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ind 如果要用一个年份来为灾难下定义,在虚构作品中我会选择2012,而在现实中则无疑是2020。
过去的365天有太多的动荡和不安,火灾、疫情、暴乱,以及美国年度真人秀“小丑真是特朗普”,水深火热的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你想对这样的一年说出什么感想?
《黑镜》编剧查理·布鲁克已经用这部毒辣新片替大家撂了狠话——2020去死!
《2020去死》采用了伪纪录片的采访形式,让演员们扮演2021年中的社会各路角色。
塞缪尔·杰克逊扮演记者,休·格兰特是位历史学家,丽莎·库卓则是非官方白宫发言人,除此之外还有科学家、心理学家、油管UP主、世界上最普通的普通人等共10种形象鲜明的评论者。
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戏谑调侃一年来之怪现状,更用各自的身份和言行对自己所代表的人群进行无情反讽。
“人类史上最具历史性意义的一年,这就是……2020。
”
一月澳洲大火点燃全球热议,环境议题再上热门。
17岁的“耗爹油”(How dare you?
)环保卫士格蕾塔·桑伯格在大会上发布了震撼演讲,库梅尔·南贾尼饰演的科技公司CEO被深深触动,虽然他被杰弗里·爱泼斯坦(美国金融大亨,有性侵少女丑闻)告诫不要相信小孩......不过他所谓的“受到触动”是命人在新西兰买了座山,当作自己的末日庇护所——保护环境?
耗爹油!
骂我自私?
对不起,这座庇护所是隔音的。
同月,总统川普面临政治生涯第407次危机。
在公布美军击杀苏莱曼尼时,记者称川普的发言像一位大脑受伤的儿童——“他被称作怪物,他就是一个怪物,他不再是个怪物了,因为他死了。
”
仅仅一月,战争和地球妈妈的惩罚已经乱成一锅粥。
之后疫情初露端倪,但西方世界却对此缺乏认识和准备,在“白人”奥斯卡颁奖典礼授予《寄生虫》最佳影片时,他们完成了最后的狂欢。
疫情真正爆发,英美开始受到新冠的严厉折磨。
“名垂青史”的“群体免疫”哈里斯登上舞台,其呼吁洗手防治、正常生活,但没从脱欧狂喜中清醒过来的他却在医院和感染者疯狂握手。
哈里斯最终也如愿感染,甚至一度进了重症病房。
医生们治好了他。
这场疾病神奇地并没有影响他的能力,因为痊愈的哈里斯依旧一无是处。
天灾初来乍到,明尼阿波利斯的人祸在乔治·弗洛伊德惨死后一触即发。
游行S威活动声势浩大,作为美国中产阶级代表的足球妈妈对此表示大家应该calm down...... 例如,她向黑人车主询问一个小时的车辆证明、抢夺黑人的浴巾、在医院暗示黑人的血液透析机是不是偷的,她可真是太冷静了。
历史学家信心满满地反对黑人的命也是命,并义正言辞地说出所有人的命都是命。
之后他又哀怨地表示女儿、妻子、妻子的朋友和自己朋友,所有人都说自己是个偏执狂。
千禧一代的打工人虽然无法出门追寻福报,却在封城期间发现了油管“财富密码”。
情绪化、低俗的哗众取宠内容赢得蹭蹭上涨的点击量,月赚百万不是梦——“身披白色心却黑,我与黑人共进退,我太爱黑人啦!
”
不在油管刷钱的人需要通过刷剧打发时间,英女王就钟爱讲述”普(她)通(自)人(己)”的“平凡生活“的《王冠》,还看了美国版王室大剧《养虎为患》。
普通人当然也有年末大剧要刷——《美国》,主演:川建国同志和200岁的瞌睡乔。
乔·拜登带着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披荆斩棘,虽然卡玛拉原本大力批评拜登,还相信拜登有对女性的不轨行为,但如今他们冰释前嫌。
因为,拜登如果挂了,她就成总统了。
另一边川普状况阴雨连绵,最“阳光”的消息是他的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
虽然走进群众的下沉式感染策略搞得不错,但在最终如同真人秀般的投票上川普还是连任失败,支持川普的7000万美国人民何去何从仍然是个问题。
因为疫苗已经在路上了,所以2020的回忆就先在此收尾吧。
从澳洲大火到美国大选,《2020去死》选择的其实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方事件,并且政治倾向是极其明显的左派风格,创作者的喜恶跃然纸上。
所以如果想靠该片透彻解析2020,恐怕有些困难,毕竟并不是每个玩笑都能让观众买账。
脱口秀般的伪纪录片发挥出的优势还是它形式上的亮点,查理·布鲁克延续了《黑镜》的讽刺味,下笔吐槽辛辣无情。
历史学家是个极端的偏执狂,却无时无刻装成宽容理智的知识分子:“你不同意我提出的‘大家无法互相同意’的观点?
那我也不同意你,Fuck off!
”甚至可笑到把《权力的游戏》《星球大战》的桥段拿出来当真实历史事件佐证自己的观点。
一脸贤妻良母的足球妈妈拿着误解的谎言,掩盖自己种族主义的实质。
她相信群里转发的比尔·盖茨制造新冠统治世界的营销文,反对注射疫苗却沉迷社交媒体,身体力行地对中产阶级大力嘲讽,危机感爆表却被网络摆布而失去自知。
川普的白宫非官方发言人说了下句就否认上句,宛如变色龙投胎转世,把政客们七十二变的嘴脸刻在段子里。
硅谷大咖不仅买山当避难所,置环境问题于不顾,还希望一般人接触社群媒体五分钟后就能变得偏激,狠狠地用营销号噶韭菜。
《2020去死》的重点绝非段子中对各种大事件的观点,它们太杂乱地被塞进了这部70分钟的电影里,反而成为累赘,真正做到出神入化的是借表达观点的角色讽刺了TA们所代表的各类群体。
种族歧视者、无良商人、变脸政客、虚伪学术分子、哗众取宠的投机者、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正是这群被戏谑的人打造了这般分崩离析的社会关系,创造并激化了人与人的矛盾。
面对一群疯子骗子,世界上最普通的人却对社会不够关心,缺乏自我的独立思考。
他们坐在电视机前却如此麻木,仿佛自己置身世界之外,以旁观者的自我催眠承受着漠然的惩罚。
科学家则看着乱七八糟的镜头剪辑怒问记者是不是对科学感兴趣,而答案当然是“否”。
他们只在乎镜头是不是足够吸引观众,至于科学为何物,他们压根不care。
不仅是记者,其实观众也不在乎,名副其实的营销号行为。
这就是《2020去死》最独到的地方,它借角色的影子嘲笑了所有人。
2020测试、教育了我们,而这部电影就像是个年末告示板,让大家认清那群道貌岸然者的嘴脸,也请大家更多关切身边熟悉的世界。
最后,2020去死,同时祈愿2021会值得留恋。
《苍穹浩瀚》(The Expanse, 又译为太空无垠)是一部太空科幻剧。
该类型的剧略小众,但口碑绝对秒杀了近年的其它科幻剧。
目前第五季播出中,豆瓣评分9.4。
本剧改编自 James SA Corey 的同名小说。
故事时间设定在200年后的23世纪。
人类已殖民太阳系,联合国掌控了地球,月球殖民地等同是地球的前哨。
火星则是一个独立的军事政权,他们有先进的科技技术。
内行星依赖于小行星带提供资源,小行星带人在太空中生活工作,小行星带殖民地算是一个低等的社会体,这里的居民体弱多病。
三地之间互有贸易往来,但各地的文化、种族与观念却明显不同,尤其是身体结构已经往不同的方向发展。
Syfy 频道播出前三季后取消本剧。
粉丝在网络上发起联名,甚至还租了一架小飞机、拉着 #SaveTheExpanse 的布条,无论如何也要让它起死回生。
之后由大财主Amazon 接手第四季。
并直接续订了第五季。
究竟本剧的魅力何在?
硬"硬科幻"- 被分类到硬科幻的作品大多比较注重科学的合理性,细节吻合目前已知的物理定律,虚构的部分也通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
《苍穹浩瀚》里有许多细节。
比如,长期生活在太空当中或根本是在外星球出生长大的人,低重力会对其身体造成影响,所以火星和外行星联盟的人没办法轻易在地球活动。
又比如,太空船剧烈加速或减速,会对船上的人事物带来过强的重力,所以你会看到剧中有些时候,太空船的推进器居然是朝着前进方向,这是因为高速行驶的太空船不能在靠近目的地时才猛然减速,否则会对上面的人造成严重伤害。
炫故事设定在人类已经往太空发展的 23 世纪,剧中有相当多的场景在外星球和太空中。
优秀的摄影、美术和电脑特效充分展现出宇宙的广大和人类的渺小。
另外,剧情本身所具备的动作冒险元素,为观众带来许多紧张刺激的战斗桥段。
尤其是太空船的交战场面,非常有看头。
人有血有肉的鲜活角色,是一个好故事的核心。
本剧的主要角色为太空船Rocinante号的船员,他们一开始都不是什么英雄人物,经常犯错、互相看不太顺眼,但随着故事进展,他们逐渐成为情感紧密的一家人。
也在艰难的时刻,为了彼此、为了全人类,做出英雄般的决定。
角色刻画无疑是本剧成功的关键因素。
写实第一季中幸存的地球船员在太空中遇到火星船员时,火星船员非常感慨地说:“我真羡慕你们地球人,你们看过大海。
”而在第二季中,在火星上训练的年轻战士,更是多次幻想火星早日绿树苍苍。
地球仅仅是一个摇篮,而人类迟早要走出去,而不是坐以待毙,对未来新世界的希冀就是这部剧的主旨吧!
而另一方面,无论科技再怎么进步,那些人类永恒的老问题还是存在。
大国之间的政治角力、冷战热战,上层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榨、贫富差距,其实都是人类历史上持续发生的事情,不难想像未来世界仍然存在这些问题。
当人类可以殖民太空,人类报以什么样的心情生活在太空中?
而社会又将变成什么样子?
本剧可说是给出一个很实际的描绘。
目前已经确认最终季为第六季。
看一季少一季。
希望众科幻迷们千万别错过这部小众的硬科幻美剧:《苍穹浩瀚》。
欢迎扫描下面的微信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小怪兽看美剧’。
关注后回复剧名,可获取百度云盘观看资源。
笑点密集,结构完整。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谁曾想,这就是真实的2020呢!
“2020, a year so momentous they named it twice.” 2020是如此重要的一年,以至于他们要把它叫两遍(2020 又叫twenty-twenty). 这部剧里双关的金句太多了,我真是一边爆笑,一边翻回去把因上一个笑而错过的新笑点再看一遍最喜欢BLM部分,处处经典值得深思。
放弃吧,只要你看得到肤色的区别,种族歧视会一直存在的,只是程度问题。
而且在国外的这几年我发现,最可笑的点在于,不歧视、无意识的人里面,竟然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不了解。
感谢这一部分人的善良最抓马的是Lisa Kudrow“白宫发言人”部分。
空洞,假,墙头草。
北美的政治就是个睁眼说瞎话的笑话儿吧?!
另外,能看到老友记Phoebe的新作实在惊喜,眼下这个角色仿佛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最惊喜耐看的是Hugh Grant扮演的、靠美剧获取“史实”的历史砖家,第一眼还真没看出来是他演的!
非常精准的、主张上不堪一击不容讨论的学者形象。
此外还有非常多的笑点,摘录如下: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科普”民众(而且口音古怪)的新冠科学家,说研究新冠起因的难点,在于重建蝙蝠和人xx的实验中,蝙蝠会不断的飞走。。。
Oscar颁奖典礼第一个近景镜头的明星,是明显打针了的、紧致又睁不开眼的“好莱坞女星脸”讽刺英国首相 Boris Johnson的不靠谱,还把他的soul灵魂植入到黑人的身体里。
但第一次的公开发言就遭到了质疑,记者/民众问,你不住这附近(富人区)吧?
你穿的西服有收据吗?
所以这算是对BLM的一次call back前后呼应吗?
> <典型精致假的北美幸福主妇说,听说给Biden拜登投票的有死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幽灵是握不住铅笔的。。。。
她还把More Mail ballots(邮寄投票)听成了Male ballots(男性投票)。。。
特别高兴在年底能看到一部把笑点和吐槽都顶到高潮的剧,黑镜创作团队名不虚传。
经此一役,世界洗牌,挺过来的可都是幸存者和英雄!
2020都过来了,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这部电影太好玩了,这也太敢说了,把各国总统、政要损了个遍,连英国女王和王子都没放过。
用调侃加讽刺的手段,以模拟纪录片的形式进行“年终回顾”,用不同人群的视角连讽刺带挖苦的解读“新冠”、“美国大选”、“黑命贵”“苏莱曼尼”“抖音”“5G”等事件,像休·格兰特、塞缪尔·杰克逊等演员都参与了演出,片中一些英式幽默和美式讽刺的包袱也抖得非常及时,不乏用一些自贬的方式表达自傲,看样子美国要完蛋还真得一阵功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1、用达沃斯论坛讽刺环保。
2、用新冠疫情挖苦美国民众。
3、评点苏莱曼尼。
4、讽刺英国脱欧。
5、调侃英国女王。
6、用新冠疫情讽刺美国专家同时也没忘了黑中国。
7、用奥斯卡颁奖讽刺黑命贵。
8、讽刺美国民主党选举。
9、讽刺英国首相处理疫情。
10、挖苦拜登当选。
11、讽刺5G
对于刚刚过去的2020年,可能很多人都提不起好感。
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引发全行业的剧烈震荡,各大公共场所严阵以待,旅游娱乐场所大面积停摆,还有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也依然源源不断。
就在前不久,李诞主导的《脱口秀反跨年》,算是率先以年度总结的方式,让各路名嘴对这一年里的各种糟心事进行嬉笑怒骂的疯狂吐槽。
电影《2020去死》可要是比起奈飞最近刚上新的一部伪纪录片,这场《脱口秀反跨年》显然要温和柔软得多。
这部名为《2020去死》的爽片,光听名字就知道这其中的戾气有多重,怨怼有多深。
该片的头号编剧查理·布鲁克,乃是英剧经典《黑镜》系列的核心人物。
由此便不难猜出,为什么奈飞会找他来策划主导这样一部带有浓重批判意味的伪纪录片。
查理·布鲁克查理·布鲁克 而演员阵容方面同样不容小觑。
既有以神盾局局长为观众所熟悉的大咖塞缪尔·杰克逊,也不乏举止优雅的英伦老绅士休·格兰特;同时还网罗了曾以美剧《硅谷》而大获知名度的巴基斯坦演员库梅尔·南贾尼,以及因《老友记》而广为人知的熟面孔丽莎·库卓。
塞缪尔·杰克逊整体来说,这部影片便是让演员们扮演不同身份的角色,包括杂志记者、历史学教授、非官方的白宫发言人、科技公司的CEO等;当然,还不乏看似贤良淑德的“足球妈妈”、心理学家、病毒学研究者,以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影片以历时性的角度推进,将2020全年的重大事件以新闻画面进行呈现,同时模拟采访这些社会各阶层的不同人士,通过他们的言论来表达各方的态度和立场。
就像影片中所言,从一月份开始,地球就没打算让这一年好过。
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便是澳大利亚的山火之灾;而讽刺的是,就在山火肆虐的同时,地球另一端的瑞士则正举办着讨论环境保护的达沃斯论坛。
用杂志记者的话来说,这只是世界上权高位重者的盛大聚会而已。
为突显他们对于气候变化的关心,该论坛还特地邀请十七岁的环保小卫士格雷格·桑伯格发表演讲。
果不其然,台下一位听到桑伯格发言的科技公司CEO对此深受感触,转身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买下新西兰的一座岛,决定将它挖空后作为自己的安全基地,以防世界末日。
灾难不在己身的漠不关心,以及有权势之人的自私行迹;仅就这两次反转,便足以看出此片的锋利和嘲弄。
时至二月份,今年的“主角”新冠病毒登场了。
当疫情在我国肆虐时,西方国家只一个态度:与己无关,该咋闹咋闹。
于是奥斯卡典礼照办,群集式盛会照开,毫无防范意识。
甚至在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看来,解决新冠的最好办法竟然是洗手。
可到了第二天,鲍里斯逊在直面公众的新闻中,连洗手如此基础的防护措施都没做,还直接跟新冠病人握手。
而美国的“懂王”,对新冠的态度更是任性妄言:只要保持冷静,新冠就会消失。
这个说辞,就搞得新冠好像是因为不冷静才爆发一样。
结果疫情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美国疯狂蔓延。
即使已然得知新冠病毒是通过空气传播,懂王却依旧我行我素地在白宫发言会上,和内阁成员们紧密相连。
相比之下,那些在零工经济中艰难度日的打工人们,他们对于新冠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让人遗憾的是,其荒唐黑色程度丝毫不亚于鲍里斯和美国懂王。
由于必须在家中自我隔离,同时也受到商业停滞的影响,某些在油管上做直播的网红们便开始了收割韭菜的“愉快”活动。
他们通过在油管直播新闻片段,一边夹杂个性化解读,一边展示自己夸张的表情,以此来娱乐那些身处于电脑手机屏幕前的观众。
但不得不说,尽管这样的行为在当下这个流媒体时代早已大行其道、司空见惯,但放在本片中却显得如此诡异。
比如,在面对导弹炸毁平民区的新闻时,他会假惺惺地对此表示惋惜,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浮夸的震惊,是一种对于奇观现象的吃瓜的态度。
比如在陪伴粉丝们观看疫情期间的消毒和封锁场面时,他先是吐槽抱怨,让自己与粉丝产生共情,以此获得情感认可。
但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引导关注、点赞、打赏一键三连。
而最为夸张的,便是发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我不能呼吸”事件,由白人警察对黑人司机的暴力致死行为而引发的大规模平权运动。
可网红们所应对的方式,却只是一味讨好黑人。
包括在INS上发布黑色方块,将短信统统改为黑色表情,给很多黑人用户发送好友请求,甚至在半夜两点跑到黑人居住区用喇叭大吼“我懂你,我站在你们这边”。
这种彩虹屁行为,显然已经彻底变味,无异于哗众取宠,显然摆明是为了口碑和名声而媚俗的行迹。
与网红们恰恰相反的,是一位足球妈妈,即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保守派家庭妇女。
她在镜头前总是笑逐颜开,一派开明且好说话的态度。
但她的狡辩和虚伪却丝毫不亚于那些网红。
面对黑人平权运动所引发的暴力冲突,她认为大家完全没必要如此,每个人都应该像懂王说的那样:先冷静下来,然后等所有这一切都过去,之后再有序地组织声援。
然而,她自己其实就是个地地道道的种族歧视者。
比如,她曾看似“有礼貌”地询问某位黑人司机整整一个小时,只为确认对方是否车主。
同样的事还多次发生,包括跟黑人女服务员要收据,或者莫名其妙地对黑人画家表示不满。
这位足球妈妈之所以认为自己无辜,被很多人误解,只不过是因为她一直利用虚伪的态度来掩饰那歧视性的潜意识而已。
相似的桥段和情节,在这部《2020去死》中层出不穷。
影片中既不断讽刺懂王对于新冠病毒的轻视,同样也嘲弄其在总统大选中的偏执表现。
与此同时,对于新当选的美国总统乔·拜登,这部电影同样没有给他好脸色。
跟女童猥亵传闻扯不开的关系,以及他那78岁高龄的颤巍巍的身躯,在这些受采访者的口中皆成为笑料。
然而,如果电影《2020去死》只是一部单纯吐槽现实新闻的段子合集,它并不能令人满意,毕竟单是顶着查理·布鲁克这位《黑镜》缔造者的名头,它都应该跳出吐槽,鞭辟入里。
确实,如果我们掰开这部伪纪录片的表层,细察其纹理,便能看出更多的眉目。
抛开懂王、鲍里斯和拜登等现实中的政治人物,影片对于这些受访者的形象塑造,更为令人深思。
非官方白宫发言人每次面对镜头时,都能巧舌如簧、掩盖真相,即使对已然发生或他曾经说过的话都能瞬间否定。
而此处批判的矛头,正是懂王本身。
在我看来,足球妈妈的虚伪和那保守派的劣根性,无疑正印证着美国中产阶级永远都是以一套表面说辞来应对实则矛盾丛生的现实困境。
看似言之凿凿、高屋建瓴的历史学教授,常常以电影中的场景和桥段来为自己的言论背书。
这不仅是影片的搞笑手段,在我看来,更是在辛辣地批判专家学者们那“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道貌岸然之像。
当我们将问题回归到现实:为什么2020年如此糟糕?
为什么会有如此怪诞荒唐的事情频频发生?
难道不正是这些处于社会中上层阶级的人所造成的吗?
而那些所谓沉默的大多数呢?
比如那位堪称“世界上最普通的五个人之一”的女人,她又象征着什么呢?
我们从一个细节其实就能看出导演布鲁克的用意。
他让这个女人在谈论新闻事件时,以某种对待电视剧、电视节目的口吻若无其事地闲聊。
进一步来说,大众对于这些决定自己命运和生活的名人和事件,其实并不会太关心。
你可以将其看做麻木不仁,但我更愿意将其视为无奈和变相的犬儒主义,一种明知无法抵抗、遂而选择苟且活着的围观态度。
然而,最令人震惊的还不止于此。
当节目组采访那位黑人病毒学家时,后者虽一直在严肃地谈论着有关新冠病毒的各种细节,但节目组为之匹配的剪辑画面却是各种杂乱无章、充满低级趣味的片段。
对此,病毒学家深表不满,这些画面跟我说的话有关系吗?
节目组表示没有,只不过是为了追求观赏效果。
而当病毒学家询问:你们真的关心科学吗?
节目组则冷漠地答道:不关心。
此时,类似《黑镜》中的那种冷漠和肃杀的质感,方才真正显现。
正如同《黑镜》第二季中的“白熊”那一集所批判的,人类对于真正悲惨的事情,永远只是倾吐偏执,而非付诸改变。
英剧《黑镜》这部伪纪录片同样也是如此,它是用一种所有人都在伪饰、所有人都娱乐至死的底色,向我们展现了这种悲怆之痛。
正因如此,奈飞的这部纪录片才不仅仅停留于吐槽,而是让我们反观2020这一年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各种荒唐至极的事情,到底为什么会发生,以及缘何如此?
作者| 花无宴;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What’s 2020 mean to everyone? A year with COVID throughout (and will keep in 2021) while all kinds of headlines pop up everyday. I hate coronavirus, and we still don’t know where it actually came from ( you can blame bats as they can’t speak for themselves). But I hate political correctness more, we can’t say anything inconsistent with the mainstream. I also hate social medias, it creates polarization, people are separat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nd hate each other. What did we learn from this year? I don’t know. We all know it’s an awful year, but when thinking about the coming possibly worse future (and a possible WWIII as some predicted), maybe 2020 is just a beginning. Because humans are fucking idiots
它通过夸张又均匀的方式讽刺几乎每一方,希望尽可能多的人对自己感兴趣(骂也行,甚至更好,就怕你不看)。
它是个老套平庸的商业作品,在安全的地方很大胆(因为很容易辨别出反串),而在危险的地方就要跟着宣传调子来,妙用避重就轻的技巧,通过把争议性材料混淆在明显扯淡的材料里的方式来淡化。
这就叫掺沙子。
首先告诉你:“如果你相信我刚才说的,考虑到之后我说了地球是平的,你肯定也要信,那么综上,你就是傻逼”。
但你要是指出这一点,它就要说:“你也不能说我偏袒,你看看我明明都提到了双方的不利材料(但我选择暗示其中某一些“显然”是fake news,还有另一些不方便提到的就根本不说)。
”这一手不仅适合忽悠layman,也适合忽悠每天critical thinking不离嘴的精英进步人(不包括不靠父母和政府拨款挣钱的人)。
它可能对后者效果更好,因为它们往往更能享受到“理性思考”和“逻辑判断”的快感和优越感,尽管这些东西要导向真理,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小小前提:你要知道所有所有用以推断的准确信息。
什么叫“准确”呢?
你需要有所有所有的专业判断能力。
如果你没有呢?
那么让专家/领袖/权威媒体来做“假新闻鉴定师”。
对于这一点,好像……好像……就这样吧。
我觉得我就是进步人的一员,但由于我总不受控地想到那个小小的前提,我的快感大受影响,所以我只能转向这种解构性思考来获得快感,这总是更简单,说“我们要xx,因为xx都是对的”很困难,但说“你要xx,你是傻逼,因为xx也可能不对”总是很简单。
这电影会成功的,因为它是商业作品,只要没有老大哥cancel掉它,它就一定会成功,毕竟人家不需要赚东西南北朝鲜的钱。
当然了,想赚的话也很简单,以西边的为例,只需要删掉一小段(或者给某一句话或者某四个字消音打码)。
但是政治不是这样的,经济也不是这样的,科学也不是这样的,生活更不是这样的。
这些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是真实的,不会被像捏面团一样被糊弄过去。
但显然当今世界上相当多的一些大人物不信这个邪,它们坚持要糊弄过去,也许不只是现在,所有时代的大人物都是这样想的,并且在99.9%的时间它们都至少赢了两次。
其实糊弄我们这些傻逼普通人没什么意思,这真是太没有挑战性了,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数不出三个以上龙头的现在,也许是越来越容易。
但历史从来不会终结,它只会重复出现,伴随一些细节改动。
所以我相信并且等待着,一些通常不发生却迟早会发生的事情。
在那些历史关头,一团和气的糊弄是赢不来大团圆结局的,因为大团圆是不存在的。
历史的逻辑是这样,裂缝出现了,它就不会消失,只会有两种可能:一,它们还假装贴在一起,这会占绝大多数时间,久到我们都认为这是自古以来,并且天长地久;二,它突然变成鸿沟,岩浆冒出来,搞得一团糟,但最终会有一片新的平地,这种事情很罕见,但总要发生,并且总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
黑镜导演导的一部记录片风格的电影,当然是一部伪纪录片了。
感觉有点Borat的风格,评论里也是像Borat一样的两极分化,对这部电影大爱的和非常讨厌的。
非常喜欢这部分短电影,只有一小时十分钟的时长,充满了针对时事,现实,人们的讽刺,妙语连珠,实在太好看,所以看了两遍!
如果不是我已经在2021年呆了近一个月,真要觉得2020是个不寻常的一年,可是2021第一个月已经让大家觉得2020可能只是2021的预告片,正片才刚刚开始,这一个月里不停被从来没想过会发生的事情刷清认识,真想说到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但事实却是,越来越担心2021接下来还会有怎样让人难以相信的事情发生。
2020:如此[insert dire adjective of choice here]的一年,就连《黑镜》的创作团队也编不出这样的故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可发挥的余地。
《再也不见 2020》是一部喜剧,回顾了这可怕的一年,也许一切尚未结束?
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录片式特辑中,一些全球最著名的人物(虚构)采访结合过去 12 个月的真实影像,交汇成一部叙事合唱曲。
如此悬殊的差距也不禁令我们奇怪,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部影片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分歧?
对于许多人来说网飞的新作《2020去死》或许是2020年度最后一部值得期待的流媒体平台作品了。
这部汇集了休·格兰特以及塞缪尔·L·.杰克逊等等知名影星在内的电影,其编剧正式大名鼎鼎的《黑镜》系列的创始人查理·布鲁克。
这位可以说以“讽刺嘲弄”为生的《黑镜》之父是如何看待这个特别“黑镜”的2020年?
这样的噱头无不令人期待。
影片采用了伪纪录片的形式,“采访”了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物,其中包括了记者、历史学家、甚至还包括了英国女王。
这部“喜剧特别篇”的到来,可以说为2020年的最后几天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
图 | 《黑镜》系列之父,查理·布鲁克影片于12月27日上线网飞,而等得心焦的各大媒体,也纷纷在第一时间给出了反馈。
只不过,与imdb上7.0分的评分截然相反,多家媒体都一致给出了两星甚至两星以下的差评。
尽管影片并没有在亚洲区域上架,但是截至12月29日,大陆风向标豆瓣上也有490位观众给出了7.7的评分。
如此悬殊的差距也不禁令我们奇怪,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部影片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分歧?
图 | 豆瓣评分、imdb评分与烂番茄评分,三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以下就让我们奉上《好莱坞报道者》上刊载的一篇关于《2020去死》的直观体验反馈,或许从中,我们能找到一点答案。
作者 |丹尼尔·芬博格译者 | 菜菜本文原载于the Hollywood Reporter,本文有删减。
如果你在过去无比嘈杂的12个月中,花了很多时间忍受新闻的折磨,悲惨地看着深夜喜剧节目哈哈大笑,或者绝望地在社交媒体上闲逛,那么或许有人,或者说很多人,已经告诉过你这个梗——2020年就好像是《黑镜》(Black Mirror)系列中的一集。
图 | 2020年6月的一篇推特,原文为:“《黑镜》这次牛逼了,我们不在仅仅只是在网飞上看第六季了,而是我们直接在真实生活中体验了一把。
太牛了”。
此梗此后也被广泛流传。
想必《黑镜》系列的创始人查理·布鲁克(Charlie Brooker)应该比任何人都更熟悉这个梗了。
我们甚至都可以想象,布鲁克在这个地球上跟任何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他们都会提到这个梗,甚至跟布鲁克开玩笑聊这个“《黑镜》第六季”上演至今是如何精彩,并问布鲁克:“我是不是第一个跟你说这个梗的?
”(译者注:事实上《黑镜》只出到了第五季,此处的第六季指的就是2020这糟心的一年。
)这一切都不是布鲁克的错,毕竟正是这一切让布鲁克觉得全世界都在等着他对这个《黑镜》式的2020年的看法。
所以,在2020年的末尾,网飞上线了《2020去死》,一部70分钟由《黑镜》创始人布鲁克和合作者安娜贝尔·琼斯( Annabel Jones)的特别节目,为我们讲述……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想讲述点啥。
图 | 《2020去死》片头,刻意模仿了类似新闻特别篇的片头,将2020年的大事都汇聚在了一起《2020去死》基本上就是一部令人无所适从的片子,它基本上将过往用过的政治讽刺手法和伪纪录片的形式套用在了这一年上形成的一部电影。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从2月份以来就就不再浏览网络和媒体消息的话,那么你确实可能会对这些梗感到新鲜。
但如果恰恰相反的话,那在观影的时候你可能会想:布鲁克明明有366天的时间来思考这些笑料,为什么做得还不及推特和脸书上的网友们每秒在自己的账号上更新的那些笑话来得有意思?
当然这部作品确实有好笑的地方,但是这些笑点绝大多数都来自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知名大腕的热情的演出上,包括塞缪尔·L·.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休·格兰特(Hugh Grant),丽莎·库德罗(Lisa Kudrow),莱斯利·琼斯(Leslie Jones),库迈尔·南佳尼(Kumail Nanjiani),以及饰演英国女王的特雷西·乌尔曼(Tracey Ullman)。
图 | 多位知名影星的加盟确实令影片增加了许多看点,同时不少人凭借着自己的出色加分为影片加分不少。
其实《2020去死》最令人失望的一点在于,在布鲁克成为一个记录当代技术使人们产生隔阂的艾美奖赢家之前,布鲁克曾是一个在各类媒体上大肆嘲讽当今政治的人,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可以对今年的情形发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法的话,那就应该是即可以在宏观上将世界看得很恐怖,又能在微观里找到极好笑的笑点的布鲁克,然而他并没有做到。
图 | 影片大多数的笑点都来自演员们的表现,例如前神盾局局长一如既往将“f**king”挂在嘴边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除了尝试去模仿其他普通的带中立视角的纪录片,将那些熟悉的新闻片段和众多人物访谈的影像资料,以及叙述者劳伦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毫无波动的叙述这几个部分组合起来,《2020去死》并没有问我们提供更多的视角。
影片从2020的1月开始,布鲁克、琼斯、导演阿尔·坎贝尔(Al Campbell)和艾丽丝·马蒂亚斯(Alice Mathias),以及一个不知何故包括18个名字的写作团队,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个“糟糕的2020年”的大致的整体观察。
如果你认为2020年仅仅是因为新冠疫情和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警察暴力执法问题,以及一场空前混乱的总统选举而变得如此惊天动地,那么你或许忘记了在这些发生之前,还有澳洲燃烧了半年之久的山火,以及那场针对特朗普的弹劾审判,甚至奥斯卡之夜《寄生虫》成为最大赢家后带来的震荡。
图 | 年初在澳大利亚爆发的严重山火
图 | 2020年奥斯卡之夜,韩国电影《寄生虫》创造历史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电影又是如此之“懒惰”。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影片对各种人物的羞辱,例如“总统以及实验猪人唐纳德·特朗普”,“史前礼宾员乔·拜登”,同时我们也能在各种被用烂了的梗中察觉出这部电影的毫无新意。
举个例子,你应该有见过当特朗普说喝漂白剂可以治愈冠状病毒的时候网友们的嘲讽吧?
对吧?
那么你会在这个片子里继续看到这些!
图 | "总统以及实验猪人唐纳德·特朗普"&"稻草人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有一点《2020去死》团队做得很好,那就是他们没有在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的事件上去进行嘲讽,或者寻找笑料。
因此,尽管这一年中的其他时刻,包括那些导致数十万人死亡的事件都伴随着有些无聊的笑话,当涉及到这场夏日的抗议活动时,主要都还是通过杰克森饰演的记者的愤慨来进行展现的,而没有企图用这个沉重的事件来开玩笑,这一点做得还是非常恰当的。
图 | 2020年,乔治·弗洛伊德因使用假钞购买香烟而被警方逮捕,随后,三名警察中的一人用膝盖压住弗洛伊德的脖子,致其窒息身亡,此事件立刻引发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愤怒,大批市民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此后抗议活动一度升级。
此事件也引发出了美国警察暴力执法的严肃问题。
休·格兰特成功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将一些无趣的内容变得稍微有意思了一些,例如他饰演的历史学家总是将虚构的事情和真实的历史事件混淆起来。
图 | 休·格兰特饰演的历史学家将《权游》中异鬼入侵当成了真正的历史。
但是其他大多数人物形象几乎都不能让人觉得搞笑,其原因是他们都不够真实,由此也就显得不够荒谬。
比如库德罗饰演的这个非官方共和党发言人,这个人物的笑点只在于不断重复表示各个网络平台都在压制保守党的声音,而她发表此番言论的途径恰恰是通过各大网络平台。
图 | 影片不断反复讲述了这位发言人如何在各大平台上发表“各大平台压制保守党的声音”的言论。
影片另一个比较明显的亮点在于普通人,克里斯汀·米利奥蒂(Cristin Milioti)在《黑镜》剧集《卡利斯特号飞船》上有着非常精彩的表现,在本片中,她也有着令人惊喜的表现。
她在影片中饰演一个郊区的“足球妈妈”凯西(译者注:“足球妈妈”指的是家住郊区、已婚、并且家中学龄儿童的中产阶级女性。
),而她其实也隐藏着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网上狂热的阴谋论分子。
她对黑人有着偏见,当她自认为看到可疑的黑人时,她就会报警。
而这个人物形象可能是这部影片中唯一一个给人们带来惊喜的人物。
因为在影片中,制作组采用病毒视频的方式拍摄了一些她骚扰黑人的画面。
而在影片中这些视频和网站并没有将她称为“凯伦”,而是用了她的真名“凯西”。
这或许是这部影片中唯一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了。
(译者注:这个角色形象是代表了人们对“凯伦”的刻板印象,“凯伦”是如今美国网络上流行的对一部分白人妇女的贬称,用于指代自认有权势或要求超出合理或必要范围外权利的妇女。
影片中一部分网站将她写作“凯伦”,也有一些网站并不称其为“凯伦”而是直接使用了她的真名凯西,这个做法的背后也给观众带去了一定的思考。
)
图 | 凯西的部分主要为我们展现了轻信脸书等各个社交平台上的虚假信息的人们的视角。
在布鲁克的脱口秀节目上与布鲁克有过多次合作的戴安·摩根同样奉献了非常棒的演出。
她所饰演的嘉玛在影片中被“纪录片导演”描述为“世界上最普通的五个人之一”。
事实上,嘉玛在描述美国大选报道的“狂欢”和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游戏节目时,实际上似乎比平均大众的水平还要低了一点。
嘉玛之所有趣的原因在于她对这一年发生的种种事件有着非常独特甚至荒谬的看法与视角。
尽管有些事情我与嘉玛的看法不一致,但是我认为布鲁克将这个视角加入影片这件事做得很对。
图 | 嘉玛在影片中将一个困守在家的英国女性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充满了英式幽默。
萨姆森·卡约所饰演的科学家讲述他已经掌握了灵魂互换技术的时候,其实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在那一瞬间你可以感受到一部真正讲述2020这一年的《黑镜》剧集应该是什么样的。
不过,无论布鲁克是否想要让这部影片“起飞”,还是更希望这部作品可以更接地气,但是影片最终在不同部分中所呈现的调性还是有着明显的断层。
毫无疑问,当我们听到关于网飞的笑话,或者看到乌尔曼饰演的伊丽莎白女王,我们都会发笑。
不过这也仅仅只是因为我们知道乌尔曼将成为《王冠》剧集中第三位伊丽莎白女王,而她将会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仅此而已。
图 | 乌尔曼饰演的英国女王,在大热的剧集《王冠》中她也将接替奥利维娅·科尔曼成为下一任“女王”。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彩蛋。
一旦观众们意识到《2020去死》并不是真正带有《黑镜》特色的的剧集,而仅仅是一场非常一般,甚至远远低于期望值的年度回顾秀后——它有着《上周今夜秀》的影子但却远不如《上周今夜秀》那般锐利——我并不认为人们会找到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
更糟的是,当我们最终如期迎来了2021,也终于能够将2020抛诸脑后,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想要用这种方式来重温这个已经让人糟心至极的2020年。
说实话鉴于2020年的糟心程度,《2020去死》会成为这样一部让人倍感漫长的70分钟喜剧特别篇其实也并不出人意料,但是这绝对不会成为我的推荐作品。
尽管2020扑街了,《2020去死》也不曾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欢乐。
但是好在,2021年的钟声依旧如期敲响,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2021年都能充满欢乐,希望与阳光。
2020,再也不见!
*本文由cinewoo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这也太无聊了........... 小林评价:“一分,还不如去看卖房子的。btw这个片子里面为什么没有一个asian?“
用伪纪录片的方式吐槽糟糕的2020年。真实的镜头加上表演的采访,按照时间顺序把2020年西方人关心的、糟心的大事吐槽了一通,重中之重是美国大选和疫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犀利,在剧组用偏见的方式吐槽偏见的时候,其实他们的立意也是主观和存在偏见的。有几个人物编得不错,英国保守派知识分子,英国蠢白人,美国虚伪白人,谎话连篇的美国政府官员,无知的突然发财的网红,这几个人物形象挺立体的。
极强的讽刺韵味,但政治偏颇也拉满了,拉偏架的本领一流,有白左嘉宾,有黑人,有平民,中产,千禧一代,怎么不敢加一位红脖子呢,可怜我建国在美国枉受冤屈哈哈哈
科学演示蒙太奇好评,其他确实一般,这类恶搞实事评论合集还是应该找Seth Meyers讲段子
哈哈哈哈哈哈哈好无聊,但是很适合作为结束!
不如don&#39;t look up有趣
笑死人,主要都是在谈选举。
&#34;i&#39;m not sure i totally agree.&#34; WELL, THEN WHY DON&#39;T YOU FXXK OFF
最佳2020年度總結
神奇的伪纪录片 吐槽值拉满 中间还给自己做了一波广告 也是没谁了
太保守了 不够犀利 扛不起这个名字
新冠,澳洲大火,乔治·弗洛伊德...都说了。川普和他的团队,拜登和他的团队,白左,英女王,鲍里斯,娱乐至死的媒体,概念都分不清楚的双标分子,假环保,假人权等各种被拎出来反复抽大耳巴子,很爽的70分钟。
想要搞来剧本 全文通读 太genius了 &#34;Following the debate, the only positive news for Trump is his coronavirus test result&#34; &#34;Just as the Prime Minister might exit the realm of the living, a process known as Prexit, hospital staff nurse him back to health.&#34;
与两年前似乎没什么区别 但某地似乎更变本加厉了
扯淡戏说,极度不真实的一年,美国+英国视角。笑过之后更悲伤
挺搞笑的伪纪录片吧
逐渐发现我已经看够了这种披着一层针砭时弊辛辣讽刺外皮实则为欧美主旋律的玩意了。
一股SNL加长版的感觉,丽莎·库卓找回了演乌苏拉的感觉。还真的想说一句:法克U,2020。
补标 谁知2021更精彩
这样伪记录真现实的拍摄手法还挺妙的,毕竟西方这些人也只有在舒适安全的时候才会勇敢的,在愚昧无知的时候才是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