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Coriolanus,晦涩的对白一开始让人望而生畏,慢慢看下去竟似进入漩涡般,被深深地吸引。
开始对莎翁语言文字被世人极致推崇的原因有所了解和理解,其魅力之深广大概不是我们这等学识浅薄的人所能评论的,文学巨匠只供崇拜。
这是一部纯男性视角的电影,题材,故事,主题,角色偏重,一切都男性化。
看Ralph采访也提过,他选这个作为第一部导演作品其中一个原因是这部剧不涉及爱情这一卖点。
很大胆也很幸运的导演,第一部作品就选了一个小众无主流卖点但他自己喜爱的题材,并且成功地让电影成形、发行,展现于公众面前。
Ralph Fiennes的第一次导演,执导的专业角度我无从评价,唯一能说的大概只有比较自我的观后感。
电影情节紧凑,对白来自莎翁,RF念台词自然也带着他标记性的stage烙印,演技自然不用多言,一致公认的。
特别提一下Vanessa这位御奶奶,老戏骨就是用来镇场的,举手投足间抬眉亮眼都是气场都是戏啊!
和RF飙的那几场就是这部电影的最精华所在!
故事的结局稍微弱了一点,感觉没交代清楚就匆忙结尾。
另外如果Gerard Butler的角色可以再丰满一点,瑜亮之争感再强一点,故事会更吸引人。
2012-8-14看了十几分钟后,觉得这台词怎么那么难懂。
古英语里面,我只懂得一个thee。
渐渐地,不用Google也能明白,这是把一个古罗马的故事放在现代的背景下,只是,除了武器和服装,其他的一切都停留在旧的时代里。
所有的演员,几乎都是以演话剧的姿态来演绎自己的角色,有些怪异、有些夸张、但是可以接受。
莎士比亚戏剧的改变,西方人做了无数次。
既然可以让福尔摩斯活在当代的伦敦,把莎翁笔下的人物放在剑拔弩张的当下自然也毫不出奇。
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初执导筒就向高难度挑战,这个纯爷们儿可以张力无限地嘶吼,也可以冷酷到底的鏖战,还可以像伏地魔般摄人心魄。
英国人啊,你们消停点吧,再这么折腾下去,美国男人在好莱坞就没办法混啦。
在《告密者(The Whistleblower )》中领会了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Vanessa Redgrave)的优雅以后,这回再次领略老太太的另一面,为儿子军功自豪的母亲,跟东方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大相径庭。
这些老演员是用生活的领悟来演戏,几个片段就能激活全场,在生命的暮年,他们在生活和屏幕上都做着最好的配角。
“人类文明在这3000年几乎没有进步”,这是一个高人的论断。
民主体系在罗马时代已经就绪;战争依旧无法消弭;统治者依旧只能是贵族或者是贵族的代言人;屁民的意见还是只能被当作工具把玩。
把电影的故事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里,都非常自然。
人类这些年除了男女平等几乎没有大的突破,却早把地下的煤和石油耗费殆尽,接下来还能捣鼓些什么呢?
有点穿越1.拉尔夫是演战神最像的了2.相信他演这个角色的时候绝对兴奋死了3.傲慢和骄傲原来是罪4.莎士比亚的对白一定要念出来才有魅力5.老娘的逆袭才是无可抵御的……6.我曾经如此挚爱我的妻子,但我现在用我的手臂环绕你,我的心跳比我的新婚之夜更激烈。
ORZ,ORZ,不解释,你懂的,所以其他缺陷都省略了。
上课要求看的片子,老师说是为了让我们感受一下英国演员的基本素养。
看后的感觉是,嗯嗯,感受到了……先从形式上来讲吧,这是一部戏剧感很强的电影。
马歇斯的战前动员,对暴民的讲话,母亲对马歇斯的劝导,都用了大段精辟的、带有宗教性质的比喻(大多是莎翁的原著);马歇斯和男二最初的搏斗,也用了极具古罗马仪式感的表达。
我个人对话剧没有强烈的好恶分别,但大量戏剧元素在这部片子中的运用,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整个片子力图达到的不是真实,而是通过对历史的回溯引起对现实的思考,此时,戏剧性的表达特有的渲染力无疑会加强对观众情绪煽动的力度。
当然,有人吐槽古英语的运用,就我能听懂的部分来看,我觉得英英还是苏到爆的。
接着,来看看导演对故事的重构方式。
每一次改变,甚至是每一次解读,都是加入个人经验的重构。
拉尔夫选择保留大部分的故事情节、人物设定甚至细节表达,却简单粗暴地改变了故事讲述的年代。
有人诟病这是其导演功力不足的表现,但我个人来看,还是蛮喜欢这种处理方式的。
我们不缺少将古旧的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现代的外壳进行讲述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每个我们现在讲述的故事都是对历史的又一次印证。
而这部片子,却通过现代的造型、武器、建筑、技术和时空硬生生地承载着一个完整的罗马故事:古罗马的名字、古罗马的语言、古罗马的仪式、古罗马的政治、甚至是古罗马的价值观。
但令我惊讶的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无法融入,相反的,更熟悉的场景让我更好地带入进了整个的情节。
同时,片子有个小小的设计,新闻报道会承担很大一部分推动情节的作用,如果之前的情节让你觉得好像回到了罗马,那么,各种电视新闻的出现应该会让你会心一笑吧。
不管形式如何,故事依旧值得我们关注。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相当政治化的电影,可能由于发生在罗马时期,这种政治性的表达甚至还带有一些哲学性的味道。
电影中有明显的三组政治性矛盾,罗马与付尔斯、执政官与暴民、马歇斯与护民官们,因而故事的重点也可以看做对不同选择的解读。
护民官们为了保全自身政治利益选择了煽动与挑唆,被煽动的民众们在没有得到任何承诺的条件下选择了无谓的情绪地表达和放逐,马歇斯选择了战场、刚毅、对抗、离开、背叛和死亡。
这是故事描述的部分,而没有描述的选择还有,人们对政治制度的选择、国家对英雄的选择、母亲对儿子意志的选择、历史无差别的选择……电影只完成了讲述的工作,却没有留下问题的答案。
也许政客和英雄真的无法兼得吧;也许暴民政治比精英政治更为残暴吧;也许在与政治家的博弈中,平民永远都只是其达到目的的手段呢……谁知道呢,政治总是不可说的东西。
戴老师常说一句话:“重要的不是故事所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
”这句话在这部电影上真是得到了通俗易懂的解答,不论是莎士比亚、拉尔夫还是其他的讲述者,选择讲述这个故事,一定仅仅是为了告诉大家这样的一段历史;同样的,观众们选择一遍遍地看这些改编,也一定不是为了故事本身的情节。
如果你还沉迷于故事情节,那么不妨想想那些你似曾相识的新闻报道的处理,或是想想最近大选的结果?
反正,我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政治总是不可说的东西。
看完感觉片子有几部分不足:1.民众骚乱不够真实,没能表达出古代饥荒、暴力、凄惨那种令人震撼的感觉。
2.双方交战时场面太小,没有计划性和组织性,不像是古罗马装备精良声势浩大的军队,更像是现代黑社会的盲目火拼,可能是拍摄基金的限制原因。
3.结尾部分马修斯被母亲感动说服的场面不够震撼,可能是台词不完整或翻译不完整没能表达出莎士比亚的精髓,并且主角那个时候的演绎看起来更像是心中的怒火无法熄灭,但却突然被感动答应和平,最后主角被杀的结局气氛不够悲惨却让人郁闷。
整个故事披着现代的外衣讲着古代的语言,很多东西搭配起来很别扭,看着让人哭笑不得,没事可以当娱乐片看看,也可以感受部分莎士比亚那些漂亮的台词。
看完了这部根据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科利奥兰纳斯》,还可以,架空历史,把莎神的作品搬到现代社会的想法不错,只是原汁原味的舞台剧对白和现代战争场景总是显得很突兀,别扭的很,给四星,多一星给杰拉德巴特勒和拉尔夫费因斯的舞台剧功底,表演张弛有度!
愚蠢的暴民啊,永远只能做统治者手中的棋子,被牵着鼻子走,最容易被煽动和误导,成为权谋争斗下的牺牲品!
可怜的英雄啊,为国征战,伤痕累累,拿命守护着那一群愚蠢至极的家伙,最后却被暴民们送上断头台,身首异处,不得善终!
该片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悲剧,讲述了一位被放逐的将军为一雪前耻,联合以前的敌人带领军队杀回罗马的故事!
主角出生于军国主义的家庭,朴实的本性加上天生高贵骄傲的执念,最终因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被放逐,从而走向邪恶的极端,从顽固傲慢的人到魔皆因家庭教育及士兵生涯给他的执念造成的,最终被人性所救赎,让人看到其内心深处朴实的善,而他极端的恶在最后的死亡中得以解脱和宽恕。
与人民的斗争中,有朴实的人民,有尽职的选民官,而主角无法理解社会的斗争和均衡,两者间无法得到理解,议员也选民官也无法达成一致,冲突酿造了一个人的悲剧,也酿造了战争的悲剧。
人们需要放下执念,放下对恶的执念,放下对善的执念,在沟通斗争中达成谅解。
而社会也在冲突和均衡中,最终走向和平。
成熟的社会不需要英雄,不需要超人,不需要蜘蛛侠,更也不需要克里奥兰纳斯。
「The main blaze of it is past, but a samll thing would make it flame again.」「Every gash was an enemy's grave.」「Before him he carries noise, and behind him he leaves tears. Death, that dark spirit, in his nervy arm doth lie. Which, being advanced, declines, and then men die.」「Would you have me false to my nature? Rather say I play the man I am.↓I have a heart as little apt as yours, but yet a brain that leads my use of anger to better vantage.」「You common cry of curs! Whose breath I hate as reeks of the rotten fens, whose loves I prize as the dead carcasses of unburied men that do corrupt my air. I... banish... you! And here remain with your uncertainty. Let every feeble rumor shake your hearts. Your enemies, with nodding of their caps, fan you into despair. Have the power still to banish your defenders, till at length your ignorance, which finds not till it feels, making but reservation of yourselves, still your own foes deliver you as most abated captives to some nation that won you without blows. Despising, for you, the city... thus... I turn my back. There is a world... elsewhere.」「I would the gods had nothing else to do but to confirm my curses!」「Our virtues li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ime. One fire drives out one fire... one nail, one nail. Rights by rights falter, strengths by strengths do fail.」 「Should we be silent and not speak, our raiment and state of bodies would betray what life we have led since thy exile. Think with thyself. How more unfortunate than all living women are we come hither, since that thy sight, which should make our eyes flow with joy, hearts dance with comforts... constrains them weep and shake with fear and sorrow... making the mother, wife, and child to see the son, the husband and the father tearing his country's bowels out. And we must find an evident calamity, though we had our wish, which side should win. For either thou must, as a foreign recreant, be led with manacles through our streets, or else, triumphantly, tread on thy country's ruin, and bear the palm for having bravely shed thy wife and children's blood. For myself... son... I purpose not to wait on fortune till these wars determine. If I cannot persuade thee rather to show a noble grace to both parts than seek the end to one, thou shalt no sooner march to assault thy country than to tread on thy mother's womb... that brought thee to this world. 」
看了电影,也看了很多评论,从政治的角度看,水可载舟亦能覆舟,从行为上看,体现了个体与整体的矛盾冲突。
离开整体,个体有无价值?
从何体现?
表面上马修斯为罗马而战,实则他只为自己的信仰,但他却因为母亲的压力一步步的妥协,但不能说对母亲的妥协不是他的选择,或许这也是他信仰的一部分,正是因为矛盾的内心和不坚定,注定之后的悲剧。
不愧是能想到把灵魂分成七份的伏地魔,用伊战背景讲述莎士比亚的故事实现了1+1>2的效果。
迷彩服,巷战,单兵,总是忍不住想到《拆弹部队》;然后拉叔一开口顿时自带剧场效果。
很难想象人的眼神中,像狼一样透着对血的渴望,像终结者一样透着对“次等生物”(弱者,不分敌我)的蔑视。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就像是大观园中的老太太一样,不出手则已,出手招招毙命,举重若轻,大象无形。
她在有限的场景中演出了无限的存在感和压迫感,那种铺天盖地袭来的强势让一切都无所遁形。
看完以后,不禁在想,人数众多,身处劣势,能不能够成为要求权利、要求尊重的理由?
设定赞,意外的跟原著无违和,RF第一次做导演就拍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就是剧本还是对原著太执着,大段莎翁台词全盘挪到现代实在有点难咽
快进看完的,
两族之间的战争戏码精彩过瘾,也符合原著中的大量战争戏设定,政治戏码被喻以现代意义,更使电影拔高了一个层次。费恩斯的表演依旧是那种内敛的张狂,不羁时让人不忍叫好。此外几位配角譬如其母瓦妮莎·雷德格瑞夫也极有力量。电影区区1千万成本,独立又不乏普世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很不成功的作品,更加让人觉得这个民族的狭隘,你们骄傲的东西别人看来一文不值。
四不象
独特的牛逼之处
矫情大了,明明是猪头肉非得说是熟食,剧场的台词直接搬到电影中,这也太硬了吧,看不下去。
我就是看不了古典戏剧……吐槽句神翻译啊!
放下武器肉搏实在是倒胃口。1个好演员不一定就是好导演
舞台剧改编,所以台词,部分布景都很舞台化。对于战争的描绘惭愧不足导致对故事的脉络发展有一定影响。结构也很遵循戏剧化的设置反而很有新意,但是用电影语言来讲舞台化的故事显得有些模糊,在故事的衔接上再多做处理会更好。瓦妮莎和费因斯演得真好,费因斯这次的表现整体上来说不错。
改编和表演不错,Logan的剧本也靠谱,可惜在两点:背景放在现代反而略显突兀,这本身是个太罗马的故事;Gerard Butler。多少好演员,劳德您为啥就偏选了个他……根本带不起戏来啊,演技和范叔也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严重削弱了Coriolanus/Aufidius之间的气场,太遗憾。
台词像唱歌一样动听极了~拉尔夫的表演像伏地魔附了体超有爆发力~在1h15s会让你有种基友终于在一起的感觉只可惜母亲的力量是伟大的~ps:单就古罗马的故事来讲如果能把人民的意志高于政权不受愚弄的话放在中国人民会让贪官死一万次也不为多~改编的很okey
怪异的电影
看到自己的一面
在现代环境下演绎古老的故事,想法是好的,可是两者完全没有有机融合就真的显得不伦不类了....另外一个,哪位财阀给拉二捐点儿钱啊,看着就是成本有限束手束脚发挥不好嘛
除了背景被改变了基本就是一板一眼的照搬,每一句台词都很有魅力,雷德克里夫的母亲演的实在精明又激情。十足的悲剧,英雄人物的自负,国家和家族的压力以及众叛亲离,复仇背叛与惺惺相惜的敌人,原著定是非常强大,从这点看改编的的确过于平庸了,接近舞台效果也许更好,查斯坦这回的角色太无力了
缺乏真实感
伏地魔大大
每句台词都值得记下
光看影片是绝无看头的,除了知道一个暴戾的将军用诗一样的词句骂人外,真不知道看啥!看了豆瓣后才知道,原来是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果然台词照搬原著,只不过历史剧穿越到了现代剧,真倒真枪的冷兵器被真枪实弹的枪炮给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