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的就因为结尾的部分给了4星,不过综合了整部电影来看还是淡定了一下。
这部电影从根本来否定了一个人的存在,这对于这个人的思想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错了,应该说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所引以自豪的东西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而且如果那是真的你连挽回的机会都没有,这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上帝是否存在的证明?
要怎么证明?
当影片中的男主想要自证清白的时候,这个问题让他为难了。
外星人入侵地球,不仅能复制地球人的外形,甚至连记忆、情感都能复制,那要如何区分?
难道真的只能开膛破肚?
一直以来,人类在认识自身上依然面临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是谁?
影片告诉你,你自己的回答不作数,因为你有可能就是一个复制人,体内藏着一个不定时炸弹,关键时刻为了将地球人的首领炸死!
是的,你就是一个人肉炸弹,对此,可能你自己还一无所知!
影片的时间设定在了2079年,所以讨论将来是否会发生这样的情节根本没意义,但从现实意义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有一个“不定时炸弹”,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这个“炸弹”的威力就有多大。
这个“炸弹”不需要外星人来设置,因为我们与生俱来,它就是我们的恐惧、嫉妒、愤怒...
整个片子黑乎乎的,看的一点都不舒服.然后剧情有些拖沓,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明白,然后就结尾了,留下许多悬念
本片虽然改编自PKD的一部并不太出名的同名短篇小说(《少数派报告:菲利普·迪克科幻小说精选》一书中有收录这篇小说),但却有着非常高的还原度,基本保留短篇小说的主线剧情。
虽然受限于原著作为短篇小说篇幅过短,而稍微增加了男主妻子和贫民区黑人赏金猎人的支线剧情,但也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观感,相反,妻子的支线和最后遵从原著的结尾相得映彰。
不同于长篇小说,PKD在短篇小说中经常喜欢给人留下一个有些欧·亨利式的黑色反转,而没能较好还原这类结局是不少他的改编电影非常大的遗憾。
作为一部商业科幻片,除了原创的黑人贫民线贡献了几处比较平庸的打戏之外,本片较低的预算其实是很难有多少科幻片商业上常用于吸引人的那些特效。
除开低预算之外,还有一点也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原著并没有过多的动作戏。
PKD作品改编时经常面临遵从原著,必然在商业化改编上难免遇到缺少精彩动作戏的问题。
纯粹从商业科幻片角度来看,本片确实不是最出彩的,甚至不如一些更好莱坞化的PKD改编电影;但对于喜爱PKD原著的读者而言,这却是他们能得到的最还原的改编了。
作为科幻片,这并不是一个多么精彩的作品,而原作也并不是PKD最优秀的短篇。
就个人而言,最喜欢的短篇是《全面回忆》原著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他特有的那种黑色幽默和结局反转的集大成作。
但如果仅考虑还原度,这或许是菲利普·K·迪克所有改编电影中最还原的那个。
PKD改编最有趣的悖论是最知名的作品恰巧是最不还原的:赫赫有名的《银翼杀手》相较于原著改动非常大。
《银翼杀手》那至今时期因史留名的赛博朋克美学甚至并不完全贴合原作小说的场景描写(至少个人在阅读的时候,在部分剧情中联想到的是一些更偏废土朋克风格的场景,一定程度上可以参考尼尔·布洛姆坎普在《极乐空间》《第九区》展现的那种贫民区科幻)。
除开商业暴死的《银》(甚至原创剧情的《银2049》也票房失利),《少数派报告》这类的著名商业大导(斯皮尔伯格)坐镇的改编也没能多大程度上还原原著。
虽然PKD因为有大量(至少相比科幻文学界那些巨头们更多)的作品被好莱坞改编,而被戏称为最受好莱坞偏爱的科幻作家之一,但他的作品更多被青睐的是其有趣的设定,适合商业科幻片的高概念开场。
因此,不论是《少数派报告》还是《命运规划局》都是拿了他的设定讲自己的原创故事。
《 命运规划局 》甚至在在魔改PKD的改编作中也属于是极其不尊重原著的那类了,把一个有着多重有趣反转的黑色幽默短篇,拍成了流水线口味、毫无出彩之处的爆米花片。
看了前面30分钟就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本小人书:《真假奥尔哈姆》,立马反应过来,字幕里翻译的主角名字:斯宾塞.欧哈蒙,不就是奥尔哈姆吗。
结局于是就毫无悬念了,但是电影没有交代清楚连环画中表述的亮点(以下剧透):炸弹是需要口令引爆,而口令就是主角意识到自己是外星人而说的:如果他是真的奥尔哈姆...貌似这也成了全片最大的BUG,主角去刺杀大统领,怎么会在见面时意识到自己是外星人而说出口令?
当然这个解释起来也很容易,意识到自己是外星人而自爆是作为计划失败的保险措施,见到大统领另有引爆方法。
说起来讲这个暴露年龄啊。
我在这里说的《强殖入侵(Impostor)》是一部电影,根据著名科幻作家Philip K. Dick小说改编。
电影于2002年上映,由Gary Fleder导演,Gary Sinise主演。
除开著名的Philip K. Dick,想必大家对Gary Sinise也不会感到陌生吧?
这位大叔可谓是高产,参与的演出无数,不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在《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的Dan Taylor吧?
(Gary Sinise差点因此角色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大叔一贯细腻的演技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仿佛依然有当年Dan Taylor不屈和放浪不羁的影子。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对于这部名不见经传的电影产生一些兴趣了吧?
于是乎赶紧Google、百度一下,不过遗憾的是,在相当权威的影评网站Imdb中,这部电影的得分只有5.9分!
于是乎很多人一定恍然大悟大呼上当对本人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动摇,不过先别急,正所谓完美的电影是不存在的,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同,但是客观来讲本剧作为一部正统的科幻电影,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公元2079,自从2050年来地球便饱受星际战争之苦,以致整个地球文明不得不转入地下,Spencer Olham(Gary Sinise饰)的父亲作为著名的作战人员也是在战争中牺牲,从此Olham发愤图强,致力于研发新型武器,积极参与到与外星敌对文明(辛塔利)抗争的事业中……终于,Olham在新型核武器的研发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眼看消灭一切恶势力的日子指日可待,可是,Olham却没发现身边的一切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微妙的改变……一天,Olham如往常一样与同事兼好友Nelson(Tony Shalhoub饰)前往实验室却发现实验室周围重兵把守,Olham以为只是因为战事发展的需要,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谁知在大门口门卫系统却偏偏只要Olham一人的声音辨别。
这让Olham心生疑虑,随后两人来到新型核武器面前,却遇到了一个陌生人——Hathaway(Vincent D'Onofrio饰),两人经过一番对话后在握手时Hathaway却趁其不备突然将精神药物注射入Olham的体内,Olham立即倒地,周围的士兵马上将他抬走了。
原来,Hathaway是欧洲航天局的军官,专门负责辛塔利间谍活动。
他们怀疑Olham是外星文明辛塔利派来的间谍,他是一颗移动炸弹。
但是Olham如何能相信这一切?
他从出生开始的记忆清清楚楚的在脑海中,并没有任何空洞,为什么说他是间谍,为什么说他是半机器人?
Hathaway于是给他看了一段视频:一个建筑工人被绑在特制的椅子上,一柄飞快转动的螺旋电锯正在撕裂他的身体,他痛苦地大喊自己是清白的,他哭喊着自己有妻有女,可是没有人可怜他。
电锯撕开了他的胸膛,取出了他的心脏。
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他的心脏在一阵蓝光下变成了一颗炸弹!
原来,辛塔利的纳米技术远在人类之上。
他们将人类的重要人士杀死然后再制作一个一模一样的半机器人携带炸弹,以期待造成人类巨大的伤亡。
这种半机器人有一种特质,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他们的记忆都是他们原来主人的,这样这些间谍将成为真正的“间谍”,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利用,正在为人卖命,这样也就没有所谓的破绽了。
Olham被绑在躺椅上,抬起看到隔着窗户看着自己的正是自己的同事。
他们的眼神复杂。
这其中自然包括Olham最好的朋友Nelson,Olham看着他大吼,说他知道他曾经和他的妻子私通,但他不怪他;他还说你儿子战死了之后,是我,是我陪你坐了一整夜……这些,这些难道你都不记得了么?
Olham撕心裂肺地吼着,连Nelson都痛心地流下泪水。
可是没有人又敢于提出异议。
Olham被押上解剖台,在心理和精神药物的影响下他完全陷入了歇斯底里,他竭力嘶吼、胡言乱语承认自己是间谍,宣扬自己要毁灭一切……这时他趁着众人没有防备,拿起守卫的手枪从审问室逃了出去。
在激烈的追逐战中,Olham不慎失手杀死了Nelson,这让他痛苦不堪自责不已。
Olham一路跌跌撞撞逃到了地面上,这期间他不断地受到精神药物产生的幻觉影响,他总是想起自己深爱的妻子Maya(Madeleine Stowe饰)。
而Hathaway也率领军队紧追其后。
最终,Olham遇到了抵抗军首领Cale(Mekhi Phifer饰)并与其达成约定,Olham帮助Cale取道抵抗军急需的药品,而Cale则要帮助Olham回到城市中。
在抵抗军的基地,Olham身上的身份识别芯片被取了出来,从此他可以在城市中任意穿行而不被识别。
当两人绕开Hathaway的围堵来到Maya工作的医院,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在前往医院的路途中连Cale也开始怀疑Olham的身份,甚至连Olham自己也开始动摇心中的信念。
Olham帮助Cale拿到了他所需的药物,而Olham一人决定只身寻找证明自己的证据。
他强迫Dr. Carone(Tim Guinee饰)替他做身份鉴定。
但是当鉴定机鉴定到心脏时突然卡住了,这时Hathaway率领军队来到了医院。
Cale冲了进来救走了Olham,可是Cale却不幸中弹。
于是Olham又一次孤身踏上寻找真相的旅程。
他终于想起原来在几个星期之前他和他的妻子一起到森林度假,遇上了森林大火,他们却奇迹般地安然无恙。
但是Hathaway之前有审问他飞船坠毁在哪里,难道……他们的飞船坠毁了?
看来只有找到飞船才能真相大白。
此时,Hathaway站在Olham的鉴定资料前,眼神中泛着吃惊的光芒。
Olham将Maya约到森林,其实此时Olham已做好必死的决心了,他只是想见见自己深爱的妻子最后一面。
突然Hathaway带人追到,Olham只好拉着Maya跑向森林深处。
两人来到了飞船的遗骸处。
Olham认为只要打开机体看看飞行员是谁就可以真相大白了,于是他奋力想掰开机体。
Hathaway也带人围了上来,Olham冲Hathaway大喊:你错了!
你搞错了!
而此时Hathaway下令禁止开枪,安抚Olham说是自己错了,并让他过来。
这时,飞船舱盖被打开了,里面躺着的……竟是Maya!
Olham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看身边的妻子,又看看船舱中妻子的尸体。
突然枪响了,一阵扫射,子弹洞穿了Maya的身体。
Olham惊呆了,他低下身抱住妻子的尸体,感到莫大的悲伤与无奈。
此时Hathaway也来到他的身边安慰他,这时突然有士兵向Hathaway报告,Hathaway回过头赫然发现在飞船舱体中还有一具尸体,竟然是Olham!
Olham震惊了,他结结巴巴地说:“等等……如……如果他是Olham,那……”不等他说完,炸弹爆炸了,隐藏在Olham身体中的炸弹爆炸了……最后一幕Cale在电视上看到爆炸的噩耗,新闻中报道巨大的爆炸中千人死亡,Hathaway和Maya牺牲。
镜头一转,记者们正在采访的对象居然是——Olham!
Cale的姐姐(Golden Brooks饰)问Cale:你认识他么?
Cale漠然地说:我不清楚。
可以说本剧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结局了,可谓是出乎意料。
刚开始时,剧情指引我们让我们相信Olham不是间谍。
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就连主角自己都无法确定心中的信念了,于是我们也自然觉得Olham肯定真的是间谍。
可到了飞船舱体打开的那一刻,Maya安静地躺着,我们突然觉得巨大的震惊和无奈,特别是看到Maya被突然射杀以及Olham悲伤的眼泪。
可是还没完,当Olham的尸体出现的时候,就在主角没有反应过来,我们也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炸弹爆炸了……一切都灰飞烟灭,仿佛这一切都不曾存在过。
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对于人存在本质的思考,可是编剧或者说Philip K. Dick还不愿意放过我们,于是在电视中又一次看到了Olham的身影。
无怪乎Cale最后都不清楚自己是不是认识Olham,便好像一个无限回环的无底洞,永远这样无止境下去。
其实在我看来,我们自己又是否真正认识自己也是一个迷。
这正是科幻大师Philip K. Dick的写作特色,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没有真实存在的基础,所有的东西都是非客观的,这与庄子的境界有些相似。
这是在这样无助的环境中,让人们一次次深思,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或者说为什么存在?
人为什么存在这是哲学问题,也是很多科幻小说探讨的问题,更是许多电影大师喜欢表达的,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的来由。
《强殖入侵》想表达的思想显而易见,我们的记忆是否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本身呢?
同类型的电影有很多比如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就是经典之一。
假如存在即是我们所说的灵魂,这就涉及到了灵魂的概念,灵魂究竟是什么?
就《强殖入侵》来看,仿佛人的记忆就应该是人的灵魂,但灵魂应该是人性最自由的体现。
当连记忆都可以是不真实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是本质的实在的?
我们还有什么是值得称之为灵魂?
其实就灵魂究竟是否存在也是哲学长久以来探讨的问题。
独立于物质的灵魂真的存在么?
它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
意识从何而来,为何存在?
这些都是长久而无解的谜题。
原因我想,其实可能是因为我们无法独立剥离物质与精神而独立存在的原因吧?
当我们无法跳出这圆圈,又如何能看清本质?
所以只能让灵魂这种最玄乎的,有可能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来解释一切。
我们只能不停地猜测,不停地揣摩。
有人说,这就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很多的艺术形式都因此而诞生。
在我看来,所有的艺术都是为了表达存在而存在的。
也就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与灵魂相似的还有真名这个概念,不过真名是很唯心的一个概念了。
真名概念源自希伯来神话,认为这世上的万物在它被创造出来之时都被赋予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便是它的“真名”。
注意,这里说的“真名”并非我们称呼它的名字,而是它本身存在的一个特质。
也是它神性的体现,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真名就是万物的灵魂,或者,是开启灵魂的钥匙。
当万物接近真名之时,亦是接近灵魂之时,接近神之时。
关于这方面的著作有特德•蒋的《七十二个字母》和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
无论是灵魂还是真名,似乎所有的艺术家都看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我?
如果说灵魂或者真名是最真实的自由和自我,那为何我们依然会失去自我和自由?
失去了自由和自我的灵魂或者真名会存在么?
或者说,失去了灵魂或者真名的自由和自我会存在么?
什么是自由?
什么是自我?
什么是灵魂?
什么是真名?
这听起来似乎变得很玄乎,但这只是哲学最基本的思考。
无怪乎有人感慨,现代社会居然还会有哲学存在!
但是,当生活在人生的主导作用愈发明显,人的社会性逐渐替代个性的时候,残存的独立性却会让人的大脑痛苦不堪……很多人选择了消沉,转移,回避……最后自我封闭。
还有一种人,他们便努力去接受改变,最终改变完成的时候,痛苦也就消失了。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站在十字路口的痛苦正是成长的痛苦,也很有可能是人生最值得回味的时刻。
正式这种十字路口的思考,使我们又不得不回归到哲学的思考上来,回归到本质的思考上来。
只有这种思考才能保持我们身体里最独立的呼吸,是我们对了解本质的渴望。
所以,不管是灵魂还是真名,都是这些艺术家们喜欢探讨的主题,因为他们所展现的,或者说他们努力展现的,都是他们的灵魂。
■附录:1、Philip K. Dick: 美国的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作家,除了现在仍在发行的38本书外,他还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和少数作品出版在廉价的发泡纸浆杂(pulp magazines),其中至少有七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
虽然他生前受到知名科幻作家Stanisław Lem, Robert A. Heinlein and Robert Silverberg等人的赞赏,但却很少得到一般人的认同,直到他去世後才渐渐被人们认可。
狄克的创作成为了赛博朋克(cyberpunk)类型作品的前身,他这些作品都描述一个道德沦丧的美国加州社会,早期的小说探索在社会和政治上的论题,後期的作品则是在讨论毒品和神学,这些描绘其实出於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像是心机扫描(A Scanner Darkly)和VALIS。
错列宇宙(Alternate universes) 和 拟像复制(simulacra)都有个共通的阴谋设定,这个设定是关於一个虚拟世界生活著常见的人们,而不是银河的精英份子。
「在狄克的书中没有英雄事迹。
」Ursula K. Le Guin这麽说∶「但有著许多英雄,其中曾被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提及的就是那些诚实、仁爱、坚忍的平凡人们。
」其中一部长篇小说 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建造出一种新的科幻作品类型错列历史(alternative history),也因此获得1963年雨果奖(Hugo Award)最佳长篇小说。
员警说∶流吧!
我的眼泪(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 这个故事是关於一位举世闻名的人,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醒过来,在这个外观完全相同的世界里他不再是个名人,甚至没有任何人认识他。
这篇小说赢得1975年约翰‧坎贝尔纪念奖(John W. Campbell Memorial Award)最佳长篇小说。
在这些故事中,狄克将他所喜爱的人们放进虚构的世界,一个被他质疑其构想和制度的世界。
「我甚至质疑这个宇宙,我想知道是否它是真实的,我想知道是否我们都是真实的!」狄克写道。
狄克的故事常堕落为看似荒谬的幻想,角色们发现他们每天生活的世界是个假像,产生自外部的实质世界or from the vicissitudes of an unreliable narrator。
「所有他的著作开始於没有一个单独、客观存在的真实这个基本假设。
」Charles Platt写道∶「所有东西感觉上都不太对劲,脚下的地板很可能会突然移动,主角可能发现自己曾活在某人的梦中,或是他可能进入某种毒品诱发的状态而感觉比在真实世界还要好,亦或者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中。
」Charles Platt|Platt, Charles. (1980). Dream Makers: The Uncommon People Who Write Science Fiction. Berkley Publishing. ISBN 0425046680 当有人也写下这种有特色的论点和妄想狂的气氛,有时候我们会形容它是「有狄克特色的("Dickian" or "Phildickian")」主要作品:《高堡奇人》《高堡奇人(1962)》发生在一个错列的美国世界,不同点在於这个世界里二次大战胜利的是轴心国(Axis powers)。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定义出一种新的文学类型「错列历史(alternate history)」,而且是狄克小说中唯一赢得雨果奖的作品。
除了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和Ubik 之外,它是值得推荐给菲利普狄克迷的入门书之一。
《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1968)》这篇小说是关於一个追捕机器人(android)逃亡者的赏金猎人,经历了道德上的转捩点。
这个灵感影响了1982年的一部著名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它合并和加强了狄克的一个重要的质问∶什么是真实的 和 什么是虚假的?
是人模人样的机器人冒牌货还是真正的人们?
我们应该将他们看作机械还是人类?
这位赏金猎人必须在这两难之中达成妥协。
它的电影版即著名的《银翼杀手》《Ubik》2005年时代杂志(Time)将他名列于1923年以来百大最佳英语小说。
《流吧!
我的眼泪》《流吧!
我的眼泪(1974)》是关於一个身处於一个未来警察国家的电视明星,当他一天早上醒来,发现他居然竟变成一个无名小卒,甚至失去事关生存的身份证明。
虽然此部作品并不认为是他最好的小说之一,却是在他沈寂多年之後首次出版的小说;而他沈寂的这段时间,也是他声望开始成长的时期,并得到约翰.坎伯纪念奖的最佳科幻小说奖,也是狄克小说中唯一皆被提名雨果奖和星云奖的作品。
《心机扫描》《心机扫描》(1977)是一部从警方侦察案件角度描写的科幻小说,故事描述一位侦查毒品犯罪的卧底探员,为了坚守其卧底身份而吸食大量致命毒品。
此篇作品已经被改编为电影,由理查林克莱特执导,并即将於2006年七月七日上映。
这是菲力普狄克近期的畅销小说。
《VALIS》《VALIS(1980)》 也许是狄克最具有後现代与自传性风格的小说,细述了他自身与一个圣灵的假设奇遇。
此部作品也被认为是学术上最具计划性的作品,并且也被美国知名作曲家Todd Machover改编为歌剧。
狄克晚期的作品,尤其像《VALIS》三部曲,皆注重自传性内容。
《VALIS》即是<巨大自动化活性智慧系统>的缩写,狄克以此作为他其中一部小说的标题(并在他的至少三本小说中延续了这个主题)并接著建立了一套理论---VALIS是实际存在的产生器也是与外星球联系的工具。
人马星的人也太厉害了吧!
细节:看见核武器宝贝时斯宾塞的矛盾,对核武器对爱因斯坦说人类的愚蠢(康德有星空和道德律,爱因斯坦有宇宙和人类的愚蠢?
应该是说罗素和爱因斯坦的核武器宣言吧!
);还有夫妻俩遇见大火(暗示已经死亡被代替了吧?
)。
结局人马星航天器里的俩人尸体。
哦,的确是想不到啊!
人类真是愚蠢吗?
被顶替。
斯宾塞这么厉害,也被顶替。
唉!
不过,最后,还是地球人胜出了。
哈哈!
本片在阐述人与外星人关系的过程中也探讨了人与人的信任问题,面对难以识别的生化人危机,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海瑟威代表的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坚持,他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可是谁能想到他的谨慎也被外星人利用,千防万防也没防住早已被铺设好的陷阱。
斯宾塞代表的是不知实情却无奈入局的生化人团体,以为可以证明,恰巧是毁灭了自己本身坚信的事实,当真相到来之时,迷茫压过了痛苦,无语代替了悲伤,比起人类自己,半人马星人似乎看得更为透彻。
玛雅更是半人马星人棋高一着的表现,她先是坚信自己的丈夫无辜,却随时事情的发展动摇了内心的信念,虽然不知道自己生化人的身份,但却把人类的本性上演的淋漓尽致,面对丈夫的信任,她背叛以对,面对身份被拆穿,她丢下丈夫转身就跑。
这样的布局让人类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相,让人类以为他们可以阻止事态的恶化,殊不知环环相扣,一切都是早已布置好的棋局,没人能够脱离干系。
被严重低估的电影。
一部17年前的片子,我还是那种感觉,十几年前,出了非常多经典的科幻片,比现在的复联系列经典不知道多少倍。
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
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世界真的在倒退吧。
一开始其实并不吸引我,我甚至不太记得开始讲的是什么,直到男主被他信任的公司强行按到桌子上,准备对他开膛破肚时,才真的吸引打我。
因为我也在判断,“难道男主真的被冤枉了”,但是他的眼神很无辜啊?
突然,在最后一刻,男主的眼神开始游离,嘴里也开始冒出一些列“反人类”的话语,我才开始怀疑他。
但是十几年前的片子,有主角光环,不意外。
之后就很套路了了,亡命天涯,寻找证据,拯救自己。
再一次让我意外的是,当我们都认为是人类的女主看到毁损的飞船里有另一个自己。。。。。。
我凌乱了。
直到女主被射击,我都还不敢相信这个是外星人。
最经典的是最后。
不剧透了。
后来才知道,这是philip dick的大作。
难怪啊。
最后强调一下,第一次认识女主是在《复仇,很少见到美国女人50+还这么优雅,这么美。
这部电影,年轻的时候也很美啊。
美的很有韵味,很绵长。
知道这部电影是迪克的小说改编的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去看电影,而是第一时间把原作找来看了一遍。
原作即便是放在迪克的小说当中,也仍然是一篇短得不像话的短篇,加上翻页设计得并不平滑,我翻到最后一页时差点以为中间缺页了。
原作的篇幅短,但包含的内容其实更为丰富,只不过是把笔墨节省下来用在了几个重要的场景上,相比之下,电影的改编有点欠缺。
1,电影删去了月球基地的内容,所有故事只单纯发生在男主角生活地点的周围。
这样一来感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大幅缩小,内容的丰富程度打了折扣。
2,为了引出男二,也可能是为了弥补月球那一段,多设计了一段贫民窟的戏,但在我看来效果很一般。
主要还是紧张感营造得不好。
3,原作本来就短,加上又删掉了月球内容,导致原作被保留下来的内容基本只有“被逮捕、逃跑、打电话、找飞船、结尾”这么几个节点。
于是导演编剧加了大量的追捕戏、动作戏来填充电影,硬是把一篇5分钟左右就能读完的小说拉长到近100分钟。
还是有点注水严重。
包括男主角被注射致幻剂以后反复出现的各种闪回,在我看来有西游记后传之嫌。
4,原作中有一个挺精彩的设计,是男主被逮捕后,第一时间被带到了月球基地。
因为“反派”(权且这么称呼)认为他体内有炸弹,所以在空旷的月球上大卸八块是最好的。
“反派”和好友打算不给男主穿增压服就让他出太空舱,男主据理力争未果,灵机一动,假装承认自己的确是机器人,体内炸弹进入爆炸倒计时。
反派和好友慌了神,抢先跳出太空舱,男主这才得以驾驶太空船返回。
这个设计其实是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设计,而且也很符合男主的角色定位。
但是在电影中,男主虽然同样有欺骗敌人、谎称体内炸弹要爆炸的情节,但是,一来,这段欺骗敌人设计对情节发展毫无任何作用,男主逃脱还是因为敌人给他松绑打算将其另绑到手术台上的这个过程未能遵守捆绑规矩,导致被男主抢了一把刀,暴力破解。
二来,电影的这段欺骗设计极其弱智,男主表现得跟个智障一样。
而且到后来男主潜入妻子办公室那段戏,居然还把这段智障演出又放了一遍,我不明白,导演是觉得这段戏特别值得引以为傲?
5,身为天才科学家的男主,抢刀捅人以求逃跑,贫民窟内解救小黑哥,一系列动作戏令人不禁想问,一个从几岁开始就精通微积分、年纪轻轻就能问鼎世界最前沿科技的科学家,何以能够如此精通近身格斗?
就算是半人马星人很精通格斗,那也应该给个线索交代一下不是?
6,原作中的好友从一开始就是个叛徒,并且是个全程呱噪,不停尖叫着“杀了他”的烦人角色,令人不爽,但也确实从反面把氛围烘到位了,提供了一份很强的反向共情。
电影里的好友,直到死都是好友,这个当然更好了,谁不希望自己被误会时,好友仍然是好友呢?
但是导演编剧的表达,我有点迷糊,先是让好友给出了几个有点不太相信男主的眼神、表情,这就已经跟“好友是好友”的设定有点背道而驰了,然后男主为了取得好友的信任,证实自己确实是自己,大喊:我结婚的时候你喝多了调戏我老婆!
你记得吗?
这………………就是说非得用这样的对白?
最最匪夷所思的是,很快,好友就被男主开枪打死了,原因是电梯门刚一打开,男主来不及分辨里面都有谁。
那么我觉得原作中一个挺重要的角色,在这个电影里还不如不出现呢。
7,结尾的改编,因为我沉浸在原作的情节中,所以确实没想到,等于是反转了两次,我觉得这个还是值得肯定的。
8,原作中特别提到,炸弹引爆的触发条件,也许就是一句话。
到了最后,男主刚说出半句话,触发了口令,炸弹随即爆炸。
电影在这个情节里,没有事先交代,导致观众会觉得怎么男主角戴上美瞳之后说了句话,炸弹就爆炸了。
不错的情节
无聊无聊,中间水剧情,结尾部分加了一些波澜,可能PKD的原著短篇小说真的不足以撑起一整部电影吧。
你如何证明自己不是外星人呢。当你确实是一名外星人。
虽然靠多重反转赚了点分,但是还是无法扭转前面bug太多的硬伤。
酣畅淋漓,结尾无法忘怀,期间努力寻求证明令人感动
推薦給科幻迷
这片子什么鬼 这么多人看了一个有反映的都没有 这片子是怎么做到捡了一堆星河战队的东西拿来玩的啊 从直接用的电影画面 到 里面的人物装备 这不是最惊悚的事情吗 而且真的好有趣啊
【6.8】总感觉还是原作更有内味,影版虽然一直在逃亡节奏很紧凑,但总感觉没有看书时的那种惊悚感。男主太路人脸了,开场十几分钟我才记住他的脸长啥样...特效也不是很好。结尾的改编有点意思!总体就是不功不过的平庸科幻片。
还有个102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啊,有机会再看了。
【PKD】男主苦大仇深一张脸简直看不下去
6分。90年代的科幻动作风格,菲利普迪克原著改编,对未来科技的想象也比较简陋,这个反转也不算高级,妻子的戏份就不多,没什么反转效果。
........
【C+】中规中矩的pkd作品改编 原著本身就只是短篇 体量不大 所以片子里加多一些额外的剧情是可以的理解的 而且整体看下来这些改编都也算是无伤大雅 说实话只要不是加入让人头疼的俗套糖水爱情戏 或者是把故事内核都改变了的那种改编 其实都还是能够让人接受的
PKD小说作品改编。感觉每次看pkd的作品都是一次冲击,真的喜欢这个节奏,整篇剧情大部分都是在引导观众去相信一种,里面的角色也是这样的一种认知,然后到结尾突然的反转简直是shock,这个结尾两重太赞了,就全篇这种悬念不到最后一直猜不到,个人倾向于replica这种认知,然后结局这个,太惊讶了。另外这个可能是时代局限性吧,那现在观点看肯定有瑕疵不过,即便如此,这个01年的作品依旧让人那种sci-fi的感觉。P.s.一个pkd作品通用的内核,人的灵魂soul,这个能否被replicated,放电影里还是蛮有深度的,虽然这个并没有给出
没看过小说,但是感觉剧情很二流。有没有被改造成人体炸弹你体检不就行了么?为什么拖了一个多小时才检查?而且是从下往上查,查一半机器还卡了???拍的就更不入流了。穷的要死,全是小场面,好多无意义打斗。甚至直接把《星河战队》的服装拿来用。安全局那帮人和弱智一样。总之:太难看了,太弱智了。
Impostor.2002.美国.XTM.DVD-HALFCD 平.均.分.低.了
证实自己生活在幻觉中
2011.12.30主角夫妻都被替换了
科技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人民的生命福祉提供保障,电影通过斯宾塞的逃亡与自证之路展现幻想未来中极致技术对个体身份带来的冲击及讽刺无论多么先进的文明中依然存在着让人无法理解的极端化的生存矛盾。结尾很棒,加一星。
原来另一个爆炸的条件就是当他知道真相时,创意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