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我很喜欢的那种类型——故事有张力,表演比较克制,角色的成长和关系的演变轨迹清晰。
一共两部,共19集。
主题是揭露台湾健保制度的黑幕。
整个故事从一个局外人、一个小切口切入,逐步把医生、患者、患者家属、管理阶层、媒体纳入,较好的讲述了健保制度混入权力和私欲后的恶果。
剧名麻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代主角麻醉医生萧正勋,更点明了故事主题。
还记得鲁迅爷爷的比喻吗?
他把精神麻木的家伙比喻为“熟睡的人”,其实熟睡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装睡。
如果用睡觉比喻,本剧有三种人:一是被体制同化的熟睡之人。
他们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记得《驴得水》里校长的话吗?
做大事,不拘小节;二是屈服体制装睡的人。
他们明知不对却不敢指出,顾及生命财产安全其实也无从指责,这些人尚有一丝清醒,却兀自装睡;三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的人,萧政勋以及他的小伙伴都是这样的人。
对不平、不公也会害怕,但最终还是决定奋起抵抗。
说到睡不着,本剧第一集开头,就是萧政勋睡眼惺忪的模样,他由于学生时期的某件事常年失眠。
因为失眠,精神不济,在麻醉事故后,他无法理直气壮为自己辩护。
同样因为失眠,他去看心理医生,结识了女主角杨惟愉。
他们的感情戏,是除了正篇剧情外,最最触动人心的部分。
他们之间那种似有若无,试探着靠近的关系,非常真实,也非常动人。
有句话说“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想触碰是想保护,收回手是害怕伤害对方,我觉得,他们就是这种状态。
我想,附上萧政勋的遗书(对,就是剧透的这么突然,男主角最后死了)来让你们感受下:我挚爱的妻子,惟愉,我希望你永远不会看到这封信,如果你正在读,表示我已然沉睡,从这世界,从你身边睡去。
那一天,我们去登记之前,我走在公园里,想着过往的一切,突然清醒了,担心害怕的一切毫无意义,每一秒都弥足珍贵,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无比新奇。
记得一见到你,吻你,像是新的初吻。
我想告诉你的是,我是多么庆幸,能够醒着在你身边。
我拥有无数个、无数个孤寂的夜晚,而你就像切开黑暗的光刃。
在遇见你之后,在不见光的点点滴滴之中,现出银河。
那恒亘在时间、在生与死之间的银河。
在你之前,不知生,在你之后,不惧死。
而时间不再流动,凝止结构在心中,只待我们去探寻。
我的妻子,我的爱,我将清醒的睡去,在你心里。
每当黑夜来临,只要你回望内心,即可重聚。
而这世界全在你手里,勇敢,勿惧。
晚安,惟愉。
一部好剧会常驻内心,每次回望,同样是一次重聚。
剧中探讨的两个问题,对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有现实意义:沉醉于繁盛的假象,如何揭露粉饰的谎?
沉浸在痛苦的往事,如何跨过心里的坎?
真心希望,跌跌撞撞后,每个人都能像剧中人一样给出相同的答案——Never give up!
无意间看到了第一部就被吸引住了,一口气看完,可以说一直在等第二部了,一开始场面的这么大,大概是有钱了吧哈哈,看完几集后,那种兴奋感减少了,大概就是一个看剧的,也不知道什么专业知识,但剧情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虽然联系了第一部,演员也还是那几个演员,新加入的颜值也好,但...总觉得有点跳跃感,自我感觉还是更喜欢第一部哪种慢慢道来慢慢挖掘需要思考的感觉,第二部感觉有点入世俗了,虽然还没看完,还会追的,总体而言,还是很值得看的一部片子.
前两集的时候还在吐槽:这什么情况,没有第一部好啊,分数还涨了是为什么?
最后我仍旧看到了13集结束。
第一部挖出了问题,第二部探究其本质和解决方案。
如果说第一部里萧政勋只是单纯地想知道事情真相,那么第二部他就已经理解了这些乱七八糟的制度之下所存在的合理性(也许有些合理性已经过去了,但不可否认他们也曾发挥过作用),同时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学会理解,然后坚持着对的方向,一点一滴去改变。
前期的熊崽、第一部的叶建德和邱淳,我归类成同一类人。
他们都在用激烈的方式对抗体制,寻求改变。
这种方法有用吗?
或许乱世更适合这种方法。
毕竟,安稳盛世中,冲撞体制所迸发的火花,可以照亮前路,也可以毁灭所有。
Zoe是真的深得我心了。
她依旧有很多性格的毛病,但瑕不掩瑜,何况现实中哪有什么完美的人。
探索真相的路上,她让我看到了一种孤勇,不论阿永总编郭检立委部长给她多大的压力,她仍旧坚持着,没有放弃过。
真的好想要一个Zoe当男朋友!
最后,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和萧政勋一般,温和且坚定地面对这世界。
看到剧中我给了三颗星,今天看到剧末我增一颗星,到四颗星吧。
《麻醉风暴》第二季承接着第一季留下来的谜团悬念,一层一层层层铺开,从医疗体制的不合理,映射到政府官员的贪污受贿,甚至留下了更深、更庞大的谜团。
其中,有医护人员本身的强烈反抗与妥协,有良心记者与媒体的对于探寻真相的执着,有深居泥潭的高位者的麻醉与苏醒,也有无畏的小孩与避事的大人间的对抗。
布局很大,涉及的社会问题很多,完成度也尚可。
但是,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剧情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可能是因为要叙述的支线太过庞大,但这也造成的问题是,其实蛮多地方我根本就没有想要看下去的欲望。
列出几个我蛮欣赏的点吧,第一个是熊崽的成长,理想主义者只有在受到现实教训之后才会从原来的壳里跳脱来,走出固步自封的牢笼,才能长大,才能成为大人。
谁都期盼一个物尽其用,人尽所善的“大同社会”,可我们都清楚这不可能存在,有阳光的地方一定会有黑暗。
第二点是邱淳的自杀式报复,跟第一季的叶建德一样,邱淳想要自杀引起社会关注从而去冲撞不合理的体制,还记得邱淳说如果他的父亲等不来公平正义,如果没有人能给他正义,那他就创造正义,堵上他的一辈子,去赔给他父亲一个正义。
他是勇敢主义的激进者,虽然他对体制失望,但其实寄托了一丝会改变的希望曙光,可是他错了,他是那1%的牺牲者,他所创造的正义,于他是正义者的牺牲,于不公的体制是无谓甚至错误报复的自杀行为。
不值得的,邱淳与第二部的叶建德形成及其鲜明的比对,叶建德用头脑、用人脉、用关系、用人心险恶去打击犯罪者,但邱淳只是用一腔热血与不怕死的生命。
第三点,是尬到刚刚好的叶建德与萧医师,没有想到他们之间尴尬微妙的友谊会成为萧托付后事的最后一块地。
总而言之,这部剧还是很值得看的👍
“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们虚构的”最喜欢的是草东没有派对演唱的主题曲《烂泥》,歌词的每一句都好像与剧情巧妙地融合,每一句都是导演编剧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意思,强有力有空间感的音乐配上主角的画面,放在片头曲再合适不过。
起初纯粹是因为想找许玮甯拍的电视看,意外发现的一部小众医疗题材电视剧《麻醉风暴》,看完一二部后,我确实被打动了。
整剧短小而精悍,没有一个镜头让我觉得是在讲废话,或者是浪费表情,在我以前看过的电视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想要跳过的片段,让人尴尬的片段,这部剧里都没有。
可能人与人之间只有极少数时刻能产生共鸣的时刻,那么在欣赏时产生的情感更难得,因为我们对自己不熟知的领域没有那么了解,自然也不会那么理解,但是《麻醉风暴》就让我有了很强共情心理。
在揭露医疗黑暗大背景的题材下,最让我感动的是熊森医师和Zoe之间产生的感情,我希望他们有点什么,Zoe因为想要为熊崽做报道而靠近他,其实熊森在大学时代就对她印象深刻,每次熊崽在夜晚的演出,Zoe都会去看,每次熊森因为医院的事不高兴时,Zoe都会陪着他和他聊天,和他一起共度难关,他们之间的丝丝缕缕我有些羡慕同时又有些叹息,在剧末对Never give up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现时代的爱情已经很少人有通过充分了解后才在一起,熊崽和柔伊他们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他们的眼神是望向同一个彼岸的,我渴望这样的恋情,更渴望恋人和我能有精神上的契合、情绪上的理解。
很欣赏编剧的情感刻画和处理,感情线自然细腻,特别动人又很高级。
对台剧的印象一直是早年的偶像剧,但近几年倒是有很多现实题材,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再到麻醉风暴,看完还挺震撼的。
虽然角色有主次之分,但是群像的刻画也很立体,每个人都有他的善恶面,有时候善占优势,有时候恶在主导。
即便是面对仇人,身为医生的责任也让他们挺身而出,握紧手中的手术刀,竭尽全力地和死神缠斗,这大概就是第一部里面,叶建德自白的那段医生宣言所传递的信念。
萧政勋在战地问他的伙伴:“我们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们坚持做这些有意义吗?
”他的朋友回答“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只要我们坚持那些认为是对的事情,那么总会有人接力一直坚持下去。
”所有事件的起源都是一款有问题的药物,因为有人抗争,有人受害,有人镇压,所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为了99%的人牺牲1%的人,到底是不是对的?
单就本剧而言,我觉得这个说词倒像是吴部长为自己罪责开解的理由,没有讨论的必要。
可是归咎到更多事件上时,会发现其实这个命题被无数次提出来,讨论,又提出来,又讨论……因为角度不同立场有异,所以结论可能相悖。
也许有时候的考量是有必要的,可是如果我们轻易地认可它,那被牺牲的1%又要如何自处呢,谁来给他们保障?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讨论,然后某一天会达到某一个最完美的平衡点,去保障100%的权益。
就AM2这个导火索,想到最近台湾的莱猪事件,了解不多所以不做深入探讨,只是突然联想到,觉得可笑。
政客们为了利益颠倒是非,试图用逃避的姿态将伤害掩盖,这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
其实有些人并不是不珍视生命,他们只是不珍视别人的生命。
所以,才更需要有人站出来,坚持认为对的事情,推动着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对错善恶好坏,时间都会给我们答案。
NEVER GIVE UP.
萧医师有点像是原始部落里那种赤手空拳横穿了整个沙漠活着回来的人,因为与死亡近距离高频度的搏斗,变得经验丰富态度淡定并且更懂得珍视周遭的伙伴,还携带一颗神性的脑血块,为迷茫的后辈确定了信念之后就匆匆离去。
叶建德则有本事和和气气就推动事态往所求方向发展,出狱后这种沉稳的特质更加明显,吴慷仁的演法有点像金士杰,神经质+卖保险养成的社交艺术,阅读圣经带来的内心平和,还有包藏在最深处的愤怒和决绝,完整的个人经历从他的言行举止展现出来,态度卑躬屈膝,手段致人死地。
《麻醉》第一部的时候只是觉得亮眼,但仍有小小拖沓。
毕竟是习惯了美剧再回头看台剧,无论如何都会看到瑕疵。
没想到,紧跟着,《麻醉2》就快速进步到这样一个程度。
萧政勋做完无国界医生归来,整个人更加沉稳,带着整部剧的格局变高,视角更阔大,他写给惟愉的信,几乎不再带着自私的情欲,那是一个成熟男子写给终生挚爱的笔法,是见过生生死死后还相信自己能够守护什么的情深。
蕭政勳未刪減情書全文「惟愉:這是我在約旦的最後一天,明天會啟程去瑞士。
頭上的縫線昨天拆了,傷口癒合的很快,從爆炸發生到今天已經十天了。
十天前,我們在醫療站內被緊急撤離,說是有炸彈,Basem正在縫合一個傷患,我們先被衛兵拉出走廊外,阿里在我身旁,看著我大叫:foot ball!
他掙脫一個衛兵往診療間跑,我差一點點就抓到他了,但是沒有。
他跑得好快。
我也往前跑。
他進到診療間內不到三秒,就爆炸了,我當場暈厥。
Brain和阿里都在裡面。
上次給你寫信,是八個月前了。
太多死亡了,惟愉,太多了。
這次卻臨在己身。
暈厥前的短暫時分,血幾乎浸滿了我的雙眼。
血紅色的,就是天天從我們身邊手中經過的傷患的視野。
在死亡面前,我是如此赤裸,一無所有。
今天清晨,清真寺塔頂的廣播器響起,開始傳遍全城的經文廣播。
雖然看不見,但你知道,隔著厚厚的一無裝飾的泥土牆,這個城市,整個國家你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們都跪了下來,而如此如此,已千百年了。
我無法停止的哭了,牽動了前額的傷口疼痛。
我也跪了下來。
我的名字,我的時間並不重要,我和他們並沒有不同。
我跪下來為了Basem祈禱,為了阿里祈禱,為了所有已逝的生命而祈禱,為了活著的我們祈禱,為了你祈禱。
我是如此的思念你。
爆炸後,隔天我在安曼的醫院醒來,從來沒有如此強烈的渴望希望你在我身邊,讓我能夠看看你,握握你的手。
但在今晨的禱文中,那渴望希冀緩緩的隨著淚水滑下,滴落黃土,漸漸緩去消失了。
如果再也見不到你,沒有你的消息也沒有關係了。
因為我和你並沒有不同,我們之間的距離在心念裡不過一瞬。
你一直在這裡。
給你我所有的祝福。
政勳2016/7/21」
据报道,这份“情书”是演员黄健玮亲手写下的,许玮甯一打开就落泪了。
在中东的经历,他谨慎地分享给身边的人听,那只暴烈又潇洒的熊崽,直到亲身体验过医生的承诺并不能救命,才懵懂间明白萧医师的审慎与悲恸。
熊森,另一种存在,做到主治却还是桀骜,因为父亲的“人球案”令他背负甚多。
我和朋友开玩笑说这个“左手麦克风右手手术刀”的男生是台湾鬼卞吧,但其实剧情里他比仅演一个“双面人”需要的情绪还要多。
你能够看到他怎么把少年意气融入术业专攻,能看到他如何在走下舞台后还自制冷静,能感受到那些歌词飚出的泪水里他还在维持理智,我挺希望他和Zoe之间有些什么,那种从高中到成年,从纯洁到热血的感觉,是能刺破整部剧黑暗压抑部分的光明之剑。
庄凯勋饰演的万大器也是令我印象颇深的一位,其实他此前在《目击者之追凶》里就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副油滑型的斯文面孔,一旦阴鸷起来也可以令人胆寒,有他存在,吴慷仁的叶建德都要黯然几分。
剧集刚刚过半,但已经是一路走高,更不用说我已被草东的《烂泥》洗脑。
非常,非常,非常感动于一个地区在地的歌曲和它创作的剧集密切咬合,他们都是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的头脑清畅的能者,我之前在广播里说,“ 华语电视剧的社会责任时至今日可能还得靠港台来扛”,大概就是觉得世间有《麻醉风暴》,有hktv的一些微茫却尽心的努力,许多本以为不能撼动的事,或许还是能够被凿壁吧。
不知道台湾播出此剧之后,健保之类相关的社会问题会不会被改变,至少我有看到台湾独立出版物里面谈及LGBTQ问题时已经开始变得明快而非忧伤,一个好的社会,还是需要理想者的努力,反过来也一样,理想者的努力能够起效果的社会,才更健康。
不是吗。
【全剧看完,还是五星不变,补上萧政勋的“遗/情书”,真的是不做医生,该是作家】我摯愛的妻子,惟愉,我希望你永遠不會看到這封信,如果你正在讀,表示我已然沈睡,從這世界、從你身邊睡去。
那一天,我們去登記之前,我走在公園裡,想著過往的一切,突然清醒了,擔心害怕的一切毫無意義,每一秒都彌足珍貴,踏出去的每一步都無比新奇;記得一見到你、吻你,像是新的初吻,我想告訴你的是,我是多麼慶幸,能夠醒著在你身邊。
我擁有無數個、無數個孤寂的夜晚,而你就像切開黑黯的光刃,在遇見你之後,在不見光的點點滴滴之中,現出銀河,那恆亙在時間、在生與死之間的銀河,在你之前,不知生;在你之後,不懼死。
而時間不再流動,凝止結構在心中,只待我們去探尋。
我的妻子、我的愛,我將清醒地睡去,在你心裡;每當黑夜來臨,只要你回望內心,即可重聚;而這世界全在你手裡,勇敢、勿懼。
晚安,惟愉。
“死不是结束,是从今生到来世的旅程,而来世,才是真正的开始。
”“时间还在走就好,凡事皆有期,万物皆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收获也有时。
”
“我拥有无数个孤寂的夜晚,而你就像切开黑暗的光刃。
在遇见你之后,在不见光的点点滴滴之中,现出银河,那恒亘在时间,在生与死之间的银河。
在你之前,不知生,在你之后,不惧死。
而时间不再流动,凝止结构在心中,只待我们去探寻。
我的妻子,我的爱,我将清醒地睡去,在你心里。
每当黑夜来临,只要你回望内心,即可重聚。
而这世界全在你手里,勇敢,勿惧。
”
笑起来丑丑的萧医师,情书写得倒是浪漫又情真意切。
顺带吐槽一下,别人的电视里居然可以出现“革命”这种词……人家的rapper唱的是公平正义,聚焦的是医疗制度,我们唱的是“我想在跑车里,想要一辆法拉利”“摘下星星给你,摘下月亮给你”在我们的社会语境下,好像只有讨论情爱和金钱才是安全又容易被接受的。
你跳出来讨论“公平正义”会被人嘲笑不合时宜,太年轻。
“我们每天想着赚钱就很累了,哪有时间想这个。
”但是他们好像就是有时间玩各种游戏……那就假装看不见好了,多么干净的一幅社会主义画卷。
我挚爱的妻子惟瑜,我希望你永远都不要看到这封信。
如果你正在读,表示我已然沉睡。
从这世界,从你身边睡去。
那一天,我们去登记之前,我走在公园里,想着过往的一切。
突然清醒了,担心害怕的一切毫无意义。
每一秒都弥足珍贵,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无比新奇。
记得一见到你,吻你,像是新的初吻。
我想告诉你的是,我是多么的庆幸,能够醒着在你身边。
我拥有无数个无数个孤寂的夜晚,而你就像是切开黑暗的光刃。
在遇见你之后,在不见光的点点滴滴之中,现出银河。
那横亘在时间、在生与死之间的银河。
在你之前,不知生。
在你之后,不惧死。
而时间不再流动,凝止结构在心中,只待我们去探寻。
我的妻子,我的爱。
我将清醒的睡去,在你心里。
每当黑暗来临,只要你回望内心,即可重逢。
而这世界,全在你手里。
勇敢,勿惧。
晚安,惟瑜。
bug太多,一颗星给吴慷仁,一颗星给许玮甯,一颗星给两封信。
演技和剧情都特别尴尬。
比第一部好太多,许玮甯真·女神
正义之光,结尾太扯,饶舌真败笔!叶建德前后两季体型巨变。
感觉没有吹的那么好。。孟耿如的戏我只想跳过。。= =
故事是个好故事,但是拍得可以更好,人设也可以不用那么无聊。有点受不了许玮宁一直高冷脸,并且吴慷仁一直莫名微笑是咋的了😅台剧有时候会有点中二的热血,但我还蛮庆幸他们可以讲出现在已经很多人不相信的大道理的。台剧加油~
萧政勋那么好 为什么?!哭泣!!使出全力说的三个字 再加上读诗 当场泪奔 把我勋还回来!!!
台湾医疗版人民的民义。吴慷仁!没了小卷毛,但还是最聪明的那个~
我的天呐~~这结尾~~也太烂了吧(有强行收尾的嫌疑)~~如果能把剧情控制在第一部6集时长的篇幅~~就更好啦~~还是和第一部一脉相承~~~医疗不医疗~~政治不政治~~新闻不新闻~~每样都想碰~~每样都说不好的典型~~还有里面的爱情都看得好尴尬~~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分~~
总有一些人这么坚定的在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
局面铺太大,最后收不住。从医疗出发谈tw政治,甚至影射当局,但最后结局真是狗屁,倒数三集拖到死。这季对角色的挖掘太不走心,没有时间解释人物那很多情节举动就像走过场。影像和文本处理都失去了克制。给李国毅请个代唱吧。最败笔的差不多就是男女主请了李国毅和孟耿如,演技着急
期望太高了,乱中无序,还不如第一部,格局更大但是把握不好的感觉,而且女记者是最大的败笔,演技很奇怪
挺无聊的
男二迷之自信,女儿迷之微笑带些诡异....
李国毅和女记者的角色也太理想化了吧,不过还是很好看
题材五星 剧本三星半 节奏拖沓 细节还是经不起推敲 第一季讲的是体制问题 第二季讲的是官商勾结 一系列关联人物的挣扎给了大众看事物的不同角度 但是感情线真的好拖沓 毫无必要。。。
李国毅装帅扮酷已经影响整体效果了
诈骗!麻醉医生先是开始开刀了,然后啪没了!往上一个个查,问就是烂到根了,医生救不了国,RAP也不能。🤷♀️(不过吴慷仁依然很帅prpr 草东的歌也很好听)剧情设置比第一部企图大很多,可惜呈现得不怎么样,女记者和熊的这对CP演技好烂,出戏。
额,分数竟然比1高,我真是不理解了。第二部全面不如第一部啊,虽然篇幅长了,却没有有记忆点的细节,情感没共鸣,线索纷乱,第一部讲的是医院都会遇到的矛盾,第二部变成一个阴谋,格局也变小了。
没有第一季那么紧凑了,好多权力斗争一点都没兴趣看,好喜欢萧医师,可惜了哎,当然熊仔也真的很帅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