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一百零八

一百零八,Wonder In The Temple

主演:吕星辰,董凡,高亮,吴京,照宇,沈朝杰,蒋林燕,王实,王婧,陶正东,刘正东,李哨兵,周静,魏铭,冯祎,廖小蝶,苏德秀,高凤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一百零八》剧照

一百零八 剧照 NO.1一百零八 剧照 NO.2一百零八 剧照 NO.3一百零八 剧照 NO.4一百零八 剧照 NO.5一百零八 剧照 NO.6一百零八 剧照 NO.13一百零八 剧照 NO.14一百零八 剧照 NO.15一百零八 剧照 NO.16一百零八 剧照 NO.17一百零八 剧照 NO.18一百零八 剧照 NO.19一百零八 剧照 NO.20

《一百零八》剧情介绍

一百零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讲述了驻唱歌手肖兰(吕星辰 饰)离开成都前往什邡,在遭遇男友陆地(高亮 饰)的闭门之痛后决定引产,沮丧之时突遇地震袭击。医护人员全力保护全院孕妇紧急转移至安全区域罗汉寺,自此寺院变产院,禅房变产房。这期间,肖兰亲历了灾难中人性极限的撕裂与挑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聚宝盆黑暗意识世纪突击亡者归来第二季绽放的阿尔斯诺特利亚在一起人类资金无人查收给猪的信月明三更武林秘案之美人图鉴寻找遗失的未来科曼先生一路向爱圣诞坏公公感情8号线黑道勇士玛雅帮第五季一个普通人黑暗世界失落的海盗王国隼消防团失魂记忆飞驰余生霖渊一梦识骨寻踪第十二季上帝之手第一季虫师恐惧X爱你烦不了

《一百零八》长篇影评

 1 ) 被诈骗了

正如其他评论说的,这片既不孤独也不摇滚,在我看来,甚至都算不上乐队番。

本片大量演出资源都堆给了女主心理话和卖萌日常,作为乐队番核心的live和歌曲平淡到可怕。

虽然乍一看是乐队题材,但其实所有人平时的行动只是不停在玩女主“孤独”的梗而已,连练习画面都没多少,在这种情况下让我共情女主通过玩乐队改变了孤独实在是有点困难吧。

其实换成学习小组社团活动都一样啊,填几个热情的美少女就ok了。

同时,女主的内心活动也是极其灾难的,编剧没有塑造出一个复杂人物的能力。

乍一看很多心里话的演出好好笑啊,好可爱啊,但其实没多少信息量,只是在用各种搞笑的方式说女主害怕而已。

此外,女主的人物塑造对我来说不能信服,社交恐惧带来的的被害妄想,因为自厌自卑所以拒绝接触人,又有对人的依恋。

这些特质女主身上都出现过,但她的家庭,她周围的环境和这些特质并不吻合(我理解此片基调是轻松日常向,但简单解释一下,分出几个开玩笑的演出都做不到吗?

像阴晴不定大哥哥那样搞笑日常番里角色给角色有点悲催的特质,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共鸣,贡献笑点,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啊。

)看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孤独”属性其实只是个编剧用来提高人物分辨度的标签而已。

所以新的问题出现了,本片的底层逻辑产生了左右互搏:孤独是女主的成长主线,是应该“改掉”的,而同时孤独这个属性又是女主必须保留的,因为去掉了后角色就没有辨识度了,在二次元里萌属性也是不能去掉的。

不是说真的不能写,但很显然编剧没有这个笔力。

那么编剧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没错,就是用大量的角色卖萌和眼花缭乱的演出来逗观众笑,好让观众无视这点。

说真的,作为乐队番女主表情包的经费比live多这么多,没人觉得很奇怪吗。

又是一部德不配位的番,又是一部美工辛苦了的番。

 2 ) 偶尔感到共鸣,但更多的是嘲笑

为符合营组规范1.1,本文将“现充”替换为“拥有正常社交能力的人”或“在现实中有丰富社交的人”,但不一定把“番”替换为“动画”。

因为我认为“番”这种称呼不违背营组规范的目的。

本文仅代表我个人的观感,不代表营组的态度。

另外,除我之外的营组成员好像还挺喜欢孤独摇滚的。

算是有剧透,但不是关键情节剧透我目前还没看过原作,动画让我看得很不舒服。

看到那么多好评,我肯定先怀疑自己观看的方式有问题。

但是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回顾了一些让我不适的地方,我才意识到,制作人就是在拿社恐寻开心。

先提前说一下,第5、6、8集我看得还算感动,9、10看的时候算是可以接受,第7集气得我那天失眠了。

看完第一集,我以为我状态不好没看进去;看完第二集,我以为是因为同样社恐,我却没有可以称为特长的爱好,没有三万粉丝;看了第四集,发现主观的悲观抒情总是被搞笑点打断,我开始怀疑,“这就是一部做给‘在现实中有丰富社交的人’看的,嘲笑社恐的番”。

第5集给我带来了一点感动和希望,尽管有点励志的感觉。

我看来,“励志”是在用虚构或偶然的故事去影响观众在现实中的行为,是一种僭越。

第7集实在是让我气的不行,再加上我看第10集前默念“我不是社恐,我和一里不一样,我在便利店买东西的时候起码还是能说出‘不要袋子,要小票’的。

”,结果看完感觉还能接受,决定了要写这篇檄文。

其实在这个时候,我还是打算写《我好像被芳文社抛弃了》或者《感觉没看懂,或者说没看进去》这种谦虚些的文章的,但是在我重新看前两集找素材的时候,发现证据实在太足了,完全没有谦虚的必要。

在第一集10分11秒,虹夏的“谢谢,我们现在就去展演厅吧!

”太仓促了,已经把不合理性摆到了屏幕面前。

明明可以通过“小孤独连拒绝都做不到”而推进的剧情,非要用这种不合理的剧情,就是为了搞笑。

但是,在观看这一幕时,一里的社恐配合上紧张的BGM,我已经带入了“希望改变,不想失去机会,但又紧张害怕”的情绪,这时候接入笑点,我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只能觉得自己在被嘲笑。

更何况这里是一里迈出第一步的剧情,我本来可以回味“虽然小孤独很紧张,但还是迈出了那一步”,而现在却只能“回味”一里的吐槽“我还什么都没说啊”。

而接下来去starry的路上,一里的台词“可能还有霉味……是除虫剂味”就挺好的:没有过度渲染主观情绪,没有让我直接带入,但这种悲观的态度也让我有同病相怜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没有通过效果音和画面表现说“这是个笑点”,所以我就不会有被冒犯的感觉。

类似的冒犯社恐的笑点实在是太多了,我要是逐一整理出来,只怕心脏会受不了,我就跳着捡着说吧。

第二集5分40秒左右的画面,已经能激发我的嫉妒与愤怒,开始代入了;吉他君解说时的BGM也比较平缓,我还可以理解为以乐景衬哀情,但是紧接着就接入了“明明还叫团结乐队的”吐槽,打断了此处自卑的情绪。

或许这段还算好的,如果解说时的BGM和语气真的是在以乐景衬哀情的话。

6分多钟的时候,孤独在幻想逃跑的吉他手是不是社恐时,BGM是舒缓治愈的,但接下来“真正的社恐连逃跑都做不到”的特效音就是抖包袱的,配合上一里此刻语气的急促,连带着我也不安起来。

相比之下,9分钟多虽然凭空拿出了存钱罐,但重点是钱,注意力不在“拿出”的动作上,所以我没有直观地感受到不合理,没有恶搞感;再加上小孤独此刻真的哭了出来,情绪得到了正常的释放。

接下来,一里的想象画面富有主观色彩,配合BGM,把社恐面临的担忧生动地体现了出来,成功地让我感到不适:我在现实中就遭过这种罪了,想看会儿番治愈一下,结果你用匠心给我一个比我病情还严重的症状给我……你们这些在现实中有丰富社交的人真会追求刺激啊,难道这就是你们能交到朋友的秘籍吗?

这种体现角色主观视角的画面(是叫“演出”吗?

),是很容易产生代入感的:因为那些画面其实只有小孤独才能看见,让观众看见了,其实就是让观众带入到小孤独的视角。

可以说,这种做法带来的刺激达到了极限。

第七集里关于运动会的“小孤独想象”更是成功地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以至于我现在根本不敢去找它出现的具体时间。

还有很多笑点是基于小孤独受到的惊吓,甚至身体伤害的。

第二集12分半左右,一里收到鼓励决定去打工,并发消息感谢虹夏,这是多么给人以希望的画面,但是在虹夏说出“什么意思”后,欢快、甚至戏谑的BGM却是一盆冷水;虹夏不明白,这很正常,她毕竟没有天使的神力,不知道一里刚刚恰巧在打退堂鼓,但这个BGM实在是太过分了,就好像社恐就天生该被嘲笑一样。

就像是第7集中的“小孤独灰尘”一样!

对!

我们社恐就是毁气氛,就是让人不舒服!

我们就是行走的核废料!

但你CloverWorks给我发安乐死药吗?

我……抱歉失态了,但这段我实在舍不得删。

再顺带提一下,第十集第2分钟,一里头撞地的BGM和第二集10分半左右的一样,虽然我完全搞不懂这有什么好笑的。

第二集10分半左右接下来就不能再这么写下去了,已经一千七百多字了。

如果是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或者邪神与厨二病少女,我不会有任何抱怨,我不去看就行了。

但《孤独摇滚!

》是芳文社的漫改啊。

看《魔法少女小圆》(即便不是芳文社原作漫改),我让自己哭了出来(哭出来能释放在现实中的压力);看《学园孤岛》,我也从人物间的互相支持中得到了感动;就算是看《漫溢的水果挞》,我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贪婪和不思进取;看《ANNE HAPPY♪》……呃,时间太久实在想不起来感受了,只记得野外探险那一集看得比较紧张,没起到预期的助眠效果。

孤独摇滚让我看得难受,已经到了让我开始思考基础设定的程度了:后藤家看着都挺开朗的,一里从哪儿来得社恐基因呢?

家庭环境也挺和睦,应该不会给一里造成过什么童年阴影。

如果不是接触了摇滚,进而每天练六小时吉他,或许她的病情不会那么严重。

还有一个我最在意的问题:为什么后藤家没带一里去看心理医生。

当时心理医生很自然地给我说“就像有的人胖有的人瘦,有的人比较适合和人打交道,有的人适合独处,很正常的。

”,“你觉得你别人不想看见你,这是你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很可能别人没这么想。

”,最后开了点助眠的中成药,就这么简单。

虽然还有填量表之类的“诊断”,但总的来说就是一上午的事。

我很庆幸,我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前就寻求了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后藤一里去看了心理医生,因为病情严重,不至于孤独摇滚两话完结,还能给社恐一些真正有用的建议。

如果社交恐惧症患者看了孤独摇滚,病情大概会加重吧。

因为,孤独摇滚对社交恐惧描绘得太有冲击力了,这会加重焦虑,进而影响社恐下一次在社交场合的发挥,恶性循环。

 3 ) 摘自pdb

Who is Nijika? For the blind, she is vision. For the hungry, she is the chef. For the thirsty, she is water. If Nijika thinks, I agree. If Nijika speaks, I'm listening. If Nijika has a million fans, I am one of them. If Nijika has ten fans, I am one of them.If Nijika has only one fan, that is me. If Nijika has no fans, I no longer exist. If the whole world is against Nijika, I am against the whole world. I will love Nijika until my very last breath.

 4 ) 一句话概括:形式远大于内容

【剧情方面】从剧情角度,这类日常生活向的番,往往没有什么比较扣人心弦的主线。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做的好看,一定得是剧情有趣。

不谈KON,而是看看日常番的其他几个代表,比如齐木楠雄,辉夜大小姐,龙女仆等,在脑海中回想一下,这几个番的剧情都配得上“有趣”二字。

而孤独摇滚我认为它的剧情显得太平淡、单薄了。

首先一点是它的故事不够有趣,也不够丰富。

番剧就是在讲故事,但是你会发现本番中有趣的部分,并不是番里面发生的什么故事,而是几乎都是用来展现波奇酱的各种表现手法,这就有点所谓的“形式大于内容”。

其次是角色的刻画不够立体鲜活,四个人都很“标签化”。

这一点像极了某二字国产3A大作,逮住某个特点一直凹,这导致角色不够全面、不够立体、不够完整。

然后是作为一个四个人的小团体,对于她们之间友情的刻画也不够深刻。

所谓“友情”,某种程度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我难以感受到四个人之间浓浓的羁绊、角色与角色之间层层的联系。

最后,作为一个乐队,对于她们训练的部分也是轻描淡写,我并没有看到她们与乐器、她们与音乐之间的感情与联系,没有体现出“音乐的力量”。

综上所述,整个番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吃一道盐味不足的菜——咸味这一底口不够,其他的所有酸辣甜就都是飘着的。

【演出方面】在演出方面,我想着重探讨一下对于波奇酱的演出。

首先我认为制作组在刻画波奇酱的时候,过多过猛地采用了“表情包系演出”这一手段。

作为一个有效增加画面戏剧性、画面张力的优秀手段,该方法被大量番剧所使用,就比如阿妮亚的那个经典坏笑。

而本番在刻画波奇酱的孤独的时候,使用了太多太多的这个方法,以至于让我有些审美疲劳。

也正是这一点,有点令我感觉,制作组对于生活中孤独、内向的波奇酱并没有什么同情心:把波奇酱内心的孤独与内向完全娱乐化、甚至抽象化,给屏幕面前的观众观赏、把玩、图一乐。

如此的表达方式,大部分观众看了会发笑,少部分和波奇酱相似的社恐观众看了会有共鸣。

但是,没有观众看了会对波奇酱产生同情。

【音乐方面】对于本番的音乐,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歌曲,另一个是bgm。

先说歌曲,这方面我认为是十分优秀的。

尤其是她们那次台风天举办的第一场对外演出,面对场内几个冒雨前来的观众,无论是背后凌乱不合拍的鼓点,还是喜多酱紧张的演唱,都很真实、很令人身临其境。

也很令我印象深刻。

同时本番中几首歌曲的抓耳程度也是可以的。

然后是bgm。

努力回想,我的脑海中居然没有任何旋律,也就是这个番的bgm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仿佛bgm不存在于本番一样。

有人说大音希声,感受不到bgm恰能说明它的好。

我觉得不然。

我是一个对bgm极其敏感的人。

优秀的bgm是非常能渲染氛围、衬托人物、调动观众感情的。

如果本番中存在这样的bgm,我一定能感受到、记住它。

所以我认为本番在这一方面还是比较缺乏的。

【作画方面】作画角度,从作画风格上讲,一个主角是四位青春可爱的妹妹的作品,使用的线条却是直来直去,有棱有角,有点几何感、尖锐感的,我觉得这不是很合理。

另一方面,从我个人所喜欢的作画风格来讲,我个人觉得它的作画过于简洁了,人物就几个直来直去的线条与简单色块,以至于给我造成一种有点接近于糊弄的感觉。

【其他方面】波奇酱的性格真的是内向、社恐吗?

哪个内向社恐的人随地发病、大到在大庭广众之下、小到在自己朋友面前做出各种夸张且引人注目的举动?

真正的社恐不会希望有人关注自己。

所以波奇酱是否就是单纯的自我意识过剩?

 5 ) 你的第一部轻音又何必是轻音

十月唯一的真神,对社恐的描绘堪称精髓,我个人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一手出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歌,不是说歌不好听,而是和live本身不搭配,也就是演出live部分效果太好,而音乐相对而言平淡了些。

我在观看的时候总是和kon做对比,剧情上kon就是轻松的空气系校园日常,而孤独摇滚明显其实没有kon那么“校园系”,虽然kon乐队目标是去武道馆,但实际上依然是五个少女的校园生活,而孤独摇滚是正儿八经的搞乐队,这俩动画中乐队是作为一个载体来承载大家的日常的,所以这个载体也可以换成别的,你会发现你把kon的乐队换成其他的社团活动,可能表现力就没那么强了,但是可以保留原有的剧情走向,如果把孤独摇滚中的乐队元素给换了,那剧情走向就很难进行了,也就是说孤独摇滚和音乐、乐队载体的耦合度更高一些,在作品精神内核上,轻音和孤独摇滚不是一个赛道的作品,轻音是五个开朗少女在挥洒自己的青春,孤独摇滚则是在表现一个社恐少女在其他朋友的帮助下的成长,单论基调来说赛马娘的风格更为接近。

而演出方面,不论音乐本身,轻音每一段LIVE都是秀肌肉的完美LIVE,孤独摇滚每一段LIVE都是偏向叙事的叙事LIVE。

因为轻音原作里没多少LIVE也没有什么挫折,动画自然会来几段专门自身完成度高的LIVE,但孤独摇滚原作的LIVE就是剧情的一大部分,动画再做也不能脱离原作(轻音也没有脱离原作),因此有无剧情负担就是孤独摇滚和轻音的最大区别。

至于音乐每个人的喜好不同造成褒贬不一并不会影响基调本身,即使有部分缺点但无伤大雅,孤独摇滚依然是十分优秀的神作。

无论是kon还是孤独摇滚我都特别喜欢,我个人认为这部对于没有接触过kon的朋友来说一定能收获当初我初次与kon相识的兴奋。

这也是我标题中所提的,你的第一部轻音又何必是轻音。

 6 ) 《孤独摇滚》狠狠的共鸣

一直以来我都是性格内向孤僻的人,一直到高中(大概2018年高一下学期)开始接触到架子鼓、和同班同学组了乐队才算有了转机;之后大学因为家庭变故加上学业失利,又被拖进孤独当中,更不愿与别人讲话了;还好,之后鼓起劲的自我突破,让我再次拿起鼓棒,也有了新的乐队,再之后学起了电琴,假期回家还可以和当地曾经在我的童年闪耀着的前辈一块儿演出,小时候一直不敢靠近的这群看上去“神头鬼脸”的人其实每一个都很善良很有趣。

啊…有的时候真的不得不感叹音乐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他能将人们联结到一块,就行“纽带”一样,能联系起人们,而我大多数时候,也只有在拿起鼓棒或者吉他站在台上的时候,才会感受到无尽的力量、勇气和温暖。

《孤独摇滚》从名字到内容都深深的吸引且联系共鸣着我,大家都要努力生活哟,也都可以拿起喜欢的乐器,组个乐队啥的,音乐真的是能改变人的东西!

 7 ) 摇曳乐队

三星给漫画原作了,对我来说芳文社真的是一家很平庸的动漫公司。

期待了很久这部作品,但给我的年末带来的只有遗憾,如果换一家制作公司该多好。

一群在女主角身上找认同感的人已经很难绷了,换个lgbt主角就被懂哥喷烂,这两者有区别?

本质上和《在异世界获得超强能力的我,在现实世界照样无敌》这种番一样,制作拉满了,但内容太差了。

孤独摇滚内容差指的是,作为一部音乐为主的动漫,音乐太差了。

在漫画这种无声的载体下写音乐故事那么剧本肯定没啥问题的。

关键是芳文社作为动漫制作公司,你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为这部动漫找到最合适的乐队来配乐,日本本就拥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小众乐队,但最终呈现的是“乐队版摇曳露营”,这操蛋的动漫制作公司是不是觉得二次元没人会听歌是吧?

别小看乐迷和日本音乐的水平。

感觉在豆瓣写这些东西已经没啥意义了,如果有人能看到这篇文章,建议去看看《beck》吧,同样的漫改音乐番,把有限的资金几乎都用在了音乐上,原声专辑把芳文社这部“摇曳乐队”秒成渣。

真的吃点好的吧,你的播放器没有墙。

 8 ) 孤独的人,愿你迎来黎明

毫无疑问纽带乐队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存在:波奇对人际交往的恐惧导致的孤独,喜多向往着和他人一起朝一个方向前进却总是一个人(指她的心灵状态),凉在前乐队成员不理解的困境里孤独地坚持着对音乐的热爱,虹夏心怀梦想却无人诉说。

在孤独中,纽带乐队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纽带乐队是这些孤独的人摆脱孤独联结彼此的“纽带”。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所有人团结一致协和地朝成为乐队的方向努力,也体现在各个成员彼此的心灵共振间。

波奇通过纽带乐队逐渐从孤独阴暗里走向光明,喜多和他人一起朝着一个目标的向往在纽带乐队的前进中得到了实现,凉在纽带乐队里坚持着自己对音乐的追求,虹夏也通过乐队一步步地向梦想进发。

正是纽带乐队的存在,使得四人的愿望拥有了被触碰的可能。

《孤独摇滚!

》制作最神的地方在于一一真实。

这不仅是背景上的实景渲染的真实,还有对人物动作流畅度的把握,对乐器演奏,乐队演奏的细致追求,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失误的情绪状态,对于喜多的吉他从入门到学会弹曲的时间把握,都令人疯狂共鸣。

除此之外,人物的形象也十分立体真实:波奇惧怕人际交往,但是却拥有很强的行动力和意志力去坚持一件事;喜多是外向开朗充满活力的,但总是容易冲动行事,不过喜多的冲动总是成为故事推进的重要因素;凉是在音乐方面很可靠的前辈,没有架子,对乐队的事很上心,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乐队出力,为大家着想,虽然总是很屑,但是总有虹夏麻麻拴着;虹夏与喜多的开朗不同,她有种早当家的感觉,是一种懂事的成熟(在家里边煮饭边练习架子鼓),这是隐藏在体贴温柔背后的心酸。

她们不是扁平单一的性格形象,她们在复杂中彰显着自己的个性,因而才显得鲜活又真实。

真实的成长着,波奇在第五话中有一段独白:“成长这东西,说实话很难判断,跟努力又不太一样,最近的变化真的很剧烈,我开始打工了,现在偶尔敢跟别人对视了,但我感觉这不是乐队层面的成长,我只是刚脱离了水蚤和眼虫藻的等级,终于站上了人类的起跑线”贯穿始终地成长着的是纽带乐队演奏的进步和成员的联结。

最明显地成长着的是波奇在人际交往上的成长,但同样伴随着的是喜多吉他水平的成长,这点在live的细节对比上都有体现。

最后一场live上波奇也明显地关注到了喜多的成长,与第八话波奇救场喜多的目光相对应的,最后文化祭上波奇断弦时喜多扛起了波奇的吉他部分,波奇向喜多看去的目光。

这是成长之线交汇之时!

番剧的最后,后藤正文的《翻转岩石,晨光洒落你身》,背景是一个又一个被晨光沐浴着的熟悉的波奇常驻地,是波奇从走向黎明的见证。

那天夜里我藏匿于黑暗笼罩的角落里,咀嚼着孤寂与无人可诉的痛苦,MP3里循环到了这首歌,脑海里浮现出这些洒满晨光的场景,内心感慨了一句:波奇已经走向黎明了啊。

眼泪流了出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想起自己,恍惚间发现自己和过去的波奇一样孤独,喜欢待在无人的角落,将自己的内心封锁,没入黑暗,蜷缩着,独自承受一切。

没关系,总会过去的。

黑夜是孕育希望的土壤,所以孤独的人啊,在这漫长的黑夜过后,我们终将迎来黎明!

 9 ) 对孤独摇滚的一系列质疑的看法

先来说一下主观观点,我个人还是挺喜欢孤独摇滚这部番的,我觉得这部番是值得9分左右的评分的。

但是,不管是在豆瓣还是bungumi甚至是b站都出现了一些对孤独摇滚取得如此高的评分的质疑。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孤独摇滚正值刚刚完结,热度和讨论度十分高的阶段,这一阶段会有评分虚高的现象是很正常的,所以对评分过高的质疑是有道理的。

但是为此去给出一些比较牵强的批评意见是没有必要的。

我真心希望后来的观看者们能够带着像我们追番一样的心情,轻松而又带着期待地欣赏这部番,而不是带着“神作”的沉重光环或是“过誉”“虚高”的先行印象。

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说一说那些我认为牵强的批评意见,以及我的看法吧。

首先是“消费社恐”以及“演出过度”。

主要观点是说这部番在刻画社恐形象上过于用力,一些行为脱离实际。

社恐形象成为了大家取乐的对象而导致大家没有同情之心,对实际的社恐可能造成伤害。

我的观点是波奇的社恐形象是全篇的核心之一,围绕这个核心的演出再天马行空都不算过分,甚至可以说这正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欢乐部分,是大家追番的快乐源泉之一,而且是这部番有别于其他芳文轻百日常的特色。

观看波奇各种幻想,尴尬,扭曲的大家,在生活中可能并不会有那么严重的社恐。

但正是这种源于现实的细节,又略显夸张的演出才让大家产生了共鸣的同时又不至于过分代入,从而保持快乐的看番体验。

在这种体验之下,大家也自然喜欢了波奇酱这个有趣的角色。

我觉得相比于“同情”或是“尊重”,社恐们更加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和称赞吧,而孤独摇滚这部番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如此又怎么能说它是在“过度演出”“消费社恐”呢?

其次是“剧情不足”“主线不明”。

主要是说孤独摇滚没有吸引人的剧情和明确的主线故事,导致了叙事单薄,只能靠整活来吸引眼球。

我的观点是孤独摇滚确实不是一部剧情见长的作品,不说和《odd taxi》《夏日重现》这种本就是偏重剧情展开引人入胜的作品相比,就是和《赛马娘2》这种略显套路的王道热血催泪剧情相比都不算出色。

但是经历了《轻音少女》的成功,经历了之前一系列的芳文轻百作品,我们应该知道剧情是否优秀不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孤独摇滚》确实拿下了比之前那些芳文轻百都要高的评分,但我觉得对于这样一部有所突破创新的作品来说,不应该单以剧情的不足就定性它不能取得如此成就。

而且孤独摇滚并不是没有主线,随着一话又一话的推进,我们切实的看到乐队四人的默契在逐渐建立。

从一开始波奇的吉他游离在乐队之外,喜多主唱抢拍,到最终话的断弦事故处理中,虹夏更换原定节奏方便喜多顶上solo,波奇急中生智滑弦切入。

大家从最开始的“临时拼凑”,逐渐变成了默契的乐队伙伴,不也是主线推进吗?

最后是“萌豚刷分”“现充涌入”。

主要是说孤独摇滚过于出圈,导致大量人无脑跟风刷分。

我的观点是不管评分的人是谁,是最近开始看番的新观众,还是只喜欢芳文轻百的萌萌人,只要是结合自己的观看体验,认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都应该被尊重。

动漫本身并不是特别高雅的文艺作品,一部动漫能给人带来快乐是最重要的。

而对于孤独摇滚,如果要我用最简单的词来评价,那就是“有趣”“好看”,而这样,我觉得就足够了。

再来说点客观的,孤独摇滚在b站的播放量是8千万,考虑到b站播放有三集的延迟,会有一部分播放量流失,我们直接翻倍来算1.6亿的播放。

这个播放确实远超一般的芳文轻百,但要说流量爆炸也还差一些。

作为参考,夏日重现在同样有更新延迟的情况下,b站播放量有2亿,公认的流量爆款间谍过家家更是有接近7亿的播放量。

也就是说,孤独摇滚确实冲破了芳文轻百这个小圈,但也仅限于看动漫的大圈内人人皆知,而没有破圈到社会广泛流传的间谍过家家这种程度。

所以来看孤独摇滚的观众,大部分还是看过一些番的观众,大家认为的“好看”也没有那么水。

最后的最后是我的主观情感抒发,孤独摇滚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10 ) 她戳中了社恐人的心巴,看完又想买吉他

本来是被社畜表情包骗过去看的,看的看的,眼泪流下来。

它其实讲的不是社畜,而是社恐。

二次元人群应该是社恐含量最高的人群,十个人随手一抓,有九个社恐。

《孤独摇滚》戳中的不是社畜的心巴,而是我们社恐的心巴啊。

女主后藤一里就是合格社恐,一里的日语谐音是“孤独”,她的外号叫做小孤独,从小就是个边缘人,吃便当都只有老师愿意跟她交换。

不敢请假,如果请假一天不去上学,像她这种人会立即被同学们遗忘。

平时睡在壁橱,一个人孤独练习弹吉他。

她渴望朋友又不敢迈出第一步,每天都绞尽脑汁“吸引”同学,背着吉他去上学,希望找到自己的同好,但从来没引起过别人的好奇心。

去打工,甚至完全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最初连站在客人面前都做不到。

去演唱会弹吉他,完全不能接受自己出现在人前,只能躲在芒果箱里弹吉他。

好不容易被人搭讪,但是因为太久没跟人说话,说不出话。

社恐人真实写照,明明到了目的地却不敢进去,在内心做建设,五分钟就要进去,十分钟,十五分钟,不敢进去……

因为社恐,想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所以去了距离家两小时的高中上学。

明明内心想拒绝,却无法把拒绝说出口,因为社恐人根本不会拒绝人!

只要跟人社交一天,就会想要火速逃离现场,因为耗光了电量,实在是太累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社恐严重患者,却爱上了摇滚乐,用网友的一句话来说,社恐搞音乐,那不是闷骚吗?

她搞音乐的原因也很简单,原来阴沉的人也能在摇滚乐中发光发热啊。

弹吉他是室内运动又很酷,还有机会变成名人。

虽然是幻想,但一里为了这个梦想加倍努力。

为了想要在台前演奏,所以三年来每天花费六个小时刻苦弹吉他,终于在网络上混成了圈内大神,拥有3万粉丝。

然而随着她刻苦努力,自己希望的并没有到来,毕业没演奏,没朋友,没有乐队成员,啥也没有。

玩音乐的初衷是想成为一个更酷的人,但因为社恐,她只能成为网络上那个很酷的虚拟人。

在现实中,她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终于有一天,机会大门在眼前打开,有人找她去做乐队的支援吉他手。

她有机会加入乐队团结band,有机会上台演唱,也交到了两个朋友虹夏和凉。

虹夏,绝对的社牛,乐队鼓手,大多数时候都充当着鼓励人的角色,也是她拉着一里加入乐团。

凉,冷面富婆,有钱大小姐,把所有钱都花在买贝斯上,她是乐队最酷的贝斯手。

平时没事干喜欢一个人去废墟探险,或者逛二手商店,但她不是社恐只是喜欢一个人待着。

这两位好友可以耐心地引导自己,不会嘲笑她,会包容她,帮她解决问题,也鼓励她变得更加强大。

乐队成员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家人,她们彼此相处的机会比跟家人相处的机会更多。

事情没有一帆风顺,紧接着困难接踵而至,最大的问题是,她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真正的实力。

因为乐队跟独自演奏不一样,需要跟人有交流,但是她有社交障碍,甚至不敢跟人对视。

虽然自己演奏很厉害,但是完全无法跟人融入乐队,甚至只能套着芒果箱上台演出,导致演出失败了。

她知道,如果想要做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必须要克服社交障碍,这是一个神级吉他手,不幸被社恐封印住真正实力的故事。

《孤独摇滚》被网友称为十月新番里的最强黑马,得益于这一圈表情包破圈,关于它的讨论度甚至不比《电锯人》差。

本来以为它是靠表情包搞热度走了捷径,真的看下来发现,《孤独摇滚》并不敷衍,相反它非常精致,要素齐全,豆瓣评分也不是虚高,它是真的有点东西。

它真的完完全全细致刻画了社恐人群的内心写照,去搜《孤独摇滚》的实时广场,一堆网友表示这就是自己。

社恐作为动画主角也不少见,之前就有一部《我不受欢迎,怎么想都是你们的错》,但《孤独摇滚》不是一丧到底的,反而她丧的非常“热血”。

女主之前的生活只有孤独练习吉他,但自从加入乐队之后,她的生活充实了。

她需要和团队成员练习,需要演出,需要在livehouse打工,需要组建新的团队。

对社交健全的人来说,每一件事都是非常正常的小事,但对于她来说,每一天都是一道坎。

你能看到她每次都想解决问题,每一集都在缓慢进步,虽然距离正常社交还有段距离,但你能看到她正在一点点变好。

有一种说法是,社恐的人本质是不喜欢人类的,就像猫和狗的区别,狗这种物种天然对于人类有好感,狗狗见到人类就会热情扑上去,社牛患者同样,看到人群会很自然融入。

而社恐人群更像是猫,他们没那么喜欢人类,大多数时候都更喜欢独处。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严谨,就算是这种说法,猫咪也是需要人群的,社恐人与其说是不喜欢人类,不如说是闷骚。

他们渴望人群又害怕人群,羡慕热闹又能享受孤独,有一种又想靠近又想远离的微妙感。

《孤独摇滚》最妙的一点是社恐嫁接摇滚乐,这两者嫁接在一起有一种很奇妙的化学反应,也是燃点所在,对于一里来说,克服社恐打破自我,就是最摇滚的。

一里最大困难不是音乐才华,而是社恐,解开封印的那一天,就是她成功完成自我成长的那一天。

你会非常期待跟一里一起成长,真正站在舞台上,发挥自己全部实力,去做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而很多人把《孤独摇滚》当轻百合番来看的,乐队主要成员都是女性,全番没有一个重要男性角色出现,我甚至没看到男性多说几句台词。

店长是女性,乐队全员女性,哪怕是在家里,也只描绘一里和妹妹之间的相处。

漂亮女孩子之间互相鼓励,果然没有人比芳文社更懂美少女贴贴。

而且《孤独摇滚》真的很好笑,有一种脑回路很奇妙的好笑,被问当初为什么玩吉他。

女主内心想的是,因为很酷,因为想出名,说出来的是:因为世界和平。

前吉他手落跑,凉没有生气,反而以为这位妹子去世了,真心实意地为她上香祷告。

一里害怕上台,两位好友安慰,正常女高中生根本听不出演奏的好坏啊!

平均五分钟一个笑点,观看模式轻松而快乐。

当然说了这么多,《孤独摇滚》既然沾上了摇滚,主题还是讲音乐的。

作为一部音乐番,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如果音乐难听,这番就失败了。

《孤独摇滚》音乐绝对不差,虽然我没有什么专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是看完三集之后让人忍不住哼主题曲,在脑内不断循环,每次不自觉哼歌的时候还会想到团结band,这不就是一部音乐番的成功吗!

网友的评价也很高,不少人表示,这就是第二部《轻音少女》啊!

《孤独摇滚》有一种很奇妙的魔力,你明明是看着社畜表情包入坑,然后因为社恐主角的心理活动而共情,接着因为社团友情露出姨母笑,最后竟然能够被音乐本身吸引。

它唤醒你莫名其妙的想要去购买吉他弹吉他的心,你知道也许吉他买来不到半年也会落灰,上次因为《轻音少女》买来的吉他还在闲置,这次又因为《孤独摇滚》蠢蠢欲动。

但你如果看完了有那么一闪而过的念头,去把家里落灰的吉他拿出来也好,去买一把新的吉他也好,去看一场livehouse也好。

可以再去试试,再给自己,或者摇滚乐一次机会。

PS:小小声说,我真的不是卖吉他的托啊,我怀疑《孤独摇滚》才是。

《一百零八》短评

少女组乐队题材很容易腻,本片加上社恐元素,增加了很多颜艺乐趣。小孤独的内心世界,四人的互动很有趣

7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

画风猥琐 配音媚宅,视觉上听觉上引起生理不适

12分钟前
  • accomplice
  • 较差

能不能别在芳文全女主的作品下要男人啊,恼。目前来看不错,展开很顺畅,节奏也合适,该进展的时候进展,整体氛围轻松有趣,很喜欢凉的性格,女主奇怪的颜艺很好笑。小火一下能吸引来这么多不感兴趣还看完了非要骂一手其他人审美低下的贵物,也是神了

13分钟前
  • n
  • 力荐

日韩是都有什么文化旅游宣传任务么,第九集海边/温泉回装都不装了;整个片子都是一个大写的反高潮,所以就平淡的看完了;以为灰人偶是jojo的特殊现象,没想到是行业现象🙄

16分钟前
  • .
  • 较差

真是很清爽舒服的人际关系,和塞得很满的演出。但是清爽地让故事行进下去的同时,无疑轻巧回避了本应是「社交障碍」题中之意的那个伤害、矛盾、负面的部分。好像不应该苛责作品没有讨论一开始就从其设定里排除出去的「孤独」之真正负面,毕竟芳文社不会舍得让人真正被伤害。

19分钟前
  • 琴酒
  • 推荐

呃呃常服制服女仆装这些老套元素,,颜值被运动服封印,换上美美裙装撩起刘海就大呼好萌 我真是看烦了。还有作者借凉之口说出的一些恶心话“玩女人”“靠波奇出卖色相走红”(还借机堂而皇之放出波奇🕒式图像)之类的,真是💩味难改啊

24分钟前
  • momo
  • 很差

get不到...本来以为是像小南极一样的类型,看完发现真的是差远了,日常的有点太平淡了,后藤独的性格我也挺讨厌的。 7/10

25分钟前
  • 1w.
  • 还行

一個社恐吉他少女應該加入修蓋子卻誤入輕音(不是(認真說:第一集觀感不錯但後面每況愈下,把社恐誇張化、弱智化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給人添麻煩,雖然說是為了搞笑,但真的看了很反感。。。(那個酒鬼貝斯手大姊姊又是怎麼回事,簡直是貝斯手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27分钟前
  • Orange
  • 很差

好可爱,好真切

31分钟前
  • 骤雨至
  • 力荐

我们仍需警惕当下对于某些群体或特性的“奇观性”叙述和消费,在动画中,人们更多的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审视波奇的一些观众们津津乐道的桥段,创作者缺少一种对主体自身的审视和决断过程,即“让观众通过角色与过去的自我断绝”的过程的描写。而这部动画能进行下去的基础便在于此。其实很期望最后一集的live中能有所体现和突破。但很遗憾仍然在自怨自艾。

36分钟前
  • 癞子
  • 还行

第四集开始有趣一些,Live做得很棒。挺讨厌这种为孤僻个性制造奇观的手法,当然,这对于网络梗的病毒式传播来说很有益处。

39分钟前
  • 白川_3141
  • 还行

2.5 主唱的女孩子加入后就跟常见的芳文社百合番差别不大了,前几话的音乐题材新鲜感劲头冷却过后再看角色塑造(尤其主角)和台词文本,说实话还比不上隔壁的《四人各怀鬼胎》乃至《不道德公会》有意思。

40分钟前
  • -campfire
  • 较差

无趣

44分钟前
  • 神权在我手
  • 很差

实在不喜欢女主的性格,现实里也有又做又孤独又想获取别人关注的时刻,但女主内心戏实在太多,我只觉得聒噪,也变相理解了这样的自己有多令人讨厌

47分钟前
  • FH
  • 还行

这里有一首歌能算上好听?

50分钟前
  • ne一泥
  • 还行

爆米花可乐ready,看看中西全网热议的小孤独能给我带来什么惊喜,结果好失望()当然不是说不好看的意思,还是挺不错的,但相关讨论总让人以为是什么世纪黑马。在我看来是芳文社动改的正常发挥()对于波奇的社恐演出,如此花样百出或许也是必然的结果,不然频率太高会容易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比芳文社动改的其它动画,这般花样的演出必然是其优点,但毕竟本质还是一样,仍让我感到有一些腻烦,太多啦…摇曳露营yyds(说起来我完全不能relate to波奇….难道万年室内派,痛恨出门和社交的我其实是社牛…?

51分钟前
  • 浜名八事
  • 推荐

或许并不孤独,或许不够摇滚,波奇酱或者也并不是广大社恐的真实写照……但那又如何呢?这就是一个芳文社几个小女生玩乐队的日常,有笑有泪有起有落,在多灾多难的2022年底遇见,足矣。

52分钟前
  • 一心而用
  • 力荐

我真的觉得挺一般,可能因为我既不社恐又不摇滚也不想交朋友吧:)感觉像男生眼中那种怪怪女生和可爱女生间的友情幻想。

54分钟前
  • 胖三三三
  • 还行

好治愈好可爱

55分钟前
  • 天然
  • 力荐

不孤独也不摇滚

60分钟前
  • 黑山粑粑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