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内容,我觉得韩国人能在电影里把南北朝鲜士兵,从兵戎相见,到处处防备,再到一起生活,甚至最后共同御敌拍下来,已经比某朝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一直以为,战争片该有的效应是让人珍惜和平生活的美好,痛恨残暴的战争。
一直以为,说着相同语言的同族之间的战争是最为残忍的,你听得懂对方倒下前的哀求,听得懂他们的最后一句话,甚至他们和你从小在一样的环境文化氛围中长大,而此刻你却是结束他们生命的人。
高中看过同样是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得到了这样的认知。
女主是一个多可爱的灵魂呀,我觉得她是整个东莫村最为纯洁天真的代表,当小士兵为了就她,说出她是疯子不能这样对她(不知是真心话还是为了保护她)的时候,女主委屈的眼神简直让人心碎,也更让她的随即而去触动心弦。
她说着好热,太疼了后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刻,该是战争者遭天谴的时刻,他们该为这些行为感到耻辱。
结局在悲壮雄浑之后恰到好处得来了一个俏皮可爱的结尾,女主的一蹦一跳从一开始让我觉得傻乎乎地到现在的触动心弦,也让我觉得她在临死前被喜欢的人说自己是疯子而感到难过,我想她应该明白小士兵对她的爱慕,小士兵也并没有真的把她当疯子。
就像两个军官在最后说的那样,他们在错误的时刻相聚在了一起,就像这场战争。
哦对了,作为一部04年的老电影,它五毛钱都没有的特效不仅没有让我产生一点反感,甚至感到增添了一丝魔幻主义的质感,挺有趣的。
周末看这部老韩影,忽然感觉离这样的好电影已经很久很久了。
电影讲述朝鲜战争期间,韩国国军士兵和卫生员由于逃营和掉队,误打误撞来到东莫村。
与此同时,朝鲜人民军军官和老兵以及少年兵也到了东莫村,再加上村民救助了直升机坠毁的美国军官。
于是原本位于江原道附近的安静偏僻小山村成了三方聚集的修罗场。
但是在村民平和自助生活氛围的影响下,他们由紧张对峙渐渐平和下来,从互不侵犯到相互帮助。
后来美国救援到来,战火即将降临到村子头上,朝韩士兵们决定肩负起保卫东莫村的任务,最终惨烈牺牲。
朝韩两国的对战,是曾经同为一个历史民族的分裂对抗,同时在国外势力的介入下,这样的战争总是充满无尽唏嘘。
韩国不少电影已经在这个题材上以各种角度展示战争的纠葛与残酷,而这部《欢迎来到东莫村》则以几位士兵不得不聚集在“桃花源”式的山村里回归和平的短暂假象,来对照用生命为代价的敌对痛苦。
这样的乡村具有诗情画意,而点睛之笔就是开头痴痴仰望天空的傻女,她乱蓬蓬的短发里夹戴着娇艳的小花,穿着浅米色短袄在林间草地中穿行,她仿佛是翩然降落在人世的蝴蝶,面对士兵的举枪恐吓依旧露着大大的笑容,然后掠到另一个角落。
韩国国军和朝鲜人民军都是相似的军官与小兵配置,不过前者军官是违抗命令委屈逃亡,后者则是遵守命令但内心犹豫,他们面对生命的无辜伤亡都无法做到无视狠绝,他们暂时包容了小兵的单纯,一起在偏僻乡村中感受到平静悠然的快乐。
电影喜剧性地美化和放大了乡村生活。
村民不认得枪械又遭恐吓在院里嘻嘻哈哈坐了一宿又去天地,被手雷击中的苞谷仓库炸出漫天的爆米花雨,还有众人在山坡上玩滑草,以及惊险的遭遇野猪和合力绞杀……这样的乡村美好得不现实,村民对于外界不设防的心大,感觉像是一种来自长辈的慈祥关爱。
在漫长的岁月里,偏安一隅的封闭农村实在是太过老旧,不止时代更迭技术早已日新月异,但对于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大过战争小到争斗最终都会过去,重要的是好好活在当下。
可惜,曲终人散。
傻女蝴蝶般飞舞,又轻盈地坠落,美梦开始苏醒。
而最终那璀璨的盛极而逝的烟火,则完全惊醒了观众。
电影是造梦,结束就是梦醒。
PS:电影对于美国人的描写刻画挺暧昧的。
无知者无畏,我活在自我的空间里,不受外界的打扰,看起来电影好像描述了是中国的桃花源记,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大家和小家的世界观的分歧问题。
自小中国的教育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但是自给自足的村落不与外界接触,战争中的残酷不参与不接触,那个疯疯癫癫的小女孩好像就是祥和宁静的代表,仿佛人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这样的,按照这个村落的模式进行参考设计。
日出而耕,日落而息!
中国的电影也拍出来过这样的情景,比如太极~~~但是外来的事物终究会影响内在的变化,美国,韩国,朝鲜三种势力搅拌在一起,真希望加进去中国人的影子在,感觉导演有倾向性的把主观偏向南朝鲜,淡化美国在故事中的作用。
未完······
欢迎来到东莫村东莫村是在朝韩战争幻想下的一个乌托邦,两群敌对士兵无意闯入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
各种好笑的事情,特有的韩式冷笑话热笑话混在一起。
粮仓爆炸的那一刻,傻姑开心的望着天上的粮食,炸开的玉米粒像雪花一样美丽,在东莫村上方的天空一片唯美的白朵。
吃个猪肉,也得3+2+1组合,可不可以更搞笑点?
一起吃猪肉的日子才是好日子这样可爱的日子会有多长久。
脱下军服,其实我们都是地球人,呃包括那个美国佬(韩服穿你身上太有喜剧感了)大片草地,欢笑的人们,士兵的内心有块阴影,遮住他短暂的笑容,眼泪充满他的心,最可爱的傻姑像这个乌托邦一样照亮他的一角。
哭泣吧,少年,逝去的山菊,战争终会摧残美好的事物。
白蝶,献给死去的英雄,以赤子的心归于大地。
看完电影之后第一感觉像是做了个梦,然后梦醒了。
电影像一个童话,而童话也有结束的时候,梦终将醒来。
从头到尾的感受是电影的配乐真是神级的手法。
三个朝鲜人民兵第一次见到雨怡的配乐,爆米花雨的配乐,和漫天蝴蝶飞舞的配乐都能深深的打动人心。
后来,我才知道为影片配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久石让。
初识久石让是从宫崎骏的动漫开始,《风之谷》,《天空之城》,《侧耳倾听》,《龙猫》和《千与千寻》等,每一次画面和音乐的完美结合,都能让我身临其境,心仿佛能随着音乐飞舞。
他与北野武合作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奏鸣曲》,《菊次郎的夏天》以及《花火》都会让观众一次次的沉浸其中。
这部片子里最好听的是《 Welcome to DongMakGol 》,聆听唱诗班一样纯净的哼唱旋律,心中看到的是美丽的星空和璀璨的银河。
《To the Village》轻灵而不失诙谐的动人乐调。
《Paradise》似乎和主题曲调子一致,可后者的前奏是使用管弦类乐器演奏,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了,虽然孤独苍凉,遗世独立,却美好而充满希望,恰如东莫。
《Death of Yeoil》的配乐从一开始的如雨滴落下,到中间的悲怆,结尾的婉转回味,正如影片中雨怡短暂而美丽的出场和落幕。
不得不说,这次又让久石让喧宾夺主了!
这是一战争片,喜剧片、或者文艺片?
后来我想了很久,或许导演只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生活,关于战争,关于人性的故事。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反战题材色彩的电影,也是一部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电影,但是我认为它真正打动人心地方并不是这些。
而是存在于生活中而往往被我们忽略的东西,纯真和善良有的时候有着摧枯拉朽的力量。
电影所要表现的是人性最原始的力量,淳朴的村民与打打杀杀,占有欲、支配欲等世俗观念完全无缘,他们拥有的,只是平和安详。
这种扎根在泥土沉稳的力量比任何枪炮和暴力的威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信服力,让朝鲜人民军和韩国军不知不觉中放下手中的武器,开始与村民们一同分享短暂的和平。
人人都渴望和平,只不过有些时候,只有将对方杀死,自己才能生存,而究竟是谁造成这样残酷的选择?
观众们看到村民淳朴的眼神,对比着凶狠却忐忑不安的军人的眼神,而军人那种惶惶不安的警戒心随着在东莫村的日子,渐渐开始变的柔顺,到最后换上了东莫村民的服装,美国人也撇开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与村民们慢慢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人性”同化的力量,力量的源泉来自每个人内心深处。
如同在沙漠中干渴挣扎的行者找到了绿洲,内心深处急切渴望和平与安宁的人们找到了美好的乌托邦。
故事的最后是悲剧式的,但是当一个人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给他带来哪怕片刻安宁和美好的土地,又有什么值得遗憾?
美丽的傻姑娘雨怡,年迈的村长,略有文化的教书老师,调皮的孩子,热情好客的村民。
当雨怡面对枪口时,她担心的是会不会有人被蛇咬到,当士兵用他们一辈子没见过的枪和手雷威胁村民时,大家也是在讨论野猪该怎么对付,似乎野猪要远远比眼前的士兵可怕多了。
哪怕表少尉不小心炸毁了他们贮备一年准备过冬的粮仓,村民宁愿挨饿,也会把吃的让士兵先吃。
到最后大家一起在田里干活收获粮食,一起重建被炸毁的粮仓,一起玩橄榄球,当表少尉独自一人从山坡坐着草垫滑下,就像一个大男孩开心的笑着,忘却了战争的伤痛。
大家每天生活在一起,在夜空的篝火下唱歌跳舞。
日子似乎就这样无忧无虑了,多么希望故事到此为止。
但是寻找美国飞行员的士兵的到来,村子的宁静再一次被打破。
当村长头破血流,士兵拿起武器开始反抗,当雨怡安静的离开她爱的人们,和爱着她的人。
村民第一次开始哭泣,第一次真实的体会战争的残酷。
当小兵拿起枪要为死去的雨怡报仇杀掉被俘士兵的时候,他想到了在雨中大口喝着雨水的女孩,最终没有扣响扳机,抛下枪,独自在一旁哭泣。
因为他明白这改变不了什么。
也终于意识到战争还没有结束,而一场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
于是,执行爆破大桥计划,就是亲手杀害过难民的一等兵,因自责不堪而脱营,并企图自杀的表少尉。
而另一位士兵文尚相的梦想只是在钟路和美丽女性过美好生活。
朝鲜人民兵的三人,指挥官李秀华不愿丢下伤员与副官兵刃相见,一个有家人的老兵和一个喜欢上了傻傻的雨怡的孩子,以及无辜而淳朴的村民们。
这场战争并不是他们的战争,也不是韩国人或者朝鲜人的战争。
那是美国的战争。
一个美国飞行员的落难,得到村民的悉心照料,却不知正是这个美国人将要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电影终归是电影,这时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
而影片不是告诉我们英雄如何的伟大与光辉,而是告诉我们他们为何而成为英雄,以及成为英雄所要付出的代价。
写到这儿,我就想起了《哈利.波特与密室》中邓布利多给哈利波特说的:“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ely are, it is our choices.”决定真实自我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最初不愿意牺牲自我的医务兵文尚相最终拿起武器,到最后因老兵的死,与敌人同归于尽。
他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成为自我的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或许对他而言过于艰难,过于悲壮,或许与他本来的梦想背道而驰,但是如果让他选择第二次,他一定也会毫不犹豫的扣响扳机。
或许这正是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
心里面某个地方的蝴蝶已经翩翩起舞,就不愿再让它被炮火与硝烟摧毁,这时他代表的不是韩国军,而是一个愿意倾尽一切守护心灵家园的人。
来自不同地域,却带着同一个目的的人们走在了一起。
这时没有南北朝鲜,没有联合国军,只有期盼和平与安宁的人们,穿着同样村民赠与的保暖衣物,在同一片星空下奋战。
正如《Batman Begins》中当被问道:“至少让我知道你的名字”时,蝙蝠侠的回答:“it's not who I am underneath but what I do that defines me。
”村民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那几个奇怪的士兵为他们永远的留在了那片山坡上,那片有天夜里烟花特别灿烂的山坡,印在了孩子们纯真的眼中,没有名字,也没有什么可以记载的。
电影或许会有瑕疵,比如抓野猪那段,明显过于剧情化,特效也做的不好。
但是瑕不掩瑜,不得不说这是近几年来韩国最成功电影之一。
少了韩国电影常有的浮躁和苍白,多了对人性和战争和平的思考。
影片最后本是死敌的李秀华和表少尉两人看着满天炸弹飞落而下,却相视而笑,正如表少尉说的,如果不是战争,我们在其他地方相遇,或许真的会成为朋友。
蝴蝶落在被大雪覆盖的士兵帽子上,又飞起,不知飞向何处。
一切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蝴蝶依旧纷飞,东莫会很美,此时又响起了久石让的《Welcome to DongMakGol》,女孩把鲜花插在熟睡男孩的耳畔,男孩不知梦到了什么,甜甜的笑了,或许是一个没有硝烟的世界吧。
最后,“老板,来一桶手榴弹味爆米花!
”。
欢迎来到东莫村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淳朴可爱的村民敌对的战士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一切都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虽然看片子的时候一直在和朋友亲热但也无妨我们从头笑到尾尽管结局有些悲哀
战争是对人性的最大摧残。
和平年代中的我看再多对战争年代的歌颂也无法理解当时人们的所思所想。
在这部电影中,在避世罕至的东莫村中,人性得到了回归。
电影的上半部轻松诙谐,一颗颗的玉米在空中变成爆米花的想法真是神来一笔。
可是在这样一个全民疯狂的年代中,觉醒意味着更大的痛苦,心中的人道主义被践踏,无论是痛苦的旁观还是勇敢的反抗,都会带来毁灭性的结局。
他们选择了后者。
当一切尘埃落定,逝者被新雪覆盖,再次回想在东莫村那些平淡幸福的日子,我不禁潸然泪下。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这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是朴光贤的东莫村。
正如陶渊明写下《桃花源记》是为了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的南朝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东莫村则代表了朝鲜战争的对立面,与同样的描述朝鲜战争的《太极旗飘扬》的不同,《东莫村》没有触目惊心的战争场面,没有血污泥泞的残骸断肢,更多的是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借以反衬战争的惨烈无情。
就如片中的东莫村山青水秀,天蓝地绿,色彩鲜艳明亮,犹入画境,而表现战争的一方则是灰暗蓝绿的调子,主观色彩一目了然。
也许每个导演心中都有一片关于桃花源的美梦,但将它描绘出来还是不是观众的美梦就不一定了,就如我国某些大导强行灌输给广大观众的往往都是些色彩俗艳刺眼的噩梦。
而朴光贤手下的这部作品,就像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所有作品一样,真的给观众造了一个绚烂至极也美好至极的美梦:手雷炸后的爆米花,捉熊的静格动画,天花烂漫的漫天蝴蝶…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超乎想象,那么的美好与梦境。
看介绍之前,很难想象朴光贤是一个之前从未有过作品的新晋导演,整个作品干净流畅,没有一处多余的手法,也没有一个浪费的细节。
朝韩士兵见面时的长时间对峙,少女用袜子擦脸,首长和表上尉的拉屎相对,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
处处彰显温情,令人忍俊不止的同时又感到无比温馨。
如果说朴光贤导演捏了一件陶土的艺术品,那么本片演员的表演就是涂漆上釉的过程,令影片最后熠熠生辉、精妙绝伦。
少女雨琼是东莫村精神的具象,淳朴不谙世事,她的扮演者姜惠贞以其精怪灵动的表演在《老男孩》之后再次吸人眼球。
郑在泳饰扮演朝鲜军首长李秀华和申河均饰演的表上尉都走不出战争阴影,前者责怪自己指挥不利害死全部弟兄,后者因杀死无辜平民而倍感痛苦进而当了逃兵,从个性上看,前者的腼腆与后者的故作冷酷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相辅相成的二人最后面对生死关头,那份释然却令观众久久不能释怀。
朝鲜老兵张荣熙和韩兵卫生员文尚相之间的似兄弟似父子的感情也足以令人称道,即便一个小小配角,东国他妈对李秀华的微妙感情也令人感怀。
正是有了演员如此自然、不拘一格的诠释,加之导演妙笔生花的大力勾画,本片才最终成就一件完美的作品,才能令陶渊明的桃花源跃出于纸面,活生生地呈现在大银幕上!
我在读书的时候试着写过一个小说。
以桃花源里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诉说武陵人进入桃花源前后发生的一切。
我笔下的桃花源,是个刻意躲避世俗的地方,里面的人们表面安详,内心也和外面一样复杂,心理素质比外面的人更差些,更容易波动,所以当他们发现那个武陵人沿路留下了记号,违背了“不足以为外人道也”的诺言后,整片地方的人几乎都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小说我写过三稿,匿名给一个老师看,她觉得很好的想法没落实为好故事,而且她一眼就看穿作者没有农家生活的经验。
很遗憾,那篇小说我只写了概念化的状态,却没有写出精彩的故事,甚至个别问题都经不起推敲。
为什么他们要躲避世俗?
既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么是谁让他们知道世俗是什么样子,又是谁提醒他们不要与时俱进?
我感觉到,人在环境突变后的表现其实是相当精彩的画卷,只要有个好故事作为依托。
我的经历太少,经验的丰富也没什么好办法,这是最近读曹文轩的《小说门》才深刻意识到的大缺陷。
再者,我是不擅长讲农村故事的,我一见植物就和见到地图一样容易犯晕。
我有时候怀疑我是大脑是不是少了一个部位。
小说放下了,很难有动力让我再拣起它。
桃花源的故事在南北朝人陶渊明发明后,有过许多版本,大多没有脱离原来小说的窠臼,提不出太别致的怀疑。
这其中赖声川的版本较为特别,十分意思。
他的桃花源其实是出草台班演出的实验戏剧,虚实相接的表演,尽叙男女情感事,道出理想现实差别,桃花源式爱情的现实的爱情都有长短好坏,只看适应环境和时机与否了。
市面上可以找到话剧和电影两个版本。
故事结构和台词处处有惊喜。
韩片《欢迎来到东莫村》是替朋友买的。
看完碟片后的说明文字我预感电影有点意思。
果然。
看片后我开心得不得了,开始习惯性地向好友们推荐。
编剧一定熟悉中国的《桃花源记》,东莫村其实就是一个桃花源记,电影简单地说就是《欢迎来到东莫村》=《桃花源记》+《狼牙山无壮士》的结尾。
村外朝鲜战争如火如荼,村内一片安详景象。
这从村民听到枪响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即可知道。
有一天盟军的飞机落在村边,美国飞行员开始在村里养伤,与此同时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不约而同地走进村子。
村外的敌人,如何相处,又是如何为了保护村长成为壮士,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介绍电影情节始终会坏了未看者的兴致。
我只是在想如果将电影中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换成人民解放军和台湾特工会怎么样呢?
想着想着我突然笑了,也许电影会没那么温暖,也许会很平静——双方将士坐了下来开始无休止地谈判。
我今年以来看过的最好的电影,难怪韩国会选送该片去参加奥斯卡,我还没有看过《亲切的金子》和《空房间》,但很难想象有什么可以超过东莫村。
这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故事,却承载着沉重的寓意,在快乐到近乎荒诞的情节背后,是对战争的反思,对战争残害平民的痛斥。
导演虽然首次指导剧情长片,却对节奏张弛的掌握异常老道。
故事改编自话剧,讲述朝鲜战成期间一个桃花源记般的故事。
国军、人民军以及美军在江原道偏僻的东莫村不期而遇,彼此都怀有戒心的他们逐渐被东莫村居民的善良和纯朴同化。
影片一开始,就明白表示了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来自南部国军的一个是怕死的落队小兵,一个是不愿意按照命令残杀平民的逃营少尉;来自北方人民军的是拒绝奉命处死负伤战友的上尉,和只知接受命令、甚至不明白战争前因后果的老兵及少年兵,当然还有那个信奉人生应该享乐,却被派到这个语言不通的陌生国度莫名搏命的美国空军大尉。
美国军队无疑是片子里最大的反派,他们无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生命,屠杀一切,轰炸一切,只为了战争能够速战速决。
当东莫村的村民第一次听说美韩联合对抗朝鲜军队时,他们说:“两个打一个,真不公平。
”当美军长官决定轰炸东莫村,以取得支持军队继续北进的运输线时,一个韩国军官说:“这样太不负责了。
”影片最精彩的一个场景,是初到东莫村时,国军二人和人民军三人持着机关枪和手榴弹对峙。
一群村民夹在中间,他们完全不知道山下已经打仗,也从来没有见过枪支,更不晓得其中的厉害,对于他们来说,山下来了头野猪是更重要的议题,两边的紧张和中间的松弛,形成强烈对比,也狠狠地嘲笑了这场战争的可笑。
之后的野猪场景同样精彩。
面对野猪来袭,原本敌对的人们联手反击,久石让的音乐令人热血沸腾,导演神来一笔用起慢镜头,让演员的每个动作和表情都极其夸张,在滑稽的同时也向观众极度强化了他们转敌对为合作的过程。
之后的偷吃猪肉进一步表现了这群人的友情,脱下军服换上民装一起下农田,更是一个象征性的情节。
拍广告出生的导演,每个画面都美到极致,东莫村就像世外桃源一样,爆炸的爆米花,雨中的指路灯,还有最后炸弹纷落的场面,都美好的像一幅幅静止的插画,和久石让的音乐配合得完美无间。
在这些美丽的场景中,姜惠贞演的疯女孩更象征了无邪,她的微笑未必最美,却一定是最纯净的。
所以在那场雨中,小兵把自己珍藏的国旗送给她擦拭雨水;在片尾,她的死成为对这场战争最大的控诉。
每年的奥斯卡,其实最有分量的奖项应当是最佳外语片奖,因为所有的参选片都代表了各国当年电影的最高水平。
想要知道中国电影工业现在和韩国的差距有多大吗?
看看东莫村和《无极》的差别就知道了。
这片子没法说了,久石让配乐太感人了。很难分清是悲剧是喜剧
此故事我军亦可模仿。。。故事细节略显浮夸,不够严谨。。。
愿世界上每个人都被温柔相待。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身陷内战,你我都是逆流的游鱼。从针锋相对到不愿分离的念头,正是这奇妙的友谊为欢笑所用,献给我们交汇的泪光....
我个人一直是偏爱韩国的战争片,因为韩国战争片有深刻的人性刻画,也有真正的反思精神。该片是一个战争寓言:同样的人,拿起武器的时候是军人,放下武器了就是老百姓,但他们最后为了保护一个村子,再次成为军人。影片的许多场景富于想象力,比如炸谷仓、杀野猪等,非常出彩。
能把战争片拍到这个境界,却是不容易了,咱不能因为人家特效烂就不喜欢人家不是?不过,还是偏于理想化了,各种版本的朝战都是带有主观臆想的,但都离不开惨烈,这部电影却从人性插进去,感动多了去了,没提到最最过瘾的惨烈,还是不能揪心
完全没看懂,没意思~ 比较假!
前面部分实在太刻意了,后面的战场戏实在让我摸不着头脑。几个大兵为什么要这么做?其结果还不是证实了米军的猜测——该地有一支人民军的部队驻扎,嗯,规模还不小呢,即干掉了空降部队又击落了几架飞机!看来东莫村这个世外桃源难逃一劫。
又笑又哭。又哭又笑。在反战主旋律带领下既荒唐又温情的剧本,再加上导演点睛之笔的剪辑顺序。我真想给6星。当然,久石让必须记上一功。呆在大城市久了,很多时候让我们变得麻木。就像在战争里待久了,会带给士兵的冷血一样。但是人性最本质最美好的一面,拥有着最强大的力量。击破我们所有人的面具。
剧情并不松,但越到激烈处竟然使人犯困
桃花源的设定,反应无忧无虑的无政府主义生活,本来就带着一副媚俗的面孔。战争是政治力量的角逐,用象征着无政府主义来化解战争带来的敌我矛盾,总觉得很奇怪
没有吹得那么好吧?还不如这部男主角近期演的《金氏漂流记》好看~抱歉我不懂的历史,但是电影就是电影,我需要的是娱乐和适当的感动。就这样而已
一群非人的力量驱使着平凡的人们互相仇恨,让他们的生存与死亡彼此对立,用人的本能达成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战争,操蛋的战争。战争永远都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对峙。一部反思战争与人性的片子,带着沉重的浪漫主义情怀。
挺好看的,久石让的配乐也就那样。
桃花源记,朝韩可以联手,美国才是大坏蛋,太过于虚幻,始终无法get到其中的情感,也许是前半段太过于轻松而后半段又太过于严肃,那么长时间的枪战戏真没必要。
虽然异地,但是一起看,还是挺浪漫的。。。。。。。。。
十多年前有人推荐给我 忘了为啥没看 现在补上。太多情节欠缺逻辑 搞笑的部分也不怎么好笑 节奏还偏慢 整个概念的构思比呈现出来的内容有趣。
战争童话,把朝鲜战争中兄弟阋于墙的意识形态纷争通过戏谑又浪漫的喜剧来展现。发展到后面有点儿《七武士》的意思。谷仓爆米花是最动人的一幕,结尾的炮弹烟花是最憾人的一幕。配乐太久石让了!(事实上就是久石让配乐的。)
朝鲜战争版本的桃花源记,特效虽然看起来不真实,但是创意无限啊,爆米花那段超赞。前半部分军人与村民“对峙”的台词和傻妞与小兵之间细节描画我也喜欢,“思小姐”笑翻我了。
很欣赏把朝鲜战争大而化小的姿态,后程还是急功近利了些,人性主旋律太拧巴,隽永小温暖全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