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四季

Black Mirror Season 4,黑镜子 第四季

主演:杰西·普莱蒙,克里斯汀·米利欧缇,吉米·辛普森,比利·马格努森,米凯拉·科尔,奥赛·伊克希尔,罗丝玛丽·德薇特,布伦娜·哈丁,欧文·泰格,安吉拉·弗恩特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黑镜第四季》剧照

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2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3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4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5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6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3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4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5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6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7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8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9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20

《黑镜第四季》剧情介绍

黑镜第四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卡里斯特号》:罗伯特(杰西·普莱蒙 Jesse Plemons 饰)是一家游戏公司的技术总监,却因为内向怯懦的性格而无法得到同事和下属们的尊重。然而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因为在家里,有一个甜美而又邪恶的秘密等待着他去享用。 《大天使》:马莉(罗丝玛丽·德薇特 Rosemarie DeWitt 饰)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不受伤害而加入了“大天使”计划。 《鳄鱼》:面对曾经犯下的错误,是勇敢的面对,还是不惜一切手段消灭所有会导致秘密曝光的可能性? 《DJ下台》:当人们的相爱分离全部交由精密的科学计算和管理软件来定夺,我们会迎来一个更好的世界吗? 《铁头》:在一个人类快要被机器狗赶尽杀绝的世界里,为了得到唯一的希望,你愿意付出什么? 《黑色博物馆》:妮希(莱蒂希娅·赖特 Letitia Wright 饰)步入了一间神秘而又古怪的博物馆之中,在那里,一件曾经人人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巴克·亚罗无畏警官儿童捕手凡人的品格伟大的沉默+-正负之间儿媳记第二季幻影天使快把我夫人带走王贵与李香香云中阴影月刊家终极忍者派饭Jose与虎与鱼们一念向北新方世玉之决战危城夏生整备班长的战斗机讲座君吻女子监狱第一季睡着的女人绿芥刑警坚离地爱坚离地秃鹰第二季最后一公里偶像学园Star!时光碎片寻龙契约3破阵肮脏天使灰色秩序

《黑镜第四季》长篇影评

 1 ) 第四集 Hang The DJ

先来看看这一集的名字有什么由头。

‘Hang The DJ’是片尾播放歌曲中反复出现的一句歌词,歌名叫“Panic”是1980年代英国的一支独立另类摇滚乐团The Smiths的歌,主唱Morrissey和吉他手Johnny Marr当初写下这句歌词是为了抗议当时的一个叫Steve Wright的DJ,因为其无趣又商业的因为品味。

Hang the DJ这句歌词是想让听众拒绝被动接受别人给你播放的音乐,而是自己选择喜欢的音乐。

放到片中来看,就是鼓励人们不要依赖所谓的coach科技系统来告诉你该爱上谁,而是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爱人。

让我们先假设这个匹配系统的科学性跟正确性(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数据情景模拟里面几乎排除了很多现实生活的因素,比如双方的工作、家庭、社会背景等,而这些往往在真实感情世界里面是很重要的因素),屏幕上99.8%的数字最多也是鼓励了男女主角在现实生活中互相认识而已,现实世界的一句简单的‘Hi’是1,数据模拟的可能的幸福生活是后面无数的0。

而且即使有了相对较保障的开始,男女主人公面对的仍然是一段未知的感情旅程,他们同样有可能会经历快乐,兴奋,悲伤,背叛等考验。

我想很多人看完觉得这是黑镜系列难得的Happy Ending可能是因为终于没有了数字虚拟世界中所设定的条条框框,在现实世界里既没有一开始就设置好的相处时间,也没有黑衣人在一旁时刻监视你的一举一动,男女主角可以自由地在一起了。

可是,世界上本来就没有这些奇怪的规定啊,男男女女谈情说爱本来就是很开心自由的呀,难道不是科技突然进来掺和了一脚么。

再来谈谈2个不同的感情观吧。

没有什么对错好坏,我觉得你相信任何一个都挺不错的。

片中女主有一段话让人记忆深刻,她说会不会其实这个系统也没什么用,它只是让你随机跟不同的人相处随机的时间,让你经历一段又一段的感情,直到你感到疲倦、失望不想再试错的时候告诉你下一个就是perfect match,于是你就接受了,不找了,就settle了。

男主Frank跟女主Amy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很合拍了,他们在之后也跟许多不同的人交往,可是内心仍然最挂念的是对方,甚至后来的确正面他们就是彼此的Mr. & Mrs. Right。

那我的问题是,头尾两端之间的那几段感情难道就没有意义了吗?

现代人有一个趋势就是凡事都想找到最好最快的方法去完成从而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什么又是最好的感情呢,执子之手,白头偕老是其中的一种美好,那刻骨铭心想要却不可得的感情算不算美好?

奋不顾身却被背叛的感情就不值得被经历吗?

没有了这些不同的感情经历让人们体验、积累和升华,又怎么能更好地意识到幸福,从而珍惜,精心呵护呢。

最后说个小点,这期黑镜里说到的人工智能(第一集里面的虚拟游戏人物)到最后都拥有了自己的意识。

他们都知道自己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面,他们都试图跨越这个世界的边界找到事情的真相。

这一集里面的男女主角最后消失变成了百分比上的数字,会不会有一天世界又多了一个数字化的维度,生活着这些数码人呢。

 2 ) 第四集,科技之妙用:帮你找到真命

人类找对象的方式,随着文明的演进,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远古时代,是等天黑了到其他部落去抢。

后来变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到现在,则是几种方式并存:有些地方,还有抢的,算是一种返古的现象吧;有的比较文明的地方,已经把最新科技手段也用在找对象上了,比如所谓的各种相亲app。

我们应当看到这一点:现在找到“the one”的机率,比起几百年前,是大大的提高了。

在未来,像片子里演的,科技继续进步,那么这个机率会更高,而且过程也会简单一点。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机器能把人类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进行分析。

并在程序里进行行为模拟。

现在的各种相亲、交友的app,顶多让用户填几个信息而已,找到的那个所谓的soul mate,可能也并不是自己喜欢的。

能在一个科技并不发达的社会,遇到自己的真命,并且与之生活一辈子,这样的机率有多大?

大部分人都没有遇到那个人吧。

像女主说的,在寻找真命的过程中,你疲惫了,累的不行了,只好将就。

在剩余的人生里,你一遍遍地说服自己,其实只是欺骗自己,说自己并不是将就,其实……是不是将就,你心里最清楚了。

我想,找到真命的机率如此之小,大部分人的爱情,也不过就是将就而已吧。

真的像片子里那样情比金坚的,有多少?

所以说,真爱是最珍贵的,是无价的,是可以为其弃江山的,是可以为其死而绝无悔意的。

只是,人类需要繁殖,将就也是没办法的事吧。

如果所有人都坚持不将就,那么大概人类很快就绝种了。

更可怕的是,孤独,是如此难熬。

性欲,是如此难以遏制。

别人的小孩子,是如此的可爱。

到最后,很多人不得不向现实投降了。

我们现在只能期待科技进步地快一点,让寻找真命的过程变得简单。

毕竟,科技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不就白进步了吗。

==========================补充一点:所谓的不将就,并不是说,一定要找到最帅的,最美的,性能力最强的。

而是各方面都让你确定无误的。

这一点在片子里也有体现了。

 3 ) 如果这辈子只能看一部英剧,那一定是黑镜?

2017年,被标题党“骗”入英剧推荐,上面写着:如果这辈子只能看一部英剧,那一定是黑镜。

2018年,在2017年刷完黑镜前三季后,迫不及待的今天刚看完黑镜4。

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说大失所望谈不上,但是失望是肯定的,作为一个力挺黑镜到最后的粉来说,黑镜4却成了神剧走下神坛……第一集:高仿版马特达蒙,是个技术宅,拥有高超的IT技术,但是技术与待遇不成正比,和只会装逼的CEO比,他不受重视,现实中找不到的自信,于是宣泄到自己的游戏里面,当新员工表示对他的仰慕的时候,他开始关注她,他渴求别人对他的在乎,哪怕是一瞬间,是一点点,于是用基因复制的方式,把她放入游戏中,但是故事总有一个人起来反抗,天降大任于女主也,女主一开始开到这个游戏中就是一副不满,奋力反抗,其实我个人认为在故事之前就有一定的伏笔,当第一次她和黑妹见面,黑妹问她还适应么?

她说到她上个老板,上个公司甚至透露出离开的上个公司的原因,老板是个恶霸……由此可以看出女主其实是一个很有反抗精神的人,现实中她反抗上个公司的老板恶霸选择跳槽更好的选择,在游戏中她选择反抗高仿版马特达蒙

所以也就是女主光环和为什么她能说服那些人和自己一起去反抗的一个前因后果吧,但我觉得同样是女主的这种品质,bug出我后来的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当游戏里的人威胁现实中的女主的时候,她居然选择义无反顾的去做威胁者要她做的事?

没有任何反抗?

那么又可以引出新的思考,什么让她如此害怕?

隐私?

科技黑了她的隐私,她怕暴露,反过来再一想现在我们也是如此,不知道那天手机里的信息就攻破了打量隐私暴露无遗,这又是黑镜四算给我的另一方面的思考……好吧……这个思考有可能算是我的多想啦。

对于第一集,我现在脑子里能想到的好像也就是这些,其余的就是个人情感的吐槽,总感觉很期待结局有一个反转,但是……没有……并且剧情真的就像开水一般的顺下去了!

没错!

顺!

下!

去!

了!

不出所料了,回归主题男主被游戏玩死,游戏中的人获得新生,科技黑人类。

第二集:一句话概括,过度保护成恶果。

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美好下去大概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希望吧,也过于想知道孩子发生的什么,一旦出现可以去偷窥行踪或者保护孩子的科技,单身母亲义无反顾的选择给孩子安上这个系统,却忽略了,成长原本就是残酷的,很多东西父母不能教的,社会的面目可以教,人性本来就是复杂又多彩的,为什么要去控制它,爱于境界皆是伤害,最后女儿爆发了,在我看来,残忍又能理解,母亲本来单身又敏感的神经最后彻彻底底的失去女儿,究竟这样的“控制”让我们人与人更近,还是推的更远?

又黑科技一把。

我个人看来,第二集表现平平,只能用白开水形容,第一集我可能还有期待,第二集,完全不存在,任由剧情发展,可能编剧只是想求稳吧……第三集:冰天雪地连环杀人案。

如果是柯南应该会这样取名字吧。

当然这只是一个吐槽,总而言之,我觉得还挺喜欢这个冰雪的背景,暗示着冷酷又无情,本集的名字叫《鳄鱼》冰天雪地的气氛把鳄鱼的本性烘托的很是恰当,在我看来鳄鱼指的就是女主,无论是说鳄鱼杀猎物都是一点一点吃,从肢干到整个身体这种说法,暗示女主一个一个的杀死;还是说女主每次杀人都会留下眼泪转头又是残酷的杀死对方这种说法,我觉得都说的通,在我看来,这冰天雪地的气氛就是为女主而生,尤其是她那头银白发,GOD!

爱死这头发色了,简直酷毙了好么?

和这个色调一搭绝配的色调!

本集最后也在女主惊恐的眼神和眼泪中完结,千算万算没算到,这科技对动物也有作用……对于第三集我想说,这种看人记忆的机器在使用上我觉得真的有待改进,有一个画面是,出车祸的小帅哥问调查员,这东西不是警方才能有的么,调查员说今年才通过可以使用了,但我确认为,无论从安全或者隐私角度来说,作为权利和权力的一方机构使用比保险公司调查员更适合更安全更有保障,人和科技相互腐蚀。

最后送上女主鳄鱼的眼泪第四集:数据说我们是一对。

说实话我觉得个人情感来说我最喜欢第四集,可能是它算一个happy end的原因吧,也可能是本主少女心严重泛滥的原因,总而言之,主要原因还是它给我的惊喜是前三集不能代替的(除了第六集)没想到墙的外面,他们对科技的反抗原来他们自己是一个数据,是AI无数次的测试结果

这段故事只不过是第998次而已,前面还有584或者368的试验,看到这里,我想说,这年头AI也不容易啊Ծ‸Ծ扎心了AI……但是,反过头来想这些998或者584,他们的一生就是为了本体去服务,他们有痛苦么?

十分残忍的是,他们没有,只是被数据囚禁的一个数据。

原本我觉得用这种数据来找爱情或者适合自己的人就很荒唐,人是感情动物,可以用数据来分析,或者说数据可以控制人类了,这还叫人么?

但是本集真的做到了,从数据中来,现实有回到数据中去,居然最后还是没有逃过数据科技分析:嗯!

对!

数据说,你就是我的真命天子。

(微笑)但是怎么来说,看到女主和男主有抗数据在一起的心,无论是现实中还是一段代码中的他们,可喜可贺能有意识突破,虽然结局很讽刺,但是比起科技黑死人的黑镜以前的故事,我安慰自己暂且把它看成一个粉粉哒的故事吧。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要是能解答就好了,为什么叫:HANG THE DJ?

第五集:emmm……首先它黑白的画面让我感觉严重不适,好几次觉得想吐,其次,原谅我是个辣鸡,我看的一脸大写的懵逼,目瞪狗呆……所以对于这一集就算是我的bug吧,希望有看得懂的盆友讨论一下,看的我十分不舒服……GOD!

第六集:作为本季的最后一集,完成了它的使命,怎么说呢?

这一集确实有它的精彩之处,好几个镜头都是之前黑镜前几季出现过的东西,作为收藏被这个变态老头展览出来了,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白熊公园》

还有第二集那个平板

等等,还有其他的东西,第一集的棒棒糖第三集杀死男人的浴缸……看到这里我就在想,这个老头是谁?

为什么有那么多关于黑镜的收藏?

他是黑镜首席粉丝?

或者他就是那个上帝视角黑镜背后的男人?

我想可能或多或少有这个原因吧,第六集的名字叫《暗黑博物馆》我想也是这个原因吧,把黑镜前几季都串起来了,可以说是给等了那么久黑镜的黑镜粉们一个呼应,我愿意把它看成这是给黑镜的一封“黑色情书”,当然本集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也算是可圈可点,意识共享于一个身体,这个话题真的能引起广泛的讨论,有诸多疑问,看了网上很多人讨论啊,女主为什么拿着猴子走,会不会重复猴子那个悲剧,共享意识行不行的通,我想说行的通是观众脑补,行不通还是观众脑补,看黑镜不就是脑洞大开么?

我们可以把最后一集看成,最后这女主带着猴子也是有原因的,要把猴子做实验把她妈妈的意识也这样存下来,共享意识是个黑科技,怎么怎么的,反言之我们也可以看做女主和猴子和妈妈有一个完美结局,反正无论怎么去想,都是完全可以的,在我看来,最后一集,“博物馆”这个名字是正确的,真的就是彩蛋满满!

最后,做个总评吧,我的观点是,每集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也不可能完全就说很差劲,看出了导演诚意满满,但是它是黑镜啊!

它是如果这辈子只看一部美剧,一定是黑镜的黑镜啊!

作为一个美剧纯美剧它合格了,作为一部神剧,它烂尾了,或许是基础太高,这部剧只能用“平庸”来形容,确实有精彩之处,可是放在前几季来说也略显平淡,要说,这部剧能让人思考么?

能!

绝对能!

但是就我个人来说,真的少了前面的那几分惊艳感,可能是期待值过于高,心里对黑镜的打分太高了,而到它真正播出了,个人情感把客观事实改的面目全非完成了失望过大。

Anyway.作为一个追剧辣鸡的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写一个剧的影评,多有不足,肯定也是稚气满满,需要讨论的也很多,看不懂的更多,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影评给《黑镜》不仅是吐槽,这一季的失望,也是挺黑镜到底,同样也黑黑镜到底,神剧走下神坛,在意料之外,想来也并非不可原谅。

如果说让我选一辈子看一部英剧,我还是会选黑镜。

PS:第四季就算了吧(=_=)毕竟还有那么多骚骚的英剧在诱惑着我《去他妈的世界》《9号秘事》……

 4 ) 黑镜第四季第一集 USS CALLISTER

1. 这一集最让我感到害怕的不是男主Dally用人类DNA在虚拟的游戏里面克隆数码人,而是那些数码人拥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以及之前在真实世界生的生活记忆,他们只是配合扮演游戏中的角色。

那第一个问题就来了,当一个物体(甚至是一堆数码编号)拥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他们算不算生命?

是否被允许选择生存方式,也就是该不该拥有自由?

是不是应该被当做生命体而尊重?

当这些个体在一起的时候,是否会有新的道德伦理社会规则?

...这些问题是不是再过数十年会变成人类不得不思考的内容?

2. 谈到个体的自我意识,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如果代码能够产生自我意识,世界上是不是就有可能存在着千万个‘我’?

‘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维度空间(不同的游戏在不同的服务器)?

这一集名字叫infinity(无限),是否可以理解为无限循环,无穷无尽,那人类在将来是否能够依靠数码而得到永生?

3. 科技为人类提供了逃避现实生活的途径。

当Dally在现实生活中受人排挤,被人利用,他无法捍卫自己的尊严,勇敢地表达自我情绪的时候,他选择去创造一个完全受自己主宰的世界,在那里他是上帝,别人只能服从。

这种情况下,他有2种选择:a)如片中描述,他利用无法抵抗的力量折磨所有人,使别人屈服,即使对方不是发自内心地顺从,他享受自己的权利,报复生活中让他憋屈的人,让他们为自己的一切言行俯首称臣;b)他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要求大家善待他人,关怀彼此,真诚相待,从而在这个世界他能被尊重,他能被接受,甚至很愉快和谐地生活。

可是Dally选择了前者。

是‘人性本恶’的诠释吗?

当你知道自己的一切言行将不受控制没人能够指导督促惩罚的时候,你会选择做一个为彼此着想的好人,还是统治一切的恶人?

4. 再来看看选择逃避现实生活,躲在虚拟数码世界这个事情,到底是人类将来之幸还是不幸。

我觉得当你生活苦闷的时候,必定是自己,或别人,或环境,或制度出现了问题,如果你不发现这个问题并且解决它,那无论你去哪里,给你再多次机会,依然都会碰壁,生活不会就此一帆风顺。

所以你可以逃走一时,但迟早是要回来面对的。

5. 最后来说说大眼女主Nenatte。

面临被囚禁的时候,为了避免折磨与痛苦,其他人都选择了屈服(适者生存的表层理解就是这个),或者也有人尝试过反抗或者逃走,却失败了,就心灰意冷的苟且偷生了。

但Nenatte却从未甘心接受眼前的荒谬,她抓住每次机会试图逃走,甚至宁愿死也要自由。

我很好奇是否有些人就是天生更加勇敢,在危难面前能够保持冷静,思考,甚至还拥有过人的决断力。

而更多的其他人则更容易接受困难(甚至会觉得经受苦难是人生的修行)从而放弃斗争只求过好自己眼前的生活?

故事的结局是Nenatte计划成功,顺利摆脱了Dally的控制,甚至她坐上了Dally‘船长’的位子,带领众人在新的‘游戏空间’里创建新的‘生活’(我觉得这是更高层次的适者生存)。

以上,一点观影笔记,博君一笑。

 5 ) E2 《方舟天使》:控制狂的胜利

照顾or干预? 妈妈萨姆布瑞尔女士因为一次意外差点丢失萨拉,所以就在女儿脑子里植入了这么一个可以定位、可以第一视角全监控、可以打码、可以检测人体身体数据的这么一个电子芯片。

不妨称之为"永远爱你"器。

一开始就是为了更好的照顾,一切家长式的初衷从来都是为你好。

然而从这小女孩看到那条打码的狗开始,我就知道这女孩接下来的生活将充满遗憾。

萨拉从小就自动打码所目测到的成人世界所定义不良信息,而这种方式极大的限制了一个人的认知发育。

先不谈成人定义的伦理,光想想无法接触到的信息对一个人的认知会有多大的影响?

这种思维首先包括想象力、对比和区分、批判性思考,然后才是伦理观定义。

你经历过很多屠杀,未必就会成为屠夫,是不是也有可能更珍惜和平?

很难说。

然而绝对传承这世界只有一种神圣和谐永恒的正确,既不可行也无必要。

参差多态才是幸福之源。

但更重要的是下面要说的另一个问题。

阈值萨拉在解除控制后见到这条狗逐渐完全不怕了还给它喂食。

15岁首次性生活就模仿艾薇女优的技巧,似乎还非常熟练,以至于男友怀疑萨拉,说你别骗我了你就是个老司机。

我想起了一个词:阈值。

阈值的意思是界限,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

我年幼的时候看到女孩子白花花的大腿就好想要上。

青春期会想方设法搜集各种类型的伦理爱情动作片。

现在呢,在阅片无数和几次少得可怜的身体力行之后,我已经能做到心中无码,随风而逝了。

哪怕一个女生脱光光站在我面前,我也会微微一笑,绝对不抽。

(好吧,你先别质疑,这不是重点,重点我下面要说的)也就是说我的情色阈值跟青春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萨拉对这种“不良信息”的阈值受度,有着一种与其年龄不匹配的成熟。

反噬 这就回到我刚才想说的那个问题:反噬。

弗洛伊德和荣格学派的观点是,一个人的童年,人格的不完善会对其造成相当大程度的终生影响。

你从小就免疫了一切负面,屏蔽了一切暴力、色情和阴暗,是不是就能长成完美了?

未必。

童年缺失的,长大以后想要更多,而且只会多得多。

在本集里的表现是萨拉成为了彻底的另一面,逐步走向深渊。

你不让我色情不让我暴力,你还偷窥我,更要命的是你还强烈干涉了我的意志。

好,我走。

于是萨拉果断离家出走了。

(然而这么捶老妈这是我想不到的)。

青春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同的人生剧本在这个时候分道扬镳。

方舟:上帝的悲剧故事的结尾为富戏剧性走向夸大,女儿殴了妈妈满脸血,控制狂妈妈赢得胜利,成功逼走女儿。

回到片名,方舟天使。

诺亚方舟,是出自圣经《创世纪》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灾难。

诺亚做方舟是源自上帝指示,本意就是想留存世界精华,就是因为上帝对人类太失望了。

为了人类更美好,上帝操碎了心。

但是全能的上帝怎么也想不到当年就是撒旦诱惑了亚当夏娃,而大洪水之后人类仍然魔鬼横行。

家长的控制跟上帝一样,许许多多的伤害就是来源于:我是为你好!

只是世界变化太快,观念的破碎与重建,好像连上帝都来不及思考了。

比如加州自2016年11起娱乐用大麻合法化。

本集里女儿吸粉殴妈这种事个人以为还是该和谐的。

我讨论的重点是家长的极度干预。

考虑中国父母普遍的干预程度,植入女儿脑子里的这个芯片在中国绝对是爆款。

 6 ) 黑镜第五集Metalhead铁头

开篇看了十五分钟,感觉到了终结者的世界,人类对抗机器狗。

不过这机器狗杀起人了干脆利落又血腥啊。

接着看这个荒凉的世界又像行尸走肉的世界,没有人烟,残酷,死气沉沉,搭配黑白的画面质感。

看到半小时又觉得像是一款真人模拟游戏。

最后看完对这个背景世界也有点摸不到头脑。

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关于母爱,亲情的部分。

一个母亲和机器蟑螂狗(那个金属狗有时候看上去真的像一个大号的蟑螂啊)殊死搏斗,最后还是没能逃脱。

潜入仓库只是因为想给自己的儿子偷一箱泰迪熊玩具回去。

看到最后又有两只机器蟑螂狗接踵而至,有点唏嘘。

还有我觉得这个母亲真的好强悍啊!

自己给自己挖追踪器子弹。

 7 ) 黑镜熬夜看完六集,一些看法欢迎交流

今天看完《黑镜第四季》第一集趋娱乐化,致敬《星际迷航》,主角一行人一起永生是没想到比较好的结局。

色调大胆,待到冲出冲动后归于正常,我觉得应该讽刺了舰长理直气壮下的有违常理,同时反射了之后旅行可能来临的问题在此刻还是未知的。

女主角最后指挥时的微笑蜜汁像之前的舰长,但我不确定,因为剧情真的没有特别明显的暗示,应该没有挖很深,主要探究自由的问题。

这应该也是这一集最后有点失望的原因。

可能我觉得他们就此死于虫洞中,一切归于自然会更引人深思。

第二集,大天使那个,细思极恐。

我觉得主要探讨的是错误的交流问题。

天使系统究竟是使孩子被动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还是让家长成为始终注视着孩子的天使呢?

私心觉得男主才是天使,细心照顾包容女主。

这集我也不太懂,可能要反映的东西太多,重点被弱化了。

第三集是鳄鱼。

鳄鱼法则: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越挣扎咬得越多。

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那只脚,及时止损。

女主从一开始的从犯变成马上身败名裂的罪犯就是因为不能果决的放下。

就像纸终究包不住火,犯罪也不会被犯罪掩盖。

在女主每次杀人时都哭,都碎碎念也能看出她最终是没办法自救,也有种说法是鳄鱼的眼泪。

不管怎么说,我是不认同没有那个查看记忆的机器后面的犯罪不会发生这种说法,这个时候看的不是科技而是人性。

所以我觉得这一集有点为了科技而科技,但是没有这个科技这个故事可能就沦为俗套了吧。

第四集,猎杀DJ,全剧集中最甜的一集,延续之前的转折剧情,有点像之前黑镜两个女孩的爱情故事差不多(具体名字忘记了)。

浅显易懂不多说了。

就是很想吐槽两个人各种尬聊,完全不觉得配,然后床戏多但是可能拍出来张力不够,没有把男女主厌倦其他人的那种感觉。

第五集,金属头,这集很有感觉,虽然有人说无聊,我觉得是因为它的前后两集故事性比较强,代入感高,而黑白的格调不太主流等这些其他因素造成的吧。

在我看来,这一集可以直接做成电影上映了,演员表演和镜头张力都到位,节奏略微有点急人。

内核是末世的人类为追求最后一点爱,给小女孩偷玩具的而被追杀,只想说女主的伙伴死太快,虽然后面一个人的独角戏很精彩,但是明显有点跳戏。

我虽然女主角对对讲机讲的内容不多,大概也能推测出来,人类部群应该很小,并且充满绝望,所以他们不为食物和水,只为最后的人性战斗。

最后一集,黑色博物馆。

我最爱这一集了,这集里探索了精神研究的伦理性。

仿佛在探讨究竟谁更惨的问题,是为痛高潮为痛死的医生,还是囚禁在玩具里的妈妈,还是被电击被囚禁的灵魂行尸?

或者他们的亲人?

这个博物馆故事很多,以博士向女主的介绍展开,很容易猜到女主就是来杀博士的,但是一个个故事却也匪夷所思。

博士似乎在一开始是只为了研究,解决那些一筹莫展的问题,但后来喜欢上做先驱者,就像第一个疼痛上瘾者一样越陷越深,心态越来越扭曲。

虽说很多人觉得最后一集爽,但是我更觉得悲哀,是什么让一个女孩了解并熟练运用博士的技能,并且把妈妈灵魂放在自己体内,她为什么带走熊,以后她的妈妈也会被放进去吗?

其实对于网络上说《黑镜》日益疲软,我倒觉得黑镜一直在试图突破,至少做到了我能接受的范围内。

黑镜一直致力于用故事把你带入一个两难的境地,一边是人性一边是规则。

对于前三季很多直击心灵的作品。

第四季更多的是心理的画像,弱化了故事转折的攻击性转而细致的刻画人物心理和情绪,进一步升华了‘黑镜’真正的含义。

不是猎奇的哲理故事,而是人性的探索与拷问。

很多人说黑镜越来越能猜到结局了,我很困惑,我们看这样的作品不应该以看故事的角度欣赏,而是应该以反思现在我们的境遇观看,这是我认为的他本身的意思。

比较出戏的是每一集都有的放脑子上的白色金属扭扭,我记得一开始时,黑镜主打的科技是多脑洞的,但现在在科技这方面的缔造明显没有之前的严谨认真有创造力。

其实四季以来黑镜从来没让我失望,有吐槽,但更多的是想要快点来下一季,啊啊啊啊!

 8 ) 到底该怎样理解《黑镜》曾经的牛逼,和如今的廉价?

你越觉得当初《黑镜》出来的时候有多惊艳,越觉得如今刚刚出来的《黑镜》第四季有多平庸。

如今,这部神剧已经走到了6年,但当你去看第一季、第二季和圣诞特别篇,依然觉得很厉害。

6年来,当Netflix买走让它从英剧成了美剧,当它从每季3集扩充到每集6集,当它从电视剧变成了网剧,每一个改变在粉丝眼里都是它走下坡路的理由。

因为你们太喜欢它了。

与其这样,我们还是看看《黑镜》真正厉害之处在哪:《黑镜》已经走在了好莱坞乃至全世界影视行业对科幻理解的前面。

阿瑟·克拉克曾经说过一句话:任何一种技术如果足够先进,那么它看起来就与魔法无异。

而在好莱坞打造的科幻电影中,科幻充满了挣脱当下现实的想象力、视觉奇观和戏剧化情节,科幻电影中未来世界就是另一个世界,与当下无关。

那些伟大的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超时空接触》、《终结者》等等,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寓言性,或者充满对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探讨。

[img=1:C]《2001太空漫游》里的太空婴儿[/img]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科幻电影中的设计有些已经实现,有些看起来就太幼稚了,比如说机器人当司机、飞起来的汽车、自动化餐桌等等。

而已经实现的那些,也不是突然闯到我们生活中,而是润物无声,悄然而至,一切都顺其自然,该来的都在到来。

《黑镜》的厉害,就在于没把近未来的科技当魔法,而当作一种必然会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应用。

这样一来,我不是给你秀科技怎么打造全新的世界,而是告诉你,人类还是人类,人类的欲望、情感、自私以及群体性反应依然存在,当你用一种更先进的科技去满足自己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可以说,《黑镜》的犀利不在于预见未来,而在于更理解人性和社会,才能对复杂人性与科技可能性结合的时候,推演出让你瞠目结舌的后果。

但是因为足够了解人性和社会,所以一切看起来无比真实。

所以,当现代化的传媒技术放大了人类群体性的关注度和意愿,反馈到政治人物身上,足够让政治人物去做完全非人类的事情,这就是第一季《国歌》;当记忆上传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足够造一个一模一样的亲人替代品,人类会更加恐惧(可是人类不是经常陷入孤独吗,没有人陪或者陪伴者消失),这是第二季的《马上回来》;

(失去爱人之后 ,你能接受一个机器替代品吗?

)当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甚至一个社会想孤立一个人的时候,有一种技术能让TA在你的视野里成为一团人形轮廓的色块,声音和形象都被屏蔽,这就是《圣诞特别篇》里最后一段那种生不如死的自绝于全人类啊。

[img=4:C](一个曾经以囚禁虚拟人格为工作的人最终被全世界屏蔽了)[/img]人性很复杂,在公共领域出现的表演只是表面,更多是人性深处的欲望、黑暗、纠结以及各种癖好,但现代文明社会的法律一直在探讨自由与平等的边界,也一直鼓励保护个人隐私,所以,人将用什么工具来满足自己?

只要买得起,我就可以用。

《人类简史》中有一段这样的总结: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曾经有无数的思想或者主义用来进行统治,成为一个群体共有的故事,但从来没有像消费主义一样能够让人类深陷其中,成为一种深度认同的并为之奋斗终生的生存理念。

《黑镜》第一季中《一千五百万点》讲了一个未来社会的生活状态,你蹬车子就可以赚取点数来消费,到最后发现你理想中的女孩挣够了点数,只是要做艳星给别人消费。

据说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大多数的工种,所以人类接下来就只能这样彼此消费了吧。

《黑镜》与一般科幻电影的区别是:后者一直给你一个足够超现实的设定,去消费戏剧化的故事和奇观;而《黑镜》给你的是,当未来来临,阶级的鸿沟和贫富的差距依然存在,人性本身的弱点和黑暗面依然存在,一种科技如果足够先进,那TA带来的首先是对以上问题的放大,或者扭曲。

很多人觉得《黑镜》第三季水准就下降了很多,我并不觉得,反而觉得刚被Netflix收购的时候,这一季保持了一贯的犀利。

比如《战火英雄》。

一个战士要消灭蟑螂,后来发现所谓蟑螂是深受贫穷、疾病困扰,而怎么让战士下得去手?

通过类似AR的技术,你看到的这些低*人口就像一个怪兽。

联想到今年冬天帝都的新闻,你还觉得《黑镜》是离我们社会很远的科幻吗?

什么是歧视?

不管阶级还是种族,只要让你所见所想与灌输给你的观念一致,AR是很好的手段,虚实结合,贫民是蟑螂、蝗虫、老鼠、蚂蚁甚至更不能容忍之物,那么驱除消灭之,天经地义。

我们ZF只缺给我们植入芯片了,否则驱逐他们会迎来普遍赞同。

[img=7:C](真的看到蟑螂了吗?

眼泪说明一切。

)[/img]恐惧吧!

这是黑镜的伟大之处,人性卑劣的根源,差异的鸿沟,正在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权力和财富急剧分配下演绎得跌宕起伏触目惊心。

那么,如何看待《黑镜》曾经的伟大,和如今的沉沦?

因为《黑镜》也无法跳脱自己做过深刻剖析的社会,也跳不出这个窠臼。

任何媒体产品都会被你的受众改变,都无法改变“引领-适应-迎合”的规律——这个主题在第二季的《沃尔多一刻》两集中都有探讨。

你面对的不是自己,而是市场,而是受众,再深刻的主题探讨,都比不上市场对于猎奇的强大需求。

第四季的第三集和第四集备受诟病,前者《鳄鱼皮》是十分套路化的一旦犯罪就无法停止的犯罪故事,后者悬念和惊悚气氛极好,但对于背后成因揭示极为有限,本来这一集稍微走得深入一点是可以成为惊喜的。

但即便评价还不错的《吊死DJ》,也只是一个反转告诉你,你看过的都是两个人虚拟人格在虚拟空间的测试,那这个技术还挺好的,但这一集对于这个技术并没有态度,也没有探讨。

而《卡李斯特号》也仅仅在于故事猎奇,对于意识上传的展现有bug不说,更多是讲了一个透明人猥琐男自作自受的故事……最后的《黑色博物馆》也差不多。

(第四季的《卡李斯特号》对程序猿怀有深深的恶意)你会发现猎奇故事成了《黑镜》第四季故事的主流。

所以这部剧迎来了评分的新低——豆瓣8.5分(话说这个新低国内影视剧都得踮起脚尖仰望)。

尤其你再回去看前面几季,你更会越发不满意。

没办法。

以前的《黑镜》以犀利敏锐的视角告诉你,科技不是潘多拉,人性的复杂与科技的可能性交叠才是永无止境的潘多拉。

你越想越害怕。

现在的《黑镜》,越来越像,看我给你打开一个个科技造成的潘多拉,你看就可以了。

还是后者,让大众看起来更舒服一些。

 9 ) 我来解释一下99.8%

更正:看了大家的评论后认真想了一下,确实应该是影片里的三次相遇属于同一次算发模拟,占1000次里的0.1%,而不是我说的这三次算3次。

另外有999次模拟是没有出现在影片中的。

原文就懒得改了 凑合看吧。

=======原文分界线====感觉很多人没有看懂第四集《绞死DJ》呢 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99.8%的由来。

美国有一个相亲软件叫OkCupid,每个人都要回答无数问卷,在问题中选出自己的答案以及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对方的答案,并且选出觉得这个问题对自己来说有多重要。

在查看别人资料的时候系统就会综合双方所有回答算出两人匹配程度。

举个例子来说,你说你更喜欢猫、不接受对方选择更喜欢狗而且你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可是对方更喜欢狗;你说你抽烟而对方不能接受伴侣抽烟,等等等等,系统就会算出哦好你们的匹配程度很低只有不到10%.你在相亲软件上看到这个数字你就会忽略这个潜在对象而去跟匹配程度更高的对象聊天了。

第四集故事中的相亲系统也就是一个未来化夸张版的匹配算法。

不像OkCupid一样回答问题来获得数据,这个系统需要你虚拟实践来获取你的数据(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先讲讲设定,设定的背景是这是一个类似乌托邦的社会,高度集权每人都要服从安排。

系统根据当前的数据模拟出你的生活方式和你和对方相处的模式从而模拟出一个虚拟的恋爱经历然后再强制你们分开。

系统最终会算出你们在安排了一次恋爱后会不会因为足够喜欢对方而不愿意分开从而冒着生命危险逃离虚拟世界。

试想如果一个人跟你很不搭相处得很不愉快,你当然一分钟都不想多呆更不会为了ta而铤而走险对吧。

系统一共为男女主角模拟了1000次恋爱情景,影片展示出来的有三次:第一次是没有滚床单的一夜情他们没有出逃,第二次五年变成20小时也没有出逃,第三次出逃了。

剩下影片没有展示出来的997次他们也都出逃了,也就是1000次里面998次都出逃了,所以是99.8%.刚开始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99.8%”这个数字是指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的用户都找到了真爱,其实这是就是影片故意迷惑好在最后抖个包袱。

有趣的是,男女主角在虚拟恋爱进行中这个数字就经常出现,这意味着系统早就已经模拟完了知道算法的结果了。

你以为他们的虚拟恋爱过程是运算过程,其实只是运算结果。

现实生活中的整个故事其实是这样的:男女主角在音乐酒吧遇到,在相亲软件上查看对方资料时相亲软件的系统在几亿分之一秒之内模拟了上述的这1000次然后给出结论:你们两个很搭啊。

于是两人对上眼了准备开始搭讪。

所以啊别感动了,这个故事不是一个happy ending,而只是一个beginning。

你看到的轰轰烈烈的两人只是两段代码而已,至于现实中的两人能不能成其实是不一定的,现实生活比模拟世界复杂变量更多而且更不可控,算法再高级也不是完美的。

另外打水漂为什么每次都是四次?

看过黑客帝国的人就会明白,真实的世界里大自然的东西都是绝对随机的,而模拟世界里的东西就有规律可循。

系统故意设定这种规律让大家观察到从而慢慢意识到这是个虚拟世界,其实是在暗中怂恿情侣逃出虚拟世界。

只是没有人知道逃出的结果是什么,所以他们只会在为了争取和真爱的未来的时候才选择出逃。

系统由你们是否出逃来判断这次模拟恋爱的结果是否是真爱。

 10 ) 《黑镜》第四季:科技可以让你走肾,但是无法走心

颠覆三观是检验神剧的唯一标准,《黑镜》在这一点上几乎从未让人失望。

为什么要加上“几乎”?

因为从第三季开始,《黑镜》被英国第四电视台(Channel 4)卖给了网飞(Netflix),英剧变成了美剧。

这种变动对于剧迷来说,好处是每季三集变成了六集,资源一次性放出,可以看个过瘾;坏处是质量比前两季缩水不少,尤其是新出的第四季,记忆植入、未来社交、私刑正义,不少梗都是前作出现过的,难免有“炒冷饭”的嫌疑。

《黑镜》第四季同样是每集一个独立故事,讲述未来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产生的种种影响,而这些影响通常是负面的,看完让人后脊发凉。

IMDb上的评分中,《卡利斯特号星舰》、《绞死DJ》、《黑色博物馆》的评分较高,其他三集的评分较低,基本上和大海心中的排名差不多。

尤其第四集《绞死DJ》一反常态,没有像《黑镜》系列其他故事那样bad end,反而获得了最高评价。

不过《绞死DJ》真的是happy end吗?

大海接下来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这之前,还是先评价一下其他几集,其中《卡利斯特号星舰》与《黑色博物馆》分别是本季的开篇与压轴,制作投入显然有所倾斜。

《卡利斯特号星舰》讲的是一个天才程序员在现实中被同事嘲笑、忽视,于是他偷偷收集了同事留下的DNA,然后用黑科技在一款星战游戏里重建这些同事的复制品,并反复折磨他们。

《黑色博物馆》讲的是一名旅行者来到一家展览各种凶案罪证的博物馆,解说员讲述了其中三个藏品背后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中展示的很多藏品就是《黑镜》其他剧集中出现过的道具,算是隐藏的小彩蛋。

例如《卡利斯特号星舰》中提取DNA的仪器,就出现在了博物馆里。

《黑色博物馆》由三个故事组成,形式上复制了《黑镜:圣诞特别篇》。

其中主线是博物馆用反复折磨一个死刑犯复制品的设施盈利,这个梗和第二季的《白熊》如出一辙。

《卡利斯特号星舰》与《黑色博物馆》都讲到了用黑科技复制人类的思想,制作出和真人一样能够思考的人工智能,然后引出了一个议题:这些人工智能是否享有和人类一样的法律权益?

本质上,这个议题和克隆人、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权益一样,而《黑镜》也对未来做出了假设:将人类意识转移到有限制的形式中非法,要至少能够表达五种情绪才算人道。

(大海觉得应该加上一点:一切操作都必须是可逆的)

第二集《大天使》和第三集《鳄鱼》都是讲隐私权的故事,不过这两集的缺点就是科技感比较低,而且这个话题对观众来说也是老生常谈,缺少新意。

《大天使》由朱迪·福斯特执导,讲述一个保护欲过度的单亲母亲给女儿植入了一个智能软件,可以随时监控女儿的一举一动,甚至屏蔽任何负面信息。

类似的事情在当下的生活中也很常见,由于种种原因,摄像头已经成了学校、幼儿园的标配,儿童手表、绿色上网软件等产品也成了家长的首选。

不过和这些产品比起来,《黑镜》中很多还在试验阶段的黑科技都是不可逆的,这也通常意味着悲剧的发生。

当子女进入到叛逆期、成年期,显然不会再允许父母窥探、干预自己的隐私,家庭矛盾因此一触即发。

第三集《鳄鱼》的名字源于经济学上的“鳄鱼法则”,意思是当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试图用手挣脱,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及时止损。

《鳄鱼》的故事是女主人公多年前掩盖了一起车祸,为了避免东窗事发,她杀死了同谋,而新的罪案又引出新的破绽,为了掩盖破绽她不得不再次杀人。

在调查案件时,警方和保险公司运用了一种新技术,可以读取当事人和目击者的记忆,重现案发现场。

这种技术无疑会极大的提高破案率,但读取记忆的行为是否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

反正大海不希望别人乱动我的脑子。

第五集《金属头》是《黑镜》系列尝试转型的一部作品,全集采用了黑白画面,风格类似于末日逃生的恐怖片,然而《黑镜》标志性的科技感、话题性和剧情反转都不见了踪影,因此成了口碑最差的一集。

相比之下,第四集《绞死DJ》不仅延续了系列一贯的科技感与话题性,故事的结局也细思恐极。

《绞死DJ》讲的是一款未来人们研制的相亲系统,这个系统让男男女女们不断匹配不同的异性交往,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最合适的另一半。

这个设定乍听起来似乎挺靠谱,然而相亲时难免遇到不喜欢的类型。

为了获得数据,用户需要忍受匹配对象的各种毛病,打鼾、吃蒜、性怪癖......遇到这种情况简直度日如年。

并且随着一次次重复、枯燥的相亲,陌生男女们逐渐丧失了纯情,磨练成了老司机,相亲(恋爱)沦为了一次次的约pao,动心的感觉越来越少,成功的几率也越来越渺茫。

剧中的男女主人公第一次匹配时遇到了彼此,产生了动心的感觉。

然而系统随后将两个人分开,不断匹配其他异性交往,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逐渐厌倦这场匹配游戏,依然对彼此念念不忘,于是约定脱离系统,一起私奔。

当两个人爬上高墙,发现世界开始塌缩,原来一切不过是系统的一次模拟。

系统模拟了1000次类似的场景,有998次男女主人公选择了私奔,于是系统判定两个人是真爱。

在现实世界中,这一千次的模拟就变成了99.8%成功率的数字,男女主人公的真身在匹配设备上看到了这个数字,然后在一间酒吧里开始了第一次约会。

于是乍一看,男女主人公迎来了一个happy end,一向颠覆三观的《黑镜》居然发糖了。

不过仔细思考一下,现实中的主人公因为系统配对开始了第一次约会,然而让两人走到一起的只是冰冷的数据,接下来他们是否会像模拟一样因各种原因分开,然后与其他异性交往呢?

也许模拟和现实就像永远也走不出的一个循环,一圈一圈的嵌套在一起,那这种相亲系统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这一集名为《绞死DJ》,源于故事结尾酒吧里放的一首歌,歌词唱到:“吊死那些DJ,因为他们选的音乐对我们毫无用处。

”对应到本集剧情,意思就是:由系统(DJ)所选的另一半(音乐)并不是最好的,真正的决定权还应该在自己。

《黑镜》系列从第一季到第四季讲了几十个故事,其中有不少都是探讨爱情的真谛是什么。

有因为记忆上传导致发现另一半出轨,造成感情破裂的(第一季《你的全部历史》),也有垂死老人将记忆上传,在虚拟世界继续享受爱情生活的(第三季《圣朱尼佩洛》)。

在本季的《黑色博物馆》中,一对夫妻选择植入记忆共用一个身体,然而过度亲密和身体支配权问题造成了争吵,最终丈夫抛弃了妻子。

大海觉得,科技的发展也许能解决人类生产生活的绝大部分问题,但是涉及到思想、情感上的问题,最终还是人类自己才能解决吧。

其他长评推荐:星球大战8丨虎啸龙吟丨嘉年华丨正义联盟丨家族之苦2丨相爱相亲丨雷神3丨银翼杀手2049丨王牌特工2丨天才枪手丨猎凶风河谷丨羞羞的铁拳丨人生密密缝丨蜘蛛侠:英雄归来丨敦刻尔克丨极盗车神丨杀破狼:贪狼丨二十二丨战狼2丨绣春刀2丨冈仁波齐丨异形:契约丨海边的曼彻斯特

《黑镜第四季》短评

黑镜系列从科幻惊悚剧变为现实伦理剧的速度在加快。想想十年前的手机,想想现在的天眼,想想未来的AI。别惹技术宅!欢迎来到美丽新世界。

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感觉这一季的内容都特别近未来,都是些三五年内能够实现的科技。对人工智能的持续恐惧,对灵魂、肉体和人性的探讨。只可惜个别剧集水准不够,拉低了整体。另外光有立意还是不行啊,得有点拔高的东西啊。第六集其实很好,但结尾还是太广电总局了。

8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还行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基本并不是很扣黑镜的题,科技/媒介只是设定谈不上什么反思,146能到agency/structure的层面,35则相当低等了。没太多有启发性的的地方。

9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还行

bug太多了 感觉是为了剧情而剧情

12分钟前
  • 阿基里斯的龟龟
  • 还行

好好看哦,比所有国产电视剧和电影加起来还好看。

17分钟前
  • 方方
  • 力荐

豆瓣“在看”了两年,一直就看了前面几集,现在终于补完了,最喜欢第一集第四集和最后一集,至少玩的东西很有意思包括内容的丰富程度,机器狗那个氛围不错,像个怪兽末日电影,第二集和第三集不是很喜欢,二是因为跟圣诞的有点点像,三是只有最后那个鼠的反转略有意思,内容就很通俗。

20分钟前
  • 樂啊樂
  • 推荐

前六个故事还行,最后一个什么游戏的结局的那个实在太难懂了,浪费我一个半小时时间,也不知道导演拍这么难懂是为了啥,不喜欢

21分钟前
  • 是具龙河啊~
  • 很差

最喜欢E01、E06和E04。E01:又名社恐的复仇。低配马特呆蒙主演。我也想把我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关在某一世界观里,做全能上帝。E04:又名单身配对系统能否帮你找到真爱。很难概括E06,科技概念汇总成一座博物馆,充满痛苦和奇思妙想。E05表现最差,不如去翻拍PKD短篇小说集《少数派报告》里的第一篇。

23分钟前
  • Syfannn
  • 推荐

3>1>4>6>2>5 这一季和上一季一样已经不那么“黑镜”了,但是上一季至少有第四集那样的佳作,而这一季出彩的单集可以说没有。有几集很像命题作文,太浅太生硬。

24分钟前
  • Enigma
  • 推荐

4>3>6>1>2>5 虽然系列一直在退步,第三季至少还有一两集出色的,这一季真的是不能看了,整体都很平庸。如果叫一个别的什么名,那也还凑合,叫黑镜的话就是太差。

27分钟前
  • 風來
  • 较差

基本都是同样的梗,基本都是人格的电子化延续和记忆读取监控,审美疲劳了。

31分钟前
  • 绿马猴
  • 较差

整体不如前三季那么“黑”,设定上也诸多不严谨。S4E5倒是呈现一种末日片段,然而前因后果也没有挑明。

32分钟前
  • Raphael
  • 还行

想象力到头了,全是套路。但是好像依然很适合被用来过度解读。2.5

35分钟前
  • 玩乐时光
  • 较差

总体质量不如以前了,记得第一次看黑镜带来的震撼,每集看完都会有长长的沉默,陷在各种黑暗的物质里,人性,科技,一切都无解,那种可怕 感觉…

39分钟前
  • alan3396815
  • 还行

如果编剧只能套件新衣服去讲个司空见惯的空洞故事,笔墨都着重在演员的演技和情绪刻画,而无法再让人进行思考和回味,那就不再是我当初认识的那个黑镜了。

43分钟前
  • 大小暗
  • 较差

比第三季有所回升,第四季越来越把重心放在黑科技的反作用上,并不一定要匹配人性的弱点了。在叙事性层面上喜欢第一集,其他几集多是概念先行,第四集反乌托邦差一口气,可参考《Logan's Run》。“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是这一季非常热衷的落脚点。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第一集:别惹程序猿;第二集,别惹单身妈妈;第三集,别惹卖保险的;第四集,别惹虚拟红娘;第五集,别惹机器狗;第六集,别惹死囚犯。《黑色博物馆》内容最好,metalhead节奏气氛最好,其他也就那样。当然值得当天一口气刷完,但确实不如前三季。不怨编剧,只是对未来和人性的恐惧议题也就那些了。

47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e1 ☆ ☆ ☆ ☆ / e2 ☆ ☆ / e3 ☆ ☆ / e4 ☆ ☆ ☆ ☆ / e5 ☆ ☆ ☆ / e6 ☆ ☆ ☆ ☆ ☆

49分钟前
  • YENK
  • 推荐

一口气看完,第6集推荐,其他的可略

51分钟前
  • Trouble
  • 很差

舆论总是在喷《黑镜》近两季过水,一些朋友也觉得垃圾。不过我认为其实还好。这季比较喜欢1/4/6几集。第一集恶搞《星际迷航:原初》笑喷,第四集将大数据匹配运算具现化,并讨论婚姻与爱情。而最后一集无疑是最为精彩的,层层递进直至最终高潮,发人深省。还巧妙暗含过去多集的元素,回味无穷

56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