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只是因為關注的音樂人有主演這部電影而密切關注著,很幸運地在去年平安夜 帶上最喜歡的朋友 在台北看了正式公映前的搶先看場次。
以前看過魏導的「海角七號」和「Kano」,這部音樂佔很大的比重的電影真的是特別的存在。
17首原創歌曲都好好聽,第一次看完滿腦子都在重複「開門關門」和「大世界小世界」。
52HZ是一隻孤單鯨魚的頻率,因為和別人不同,所以他一直找不到夥伴。
很喜歡這一句歌詞:「證明在愛裡 每個人都該有 被聽見的時候」⋯⋯ 以下開始劇透,不喜勿入一開頭女主角小心(小球 飾)的登場,畫面真的超好看難忘,直到現在我還會一直想起。
搭配那首「今天是情人節」很好聽,給這部電影一個超好的開頭。
把推車當成滑板車去花市進貨的小心;在滑滑梯上張開雙臂滑下來;用漂亮的玫瑰花努力快樂地傳遞著幸福給別人 ⋯⋯ 我很喜歡小心這個人設,每次有人進入花店時的惡作劇般,把明明開朗活潑卻又無法直面戀愛的這個角色塑造的很成功(我默默地心想:這根本是小球私下去的原型呈現啊!
小球也有超俏皮可愛的這一面啊!
)。
小安(小玉 飾)就是點題的那隻發出52HZ的鯨魚,默默地守護著喜歡的人卻無法被回應,彷彿所有的心情都會傳遞去了沒人在的那個特殊頻率。
每天為相愛的人做著代表甜蜜的巧克力,卻遲遲沒有等到自己的愛情。
小安登場的第一首歌,他從房間樓梯下去工作場地的那一段用演唱的方式在跟大家訴說他的故事。
蕾蕾(米非 飾)和大河(suming 飾)是一對在一起超過十年的情侶,小安暗戀蕾蕾,每天都會貼心用電話叫醒她,卻沒有表白的勇氣。
因為交往時間很長,蕾蕾和大河的愛情裡已經不是只有激情的部分,生活中發現的各種問題,總會有無法盡如人意的部分讓蕾蕾動了想要分手的念頭。
但天出樂觀的大河並沒有感覺到,還在認真籌劃著他的浪漫求婚計畫。
⋯⋯更多劇情我就不透露了,真心希望每一個不沈重的靈魂可以自己去看一遍(也許不止一遍,我就很想要二刷!
)這不是一部場景很多的電影,小心的花店,小安(小玉 飾)的房間,大河的樂器行 ⋯ 但完全能感覺到電影美術設計的用心。
這也不是一部劇情千迴百轉,感情線繞來繞去的電影。
編劇很好地把不複雜的劇情跟超強大演員陣容很巧妙串連,李千娜、張榕容演的lala情侶(超喜歡這對的演出,她們一出場就很好地傳遞了那種「因為跟對的人在一起而漫溢的幸福感」。
也剛好呼應了最近在台灣很熱的「同性婚姻合法化」提案);趙詠華可愛地飾演小心的阿姨,跟小心的拌嘴畫面很有愛,作為一位有很多故事卻始終沒有放棄愛人的「過來人」,她演的很到位;「海角幫」的樂隊成員剛好出現在大河(suming 飾)的練團室,完美的連上了n年前魏導的「海外七號」 ⋯ 這些演員們很自然地出場,在登場的那一刻,我情不自禁會嘴角上揚。
喜歡這部電影的每一位演員,每一首歌曲,請放下對拍過很多出色大片的名導演的期待,帶著輕鬆的心情去看這一部電影,相信你會喜歡他。
*1/26全台灣上映,2/9香港、馬來西亞上映,目前看起來內地上映無望。
無法去台灣和香港看的小夥伴,就一起來期待DVD和原聲帶吧!
(原聲帶1/26發行)
陈绮贞出版过一张电子专辑,叫《52赫兹》,这张专辑的主打歌是为一头“全世界最寂寞”的鲸鱼创作的,这头鲸鱼的声波频率是52赫兹,是主流以外的稀有频率——正常鲸鱼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
所以,即使“52赫兹”的声波可以传绕半个地球,但始终寻觅不到伴侣。
因而,这张专辑又被称为是“献给所有因为独特而孤单的人”。
电影《52赫兹,我爱你》则是献给平凡却又“因为独特而孤单的人”的一场动人爱情,曾打造过《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等经典作品的导演魏德圣将目光投向城市中孤独人群的爱情,用每个人都能接收的频率,去讲述以及去爱那些平凡中却与众不同的人。
其实在经历了《赛德克·巴莱》这样情绪浓烈行为激昂的作品之后,魏德圣对《52赫兹,我爱你》的操控则显得游刃有余了许多,就像一个在战场经历过大风大浪归来的人,面对街坊四邻的态度一样,总是友好耐心,永远处变不惊,而且,这种成熟并未减低他对情感的理解与渴望——而这部影片也确实放弃了追求视觉刺激或者复刻时代记忆的宏大命题,着重表现气氛与情绪——“是有一种甜中带苦,精神放松的浪漫与满足感。
”这种感觉亦有来自文化与品格层面的原因吧,总觉得台湾的爱情大都充满着温情和浪漫——至少,在台湾的爱情电影作品中,甚少去触碰那些苦大仇深或处心积虑的爱情,他们单纯,阳光,无忧无虑,但又不会脱离现实,让爱情在花与面包的抉择之间犹疑摇摆。
当然,不要因此而认为影片的格局小,而是这样的爱情,更加真实。
尽管放弃了视觉上的企图,但《52赫兹,我爱你》却因此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这是一部有台湾理想的爱情“音乐剧”,就像下雨天配巧克力,红酒配电影一样,孤独的爱情与音乐最配。
《52赫兹,我爱你》在一首接一首打动人心的歌曲里,将普通人的爱情,渲染的耳目一新。
而且,魏德圣绝对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也是一个会把寻常故事讲述的与众不同的导演,而观众,则永远是那个喜欢在新场景中感受耳熟能详故事的人,就像有人把故事安排进《深夜食堂》一样,魏德圣把故事安置进了“花店”和“蛋糕房”,鲜花和面包的选择,同样也是这代年轻人的爱情难题,如何选择,他希望能够给出并不一样的答案。
很喜欢影片片名中的隐喻,可能,每个在生活里艰苦跋涉的人都是独特的吧,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爱,但爱情始终不曾到来的失败,也证明了“因为独特而孤单”,但其实,他们可能忽略了沟通的重要,就像只能听见自己说“我爱你”的猫咪一样,只能听到自己求爱声波的鲸鱼,又如何能得到爱情?
《52赫兹,我爱你》用音乐做桥梁,让每个不被了解的人都能够让人听懂内心,真是浪漫而感人的慰藉呀。
据说52赫兹的鲸是孤独的,那么在爱情中,是否每个人都在寻找那个和自己一样的52赫兹呢?
52赫兹的鲸它叫Alice,它1989年被发现,从1992年开始被追踪录音。
在其他鲸鱼眼里,Alice就像是个哑巴。
它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亲属或朋友,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也没有人理睬。
原因是这只孤独鲸的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它的频率一直是与众不同的。
其实这个电影的寓意我还是很喜欢的,包括里面的歌,就是剧情有些散。
此文是作者在洛杉矶提前放映场的观后感,包括导演问答,影片尚未正式上映,所以未透露剧情。
星期六上午,洛杉矶,晴。
睡过了头,于是晒着大太阳一路狂奔到学校的剧院,在入口碰到一对情侣挽着胳膊往里走,墙边开着片白色小花。
入座后,朋友说刚刚外面那群被围着照相的小个子就是导演本人了,可是我担心迟到急着往里跑,都没有看到。
不过影片结束以后导演就上台跟大家互动了。
我想我真是最不认真的观众了,去之前都没有仔细看介绍,开场后才反应过来这是部音乐剧电影,开场5分钟有点不适应但也很好奇拍出《赛德克巴莱》的魏德圣导演拍音乐剧会是什么样子。
[此处略去剧情一千字。
] 观影结束后,心情豁然开朗,大龄单身女PhD学生积蓄了一个星期的压力和寂寞统统被赶走了,平日里视而不见的绿叶与小草都成了最美的风景,风和日丽,岁月静好,想谈恋爱哈哈哈!
可见此片治愈效果极佳,至少和我类似情况的同学们看了一定不会失望的。
作为一部音乐剧电影,此片的音乐制作算是成功的,不知道专业人士如何品评,反正我有被打动,也常常想跟着主角们一起随旋律摆动。
全片17首歌曲(网上信息。
其实我哪记得几首啊,反正就是眼花缭乱大家一起唱),我最喜欢的两首歌,一首是男主唱给女主的告白歌,那一段,我泪目了(是,哭点超低,喜剧也看哭),爱情的甜蜜与生活的辛酸,被两人一句句唱出来,心里暖暖的。
另一首是结尾范逸臣乐队带动所有人唱的《大世界小世界》,唱得我也想站起来一起摇摆,但是在坐的观众们都一脸严肃地盯着大屏幕,并没有起来唱歌的意思,我也只好凝神屏气偶尔动动肩膀这样。
回到家一顿乱搜,然后意识到电影都没上映主题曲当然找不到啊!
最后只好在官方预告片里重温。
链接放在文末大家自己看。
导演在提问环节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构思:这是一部送给处于三十岁年轻人的影片。
三十岁是一个尴尬的年纪,也许在事业上,你已小有所成,但是爱情这一边,无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你都会有等待或彷徨,失望或挫折。
所以三十岁的你,会在影片中看到,你并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方式找到幸福。
看惯了名人的出轨离婚案,也经历了自己被骗被抛弃,三十岁的你,是否还相信爱情?
你会在相亲时看到个门当户对便匆匆结婚,走上“生活的正轨”,还是坚持等待爱,等待那个踏着五彩祥云的人出现?
而当爱情的色彩渐渐退去,你和当年那个TA,是否还承担得起淡如白水的生活?
面对爱情还是面包的拷问,你足够勇敢吗?
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才是完美的爱情,另类的爱情值得被祝福吗?
其实爱情的这些问题,任何一个拿出来都值得细细讨论,但本片毕竟走的小清新暖系,点到为止,让想思考的人继续思考,想放松的人哈哈笑过,力度拿捏的正好。
印象最深的其实还是张榕容那对,毕竟算是最具争议性的。
两位女生的表演都很惊艳,张榕容的帅气白西装直接迷倒观众一片,对爱情的自信与霸气也给旁人带来许多勇气。
(可是有件事挺莫名其妙,豆瓣的主页上竟然写着主演:张榕容,这未免太过分,让四位主唱情何以堪)至于为何拍音乐电影,导演这样回答:生活中无法说出来的句子,用唱的,就可以,而且更能打动人心。
除了超美的音乐,主演们也都是专业音乐人。
四个乐队主唱担纲主演了两对情侣。
有观众问导演如何选到这些演员,导演说自己都没有安排试镜,就是看乐队的youtube 录影, MV, 演唱会,一条条看,最后选定这四位。
四位主演虽是素人,但毕竟都是乐队主唱,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在片中的演唱深情款款表演也不失自然。
我个人感觉,影片中的每一首歌曲都被主唱们诠释的很到位,每个角色都映射出了爱情里的我们:期待爱,渴望爱,害怕受伤害,然后在爱的过程中劈荆斩棘,努力前行。
里面的歌词台词也都金句频出,比方阿姨讲的这句:没有爱情,就是伤害。
妥妥送给我这个大龄单身女青年一万点伤害。
总的来说,影片各方面的设计都符合春节情人节档票房电影的标准,导演也不愧是票房霸主。
海角七号班底及其经典元素被精心布置在片中各处,当年的影迷也都差不多步入三十岁的行列,到时候肯定都走进剧院看片啦,大家就四处找彩蛋吧(其中一个摔吉他的梗在预告里有哈哈)。
台北市长的客串更是令人惊喜,当时在坐的台湾同学都爆笑加掌声不断,作为大陆人我当然不了解这位市长,但看他在片中短短几分钟表演便觉得肯定是位有趣的官员,台湾人一定更喜欢这一段。
(所以我的意思是,要是本片有望在大陆上映,我们大陆同学也许会感觉到一点点“文化差异”,有些梗会get不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乐在其中,可以脑补下北京市长在雾霾中的首都机场指挥飞机降落的场景。
)另外,影片中爱情的消费群体年龄覆盖面也很广,男女老少都会有共鸣。
像之前影人评价的一样,这部影片像清新甜点,给人心里塞满糖,甜蜜蜜,想恋爱,满满正能量。
就让我们再次期待导演的票房爆仓吧。
Q&A环节有个小插曲,拿来跟大家分享。
有位观众提问导演第一次跟音乐人李正帆老师合作有何感想?
导演巴拉巴拉讲了一堆,中心思想是艺术家之间根本无法好好合作!
而且拍电影前不知道这位老师是业内很厉害的前辈,对他提了各种看似很作的要求,最后每首歌都准备了几个不同版本,再从中选择一个用于最终的电影。
总之制作过程是一个不断磨合与挑战的过程,最后导演说这位老师的太太做饭很好吃,所以自己有幸蹭到饭真开心(导演你真是吃货)。
这时候惊喜来了,这位提问的观众表示,对,饭是好吃,我是他女儿(哈哈哈,此刻导演头顶一万条竖线,加一万只乌鸦齐齐飞过。。。。。
现场爆笑)总之整个提问环节,导演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说实在话做实在事顺便随手搞笑撩观众的个人风格。
当然,导演也解释了52赫兹的典故,以及影片鲸鱼和猫的爱情由来。
不便剧透,大家自己看片子理解哦。
预告片
不错的爱情电影,还有歌曲,有点回忆起high school music,国内很少有这样的精彩电影,虽然古板的爱情话题畅谈无数次,而且还是一整天的无数次提到爱情,什么样的爱情都出现,可是不能全新的投入了。
因为有太多的杂念,没有特别理解这个52赫兹在电影里的关键节点,主题或是明线不够明显,爱情和孤独是矛盾的吗?
想不明白,慢游的,孤独的,但是没有爱情伴侣的52赫兹鲸鱼,跟电影的关系,对不起我道行浅。
May every jack has his Jill魏德圣在我心中是神一样的导演,曾经在大学时期把《海角七号》看了6遍,仅次于看了8遍的05版《傲慢与偏见》。
在发表课上用日语静静给同学读给友子的信,在通宵KTV里大吼无乐不作,在没钱的穷学生时代憧憬着有一天去看海角七号的台南美景。
夏天的夜晚、海边闪烁的星光、海浪声、相互依偎取暖的人,过往逝去不得已的爱情,那是我心中最美的台湾爱情小品。
这个夏天,魏德圣带着又一爱情力作《52赫兹,我爱你》来了,不同于《海角七号》的台南风,《52赫兹,我爱你》是在向台北这座城市致敬,是平凡人的爱情与都市的相处方式。
52赫兹,是最寂寞的声音,一只“曲高和寡”的鲸,独自在北太平洋徘徊了二十余个寒暑,却没有来自一个同伴的回应,因为它是那么不一样,无法发出同类20赫兹的声音。
可“52赫兹”的人们呢,会不会也像寂寞的鲸鱼,在冰冷的海底无人问津。
初看到片名中的“52赫兹”,以为是走心稍带阴郁的文艺片,结果却像极了屋外的好天气,意外的热情似火。
魏德圣总能用镜头把台湾人的日常刻画得特别精准,亲切又活力,那是只属于台湾人自己的调调,令人产生共鸣又些许心动。
《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魏德圣的每部电影都风格迥异在不断挑战自我,这次影片也不例外,大胆尝试了音乐元素,让复杂的好莱坞式音乐喜剧与台式小清新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影片由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线组成,两个孤单年轻灵魂的不期而遇,剩男剩女对“嫁给爱情”的坚守与执着,面对经济压力而产生隔阂的恋爱伴侣,同性伴侣不顾世俗眼光的携手同行,一部电影包罗了现代社会里所有真实爱情写照,而能在不同时间点触动一个人、一群人,成为影片最大的妙处。
拥挤忙碌的大都市,现实与物欲,而你我只是个身处钢筋水泥森林的小人物,在现实中辛苦着,抱持着渴望爱情又怀疑爱情的矛盾。
导演选用了乐团里的平凡亲民面孔作为演员,看到他们像是看到自己或是朋友,主角的故事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心路历程。
霓虹初上觥筹交错,人和人之间似乎说了许多话,可究竟又有多少会被人真心听到,被人认同。
自我始终都是一个深渊、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都是城市海洋里那只52赫兹的鲸鱼,爱情是天上的月亮,那么近又那么远。
影片总共用了17首歌曲来唤醒我们对爱情的希望,主角在音乐中快乐着,也在现实中辛苦着,笑中带着一丝苦涩,起伏跌宕的人生渐入佳境,在甜蜜的爱情中归于平静走向圆满。
影片一直在不遗余力得给我们打着鸡血,告诉我们不论你平凡还是异类,爱着男人还是女人,总有人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找到你、发现你并且爱上你。
影片中所涉及的同志题材正呼应当下台湾的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让52赫兹的孤独多了一份与众不同的灵气,每一个孤单的声音都值得被听到,每个孤单的灵魂都值得被爱。
“May every jack has his Jill.”是句有意思的英文,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影片中还有一句深深触动我的歌词,“我是只鲸鱼,在大海里捞风的心思。
”
文/桃妖不是妖魏德圣参加发布会说,《52赫兹,我爱你》是他这么多年执导的最轻松的电影,想想确实如此,谁能想到在《赛德克巴莱》之后,魏德圣竟然导演了一部音乐喜剧电影,而且从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笑果”来看,可想而知在拍摄过程中该是多么欢快的场景。
52赫兹是什么意思?
有一只孤独的鲸发出声音的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它的频率与众不同,所以他没有伴侣,一辈子只能在孤单中度过,所以《52赫兹,我爱你》的意思就是“孤单的人,我爱你”。
爱情为什么会发生,就是因为两个原本孤独的灵魂相遇了,然后相识相知,相亲相爱。
只是有的灵魂一直孤独,总也找不到相爱的另一半,而即使相遇的两个人也会在漫长的恋爱过程中尝尽苦楚怀疑生活。
《52赫兹,我爱你》里呈现的几对年轻人,大概就是当下很多人正在经历的事情。
30岁出头的小心,开着一家不大不小的花店,在情人节到来这一天,她给很多有情人送出自己的祝福,同时也希望能有专属爱情降临到自己身上;大河跟蕾蕾相爱十年,只是一个天生乐天派另一个却被捉襟见肘的生活磨灭了所有的激情;做蛋糕的小安一直暗恋着蕾蕾,但却总是没有勇气说出口,只会在情人节这天为蕾蕾做一款专属的玫瑰巧克力表达自己的情愫;还有陷于苦闷的中年人的爱情,或者彼此相爱却不为人所理解的同性爱人。
该选择面包还是爱情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不是不爱而是爱不起。
其实经历过爱情长跑的人都会特别理解大河跟蕾蕾这对情侣,大河没错,每个人总要有梦想,不然活着多没意思,可是这样的男人总是给不了对方安全感;蕾蕾也没错,一个女孩能有几个十年如此挥霍?
在看不到未来的爱情长跑路上不停歇的操着两个人的心,如此繁重的爱情怎能怪她想要卸下重担呢?
大河想要唱歌,可是在当下,唱歌并不能改善蕾蕾跟大河的生活,这让她在情人节当天为那么多情侣送上祝福之后,更加陷入深深的困扰。
盼着爱情又害怕爱情,这是每一个大龄女青年的通病,小心就是这样的姑娘,每天嘻嘻哈哈没心没肺,可这只是别人眼中的小心,其实在她的内心深处,多么盼望在转角的时候就能遇到自己的真爱呢?
她的真爱虽然没有出现在转角的地方,但却骑着摩托车直截了当的撞到了她的小货车。。
爱情总在不经意间发生,一旦发生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
《52赫兹,我爱你》里的音乐既通俗又欢快,而且充满着对爱情的种种描述,开心的时候唱几句,悲伤的时候唱几句,其实当你在无比悲伤的时候还能把自己内心的烦闷唱出来,就说明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
孤单的人,我爱你,这世间,每个孤单的灵魂都值得被爱。
对不起,这不是一篇基于《52赫兹,我爱你》的评论,我想分享的是关于魏德圣、关于电影人的幕后故事。
此处为分界线。
“已经三个月没工作了,丈母娘的脸让我有压力,每次看到电视说哪里可以领赠品,就要我去领。
”读到上面这段话,估计会有人不自觉地把它跟曾在家中憋屈六年的李安导演对号入座了。
安叔在他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回忆了当年自己不出去赚钱而靠妻子养家的难熬日子,还被丈母娘劝言“李安,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
”六年的无业与消沉,对于一个男人、一个丈夫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屈辱,怪不得安叔后来感叹道“(当时)我若是有日本丈夫志节的话,早该切腹了”。
李安不会想到,在自己终于走出谷底并步步攀上事业巅峰时候,另一位台湾同胞(且两人都是台南人)、一个对电影也有着远大志向的年轻人正开始“复制”着他那段让人几乎崩溃的人生。
这个年轻人就是文章开头那段话里被丈母娘支使着去领赠品的人,也是后来同样谷底翻身凭借《海角七号》创造台湾影史记录的导演——魏德圣。
6月份的时候,魏德圣新片《52赫兹,我爱你》在内地上映,虽说这部小众题材的音乐歌舞片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这位低调腼腆的电影人还是再次引起了我的兴趣。
不同于上部作品《赛德克·巴莱》的高额投资与悲壮史诗,魏德圣强调新片没有什么历史文化包袱,拍的过程自己也很愉快。
爱情、歌舞、梦幻、童话,《52赫兹》美好的让人有些不相信它出自魏德圣之手。
如此反差,倒体现出魏德圣近几年在创作心态上的转变——不再那么焦虑那么急于证明自己。
稍稍停下来拍一个简单轻松的小品,也不失为一次身心的休息与调整。
相比于前辈李安的赋闲六年,1969年生人的魏德圣其实在成名之前过得比他还要惨、还要漫长。
从1991年退伍后参与影视剧制作算起,直到2008年凭《海角七号》一鸣惊人,魏德圣隐忍十八年。
这期间他担任过助理、场记、场务、副导演,为了生存甚至都做过快递和搬运工,但后来为了专心写剧本,魏德圣选择“主动失业”,大约从90年代末起,他也开始了“李安式”的修炼。
魏德圣之所以敢下决心把自己闷在家里创作剧本,一方面是因为他曾在1994年获得了台湾新闻局电影优良剧本奖(李安的《推手》《喜宴》曾获1990年度优良剧本奖),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另一方面则是受导演杨德昌的影响。
在魏德圣所著的《小导演失业日记》里,写到自己在担任《麻将》(1996)的副导演时,有一次杨德昌喝醉了,在车上跟他说:“那些来跟片想学我创作、学我导演的人都是笨蛋…自己的头脑不去开发,来开发研究我的头脑干什么?
真正的跟片是来学习拍片环境的,跟片,一部,最多两部,够了,剩下的就是你怎么利用环境展现自己的想法”。
魏德圣表示自己一辈子都记得这话。
正是有了大师的提点,魏德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不断地写作、构思心中的史诗剧本。
相似的是,李安在自传中也说到,他发现身边当上导演并做出点成绩的,都是持续写剧本的人,而不是打工的人,譬如杰出的校友斯派克·李。
或许当年魏德圣对未来的盘算与李安是不谋而合的,那就是先有舍,然后憋着一股劲写出好剧本拍出好电影。
但决心归决心,现实却依然现实,一个已经成家的男人不去赚钱,更何况,还是跟妻子以及丈母娘一起住,在这样一个东方家庭里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小导演失业日记》正是他以日记体形式写的一本自传书,细细地记载了他在失业期间,一方面心怀梦想坚持剧本创作,另一方面又陷入生活困顿的窘境。
有一个朋友曾对他讲:“每次看到你都好想哭喔,为什么你一直这么可怜...”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特别在意丈母娘的看法,担心她把我看成一个吃软饭的男人。
我在意每天载着妻子去工作赚钱,而自己却把时间和精神逍遥在一些可行性极低的梦想上。
我很后悔为何有这么浪漫的天性,我甚至抱怨总是怀才不遇,总是在钱的方面被欺负”。
别人帮忙介绍工作,他会轻易拒绝,但又在事后有些反悔,他深知有工作才有尊严,可还是不愿妥协,因此整个生活几乎呈撕裂状态,并带上了伍迪·艾伦式的神经质。
在重重压力下,魏德圣也曾混吃等死地到处闲晃,写剧本时也会一个字也憋不出,甚至模拟过一次“上吊自杀”。
外表瘦弱文静的他还在书中大胆披露了自己的心理,比如对家庭、家人的逃离,以及性的压抑。
那段痛苦的日子里,他会选择去到一家咖啡店,因为那里有一个带着甜美笑容的打工妹,看着她,“有时候会后悔,如果我晚出生个十五年,或许能享受到更多不同的鱼水之欢”;在听到朋友们讲述泰国游玩的见闻时,魏德圣也自揭内心——“我也想好好地解放一下我动弹不得的冲动…我憋的好痛苦”。
此类关于性的压抑时常出现在魏德圣的日记中,这也正如李安,唯一一次银幕亮相,就是在《喜宴》中借一个龙套角色之口讲出:“你正见识到中国五千年来性压抑的结果!
”虽然仅一个镜头,一句台词,但却是李安——一个在东方伦理环境、传统士大夫家庭中成长,又经历了西方现代文明冲击的中国男人多年来不吐不快的郁结。
在纪念台湾金马奖50周年的纪录片《我们的那时·此刻》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几年前还是小人物的魏德圣在陈国富执导的电影《双瞳》中担任副导演时的工作画面。
片中,金牌监制陈国富讲到了自己对他的欣赏,“其实当时我是推荐魏德圣当(《双瞳》)导演的,非常认真,但投资方不肯,我很想早一点把他推出来”。
遗憾的,魏德圣再一次失去了证明自己的大好机会。
当时他已凭剧本《赛德克·巴莱》再获台湾新闻局优良电影剧本奖,后来又自筹200万台币做出5分钟试拍短片,但依旧无人投资(成本高昂)而搁置家中。
剧本两次得奖却无法开拍,魏德圣的导演路走得可比李安难多了,并且,他还因拍片而负债累累。
在家中又过了几年吃软饭的日子后,魏德圣终于凭《海角七号》一战成名,创造超5亿新台币的台湾电影票房纪录,他因此获得了很大一笔收入,但又马上将取之于电影的再用之于电影。
筹备十余年之久的《赛德克·巴莱》被提上日程并在2009年开机,还邀请到了吴宇森与张家振担任监制,魏德圣的另一本新书《跟自己的名字赛跑》也在影片上映后出版,再次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下这部台湾多年未见的史诗电影的艰难拍摄历程。
在电影的光鲜外表背后,在导演的耀眼光环之外,其实藏着更多的是疲惫、无力、寂寞、屈辱与颓丧,导演所承受的身心折磨远非常人能想象。
这本书记录了他初次执掌大片时的兴奋与慌乱、激情与崩溃。
因为电影产业的不完善,台湾导演在拍片时往往要身兼无数职位,其中很多都不是艺术问题,比如找钱,要不停地与投资人吃饭、谈判,从而消耗了大量精力。
再比如,魏德圣在选景搭景的工作中曾自嘲道:我快搞不清楚自己是电影人,还是搞土地开发的,要说服这个,说服那个…所以有人说在台湾,导演真正用于拍片的时间,是整部电影完成过程中最少的一部分。
库布里克在谈话录《我是怪人,我是独行者》中也曾说,拍电影会碰到许多和创造力无关的困难,能接受这一点是导演最基本的要求。
但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年轻的电影人退却,所以,新人出头实在是太难,不论是对于导演本身还是投资者,都无异于一次赌博。
在《与自己的名字赛跑》的末尾,魏德圣说拍《赛德克·巴莱》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美好的事物,也有许多丑恶的嘴脸,我选择只看见美好而驱使自己走下去”。
或许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会拍《52赫兹,我爱你》这样一部唱唱跳跳、简单梦幻的爱情歌舞片,片中的角色也都像迪士尼电影里的那样,以大团圆结局。
片中天性乐观的“大河”的故事无疑投射了魏德圣本人的经历,执着于音乐梦想但穷的叮当响、靠女朋友辛苦赚钱而导致关系濒于破裂、十年坚持创作终于获得肯定。
魏德圣把自己曾经无比苦闷彷徨的过往简化、美化为了《52赫兹,我爱你》中的一条故事线,既是一次对自己的纪念,也是一种对他人的鼓励。
在困顿中等待突破,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心情,你并不孤单。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奇爱博士讲电影”,2017年7月23日。
52赫兹'有种La La Land的感觉'全程歌舞Show的感觉'不过真的超有爱阿'看完真的有种恋爱的冲动'这部电影围绕四对情侣展开'一对是相爱十年的情侣'女生天生悲观'男生天生很热情'但分手不是一瞬间做出的决定'而是长时间失望的累积'爱情最大最大的骗局'是爱会克服一切问题'是的'未来用说的都很美'账单来'所有浪漫都会死于非命'后来这个男生在小心的花店订了99朵玫瑰'并在高级酒店订了桌位'准备向女生求婚'但是'女生觉得男生终日沉溺于音乐的白日梦中'不求上进'她怕自己不会永远天真'在饭桌上'因为男生点了高级牛排'女生绷的弦终于断了'她冲出了饭店'后来男生在车顶上给女生唱了自己写的并且得奖的歌'幸福谁也找不到'因为它得从付出里'努力得到'感觉男生有时幼稚点也是有好处的'男生就死皮赖脸跟女生说'分手就是新的开始'让女生重新陪他走回原点'女生就说'那我到时候不都四十多了'谁有要我的阿'男生就说'我要你阿'后来两个人重归于好'第二对一是对女同'爱情是不分性别和年龄的'就像她们说的'她们只是想得到祝福'他说要有光'所以有了光'我在光中'看见你的模样'你跟我很像'也和我'不一样'我们是镜子里的光'来自同个起源的光'还是祝福吧'我们都一样'在爱里活着总比爱而不得好的多'第三对是小心花店的女老板'和巧克力店的小哥'小哥暗恋一个女生'他把自己比作一头孤单的鲸鱼'发出的频率得不到共振'一次意外'两人相撞'小哥的摩托车还是好的'但小心的车坏了'但两人都要送货'于是小哥就载着小心去送货'而小哥暗恋的女生就是从酒店跑出去的女生'后来两人便坐在了同一张桌子上'其实小心已经33岁了'小哥31岁'在报年龄时'小心故意说自己29岁'果然女生面对喜欢的男生总是想保有点优势吧'两个人的相遇便是一段爱情的开始'最后一对是一对老年人'小心的小阿姨和小哥的面包师傅在地铁上相识'两人便互许了终身'真的是没有人会一直孤单阿'像歌里唱的那样'大世界'美的震耳欲聋'是我一直没有与谁共振过'但请你相信爱情'拥抱爱情'
今天和大家谈一部中国台湾电影《52赫兹,我爱你》,2017年6月份在大陆上映,从上映到下线不温不火,几乎没有看见什么宣传,我也是因为本片导演是魏德圣才看的,魏德圣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中国台湾导演,高中的时候因为《海角七号》开始关注他,大学的时候看《赛德克•巴莱》彻底成为他的影迷,个人观点魏德圣的导演水平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知名导演,但不知是《赛德克•巴莱》口碑爆棚票房惨淡的影响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魏德圣自2011年《赛德克•巴莱》之后一直没有电影作品,直到6年后才等到这部《52赫兹,我爱你》。
虽然一直期待魏德圣的新作,但看到本片的类型是歌舞片,不禁打了个问号,歌舞片在中国一直没什么市场,像大导演陈可辛的《如果爱》、杜琪峰的《华丽上班族》,音乐天才周杰伦的《天台爱情》都没能在电影市场掀起什么风浪,虽然相信魏德圣的能力,但还是为他捏了一把汗,果然,看完电影后之后我的担心应验了,这部电影也注定也不会掀起什么波澜。
电影讲述情人节这一天里爱情世界里的百态众生:期待爱情却又怕受伤的花店女孩,西点店里暗恋别人的男孩,为了爱情饱受生活压力的恋人,受世俗羁绊的中年单身人士、希望得到祝福的同性情侣…最终都有了圆满的结局。
电影全片用音乐贯穿,很清晰的交代了人物背景,很流畅的推动了剧情发展,但是全程的歌曲仍旧给人一种尴尬的感觉,剧情没有什么新意,演员的表演中规中矩,如果说亮点的话我认为有三个,一个是本片依旧保留了台湾电影一贯的小清新风格,并且有几处搞笑的对话很有意思。
其次是《海角七号》演员的客串,范逸臣、田中千绘、马念先、林晓培,勾起了当年的回忆,给人一种感动。
最后一个亮点就是刚刚在《妖猫传》里美爆的“杨贵妃” 张榕容,本片中再次帅炸。
本片虽然谈不上成功,但是魏德圣能尝试歌舞片这个类型还是值得肯定的,在中国这个看似火爆但还不够健全的电影市场,歌舞片对观众来说仍旧很陌生,特别是我们这个严肃、拘谨、天性不够解放、极其缺乏音乐和舞蹈细胞的民族,歌舞片缺少生长的天然土壤,要想拍出高质量并且能得到大家喜爱的歌舞片电影,中国的导演和观众都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把本片比作台湾的《爱乐之城》,我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什么目的,但我原意把这句话当作一种希望,虽然差距很大,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拍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爱乐之城》。
8.1/10 歌舞好聽好看,大粒人物加持...
看过这么多歌舞片,没看过这么烂的,表演太做作,歌词都是什么玩意儿……魏德圣翻车了吧……
好甜腻的一部片,歌舞片当然是要靠歌舞来打动人,可惜这部并没有打动我,小清新滤镜也太过了,只有张榕容赏心悦目
四分全部送给电影里的歌儿~很打动我的一部电影,其实说实话,叫做MV可能更合适,整部电影环绕着音乐。每一首歌都很好听,每一首歌都认真的听完,看完电影,好希望听一次专场音乐会。剧情就有点弱了,演技也分分钟出戏,这又怎样?我还是从电影第一秒看到了最后一秒。我要去听歌了~
阵容上集结了魏德圣从《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再到《KANO》的老中青三代御用演员和众多台湾本土歌手,制作上颇显诚意。因为这是一部“魏德圣电影”,因此无论是近年少见的音乐电影类型,还是第一眼丑到无法接受的选角,就都变得更加容易接受了。
张榕容真帅,柯文哲的客串是亮点,然后,没了哦对了,我蛮心疼供养了十年音乐人的女生的,这次没分手,可能下次还会分手看到她失控的大吼“刷卡刷卡,我的青春都刷没了!“而男孩还是没有长大,挺悲剧的
唱的好听的真不多,亮点是张榕容。
这啥啊😨
[3+]
额…………说点啥呢…………还是算了吧,为发福张榕容干杯🍻!!
歌舞剧都是很温馨满满的爱,不合口味,已过了这年龄
画面有些吃不消,素人演员有些跳戏,魏导不如直接做个舞台剧了事
整个戏对于音乐片以及音乐的理解是落后的,欠缺审美品味的。在衔接上也没有拿出歌舞片那种坚定的气质。主题比较简单,是这类群像故事最常用的情人节爱情主题,但是爱情部分不够动人像电视剧一样拖沓没重点。PS.张榕容那对同性情侣没有报名就硬到婚礼现场来参加,并且说我们是为了得到祝福行为很讨厌
喜欢不起来,发现导演是魏德圣本来想打三星,还是改成两星了,高标准严要求嘛....
好欢乐
果然对歌舞片犯尴尬癌还是没有变。。有几首是还不错了,大部分都有点尴尬。。蕾蕾的长刘海可不可以剪一下。。借花献市长情商点赞!弟弟的女朋友好可爱。主角都不是演员,台词功力相当不行啊。。张容榕混血真是又美又帅~蹭LGBT热度太明显。。。花店女明明33说自己29撒谎真的好吗。。。
没想到是超俗套狗血尴尬的音乐爱情片!台湾那么多能唱能演的,偏偏选了这批僵硬奇怪又丑人担当主演。台词是唱出来的,除最后几首较热血动人外,其余歌词音乐糟烂,唱得更不忍耳闻。情人节主题情节幼稚无脑,表演如哄小孩般夸张,分外尴尬。从头唱到尾,也从开头尴尬到结尾。看完就想负分滚粗!
从头唱到尾其实并不是什么好的处理方式,即便这些人都是歌手,但似乎音准和声线都有问题,开头的花市场景本来是烘托气氛,但音乐歌词都不太好,刚看我就想关掉了。后面还有类似的编排方式,实在太老旧。舞台剧我可能都嫌过时,何况电影。哎哎哎。
那种又丑又穷又智障的蟑螂也能谈到的爱情谁要啊!
华语音乐歌舞电影?虽然不如迪士尼灵动。但是心中没有美和善的那片社会是拍不出来这种片子的,甚至尝试都不会有。谢谢,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