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讲的是一个大公司里的小职员Bob如何孤独压抑,每次压抑到快爆的时候就想用枪把自己痛恨的同事杀了。
可是到关键关头总是因自己的胆小而没有成功。
一次当他正准备动手的时候,另一个同事快他一步先动了手。
而他因这件事成了英雄。
也因为这件事,公司给了他很高层的职位,车,众人的拥戴。
也因为他煽良,让美女的心爱上了他。
让他过了一段很自在,很快乐的生活。
可是这种生活只是别人给的,是运气得来的。
当老板发现他竟爱上他曾经抛弃过的美女时,豪不客气地一针见血指出:美女这时会和他在一起只不过是因为美女现在无法动弹而已,根本不会爱上像他这样的人,如果美女恢复了,是看不上他这样的人的。
而当他发现美女在稍恢复一些时,竟又和老板有了暧昧关系。
当他质问美女时,美女也承认他们是不同世界的人<我想美女所说的不同世界的人,是指阶级不同吗?
他们之前的职位差别很大,难道这就是可以作为人不同等级的指标?
>我记得曾有个寓言讲的是有一个装满镜子的房间,每个人走进去,都将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而大部分的人都将承受不了真相而自杀。
有多少个人知道自己的真面目呢,又有多少人敢于面对呢?
我看到有影评写说他是因为自已的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自杀。
这样写我认为太简单太孤立了,心理问题每个人都有,还有那些环境问题,还有很多很多的因素,都会让人无法忍受这个世界。
可是我们要很发现,在影片开始阶段,他把他无法忍受的世界归罪于别人,他是要把他痛恨的人干掉。
这时他只有感受到愤怒。
可是他最后干掉的人是他自己。
因为他最后发现在之前他愤怒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愤怒周围的一切。
以及后来即使他得到了一切,也只是表面的。
都无法掩盖他在这个世界他是卑微的他自认为的“真相”。
而他之前错误地将愤怒归于环境问题。
可是后来发现换了环境有了物质上的升级也于事无补。
在他的世界中“真相”就是:他被周围人归为下等的一类,影片开头他内心不承认这一切只将原因归为环境,说实话,那是个畸形的不公平的环境。
他感到愤怒无比<我认为事实上也是如此,没有人是卑微的,差别的只是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高贵与否而已。
>甚至愤怒到要杀人,这时他的愤怒还只是单纯的环境压抑痛恨环境。
最后他“发现”“真相”是:他和别人相比是非常卑下的,而美女也不可能真正会爱上他。
他的这种“真相”这种“卑微”其实是以那种畸形环境下的灵魂低劣者的标准来衡量产生的。
只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会意识到这点。
很可惜,影片的主人公只是一个懦弱的看上去也不怎么动脑的人。
所以他发现的真相只不过是以他的周围人群的眼里的真相,他本身自已无法超越这点,无法拥有更强大的思想来看待。
而他无法忍受这种他认为的真相。
所以这时就不是愤怒了,而是极度的悲唉与痛苦。
因为不能承受自己的“真面目”而最终选择了自杀。
可是我想说的是,他是被他自己的懦弱杀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有经过极度不满自身或环境的时候,有的人选择的是更消极,有的人选择的是抗争。
不管自己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很不行,都理智或盲目地反抗争取。
而影片中的BOb代表的是消极的那种,影片为了渲染效果,让他选择极端的方式那就是自杀。
其实他只有一样东西他无法改变那就是懦弱。
懦弱到无法承受自己的面目。
他如果不是懦弱的,即使了解了真相,即使痛苦,但是选择的会是另一种对待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
可是大多数我们生活中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是如何呢?
可能除了少数人会抗争,多数人也是懦弱地选择默默地抑郁下去或是抱怨,想改变却根本没有能力找到出路。
但是生活总是会有各种解药来拉住这些不断下坠的精神世界而不至于寻死。
高级点的有宗教,各种体系的哲学,各种世界观人生观。。。。
多得不得了。
每一种都可以让自己感觉良好并自以为很有深度以此来弥补在现实世界中的失败。
如佛教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心灵鸡汤,如果你接受它,它可以保证你在最严酷的心理环境和现实环境中快乐或至少平静地生活,应该说是生存。
当然它一些别的作用比如用它的一些信条来让世界不至于陷入混乱。
<这就是我对宗教的理解>。
低级的有<<读者>><<知音>><<做人与处世>><<于丹论论语>>之类的温情到滥情的心灵鸡汤可以很及时很快的安抚自己的心灵。
而且这些只要会识字都可以喝上这些加了大量劣质味精的“心灵鸡汤”如果你是个不喜欢或没有时间用脑子的人,这些东西足够你那短短的一生了。
如果你再对文学有些兴趣你还可以看看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那真的是一部高级鸡汤了。
高级在于一样的汤装在了MS高档的碗里喝。
当然还有另一种类型的鸡汤。
在另一类的温情作家眼里 ,如王安忆看来,抗争是没有必要的。
只会有更无奈更悲凉的结果。
在她的眼里,人是极难逃脱自身所在的那个阶层<痛恨这个人类自己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东西>,在她的眼里,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
在她看来,最适合最幸福的就是承认这个世界的次序,承认它是合理的前提下,好好地安于自己的阶层,好好地让自己从内心来欣赏这个阶层所拥有的一切。
这一点其实和于丹本质一样,与<<读者是>>与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一样。
<于丹心让我从内心反感的一个原因是她让我觉得伦语是承认这个世界是合理的前提下来探讨那些孔子的没有责任心的YY> 而以上这些东西都让我愤怒。
因为人还有一个东西叫做愤怒。
如果每个人都生活的艺术了,都于丹了,都读者了,那世界将是一个被阉割的世界。
这些鸡汤我希望不要充斥全部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不能靠鸦片生活。
希望是真正的鸡汤也能占到一定的比例在而不是全部都是味精水。。。
http://23du3.taobao.com/
“第一颗子弹给那个办公室小丑,第二颗给最具亲和力小姐,第三颗给‘笨鸟早入林’,第四颗给那个马屁精,第五颗给那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最后,但不是最无足轻重的,第六颗…第六颗…一不做二不休。
”鲍勃·麦康孬一边装子弹一边这样自语。
这类人应该不多但很常见,沉默寡言,内向,胆小,懦弱,不合群,看起来没什么爱好,和别人也没什么话题,老老实实做自己的事,内心里有自己的坚持,如果有人主动亲近他或向他寻求帮助心地其实还不错,也许受一些人的欺负和压迫…………这类人被称作“沉默炸弹”,他也许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他哪天离开了你也许都不注意很快也忘记了,除非你是那个点炸弹的人。
How come?
前面也说了,他们内心里有自己的坚持,你过多的触动那个坚持,长久沉默激发的不满情绪和负面感情一股脑的宣泄。
鲍勃就是这类人,每天在办公室小方格子里对数据,中午独自进餐,喜欢在家里做些小工艺,和自己养的金鱼说话,总想着哪天一不做二不休开枪杀掉那些混蛋然后自杀。
但是它的剧本被抢了,另一个跟他境遇差不多的同事爆发了,结果因为为了保护暗恋的瓦妮莎尔开枪击毙凶手的鲍勃一夜之间成了英雄。
所有人都开始关注他重视他讨好他。
一切开始变得美好:被升职为高层、开上了豪华轿车、美女投怀送抱、同事们都约他出去玩、受伤瘫痪的瓦妮莎依赖他…………鲍勃也变了,开朗了,恋爱了,能说会道了,幸福了。
但是幸福真那么简单么?
当最后鲍勃打回原形拿着枪站在那儿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骨子里是什么样的人,很难改变。
不是说他以前胆小懦弱所以无论怎样也不会有勇气,而是,这个令他暂时变得有勇气的因素,太过于脆弱。
就好比一个人内向懦弱没有朋友,忽然有个人主动亲近他和他做朋友,或许在这个人的带动下他会开始接触外界开始享受与人交往,但是除非是他自发的敞开怀抱,否则过一段时间,他内心的不安还是浮出水面,他不能忍受那个人还有别的朋友,不能忍受其他人只是因为那个人才接受他,不能忍受其他人对那个人的邀请……会不平衡,会不安,会愤怒,争吵,不欢而散。
他还是一个人呆着。
说到底鲍勃的不安和恐惧始终还在,因为这个英雄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了,因为这些如意都是因为英雄行为带来的,因为这段爱情是因为瓦妮莎瘫痪的依赖而得到的……太脆弱。
比内心还脆弱。
有人说,这个结局耐人寻味。
也许那些都是鲍勃做的梦,梦醒了他就站在原来的地方打算一不做二不休;也许这些发生过,最后他回到原地再次继续它本来想做的事情;也许他杀了那些混蛋;也许他只是自杀了……“你也许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做,但是你给了我什么选择了么?
……只要一个人,抽出一些时间来,真正看到我的存在,可以帮助我找到出路。
”把所有的想法和念头都藏在心里头了。
你不说,我们就从来不知道。
冷落你、欺负你、忽视你,只因为你什么都不说,我们也什么都没问。
“在某些时候,需要牺牲那些患病和羸弱的羊只以拯救整群羊。
”“He seemed like a nice guy.”“He was a quiet man.”这个故事让我想起老友记里有一集菲比遇到一个被人忽视极度压抑打算自杀的人。
以及布兰登·弗雷泽演的一部关于上帝恶魔打赌斗法的电影。
“想要做点什么事,引起你的注意。
”我不是很喜欢这个结尾,虽然想不出更好的,但我觉得应该存在个更好的结局。
"有时候,弱小和生病的羊必须作出牺牲才能拯救整群羊."这就是这部他妈的狗屁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当你不小心成为窝囊废的时候,或者说命运中注定你是个窝囊废的时候!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干掉自己.当鲍勃对着自己脑袋开枪的时候,世界根本没有因为他的死而改变什么.垃圾本来就应该待在垃圾桶里,而漂亮的女孩BJ技术一定是一流的...
世界500强公司,同事互相竞争,心灵敏感之人不宜居之地。
越是不竞争,不把别人看做实现自己晋升的工具,自己的地位越是低下。
试图暴力改变这个制度,却被别人抢先了一步。
可惜这个人用多少条生命带来的改变,太过短暂。
大boss不死,公司氛围不变,没多久又回到了那人不当做人的状态。
鲜活的生命,哪怕爱情也不能拯救,因为这爱情不如他幻想中那般纯洁,是美好却已被这物质玷污的残损的一半。
于是他终于看清了,原来自己才是不合群的那个。
He was a quiet man. His loudest scream was the bullet he gave himself.
先谈下情节,我觉得整部影片是发生于麦当孬弯腰捡子弹时的幻想。
这可以从几点看出:影片结尾他的上司大声斥责他那么快又找不见了,这与开头上司让他不要走开,开完电话会议马上回来找他是相吻合的;他最后踩住的子弹,也正是开头滑落出去那一颗。
另外一点,瓦妮莎重回办公室后,说要看到杀手的眼神就好了,麦当孬说要是他看到是你就不会开枪了,瓦妮莎反复问他为什么,麦当孬只是说他就是知道,可见所有都是他一手导演,所以当然知道。
如果说这些情节不是他幻想出来的,那么公司让一个“见义勇为”者来当创意副总,这显然也不合情理。
所以我觉得所有情节只不过是麦当孬受到上司太大刺激的一种对平日幻想的“升级版”。
基于此种理解,麦当孬是个受尽办公室压迫,并且爱幻想的人。
但他的幻想也是基于现实和逻辑的,在他导演的情节里,只有让瓦妮莎几乎全身瘫痪才能让他感觉到更接近这位自己心目中的“百灵鸟”。
随着幻想的展开,他变的开放、活跃、进取,真正变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但生性多疑的他,在虚幻中仍然本性不改,最后还是以精神崩溃回到现实中来。
这段虚幻之旅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
最终让他认识到就算获得他想要的一切,他也永远是活在烦恼之中,那么也许错的并不是这个世界,只有他才是那只得了病的羊。
但这样解释仍然有问题,开头结尾两次办公室布景有别不知如何解释?
更多我喜欢的电影:http://www.cnweblog.com/alwayscy/category/14497.html
感觉很粗糙 又感觉很缜密 感觉很无聊 可又很吸引人ps.长篇大段的谈论这片儿 还不如仔细去看看这片儿虽然拍摄的没有《香水》那么美但是描写这样一群人的故事就是很吸引人当然 很有可能 你我都是BOB MACONEL那么当我们意识并思考到这个层面上的时候导演便成功了
You may ask why I did what I did,but what choice did you give me?你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做?
我是被逼得。
我是被海报上这个男人的表情所吸引,才看了这部片。
什么事让他如此惊恐?
箱子里装了什么?
这张海报达到了真正吸引人的目的。
He was a quiet man 曾经安静的男人看看海报演职表第一行:A QUIET MAN PRODUCTIONS LLC FILM是主创人员自嘲跟主角一样是QUIET MAN,还是这片是独立制片?
我不知道但是出现在影片开头的这段字在我看来又为影片加上了一点怪异味道影片讲的是一个幻想着杀了所有欺负他的小员工鲍勃,在一次办公室枪击案后盲打误撞成了英雄,不仅得到了老板肖尔比的青睐,又和枪击案中被误伤致瘫的美女瓦妮莎成了一对,正当一切都美好进行着的时候。
梦却悄悄的破碎了……影片一开始就给我很大触动,因为我也曾经幻想这杀了那些嚣张的人,鲍勃每天都给他们分配子弹,然后午餐时间再幻想把公司大楼炸掉。
但是午饭过后大楼还是那座大楼,受欺负还得受欺负。
影片开头的主人公独白虽然一开始让人摸不找头脑,但是影片结束后就明白了:“过去的生活比较容易,人们懂得如何做一名爷们。
面对错误的事情,你可以挺身而出,你也有这么做的权利,也有这么做的义务。
你生活的方式,你受的教育,使你在挺身时有备无患,哪怕被打得满地找牙甚至一命呜呼。
后来发生了某些事。
我们通过了体面的法律,律师成了我们的呵护者,过去快刀斩乱麻搞定的事情,现在淹没在官僚机构的文件中,这就是我们说的文明,爷们再也不能对身边的坏事挺身而出,他们不得不通过法律和律师,在漫长的官样文章中跋涉。
女人要平等,就给她了平等,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了一切,而是因为男人在秩序的外衣下统统被阉割,我不管你怎么说,这不是进步,也不是进化,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他不怕牺牲,他敢于挺身而出,像个纯爷们,敢于和不公正的世道进行斗争……”可能我照着电影把上面的字敲下来很傻,但是,这些话不仅仅是影片的主题,也是现在社会的症结所在,法律裁决一切,让原始的弱肉强食动物式的厮杀变成了违背法律,违背文明的行为。
而“法律面前,人人不等”的事实也是每个人心中的痛。
而恰恰是法律,让更多人为非作歹,狗仗人势。
主人公鲍勃就要做这个挺身而出的人,他说“拒绝审判(NO TRIAL)”就是一种蔑视法律的态度,其实我们每一人都是这样,只是不会去实践。
虽然这有些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味道,但是这部片其实是反英雄主义的。
影片的最后,真正说明了这是每个人的幻想。
(以下涉及剧透内容)结尾,鲍勃才发现,射杀办公室人的不是科尔曼,而是他自己,一切都是他所有的幻想,但他为了什么?
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个能给办公室带来春风的美女秘书瓦妮莎。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接近她,拥有她。
所以,鲍勃不是英雄,而是平民,他没有拯救什么,最后却只有自杀。
为什么他做出这疯狂的举动?
他说:You may ask why I did what I did,but what choice did you give me?我这样翻译:你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做?
我是被逼得。
他只想得到她的关注,他只想实现自我价值,他只想逃离寂寞,孤独。
至此,我才明白,这是部疯狂的爱情片,也是每个男人的科幻片。
有趣的细节这部片子故事相对一般,但是片中的几处恰到好处的特技和细节为本片增添不少光彩。
1.草裙女孩鲍勃桌上的玩偶“草裙女孩”其实是他的至爱——公司美女瓦妮莎。
当他每次看到草裙女孩的时候,脸上都会难得的轻松,而瓦妮莎也是因为“草裙女孩”才记住了鲍勃。
当草裙女孩打碎时,瓦妮莎也瘫痪了。
当“草裙女孩”被和皮箱一起扔进垃圾桶时,瓦妮莎也正被人淡忘。
但是当草裙女孩被清洁员捡到,又粘起来时,鲍勃已经不能再拥有了。
因为如果瓦妮莎康复了,能自理了,也会离开她——因为她能爱老板肖尔比但不会对鲍勃说“我爱你”的。
2.金鱼鱼缸中的金鱼是鲍勃的内心发言人,满嘴脏话正好是鲍勃真正的处事态度。
鲍勃正苦于是否应该继续科尔曼的射杀,金鱼就不停的絮叨:完成科尔曼的事儿。
鲍勃被新闻狗仔缠的晕头转向的时候,金鱼说:欢迎来到我们的世界当鲍勃发现瓦妮莎宁可对老板肖尔比说“爱你的瓦妮莎”,也不肯对鲍勃说“我爱你”时,金鱼恰如其分的说:那婊子撒谎!
赤裸裸的说出了鲍勃想说的话。
3.蜂鸟出现次数不多的蜂鸟担当了“鲍勃的处境”以前的鲍勃渴望靠窗的办公桌,渴望和瓦妮莎交朋友,就像蜂鸟总是渴望吃到玻璃后面的蜂蜜一样当鲍勃可瓦妮莎接吻时,蜂鸟再一次出现,而且是那种很美好,宛若梦幻式的阳光下的蜂鸟,好像在说:哇塞——当结尾,鲍勃死了,蜂鸟隐约的出现,好像在解释终于解脱了。
4.飞机飞机的轮子从天上掉下来砸死12人,和后面不停出现飞机和飞机的声音在说——每时每刻都在死人,这就是现实。
以上几点不仅起到了解释作用,也说明了鲍勃的空虚,寂寞。
衬托了影片主题。
—— JRLD写于2008年1月
翻出一篇老文,发一下。
电影《曾经安静的男人》评论剧情介绍:麦肯孬是一个办公室的职员,工作是统计数据,他每天带着枪上班,上班的时候常偷偷地将子弹装进装出,但一旦主管叱责他的时候,就表现得非常害怕恐惧。
他的办公桌上有一个俗气性感的热舞女孩玩偶,每当他望向这个玩偶,便会流露出无限向往的神情。
每天晚上回去他都会和实际上已经死去的金鱼聊天,金鱼总嘲笑他又未能完成计划:杀死所有人然后自杀。
而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麦肯孬的幻想。
在幻想中,科尔曼开枪对所有人扫射,而他没有阻止,直到他打伤了Venessa,他开枪打死了科尔曼,救了大老板的秘书和情人Venessa(这实际上上是他在幻想中根据Elisa杜撰的人物),Venessa虽被救活,但是全身瘫痪,只有一个小指头能活动,他和Venessa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在公司也受到了重用,并且有了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开心地打高尔夫,但很快,他在公司的地位受到威胁,他怀疑周围人知道他其实也是杀人狂。
他怀疑Venessa又和大老板勾搭,他还发现Venessa以前送给大老板的照片背面写着“我爱你”。
结尾回到现实,麦肯孬在办公室自杀,旁白是:其实我只是要你永远记住我。
在其幻想中,麦肯孬大量地投射性认同,他将自身的攻击性投射给科尔曼,让科尔曼代替他完成杀人的使命,这使得科尔曼杀人的排名顺序都和其自己相同,于是他可以摆脱他的攻击性,而成为拯救Venessa的英雄,然而内在的攻击性不断侵扰到他,于是出现了同事要揭露他其实是杀人狂的恐惧,他无力而绝望争辩不是他,是一个恐怖分子,这又是他的幻想和投射,这个恐怖分子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热舞女孩玩偶。
Venessa是他根据Elisa杜撰的人物,因他不能整合客体好的部分和坏的部分,Venessa温柔,善良且爱他,而Elisa则轻浮,恶毒,总是嘲笑羞辱他。
麦肯孬主要的自体表象是一个卑微懦弱的形象,因此他不会相信健全的Venessa会爱他这样的一个人,于是他在幻想中制造了全身瘫痪的Venessa,于是他成为了Venessa的英雄,而Venessa完全依赖他,他也得以拥有Venessa,然而这意味着他只是Venessa的工具,这也是他无法接受的,所以无论他如何努力,但内心的客体关系:极度卑微的自体,迫害他或利用他的客体最终还是驱使他走向自杀。
Venessa其实是其母亲的化身,当在幻想中和Venessa在一起,他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中,象是一种融合经验,但其实也正是他让Venessa瘫痪,对此投射他无法完全隔离,仍然保持某种程度的连接,于是当Venessa要回到当时枪杀的现场时,他非常害怕,而Venessa从这里开始,似乎Venessa虽然身体仍然瘫痪,但在某种程度上自我再逐渐回复,而正是从这时,麦肯孬则开始走向崩溃。
从其心理发展状态来看,他处于偏执类分裂位置,他的上司,老板,Elisa都代表了会迫害他的客体,他被强烈的迫害焦虑控制着,这是他卑微懦弱个性的源泉,为了防御迫害焦虑,麦肯孬使用分裂的机制,在无意识幻想中他想象自己是英雄,与卑微的自我表象隔离,并将客体进行分裂,将Venessa和Elisa分裂开来。
在麦肯孬身上,自尊的问题也是很突出的,为了防御卑微的感受,在幻想中他摇身一变成为英雄,拥有一群朋友,而他自己则是这些朋友的红人,他是Venessa的英雄,并赋予全身瘫痪的Venessa全部的意义,这是夸大自体的移情,然而,当防御失败的时候,他便发现自己只是朋友中的笑柄,他的老板只当他是一个可怜虫,而Venessa是不会爱他的。
同时,他还对Venessa发展出理想化的移情,当Venessa接纳他,能和Venessa在一起,让他的生活充满了意义,只要Venessa爱他,其他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最终自恋和理想化相伴破碎,开枪的那一霎那,他只是想:其实我只是要你永远记住我。
脸颊有高原红,鼻子被笨笨的厚框眼镜压出了印子,行动和语言都唯唯诺诺。
这个男人扔进人堆里立马就找不见了。
小人物表面上畏首畏尾,而内心却截然相反,汹涌澎湃地厉害。
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象他六发子弹的归属:给嘲弄他的同事,给总是冲他大呼小叫的BOSS……,臆想世界里,这些人一一中弹倒下,他所在的公司大楼瞬间成了炮灰,他则在角落里冷笑。
卑微的自娱自乐,是他的精神支柱。
梦醒了,还是避免不了被现实中的人挤兑嘲笑。
命运之神终于舍得垂青了他一次,他日思夜想的暗黑梦醒被另一个小人物实现了:枪声毫无预兆地在办公室响起,身边同事应声倒下,一颗掉落的子弹阴差阳错的让他成为了救世主。
想想就觉得可笑,明明自己想开火的欲望比谁都来得强烈,结果现在却成了英雄。
他赢得了大街小巷周边邻里街坊的关注,赢得了镁光灯的聚焦,赢得了同事们180°的态度转变,人人都对他顶礼膜拜,却在暗恋的她面前输了个彻底。
她说她恨他。
苟延残喘地生活几乎要了她的命。
看到她那张因为暴怒而扭曲的脸,曾经的美丽温婉不复存在,他像个孩子一样边开车边抽泣。
别人眼里的见义勇为在她面前被肢解的支离破碎,犀利的眼神洞穿了他的惶恐和懦弱。
有了可以看到美好景色的办公室,丢下了最底层打工者的身份象征,不用拼死拼活凭想法就可以赚钱,万事看上去都很美,可是他却不快乐。
她是女神,他如此卑微,两个极端本来永远不可能有交集。
这场事故,成了两人相处的契机,高位截瘫使她再也没有当时的趾高气扬,自杀未果后,两个人拉近了距离。
他会一口一口有耐心地为她吃饭,陪伴着她,他是满足的,她也是怡然的。
麻雀变凤凰的过程太短暂,他还来不及做任何的心理调试就被一浪接一浪的幸福撞个七荤八素,骨子里卑微本性被压抑了,一旦找到一个突破口就急不可耐地宣泄了出来。
他不相信别人的本源根本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他不需要任何的借口,堂皇地撕去伪善的面具,把任何细微的可能都当成残酷的真相。
于是悲剧也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人们还在议论着,他曾经是个安静的男人。
表情有惋惜,有戏谑,有好戏得逞的幸灾乐祸。
以为上帝友善的递了一支橄榄枝,终究是春秋大梦一场,对于从来不知道幸福长什么样的人来说,就算幸福来敲门了又怎样?
小人物永远是小人物——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真理。
不在YY中沉默,就在YY中爆发。
YY着和心爱的女人一起坐在楼顶看 落 飞 机开场白:“过去的生活比较容易,人们懂得如何做一名爷们。
面对错误的事情,你可以挺身而出,你也有这么做的权利,也有这么做的义务。
你生活的方式,你受的教育,使你在挺身时有备无患,哪怕被打得满地找牙甚至一命呜呼。
后来发生了某些事。
我们通过了体面的法律,律师成了我们的呵护者,过去快刀斩乱麻搞定的事情,现在淹没在官僚机构的文件中,这就是我们说的文明,爷们再也不能对身边的坏事挺身而出,他们不得不通过法律和律师,在漫长的官样文章中跋涉。
女人要平等,就给她了平等,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了一切,而是因为男人在秩序的外衣下统统被阉割,我不管你怎么说,这不是进步,也不是进化,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他不怕牺牲,他敢于挺身而出,像个纯爷们,敢于和不公正的世道进行斗争……”
想要表现什么?让人消沉?真是无趣,你们把世界看得过于阴暗。
大部分时间过于平淡了 一些细节的呼应和虚实结合的结尾是亮点 那胸明显是替身那
啊~看了超级郁闷~似懂非懂~可恶诶~
一个人 欲望到无法控制的时候,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是很重要的 。
我们都只是一群羊
quiet man will finally kill the world since the world never gave him any chance to choose.
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关于爱情的电影 剧情独特思维巧妙……是我可以看很多次的那种……
我曾经也做过那样的梦。总有些同事领导太气人。
Sometime a handicap is all in the mind.整个片子里边的音乐超赞!Maconel翻成“麦当孬”也超赞!真希望一切不是幻觉,而是男主角实实在在经历过的生命。
我感觉这是一部悬疑,因为结尾男主上楼去前台秘书并不认识他,还有他的同事仍然在使唤他
中间全部都是幻想的,这个还需要讨论吗,开始幻想的时候你们看看后面的日历是33号
故事性当然是没有了,迷惑性还不如stay。也就看看Christian Slater
只有当别人过得比你还不如意的时候,那一刻你才能真正的释怀。
不知道那些久坐办公室的白领们是不是都会像主人公一样有颗开枪横扫的心(也不是说真的有这样的打算,而是……比如,XXX太他妈混蛋了,恨不得弄死丫的),但我想这个社会上的确有许许多多的人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压抑与妄想交织的状态,或多或少了。很可悲不是吗?尽管我们明白,还是很无奈。
不喜欢
构思独特,除了开头和结尾是现实世界中发生的,其余的其实都是主人公的幻想而已。一个孤独者的内心独白。
胆小是一种疾病它已蔓延~弱者改变世界的方法就是结束自己~死后进入理想世界~这里你是英雄有名誉有地位有梦寐以求的一切~但世界仍就是丑恶的虚假的~你还是孤独的~爱远去~这个曾经安静的男人拿出了最终的勇气毁灭了自己的灵魂~我已经不知道怎么活了~但还是活着~
莫名其妙
电影的99%都是在说幻想。电影看完后想想,发现这样的幻想,不正是普通人也拥有的吗?
3.5。导演:LOSER也想上女神?In your wildest dream. 衰到连反叛都做不好的小人物,所以救赎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哪怕他真的扣动了扳机,结局也不一定就会有差,真真假假,其实仔细想想还都挺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