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努力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在这人间地狱,但她们的心,却是那样的干净、纯洁,就像白雪一样。
「那不是丢人的事,不是你该嫌丢人的事,是那帮家伙坏而已」,战争离我们多远?
记住这些历史吧,这样才有进步的空间和动力。
70周年,围绕纪念日地缘三国杀自然会开撕,于是影视作品也会成为一种窗口:日本人忙着做“终战日”的sp剧集以及电影“最长的一日”,中国人继续各种“胜利日”神剧,韩国人则在半岛“光复日”前也推出自己的作品。
不同的称谓沿袭着那场战场参与者至今的不同心态。
有人曾问同为日本侵略之地,韩国为什么没有抗日神剧?
尼玛那是因为自从1910年大韩帝国(朝鲜末代国王第一次称帝13年后终于还是给日本人跪了)与日本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半岛正式并入日本。
除了流亡在海外的政府(比如天朝上海),以及在长白山跟着东北抗联打游击(三胖的爷爷就在里面),朝鲜半岛就是事实上的日本殖民地。
那片白茫茫的雪路,也是孩子们的心灵,尽管受尽折磨,但她们依然纯真而美好。
雪让这个世界更安静了,悄悄带走英爱……老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冰天雪地,梦见英爱,在冰面上砸了一个窟窿,随后坠入深渊。
老人从梦中惊醒,定了定神。
这部电影将过去和现实穿插进行,现实中,钟芬一个人,头发花白,那段过去对她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弥补的。
她时常可以“看到”英爱,也许是她的假想,这么多年,也只有英爱的影子陪伴她的孤独吧。
钟芬,她出生在一个穷人家庭,鞋子破破的,衣服破破的,就连脸上看起来也有点邋遢样。
而同在一个村子里的英爱,却是个富人家。
她脚蹬皮鞋,穿着华丽的衣服,家庭环境造就了英爱骄傲的脾气。
怎么看,她们也不会成为朋友。
英爱的哥哥似乎对这个憨憨的钟芬有了一些好感,被英爱发现后,英爱果断阻止,尽管钟芬喜欢她的哥哥,她是不会同意的。
在路上吃土豆,又遇到了英爱的哥哥,哥哥送给她一本书,哥哥自然不会知道,这本书成了她们的救命稻草,陪伴她们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光。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时间里,它成了一束微光。
日本人的文化侵略,导致这里的学校只能讲日语,学习日本文化。
钟芬依然很羡慕弟弟可以上学,凭什么她要在雪地里洗鞋子。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厄运会降临到这个平静的村子,从哥哥被抓走开始,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曾经骄傲的大小姐,终抵不过命运。
日本人用谎言把英爱和一群女孩子哄上了火车。
钟芬心心念念的日本,原来和想象天差地别。
飞驰的火车,穿过平原,带着她们驶向了地狱。
女人们被关到一个个狭窄而破旧的小黑屋子里,一个脸盆,一个水龙头,一些瓶瓶罐罐,还有有硬邦邦的木板。
等待她们的是永远没有终点的噩梦。
以英爱的性格,她肯定宁死不从,所以她怀孕了,她想以此抵抗,然而她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
生不如死,更可怕。
英爱偷偷跑到冰面上,准备结束她绝望的人生。
就差那么一点点,可是,他们又怎么会轻易让她死去?
流产的英爱倒在地上,腿上满是献血,再也没有挣扎的力气。
隔壁的钟芬通过敲打墙壁给她鼓励,最终得到了英爱的回音。
音乐伴着敲打墙面的声音,抬头外面的天空却依然那么蓝。
在地狱里,她们结识了另一个姐姐,喜欢吃月饼的女孩。
三个人坐在角落里,因为流产,英爱嘴里生了疮,吃饭都吃不了。
她把月饼咬碎了喂她,吃着甜甜的月饼,英爱留下了眼泪。
为了让英爱不那么绝望,钟芬拿出了一直藏在怀里的《小公女》,让英爱教她认字,也许这样,时间就能过得更快一些吧。
那天晚上,也许是这么多天来最开心的日子了。
三个人坐在一起,唱着歌,聊着天,想着最想吃的食物。
钟芬记住了,英爱最想吃的东西。
她们的愿望都那么简单,却难以实现。
月饼姐姐很快就要离开了,她得了病。
她以为她会好的,可是残忍的日本人把她拉到一边,一枪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很快日本战败,要开始毁灭证据,他们常做的。
最后的晚餐,女孩们以为很快就能解脱,没想到她们即将面对的是冰冷而残酷的子弹。
钟芬和英爱逃走了,可是英爱中了一枪。
为了给钟芬打气,她强忍着疼痛,一直前进。
献血染红的苍白的雪路,变成了一条血路。
雪地里静得出奇,英爱坐在那边,她对钟芬说,你先走,我很快跟上来……钟芬就这样在雪地里走啊走啊,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回到了故乡,可是妈妈和弟弟都不在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屋子和自己。
她还是个孩子,而家乡的人都以另类的眼光看她,从地狱回来,发现又是另一个地狱,为了生存,她只能用上英爱的名字,领那么一点点微薄的补助金。
闲言碎语淹没了她的生活,她嫌丢人,只能背井离乡,再也没有回去。
可是,这不是她的错,是别人的错啊。
虽然很多人认为叛逆的女孩是多余的,我觉得不多余,至少钟芬在现实中被需要,她不在孤单一个人,不免又多了一丝安慰。
你好呀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2015年为纪念朝鲜半岛光复70周年特别制作的雪路 (눈길)这是一部直面战争后方的慰安题材催泪电影Part.1 故事发生在1944年,崔钟芬(金香起饰)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女孩,打扮土气,妈妈独自养活着她和弟弟,而家里唯一读书的机会也自然而然给了弟弟。
而她非常羡慕大小姐一般的金英爱(金赛纶饰)
不仅因为英爱能够在日语学校学习,能够穿着温暖而又时髦的小斗篷和小皮鞋
更因为崔钟芬觉得英爱的哥哥帅气而又温柔,对他也暗暗生出了情愫。
而英爱对这个土里土气的崔钟芬对于自己哥哥的觊觎当然无比反对。
好景不长,因为英爱的父亲参与抗日活动,英爱的哥哥被日军抓走了,
崔钟芬和英爱也先后被抓上了前往日本慰安所的火车。
在慰安所里,女孩们遭到了惨无人道的对待,英爱是那么骄傲的一个女孩,怎么受得了这些,她无数次的寻死与反抗却只换来了更加惨烈的毒打。
被凌辱完还得跪在地上清洗那些混蛋用过的安全套的时候,英爱哭着对崔钟芬说,我再也受不了这些了。
而在这地狱般的慰安所,是崔钟芬不断地鼓励着英爱要一起活着出去,她们在这个人间炼狱中相依为命、共枕而眠。
她们还认识了因为被日本士兵传染了性病而免于接客的早子姐姐,她开朗爱笑,会偷偷的藏起月饼带给她们吃,会在狭小的房间里唱着家乡的歌谣。
然而,这个没有人性的慰安所又岂会收留无用之人。
这天早上,日军要求这些女孩们换上护士制服拍照,但因为早子姐姐的形象有碍观瞻
一个日本士兵在收到示意后将早子姐姐拖出了队伍,早子姐姐还在为躲过此劫笑着和女孩们挥手下一秒,就在众人面前被枪毙在血泊中。
随着战局的变化,日军需要转移阵地,而对于这些女孩他们决定全部就地消灭 但在枪杀的过程中,因为一位日本士兵的心软,两位女孩得以逃离。
但他却在英爱的背影中补了一枪,在两位女孩的逃亡过程中,英爱自知已命不久矣。
她告诉早已情如姐妹的崔钟芬,等回到了家乡,你可以嫁给我哥哥,你一直想要的毛呢大衣我也都给你。
受到那么多的苦难的英爱临死之时还抱着见到妈妈的希望,还想着回到久别的故乡,盖着弹的软软的棉花,可却永远无法实现了,她就那么永远的倒在了雪地里。
最后的崔钟芬就这么一个人边乞讨边走,现在一天就可往返好几趟的路程,崔钟芬就那么走了整整一年,可当她好不容易走到家里,家里却空空荡荡,没有妈妈,没有弟弟,没有人间气的灶火,没有温暖的被窝,什么也没有。
崔钟芬回到家乡以后,遭到很多的闲言碎语,不堪忍受的她就那么离开了家乡,再也没有回去过。
Part.2这部电影直面最现实的慰安题材,却刻意避开了惨烈而限制级的画面,以一种高级的方式,将两位女孩的所经所历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手法冷静而克制、哀而不伤,虽未刻意煽情,却早已泪流满面。
我一直觉得历史上所记载的冷冰冰的数字真是可怕,光说死了多少万人,却根本不知晓具体每个人的情况——他们有没有妻儿,喜欢京剧还是更喜欢电影,全都一无所知,只知道死了多少万人。
而在中国有至少20万妇女曾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截止2014年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幸存者,她们临死之前并未得到一句抱歉。
可我们别忘了,这20万人,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她们每一个人都像电影中的英爱和崔钟芬一样,都曾经应该要得到一份绚烂的人生。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盐盐的私藏书影分享”
这部片子,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
为什么?
因为有些人过去了,就再也等不到一句道歉了。
而电影是一种很好的东西,能把残忍留下来,能把人性留下来。
我尊敬日本文化,但永远不会原谅日本人。
我不一味的辱骂日本,但也不会赞扬。
但看到枪毙,染上梅毒的女孩时,但看到一个个日本人进入那可怜者的牢笼时,我看到了,人性肮脏,如野兽一般。
人怎么能这么恶,我不由的怀疑日本人的血脉中的恶。
影片以回忆方式拍摄,让我们看到了真的残酷,也看到了真的人性。
希望日本能为他们的错,做出道歉吧。
又是一部很特殊的题材,关于慰安妇,相关影视作品极少,而且远不及书里那样详细,人物的人生阅历描写多过慰安所里的点滴,投射着人物的血泪以及民族的悲剧历史,后十分钟哭得稀里哗啦。
如果,还是如果,如果时间可以回到某个点,那该多好。
可惜,人生啊,就只有这么一趟。
故事在老人的回忆下展开。
从小冤家,变成生死姐妹,一个幸存下来,一个却永远停止在15岁,她一直用她的名字和身份活着,于是,这像一个包袱沉重地陪伴自己终老,孤独,却又不独孤,因为她一直没离开,一直都在,每当她无助的时候,她总会出现,依旧是15岁的模样,衣衫褴褛满脸污垢,如此灵异的画面却并不恐怖,更多的是伤怀。
不管哪个国家都有日本留下的罪行,都有他们的践踏,都有他们龌龊的事,极致可恨。
铁门打开那瞬间,心里好难受,虽然没有画面,但可以想象踢踏的军鞋马上会跨入,恐惧笼罩。
好难过。
金香奇和hold住姐长得也太像了吧。
此片讲述了朝鲜在日本占领时期,两个少女被抓去当慰安妇的惨痛故事,经历的惨绝人寰的人生阴影,展现了她们的痛苦不幸及民族的悲剧历史。
以及讲述了在无法抗拒的悲剧命运中两个少女的情感变化,还有那些带着伤痛互相搀扶鼓励的慰安妇们的友谊。
当年侥幸存活韩国慰安妇有238名,现有58名还在世,其余180位已离世。
是的,历史不会忘记,历史悲剧不容再来!
对于那些不幸被沦为“慰安妇”的女性,我们的安慰显很苍白,唯有心疼。
但愿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们,都能遗忘那段不堪的过往。
相信历史会铭记他们的罪行,世人将永远唾弃他们。
除了观念上差异,这部剧还算可以。
我不理解的是那几个女孩为什么那么乐观,除了英爱发现不对劲,其他人好像都不担心自己没用了会被杀死,该说她们天真呢还是蠢。
剧情部分还是有刻意制造的韩国抒情和浪漫,感觉钟芬和英爱哥哥的未萌芽的爱情,还有雪中冰上砸石跳湖,以及雪中赶路英爱死亡那一段,英爱自己中枪了竟然后知后觉那么久,而且坚持走路不累,钟芬前期雪中那么多血竟然没发现,突然断气了听心跳还给人家盖雪,不会死也会冷死。
雪是象征着木棉花,但是雪真的不软阿,和木棉花真的没法相比,我又不是没碰过雪。
当然,它的历史意义更重大,回顾历史,关注慰安妇现状和过去,追究犯罪的战争士兵的罪过,为那些被伤害的人讨回公道。
即使她们离开了,她们也希望看到道歉。
钟芬的心理素质够强,也比较能吃苦,一个人活到老都能独立生存,而且找到旧友。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段历史是沉重陌生的,也是警惕落后就要挨打。
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自己的未来,不会关心别人和国家的发展。
世界上没有轻松的事,无论年轻还是年老,但也不要太过担忧,因为担忧并没有用,事情并不会变轻松。
最后想问一下雪路片尾曲的歌名和下载渠道,想单独听。
当年英爱因为生活的落差变的迷茫,而钟芬变的越来越坚强,即使电影本身没有过多描写过于恶心的画面,寥寥数语道尽哀愁,但是也能看到那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从一个任性的小朋友,变成一个可以照顾任何人可以任何接受事物的女人,唯有不变的只有回故乡的朝鲜小妞,只有那颗要活下去的心。
努力的活着吧,年轻人。
关于慰安妇的沉重话题,关于几个小姐妹的乱世情,关于活着的主题。
电影并没有过多地展现慰安所里的血腥,零零散散地出现小姑娘们被打的镜头,出现了集体被枪杀里的尸体。
但却用冰冷的镜头告诉你残酷的现实。
感人的是,三个小姑娘在慰安所里(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种地方,姑且这么叫吧)分享月饼时,三个人一起读书,向往妈妈做的美食时,一起唱歌,太让人感动的姐妹情了。
但战争,但慰安妇这个沉重的话题,从来就不是让人感动的。
最终,得了性病的小姑娘被枪毙了,宗粉的好友英爱也因在逃跑时中枪,死在了雪地里。
只留下她,跋涉了一年,回到了家乡,发现母亲和弟弟也不见了,进入了新的地狱模式生活。
年迈的钟粉在隔壁小太妹问她:是不是活到一定的年龄,生活就会轻松些?
老奶奶的回答是:这世上哪有轻松的事,不过怎么也有活路。
不要从现在就开始担心。
也许正是这种乐观,让她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坚强地活下来吧。
在找寻英爱的哥哥时,办事员向领导请示,虽然领导明确表示找不到人了,但那位好心的女办事员仍是告诉钟粉,让她回家等消息。
我猜是她想办法帮忙找的吧。
最后,宗粉收到了英爱的哥哥,她年少时喜欢的人的回信。
她只能寄回一件亲手织的毛衣。
当她小心翼翼地包着那件毛衣时。
突然想起了洛夫的诗《寄鞋》。
所有的思念,所有的一切,千丝万缕地都密密织在那件毛衣里吧。
结尾,年迈的宗粉在雪地里回忆起年少时的镜头:英爱的哥哥给她送了双鞋,母亲在招唤她回家。
那个小小的她,被妈妈拉着手,摸着头发,开心地踏上回家的路。
2016年上映的《鬼乡》有人评价为“慰安妇题材拍出来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但15年以独幕剧播放、17年剪辑成电影上映的《雪路》成功地另外一半的“成功”。
镜头聚焦到了两个学识、家庭背景天差地别的15岁小女孩,高傲的英爱,原本以为可以去日本上学之后会来教书,但没想到和一群“都走错路”都同龄女孩乘上开往不知道去哪儿的火车上,甚至这是忠粉第一次乘火车。
英爱,一个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干干静静的皮鞋,高高在上,聪明、漂亮、又有点骄傲的少女。
这份骄傲一直没有改变,当会唱歌的姐姐把咬碎的月饼递给英爱的吃的时候,骄傲的英爱留着眼泪,吃下了月饼。
她曾经高高子啊上的自尊心,如今被人践踏成什么样子。
不想苟且着活着,不喝避孕药一心寻死。
即使没有好心士兵的肩膀的一枪,英爱也不会活地很快乐,连忠粉都不能忍受的闲言碎语,英爱就更不能接受,英爱还是会再一次走向冰面……起初对于日本是多么的信任,能上学,能见到哥哥,这份信任与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她被拉到火车上,看到同乡的忠粉的时候,就没有了。
面对日本人,眼神中的不屈和倔强,她的骄傲一直没有变。
忠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她要活着,她要回去,她要回家帮助妈妈,照顾弟弟。
尽管在这里饱受委屈和侮辱,但她还是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逃出去的机会。
她一直在劝英爱,要活着,要为哥哥活着,影片的最后告诉我们哥哥还活着,也许这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欣慰吧。
“你以为你还是高高在上的姜英爱吗?
”对于英爱的陪伴,让英爱当老师教她韩文,这份小姐俩的陪伴,是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里彼此给予的阳光吧。
带着英爱给的照片,忠粉花了一个年的时间返回家乡。
可是,回家不见的何止是她的家人,整个村落空无一人。
但她的伙伴,“护士们”都回家了。
和《鬼乡》拍得是一个主题,难免会拿出来比较,但“慰安妇的题材能拍出来就已经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两个成功的片子,都又一段是,把因为战事的原因,要把这些女孩子们抛弃,并且集体枪杀,然后都遇到了好心的士兵,放了两个逃跑的小女孩一条生路。
两部影片都又这样的桥段,日本侵略者的嘴脸大概就是这般恶心吧。
叛逆的少女最后对奶奶说,“那不是丢人的事,不是你该嫌丢人的事,是那帮家伙坏而已”。
有人要说,既然好心为什么还有开着一枪,英爱也许就能回去看看母亲,告诉母亲,她在纺织厂上班,天天弹棉花。
《鬼乡》告诉我们,即使你不开枪,或者晚一点儿开抢,还使会有人替你开抢的,而且还有一枪是朝你开的。
那位奶奶是忠粉,还是英爱,其实不重要,她对于我们观众来说,是一类群体的具象形象,最后慰安妇有人愿意站出来,曝光自己维权申诉。
还原历史真相,揭开“护士”身份的假面,就是一种进步。
历史不会倒流,也不会再发生,对历史怀有敬畏之情,起码要尊重那段历史,而不是否定历史,不承认。
照片右下角的文字就是在讽刺日本人对于历史的不尊重。
全片都没有一段直接描述它们的遭遇的镜头,从士兵们川流不息的长队,进进出出的脚步,开门时吱吱啦啦的响声,我们大概就能感受到孩子们在到底遭遇了什么?
影片成功之处还在于选角,金赛纶和金香奇都是观众从孩童时期看着长大的孩子,即使金赛纶已经过了15岁的年纪,但对于观众来说,看着长大的她们,仍然带有稚气的脸庞,看着她们受罪,更能加深心理的冲击力。
影片无时无刻都是蓝天白云,白茫茫的雪地,影片的小女孩也一样,即使身处人间地狱,她们的心就像是这雪一样,干净、纯洁。
#豆瓣春日影展# 女子勤劳挺身队
两条时间线并行的结构其实挺巧妙,然而……又被无节制的煽情给毁掉了。难看。
和鬼乡比是另一种虐
题材的把控度很好 没有刻意煽情,可以平淡的娓娓道来。老人收留少女的情节 觉得有些多余。同类题材电影更推荐I can speak !
電影本身拍得很一般,其實大可不必拍晚年和少女這條線,集中在兩個小演員身上會更有張力。
觉得鬼乡更胜一筹但不知为何评分是这个高啊……
🤢
「这样的电影社会性大于艺术性,它提醒了我们可以善待身边的日本人,但对这个民族一定要妥善保管仇恨——因为它还未认错。」看这部电影的时候 无数次的想起了同题材的电影《鬼乡》。钟芬和康英爱被关在慰安所里的时候,小小的她们 满身伤痕。英爱说:「不要加味精,把妈妈做的大酱 稠稠地和在水里,就算只放萝卜 那也是最好吃的。要是现在能吃到 就此生无憾了。」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也不会想到,七十年后的钟芬却依然记得,她在祭祀的神龛上放上了英爱最渴望的家乡美食。英爱,现在的你 还有遗憾吗?
1.看到《鬼乡》的豆瓣短评里有网友提到这部《雪路》,于是也找来观影了。2.个人感觉:就影片的拍摄制作、故事的起承转合而言,《雪路》更胜一筹;不过《鬼乡》的剧情更直接表现关于慰安妇们所遭遇的凶暴残忍对待,带给我的观感更强一些。3.关于慰安妇的影视还看过中国纪录片《三十二》《二十二》、韩国电影《我能说》。……
慰安妇就是日本人拿走她们的人性灵去填补他们的生物需求
湖南卫视作品?
剧情太弱 人设太弱 日本军太弱 公然消费了慰安妇话题
这类题材常用历史和现实交替叙事,但在这部影片中,两条线像是割裂的。
看哭了,哎
节奏比较慢
伤感
是挺有意义,但作为电影真的很难看。
全州电影节看的第三部电影,上次这么狂掉眼泪还是看《我爱你》。只是冲着金赛伦和金香奇才订了票,没想到是这样的故事,时空穿插的剪接还算连贯,也让人很揪心。表演非常好,金香奇从角色发挥上来说更突出一点。和《鬼乡》题材一样,但在各方面都比《鬼乡》更胜一筹。
没有过分渲染仇恨,也没有过分渲染战争,反思的很平静,救赎的很自然,蜕变的很彻底,美好的很意外。
沉重的剧情,俩女主演技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