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可能我会把所有故事都解读成我想看到的样子。
)这当然是一个劝妓从良的故事。
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个讲述自我成长,或者说是自我救赎,的故事。
Angel第一次离家出走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出身太惨了。
八九岁就失去父母被卖给老变态侍寝,之后也一直在妓院摸爬滚打。
开头有一场戏,几个妓女休息的时候闲聊,有人问Angel你的希望是什么,要在这种环境生存下去的话,一定有个希望在支撑着你吧?
但她的答案是没有。
Michael第一次问她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的时候,她的回答也是死亡。
大概是这种成长轨迹导致了Angel自尊心的缺失,让她认为自己不配被爱,以至于即使是要回到原来的地狱,也想要逃离这份感情。
Angel的第二次离开其实当时我没看懂,以为只是单纯的作,因为她事实上已经接受并融入了Michael的生活。
直到她经历了离开之后的一切,再次回归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离开之前的Angel虽然已经能接受这份感情和这种生活,但她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存意义。
在听到Michael想要孩子,而自己大概率无法生育的时候,Angel可能就打算要离开他了,因为那时她仍然没有发掘真正的自我:除了性和生育能力,她还有什么价值?
而这个答案大概就是在她离开后的那三年中找到的:去拯救那些和她经历类似的女孩子,去拯救曾经的她自己。
看到Angel做厨师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却又被之前的老变态盯上的时候,我一度担心会不会又来个所谓的英雄救美——如果是的话,我大概当场就走人了。
但这次,她通过自己的力量击碎了困境,没有被老变态的威胁吓住,而是直接把他恋童的事曝光了出来。
说实话,这个情节看得真的很爽:有多少人在时隔二十年之后,还能得到这种手刃仇人的机会?
通过这次复仇,Angel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不仅仅驱散了过去的黑暗,也通过拯救更多女孩子,发掘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而且Rescue这首歌放在这里做配乐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Rescue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Michael对Angel的解救,把她从地狱中拉了出来;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一见钟情和英雄救美式的爱情故事。
另一种解读是,成年的Angel变得足够坚强,通过对给自己造成童年阴影的老变态的复仇,拯救了自己,以及对那些命运悲惨的小女孩们的一种承诺:I will never stop marching to reach you In the middle of the hardest fight It's true, I will rescue you
很好看,很不错,男主很帅!
身份地位财富都只是表现,上帝能看到你的灵魂!
只要你愿意,你就能体验到上帝眼中的你——“你就是最完整的人”!
萨拉的三次出走,代表了她成长的不同阶段,是很合理的。
她从无所谓/对自我没有认知/不想认知/无法认知,到自我的意识回归,经由迈克的执着/爱/纯净,她看到了自己,艰难的完成了这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迈克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从第一次安吉尔出走,他迅速寻找,到第三次安吉尔的出走,迈克就只是等待,他也完成了自己走向完整的过程。
总之,导演把影片的表达很完整,演员的表演也很不错。
迈克是肉眼可见的帅气,安吉尔是越看越好看的那种类型(一开始我觉得她并不好看,一度不想看了🙈)
赤诚的人永远最吸引人。
原本抖音看电影,后来还是找来原片看了看,果然只有神的爱才可以感动我,像我这么纯粹,赤诚的人我一个都没碰到。
好的给你分享,坏的为你规避或者不让你做,遇到困难会帮你,大概这是好朋友,我能碰到一个就是有幸。
好了你是朋友,不好,你又是谁呢。
遇到对你好的是真对你好,还是带着其他利益?
何况又有多少真对你好的?
遇到对你坏的,是表现对你坏实际更坏还是表面对你坏实际对你好?
有这样的人吗?
我就是天呀,所以我不会为人!!!
你对别人好时,别人要么珍惜成好朋友,要么不珍惜没有下一次。
三逃两追莎拉从农场逃跑三次,麦克追了两次。
第一次逃是因为她不相信世界上有真心待她的男人,她逃是为了不让自己被一个男人掌控而变得更卑微;第二次逃是因为她听了保罗的话,认为确实不值得拥有麦克这样的男人,强烈的不配得感让她羞愧于自己成为他的妻子;第三次逃是因为她发现麦克很喜欢孩子,而自己因为之前惨痛的经历,很有可能怀不上孩子(但结局给了他们两个baby👶🏻),给不了麦克想要的,不配得感再一次加深,因为在她眼里麦克值得世上一切的美好,自己在他身边会耽误他追求幸福,这一次逃跑是因为爱而放手。
女性的自我救赎麦克对莎拉的前两次救赎都是从妓院里救出来的,但始终没能真正地把她从沼泽中拯救出来,没有打破“一日为娼 终生为娼”的诅咒,是莎拉的第三次逃跑为自己解除了这一束缚。
当她看到公爵又收了两位女童的时候,似乎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这次她为了孩子和自己,勇敢地站在台上撕开公爵伪善的面具,最终莎拉亲手导致了公爵被处以绞刑并悬挂在了城门之上,这也标志着莎拉成功将“妓女”的标签从自己身上摘除。
这场酣畅淋漓的救赎当然也离不开黑人男士和众多好心人士的合力帮忙。
莎拉的自我净化。
她在学校接受上帝给予的能量,在这里她感受到了被宽恕,获得身心灵的净化,她开始从心底里一点点地认同自己,自我配得感和价值感在一点点累积,开始认为自己有资格去爱、去接受来自麦克纯洁美好的爱。
在女性地位极低的社会环境下,莎拉的勇于反抗,不甘于被男人掌控,自我主宰命运的精神真的非常难能可贵!
男主真是完美人设啊 女主有那么致命的标签都能接受 男主真的很爱她 不计较她的过去 那个年代的人中也有好人 慢慢感化了女主 谢谢女主妹夫 其实有前科但最终让男主感化了 帮助了女主 让她慢慢更爱Michael了 有情人终成眷属 看得很感动 女主美 男主帅 女主能主动谈明一切真的很不容易 在那个年代真的不容易 有着极度黑暗的背景 但是男主不介意 接受他的一切 非常爱她 女主也慢慢深入爱情 男主善良人好 女主改头换面 祝福
原文发在公众号“丘山木杉”。
1. 写在前面看了电影《谁可以这样爱我》之后又去读了原著。
这是一部“福音电影”,需要一些置前知识or背景。
这部电影在主内和主外的评价差异很大。
写这一篇一是为了尝试解释这一前置知识,二是补充书中写出而电影没拍出来的细节,三是尝试反对一些问题。
原著写的非常细腻,对小孩子心理的描写,像《城南旧事》中描述单纯的英子一样,让我可以瞥见小孩子的心态。
对心理转变的描写,遣词造句,像《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般,但是更为温柔、写实、克制。
Michael对Angel的爱让我想起《傲慢与偏见》。
如果说在傲慢与偏见的时代,达西先生实在是太宠伊丽莎白了,那么,Michael对Angel的爱是跨时代的,超出男女平等的。
因为爱情自出现以来便是这样要求的,互相的舍己。
只是少有人做到,身边少有人做到,让我们一度对爱情失望。
摘录两段关于爱的,这两段曾极大地安慰了我,以后也会不断疗愈我: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失礼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动怒,不计较人的过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
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原著!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爱情小说了!
当然他的主题不仅仅局限在爱情中,包含着更广阔的“爱”,更长阔高深的爱。
我这里有PDF版本的电子书,需要的朋友直接问我要就可以。
2. 前置知识2.1 男主并不完美有的人看完会说Michael很有神性,甚至说男主是Jesus。
这是一种误解。
Michael始终跟随着上帝的指引,而最后一次Angel离开Michael的原因是:Angel把Michael当上帝,当成她的救赎了。
心中空缺的那个位置,Michael是无法填上的,只有上帝可以。
当Michael质问上帝为什么放任Angel离开自己,自己多么痛苦,上帝启示Michael说:你成了她的神。
而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原著中,Michael对Angel说:你以为我是这样一个圣人吗?
他曾亲口否认了爱,亲自拒绝了上帝,甚至想杀死自己的妻子。
亲手杀人和想到杀人又有什么区别?
罪恶的欲望本身就是犯罪。
嫉妒、贪婪都是罪。
可以看到,对罪的定义更为严格、广泛、深刻。
这也是为什么主内的人认为世人没有不犯罪的原因。
如果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底线,而主内的道德就是更高的要求,无人能凭借己力做到的要求呢。
所以,Michael也并不完美,他也不自恃完美,自恃不完美的他才能放下身段来去爱Angel,而不是简单的从道德制高点展示自己的博爱。
这使得电影or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劝风尘女子从良”的戏码。
甚至有人说像Michael这样的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劝风尘女子从良。
这么想的人实在是忽略了这份舍己的爱让Michael有多痛苦,多难做到......说风凉话罢了。
将爱误以为怪癖来消解这份爱的重量,实在麻木。
这也不是单纯的爽文,Michael对Angel的帮助没有所谓的圣人怜悯的感觉,对她的爱不是Michael我多高尚啊我拯救了你Angel达到我的自我满足,而是给予Angel选择的机会,在Angel被控制的时候。
所以Angel的几次逃走,只有被控制陷入困境的时候Michael才出现,最后Angel有了抹大拉之家,Michael虽然很想去找她,但是他顺服了上帝的安排,恒切地等待着。
Michael说:过去你无法选择,但现在你还有选择。
如果这样还能说是爽文的话,多少有点高看爽文了。
哪里爽了,明明爱得很痛苦好吧?
2.2 主内的互助Michael帮助马车坏掉的约翰一家买田产,以及埃克斯(最后帮助Angel逃出公爵控制的那个黑人)对Angel的帮助,Michael对Angel的关爱,都是一种:我们爱因为shen先爱我们。
通过互相的关爱来爱shen,同时,这份爱也来自于shen。
当我还在北京的时候,几个月间总是“吃白食”,和他们见面吃饭那是“回家”。
是真真切切的回家,如果忙得只有时间去回家吃顿饭而不做其他,他们也非常愿意,开始我挺不好意思的,但是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不介意,毕竟对于任何“父母”来说孩子即使仅仅吃饭看望也很快乐。
这样的爱不是白白的,是有源头的,而这源头无法从这个世界寻得。
这样的爱也是白白的,不需要任何顾虑和惧怕,爱里没有惧怕。
2.3 男主爱的动机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这个问题容易引起不休的争论,而我们又不存在共同的真相。
Michael认为上帝会为他预备一个配偶。
甚至可以理解为”天注定“。
Michael的爱也不是无理由盲目的,他也深切的怀疑过质问过。
实际上,爱情也是这般,爱上一个不完全了解的人,爱上一个在相处中会不断变化的人。
爱的秘诀在于:爱那个陌生人。
因为了解总是可以程度更深,而人又不断变化,这岂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
如此,反观个人中心的一蹴而就的爱,找到一个完全正确的人是那么的不现实。
主内对爱情的定义是:一男一女,一心一意,一生一世。
正如上帝把夏娃领到亚当面前,在Michael遇到Angel的时候,上帝就对他说:”这就是你的心上人“。
等Michael知道Angel是妓女,MIchael调侃说:Lord,you most certainly have a sense of humor。
这个反应太有趣了!
在后面Michael和Angel的相处中,Michael也曾经认为,Angel不是他想要的,上帝一定是错误了他的意思。
毕竟像Michael那样恒久忍耐的爱一个人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Michael对Angel的爱映射了上帝对我们的爱,而后者更为完全。
Michael尚且有动摇软弱的时候,上帝却不曾有。
Michael这样爱Angel是因为上帝这样爱了Michael。
3. 原著细节这部分涉及剧透!!!
谨慎谨慎!!
3.1 克利奥的作用电影中这个黑人女人只出现了几个片段,在Angel儿时的时候,在Angerl的梦魇中。
原著中克利奥是蛮重要的一个角色,因为她给儿时的Angel灌输了一些观念,而随着Angel不断经历磨难,这些观念越发向下扎根在Angel心理,以至于Michael用力去爱她的时候是那么艰难。
克利奥对儿时的Angel讲说一些“绝对真理”,起码,克利奥本人直言她说的就是绝对真理:我们只是以种种方式相互利用,感觉好也罢,坏也罢,最终都会麻木的。
那些幸运的人把握着主动权。
比如莫里克(克利奥喜欢的人),再比如你那富有的爸爸。
像我们这些剩下的人,就只能任人宰割。
所有的男人都只是想利用你。
即使你把心都交给了他们,他们也会把它撕成碎片。
3.2 Angel的经历补充Angel曾经和一个名叫“约翰尼”的男人一起逃走,逃脱公爵的控制,但是下场很惨,公爵杀了约翰尼。
更为可怕的是,约翰尼也只是利用Angel,Angel自问也只是想通过约翰尼逃脱公爵的控制。
这一点不断让Angel觉得:我们只是以种种方式相互利用,感觉好也罢,坏也罢,最终都会麻木的。
Angel曾经打胎过两次,第二次的时候公爵为她做了绝育。
3.3 Angel最终如何逃出公爵之手公爵许诺在Angel上台结束,并亲自“招待”赞助人之后,就把管控酒窖、食品储藏室、被单室和服装间的钥匙给她,让她做一个管理的角色,就像“萨丽”(那个曾将Angel放走的女人)一样。
在电影中,Angel在台上讲出公爵的恋童癖,公爵把Angel拖到房间,拔出刀要杀她。
在原著中,Angel跟随上帝的指引上台,看着台下狼一般的嫖虫。
人群中有人起哄让她唱一首歌,她竟然唱了《万古磐石歌》(一首圣歌),唱的忘词后,台下一个名叫“埃克斯”的男子接着唱。
唱罢,Angel质问台下的人群:为什么你们不在家里陪伴你们的妻子和孩子,或者陪伴你们的母亲和姐妹?
难道你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难道你们不知道你们在哪里吗?
说着说着帘幕被拉开,跳舞的女孩蜂拥而出,乐曲也奏起,公爵就把Angel拉下台。
公爵正要挥手打Angel的间隙,埃克斯出现制止了。
埃克斯是当地的银行家,不喝酒不赌钱,他出现在那个地方是上帝的指引。
这在电影中是没有说明的,以至于这样有正义感的人出现略显突兀。
但是电影中埃克斯帮助Angel跑掉后说了一句:“Godspeed”,也可以让观众知道这是上帝的指引。
只是对于埃克斯为什么出现在这里没有说明。
埃克斯的戏份并不止步于此,之后是埃克斯把Angel带回家并为她提供帮助。
抹大拉之家(House of Magdalena)也是由Angel提出,由埃克斯和他的朋友赞助买房子筹建的!
3.4 抹大拉之家(House of Magdalena)
抹大拉之家(House of Magdalena),意为“从良妓女收容所”,但是由于“抹大拉”是妓女的代名词,所以存心不良的男人会理解为“妓院”。
这一处的名字是个细节。
当保罗看到Angel进了抹大拉之家时,他觉得Angel又重操旧业了!
可实际上抹大拉之家是从良妓女收容所,用以帮助像Angel一样改过自新的人的。
抹大拉之家的建立在电影中并没有提及。
原著中是Angel偶遇了曾经的妓女同事“托莉娅”,遵从上帝指引,帮助托莉娅在自己曾经工作的餐馆工作。
说是帮助是因为托莉娅啥也不会......Angel在后面的几周里教她如何烹饪、缝纫、做帽子等生存技能。
这件事启发Angel建立抹大拉之家来帮助失足者。
Angel回到埃克斯住所后,就向埃克斯寻求帮助,她说:我需要你的帮助,你为我做的我永远也回报不了,但是我还需要向你要求更多!
埃克斯的女儿“苏珊娜”,也就是电影中保罗找到Angel时,在台上讲课的那位。
她之前的计划是和她的心上人去西部,向印第安人传福音。
但是她的心上人看到一个男人被殴打,上前阻止的时候被捅死了......建立抹大拉之家也让苏珊娜找到了毕生的事业!
这是她曾经向上帝祷告过的。
埃克斯对Angel的帮助也是处于爱心,同时这份爱心也有回报,让他的女儿苏珊娜找到了毕生的事业,解了心结。
万事互相效力!
3.5 萨拉的寓意Angel从抹大拉之家回到Michael身边的时候,跟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名,那是她唯一拥有不被拿去的东西了。
Angel的本名萨拉,只有她的母亲和上帝曾经这样称呼她。
萨拉这个名字很有寓意,非常适合Angel。
Michael听到Angel原名叫萨拉的时候说:一个在陌生土地上的流浪者,一个充满怀疑的不能生育的女人。
但是古时候的萨拉成为信仰上帝的一个象征,最终成为一个民族的母亲。
萨拉,这是一个祝福;萨拉,是一个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最后孕育了一个儿子的女人。
听到Angel的原名萨拉,Michael心想:主啊,这是你的许诺,是不是?
3.6 谁可以这样爱我原著名叫《Redeeming Love》,翻译成《谁可以这样爱我》简直神来之笔!
谁能这样爱我?
谁能像Michael爱Angel这样爱我?
答案仍然是:我们爱因为shen先爱我们。
Michael也会软弱、动摇,甚至想杀死Angel,但是来自上帝的爱是完全的,让我们全然不怕的。
3.7 原著结局电影在Michael和Ange了有了小孩便结束了:
原著中,Michael和Angel在结婚七周年的时候,上帝回应了他们的祷告:他们的儿子斯蒂芬来到这个世界。
斯蒂芬之后,他们又迎来了路加、莉迪亚、以斯帖。
萨拉(即Angel的原名)的家族变得富有名望。
结婚六十八年后,Michael去世,不到一个月,萨拉也随他而去。
遵照他们的遗愿,他们的墓地上只竖立了一个简单的木制十字架。
在萨拉葬礼几天后,人们发现十字架上多了一个墓志铭:虽曾降卑 上帝却使她升高 成为天使 《Redeeming Love》的故事可以说从萨拉的童年讲到去世,正如墓志铭所言,她人生的前部时间降卑,想要改变自己的境遇却不断遇到挫折,使萨拉自己也觉得无望,几度想要自杀。
她的后部时间也正如墓志铭所言。
3.8 Angel的自杀Angel被马格温打成那样是因为她想自杀,这在电影中没怎么表现。
Angel是非常会使用言语的,也对自己说什么话达到什么目的很明确。
她故意激怒马格温,想被活活打死......
4. 问题反对4.1 是否是玛丽苏文学?
玛丽苏文学的典型特点在于:外貌、性格、三观等人格素质“过度完美”。
这个讨论集中在Michael这样的人是否存在?
正如Michael对Angel说的一般:你以为我就不犯罪吗?
Michael成百上千次对公爵等人起杀心,甚至对Angel起杀心。
而这就是“罪”。
所以,Michael并不是完美的也不自视完美。
但是也确实,做到Michael那样很难......4.2 Michael对Angel的爱不是下贱不是自虐Michael无数次的反省自己是否碍于自己的自尊没有去更好地爱Angel,他总是回想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把自己的自尊放在爱之后,这是下贱吗?
这反而是尊贵的。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Michael对Angel的爱确实包含痛苦在里面,要不说,爱是恒久忍耐呢?
Michael也感谢shen把Angel带到他面前,他确实非常爱她,不仅不觉得这是下贱的爱,反而感恩shen。
Michael抱着Angel说:这就是我肉中的肉,我血中的血。
Michael不自夸,不觉得Angel配不上自己,反而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多,总是被自尊心所障碍。
全然的爱中不该求己,只是舍己。
尽管这很难做到。
经过痛苦淬炼的爱越发深刻。
如果说这是自虐,那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了。
Michael总是先从Angel的视角出发,忽视自己的感受:当保罗对Michael说Angel是一个已经与成百个男人上过床的女人,难道你想和这样的女人生儿育女吗?
Michael的反应竟然是:Michael凝视着他,难道这就是Angel终生都要忍受的事情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谴责和盲目的仇恨?
Michael让保罗赶紧住口。
第一次Angel离家出走,Michael骑马追上她,给她水和一些补给,为她指路(本来Angel觉得Michael是不会告诉她路的)。
Michael追上她,她甚至给了Michael几巴掌还。
好在,Angel选择了回家。
Michael为她洗脚。
洗脚这个场景片中还出现过一次,是Angel为公爵洗脚,暗示强弱关系和尊卑。
Michael为Angel边洗脚边说:One mile can be harder to walk than 20. 1英里比20英里更难走。
这是一个缩影,Michael总是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计较人的过犯。
最后,感谢赞美shen,归荣耀于shen。
Amen!
为什么michael要喜欢angel?
以及后来接二连三的离开与追逐,虽然冠以信仰名义,但我始终不相信这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爱情,也或许是我反射弧比较长。
那个大魔头的伏笔以及噩梦连连还有进度条加持,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直到妈妈味道餐厅被烧毁,angel再次陷入困境,现在想来,也许我的无脑体现在快让Michael如神祇降临,拯救angel脱离苦海,又或者上帝直接出现,好吗!
来个神迹就angel,但是上帝的做工方式并不是按照人的想法和时间,而是借着这个过程在彻底的让医治果效充盈。
“选择揭露真相”so cool 很god哈哈直至这个时刻,也在让我看见祂的时间不错误,又经历了三年的“独立女性”,以及Paul的插曲,Sara回来了!
完结撒花,上帝没有难成的事,孩子自然不成问题。
另一个记忆点,Michael第三次(也许是我记错次数)想要去挽回出走的angel,但最重要的一直在祈祷,因为可能上帝没有让他去挽回,他也选择了顺服。
angel的被医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Michael也并非完美好童年无需治愈的历史。
一个经历之后信仰纯粹,一个经历之后放弃信仰又重拾信心。
谁可以这样爱我?
别担心,上帝总会变着法子来爱我们🥰我也要坚信~
女主的身份是一个风尘女子,被一个farmer感化,以这个设定来开展剧情,很新颖!
我想说的是,女主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身份,因为她的亲生母亲为了生计,最终死去,她的父亲,不闻不问,她因为长的漂亮,被送入妓院,难道这是她的错吗?
她的前半生已经够苦了,遇到了一个真心爱她的男人,有什么问题第一次出走,是因为完全不相信会有人这样爱自己,第二次出走,是在听到保罗的话之后,自觉配不上他,所以回来之后,她一直在洗自己,但是男主说:我原谅你!
两人心意相通之后,在看到男主想要一个孩子的时候,她生不出小孩,选择离开,成全男主和另一个女孩。
她最后揭发了公爵,在女校工作,在知道男主还在等她的时候,她回去了,她告诉男主自己的名字,她不再是安琪儿,而是莎拉,完成了自我救赎。
男主在女主第三次离开后,是想去找她的,但是他知道,只有放她离开,这样她才会回来。
分岔路 一边是世界 一边是家过去没有选择,现在offered an option这1公里比20公里难走三次离开 Angel有不同的原因 Michael有不同的反应她想用过去的方式取悦他 殊不知他要的只是她的心 而不是行为Paul的控告I love you 有什么比爱更大的呢?
虽然他有坚定不移的爱 但不代表他不会伤心啊 选择顺服到底是出于畏惧还是不希望他难过看到自己的破败污秽嫉妒 看Miriam好像更好 更配得上Michael 太真实了Michael尊重她的选择Leap of faith,He will protectits all about ForgivenessLauren的声音一出…… I will rescue you.告诉你我的真名Can I be Hosea?
《谁可以这样爱我》观影途中真的很压抑,很久很久没有把自己带入进影片剧情里面了。
安吉尔三次离家,三次都有着不同的原因,可最后都还是回到了到这个属于他和麦可的田园小木屋。
导演一开始的目的很简单:日久见真情,这也是麦可对于安吉尔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并不不是所谓的一见钟情。
从小缺失父爱,母亲因病离世,8岁就进入风月场所,直到23岁的她,人们都只是把她当做一个物品,用时则取,用完则弃,活在这种深渊里,导致她的内心深处极度自卑,一再地认为自己配不上麦可。
第一次离开:俨然还是把天堂镇的“宫殿”当成自己理应的归所;第二次离开:已经开始慢慢融入田园生活的安吉尔被保罗无情的拉回了现实,致使她再一度地认为自己配不上麦可,不配做这个家的女主人。
第三次离开: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自知无法怀孕的她决意离开,为保罗与米莉亚姆创造机会。
这会已经可以看出浓浓的醋意,但安吉尔还是选择离开,这是她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肮脏”的妓女唯一可以为麦可做的一件事情。
在影片中,安吉尔一直都是以“公主”“天使”般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导演很直观地塑造了安吉尔的角色形象,与之后的故事情节达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小的成长环境让安吉尔不知道什么自尊、自爱,更不用提奢望的爱情,这一切的发生或许可以解释安吉尔为何三次离开。
当然麦可这种人只是存在于人们茶余饭后理性化的产物,另提及本片画面十分的唯美,每一帧都是壁纸,抛开剧情有些地方十分的迷惑性行为。
国内上映最少会删减5-10分钟以上的内容,推荐大家观看原版的影片彻底了解到莎拉的真实内心独白。
打着爱情片幌子的真·宗教/传教片,看到最后我都被净化了。。。God, please tell me, can I trust you?知道为啥灵感来源是何西阿了,上帝会永远等待信徒的回心转意,并赦免背叛自己的信徒。。。除了男主是上帝的化身外,我想不出来第二个合理的解释。。。很有神性的一部片子。。。
老鸨达米克詹森
此作乃苦難神學的高質作品。Like I always said, 從神學中早已能確定世界上任何形式的“愛”都必然服膺於上帝的權柄,懂得“愛”是對上帝秩序的重新發現。唯一不確定的是世界之外的秩序。我甚至還確定無神論不會有愛,一神系統以外的宗教也不會有愛,因為綜觀世界上所有宗族和文化都認同愛是神聖的,而「神聖」不是修辭學,如果在“愛”裡面缺乏神的位格,缺少聖靈的感召,無論愛情、親情or友情都只是曇花一現的幻覺。“愛”的先驗性能追溯到宇宙太初上帝決定造物那一刻,如果上帝不愛我們為何要造物?為何要為我們背十架?而你對任何人付出的愛都只是替代上帝在行事。謹記,能經受住上帝見證與審判的愛,才是愛。
4分,还没到及格分数,美国版的劝娼从良。从头到尾都充斥着一股诡异的自信男主。主线故事太过于单薄。从一个小镇到另外一个农房。剧情故事也不够有戏剧冲突。女主突然被感召,我们都懵逼。
没有基督教文化背景很难理解 以为就是一个大爱无疆的故事 看了评论才知道福音派的脑回路 爱与救赎的主题 从被人救赎到最后自我救赎 从不敢爱到接受爱敢于爱 生活也许从未给予美好 但我们不能放弃向往
男主对女主感情来得毫无逻辑。国产在这方面好歹还讲将就一些,要么青梅竹马,要么共同闯荡江湖或经历过一些什么。这个就离谱,毫无来由就这么爱????行为动机讲点基本法吧。女主小美女,演技麻麻也不加分。田园风音乐不错,这是唯一的亮点。
算是很好看的布道電影了。但是,俗世中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人呢?
如果说是世人不能用常人理解的爱,救赎的爱就是这样。感觉自己不配得获得世界上的真诚、美好、接纳、以及光亮,但是你跑我追、你再次堕落我选择饶恕、你再逃我就在原地等你回头,告诉你,这爱是存在的。大半夜被感动得不行…我必医治他们背道的病,甘心爱他们;因为我的怒气向他们转消。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他必如百合花开放,如黎巴嫩的树木扎根。他的枝条必延长;他的荣华如橄榄树;他的香气如黎巴嫩的香柏树。(何西阿书 14:4-6 )
吐了
看爱情片看到上帝真是服了
太可怕了女主这黑历史,八岁就被当成玩物,跟亲生父亲上床,还跟男主妹夫睡😱😱😱作为福音教材的确很成功。
女主很美 景色很美
恋爱脑要精读孙子兵法 无缘无故 无利不起早
好好看的纯爱!
画面挺美
最接近上帝之爱的爱,爱是恒久的忍耐,爱是真正的顺服。“当你学着祂的模样去爱人的时候,真爱便有了。”人性里微弱的光点亮世界美好的希望。
男主过于完美,女主的确配不上,内心的自卑让她逃离了真心的救赎。宗教意味浓,不喜欢,结尾也太玛丽苏
“基督徒一大爱好,就是让风尘女子从良,而对方却不为所动”
这是爱情吗?No!这是两个寂寞的灵魂互相抱团取暖,绝版的好男人似乎总是被神话……
跟小说比差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