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最后一集,忍不住在大结局感慨得哭了,因为不是乡爱系列的受众,所以这剧原本是不敢抱太大希望的,但是预告又真的很有质感、画面、色彩、服装都给人一种这剧很不错的感觉,我很喜欢徐克式的画面色彩。
由于确实没有其他剧感兴趣了,所以从播出第一天就开始跟着追了剧情真的老少咸宜,并且这部剧真的是越往后越好看,每集正片只有20多分钟,两集才是一集的量,但每集一个单元小故事,没有特意拉成一集40分钟注水,这一点真的很负责任,我正式跟上节奏进入剧情是从8/9集左右,一直到40集都是保持水准并且时有小高潮,幽默中很舒适地把讽刺也做到了,日常戏+主线抗倭都两手抓,不会觉得割裂,真的好喜欢这个剧,在一些平台上也会看到很多人抬杠踩这部剧不好笑,我理解人类笑点和幽默理解程度的参差,早年春晚的受众应该也是这部剧的受众,爱好地域黑东北的人自然也不会说这剧一个好话,非理智评价也不必放在心上,总之追过的人全都迫切期待第二季,希望明年夏天可以看到第二季!
会有的吧!
一名63岁、不会武功、活得一塌糊涂的老厨师西门长在(赵本山饰)突接新角色——冒充他弟弟西门长海(也是赵本山饰)——武林正派鹊刀门的掌门,由此开启搞笑人生。
赵本山和喜剧是啥关系,实在不用我再说什么。
说他是“喜剧之神”,大概不为过。
看多之后,也会怀疑:已达到那个高度了,他还能出新吗?
然而,《鹊刀门传奇》打消了我的质疑。
尽管它不是《刘老根》,不是《马大帅》,也不是《乡村爱情》,但《鹊刀门传奇》中仍保留了鲜明的赵本山喜剧的风格。
说不同,《鹊刀门传奇》不再只是聚焦于底层,而是与历史、江湖、权斗、民族大义、忠奸之辨等结合起来,而这些宏大叙事,在赵本山以往的作品中极少涉足。
说相同,《鹊刀门传奇》仍保持了用平民精神颠覆精英叙事的风骨,剧中人物饱含小人物的机智、幽默、狡黠、利己、警惕和自嘲,以开解他们底层精神世界深深的不安——他们费尽心机,只为想挣脱这一切。
变与不变,成就了《鹊刀门传奇》的精致。
它透出对生命的深层思考——《鹊刀门传奇》不只让我爆笑,还让我体会到生命本质的无奈与悲凉。
能淘气的地方,《鹊刀门传奇》绝不放过赵本山喜剧有两大特点,一是聚焦普通人,二是段子多。
所有喜剧都想做到这一点,却很难做到。
写普通人并非易事,需沉入生活、仔细观察。
观察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笑点,二是找出普通人与普通人间的不同。
赵本山喜剧的人物库历来丰盈,就算本质上都喜欢打小算盘,不同角色的呈现方式依然不同,正是靠这种不同,剧情得以向前。
所以,看赵本山喜剧,各路“神汉神婆”蜂拥而至是最大亮点,为铺垫“神汉神婆”们的“神”,就需要各种段子。
在《鹊刀门传奇》中,这些特质得到延续。
以主角西门长在为例,他奸懒馋滑且虚荣,更要命的是,脑子还不够快,永远记不住两个弟子的名字。
他之所以答应弟弟来冒充,因为弟弟答应给他找个老伴,可真当了掌门,西门长在才知遇上大麻烦——弟弟西门长海还留下一段孽缘,他一直在躲老女侠公孙丽蓉(张小英饰)的追求。
为了躲避“弟妹”的死缠烂打,西门长在闹了不少笑话,还“被变成壮骨粉”。
西门长在一上位,便干了一件不靠谱的事,以掌门身份让媒婆给他介绍媳妇,结果媒婆一句“这位是西门大官人”,让西门长在无比尴尬……凡此种种,都是典型的赵本山喜剧风格,它足够犀利,在能淘气的地方,绝对不会让步。
从戏剧结构看,《鹊刀门传奇》更完整除了细节幽默外,《鹊刀门传奇》更注重用戏剧性引人发笑,不仅“说出来可笑”“演出来可笑”,而且“故事本身也很可笑”。
比如西门长在与几名徒弟的关系,包括鹊刀门与武林邪派高大毛(宋小宝饰)的博弈,乃至正义人士和曹公公(杨树林饰)为首的“拥寇自重”的腐败势力斗争,本身都充满戏剧张力。
误练假“天山童姥”功,令西门长在变成孩童,反被人贩子偷走——高大毛无子嗣,想买一个孩子,又不肯出大价钱,从500两直砍到5两,把人贩子逼得铤而走险——可鹊刀门正为师傅变成孩童而着急,经多方打听,才知月圆之夜可自愈。
而月圆之夜,恰好高大毛将身形如孩童的西门长在带回家,睡在他们夫妻的床上……这种幽默,是情节赋予的,没台词、没表演,一样有趣。
《鹊刀门传奇》最让我喜欢的是,它强化了悬疑性。
从结果看,悬疑还凸显了幽默效果。
比如西门长海为什么会找不靠谱的弟弟来帮忙?
总在关键时刻帮西门长在的女侠是谁?
进入鹊刀门的姜玉郎(文松饰)究竟有什么目的?
西门长海忙什么去了?
曹公公又将与鹊刀门如何发生关联……这些深层的、充满神秘感的“为什么”,与浅层的偶然、笨拙、巧合形成对照,为后者铺垫了可能。
此设计的最大好处是,《鹊刀门传奇》的叙事速度大大加快,绝无“拉长的小品”“为搞笑而搞笑”之感,不论人物如何一本正经,情节效果依然好笑,因为“为什么”就在远处抻着,观众越想解开这些谜,就越容易落入笑点。
从戏剧结构来看,《鹊刀门传奇》更完整,体现出东北喜剧创作者的苦心。
剧中的每个人物,其实都是我除了戏剧结构上的突破,在人物设置上,《鹊刀门传奇》也有变化。
《鹊刀门传奇》呈现的仍是东北风情,女角特别彪,男角特别楞,依然是遍地“神汉神婆”。
赵本山喜剧对“神汉神婆”充满同情,角色的“神”只是面具,只是不得已的生存技巧——人物都饱含着对正义、公平、温情的渴望,只要找对钥匙,他们的心锁就会被打开。
所以,赵本山喜剧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味,正如学者何杨、董丽娟在《从底层精神到底层娱乐精神》中所写到的:“无论怎样娱乐,赵氏农村剧自始至终守护着比较恒一的价值信念,那就是无论是困境还是顺境、悲还是喜,都怀揣着一种理想的伦理道德,用‘好人’‘善’这样的道德主体、道德行为来化解矛盾、消除灾难,从而让小人物、底层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比较稳定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赵氏农村剧所体现出来的底层意识,是温情、柔软、不冲突、不激烈的。
”可在《鹊刀门传奇》中,道德批判更深入,走向了命运批判。
以鹊刀门大徒弟郝盟(程野饰)为例,他的人设本是典型的憨厚却“好人有好命”,可师傅西门长海却因他脑袋大,只让他学了一招——铁头功,看似威猛,但只有西门长在开发出它的现实意义——用脑袋替代锤子砸核桃。
郝盟是师傅的玩具,他却半梦半醒地沉浸其中。
二师兄赵德柱(宋晓峰饰)迷上西门长海的女儿西门柔(历晓贺饰),可他的努力注定无结果。
作为当年的村中恶霸,他被迫变成名门正派,用他不理解、也扮演不好的形象行世,可他执迷不悟,甚至还乐在其中。
“外来户”姜玉郎一次次被赵德柱修理,却一次次反杀,似乎总是赢家,可他却不知道,西门长在不会武功,他注定教不了他什么,从一开始,姜玉郎就输了……在《鹊刀门传奇》中,每个人都活在幻觉中,他们没察觉,自己的人生就是个笑话。
更麻烦的是,正派与邪派一致,西门长在是假把式,高大毛也是江湖骗子,那么,正邪的区别在哪里?
不论西门长海的计划是什么,作为正派掌门,他为什么要耽误弟子们的人生?
他所追求的所谓正道,真是正道吗?
《鹊刀门传奇》中的人物之所以鲜活,因为他们和我一样,上了错误的舞台,经历着错误的人生,听的都是天花乱坠,经历后,才发现一切本空。
这是我生而为人必有之痛吗?
或者只要来到人间,注定要经历那份迷茫、虚无、空洞,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我承认,《鹊刀门传奇》中的人物深深打动了我,因为我也曾像他们一样追求过永远无法到手的爱情;像他们一样,以为前辈的教诲是“为我好”;像他们一样以为自己是名门正派;像他们一样,以为只要足够真诚,必然会笑到最后……为什么,我此前从没想过?
或许,我其实也像郝盟、赵德柱他们一样可笑呢?
活在尘世,笑才是正经事《鹊刀门传奇》魅力,在于它的尖锐——它刺破了似乎完整而幸福的平庸生活,大笑之后,又要经过多少辗转反侧,才能明白它要说什么。
个人以为,精英学者把持的文艺评论一直在误读赵本山喜剧,少有人看到其中深藏着对人生的思考——我们都是剧中人,我们哭骂笑闹,不过在践行角色给我们的使命。
我们以为自己在掌握着生活,但事实上,那些都是剧本中的规定动作,只是我们谁也没看过剧本,还以为它不存在。
郝盟、赵德柱、姜玉郎、高大毛们并不觉得自己可笑,我们没看到自己时,也是如此。
真正可笑的是我,我却在大笑他们。
“人与角色的错位”在赵本山的喜剧中一以贯之,但《鹊刀门传奇》更显豁、更凝练,也更有哲学意味:当你拿到一个不太需要表演的剧本时,你该怎么办?
赵本山用西门长在,给出了他的答案。
西门长搞笑,却不是为了搞笑,而是他在表达对生活的真实看法——这世界,本质的东西并不多,我们所争的,多半是包装。
于是,西门长在宁可龟缩在“食色性也”中,他要找老婆,他是厨师,他有危险会第一个跑……他甚至不耐烦去装正经,他想的最多的,就是何时才能摆脱角色,重新活得一塌糊涂。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拿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戏剧是拿无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其实,喜剧中也可包含悲剧。
表面看,《鹊刀门传奇》撕碎的是无价值的东西,但仔细体味,它们其实都有价值。
《鹊刀门传奇》让我发笑,笑后却有一丝悲凉,而悲凉度尽,才知悲凉本身,也无非是笑。
也许,《鹊刀门传奇》真正想告诉我的是:活在尘世中,笑才是正经事。
能看能下饭,但是仅靠一个人撑起一部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后继乏力,即便一人分饰两角,也不能替代想要构建一个武林世界的空洞感,没有好的配角来对手戏,也是独孤求败的悲哀~基本上应该都是动用的本山自己的资源,影视城,配角班底都是自己人,但至少没拍成“团综”型的自嗨剧,值得鼓励的。
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字数补丁包~
b站看的解说,太好看了,开始看原剧。
这些年我为数不多看的原剧。
太好看了。
舍不得看完。
本山老师带着诚意和他的弟子们杀回来了啊,哈哈哈。
下饭神剧,有笑点,有演技,有讽刺。
不糊弄观众。
小人物,大担当,精彩。
群像戏,每一个人物都出彩?
本山老师不压配角,给空间发挥。
本来肯定是冲本山老师看的,主要配角我也不认识啊?
后来真的就舍不得这个大家庭。
虽然是喜剧,主要是哈哈哈,但是大师兄大师嫂真的特别甜,特别真,特别好嗑。
其实每一对都很好嗑,人物很朴实,很真实(再一次夸夸本山老师指导的好)。
大师兄大师嫂好感人啊,真爱。
大师兄他们抽签练葵花宝典,大师兄怕自己抽中,他对媳妇说,媳妇以后我们当姐妹处行吗?
大师嫂说那你能给我幸福吗?
大师兄说,我练完打完敌人,我进宫当差,听说能挣挺多,到时候我挣的钱都给你花,我也能给你幸福。
大师嫂吸小师弟的阳气(小师弟帮忙试回阳散阳气过多)长了胡子(哈哈哈),大师兄第一反应是说,媳妇你变成男人我俩当兄弟处。
大师嫂给全家做饭,大师兄打下手,是眼里有活那种主动积极的打下手,不是我爸那种只能做一点点,喊一下动一下。
大师兄真的太好了。
大师兄,特别憨厚老实,没脑子,哈哈哈,但是非常靠谱,虽然一天到晚想继承师傅的掌门之位,企图继承东北武林盟主之位。
有事他是真上啊,他从来都是我是大师兄我要带头,我要保护弟弟妹妹我先上。
他也确实做到了啊,保护关心弟弟妹妹,德柱被假师父骗草席是小龙女睡过的,后来大师兄用公孙丽蓉的绳子哄他,说绳子是小龙女睡觉用的。
大师嫂,真的特别棒!
东北大女人真的太香了,呜呜呜,我好喜欢,要贴贴!
大师嫂有脑子(全家就靠玉郎和大师嫂智商撑着了),会制毒会看病。
照顾弟弟妹妹,和她傻乎乎的男人,大师兄特别爱哭,要贴贴大师嫂,可爱死了。
德柱也爱哭,哈哈哈,猛男哭泣真的太可爱了。
三个师兄弟去打师叔绝绝子,大师嫂去扶大师兄,小师妹去扶小师弟,德柱没人扶,德柱生气,怎么没人来关心关心我呀!!
大师兄说,让你嫂子关心关心你,嫂子立马问,德柱伤着哪里了,是真的关切。
这一家人真的特别好。
小师妹,夹子音,我还是挺喜欢的,东北萌妹,哈哈哈,就是走路还是彪啊。。。
小师弟,很帅,身材也好,气质佳,有脑子,就是不是我的菜。
赵德柱!
加勒比德柱儿!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最讨厌贱受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会喜欢贱受。
刚开始最讨厌他,他真的好烦人,干啥啥不行,耍赖搞事第一名。
而且他和小师弟小师妹的三角感情戏,也看得我好烦。
后来豆瓣有姐妹说玉郎喜欢的是德柱,瞬间就好嗑了起来,果然女性对受的包容度是真的高。
首先说颜值,我一个王宝强都可以下得去嘴嗑的人,我没有什么颜值,而且德柱耍刀秀武功开始我就开始觉得他很帅了。
虽然肥,但是鹊刀门里面的造型真的是宋晓峰颜巅了,潇洒,而且他虽然大肚子但是从来不驼背唉!
赵德柱贱吗?
贱,自私小心眼,但是他真实,我们谁不自私呢?
但是他不虚伪啊。
有事他也是真上,不退缩。
贱也是真贱,烦人也是真烦人,真也是真真,可爱也是真可爱。
不要为了搞笑,抖包袱,牺牲人物啊。
虽然是喜剧但其实是正剧更好看。
人物要立得住才好看,赵德柱有点牺牲人物了,而且赵德柱土匪那一段其实可以更精彩的,剧本太简单了,着墨不多。
赵家班这群演员是有真功夫的,有演技,有才能,不要总是拍低俗弱智的喜剧段子啊!!!
拍点好片子吧,不要浪费好演员。
比如大师嫂,我都没认出来是王云,演技整容。
本剧经常提到神雕侠侣相关的角色和剧情,所以很自然地让我经常思考这两部剧不一样的地方。
本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可以说这一点在以往所有的金庸、古龙武侠剧中都是没有的。
这部剧看上去就是一个农村大院子的日常生活,一点也没有武侠的那种“酷”,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这样的日常生活才是合理的。
神雕侠侣里杨过刚到古墓派的时候,问小龙女整天喝蜂蜜,古墓里是没吃的么,小龙女回答说有米(和鸡鸭蔬菜)但是她不会做。
那么这些米(和鸡鸭蔬菜)又是哪里来的呢?
在这之后,杨过和小龙女整天在古墓里练武,他俩又吃什么用什么呢?
要知道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下,这些日常生活的劳动就能占据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就像本剧一样),而在神雕侠侣里基本看不到日常劳动。
很多人拿这部剧和武林外传比的时候也说武林外传不接地气,我觉得这点倒是说错了。
武林外传的场景是客栈,是经商的,本来就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啊,不需要生活在农村大院子里、不需要种地、不需要在院子里挂满农作物啊。
其实就客栈这个场景来说,武林外传也很接地气啊,剧里经常有洗衣服的场景,还有到厨房找吃的的场景,这些都是很日常的啊。
本山大叔到哪里都不忘找老伴儿,这次只是把常年找老板儿的场地放到了古代,仅凭这一点,也应该支持期待一下,因为看本山大叔找老伴儿那真的是看一次少一次哦,到了这个年纪还奋战在找老伴儿一线,值得鼓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只是老伴儿还是那个老伴儿,老伴儿已不是那个老伴儿了,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要是宋丹丹演女一,范伟演男二就更好了
只看了三集,只能说无聊至极。
也笑不出来。
能笑的这么乐呵。
可能是因为每个人的笑点不同,甚至有人将武林外传和它相提并论,这种行为真是无法评价。
国产喜剧本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能出点好看的我也理解确实不容易。
可是这剧全是老梗,毫无新意可言。
而且看到平均全是吹的,我已经怀疑人生了。
🤦♂️👎
东北,在喜剧、怀旧光晕与黑色电影的渲染下,目前已经超越了行政区划,甚至超越了时代,成为了一个单独的美学类型。
东北喜剧,东北武林鹊刀门选了一个架空时代,以东北武林为背景,讲述了鹊刀门与抗倭组织斗争的故事。
开篇就有大量唠嗑似的东北口音画外音,好像在告诉你别太当真,但也不能不当一回事,主打一个乐呵。
打开《鹊刀门》好像又想起了从前偶然打开《乡村爱情故事》不知不觉一口气就看完好几集的日子。
用喜剧写武林已有珠玉在前。
用消解的形式去讲一个严肃的大事,往往能有不错的效果。
不仅大的题材是适合喜剧的,鹊刀门的内核其实很深沉。
鹊刀门掌门西门长海意欲深入调查朝中汉奸,但为了掩人耳目,抓来自己的双胞胎兄弟、厨子西门长在来冒充自己。
第一集讲双胞胎身份互换,第二集找怂炮替身找老伴,第三集讲收徒学艺,其实每集的重点都点在了很有讨论度的话题上,但单元喜剧看着不累。
替身文学这件事,上可深沉如《假面》、《两生花》,中可平易如宛宛类卿,下可轻松愉快如《鹊刀门》、《满江红》。
而错位又是一个最主要的喜剧技巧。
于是我们看到武林大侠赵本山和废柴大厨赵本山交换了身份,但是后者心安理得,一点也不发憷。
赵本山要演废柴哥哥西门长在,西门长在要演掌门人西门长海,这个“小人物遇大事”的基础设定下面,随便加点小料都是好笑的。
比如第一集废柴大厨出山,徒弟吐槽他把自己的云南毒虫炸了吃了;比如废柴哥也分不清自己的两个徒弟;比如寻仇与相亲的身份错位。
包袱还是熟悉的配方,但密度很高。
就会让我想起那个表情包:当你在简历上撒了谎但还是得到了这个职位。
同是人间惆怅客,相逢何必泪纵横喜剧不讲大事,或者试图消解大事,这是因为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没啥意义重大的事,不会被载入史册,却也有真实的快乐和痛苦,快乐不分高低,痛苦不分深浅。
鹊刀门就像你那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公司,做着没什么存在感的工作,服务着没什么领导力的领导,即使如此,每件事都还要认认真真去做。
就像不结果的稗子,即使知道没什么结果,也要认真地又种又长。
而喜剧则是在为这种徒劳说话: 这种生活不是毫无意义的,你的理想不是徒劳无功的。
外面正在抗击倭寇,小门小派小人物身无长物,也想做些贡献,满足武侠理想。
没有什么好难过的。
就像主题曲里唱的:关关难过关关过,整俩硬菜把酒喝。
近几年来社会情绪逐渐走向低落的一面,而国内喜剧内容则借势越来越火爆。
在越来越“重”的生活里,我们需要足够轻巧的调剂,但又不能过于轻佻。
苦难需要被消解,但又不能被无视。
《鹊刀门》就做到了很好的举重若轻,这种举重若轻,也是赵家班一向擅长的。
赵家班往事很难有演员像喜剧演员那样高产又常青。
赵本山的脸从舞台、电视到电影,最后重现在线上平台,每次出现有观众买账,这种原生的喜爱度是现代影视工业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明星难以望其项背的。
优秀的喜剧演员,站上台就是那个角色,不会让人怀疑。
这一点简直太了不起了。
同时,由于喜剧对尺寸、节奏的特殊要求,往往会形成合作伙伴的聚落。
也更适应影视业的师承、薪火相传的局面。
《鹊刀门》除了领衔主演赵本山,也有宋小宝、宋晓峰、文松、程野、杨树林等熟面孔。
一个人讲了台词,另一个人得知道给什么样的反应,这种长期磨合带来的默契,会让人看戏时觉得无比舒坦。
赵家班名义上从2009年成立,但其实从2003年《刘老根》时代开始,这些面孔就开始浮现在我们周围。
假如说电视剧就是主打一个陪伴,还有谁能比赵氏喜剧陪你更久呢?
除此之外,在导演吴迪的加持下(今天才发现《乡村爱情》《大笑江湖》里面都有人物就叫吴迪),《鹊刀门》在镜头、声音设计和动作设计上都多了很多武侠的质感。
相比起以往更偏向生活影像的乡村喜剧,这次除了喜剧的看点,也做足了武侠的看点。
有不少山野树林的空镜、打斗场面、丝滑的一镜到底,都能看出导演的造诣和审美。
鹊刀门不再是古装版的象牙山故事,而是真正有符合武侠的视听体验。
浮沉二十多年,赵本山与东北一样,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成为了一个梗、一种风格、一个符号。
因此,在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同程度的自反,比如二徒弟赵德柱想要追求掌门的女儿小柔,于是决定自立门派,他思来想去,决定拜在赵本山名下。
像极了硬编名人名言的高中生。
赵本山与他的赵家班从来都擅长扮演这类怯懦、俗气、平庸、甚至笨拙的小人物,你身边总有一个这样的人,甚至你就是那个笨拙的小人物,却从来没有聚光灯打过来。
尽管喜剧世界里总有新人异军突起,但赵本山和他身后的东北,却永远没有代餐。
晚上无意打开一直追到最新更,除了宋小宝我觉得有点走戏一惊一乍的开场那几段戏一惊一乍的。
宋晓峰我觉得最出彩,终于不结巴了,还有点不习惯~哈哈。
还有这女儿年龄得三四十了吧,显老啊……有点走戏,演技还不错。
本山大叔肚子该减减了,年龄大了但是演技很出色,不容易啊。
文松演的还行,不怎么出戏,没有了娘娘腔的感觉,跳出来了。
段子梗都有,不用动脑筋,就当爆米花喜剧看了~其实该每段借鉴武林外传,多找点友情演出的角~本山大叔的人脉广的很啊~
看得出剧情是经过仔细打磨的,情况环环相扣,笑点百出,很多故事还影射现实的一些人和事儿(懂的都懂)。
大家的演技也很到位,就是二师兄的表情实在太凶狠刚开始有点不习惯。
服化道和场景搭建都非常接地气,剧的滤镜色调也非常好有古装剧却不像其他那样做作或过于清新(现在古装剧的毛病,都是小鲜肉肤白如女,一尘不染崭新的衣服)也很有武侠剧的氛围,甚至有一种朴实而温暖的感觉。
赵本山老师也一把年纪了,挺不容易的,一如当年那般有才,很多时候还没get到老师说什么就先笑了哈哈。
另外有两点是个人觉得略微遗憾的:第一是笑点直接带过没有停顿,本来是很好的笑点有时候没有反应过来直接剧情往下走了,应该像家有儿女那样,在笑点处停一会儿,加点笑声(也可不加),这样更有喜剧的效果。
第二,这毕竟是武侠剧,如果能多点武打的场面就好了。
还有一点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喜剧演员来客串(预算爆满?别打我哈),像范伟、冯巩、王宝强、沈腾、潘长江这些老师。
总体来说是我看过了古装武侠喜剧最好的,没有之一,很开心看到赵本山老师宝刀未老,和其他演员继续在影视界给我们如此精彩难忘的佳作,加油!
《乡村爱情》古装版,剧本很明显是按照小品的结构写,本山双胞胎哥弟的身份错认,本山相亲和上官秀琴赎金的目的错位,小品感都很浓。但这种结构更适合像《武林外传》那样的单集单本的形式,发挥空间更大,现在这部剧一整个故事顺下来就很乏味,也就是时间太长了,包袱不够持续。东北武林确实挺有意思,部分包袱还是挺有好笑,但是等十几分钟一个笑点,还是看得有点累。#腾讯视频
13集弃 不爱看装疯卖傻
挺无聊的
擦,小师妹都能当我大姨了
下饭剧,还是挺招笑的,有很多对当下生活现象的针砭时弊,而用双胞替身来做文章,拍出了江湖门派的表里,不体面就帮他体面,里子把面子给兜住了。“长白山论剑”决赛那段拍得不赖,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用替身术破分身术,有虚影有实体,看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后面几集有点兜不住了,而且本山大叔总是零星出现,戏份都留给了“徒儿们”。
下饭剧
编剧是有在做事的,演员也很诚恳。我尤其喜欢这剧的服化道。
若不是本山大叔,评分不可能这么高
故事土了吧唧,偶尔笑几声,本山叔跟他的弟子们还是缺个能让角色发光的好本子。
低能不等于搞笑。望周知
挺无聊的,没啥笑点
挺有意思的,就是女角色太丑了
武侠剧一股小品味儿,但看的好开心啊,这么轻松不费脑子看一部下饭剧我想到的是另一部是《武林外传》,别上价值,我就想简单笑一笑。
从营销渠道看,老集团终于用上现代推广手段了。但是要靠剧本和主角团演技传达的真实感跟乡爱没得比,更加是辱武林外传了
本来给两星,看这评分还是一星吧!太不客观
无聊
太无趣了。。赵本山演戏像我姥爷说梦话。。。其他一行人也没有太多的“表演”意识。。。观众像是误入了东北人唠嗑现场。。没有太强的沉浸感。。。梗也很老。。几乎全都是十几年前赵本山在小品中的惯用伎俩。。人也是曾经的老人。。文松今年都四十好几了。。竟然还在演少年。。。男人真好混。。。
拍啥都像 乡村爱情!强行搞笑比硌着人还尴尬!出于对赵本山的热爱看了10集。
情怀满分,前两集打戏分镜还可,找海燕这事怎么就不能拍成情景喜剧呢~拍成王家卫都不过分。本山系真的是全靠同行衬托,给了开心麻花二十年没出来一个能打的。但无论是鹊刀门,郭家门还是沈腾门,满眼都是徒弟坑爹
东北土著另类武侠片,乡村爱情武侠篇之我要找老伴儿,必须五星好评,嘎嘎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