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整一年.终于还是把它从我快爆的硬盘里揪出来看了..Gus Van Sant我不多说了.不爱听什么人给贴上"小众"的标签.没劲.就是觉得挺好的挺冷静的镜头.没了.还是说Last Days吧..其实.这也不是真的Kurt Cobain.也不是要说摇滚歌手.跟Nirvana也没甚大关系.它就是拍了一个人.他死了.就是这么简单.Michael Pitt这个瘦子.几天没洗脸,穿的乱七八糟,架着个肩膀,一副嗑药嗑到快死的德行.他嘟嘟囔囔的说些没逻辑的语言.他不要见人,像幻想自己会见光死的神经病.就在拨拉着吉他哼哼着唱歌的时候貌似活过来那么一会.一个半小时的死亡过程.Black死的也算漫长了.看他这么死着一直也没什么太大感觉.反而是他唱歌时候活过来那么一小会让我突然很难过.琴弦也断了.他赤身裸体的离开了他的身体.还有没有在没头脑的嘟嘟囔囔..电视上放着他死掉的消息.挺官方的话.他的身体就躺在那小房子里.独自的.没给人什么准备的.好像倒也不是很凄凉.电视新闻在继续.那些几乎忘掉了他的人们得知他的死讯.他似乎又活了..我在想.死这个过程要用掉多长时间.要是有一天认识自己的人都死掉了.也就跟自己死了没什么差别了吧.没有人知道我是谁了.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参照我还活着.又或者哪一天脑子哪里的血管爆掉了.傻了.得到拥抱也不再感觉到温暖.那也就是死去了吧.剩下的也不能算是活着.就是慢慢等着在这个死以后再彻底的死一次.我突然想.Black说的没头脑的话他自己听得懂的吧?嗯..好像也说不准.像这样迷迷糊糊的死掉了好像也没什么不好.和死比起来.见人才更让他觉得慌张.大概没想过也没来得及害怕.死就来了.确实也没什么不好.在Michael Pitt的无辜脸上我什么也没看到.就好象他没活过.也没有即将要死去.算了.就扯这些吧.已经挺扯的了..
看大象的时候发现导演挺能玩形式,还说的过去。
再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却像是一个留级生在第二年的同一个老师的同一堂课上听到了同一个冷笑话一样全身不舒服,你大象那么多角度拍好几遍还可以让人理解,科本这么拍是为什么呢,拖延时间?
完全是形式大于内容。
电影拍的不像科本,演员长的不像以至于只能戴墨镜出现,为什么戴墨镜?
看看那眼神都觉得恶心。
片子不是给歌迷看的,更多应该是给导演的粉丝看的。
科本在电影里只是被导演利用了,导演在用自己的“形式”拍一部被标上了Gus Van Sant商标的电影,仅此而已。
被某狂热分子提醒才想起来,为了纪念,掏出了两次没有看完的片子,好吧,我至少为了他破了,从不拖着看片子的先例...所以觉得应该记下来...- -;片子除了原声,应该就只剩下对他老人家的追思了...只是不小心看到盖在神似的长发下的那张脸的时候,就会有点想骂人...一个片子概括不了任何事,即使起了个逃脱责任的名字...多数人对这厮的感情,是寄托在自己有限而美好且过去的轻狂回忆里...是神圣不可侵犯滴...自然长发下的脸孔也是无可替代的...这不同与其他一些昙花一现的痴迷,或是经典到如土都发光的老人家,要么伤害不到感情,要么影响不了形象...于是,所有的态度,情绪,被感觉做作而且流于表面...估计演员也觉得挺冤的...倒是在他以熟悉的姿势拨着弦,唱歌的时候,恍然一丝光芒闪烁,呵呵...好了,本来也没什么可说的,只是纪念赶在今天发出...
反映什么样的题材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感觉,《last days》这部片真的是做的很棒,整个围绕着一个歌手自杀前的感觉,和一群歌手的生活状态来展开,整个片显得节奏缓慢,有时让人有些许不舒服,可能许多人就会认为这样的电影不好了,但事实上电影所反映的事情就应该是那样一种感觉,那种迷失、混乱,那种介于崩溃边缘的状态,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反映片里那个主角的感受,或许有点病态,但我不得不承认,整部片给了我很大的享受。
喜欢范 山特叙事的风格,他试图去发掘那些社会边缘或独特人物的心理世界,当他把一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边缘,或者说并不敏感,我们会不理解,不喜欢……范 山特在镜头的处理上实在是太有想法了,各人十分喜欢,那些本该阴暗,本该混乱的场景被他处理的非常艺术,不知该用什么词形容,很酷的感觉,那种镜头让你不只是看到一个画面,而是看到一种感觉,一种强烈的感觉,和你产生共鸣的那种,以前的几部片子也是这样。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很喜欢片里男主人公那段长长的弹唱,作为电影的一部分,这种长时间的镜头停留似乎不太合适,不过他的效果对于我来说真的是非常好,感觉特真实,感觉音乐是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感觉那是一段心声的爆发,只有发自心灵的音乐才是好音乐,无论如何要先有一颗敏感的心,音乐的心,然后再出来谈音乐,玩音乐是为了音乐,不是什么钱、名、酷什么狗屁,可能是我个人的一点偏见,或者是外国的音乐也并不像电影里演得那样,但不管怎样,我对现在本国的音乐从心底有一种抵触,大多数音乐都太功利化,商业化,都越听让人越弱智,当然有一些歌手还是不错的,但他们受大环境影响,成不了气候,许多有思想的人没有艺术天赋,有艺术天赋的人没有思想,我想这大概就是现在的一个现状吧,无论如何,真实些比较好。
这是一部少见的好电影。
友人搬家,从北京到广州,临行整理出几百张电影DVD,挑了一些感觉不错的带回来看,就有如上一张。
之前没有看过关于此片子的影评或是片断,对导演的名字也不熟悉,只是看DVD封套上的简介说是以Kurt Cobain为原型创作的片子,就理所当然地拿回来观瞻了。
想象中片子应该是情节性的,而并非如此“文艺”,各种未经处理过的自然的声响瀑布、燃柴、步履或是呼吸,男主人公如同被某种力量附体后若意识含混的自言自语或喃喃低唱,疑似异装癖的女装打扮及忽然因思绪凝滞或断档而僵化停滞的动作,还有在大而漂亮的别墅出现对比强烈的肮脏不堪的厨房,永远简单的速食食品及双性恋的乐队成员,在从戒毒所跑出来的前提下与对摇滚乐的疯狂信仰叠加成令这些事件可成立的支撑因素。
所有的一切明晰的充斥了文艺电影的气息,在男主人公饮弹自杀后灵魂忽然赤裸着从躯体上站起轻松跳跃的翻过栅栏的镜头更可以归属于已经并不陌生的“新鲜词”--意识流或是直接说成升华为对真正超脱凡尘俗世肉身束缚的自由主义中,当你说出这样的想法时肯定不会被你的朋友耻笑,如果他们也看过,他们会认可你。
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乐队排练散去后,男主人公一个人拿着吉他坐在安静下来的乐器堆中,座在角落投入淋漓的演唱一首歌曲,尽管那音色与Kurt Cobain相去甚远,但此段落演唱此歌在片中足以称为经典。
我想DVD介绍上写的导演不肯明示原型为Kurt Cobain,而且想要反映任何一个无法面对自己的痛苦的人类族群,这想法似乎过于主观,每个人的痛苦该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这才符合人性。
而刚刚去百度了一下搜索结果显示这是一部被很多冲着对Kurt Cobain的关注而来欣赏影片,但这些人多半会觉得失望。
不要失望,那个用颤抖的手摆弄食物和吊带裙的男人,本就不是Kurt Cobain,而Kurt Cobain临行前的日子究竟是在做什么,想什么,世人永远不会知道,我乐意这样认为。
范•桑特(Gus Van Sant)在这部影片里试图展现Kurt自杀前最后几天的心理状态。
看来他喜欢给自己出难题,咬着笔尖冷静地分析,然后不慌不忙的把结果讲出来。
他就是这样成功的导演了《大象》,冷静的长镜头跟拍和看似安静的影像中蕴含的张力使得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得极其不简单。
布莱克从戒毒所跑出来,自言自语着“I can’t do anything”,回到这个令他无法适应的世界,他已经无法与他们进行沟通,即便他才华横溢,他试着逃避,痛苦只能随着音乐宣泄出来。
Michael pitt 的音乐很棒,《梦想家》的配乐里也有他的一首《hey,joe》,唱腔的确很像柯本。
范•桑特的叙事结构很特别,即对于同一个事件他会利用几个不同的视点来表现,不过这不是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事件的重复,而是一种解构、一种裂变,它利用了多个人物(摄像机)的视点(pov)来尽量完整、全面、立体的表现事件本身,在此基础之上,在这个看似重复的事件之上,我们会得到一种新的认识,这使我们冷静起来,就像是在转着圈打量博物馆里的艺术品。
这时,电影的时间不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完整的立方体。
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空间关系之间的前后对比,让我有了一种新的奇妙的体验和发现。
立体主义绘画理性的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主张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
我不知道能不能把范•桑特的这种处理方法说成是时间的立体主义或者影像的结构主义,不过二者确实有相似之处。
看到他一个人躺在小木屋地板上的那个镜头的时候我还是哭了。
耳边突然响起了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的旋律。
”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In the pines, where the sun don’t ever shine. “Would you shiver the whole night through too? Gus Van Sant的电影一如既往令人心碎,九十多分钟的画面,缓慢,破碎,穿插整部电影的呓语就像溺水后浮上水面的气泡一般。
他生命之中最后的几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已然无从得知;而这部电影也未必就是绝佳的还原。
但我觉得那种沉寂之中的强烈绝望一定是真实的。
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当时有人真的能理解他的悲伤,那么一切会不会都不一样?
ps 本片大亮点:帅哥皮特抱着吉他自弹自唱那一段实在美极了。
唱得好好!
把KURT也拍得太文青了这不明显诋毁人吗?
镜头对着BOYZ II MEN的MV停了至少两分多钟,对着一棵树停了一分多钟……玩闷骚没啥,角度多线啊时序打乱啊都挺好,但没必要玩得那么刻意吧那两同性恋是怎么回事?
幸好,最后升天的镜头使这部片子稍微好看点了……当然,如果穿着衣服升天也许会更好一点
Blake从戒毒所跑出来,回到这个令他无法适应的世界。
他游到河对面站在岩石上撒尿,他穿着邋遢晃晃悠悠地走在路上自言自语,他走在路上突然摔倒,他穿着黑色蕾丝女装手里握着一支猎枪,他慢慢地跪下慢慢地放下左手又慢慢地放下右手瘫在地上,他在写日记的时候一遍遍地说着“I remember,when...”,他弹着吉他独自低吟浅唱“It's a long,lonely journey,from death to birth...”。
他像一个被遗弃的木偶,失去了控制,神情恍惚。
妻子不理解他,朋友想要离开他,他无法和任何人交流,他也拒绝了沟通。
突兀的画面,沉闷的长镜头,错乱的叙事结构,立体主义拍摄法,与《大象》类似的结构,是加斯·范·桑特(Gus Van Sant)执导的这部《Last Days》给我留下的基本印象。
这是一部以Kurt Cobain自杀为蓝本的电影,导演不是想解释他自杀的原因,而是想揣摩一个无法从自己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人,在选择结束自己生命前的一些心理变化。
他说过,毒品不是他自杀的理由,而是他逃脱的出口。
Michael Pitt的形象可能让很多Nirvana迷和Cobain迷恼羞和愤怒。
郝舫在《灿烂涅磐》中写到:他的痛苦和郁闷都曾写在他那生动异常的脸上,那是如同拉奥孔般痉挛不已的面庞。
Michael Pitt做到了神似,脏乱的长发,法兰绒衬衫,破旧仔裤,太阳镜,他和导演都已经努力了,毕竟Michael Pitt不是Cobain,英雄已死,英雄不在。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里,对话很少,只有Blake的自言自语,电影里也没有用到Nirvana的歌,仅用了一首Velvet Underground的
人声部分断断续续的失声,让我想起Cobain为了缓解汹涌的胃痛,不停地喝可待因糖浆。
我不能说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当然我也不觉得它有多糟糕,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我一样面对影片中大量沉闷的长镜头,静静地看完这部没有太多情节可言的电影,但在这个弥赛亚已经引退,乌托邦已然失色,天天解构,时时享乐,到处都是超男超女的时代,它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怀念起Cobain,怀念起他的真诚和勇敢,他的乖僻和忧郁,怀念起Nirvana的
清晨,邻居发现了小屋中Blake的尸体,一个赤裸的Blake慢慢从身体上站起来,沿着梯子向上爬。
死于黎明之前,在黎明到来时绽放。
文章连接:http://blog.sina.com.cn/u/4a4e0a1f010009ll
描绘柯本的电影很少,这是我知道的仅有的一部,并且它并不是完全的讲述柯本本人,只是由柯本作为这部电影的灵感。
可以说,这片子看完之后,每一个观者都能感受到电影里散发出来的绝望气息。
电影里的主人公带着不断的喃喃自语,他在森林里走来走去,在河边独坐。
偶尔朋友们站在他身边他几乎熟视无睹,有时会突然的崩溃。
片子里的音乐都很好听,电影里的主人公最后自杀的镜头是缺失的,但是依然在结尾为观众带来了自杀后的虚空和无助感。
end
很Gus Van Sant的电影。只要不怕闷,看这部电影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枯燥无味的开始,快进了三四倍,最后还是没有耐心看下去。人老喽,离摇滚越来越远喽,想摇也摇不起来喽。他的那种精神状态,不想再去探求,好好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经历过这么多不幸,现在我的内心更多的是阳光,而不是像柯本那般阴暗。阴暗的日子,很没劲。
这片子是用来逼疯观众的 我元气大伤
看着看着不觉得在看电影,而是舍友之一,那家伙就在隔壁孤独扫弦。(但自己房间的风声太大听不清,他走上阶梯时我还在宿醉。)
不止经纪人、朋友、陌生人,连我这个旁观者观众也没办法进入状态去关心布莱克的内心状态,戛纳技术奖是怎么拿的?好迷
看的时候心里很难过。
“个人想当然主义的电影” 哈哈 别处看来的 很贴切
9.0/10 一首极致的游荡诗。GVS的long take冷静到令人害怕,随着主角的每一声嘟囔,每一次的脑内杂音(无声源的)都抽象地影响着观者的观看经验,主角周遭的噪声甚至达到了一种美学高度。GVS始终平视着主人公,他用最独到的方法(距离、大小、景别、机位)拍出了最致郁的情绪。Leslie Shatz获2005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声音)。
凄美的SOLO
居然看睡着了 OMG 破天荒了
这不是科本
不能看懂。不过那种死前张狂而寂寞的状态能够理解。
從哪裡失去 那裡就是永 恆
生病的时候所有衣服都像是睡衣,然后会烧开一壶水。躺在阁楼上,能听到楼下窸窸窣窣的声音。
科本基本精神错乱了……这部片子到底想表现什么?
太。。。他妈闷了
literally电影时间过半,才第一次响起电吉他声,GVS真能憋。“最后的一段路,只能自己走”,如果身边至少还有一个人真正关心他,是否能带来拯救?或早已为时太晚?Michael Pitt貌美如花,弹吉他技术也不错~
到中途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venus in furs出现时候,我才打起精神看这片子
什麽都不說了
一般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