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更新看完了,劫后余生,爸爸终于理解阿布不再逼迫教育,阿布也尝试跟自己妥协,结局有点快,但依然很治愈。
上来就批判抄袭的,说实话故事的逻辑和三观比泰国原版真的改进了很多。
演员们演得也大部分是可的,看得出认真和诚意。
9.18更新看完8集我觉得男女主感情戏改编得很好,不管是阿布的卑微单纯还是Abby的果断干脆都恰到好处,很真实。
“阿布,永远不要轻易说改变,除非是为了你自己”,三观正。
镜头语言美有电影质感。
导演周青云不愧是金马评委,编剧也不错,马来西亚导演+香港编剧组合竟然也可以让剧有不错的本土化改编。
——我先看的泰版,滑魂是极限S系列里最喜欢的一部,珠玉在前,一开始对国产翻拍不太乐观,看了4集和预告后觉得翻拍的是有诚意的,很现实主义的一部片子,三观很正。
4星推荐给男女主、导演、编剧和题材。
应该算一部不走流量但有诚意的片子,不错的抑郁症题材科普片。
1. 剧情 剧情跟原版大方向一样,细节有做本土化修改,少了点东南亚街头气息,更符合国情。
有些剧情逻辑性比泰版有所提升,如阿布抑郁症形成原因(压抑的中国式家长教育方式,只有批评缺乏鼓励,填鸭式通宵刷题对身心的摧残)和女主(Abby)初遇等情节铺垫比较好(泰版在男女主的感情线设计方面是比较突兀的,国产版改编更合理)。
2. 演员男主方面泰版James饰演的男主(Boo)演技出色,主要靠表情和眼神来表现人物(我看的英文字幕版)。
国产版郭子凡饰演的男主(阿布)也不错,比泰版内敛一些,符合本土中学生的气质,抑郁症发作时会用摇晃形体、弱化语气、急促呼吸、微表情变化去表达。
抑郁症的症状体现比泰版更细腻更多元化。
比如抑郁症的症状之一就是会避免眼神交流,阿布的眼神几乎没跟人对视过,别人不看他时,他会看别人的脸,但别人看他时,他的眼神就会立刻躲开,还有永远低着头弓着背,像被心里千斤重担压着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有做过功课经过设计的,细节好评。
自残情节比泰版弱化不少,前期的服药自杀情节剪掉了,花絮里郭子凡演得很有真实感,可能过于真实血腥的镜头过不了审,正片把很多自残情节剪掉了,这部分情节少了些冲击力(不得不说我国的自我审查太厉害,做现实主义作品难)。
阿布跟女主的感情戏似乎改编得比泰版好,阿布懵懂羞怯努力的样子很真实。
妆化也好,随着阿布的状态从憔悴到病态,后期被滑板治愈后妆也明朗了一些,可以感受到层次变化。
抑郁症是个比较难把握的角色,男主完成得不错,有天赋和认真,台词也不错,有关注到细节,有些情节演得比较真实,让我看到我抑郁症朋友的影子,揪心。
女主方面我觉得国产版比泰版的女主可爱很多。
泰版女主痞气,是玩弄男主感情的花心女,感情戏来得挺突兀挺狗血的,观感不舒服。
国内版由邓恩熙出演的女主Abby,给人感觉帅气阳光自然,粉头发很好看。
Abby是阿布生命里的一抹彩色。
粉色如梦似幻,也代表了这段感情浪漫却又不现实不可捉摸。
压抑天性的环境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阿布,自我评价低,连爱自己都不懂的人怎么会懂怎样去爱别人。
正常孩子天生就懂的爱、肯定与安全感,他们可能要经历很多挣扎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完成自我人格的建设。
自由独立的Abby告诉阿布不要用自虐的方式绑架感情,对阿布来讲这些想法是震撼也是救赎。
这段感情戏比原版要合理是很好的改编。
抑郁症,教育方式,独立人格,剧的三观和立意比泰版要有所升华。
配角方面,中版女二(心理医生)略有些念台词的感觉,表情有时进入比较生硬一点,而且不太像实习医生,更喜欢泰版女二,更有温柔姐姐的舒服气质,也感觉更真情流露。
泰版男二(Simon/绿毛)很有江湖气,滑板圈大佬,是个有故事和人格魅力的汉子,散发着男性荷尔蒙,阿布的精神导师,最终是Simon和滑板拯救了阿布,在泰版人气不亚于男主。
中版的Simon感觉比泰版江湖感弱了很多,感觉太年轻了一点,脸上少了些岁月和故事沉淀的沧桑,后面摔断腿后有一段感觉演得过了一点。
珠玉在前,真的很难不拿来比较,泰版绿毛太有魅力了,没办法我可能有点滤镜。
国产版爸爸演得很好,中国式严父印象很深,让我完全忘记了泰版的爸爸长什么样。
3. 镜头泰版镜头运用很干净,色彩大胆对比度高,街头味道很浓,主要以街头为背景。
国产版以男主高三生视角为主,有更多校园化的镜头,镜头的明媚和压抑随着剧情而转换,但整体来说更小清新一些,很日系,有些镜头很漂亮。
镜头语言运用很好特效方面滑板时加的特效有点中二,不过抑郁症发作时镜头虚化抖动的特效还不错,能立刻带入到紧张状态,幻视也属于重度抑郁症症状之一。
4. 题材最初关注这个片子是因为题材。
我有位很好的朋友中学时因家庭变故得了抑郁症,曾经是超级学霸,后来被抑郁症困扰多年。
在人前她会装得很开朗,真实状态是很悲观,自我评价低(抑郁症典型情况),有时会突然恍惚惊恐或反应迟缓头脑空白。
虽然曾是室友,但我对她真正了解不多,毕竟不是病人无法真正感同身受了解她的思维状态。
很多得抑郁症的人会在意外界眼光,或者害怕被当作异类,因此把自己越藏越深,有些会变成很好的“演员”,努力在别人面前扮演一个快乐的人,所以又叫做“微笑抑郁症”(阿布后期也有变成那样)。
我同学是比较幸运的,大家都了解她的病况,她也有朋友和爱好,作为Top大学出来的学生,周遭接触的人大多数有一定素养,她几乎没受到外界语言伤害。
很多同学以为她已经好了,其实她和抑郁症对抗十年至今还没完全痊愈,经历了很多我们无法体会的痛苦。
抑郁症没那么简单,是容易反复很折磨人的病,可是大部分人并不理解。
第一人称叙述科普抑郁症的感受
社会对抑郁症的一些误解希望这个片子能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症,得了抑郁症一定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和药物治疗,积极与家人朋友沟通,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不要把自己藏起来。
身边有抑郁症患者的,请对他们多些关怀和理解,有时他们需要别人拉一把,关心、鼓励、包容、耐心、积极的反馈对抑郁症都是最好的良药。
《极限17 滑魂》讲述在青春的迷茫与困顿中,一群少年寻找人生意义的故事。
实习心理医生苏立珊如亲人般陪伴杨步凡逐渐走出抑郁,拥抱新生活。
真实地还原了一个人被抑郁症困扰的状态,对青少年心理困境的描摹和“又丧又燃”的主题,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阿布之所以患上抑郁症,正是在学业压力、校园霸凌以及父亲父亲望子成龙多重压力下的应激反应。
剧中多次出现的“水”的场景,也是阿布内心的具象表现。
阿布怀疑自己得抑郁症之初曾四处求助,得到的确实“矫情”“找借口”“逃避学习压力”这样的反馈,让抑郁症患者无从开口求助。
剧中的人物所围绕的争执也不再是“小三”“上位”“劈腿”等青春片的烂梗,将镜头对准了真正的校园,没有那么多利益之争,有的就是同学之间的“恶趣味”,当出现外来干扰的时候又会共同的去抵御。
争执少了,理解也就多了。
同时,本剧也将另外一项运动带入到观众视野——滑板,尽管我们一直对它带着有色眼镜。
不得不提的是剧中郭子凡的表现,从“X玖少年团”到《小欢喜》中的“季杨杨”,再到喜爱滑板的阿布。
从唱跳歌手到演员,郭子凡完成了一次转变。
从季杨杨的“飞扬”“张狂”“高冷”到阿布的“内敛”“卑微”。
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在一个少年的身上得到融合,也让我们看到新生代演员的极大潜力。
相对于原著《极限S:滑板篇》,本剧做了适当的改编,让我们更多的认识到青春片作为一个类型,原来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现实主义的青春片注定比“小时代”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对于这部剧的开端,可能就会让人直面绝望,真实让人喘不过气的窒息感,而这一切的源头,则来自于他的内容—抑郁症。
在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几乎每一百人中,就会有3人深受其害,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失眠严重、反应时间延长…更有甚者,发病时会自残,甚至结束掉自己的生命。
而在这里,你可以在影视中感受到最直观,清晰的抑郁症患者,他们的内心与想法。
不同以往对于病态的一些“影视美化”,他演出来了。
杨步凡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在培英这样的精英学校里读书,没有爱好,没有才艺,唯一会的,就只有学习。
母亲因生自己而逝,从小照顾自己的奶奶也在小学离世,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仅剩只在学习上无比重视的严格父亲。
为了满足父亲提出的学习要求,他也在无比努力,然而,却没有那么容易;即使分数不错,但也天外有天;若是考试失利,也会按照惯例,通宵做题到天明…
可除了学习,两人的接触便只剩餐桌与有时的上下学,吃饭不许分心,回家不许太晚,除此之外,两人再无话题,安静的氛围,也如跌入海水🌊无法呼吸。
这个家庭,冰如工厂,阿布仿佛只是一个需要拧紧螺丝的“做题机器”,爸爸除了加机油与把机器摆放到位,便结束自己的一切使命,去专注自己的事业。
可不曾想,十八岁的少年,有着自己原本火热的内心,爸爸,你是否知道?
而他,该怎么办?
内心的压抑与倾诉欲望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绝望的感觉,该如何处理?
身边随处可见的学习用具,常见到现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个,可谁又会想,它变成了他唯一解脱的出口—订书机。
可预见的剧痛与恐惧,却远不及内心深处绝望的感觉,那一刻,他的心底获得了解脱,虽然代价,是折磨自己的躯体。
他呐喊出了自己的不甘与无助,可惜,却没有被任何人听到。
在这密不透风的绝望世界,阿布到底该怎么办?
直到,仿若命运转动的一丝声响,唤醒了他,色彩跳跃的滑板🛹,至此闯入他的世界,仿佛即将溺水的人,在挣扎中抓到一块浮木,他眼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光亮,拼命也要去努力着。
去打赌,小心隐藏,努力的学习,执着地,救自己。
父亲突然介入与强行制止就像要抢走那块浮木一般,深感窒息的阿布仿佛再次坠入深渊,依赖伤害自己以求解脱,终于,被父亲发现,得以治疗…内心寻求到突破的阿布期待又担心,自己是否可以做到。
而对于运动治疗,却也被父亲制止,换成自己并不喜爱的篮球🏀,“阳奉阴违”的阿布为了逃离球场学习滑板🛹再次欺骗父亲,努力得到篮球队长的帮助,完成不可能的挑战,却绝不放弃抗争。
在他的努力自救中,也收获了温暖的友情与尊重,笑容,渐渐回到了,这个青春少年的面庞。
原来,哪怕不相信自己,也要能够努力,去相信朋友,只要相信,就会看到希望☀️
接下来会遇到什么,他尚不可预知,但他知道,努力救自己,绝对不能放弃,他虽患有抑郁,却有着强大的力量,不屈服,不放弃,即使绝望笼罩,他也一点点,向前滑着。
这是一个有“痛点”的剧,痛到看到演员拍摄花絮片段,都会心揪到不敢看下去,但同时,他还是一个温暖励志的燃剧,有着🛹的极限运动精神,一次次失败,就一次次“再试一次”。
生活,也不外如是,无论多绝望,只要不放弃,就会看到希望。
真心希望这部剧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关注,一定会收获很多❤️
一个人连死都不怕,杨步凡只是却少父亲理解和关注罢了。
阿布太难了,抑郁症加上高考,转校,如果不是这群知心的朋友,我们都要失去他了 一个人连死都不怕,杨步凡只是却少父亲理解和关注罢了。
阿布太难了,抑郁症加上高考,转校,如果不是这群知心的朋友,我们都要失去他了一个人连死都不怕,杨步凡只是却少父亲理解和关注罢了。
阿布太难了,抑郁症加上高考,转校,如果不是这群知心的朋友,我们都要失去他了
在青春的终点回望,竟没有说出口的,年轻真好!
活力、阳光、冲动、无畏,不用数着日子计算得失,不必扯着笑脸自我安慰。
当十几岁的滚烫热情炸放在眼前,那些在我们眼角渐渐失去的光彩在某一日又重新泛起,曾经身边的你笑着渐行渐远!
某一天,如果可以,我们再见,我希望你~万里归来年愈少!
山川海阔总向前!
刚刚看到第四集,随着故事的展开,代入感也逐渐加深。
作为一个普通人,一开始并不能体会男主步凡的心理状态,慢慢了解他的小心翼翼后,也体会到热爱是有力量的。
布凡对滑板运动的热衷仿佛就是解救他摆脱溺水般令人窒息的压抑感的救生圈。
配角的人物设定也很丰富、饱满,完全不会让人觉得单薄、片面、面具化,很饱满。
个人观感很棒哦
比较出乎意料的是滑魂的结局,没有走老套路让阿布彻底痊愈,也没有让阿布成为滑板大神,一切都好像回到了最开始那样,阿布依旧每天艰难地起床,要面对时不时发作的疾病,他的滑板技术也仍处于初级阶段,但与故事开头不同的是,阿布有了爸爸和朋友的陪伴,他也更有信心去面对这看似艰难的一切,我想,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意义。
人生的每一天仿佛都是相似的,但我们希望每一天更多一分强大和温柔,让每一天都是值得经历的。
滑魂作为一个治愈温暖的故事是值得一看的,至于剧情转折时的冲突制造,我认为有些牵强,有些为了制造冲突而制造冲突的感觉,甚至偏离人物原本的性格设定,好在演员们演技过关,并且冲突点所占篇幅不多并且只起到剧情递进作用,所以瑕不掩瑜。
最后说演技,阿布作为全剧的中心人物,需要表现的情绪是最复杂的,除了要演出抑郁症患者特质,还有一路以来的心态变化,郭子凡之前在小欢喜中演技略显青涩,这一次却很好地完成了阿布的表演任务。
我认为表演的高光时刻在于阿布第二次看心理医生时,说自己已经不爱滑板只想好好学习时的神情,很有层次地将内心的绝望和表面伪装的风平浪静展示了出来,比之前单纯表现阿布伤心难过明显上了一个层次。
看完滑魂之后垂直入坑郭子凡,弟弟年纪还小,希望能多体验生活,多在剧组磨炼磨炼,现在表演上还算是一张白纸的状态,虽然经验浅,但一定一定要保持这种对表演的热情,加油哈!
挺看好你的!
喜欢青春题材的电影 热爱滑板的人不该错过的电影。
突破极限,挑战自我,挑战不可能,特别喜欢这种片子很不错,而且导演的水平感觉也不错很喜欢,推荐推荐,特别推荐!!!!!!!!!!!!
这种不错的好片子不应该被埋没,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一部电影,特别特别喜欢!!!!!?
怎么说,作为一个高三狗,看了这剧之后百感交集。
我觉得啊,其实啊布就是那类懂事得令人心痛的孩子,从小到大都为了别人而活。
而他所处的环境是真实的,一个单亲家庭,严格的父亲,排斥嘲笑他的同学,压抑的学习环境;但也不太真实,现实中的抑郁症患者不一定能够遇到那么多善良可爱的人们,没有那么多善解人意父母,也更没有多少个能像啊布那么幸运。
内向的性格封闭的内心是他一步步把自己推进死胡同里,加之高考压力、父亲高期望、一直都是孤单一人,没有朋友,导致他越绕越乱,越走不出来。
剧里把抑郁症患者所面临的来自各方压力以及患者本身的内心所想呈现出来,并且对抑郁症进行了简单的科普,这是很好的。
并且有从五个角度去反映不同的人对待抑郁症:一是患者自身,先是小心翼翼试探周围,生怕与人有异,而后是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二是周边同学,认为抑郁症患者是矫情,没事找事,是怪类。
三是朋友,不理解抑郁症,很难从抑郁症患者本身去考虑,容易引发冲突。
四是家长,认为孩子抑郁就是因为想太多心思不放学习上。
五是心理医生,了解病情的人。
我觉得剧中塑造的这五种形象已经基本上把社会上不同人对抑郁看法的基本现状反映出来了,挺不容易的。
吸睛的是剧中加入的新潮流元素,滑板,街头,很青春,很燃很酷,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与啊布性格完全不同的simon,豪爽仗义简单干净,他是带着啊布走出胡同的关键人物,也就是那道最亮的光。
但我觉得对simon来说,太不公平,太不幸了。
看着啊布不断地挣扎,在找到微弱的光亮之后又猝不及防跌入万丈深渊,一步步走近死亡,可能泪点比较低,整片看下来费了不少纸巾。
印象深刻的是啊布和爸爸一起去见心理医生时啊布全程标准的职业假笑和说出来的满分回答,很戳心,很真实,小小身躯下扛下的太多太多了。
最后,对于抑郁症患者,身边有,我的妈妈,我的同学,我不懂抑郁。
我知道和他们说:没事的不要想那么多……这些话是废话,没有用,我不会说这些,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会让他们好起来一点,至少能好好活着。
所以我感到很无能,我只能和他们说,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不要在意别人说的,相信自己;好好活着了……我太怕我说错话,会对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我无法做到用他们的想法思考;但我想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毕竟人生在世我要好好珍惜。
很心酸、很羡慕、也很希望现实中正被抑郁困扰着的人们,能像阿布一样如此有勇气,并幸运地遇到这样一群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会默默的选择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不尬聊就不尬聊,只想自己一个人呆着,怕见到人山人海,也怕置身人群却又格格不入,面对不同的圈子会选择戴上不同的面具,不再想发pyq,因为微信里有父母、有上司、有同事、有亲戚……太负能量的东西不能发,太自我的东西不能发,不能太矫情,发自拍更是要掂量一下……太多太多的不能。
现实生活中也一样要面对太多的不能,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过得不好,不想让父母担心,不想被领导觉得自己抗压能力弱,也不想被其他不相干的人猜测和误会,所以就慢慢地习惯了把所有情绪都偷偷藏起来,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一个人崩溃,然后又自我治愈,天亮后再若无其事的去上班,但渐渐地崩溃久了,离药物治疗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吧~虽然借用王源《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为题,但庆幸的是,有人在渐渐靠近,这就足够了,感谢《滑魂》,成年人更需要自己救自己。
感觉若是改成滑雪题材会更喜欢,男主这小可怜的样子,让人想把他搂怀里啊。我靠刚开始真以为和abby会在一起,不过abby三观很正啊。就是整体感官略压抑
太好了太好了,原版珠玉在前本以为多少会失望,没想到该有的都有了。会员看到8集了,压抑但不乏自救,只有心里有希望,阳光就能照进来啊!(但是男二真的不行,原版是个年上大神属性,男主的人生导师,汉化版也太二流子了)
因为是凡凡的作品,本来想打四星的,但由于某些演员和剪辑节奏的原因,导致作品整体欠口气儿。与翻不翻拍无关的是,这种颇具人文关怀的选题向来很容易成功,但观众所倾心的到底是题材,还是作品本身,这是创作者的态度问题,所以我不聊别的,聊聊郭子凡。如果说他在《小欢喜》中的表现还算循规蹈矩,那么这部《极限17:滑魂》可谓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克拉考尔在对影像的思考中认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异化”。杨步凡这个角色很容易会沦为大家“心疼的对象”而非“共鸣者”,但郭子凡作为其呈现者,对角色细节处理的功夫,下在了演员与摄影机的关系上,用演技很好的利用了影像复制现实的特质,重新建立“人”与现实的关系,于是杨步凡之于他的受众,有了一种不落俗套的救赎性质。演员郭子凡,未来可期。
因为要看导演的新电影,所以临时补课,开头的时候真的蛮惊艳的,不管是对抑郁症状态的描绘还是对滑板斑斓的加笔都很抓人,但中后段还是普了,演员情绪带动力也一般……以及灾好丑啊好欠揍啊🤮
其实还挺好看的…
有人说得了抑郁症就像摄魂怪靠近,让你觉得不会再快乐了。简直揪着心看着阿布在努力救自己,学着和世界和解。阿布说让爸爸失望就意味着没有人会爱我了,真的看得我呜呜哭,怎么会这样呢?爸爸虽然严厉虽然固执虽然古板,但也在学习着怎么才能正确的爱孩子啊。后面爸爸说爸爸求你了陪着爸爸好吗,真的好好哭。还好阿布最后终于因为滑板学会了守护神咒,可以带着一点小小的快乐驱赶靠近内心的摄魂怪了吧。【之前看过原版,我更喜欢这个翻拍版,导演真的是个很会掌控镜头画面的人,颜色构图布景我个人觉得要优于原版,Abby在车窗外明亮阿布在车窗里阴暗那个镜头真的好绝。以及我也更喜欢小鹅对抑郁症的理解和演绎。这个剧真的考验演技,小鹅真的很棒,演的真的很好,加油啊演员郭子凡,看完全剧我真的好放心。和高曙光老师对戏真的非常精彩。
拍得挺好的,特别是青春期关于兴趣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刻画
郭子凡绝了 演技真的很不错了 最后几集真的把抑郁症患者绝望麻木的感觉演出来了 最后结局很治愈 希望世界可以对抑郁患者多一点理解
一开始点进去是因为无聊 看见是周青元导演 惊了一下 chiu导在内地的第一部作品 怎么说也得看一看吧 然而过后让我追下去的动力是郭子凡和邓恩熙 这俩人还真的会表演 作品本身愿意探讨抑郁症 甚至大胆地表现了青少年自残行为这一点很加分 对于一部青春向的网剧 能做到这样的人文关怀很难得 加上对于抑郁症患者世界的镜头语言表达也非常吸引人 但是剧作上还是太多bug了 人物塑造上 除了阿布abby俩人勉强还立得住 其他人真的怎么碰怎么碎 苏立珊的人设是最不讨喜的 哪个心理医生比病人还爱哭啊 而且那些台词说出来不死人才怪 “错的不是你,是你的抑郁症” 我真的???加上演员渣渣的演技 这个人物不止立不住 还让人看了厌恶 整体来说还是中上的 是部值得看的网剧 比起我写的那些无脑网剧网大 这部实在太有营养了
我好爱这些后期效果!好想学!
滑板对比羽毛球,怎么说羽毛球更接地气点,加上 村花流量加持
其实剧本有挺大的问题,配角都写得单薄刻板,行为逻辑不强,尤其是爸爸。大多数演员的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这部剧的看点和亮点,是对抑郁症的关注,以及郭子凡的演绎,天赋和技巧和努力都有了,表演有层次,要鼓励。
比第一部好看一些,郭子凡和邓恩熙更对我胃口
刚看到前几集,被阿布虐死了,幸好有abby小姐姐治愈我。庆幸阿布有Abby
没啥意思
男主不讨喜
一天就知道翻拍,怎么可能进步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小众但精致的一部剧,对抑郁症患者的刻画很写实,镜头色调看得人非常舒服,男女主的演技也很棒。顺带一提这部剧的部分弹幕也很人间真实得展现了人们对于抑郁症的不理解和不认同,抑郁症科普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太tm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