是曹丕心口不一苦恋甄宓的那段.
故事大概是知道的。但是ada只看扮相,就很美很美了。
当年还是很喜欢马浚伟的,因为鹿鼎记,后来晒黑了就还好了
蔡少芬的颜,曹家的计谋,后宫的心计,三国时期的宏大背景。慨叹当年tvb的神编剧
蔡少芬在里面还蛮美的
看这剧时候真是恨死陈豪了。蔡少芬真的好美,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好遗憾。
甄宓。美好到让人窒息的女子。实在不忍看到那一对璧人因为政治与职责而被生生拆散……所以…… 就让他们定格在私奔的那天。剩下的故事,骗自己说:我不知道。
悲辛无限。这几天看得我思绪纷纷,今天终于趁傍晚散步到无人处痛哭了一场。最刻骨场景有三:佳人一笑,子建翩翩而至,一句“愿为比翼,振翅高翔”。佳人二笑,泪中带血,子建含泪成七步诗。佳人三笑,子建投水而亡,两人终厮守。最喜欢的三个角色,哀哉曹子建,痛哉宓儿,惜哉杨修。
蔡少芬的洛神,永远的经典,称得上“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云髻峨峨、皓齿内鲜”。曹植的稚嫩俊秀、曹丕的深情狠绝,两位男演员也刻画得入木三分。
就是这部,太丑化郭后了,误导了多少小孩子啊!
当年马浚伟叔叔在我心中就是神一样的人啊
没觉得有多好看,可能是因为没有时代滤镜吧。马浚伟真的讨喜,爱了。
长河夕照花依稀 壳中悲鸟别故地 江山怎胜你娇美 美德普照大地 蛾眉淡扫水中仙 孤舟漂泊为见面 苍生只待你一笑 百花千里露红艳
其实#甄缳传#就是这部戏与真实历史的同人小说,连书名也是 甄姬 与 郭缳 各取其一
当年很迷恋曹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可惜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蔡少芬年轻的时候真是够靓,演技也不俗。不过这部剧集看着有点沉闷,可能与剧情有关,不是我的菜吧。
郭羡妮倒是满会演戏的,正邪均可,是个人才,而且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