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片子是一只被挑了脚筋的乌骨鸡,欲傍一回英伦匪片的刺激快感,却又放不下法国小面包的酥软和松散,结果两头不是人。
还好两位主角如两朵高挺的乳房撑起了裁剪过大的蓬蓬裙,科林法瑞尔两撇极浓的八字眉,显得忧郁憔悴,吐字不泛油腥,即使帅气西装加身也不减拳脚凌厉,可谓塑造成功;奈特莉从文艺片出道,虽胸前一马平川,但却阻挡不了被世人宠爱,即使她不爱杰克船长了,也可以叼着烟一口英伦腔地镇住整个场面,别问我为什么,她天生如此。
又一次重看了《伦敦大道》,之前明明是看过的,但是估计因为是有段时间了没什么印象,而且那时候的我估计除了剧情之外看不出更深层次的意味来,毕竟还是在比较浮躁的年纪。
之前看到某处推荐这部,写的就是标题这句“出来混总要还的”,才唤起了我看过这部电影的记忆。
但是重看之后,又不得不说,这么一句局并不能概括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
比起这种黑道啦杀人啦之类的直接鲜明血淋淋的剧情元素,这个故事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却是“无常”。
比如想要把一切终结掉重新开始,比如不想掺和黑道,想要照顾妹妹,想要和精神分裂还是什么的女人一起平凡地恋爱这种桥段,这都并不奇怪。
一般来说做决定比较难,很多人都是一边渴望着梦想的生活,却又在眼下自己唾弃不已的生活里继续浑浑噩噩。
有勇气做出改变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云云,其实还是在强调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观点。
说到强调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观点,思绪一飘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不少心理励志类型的书籍或者所谓学者之流,颇有些宗教化的极端意味了。
这其实不也是一种愚民吗?
鼓动每一个人,让他们都以为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虽然说无论如何自己的愿望还是要靠努力来实现,但这种群体性的如同布道一样的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
当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而且都还非常激动兴奋地赞同一个观点时,常常不是什么好事,或者说本意是好事,结果却不好。
这一点看来我倒是还有一点悲观主义色彩,矛盾体。
跑题了好远,继续拉回来说电影。
男主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妹妹之后终于找到罪魁祸首报仇雪恨了,然后打好了包准备去找女主或者浪迹天涯。
个么一般的电影到这里就该开放式结局结束了吧,毕竟也算扯平了,出来混总要还的话,到这里也该差不多了。
偏偏最后又是突然跳出来背后被人连捅数刀,捅的人还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弄死了男主的朋友的非主流青年,男主本来想报仇,结果从背后想毙掉这小子的时候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没有下手,当然这小子估计也不知道有这么一段。
于是这小子只知道男主在找他寻仇,就“先”下手为强了。
荒诞无常之处就在这里表现到了极致。
你觉得你已经放下了,你已经解决了仇恨矛盾,你失去了好多,你也报了仇,然后该要停止冤冤相报的循环了,该隐遁世外了。
就是这个时候跳出来一个什么人,然后你设想的一切就都黄掉了。
主旨明明就是,啥也别想,想了也没用。
老天有他自己的打算,你想了他也不会让你实现。
如果他原意和你想的一样,没准故意给你重新安排个结局。
别以为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只能选择怎么活,选了就别后悔,后悔了也没用。
不是所有的好编剧都能成为好导演,这部电影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比起那部04年的《千层糕》差的真不是一点点,差不多的题材,一前一后,不说超越,连比肩都不够资格,哎,William Monahan还是老老实实写本子吧。
我想这片子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不要做坏事,一是因为你心灵上承受不起,而是因为你总有一天会报应。
其实这片子讲的是点与点之间触发式的因果发展,如果男主没有多管闲事帮女记者解围,就不会得到保护女演员的工作·,就不会被黑帮大佬盯上;如果他没有爱上女演员,就不会因为一张照片与大佬结仇,最后不得不出手慢慢铲除大佬的势力,最后犯下了罪恶的因子,他的死是必然的,不管是谁动的手。
我想这片子的症结是节奏的问题,太过凌乱,总是很容易走神,其实这片子不应该参入爱情的因素,再者这两主角也太不来电了。
配乐听的还是挺爽的。
其实当狗仔问:“她的味道应该不错吧的时候。
”我先笑了,男主再笑的,我想是因为道出他的心声,他真的很想FU﹡K她。
好像剩下就是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这里面的插曲都太好听了!!!!
有木有!!!!
有谁知道、希望告诉名字!!!!
有木有!!!!!
因严重人身伤害做了三年牢的米切尔,从狱中出来想要好好的做人好好地工作,但却被不断的逼迫,他只是不愿再同流合污,只是想做一个好人。
但真的太难。
他鼓励了一个女明星重新开始生活,尽到好人的义务。
但在恶人的逼迫下,不得不拿起枪,亲手消灭掉那些杀死他挚爱亲朋的恶人。
而自己却死在了一念之差放过的小混混手里。
这就是做好人的代价,中国古训:除恶务尽。
既然已经拿起了枪,就要一个都不留的铲除恶人。
凯拉·耐特丽,美艳的女子,加勒比海盗123中都有她的身影,亚瑟王中的部落头领的女儿,日瓦戈医生、傲慢与偏见、绢等一系列电影都有着不俗的出演,救赎更是给她带来众多的赞誉。
柯林·法瑞尔,不用说了,一部杀手没有假期将他送上金球奖影帝的宝座。
而迈阿密风云,谍海计中计、少数派报告、反恐特警组、哈特的战争等等也早就让柯林·法瑞尔家喻户晓。
这部有着两大英国影星主演的影片,看着确实非常过瘾。
这片子我还是把它归文艺片吧,虽然片子里充斥着黑帮血腥、杀人如麻的情节,但是情感戏部分还是很好看,尤其是米切尔对姐姐的关爱,很特别、很有爱。
和女主角相比,扮演米切尔姐姐的演员演得更生动、精彩。
虽然姐姐的戏份不重,但是她任性、自私、调皮的个性表现得很有味道,片子虽然没有交代姐姐的成长背景,但是从演员生动的表演中可以感受到。
最后还得说,扮演男主角的威廉·莫纳汉真帅!
不管怎么说这种拖沓的情节的确让人想睡觉。
但是又突然会死一两人让你打起精神继续看下去。
不出所料,米奇还是死了。
可怜的家伙。
凯拉演的神经质演员还真又点像。
主要是她那么瘦,要是丰满点就不会那么像了,她实在是太瘦了,有点病态美了。
但不得不承认她的确很美!
其实一部从情节上讲不能算是出色的电影,但是这种电影似乎并不需要让你深究什么。
看完就一个字:爽!
二个字:NB。
主要是配乐太给力了。
很奇怪,我并不觉得这个电影好看,或者有成为好片的可能。
但是我不能不给他5星,这种魔力不知从何而来。。。。。
剧情虽然很大众但是主角诠释的很好。
特别是奈特莉把那种孤独与恐惧完美表现了出来。
爱情一直都很简单,只是我爱你你爱我。
但是现在却越来越复杂,复杂到我们需要猜忌揣测怀疑。
大多时候不是不相信爱情,而是不敢相信爱情,怕被欺骗。
也是遇到了太多次的欺骗不知道真相如何。
也许真正的爱情只需要会心一笑,真正的付出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也不必被知晓。
该放弃的过去尽早放弃,才会有新的开始。
该狠没狠,累人累物
旧英雄开旧车
别人笑我们太疯癫...很有性格的电影。浓浓的英国腔,那种怀旧的气息,玩弄世俗的调调。尤其是他们开的那个关于小时候失恋的笑话,通篇很无奈的冷笑话让我忍俊不禁啊
甚麼亂七八糟的。。。
主题曲还不错
著才是我們家帥帥的conlin!惡老闆裏面的那個我不知道是誰= =
伦敦的街道很臭么?
我是个英国腔控。但这电影真没啥意思。
结局有点儿以外,也算在意料之中吧……女一女二的去向太模糊了,硬说是一死一孤身等待倒也合理。内俩小孩不死实在是……哎,大不列颠最危险的生物是青少年,没有之一……
文邹邹、缓慢……
拷贝保镖的骨架,抄袭点诺丁山的浪漫,从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爱情故事,廉价奉送英国文艺片盛行的黑色暴力、成顿脏话和各种俚语,俗套沉闷到令人惊悚的地步。烂编剧遇到烂导演足以让暴力秀变得乏味,让浪漫看起来荒谬!囧叔的伦敦东区口音再标准,平胸公主演得再卖力,两人看起来也仍然像一对白痴。★★
我喜欢这调调
这么多英国卡司被搞成了小清新……
音乐加一星,文艺黑帮片,可我真心讨厌Keira
两星半
某个夜晚兴冲冲的打开看,醒来之后只记得满耳的FUCK
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比天马行空差一点的,就是莫名其妙了
剧情一般,纯喜欢colin和英国范儿,英国演员真匮乏,总是这么几个人晃来晃去,幸亏没有瞥见休格兰特那张老脸,不喜Keira,更喜欢片头的那个叫penny的妞。文艺中透着点cult的非黑帮片.....
首尾呼应的好,就是黑帮,玩什么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