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

不散,Goodbye Dragon Inn

主演:李康生,杨贵媚,石隽,苗天,陈湘琪,陈昭荣,三田村恭伸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3

《不散》剧照

不散 剧照 NO.1不散 剧照 NO.2不散 剧照 NO.3不散 剧照 NO.4不散 剧照 NO.5不散 剧照 NO.6不散 剧照 NO.13不散 剧照 NO.14不散 剧照 NO.15不散 剧照 NO.16不散 剧照 NO.17不散 剧照 NO.18不散 剧照 NO.19不散 剧照 NO.20

《不散》剧情介绍

不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然而主人的魅力以及客人心的属性,却可左右宴席的长短、有无。老电影院里,跛脚售票员(陈湘琪)虽有心设宴,年轻的放映员(李康生)却无心做客;电影《龙门客栈》里的剑客(石隽)在自己的旧影像里沉醉落泪,时间却早已无情的将其抛在身后;日本男子如幽灵般找寻着,然而并没同性想在他身边作长久的停留。 即使电影院早已不见昔日的繁华,变得安静异常,却仍不能与家(哪怕旅馆)的功用相提并论。出入其间的,是或多或少想将自己在黑暗中隐藏封闭的人,他们有着天真而诡异的想法,可是时间是最靠不住的(人老会死,电影院老会被拆),相信它只会换来更多伤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身魂旅行剩女小爱租个女友回家过年我很好,谢谢,我爱你Baby复仇记贝蒂第二季发现大丝路第三季无眠之境后备箱里的女孩童年旧事启示录酒店津门飞鹰阿尔法战士第二季深入敌后2:邪恶轴心为了一句话天下同心特种兵王3战天娇漂亮朋友铁血战士魅力四射特工佳丽造房子的人守业者玄天风云我的反派男友一生守护阿信废柴联盟第五季屠夫之子2轮回

《不散》长篇影评

 1 ) 不散-童年记忆里家乡的影院

《不散》 蔡导说,在台湾四五十年代大戏院式电影院盛行,六十年代落寞后变成了同志的碰头点。

很幸运也很不幸的一点是,在我成长的县,直到新世纪开始大家还是在大戏院里面接触到的荧幕电影,应该是大于等于我这一辈人的记忆。

印象里面它有两大层,能容纳千人,影院里面会弥漫着淡淡的尿骚味,影院的售票厅里永远贴着一张《新不了情》的海报。

除此以外,在3D电影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影院用了几周的时间播放一些劣质的3D短片,所以那几周除了尿骚味,也会有呕吐味的存在。

很割裂的一点是,白天他是儿童们的电影科普场所,晚上他会变成成年人狂欢的地方,进行着各种性感热辣的脱衣服表演。

电影院的宣传车会用一个带着大喇叭的卡车,用一整个白天的时间在整个县城宣传他们的脱衣舞表演。

童年的我对于那里到底在表演什么很好奇,所有存在我脑海的片段都是一些杜撰的想象的片段,但是这些片段都很真实,足以说明当时的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想象夜晚的里面到底是怎样的灯红酒绿。

这个影院应该以废弃物的形式存在了很多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它消失了。

我现在怀念它,但是我却在记忆里检索不到它究竟是哪一年消失的,是我青春张扬的高中岁月?

还是想逃离家乡的大学?

还是在对家乡觉得恨也离不开的硕士时光?

总之它有一天开始突然消失不见了。

今天看完电影回忆起这个我电影爱好启蒙的地方,突然觉得很伤感,因为它突然消失了。

一个充满着割裂感和记忆的地方却没有影像能用来回忆它,当然这可能就是电影本身的意义吧。

 2 ) 《不散》 ——怎能不散

福和大戏院,放着老电影《龙门客栈》,观者寥寥。

售票员拖着跛足,一声一声重重地把人拖进戏里。

整部影片的背景都是《龙门客栈》。

有人在看时光流逝。

有人在寂寞中寻找伴侣。

有人说“电影院有鬼”。

有人磕着瓜子,声音响亮。

散场了,一直观看着电影里自己的石隽遇到了上学时的老师。

刚刚红过的眼眶漾出了笑意。

好像时光退给了他一点青春。

放映员去机器上咨询自己的命运,然后拉下了铁门。

一部电影面对几份人生,影片散发着陈旧慵懒的气息,蔡明亮给足了回味的时间,等不及散场。

影片立意有巧思,在《龙门客栈》相聚,那有不散之理?

《龙门客栈》摄于1967年,《不散》摄于2003年。

三十六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你我都有这一天。

 3 ) 空间的固化、时间的延续、身体的缓慢

这是继“水”之三部曲后的第四部蔡明亮的电影。

与其他电影相比,《不散》延续了这空间美学的这一艺术特性。

整部影片的故事内容全部都在电影院中完成,这种封闭式的空间感就显得极为突出。

但相比其他单一空间叙事的电影,《不散》的封闭空间只是作为人物苦闷内心的一种外化,而非往常封闭空间的客观性存在。

也就是说,之前的封闭空间是客观存在的意像,引导着人物与情节的发展;而该影片中的封闭剧场则是各种包括人物情感、社会语境等要素的延伸外化,其往大说可以看作社会的苦闷氛围,往小说则是个人内心的苦闷情感。

影片多采用固定镜头引导这种空间的封闭感氛围,无疑是增大了空间艺术带来的别样美学色彩。

从时间角度上,整部影片的叙事线索也伴随着影片中的影片进程而进行的,最大程度的匹配上影片本体时间与本文时间的一致性。

并且,影片有意地扩大了这种时间的范围界限,将时间无限放大,近乎于现实时间的推移。

这种将故事内容时间的客观化也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导致了“闷”这一情绪的形成。

形式大于内容罢了。

回到人物本身上,没有过多的只言片语传递人物的内心情感,大多是喜欢上身体动作的指引上面。

相比往常蔡导的电影,该片也延续了这种电影中的身体性。

这种身体性也客观作用于每一个人物上面,每个人物不一样的动作行为也是其内心的映射。

正如林松辉在论述蔡明亮“慢速电影”的论著中认为:“假如迟缓可以看作一种抵抗的形式……它所抵抗的是一种加速的时间性,其物质形式是主流电影,其美学建立在紧迫的延续性前提上。

”这种时间的冗长凸显出的身体的缓慢行动也是这种“慢速电影”的最大特征与色彩。

小人不才,没有能够真切搞懂蔡导影片的主题大意,也由于文化研究的影响,对于影片的时代背景也没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故此只能根据自己所学去加以判断。

 4 ) 不散讨论小结

片尾,陈湘琪在一首《留恋》里,走入滂沱大雨的夜晚,福和大剧院宛若庞然大物,作为观影者,内心竟泛起一阵释然!

真是没想到,蔡明亮通过他那极为缓慢的叙述,几乎上演了一部默剧,但依然能将几段哀而不伤的爱情讲述得跃然“屏”上,那些隐而不宣,但刹那间呼之欲出的爱欲伴随着湿漉的雨水漫得遍地都是。

蔡明亮的镜头显然是精心打磨的,你就仿佛能看到他是如何雕琢这样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尽管这部电影里充满着固定机位,但是我仍感受到它们在流动。

或是通过坡脚女人的行走,或是通过脚步的声音,或是通过光影的变化,它在杨贵媚的大腿、嘴唇、发丝上游走,也在陈湘琪的脸上写下东西。

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固定机位并不无聊,它是福和大剧院客观的记录者,这些人物穿插于其中,的确重新塑造了作为载体的环境。

我们通过不同男人之间的打量,能够感受到福和大剧院俨然化身为了一个大型的狩猎场,在那些阴暗的角落里,他们仿佛有独特的暗号。

这个视角的确很容易让观者感受到情感刺激,焦灼地等待着某个打破沉寂的瞬间。

是的,我觉得这种“焦灼”感,也是“胶着”感。

你看到日本男人一寸寸地靠近另一个男人,你看到杨贵媚一颗一颗地在嗑瓜子,剧情像酝酿着一个惊天的大招!

这个惊天的大招在结尾李康生和陈湘琪的心意互通里得到了证明。

 5 ) 看

2022-01-14 15:53:17

在我有限的经验里,这一幕可以称得上是最美的影像时刻之一。

我们没有看到陈湘琪(图中的售票员)有任何动作,她只是单单看着;放映机投射到银幕上的影像将她包裹起来,在她的脸、她的颈部以及其它我们无法看到的地方覆着点点微粒。

此时,影像以一种直截利落的方式向我们表现了它施予观者的魅力——尽管它仅是停留在观者的肌肤/衣物上游移,却仿佛和观者融为一体。

没有象征,没有隐喻,有的只是影像-身体在物理意义上的相遘;而我所感受到的,绝对不亚于初次“发现”电影时所体会到的新奇与震惊。

并且,这种对现已沉睡许久的旧有经验的唤起,也在该影像所处的那组正反打镜头中得到了强化。

银幕上的侠女和陈湘琪都是近乎没有动作的,而相对于陈湘琪入定一般的注视,侠女巍然四顾,审视着周围——这是《龙门客栈》中的场景,但导演用一组简单的正反打将其与观者的目光联结起来;由此,侠女的盼视就像是被赋予了探寻观者的意义,观者渴望的目光便成为前者追索、确认的目标。

同时,快/慢,动/静等几组贯穿本片的看似是二律背反的冲突,都在这一影像-身体的交会的边界处得到了消解(这只是说明它们伪对立的例证之一。

在那逼仄的甬道中,两个男人上演的有如武侠片一般的“对手戏”不也是一例么)。

许多人费尽机巧试图展现电影的魔力以及其自身的迷影情节,但在我看来,至少是目前,没有哪个导演可以如此举重若轻地展现出这一点。

蔡明亮向观众揭示了电影的一个隶属原初的秘密:我们不需要洞悉什么,只是看到,就可以知晓。

在此,我想套用伍德的一句话来作结——这种“有”中生有的创造,令我感到有点神圣。

 6 ) 什么不散,不散什么

我想起月下我想起花前多少的往事留在我心田一半是辛酸一半是甜蜜一年又一年常叫我留恋留恋、留恋月下、花前留恋、留恋叫我永远想念

福和大戏院,从高朋满座到长久的空无一人;游离的观众走了,荧幕上的演员老了,影院散了。

看得很伤感,很孤独,很平静。

没什么的,这是自然常态。

就如烟花,那一瞬至少绽放过,很努力地在生命所及的最高点绽放过了,在黑夜中撕开一个口子,又消逝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7 ) 影院作为身体器官

老式影院如同母亲的子宫,在这里孕育出电影迷恋。

有着些许年岁的福和大戏院,在关门的前一天,可以视作一具年迈的躯体了。

由楼梯连接的通道和走廊,有些地方空阔,有些地方逼仄,好似人体内的大肠小肠,缠绕包结,氤氲着暧昧的情欲。

来到影院的心脏,也就是播放着《龙门客栈》的放映厅,由一块银幕和一排排座位构成。

座位席的空间几乎占据了整个放映厅,银幕只是在一个平面、一面墙上,但这一单薄的物质材料却承载了整个影院为之运转的核心驱动力——影片。

蔡明亮如电影手术师一般,冷静却又缠绵地将影院的脏器一一解剖,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顺着影院的肌理解剖,为观众呈现了影院内部的结构,也是他的电影迷恋的建构的世界。

影院是有组织,有结构的,在日常生活中它看似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人们为了影片来到电影院,电影院只是满足观影需求的场所,时至今日,电影院提供的观影场所逐渐丧失其独特性和权威性。

电影不一定要在电影院里看,去电影院看电影成了仪式性的赴约。

在蔡明亮的电影里,影院失去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排列特征,不是人给影院的定义(放映和观看电影的物理空间),而是影院作为一个场所,它的每一处空间,即使被分隔,也承载了人类的生理活动和精神活动,很难定义其是高雅或是低俗的,人类的欲念充盈其间,涌进了影院内部的每一个角落,从宽敞的观影大厅到两人侧身而过的狭长甬道。

放映厅之外的空间所上映的故事,绝不逊色于银幕上的故事。

售票员对放映员无疑是有情愫的,她将自己的食物,一个寿桃分为两半,将一半放在了放映室的桌子上。

二人始终未曾谋面,摄影机更多地投向了这个女售票员,揭示了她含蓄的暗恋,因为放映员没动寿桃而难过失落。

在影片的结尾,放映员想将寿桃还给女人,但寻不见她的踪影,于是带回了家。

女人在放映员离去之后,便独自离开了影院,将未了的了结。

影院成了块茎状的,每一个空间相互分隔又彼此相连,像人与人的关系,每个人也许都是孤独的个体,但又产生情感上的联结,在日常生活中相遇。

蔡明亮的固定摄影机巩固了这种空间感,当日本男子走进影院寻觅伴侣时,他走在通往放映厅入口的走廊上,与他有着一墙之隔的是厕所里的女售票员,他们两人身处同一空间,却不曾谋面。

售票员和放映员在同一家影院工作,二人也寻找过彼此,但在电影里他们始终没有碰面。

唯一相遇的,是两位老演员,观影结束后,二人在影院出口相遇寒暄,一同主演过电影的两人已多年没见。

有些年代的电影院,它的天花板开始渗水、漏水,红色水桶被放置在走廊中,盛满滴漏的雨水,接满后,放映员强其倒向窗外,于是这些水又回到自然中,形成了一个循环。

 8 ) 长镜头,沉默之不散——漫长的孤独

依旧是夜晚,放不散。

黑的屋子里闪烁着电视机散发出惨白的光。

犹如影片中空荡荡的电影院里只有那道大荧幕折射出的光。

空荡的影院里依稀坐着两三人,年轻人,老人,小孩,浓重的苍凉感。

故事依然被设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展开,没有大悲大喜错综复杂的情节线,有的只是微茫的暗涌,有的只是一个个卑微灵魂走投无路中本能的自赎与自渎。

这一次的舞台是台北永和一家叫做福和的老戏院,银幕上演着六十年代的老电影,而银幕之下,黑暗之中,以及影厅之外,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心事游走,相遇,然后错过。

每一个人都在寻找慰藉。

但每一个人都没有得到慰藉。

   那个不停在戏院各处艰难行走的瘸腿售票员,她在寻找微茫的爱情,可是最后那承载她爱情的半个寿桃,却被遗忘在售票室里。

   放映员李康生一直躲藏在画面的背后。

当他在影片的结尾出场的时候,却是游戏般向一台游艺机求签诗。

他终于冲进雨中去追陈湘琪,却不知道陈此刻仍然躲在与自己近在咫尺的某处。

   影片结尾,陈从黑暗中走出,看着李远去的身影。

此时六十年代的老歌响起,而画面上是陈一人孤独地在雨里踽踽独行。

开篇半小时没有任何对白,也没有任何的音乐辅衬,只有影院的大屏幕上刀光剑影以及伴着稀里哗啦的雨水和流水声中,各种规模的长镜头残酷定格。

这样的风格似乎有点超出了我的喜爱风格。

在三个男人长时间站在小便池的长镜头中昏睡过去,醒来睡去睡来醒去,镜头始终定格。

半梦半醒中听到台词:苗天说:“很久都没有看电影了。

” 石隽说:“没人看电影了,也没人记得我们了。

” 然后,苗天笑着,独自点了一根烟。

怪怪地,感觉有些凄凉!

在昏昏沉沉中看完了这部戏,只是意识清晰:散了散了,终究要散的。

电影会散场的,人也终会离你而去。

 9 ) 威尼斯电影节一法国女记者的点评

"我很爱看电影,近十几年来,我所看的大部分电影都让我有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好像我在阅读,一个无形的手在帮我翻页,被他操控了90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我才能走出来,我不喜欢这种电影。

可是看你的电影,突然间让我自由了,因为你的镜头很长,所以我看到了你要拍的东西,我真的看到了,然后我听到了,因为我有时间听,然后我升起了感觉,再升起了我的思考。

"(本人未看过此部影片,为了分享这段话才给的评星等级,无参考价值)

 10 ) 关于半个寿桃

《不散》的拍摄对于蔡明亮来说是个意外,蔡明亮在拍摄《你那边几点》时意外发现了这个台北郊外小镇上的福和剧院。

福和剧院生意不好,倒是不少同性恋者在此寻找伴侣,老板一度想把这里停业,为记录下这家让他想起童年回忆却面临停业的剧院,蔡明亮租下了剧院六个月,拍摄了这部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出现了大量同性恋交友的段落,这些情节含蓄又有趣,可以说是《河流》的升级。

蔡明亮一贯的留白与模糊手法在这部电影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电影可以分为三部分,坡脚的售票员与放映员的爱情,日本同性恋的交友之旅,老演员石隽与苗天重逢。

其中售票员与放映员的故事带给我很多疑问与不解。

1.放映员到底在不在放映室,看没看见那半个寿桃?

蔡明亮电影中传统元素时常出现,寿桃作为传统生日食品如今早已被蛋糕取代,桌上的小说是蔡明亮五年级时的读物——琼瑶的《船》 售票员将半个寿桃放在了放映室门口的桌子旁,她并没有直接交给放映员就默默地走了,可以看出她是个非常自卑的女人,以至于不敢直接面对心上人,但她还是把自己的生日偷偷的分享给他。

我也不得而知放映员是否在放映室,是否看见了售票员送来的礼物。

售票员第二次来到放映室选择走了楼上,她透过门缝向屋内张望,然后走进了放映室,这时放映员已经确定离开了,只是那个寿桃还原封不动的放在那里。

那么放映员是一直不在放映室没看见这个寿桃,还是向坡脚的售票员委婉的表示拒绝呢?

第一次来放映室 我仔细观察着售票员第一次放寿桃时候的室内布局,除了桶上的泡面还有很多喝光饮料瓶子外,木桌上也放着一个饮料瓶,桌边还有一个很小的白点(可能是烟)。

第二次售票员走了另一个方向,此时木桌上的布局有了一些变化,饮料杯不见了踪影,多了几十根插在烟灰缸里的烟蒂,以及露出桌边一截的半支烟(与第一次的白点位置不同)。

第二次来放映室

第二次来放映室 由此可以判断,放映员的确看见了这个寿桃,他可能思考了很久怎么处理与售票员之间的关系,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烟,最后选择了婉拒。

于是售票员又拿走了这半个被拒绝的寿桃。

这些烟蒂是否都是第一次来放映室之后(影片15分钟左右)与第二来放映室之前(影片38分钟左右)抽完的呢?

当然一大半烟蒂可能是好几天攒下的,那另一半烟蒂也只是过了20多分钟而已,那也太不可思议。

不过电影是压缩的时空,售票员第一次来放映室,通过放映室内传来的台词声,可以判断《龙门客栈》刚刚放映了20分钟左右。

售票员第二次来到放映室时,《龙门客栈》放映了一小时10分左右,也就是说按照电影里的现实,已经过了50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50分钟的时间内,放映员把烟灰缸放在了木桌上抽了一根又一根香烟,最终决定了假装看不见,婉拒了这份礼物并离开了放映室。

2.售票员为什么留下电锅与寿桃?

售票员吃寿桃的这场戏,我们可以看清楚小桌上的物品的摆置,有电锅,保温壶和一些瓶瓶罐罐。

售票员吃寿桃 售票员下班时把这些都装进了包里,包括办公桌上的小说与黎明的照片(看着像黎明)。

可能是因为塞不下,电锅可以用手提着。

售票员下班 但售票员并没有带走电锅,从她回头望着电锅,可以判断出她绝不可能是忘了。

可能这电锅里的寿桃代表着他对放映员的爱,但这份爱被拒绝了,于是她选择了遗落。

售票员离去时回头看向电锅 售票员走到剧院外的望着暂停营业的标语良久,从这四个字来看,今天可能就是这个剧院营业的最后一天,所以售票员才收拾的那么干净吧,那么售票处房间里的电锅与那半个寿桃,以及那份对放映员的苦苦暗恋,或许她真的选择放下了。

福和剧院暂停营业 不过仔细一想,售票员为何没把寿桃在下班丢垃圾时一起丢掉?

为何她把寿桃与电锅一起留在了那个显眼的办公桌上?

为何又在剧院门口等待着暗中观察?

她应该盼望着放映员会发现,她的心理可能充满了矛盾,想放下又抱有念想。

3.售票员与放映员还会在一起吗?

放映员下班关门时玩起了算命机,镜头里看不见他算的什么,但他看着取出的签诗,立刻回头发现了售票处的电锅,我猜他一定算的是姻缘。

放映员发现留下的寿桃 放映员拿起电锅骑摩托追了出去,不过售票员却躲在他身后不敢将他叫住,两人再一次错过了彼此。

放映员是否是回心转意呢?

今天剧院停业了,明天他们还会相遇吗?

蔡明亮从来没有明确交代,他也从来不会把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但我觉得他们一定会走到一起。

影片伴随着一首《留恋》结束,一个寿桃,一半是心酸,一半是甜蜜附注:蔡明亮在本片里表达了电影行业没落的感慨,也通过台词表达了如今没有人看电影了,电影中整个剧院里的人都没有静下心完整的观看《龙门客栈》,除了老演员石隽(过去)与那个小孩(未来),看来蔡明亮对于电影的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

《不散》短评

还没很明亮呢,就2046了

7分钟前
  • 小幺
  • 较差

扭脚电影售票员兼清洁工的女人爬楼梯。在本片中,她的形象功不可没。随便丢弃的垃圾及脏水。各种奇葩观影者。长久站着小便不走的紧挨三男以及那个超时洗手男,在博弈感情啊。人处在情境中,是无法逃离和自控的。白背心李康生。旧电影及电影院的衰落?老歌曲《留恋》。三星半

11分钟前
  • 南高峰
  • 还行

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偏爱这部但同时我又不想理解… 同样的调性会更喜欢爱情万岁一点…也挺好睡的,各种白噪音给你安排,下班了看真的是勉强没睡着…但是在电影院看这部是个很有趣的体验!特别是最后电影里散场的时候,影院里安静得可怕,感觉观众都在忍着不发出声音…当然坐旁边的女生开场半小时就感到不适左右摇摆了五分钟就跑掉了就再也没回来过…

14分钟前
  • 逢澶Ty
  • 还行

在台北上学的时候,在小鸟老师的课堂上,他放蔡明亮的《不散》给大家看,当影片播到一个光头和一个长发白头并排坐着看电影时,小鸟老师很兴奋地说这是他和蔡明亮两个人的背影出镜了。

17分钟前
  • 锕Jun
  • 还行

《不散》,是儿童时光里不散的电影情怀。除了孤独,还有情怀。剧情就无视吧。7分

22分钟前
  • 软柔暖
  • 推荐

首先因为是蔡明亮 观众才有时间与意愿去了解它所谓的内涵 电影做到这个阶段 已经是彻底自我的菲林实验了 绝不吸引人 诚然老式影院里的没人看也没人记得足够伤感 但和寡也未必曲高 拆穿了无非大秀同时异空/同声异境游戏和冗长乏味的时间流逝 散场爷孙俩的迷影传承是唯一价值

23分钟前
  • 木六
  • 很差

6.5为这个电影洋洋洒洒写下两千甚至更多字的影评的人,和非常喜欢欣赏这个电影的人,几乎无疑可以确定是傻逼了。因为蔡明亮并非想表达很多,只是个怀旧片,和表达生活的本质和电影娱乐的本质,而且他很不厚道的设了个陷阱,这个陷阱是,我把枯燥乏味的生活抽去声音(答案,这个电影几乎没有对白),抽去流动性(真相,这个电影几乎是定格拍摄),你们就偏要去找画外音,去脑补画面外的事物运动。傻逼文青被甩了一道还在为他叫好。

28分钟前
  • 黑山懒妖
  • 还行

论无对白怎么处理空间-时间推动剧情并营造情境,尽管如此,片子还是太沉闷了(长镜头多到令人发指..)。〉〉“都没人看电影了,也没人记得我们了。”要是影院成天放的都是这种大闷片那确实不能怪谁,没人看票房低是活该。

31分钟前
  • 门口卖西瓜的 丶
  • 较差

堆积的物品与时间

33分钟前
  • unidolphie
  • 还行

太沉闷以至于我无法忍受

34分钟前
  • 西小疯™
  • 还行

蔡明亮负责长镜头,李康生负责打酱油,杨贵媚负责走。叫「电影院寻基友指南」更合适

39分钟前
  • 赵纪存
  • 还行

没看懂,不知所云

42分钟前
  • 较差

拍的很散啊蔡大师

43分钟前
  • 还行

过分了啊😄

48分钟前
  • 叶隐
  • 较差

蔡明亮 我实在是欣赏不来。。

52分钟前
  • Mathilda
  • 较差

我想起月下,我想起花前,多少的往事留在我心田,一半是辛酸,一半是甜蜜,一年又一年长叫我留恋,留恋,留恋……电影会散场的,人也终会离你而去。

53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这也叫电影?

54分钟前
  • 路遥
  • 很差

3.5。中途睡着,醒来又看,现在刚看完仍很困。全片没故事情节就算了,第四十五分钟才有第一句台词:“这个戏院有鬼”,男女主更惨一句词都没……真实考验观众。以龙门客栈为代表的六七十年代的经典影片以及人头攒动、喧哗热闹的戏院无疑是蔡导那代人心中历历在目的电影记忆,用无声、无情、无人无故事的电影来对比怀缅。只是没有共同经历的观众很难产生较深共情。

56分钟前
  • 白銀无棗棗樹
  • 还行

蔡明亮的电影个人感情倾向太重了 恰好这部我感受不到

58分钟前
  • 较差

一部关于抽一根烟、撒一泡尿以及从这里走到那里要多少时间的杰作。哦,还有鞋子和地面的材质、雨天不打伞的到底是人是鬼,以及男孩会不会在雨天载你回家。

1小时前
  • 折叠兔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