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看剧版的《爱很美味》时还是挺惊艳的,惊讶一个国产剧没有俗套地讲情情爱爱,而是大胆地表达性,还有剧中从事影视行业的夏梦打破第四面墙,吐槽现在的影视剧创作,这是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看得很乐呵。
电影版的《爱很美味》延续了电视剧的风格,一言不合就开车,有让人忍俊不禁的笑料,吐槽现在的影视行业。
剧中夏梦吐槽咕噜咕噜的影视都是给小孩看的,应该就是指B站。
如果这两个小时的内容是第二季的前四集,那我也就不吐槽什么了,可他们偏要拍成电影,那我可就得提高要求了。
先说结论:作为电视剧还可以的,但要说是电影还显得诚意不够。
最近也重看了柯南的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这才符合我对于一个剧场版的预期,你得先写一个比电视剧高一个档次的剧本,然后才能拍电影版,而不是从一部剧里截两个小时剧情出来就跟我说这是电影。
《爱很美味》给我的感觉就很平淡,没有大活,就像是剧里罗KK的朋友对他的吐槽:你快开个大啊!
三个女主的故事线,刘净的那条最拉胯。
作为电视剧里的主要演员姜山木在电影里出场的时间非常短,刘静的富二代朋友宋超更是一个镜头都没有,给人的感觉就是演员没档期来不了,然后就加了主厨这个人物来丰富刘净的故事线。
还有刘净的姥姥和姥爷,我记得电视剧没有,应该也是新加入的角色。
看到刘净没有给姥爷做红烧肉时姥爷失落的表情,我就在想不出意外要出意外了吧,果然,电影还是落入了俗套,姥爷匆匆入组,匆匆离开,这段剧情想表达的东西在其他影视剧里已经表达了很多了,没必要重复,对电影主题一点帮助都没有。
说到电影主题,还真很难总结电影的主题,编剧还是没摆脱电视剧剧本的思维,把剧情写得太松散,主题不够凝聚。
我只能通过电影的海报去推测电影的剧情,海报倒是做得主题明确,在一个影厅里,后面的观众都是成双成对,只有这三人是独自美丽,电影想表达的主题应该是刘净说的台词:女人就不能没有爱情吗?
看得出主创是受够了现在影视剧里这些情情爱爱了。
女人的最终归属就必须是男人吗?
主创对这个影视剧里向我们输出的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以往的电视剧里,女人都想有个家,男人都是比较想逃离婚姻的那一方,而在《爱很美味》里却反过来,男人(张挺)变成想结婚的一方,而女人(方欣)即便是已经怀孕了,还是不太想走进婚姻。
在另一部电影《爱情神话》里,也有这种性别倒置,老白跟李小姐发生了一夜情,按惯例来说应该是女方要求男方负责,《爱情神话》里却变成老白才是那个更想结婚的人,这是这部电影的先进之处,新时代的女性已经可以不依附于男性,依附于婚姻了。
《爱很美味》好像抓住了女性逃避婚姻的趋势,但也仅仅只是抓住了这个趋势,流于表面的抓住观众喜好,并没有提供更深入的见解。
立意是好的,奈何剧本跟不上这么好的立意,剧情有很多弊病,比如张挺买珠宝这里,我以为店员要误会张挺拿着戒指要跑,编剧直接就把张挺写阳了,还给关起来,前面铺垫了张挺的各种焦虑行为,我以为怎么也得出点大事,到了结局他却突然懂事不作妖了。
三姐妹在年会跳舞时吵起来我也很困惑,发生了什么?
我也没上厕所没错过什么剧情啊,矛盾还没激化,情绪都还到位怎么就会吵起来了?
莫名其妙的。
最后三姐妹的和好也很突然,编剧可能是想表达“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意思,但表现手法过于粗糙。
夏梦只要承认自己会玩游戏是装的,然后罗KK就会变得很乖巧懂事,这鸡汤见效也太快了吧。
没有了一步步的铺垫,就着急地奔向结果,这个故事难以让人信服。
影片为了有一个上扬的结局,结尾匆匆让剧情好转,显得有些刻意。
虽然观众是看爽了,但剧情的逻辑却经不起推敲。
《爱很美味》写得最好的剧情是方欣跟上司谈心那一段,方欣以为上司能跟自己共情,结果却是,一个女人的家庭工作同时顾全是建立在牺牲另一个女人的基础上的。
可惜这里没有再给这个冲突煽风点火,只是轻微就带过了。
电影可以深入的切入点很多,比如罗KK为什么跟夏梦前男友玩得好,就是不待见夏梦呢?
是不是厌女呢?
明明可以触及到更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电影偏偏要解释说是因为不信任。
立意上野心勃勃,剧本又写得小心翼翼。
我还是觉得创作者在思维上要高于观众,是要能启发观众的,而不是投机取巧地生产符合观众口味的作品去迎合观众。
什么都想讲,最后就会像什么都没讲。
真的很爱女孩子一些自信的!
灿烂的!
笑容😭真的有感受到女性的力量,虽然电影里每个主角都哭过,但并不是代表她们柔弱!
这只是女孩子比较控制不住的一种情绪宣泄的出口😢真的好爱她们哭完后的重新振作,她们就是最坚韧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还没到140个字!!!!
我真的墨水里没什么肚子啊
本来已经不想写这篇影评了,但看完电影版《爱很美味》之后,心情还是会因为夏梦这个角色和王菊的演绎而激动,但又发现自己无法摆脱潜在读者的影响来写感想,所以就随便写吧。
很难讲《爱很美味》存在一个明确的主题,似乎剧情还是在按照第一季的故事在平淡的生活中继续走下去,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一样,嬉笑之间见真情,苦难和挣扎也就真切地随处可见着。
整部电影没有太过明显的转折点,除了末尾处三人因各自不同原因的那场哭戏,但这都是属于个人线顺理成章的发展,并不让人觉得突兀,反而增加了“人与人的悲欢实难相通”的感受,即便是悲伤,夏梦、方欣和刘净的感受和震撼也是完全不同的。
我不确定这是否是轻喜剧的特点,就像流水一样平淡地划过每个主角的生活轨迹,却能在电影散场之后,在观者哈哈大笑之后,给他们带来些许唏嘘。
但我还是想努力理解一下这部电影的核心……精神?
在我看来,它实际上讲了一个对现代都市人而言,再耳熟能详不过的“劝告”:打开你自己,珍惜你自己,在与他人的碰撞中找到你自己。
但是,舆论场上现有的声音都难免带点孤芳自赏的味道,好像打开自己是一件多么悲悯他人的事情,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看似在退让实际上却暗中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的样子,实在难以让我喜欢。
但《爱很美味》用如此日常和生活化的场景、冲突做到了。
三姐妹还是和往常一样打打闹闹彼此嫌弃,在每个人的人生关口面前熟练地切换角色:她的事情,就扮演上帝,给点局外人的建议;自己的事情,就焦头烂额,生怕别人碍了自己的事。
姐妹的事不是我的事,相比之下,所谓的姐妹大过天、姐妹的事就是我的事显得幼稚可笑而不成熟。
也正是这样,她们才总是爆发矛盾,也总是在最后又反思自己的缺点。
但是,这才是所有关系的真相不是吗?
当我们承认,人总是不可能跳脱出自我的中心,就到了下一步,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是会选择退让一步,成全所谓的关系,寻找所谓的爱呢?
好像这种问题违背了某种普遍道德式的利他,追问它们要么容易陷入虚无,要么容易走向愤怒。
但我觉得,《爱很美味》还是想要给出一个属于生活的回答,带给我们一些希望。
退让不等于变得圆滑,而是一种对他人和自我不完美的接纳。
就像电影最后,方欣接受了夏梦的强势和多管“闲事”,刘净接受了方欣面对婚姻的犹豫不决,夏梦接受了刘净的左右徘徊,她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最后接受了自己眼中不完美的自己,我们可以说这是朋友的力量,但朋友只是其中的力量之一而已,我们接受了他人,又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接受自己和更好的成为自己呢?
夏梦这个角色,让一切故事的发生都有了起点和存在的支点。
她的强势和高度的目标性、信念感常常会给他人带来不适,而这种不适又会反映到她的一切人际关系中,给她带来困扰。
在某种程度上,我想,《爱很美味》的故事对我来说就是在看夏梦的成长,在反思她的反思,难过她的难过,快乐她的快乐。
电影版夏梦和kk的故事线展现的,与其说是一个年轻职场女强人是如何搞笑地克服困难最终拿到IP的职场故事,不如说它反映了强势的、目标性强和带有唯一成功标准的女性在当今社会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我不觉得夏梦是一个个例,因为我总在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凡事希望做到最好,制定的目标就要尽力去完成,积极地争取想要的机会,加上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得到后会因此得意与满足,可以说,夏梦的价值感是建立在相对单一的标准之下的,当然我不乐意去扯什么中国教育的困境、传统中国思想的保守和中国人对待成功的普遍焦虑,因为这就是在把这类人贴上“争强好胜”“钻营功利”的病态式的标签。
《爱很美味》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夏梦想拿到kk的版权,在各种正式渠道均无效果之后,只能想方设法欺骗kk自己拿手百里守约,在哄骗男友帮助后才终于和kk建立了”虚假的”朋友关系,但在真相被戳破的时刻一切又显得可笑和可悲。
我很喜欢这个设定和情节,因为它传递了这样的隐忧:同样是信息时代的年轻人,甚至是大厂总监的都市丽人,也有被甩在身后的无法跟上所谓时代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危险。
“夏梦”们似乎显然正在被一种更加自由式的话语捆绑着,当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和新标准出现,当单一的兴趣爱好或休闲方式成为身份认同的根基,普遍性的标准式微,看似多元但实则壁垒又高又厚的准入成为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唯一可能,我该怎样和更多与我不同的人成为朋友?
我该怎样进入他人的世界?
或者,再退一步,我该怎样得到别人的认可?
“夏梦们”正在寻找自己该如何自处的出路,她们也期待被人真正的爱护和喜欢。
在电影快结尾的地方,夏梦和陆斌在便利店的那场戏,夏梦哭着问陆斌为什么会喜欢强势的自己,陆斌说不知道,但又说每个人总会有各种喜欢他人的原因吧。
我想,《爱很美味》之所以现实,是因为它看到了夏梦们的存在,但它的乌托邦也在于,这样的夏梦实在太可爱,她也有人爱,也仍然会爱。
看到那里,和夏梦一样强势并也常常因此自卑的我,得到了救赎。
此为记。
《爱很美味》这部电影用匪夷所思的情节浪费了这么多我喜欢的演员,真让人生气。
在众多奇葩中,我最不能忍的是方欣男朋友在知道她怀孕后各种在家里做妖。
在方过敏时,第一想到的不是对象而是孩子。
这样的桥段会让多少女生不想结婚、怀孕。
更令人唏嘘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男生也许并不少见,他们会给另一半各种洗脑,会说既然怀孕了,那就得为孩子负责。
这样不看重任何孕妇需求的行为会成为往后各种冲突的导火索。
记得当初怀孕时,我特别紧张,问当时的美国妇产科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她说在怀孕初期别老弯腰、提重物、铲猫猫排泄物,有一些重金属含量容易超标的鱼/海产尽量少吃、少吃辣、别吃生的,坚持吃孕妇维生素就行。
最让人舒心的是她说如果恶心不需要忍着,我来给你开药,对孩子没影响。
也许就是这样淡定、理智、完全从科学出发、也很注重孕妇感受的医生让我孕期心情非常舒展。
妈妈开心、健康,宝宝才会发育得好。
如果男生个个像方欣男友那样,把本就有些不适的阶段弄得更加紧张,对孕妇和孩子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真的过敏,相信医生可以开出孕妇能吃的那种药。
是谁规定女生一怀孕就完全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付出本应当是差不多,孩子既然在最早期需要在妈妈肚子里长大,注定女生就被迫需要牺牲更多。
这时候做爸爸和另一半的难道不应该尽自己所能让孕妈妈的生活容易些嘛。
为什么女生在辛辛苦苦生出崽子后,还继续被要求为家庭付出更多,不能有如男生般充足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怀孕时特别想要个女儿,想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
现在想来特别庆幸我的孩子不是女生,他未来就算过得再辛苦也不需要每个月来次例假,不需要生孩子,就算在家里只是陪孩子玩也会被认为是个优秀、称职的爸爸。
现代社会之所以结婚、生育率越来越低就是因为男女在家庭被要求付出的时间、精力太过失衡。
生孩子很多时候对女生的事业、身体来说都是致命的一击。
对男生好像就影响不那么大。
什么时候我们社会开始宣传满足孕妇需求的重要性,男生开始真正承担起差不多一半的家庭责任,人类的未来才可能人丁兴旺;什么时候孩子不需要在女生体内生长,大家不认为女生母乳喂养是理所当然,女生不需要为了多一些时间照顾孩子与家庭而牺牲部分/全部事业,男女才会真正平等。
没有看过这个IP的剧,只是单独的看了这部电影。
总体的感觉还不错,女生之间的故事,给了我这个男生一些思考和感动。
整部剧的剧情算是中规中矩,当三个女生决定要表演舞蹈的时候,就能猜到最后要重现当时在校园内的那只没有完成的舞蹈了。
几个女生的个性也比较鲜明,就好像最后大家互相说的,缺点换一个角度可能就是优点,也是可爱的地方。
这部电影是为电视剧粉丝量身定做的,所有的人物形象、人设性格、剧情、时间几乎就是无缝衔接的电视剧,所以对于没有看过电视剧的观众来说会有很多看不同的地方。
导演的幽默搞笑风格、剪辑切换的镜头方式、整体的画风滤镜和演员妆容,演员高密度快节奏的台词输出配上局部升格镜头特写等都是原来的味道和特点。
当然也少不了那么些高燃、强烈戏剧化、尺度大胆的名场面。
“龙头”在于开头就是密集的台词对话交代人物现状推进剧情发展,然后采用近乎先抑后扬的叙事手法讲述每个人的事业和爱情的坎坷起伏。
电影的核心还是落在女性化主题上面,三姐妹的互相帮助、批判,展现真挚的闺蜜感情,不得不说陈正道一个男导演把女性题材拍的这么现代化,很厉害,还有《摩天大楼》也不错。
“凤尾”因为电影和电视剧一样,最后都是未完待续的结局,甚至比电视剧的结局更有导演想要接着拍很多部的感觉,每一个主角的未来的爱情和事业的进展都是简单的只言两语叙述。
而且后半部分从三姐妹矛盾爆发到认识错误、各自生活的进展,再到最后年会上呈现舞蹈表演都太唐突迅速了,没有任何的铺垫,剧情发展有些过于跳跃了。
该注意的细节没有细致刻画,个别俗套的伏笔的使用都影响整体的质量。
男性人物都过于扁平化和工具人、几乎没有描摹和呈现。
夏梦:事业受挫、变成行业冥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刘净:男朋友精神上出轨、事业因为特殊时期受影响、亲人逝世的遗憾,暧昧男性的交往。
方欣:怀孕后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对结婚的恐惧和准备。
什麼?!
互相拉黑吧!
⋯⋯⋯⋯⋯⋯⋯⋯⋯⋯⋯⋯⋯⋯⋯⋯⋯⋯⋯⋯⋯⋯⋯⋯⋯⋯⋯⋯⋯⋯⋯⋯⋯⋯⋯⋯⋯⋯⋯⋯⋯⋯⋯⋯⋯⋯⋯⋯⋯⋯⋯⋯⋯⋯⋯⋯⋯⋯⋯⋯⋯⋯⋯⋯⋯⋯⋯⋯⋯⋯⋯⋯⋯⋯⋯⋯⋯⋯**@@🙄🙄🙄🙄🙄🙄🙄🙄🙄🙄🙄🙄🙄123456789013445385960362419475719373946)…
不是吧不是吧,第一幕就致敬了《小时代》吗!
连发型都一样!
三人聊天的方式把各自的生活和爱情线介绍了一下,让我想到了《红楼梦》里片头冷子兴和贾雨村介绍红楼人物的感觉。
后面整体故事稳定;没有狗血的爱恨情仇,方欣没有堕胎,没有分手,而是为了一场冒险而选择继续这段爱情;王菊没想到是演技担当,跟张帆的爱情是最让人舒服的!
作为看完剧版的人来说,影版还不错,算是延续剧版,人设也没崩。
夏梦陆斌这对上大分,虽然在当代看来,两人好像不太匹配(其实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但是能恰好提供情绪价值的男人真的太少了!!!
最后继冲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又顶替胡总,是不是说明他当上了夏梦的领导?
这显得职场对一直在一家公司打拼的得力干将是不是太不友好了?
这内部晋升也太慢了……还是说对女性不够友好啊?
不太爽。
刘净真的很像一般的普通人吧,犹犹豫豫拖拖拉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总要都去尝试下才能决定,但是有时候试错成本真的很高,尤其是在时间的消耗上(可能这个说法显得人太功利了)。
方欣张挺这组,希望方欣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张挺影版的人设显得有点一般了。
最后想说,两个都坐办公室的打工人谈恋爱是不是不太好看?
所以剧情上都没这么安排,除了剧版里分手的夏梦和继冲,后面都没看到这种组合了。
这部电影给我最深层的感触,是它将怀孕母亲的工作中的艰难,清淡而从容的描述了出来。
感动而不过于抒情。
在如今的社会,母亲,罕见地让员工和老板站在了同一条战线来对抗她。
员工嫌弃孕妇做不了工作让自己劳累,老板嫌弃孕妇做事少而工资体现不出价值。
孕妇,是一个让整个社会都嫌弃和不喜欢的群体。
因为一小部分甚至极少数孕妇就职即怀孕,让整个孕妇群体遭受了灭顶之灾。
部分公司恨不得让入职女性写一份声明或者做一份检测,声明她们不会怀孕,或者检测她们没有怀孕,才准许入职。
丈夫无法提供任何帮助,他们更希望孕妇待产在家,全职育娃与工作脱节。
这样未来离婚,他们就可以以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要求抚养权,也可以以我供你吃穿来获取颐指气使的家庭地位。
于丈夫有益的事,他们也不会支持孕妇去工作,去支撑她们的社会价值。
在这个环境下,还在不断的在要求生育率,这个被整个社会都在拒绝的群体,苟延残喘,濒临灭绝,生存艰难。
没有人想给孕妇托底,也没有人愿意给孕妇托底。
她们只有自己承受着这一切,挣扎在胎儿和生存之间。
陈导是个好导演,他看得见女性那些细节的难处,他也在力争把这些难处很好的表现出来,让它们拍出来好看,融入到整个剧情中。
在电视上看还真是毫无违和
我很喜歡劇集,但是不等於我會喜歡在電影院里看劇集,整部電影在電影感上的缺失讓我耿耿於懷,而故事也講得不夠完整,更像是為了鋪墊劇集第二部的插曲而已。無論是“愛”還是“美味”展現得都不夠,對於女性議題的討論也時不時自相矛盾一下,講得都不如劇集自如自然。
同样是都市丽人的故事,陈正道显然没有郭敬明《小时代》那样让人嗤之以鼻,他聪明的地方在于虚中带实,而不是完全的离地,并且通过安插一些小情节让故事俏皮起来,比如王菊男友代打游戏,整体又会有个核心精神在,就是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上的两难,没有大撒狗血,整体步调闲散,已经算中国同类型题材里看着比较让人舒服的作品了。
市场角度看,这片子走流媒体效果会更好,总比现在炮灰好。
想看导演拍个10季!
无功无过,中规中矩。开心观影,轻松愉快。更像是剧版的先导片,作为电影来讲,剧作问题还是不少,不过依旧延续了剧版的高完成度和女性视角下的犀利。第二季快快到来吧!
还是很好看,节奏太舒服了,就是有点短,你快把第二季拍了啊!
我真的太喜欢这个故事了,但是这是啥!这是啥啊!能不能好好拍个几百季演到这三个女娃死,不想看这种电影版,不长不短,隔靴搔痒,陈导我等你的百集大戏。
其实是略微有点失望的 不是那么像电影 像是剧版的加长番外 而且比剧版也差了不少 想探讨的 想吐槽的 想讽刺的 也只是淡淡得蜻蜓点水一般。希望陈导可以好好利用一下这个IP 更好得拍出第二季(如果有的话)
确实是纯粉丝向电影,本粉丝看得非常开心,和后排观众的吐槽结合起来每一个小点都在爆笑。也确实不像个电影,更像电视剧第二季,虽然丝滑流畅有哭有笑,轻松愉快没什么负担,但看完出来也就是7.5左右的分数。最触动我的反而是夏梦和方欣不同的职场困境,一个是兄弟会式的潮人社团(有没有让你想起暴雪的那些指控?),一个是非常girly girl的干练精英群体卷生卷死。他们都没做错什么,就是有意无意地在排斥你,夏梦作为现充/女性的格格不入,方欣因为自己怀孕而“被保护”,那种无所适从感真的很能共情。另外有个bug,在疫情期间应该不能办那么多人的年会吧?前脚密接被拉走,后脚不戴口罩开趴体,真的很割裂啊😂
男性都是亢进的,玩乐主义的,享受浅层生活满足的。女性都是游移的,小细腻小敏感的,自我安慰成长的。感情都是黏腻的,悬浮的,庸碌现世的,隔靴搔痒的。整体上说,并没有什么动人之处。
这才是真的时代姐妹花,永远不分家吧~
这应该就是郭导拍《小时代》时脑袋里想要的效果了。看完非常快乐。
初中没有跳完的那支舞,还想要跟你再跳一次。尽管最后突然发现两小时了,并没有实质的故事进展,还落入了girls help girls的窠臼,但就好像跟三个老朋友又见了一面,听她们聊一聊最近发生的故事,听她们仨聊男人,我真的还可以看十季吧。最后那场北舞+超女+创造营的公演,陈正道好爱她们仨,我也好爱她们。
影片同時顯示了流行文化創作者對當下大眾所關心議題的敏銳與精明:關於年齡和性別的焦慮,惡的領導和職場的壓力,對婚姻及養育下一代的猶疑,對城市中露水情緣的沉溺,包括三年管控給社會生活帶來的陰影,悉數被浮光掠影地提到,機敏地一筆帶過,並故作輕鬆地按下不表,創作者對大銀幕紅線的試探小心翼翼,並不敢越雷池半步。影片顯然應被定位為“延期的”青春成長片:儘管片中人物皆已年近四旬,但仍被告知人需要不斷地學習成長和自我提升,以便不斷成就“更好的自己”/“新人”,這種“長青春期”“終生學生”的社會要求與個人心態,可被視為一種時代症候。儘管姐妹同心的陽光和正能量,似乎使它同全員惡人、通篇撕逼的《小時代》系列拉開了距離,但在對中國都市日漸嚴酷的生活景況的表現和表達上,《愛很美味》IP所提供的文本,可以說仍是不入流的。
延续了电视剧的剧情,夏梦和方欣的支线还是涉及到一些都市职场人的痛点的,刘净线就太拉垮了,电视剧好不容易才跟单身辣爹确定关系,吵一架就分手然后手机刷出来一个更辣的厨子,刘净是演水性杨花的渣女吧🤷
这还是电视剧啊!
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王菊真的很出彩,我妈也喜欢她。故事套路中也没有很套路,不过感觉更像网络电影而不是院线电影。另外看到记录了yiqing防控还是觉得挺魔幻,又近又好像很遥远的感觉。
@电影小时代 所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大家都diss你了吗?
好看的电影,节奏够快,没有太多煽情,路人友好。有不少直男get不到的剧情,比如三人吃包子,李纯说她一个人没问题,张含韵马上说她不行我留下陪她,王菊说好你留下吧;李纯做红烧肉,白恩吃完说挺不错的,仅仅几个表情,李纯就把成年人的崩溃、无助演绎出来了。关于台词表面下的潜沟通,没有爹味的教育,反而展示出女性视角的正能量,这真的需要编导有细腻的感知力,很有感染力。原本只想表现几个人物的日常生活,却一不小心在大银幕上记录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