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我推进战壕,缴械投降,让我越过所有的底线,让我直面绝对:直面爱、牺牲、温柔和信任。
她将我瓦解,让我脱胎换骨。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为什么大家都避而不谈?
”从相识到争吵,从两个人到三个人,在别人看来是顺其自然而已,每个人都正慢慢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当“我”迟迟进入不了所谓的“角色”,在别人眼中变得狂躁,不可理喻,不再是自己的时候,别人永远会认为是你的问题,而不会换位思考,互相反思!
对呀,我就是还没准备好,处在各自角色中的人怎么能感同身受,怎么能体会到自己随时都快崩溃的心态,没有什么事是等你真正准备好才会让你去经历,生活就是这样,让你措手不及,最后又让你明白生活的真谛,与人相处的哲学,让你明白,所有你所经历的纠结痛苦与磨难,都是你所必须要经历的。
我愿意相信只要一个眼神,就可以确定还爱着对方。
我们太爱对方了,以至于不能再爱。
一切都会随着时间过去,但是被一股神奇的力量留下的,就是生活。
是的,生活。
一个看完之后有点郁闷的片子现在渐渐的有点理解为什么现在现在那么多人只要性不要爱了,激情可以很快就忘记,而感情却不能。
女人一旦进入母亲的角色扮演起妻子和妈妈的双重角色起就很难再有自我了,所以男人很容易就不爱这个时候的女人了,激情也没有了,男人的感情也磨光了。
我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母亲可以为家庭为孩子牺牲那么多,直到看到小baby出来的过程母亲是如何承受这种痛苦,九个月的含辛茹苦几个小时剧痛的煎熬,,怎么能不宝贝呢?
让男人生孩子吧,换他们挺9个月的大肚子换他们在产房吼啊叫啊把孩子憋出来换他们在孩子半夜哭叫的时候陪在旁边不休不眠换他们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事业不过话说回来,女人不能太无私就是了
一个念书时被母亲说长得不好看然后抓紧她学习的漂亮女主,念着高深的哲学试图解决"人的根本问题",但是生活当中的亲情,爱情,却遇到严重拷问。
生育的过程让她变了一个人:不安,空虚,敏感。
是爱的深,所以也伤的深。
但是爱情的结晶(孩子)是生活的见证,比起高深的哲学,生活,身为人母,爱着付出着,是一件幸福的事。
本没在意这部片子就在这么一个平常的深夜还未重新开始恋爱 还未重新开始爱人 还未结束学业 还未找到真正的自我在经历恋爱,分手,毕业,工作,考研,读研这样一个非典型的循环之后25岁还是回到父母身边 过这样一个平淡又温馨的年关 一个女人的蜕变无一不与感情线有关生命里的一切眷恋对妈妈的依恋 对爸爸的疑问 爱情的波折 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结婚怀孕生子的憧憬和恐惧都在这部电影里得到印证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一个人带着耳机看坐在自己房间的床头沉默的哭强烈的情绪宣泄看她自我纠缠 看她与腹中小生命妥协看她体味孤独看她痛苦生产看她经历种种身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挣扎看她与自己 与小生命 与家人 与自我需要 与一切和解这就是每一个女人的路和爱人无关 和任何人无关这是为人 为女人的必经路期待 憧憬 加油:)
其实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标题党点进去,但当我花了两个小时看完它之后,我发现我恨不得分享给所有成年的女性朋友,因为我觉得这部电影讲的很现实,它在用很直观的手法变现现在女性婚后的常态,毕竟每当小时候幻想的永远都是结婚后公主和王子一直的在一起,而现实中的常态确是另一番面孔,就像孩子即使很可爱却也无法去改变他震耳欲聋的哭闹声让你感到厌烦,还有想着想为自己事业奋苦一博转过身却发现家庭到处杂乱,让你无法放下眼前的忧虑,当你苦苦要求另一半给你自由,却发现其实他一直在作乐,就会觉得自己努力变得可笑无趣没有了意义。
而这些东西,是女性将来会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而我觉得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是让女性提前认知生活,才能更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让现在不会后悔,这是我觉得的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
写给自己看的,很多剧透。
电影频道是20231226放的,我是20240101电影频道回看的,时长约为85分钟,是个删减版。
女主角芭芭拉是个学哲学的大学生(感觉像是研究生,因为导师告诉她,可以留校当助教),男主角尼可起初在音像店上班,后来西装笔挺,看来是换了份工作。
开头是浪漫的邂逅,当然,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毕竟这部分只是引子。
芭芭拉怀孕之后,她需要面对身体的不适,情绪的变化,饮食的改变等等。
生孩子那一段演的太逼真了,看着都疼,然后就看着医生(也是尼可的叔叔)抱出来了一个头上还有血水的新生儿。
但生孩子不是一劳永逸啊,接下来就是无休无止杂七杂八鸡毛蒜皮等等等等,长时间在家封闭带娃让芭芭拉心力交瘁,而丈夫甚至还在音像店与妹子谈笑风生,还在沙滩上偷瞄美眉,加之论文写作被导师批评,真是于公于私诸事不顺。
这样好像便不难理解那一场宿醉了,酒精麻醉自己,暂时逃离这个世界。
在经历了争吵之后,夫妻二人在第一次约会的咖啡馆握手言和,重修旧好,他们本都是爱孩子的,各类问题是可以沟通解决的。
时间在流逝,生命诞生于时间的长河中,溅起小小的水花。
—————————手动分割线————以下内容是记录,吐槽:1.电影频道推介语相识相爱,一切美好的不可思议,生育陪伴,伴随琐碎,沉淀下来的是爱。
2.男主角工作的音像店很有中国元素,叫熊猫音像俱乐部,罗列的电影有:花样年华,不顾一切,男欢女爱,欲望法则,大幻影,心上人,约会,梦,只是一个吻,我的唇上,男人只想要这个,冷酷无情,难忍的残酷,《别划了,船搁浅了》,有种来抓我(猫鼠游戏)。
3.学到了一个知识:人属于人科,智人种。
4.尼可妈妈的吸奶器竟然几十年了还不扔?
这个情节似乎有些太夸张了。
5.法国也有幼儿园入园难的问题。
6.为什么法国电影中的插曲是首英文歌?
7.结尾处的咖啡馆与开头呼应。
暗示二人关系转好。
8.芭芭拉以小说形式写下了她的故事,起名为一件幸福的事,但是我的感觉是,将这些形容为幸福有点像是强颜欢笑,虽然尼可确实算是个不错的奶爸了,虽然长辈也没有过多干预育儿,甚至影片还回避了芭芭拉的工作因此所受的影响。
但这真的幸福吗?
怎么就是感受不出来呢?
难道只能用母爱真伟大来解释吗,这算是痛并快乐着吗?
无论怎样的经历 都是幸福的事吧第一,喜欢女主角 路易斯·布尔昆 真是太美了 美的落落大方 听说她是吕克贝松的新任女郎 我要去看她的所有片!
喜欢她表达的芭芭拉第二,喜欢他们对待对方的方式,有段对话让我感触芭芭拉:他(她的父亲)在我四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我 从没对我付出过 他死了对我来说都没有区别尼古拉斯:相信我 不会没有区别芭芭拉:对不起 我不该那样说意见分歧 争执 最后都在笑容中化解 尼古拉斯是个好男人 毕竟爱孩子的男人都差不到哪去 第三,喜欢前半段无处不在的笑料 很天然 产妇都是可爱的 生产那段尤其有趣 尼古拉斯大概表现了所有男人作为丈夫在妻子生产时手足无措的二呆相 很多隐私的画面也呈现的非常大方 不失美感 完全没有可怕的场面 只有幸福的传透吧 还包括芭芭拉跟她婆婆之间笑里藏刀的对抗 同自己老妈的抵触相处模式 就普通的三两事 加上配乐 表达出尊重又不失底线 轻喜剧(顾名思义 真轻松啊……)第四,喜欢他们尊重生命纯真的样子,尼古拉斯剪脐带的慢镜头让他眼里的泪水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
第五,喜欢分段式的情绪反差表达,前喜后暖,第一段是经历,第二段是感悟,有很多事情身在其中的时候满是铺天盖地的厌烦,而当远离之后,才要静静感受,再来体会这段经历的好与坏,无论如何,经历总有好的一面。
人果然是需要冷静思考的动物。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喜欢孩子的,顺其自然地和所爱的人结合有一个爱的结晶组建一个家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看了这个片子我恐惧感剧增,觉得有孩子的婚姻简直是噩梦,我完全能理解片中女主角的每一次崩溃和眼泪代表什么,让一个精神独立的女人就这样陷入家庭生活,真是绝望的主妇,她的生活只剩下家庭(以上是2014年8月的感受)(以下是2024年12月25日的感受)哇哦,首先我没有想到距离早期看这部电影已经过去了,十年,这10年间,我真的看过很多次这部电影,也在给身旁的男朋友一起看过这部电影,当然,身旁的人也有轮换。
最大的变化是我的感受和心态。
我从一个如此恐惧生孩子,变得能接受。
今天晚上用最原始的方式,从我那个古老的硬盘里连接到投影仪看了这部片子,电影这个东西真的不会凉的,好的东西就会常看常新,比如这次我发现,其实这个男的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也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他也尽量的去磨合了一些矛盾,他也解决了他与母亲的问题。
他也努力工作,并且没有把工作带回家,只是他还很幼稚,他还很贪玩。
他还没有那么强烈的一个为人父亲的责任心。
可能单纯的就是因为孩子不是他生出来的,所以父亲这个角色真的是需要时间去适应。
假如不对任何他人有过或者有比肩于自己的要求。
可能会更好。
此刻我的男朋友在旁边说,某种程度来说,他已经算一个很好的父亲了。
我说哇哦,这说明你们男性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太低了。
男女平等确实很难做到,在女性不断地想要进步,想要追求更好。
在男性的思维,这已经很好了。
这就是为什么目前有这么多男女对立的情绪的原因吧。
回归正题。
10年来就这部电影的观看,我最深的感受是生养一个孩子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恐怖的是自己的精神状态都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洽,没有跟自己完全和解,没有良好的多到溢出来的爱的关系,没有相对成熟的经济或赚钱的能力,在这样的前提去生孩子。
也许我们会被最佳生育年龄良好的身体机能裹挟。
但是请遵循人性,最深处的自私,你一定要自己好,才会有能力爱和照顾好别人(孩子)。
买了2012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电影展的票,来看《一件幸福的事》和《月球旅行记》全彩版。
后者经由《雨果》的“软广告”式宣传而广为人知(详细影评见另一篇:http://i.mtime.com/zz007/blog/7350670/ ),而前者则拥有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不同风格的两部佳作。
内地翻叫《一件幸福的事》,而在香港被翻译为《快乐孕记》,这两个片名一个直白而不够吸引人,一个简洁而信息量大,各自反应两地不同的文化和翻译技巧,但是却都不约而同的将全片的情绪仅仅传达了一半。
在人们一般理解中,在一段两人的浪漫史里,两个人身体和心灵的结合当然幸福,身怀六甲即将为人父母也自然快乐,一切固然如想象中美好,然而这部看似小清新的法国新片却大胆的挑战了这一切。
影片在开头虚焦的城市灯光里,渐渐带出两人身体结合的曼妙,两人从在碟片店里相识时用各种电影片名表达感觉时影迷会心一笑,而感情渐入佳境后精彩的剪辑又有《飞屋环游记》片头般的美感,但此后电影进入了完全不同的风格。
简单地来说,悲和喜是《一件幸福的事》主要的情绪,然而如果说在片头喜占到100%,那么随着孩子渐渐将要出世,乃至落地人间之后,喜渐渐变成个别段落人物的自我安慰,悲以每分钟5%的速度不断开始占据屏幕。
影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富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毫不掩饰的裸露、情爱场面和毫不遮掩的各色对话和器具让人恍惚广电随时都会伸出剪刀手来,目的倒不在于让宅男宅女们去效仿,而是尽力去更真实的表现这一代人,在激情时的毫无保留,和激情过后开始不断需要去面对的各种问题,并且他们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比上一代还要复杂很多。
如果说,在一段感情里,男人需要去给予女人更多的理解、爱护和体贴的话,女人则似乎需要付出更多的肉体代价和其后遗症。
当然,这只是似乎。
因为作为一个男人,我无法说我能够真正感受到女人付出的代价,但电影很努力的去展现给男人看。
这也是我走进影院来支持本片的初衷。
片中女主角在生好孩子后一段凄凉的独白里这样说道(是大意非原话,各位见谅):生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撕裂,再缝上,再撕裂,再缝上的过程,而且是在各科大夫、亲人和老公面前。
如果说身体的疼痛是暂时的,心理上的变化却是永远也不会回归原状了。
当幸福的付出被梦魇般的痛苦不断折磨,再坚强的女性也会有崩溃的一刻。
从身怀六甲到享受亲子之乐,男人和女人都经历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肉体欲望变化了,互相感觉变化了,父母的支持也变化了,当然,身上的责任也变化了。
不变的,是男女之间的关系。
男人还是渴望多和朋友出去玩,多和有感觉的女性上床;女人还是会渴望男人更多的关怀,多和自己哪怕呆坐着夸奖一下自己(女主角一段中提到,自己产后被夸是一年多来的第一次)。
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女性主义者,但我必须赞同影片整体的观点。
其实不仅是谈恋爱,不仅是养孩子,更不仅是鱼水之欢,人生里与任何人在一起,担纲责任感对男人而言始终是不变的,再有感觉的肉体也有厌倦的一天,再海枯石烂的誓言也会遗忘,更成熟的看待两人的关系并处理它是两人出现问题时最佳的解决方案。
好电影,虽然格调到结尾渐渐越来越悲,但我还是心怀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为更幸福的生活加油!
在优酷看到的这个片子,实在无聊就点进去看了。
这是很不顺畅的一次观影。
客户端看不了换网页,网页也阵亡了,最后还是在客户端结束的。
用了两天看完。
在进入故事30分钟后,遭遇无法播放,说它有多吸引我,也没有。
于是在挣扎几次仍旧无果之后,我选择了放弃。
今天才重拾起来。
开头的情节很浪漫。
女主角在男主角上班的影像店借碟片,两人以此传达情感,陷入热恋。
他们疯狂的爱着,尼克深情的向芭芭拉表达他想要她为他生一个孩子的想法,于是……我以为既然他们如此相爱,既然尼克那么渴望一个爱的结晶,生养一个孩子应该会像片名一样幸福。
结果不然。
整个过程芭芭拉很痛苦,孤独,甚至有些抑郁。
而尼克,无法理解她。
芭芭拉多么可怜啊!
这是一部喜剧片,却没有多么搞笑的情节。
芭芭拉逃产课出去打游戏的时候,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可爱俏皮的女生!
她那不想像一只母狗一样的想法,我不能再赞同,于是会心一笑。
哈哈哈哈,对嘛,why should I do like this,我也是人,我也像男人一样。
凭什么?
怀孕的过程多么辛苦我不得而知,但我可以想见。
芭芭拉是伟大的,生育孩子的人都是伟大的。
尼克提出换份工作以求给予母子俩更好的生活时,还是很感动。
这个男人还是爱她。
怀孕还不是最痛苦的,痛苦的在后面。
照顾孩子,哺乳,学业,……芭芭拉承受太多,渐渐迷失自我,痛苦不堪。
还要面对阴部因为自然生育而松弛的问题,当医生夸她的阴道很有弹性时,她哭了。
尼克还是约见朋友,过着和往常差不多的生活。
当芭芭拉在他面前情绪失控,抱怨时,他不理解,他认为自己辛苦工作也付出了很多。
那哪里有芭芭拉辛苦。
心寒。
突然联想到之前看的电影《我的国王》也是法国电影,也是女主生孩子之后陷入癫狂,比这个更偏激。
芭芭拉妈妈说“当你认识到男人并没有什么用时,你就不会如此难受了。
”也许是吧。
我想既然有了矛盾,伤了心,分开是最好的结局。
影片没有这么处理。
芭芭拉回到母亲身边,与母亲和好,与父亲和好,与自己和好。
还好,尼克好好的照顾着她们的女儿,然后芭芭拉回去了,发现他们还是相爱。
影片更像是芭芭拉一个人的蜕变,尼克在其中“并没有什么用。
不知道有多少影迷能感受到芭芭拉的幸福。
更多的还是对怀孕和婚姻的担忧吧。
”不少女性对生育都怀着一定的恐惧心理,要是男生能够在女性生产过程中,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关心女性的心理,也许生育会变成一件更幸福的事。
话说看完这个电影对结婚生孩子更加恐惧了好嚒!孩子的出生对两个人的影响好大,每天都有很多争执,母亲忍受着万分疼痛把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已是不易,还要放弃自己生命中很多其他的乐趣和时间,来照顾一个小生命,不是一天一周一个月,是日复一日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多年后的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吗?
这样毛绒绒的男人 我也想来一发啊
应该是DVD时代的電影了,只是自己忽略了,看着海报还以为看过,但是打开電影发现真的很有生活喜感:为了孩子牺牲了个人享受值还是不值,真的不是简单的回答;電影开始的DVD影碟语言交流也是电影的一大亮色,女孩子怀孕到生产以后的产前以及产后的情绪波动都非常有启发性也是对现在的准妈妈和少女妈妈的一个警示和帮助怀孕生儿育女真的不只是女生一个人需要面对的,它需要两个人的甚至整个家庭的理解和帮助,过去我们真的不知道一个孕妇在孕期那么强烈的荷尔蒙(以及从里到外的性需要)电影是喜剧,可是生活里没有那么多電影里的巧合和喜剧结尾,生活需要我们去认真面对和悉心关爱。
某些孕妇的备孕情绪纪录片。很日常琐碎。
男主很渣,即使感知了女友产后的情绪变化,居然丝毫不为所动,不安慰不开导,反倒是吵架的时候当作利器拿来质问女友“你怎么会变成这样”,我的妈呀,如果我遇到这种男人肯定分。
没有人告诉我,原来怀孕那么麻烦,从此需要戒掉奶制品腌制肉类,戒烟戒酒,欲望旺盛,像被一个外星人寄生,控制哭和笑的容器。怀孕让我支离破碎,又重新把我组合,离开孩子我以为找到了自我,心却原来从未离开。或许一开始因为懵懂无知而做下了如此鲁莽的决定,但在经历一切以后我能说,不后悔。
【2017年重看】很温馨很闹心的片子 相爱的两个人能做的最美的事就是制造属于两人的爱情结晶了 生活淘尽繁花 最后剩下的还是生活本身 不再爱的悲哀不是因为不爱,而是不得不爱——一件幸福的事
幸福的事,这个名字只能适合故事开始的时候,后面的一切都一一证实了我对未来的恐惧。中间小笑点还蛮多的
如同科教片般boring,对于深层次的人性探讨又点到即止。对于露易丝·布尔昆的表演又一次失望了...一定要说她漂亮吗?那离女神苏菲还很远,穿少少就是性感吗?那梅根就不会神一样的存在了。好吧,以后有机会会再把它看完的。
关于怀孕生娃带娃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说相当真实了
真实展现了为人母亲需要面对的困境。但解决得太超脱现实。更何况,大部分人还要面对经济压力。
做妈妈的幸福
就是怕了
爱的奉献,我听过最完美的母子关系是: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她们趴在云朵上,认认真真的挑选妈妈,感觉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孩子,然后丢掉了天上无数的珍宝,跨越星辰大海,光着身子像个小乞丐一样来到你的身边,只为全心全意的爱你……就像影片说的那样:她让我得到解放,她使我脱胎换骨……伟大的母爱,细节之处见真章
这篇论证《初行》是《一件幸福的事》的喜剧向作品还论证一件事,那就是全世界年轻人在面对组建家庭这个社会性课题时表现出对于原生家庭的敌意都一样。伴随着这位年轻妈妈撕心裂肺的阵痛以及热泪盈眶的喜悦,伤痕累累的女性身体/意识终于有了真正体验世界的机会。妙趣横生的开场注定奇迹就是一场创造。
积极接受命运带来的改变
长大成熟的标志就是意识到太多原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理所当然。我是坚决支持人造子宫的发明。女主还是哲学系美才女,结果因为一个孩子,九天仙女也得变成庸俗妇人,自己原生家庭的矛盾,男友家庭态度的微妙,对自身生存能力的担忧,这些尘世的烦恼注定谁也当不成仙女。每对小夫妻或新手妈妈或者渴望孩子的仙女都该来看看。孩子是母亲的吗?错,我在影片中我看不出来这个孩子属于母亲,我觉得这个孩子属于所有人,唯独不属于母亲。我觉得最无奈的一句话就是一句台词,“有了孩子还恩爱的夫妻,我没见过,一个也没有。”最后的结局不知道是不是妥协,好像只有一个感觉,也只能这样了。
以女性视角,详细展示了怀孕、生娃、带娃如同炼狱般的体验过程,相当扎心地表达了女性的诉求。当然,片中会自带法兰西式的浪漫与幽默,不至于让影片过于压抑苦闷。。。
關於生育、母職、家庭的完美電影。母職與學術的衝突(女主的thesis正是關於“他者”)、被機械化/醫學化的生產過程、母乳餵養帶來的喜悅(如同性高潮)、放棄晦澀哲學回歸經驗/陰性書寫……女主角的70年代女權媽媽太有愛了!PS.看著看著我忽然覺得,女主=十年後的自己,女主媽媽=三十年后的自己?OMG!
3.5吧。激起了我十分想去查一下,这个片的出资方有没有生产避孕药(套)的集团。换而言之,这片避孕广告打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