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将喜剧概括为“对丑的模仿”,并且“这种可笑是一种对旁人无伤的”。
后来被延伸为将世人间的“坏与恶”以滑稽、有缺点、颠覆逻辑的态度,通过夸张、强调,且相当长度的动作状态呈现出来。
自舞台剧至默片时期,基由角色肢体动作引发的可笑和审丑,使得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得以宣泄,最终使得观众产生欢笑的快感。
例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淘金记》,基顿的《将军号》等。
诚如鲁迅所言,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破坏给人看,但重要的是,最终留下来的,乃是大众所普遍认同接受的有价值的“良和善”。
法国的喜剧向来有一种二愣子般的自娱自乐精神,无论是老一辈的雅克塔蒂、路易德菲奈斯,还是近二十年出现的众多中青年创作者,诸如夏巴。
无论是如《虎口脱险》、《高卢英雄系列》这般的热闹混乱,还是如《玩乐时间》这样不露声色,他们的作品中法国人永远是一群“缺根弦”的神经病,而外国人甚至还一概不如他们,真正的聪明似乎是动物和儿童才有的特权。
在他们的喜剧世界中,把警察、军队乃至政客、精英分子们黑出翔实在是普通不过了,吐槽全宇宙,上至耶和华,下至水管工,也不过是一抖索而已。
有时候法式幽默这种没心没肺的童趣感,或者说降低角色情智商水平的处理,倒是蛮贴近喜剧的传统。
它即不像好莱坞的喜剧那般工整讲究,也不似日韩喜剧那般冲动费力,当然更不会是那种戳着你笑的圈钱脑残片。
而是始终让观众在一种轻松全能的状态中,抛开一切束缚去感受这种纯粹的乐趣。
在这一点上,倒是早年的一些师法于欧洲的港产喜剧,那种无厘头的精神倒颇有些融合性。
尤其在角色性格主导影片方面,也如出一辙,比如许冠文、周星驰。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属于真人动画合拍,有着马修这般神奇萌化的CG角色。
虽然片中,它并非并主要的笑料包袱来源,更多的承担扮萌、神奇化的作用,引起女性、儿童观众的心痒痒。
但它的举动却很好的与主人公产生互动,成为推动关键情节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因素。
同时,为了使一个卡通化的角色能够毫不违和的融入真人世界,略去特效技术上的硬处理本文不表,在基调世界观的软处理上,是十分贴切和恰当的。
得益于此片为喜剧,同时法式喜剧与身居来的那种打破惯常逻辑的脱线创作方式,又与动画创作时的非现实夸张需求十分相近。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人飞来飞去却毫发无伤,可以跟动物为两毛钱讨价还价,更不会因为原住民巴雅人“街舞派对式的末日动员会”、老屌丝植物学家的还春水设定而觉得丝毫突兀。
在这样的世界观搭建中,各个人类角色本身也被或多或少卡通化了。
虽然此片对人类角色的卡通化处理比较浅尝则止,远不及《高卢英雄系列》中的德帕迪约、《空中大灌篮》里的乔丹那样非现实,但也好过了《加菲猫》里的梅耶、《泰迪熊》里的沃尔伯格,毕竟后者的角色是真实的人,与卡通角色的互动并没有使其自身也卡通化。
不过有点疑惑的就是,长尾豹为什么不是胎生呢?
它不是喵科嘛?
虽然是卡通化的,但这三个葫芦形状的蛋是个莫意思?
可能更多的为了服务于剧情,而忽略了这方面的合理性。
倒是剧中不管正角、反角,从头到尾“我的蛋”说个不停,不知是否也算法国人有意隐藏于笑料中的双关呢?
不过各角色在念着蛋的时候,却做着一系列蛋疼的举动,实在是很具有反差效果。
尤其是在小高潮那段,为了抢回“豹的蛋”,独裁将军的一段毁三观MV,让一群大兵们瞬间进入二逼的脑残粉状态,令人捧腹得太“坟蛋了”啦!
两位主人公,以及“园丁”的角色设置其实很单纯,它们从始至终其实都只是在执着的完成自己的简单目的,一个为了直播采访,一个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骗子,一个不甘心老去而一事无成。
虽然人物的层次没有剧情类乃至悲剧作品那样严苛,但他们各自的身份却是隐藏在终极目的之下,潜移默化的在促使人物做出某些举动。
一个是要让自己独立起来的儿子,一个是不愿窝囊持家的父亲,一个则是缺少爱的自恋老男人。
更不用说,长尾豹马修在其神奇萌物的茸毛下,也有一个即将身为人父的心;独裁将军,也不过是个心有女神的宅男。
影片最终根植于的还是亲情或者少宽泛一些的情感,拯救世界什么的,不过是一次意外之旅罢了。
对于法国人来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去革命、游行、罢工,不是什么主义,说到底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家做着各种争取!
虽然片子的情节还存在一些纰漏,但法国喜剧从来都是把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突出呈现上,情节的发展是因人物的性格而发生变化,而不是把人物丢在特定情境下观其反应。
因而这样的作品,人物的光彩反而更为鲜活,至于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做出来的东西又如何,其实并不重要了。
最后,片中的彩蛋倒是蛮多的,或者说有其他含义的小细节,倒是可以多留心一番。
寻回Purement,寻回纯粹。
《追踪马苏拉比米》这部影片讲述了两个“大孩子”的故事。
一个是伪造爆料新闻的吉拉多,一个是总是油嘴滑舌的巴布里多。
之所以称他们俩为“大孩子”,因为他们在迷失的森林中,在可爱的马苏拉比米身上又再次找回了久违的纯粹。
影片一开始是教授寻找到一种可以返老还童的兰草,观众的注意里完全被森林中可爱的马苏拉比米吸引。
整部影片走着轻松、诙谐的基调。
观众们甚至可以一手爆米花,一手可乐轻松的看完整部影片。
但视角稍稍转移,关注点聚集在教授为什么要破坏自然规律,偏要重拾年轻的自己?
这就可以提及很多方面,少年时总想着未来,到了迟暮时却想要回到过去。
这也是很多人的通病,在最美好的年纪没有经历青春,反而感受苍老。
到了真正可以惬意安度晚年时却有了一个又一个的遗憾,然后,开始“挣扎“着想要回到过去。
在着手另一方面,影片中可爱卖萌的马苏拉比米,导演使用了类似于豹子的动物来虚构这一角色。
黄中夹杂黑色的皮毛着实萌到了一票观众,它身上透着灵敏、纯洁、可爱的气质,聪明中又带着淘气,着实让人不得不爱。
所以,这样的一个动物,象征着纯粹的美好。
本是在大森林里快乐生活的小精灵,突然被代表贪婪的教授一行打扰,这是不被社会允许,更是不被新闻媒介允许的。
所以,影片中原始部落的出现就给了两个普通人拯救地球的契机,因为他们是“有缘人”,这个词是中国佛教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词语,佛祖广结善缘,但拯救苍生的使命总是落在少部分人身上,这就产生了也许其貌不扬但是却肩负重大使命的一些“平庸不平凡”的群体。
玛雅人的早期的预言注定将使命落在二人身上,所以一切的一切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很多人也许会质疑,两个骗子何以担负此重任?
但换个角度,一位是为了证明自己,另一位是为了自己的儿女。
他们虽然以笨拙的方式试图满足他人,但出发点都是为了家人。
一位想要成全父爱,一位想要展示父爱。
所以,行善之始为心善,两位完全达到了这样的要求。
观片时,被法国式幽默狠狠的惊艳到,原以为这样一个浪漫多情的国度无法拍出这样轻松的影片,因为法国不比美国的混搭型幽默,也不比英国严谨外表下的黑色幽默。
然而,这样一个笑点贯穿始终又不乏情感倾泻的影片着实让人啧啧称奇。
笔者个人的理解是,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影片。
最终,笨拙儿子终于证明了自己,骗子爸爸也满足了儿女的需求。
独裁者终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返老还童”,可爱的马苏拉比米夫妇也带着孩子继续在森林中快乐生活。
就像是一块涂满黄油的面包,有质感有美感。
生活就是这样,往往追求最为简单的纯粹,最为简约的生活。
只要心中满怀善意,眼睛就会澄澈明亮。
“满足”,唾手可得。
追踪马苏比拉米,很好的一部喜剧片。
好片给我的感觉是 ,看完你会从灵魂里对人生有很深的感悟。
选题方面吸引人的3D小动物们,和人类上演一场智慧大比拼情节紧扣演员表演很自然,也很有个人魅力最搞笑非将军演唱会莫属了哈哈哈不管你心情好不好真的会令你开怀大笑喔!
值得一看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喜剧概括为“对丑的模仿”,并且说“这种可笑是一种对旁人无伤的”。
后来又将其延伸为“将世人间的坏与恶以滑稽、有缺点、颠覆逻辑的态度,通过夸张、强调、且相当长度的动作状态呈现出来”。
自舞台剧至默片时代,由角色的肢体动作引发的可笑和审丑,使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得以宣泄,并最终使观众产生欢笑的快感。
例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基顿的《将军号》等。
法国喜剧片的名声在江湖上远扬已久,单凭《虎口脱险》这部影片就能体会到那种独特的喜剧风韵,没有过分修饰的喜剧外壳,却有着足够纯粹的喜剧内核,这种内核,多半源于法国电影的优良传统——在保持电影艺术美感的基础上,用略显夸张的滑稽幽默让整部电影充满欢乐。
这种植根于民族文化特色中的幽默风格存在于几百年前莫里哀的戏剧中,也存在于现在法国人的轻松佳作之中。
从当年的《虎口脱险》,到近些年的《高卢英雄》、,再到《追踪长尾豹马修》,无不如此。
在剧院,观众用不着毁三观,也能迸发出哈哈大笑或会心微笑,同时在走出电影院时,又似乎对生活多了几份还可寄予的希望。
诚如鲁迅所言,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破坏给人看,但重要的是最终留下来的,乃是大众所普遍认同接受的有价值的“良和善”。
《追踪长尾豹马修》延续了法国喜剧片的三好传统(好看、好笑、好玩),怪咖云集,笑料不断,既温情又恶搞,集童趣与成人幽默于一炉,以极端浪漫化的夸张手法讲述了一个动物保护故事,在对野心家的变态心理进行批判的同时,也让富二代和屌丝的梦想都得到了实现。
该片在法国本土打败了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成为2012年法国票房冠军。
故事的模式很简单,新闻记者丹为拍摄独家新闻只身前往巴龙比热带丛林。
当地人巴比杜为了还债,也为了向自己收养的孩子们证明自己说的都是真话,二者结伴在丛林中冒险,最终找到长尾豹窝和长尾豹蛋。
而植物学家赫毛松为了让自己返老还童,不惜一切代价抢走了长尾豹蛋。
巴比杜和丹便联合当地驻军鲍彻罗将军成功救出长尾豹蛋,最后巴比杜向孩子们证明自己不是一个骗子,丹也向父亲及电视台的人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新闻英雄。
在剧中,都市小白领和笨头笨脑的向导组队探险,再加上一个最终会被整蛊到底的反派人物,设定了标准的“好坏丑”角色,“追寻神奇动物”和“搜索返老还童花”两条线索交织并进,构成了故事叙事的整体框架。
落魄的新闻记者、狡黠的小镇村民,疯狂的科学家三者的组合及其碰撞摩擦形成了影片最大的笑料来源。
《追踪长尾豹马修》虚构了一个南美国度“巴伦比亚”,也虚构了一个可爱神物“马苏比拉米”。
它最先由比利时漫画家安德雷•弗朗甘所创作,融合了猎豹和考拉的形象,已诞生六十余年。
阿兰•夏巴第一次将其搬上银幕,采用最先进的CG特效生成,它有毛茸茸的身体,胖嘟嘟的脸,忽闪忽闪的眼睛和一条无比长的尾巴,一举一动都相当富有趣味,“萌”的一塌糊涂。
影片中它的出场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直到影片过半才显身,引起一片惊呼。
在片中它并非是主要的笑料来源,更多的则是承担扮萌、神奇化的作用,让女性和儿童观众的心动。
但它的存在客观上却与主人公产生强烈的互动,从而推动关键情节进入新的阶段。
作为一只传说中的神兽,在影片中它成了各路人马追踪的焦点:新闻记者要通过它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向导要通过它来洗刷自己的骗子名声,植物学家要利用它来寻找返老还童花。
其中,记者和向导是长尾豹的保护者,而植物学家却一心想要制服它,两个阵营为争夺它而进行的斗争便成为戏剧冲突的所在。
为了突显长尾豹的重要性,电影还设计了玛雅人的存在,他们告诉记者和向导,长尾豹是保存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一旦失去,火山将要大爆发,人类将要灭亡,因此,影片中长尾豹成了毋庸置疑的中心。
影片中,两位主人公以及大反派的角色设置很单纯,层次很简单。
记者因为自身能力平庸在早期记者生涯里用一个虚假报道获得了名声,却最终被发现并遭遇信任危机。
向导因为生活技能匮乏不得不采取欺骗游客的方式养活自己以及收养的孩子,却一度因为长尾豹故事而被视为骗子。
植物学家醉心于植物研究却在不经意间因长尾豹带来的独特兰花有了"还春"的经历,他对恢复青春有了近乎邪恶的追求从而变成了令人厌恶的坏蛋。
从始至终他们都只是在执着的完成自己的目标:一个为了独家新闻,一个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骗子,一个不甘心老去而一事无成。
而他们获得自己愿望的说服性物体,都落在了一只非常萌态的长尾豹身上。
影片通过这种戏剧性十足而又合乎逻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而其运用的夸张手法便形成了滑稽的喜剧效果。
另外,在影片中配角也充当了不可忽视的产喜角色,那个一直视席琳•迪翁为女神的鲍彻罗将军,在一开始并不起眼甚至有点令人生厌的情况下,以一出风骚至极的超级模仿秀成功实现大逆袭,令观众不断捧腹的过程中牢牢记住了这个身披金色性感小礼服的八字胡肌肉男,从而感叹独裁将军也不过是个心有女神的宅男罢了。
其他如高大强壮却声音娇羞的巴亚人壮士、动不动就用电击对付人的胖子,也都特别自然到位地为本来简单的故事增添了不少出人意料的笑料。
当然,最特别的当属那一群通人性的动物,和小女孩联合起来演戏骗钱的鹦鹉奇奇,帮助向导偷监狱的钥匙又与他讨价还价的鼬鼠,因为向导没兑现自己的承诺而生气喷他一脸唾液草泥马,它们或呆痴或狡猾或卖萌或可怜的形象更是影片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追踪长尾豹马修》是一部老少皆宜的正统喜剧,它不是那种现实题材的讽喻式喜剧片,而是集合了童话元素的魔幻喜剧片,它本身的奇幻色彩将法国喜剧的无厘头风格推向了极致,让观众在一种轻松状态中,抛开一切束缚去感受这种纯粹的欢乐。
其美好的画面、想象力、幽默、以及善良更是表达了对生活中真善美的颂扬。
丛林景色非常美,满眼的绿色植物特别养眼,马苏比拉米好萌(*ノ▽ノ)街道和歌舞什么的都好像印度片……一开始不太能接受法国人的笑点,剧情进展好慢的感觉,将近一个小时才开始进入正轨,萌物前面的出场也好少,还有就是为什么女首领要给他们下迷药然后扔在森林里啊,不是还要靠他们拯救世界呢吗?
后面部分还不错,痴汉将军好可爱啦!
彩蛋里也好可爱,这是告诉我们舔屏的坏处么?
233Ps草泥马好萌!
鹦鹉君也好萌!
结尾的三段彩蛋都特别棒,无聊时看看还是很可爱的,有风景和萌物还有欢乐轻松的剧情。
≪追踪长尾豹马修≫,讲述电视记者与撒谎骗子为找寻巴雅人踪迹并和植物学家展开长尾豹保卫战的爆笑故事。
本片有着强烈的法式幽默,因此每个笑点都无厘头的爆笑至极,而且长尾豹马修实在的萌。
正因为这些,也成为暑假观众合家欢的最佳选择。
配音,长影最佳水平为影片再次提升了爆笑度。
总之,值得一看。
文/鬼脚七《追踪长尾豹马修》在2012年的法国电影市场上可算是风光一时,无厘头的喜剧情节,充满笑料的异域旅行,以及这只虚构出来的奇异生物长尾豹马修,都引起观众们的极大兴趣,,影片顺利登顶年度票房第二,制片方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而一年之后,影片姗姗来迟地登录中国内地银幕,细心的观众们倒是惊奇地发现,这不就是一出法国版的“人在囧途”吗?
同样的类型、相似的结构、相似的情节,最后都实现大卖,其实,正是因为对于市场的准备把握和对类型的精确控制,才能够诞生这样两部票房大卖的喜剧作品。
如果说,《泰囧》的成功正如徐峥自己所说是“误打误撞”的话,那《追踪长尾豹马修》的票房大热正是由于前期的设计。
故事的模式很简单,都市苦逼小白领和笨头笨脑的伙伴组队探险,两人的碰撞和摩擦正是最大的笑料来源,再加上一个最终会被整蛊到底的反派人物,标准的“好坏丑”的角色设定成了故事叙事的坚固支架。
相比《泰囧》当中徐峥、王宝强和黄渤较为“正经”的组合,落魄的新闻记者、狡黠的小镇村民,疯狂的科学家,这三者的组合就增加了更多夸张成分,而影片本身的奇幻色彩更是将这种无厘头的喜剧风格推向了极致,而影片故事发生在热带丛林,异域的风土人情和美人美景也成了一道无法忽视的风景线,再加上那只全身绒毛,两只大眼睛的萌物马修,《追踪长尾豹马修》有喜剧,有美女,有视觉特效,还有卖萌的动物,各种元素混搭得恰到好处,不仅保证了尽可能多的观众的趣味所在,也使得影片有多种的观赏乐趣。
作为一部喜剧片,“老少皆宜”无疑是最好的标准。
但是外在的各种插科打诨和视觉享受并不是全部,和《泰囧》一样,在影片的一通嬉闹之后,故事背后的价值导向仍然是回归家庭和传统。
《泰囧》当中对于亲情的回归成为影片的价值表达,《追踪长尾豹马修》中,两人对于重新建立自身形象的努力也是贯穿全片,作为报道假新闻的记者,和对孩子们宣称看见过长尾豹的“撒谎者”,影片中的两人都陷入了不被人相信的窘境,而找到长尾豹,成为他们的最后救赎。
在这种努力之下,所有的喜剧和最后的温暖终于汇成一线,成为影片的美好结局。
《追踪长尾豹马修》在故事和技巧上并无太多新奇之处,笑料的设计也不过是中规中矩,然而正是在细节处着力,给予影片一种灵动轻巧的姿势,极尽夸张而又无伤大雅的喜剧桥段尘埃落定之后,我们还是在其中看到最朴实和简单的人文情感。
这正是《泰囧》和《追踪长尾豹马修》这类喜剧最能带给我们的东西。
原载《羊城晚报》2013年7月19日A27版,有删改
单从喜剧角度上讲,有一些片段还是笑点蛮多,因为看的是翻译片,配音的喜剧衬托也有关系。
但是换个角度,从剧情上看,真的是很幼稚,而且还有点,就是看到结尾,你会惊讶道,就这么没啦?
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看多了电影,感觉电影就应该要有复杂的剧情,戏剧冲突要强烈,画面感要引人入胜。
这次这么简单的一个片子,坏人坏得不够彻底,几分钟的争斗就结束了。
法国喜剧片的名声在江湖上远扬已久,即使没有多看,单凭《虎口脱险》和《你丫闭嘴》这两部影片就能体会到那种独特的喜剧风韵,观众用不着毁三观,也能迸发出哈哈大笑或会心微笑,同时在走出电影院时,又似乎对生活多了几份还可寄予的希望。
这种植根于民族文化特色中的幽默风格存在于西方人的生活之中,也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电影里,只不过单纯的喜剧片更能引起人的关注罢了。
《追踪长尾豹马修》延续了法国喜剧片的三好传统(好看、好笑、好玩),以极端浪漫化的夸张手法讲述了一个动物保护故事,在对野心家的变态心理进行批判的同时,也让富二代和屌丝的梦想都得到了实现。
该片在法国本土获得了很高的票房成绩,打败了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其气势与中国的《泰囧》很相似。
法国喜剧片的一个特点是,它的笑料很多时候不是靠情节的设计形成的,而是通过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渲染来营造喜剧张力,故事的冲突从根本上说是人物个性的冲突。
《你丫闭嘴》中的话唠铁蛋与冷峻沉默的卢比形成鲜明对比,当电影反复地展现这种冲突时,笑料就凸显了,同时他们最后的和解与互助,又体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很是感人。
《追踪长尾豹马修》也是如此,影片里的电台记者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话唠,宠物医生最讨厌别人叫他骗子,当电影在多个情节中反复拿他们的弱点开玩笑,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出丑时,其人物的形象便深入人心了。
除此之外,喜剧的一大特点是让一个正常的人做出不正常的行为,与观众固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反差,也能造成笑果。
比如让男人穿女人衣服,小孩有大人的思维,威猛的大汉一说话却是娘娘腔等——这些桥段在《追踪长尾豹马修》中都有出现。
影片围绕一只长相能够萌翻天的长尾豹展开,它躺在河边用自己的尾巴钓鱼的镜头可爱至极。
这是一只传说中的神兽,在故事里成为各路人马追踪的焦点。
记者要通过它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宠物医生要通过它来洗刷自己的骗子名声,植物学教授要用它的食物来制造还春药。
记者和医生是长尾豹的保护者,而教授却一心想要制服它,两个阵营为争夺长尾豹而进行的斗争便成为影片戏剧冲突的所在。
为了突显长尾豹的重要性,电影还设计了玛雅人的族群存在,他们告诉记者和医生,长尾豹是保存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一旦失去,火山将要大爆发,人类将要灭亡。
由此看来,影片虽然是法国喜剧片的外衣,但是它的叙事借鉴了好莱坞末世题材的方式,同时在主题上又是与宫崎骏动画片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通的。
影片在长尾豹贯穿的主线之外,运用了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进行点缀,显得光怪陆离和丰富十足,处处充满彩蛋,其牛头与马嘴相混杂的风格不亚于香港的无厘头电影,但是在氛围上要高雅很多。
丛林中玛雅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与电视台里高科技的造型布置形成对比,但同时他们却懂得用火山光来制造和放映电影。
将军最大的兴趣是听席琳•迪翁唱歌,他男扮女装的反串表演,让电影多了一个歌舞片的嬉闹元素。
而最让人欢喜的是片中的一群通人性的动物,鹦鹉和小女孩联合起来演戏骗钱,鼬鼠帮助医生偷监狱的钥匙,并和他讨价还价,草泥马变成了真得能骑的马,长尾豹的功夫恐怕连李小龙都怵,它们或呆痴或狡猾或卖萌或可怜的形象是影片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因此,《追踪长尾豹马修》不是那种对现实题材的讽喻式喜剧片,而是集合了童话元素的魔幻喜剧片。
除了表现环保思想外,《追踪长尾豹马修》还突显了梦想的主题。
在影片里,每个人都受到生活的困扰:记者是个富二代,在父亲的阴影下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主持的节目收视率很低;宠物医生需要钱财来养活一群无家可归的孤儿;将军想要和偶像席琳•迪翁见面;植物学教授期盼青春能够再回来。
如果把他们的梦想进行延伸,我们会发现,记者的梦想与名气有关,医生的与金钱有关,将军的与女人有关,而教授的与时光有关。
故事里,前三人都是正面人物,而教授是反面人物。
到了结尾,前三人的梦想都实现了,只有教授适得其反,变成了一个古怪的婴儿。
由此可见,电影内在要表达的是,名利、金钱、女人都可以靠争取而获得,唯有时光一去不复返,不可追逐。
欧洲电影常被称为是知识分子电影,就是因为其格调比较高雅,讲求思想文化的阐述和艺术见识的表达,即使是电影里面出现了一些低俗的东西,但是在整体的氛围中却显得不那么别扭,反而很自然。
对于法国喜剧片来说,它很少涉及到那些让人脸红或厌恶的东西,在搞笑过程中,通常渗透着对生活的真善美的颂扬,具有合家欢的形态。
这几年,中国也拍了不少喜剧片,有的创下票房奇迹,有的默默无闻,但在整体质量上不是很高,很多影片叙事俗套陈旧,靠笑话段子的堆积来制造笑料,在主题上依然存有低俗倾向,难以获得老少咸宜的反响。
而这次《追踪长尾豹马修》在中国的上映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不讲黄色段子照样能吸引人,不搞重口味也能拍出好喜剧。
(文/陈令孤,转刊载请联系)2013/7/17
一个发生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有趣故事,足以让乏味而闷热的暑期拂过一阵凉风,在感受拉丁美洲雨林风情的同时,通过法国人略显滑稽的幽默,尽情体验纯粹喜剧带来的轻松愉快。
毫无疑问,《追踪长尾豹马修》作为一部正统喜剧,已然给近期过于庸俗的大银幕带来了一丝纯粹。
尽管很有可能因为不为人知而无法在票房上彪悍一把,但它作为优秀喜剧的存在不容忽视。
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正统喜剧,没有过分修饰的喜剧外壳,却有着足够纯粹的喜剧内核。
这种内核,多半源于法国电影的优良传统,在保持电影艺术美感的基础上,略显夸张的滑稽幽默让整部电影充满欢乐。
这是一个并无多少新意的故事,两个有着不同命运的人走到一起为追踪一只叫长尾豹的可爱动物而遭遇各种颇为奇特的阻碍,在冲破一系列阻碍的过程中,笑料频出。
故事脉络简单,却通过合理的阻碍设置,让电影充满了乐趣。
不过,就电影的故事线而言,与其说是两个滑稽者的奇特探索之旅,不如说是两个"骗子"的证明之途。
一个记者为证明自己的确还具备存在的必要性,接受了一个前往热带雨林寻找巴亚人(显然虚构的某部落人群)的直播任务。
这个看起来老大不小却事业毫无起色的可怜记者,在踏上雨林地带的第一秒起,就开始经历各种莫名奇妙的事情。
被电击,被抓捕,被追赶,一系列的倒霉事都集中向他进攻,悲催遭遇制造的喜剧效果顺势流露。
而另一个重要角色,则是一个富有爱心却多少有些幼稚的伪劣宠物医生,在遭受催债者的限期要挟和孩子们的信任危机后,接受了担任记者直播的本地向导任务,却在任务还没开始就被记者莫名奇妙的遭遇而卷入势必不会平淡的旅程。
两个背负某种必要责任的人物搭档在了一起,各自怀抱着不同的表层目的,一个为名,一个为钱,但又有着相同的深层目的—为自己正名。
记者因为自身的能力平庸而在早期记者生涯里急功近利的用一个虚假报道获得了名声,却最终被发现并遭遇信任危机。
向导因为生活技能的匮乏不得不采取欺骗游客获取利益的方式养活自己以及收养的孩子,却一度因为长尾豹故事而被视为骗子。
前者内心最不能接受的是父亲对他的失望,而后者则不能接受孩子们的怀疑,于是两人具备了相同的深层目的,即证明自己不是"骗子"。
为两个倒霉蛋证明自己不是骗子的说服性物体,都落在了一只非常萌态的长尾豹身上。
这种戏剧性的安排丝毫不显得生硬,反而在一连串阻碍中,磨擦出令人捧腹的有趣经历。
跟大多数法国喜剧电影类似,《追踪长尾豹马修》没有生硬的为了笑而制造笑,而是通过合乎逻辑但略微夸张的方式,批量生产着笑料。
这其中,配角充当了不可忽视的产喜角色,令本来简单的故事增添了不少出人意料的笑果。
一开始醉心于植物研究的植物学家,在不经意间因长尾豹的独特兰花形成的"还春"经历,让他对回复青春有了近乎邪恶的追求,原本值得怜悯的老植物学家变成了令人厌恶的坏蛋。
但正是在这个气急败坏又略微好色的坏蛋一系列的制造坏事的过程中,形成了滑稽的喜剧笑果。
而那个一直视席琳迪翁为女神的将军,则在一开始并不起眼甚至令人生厌的情况下,以一出风骚至极的超级模仿秀,成功实现大逆袭,令观众不断捧腹的过程中,牢牢记住了这个搔首弄姿模仿席琳迪翁的大男人。
而整个模仿席琳迪翁的过程中,那些精心设计的舞蹈桥段,也是本片的一大高潮。
其他配角如高大强壮却声音娇羞的巴亚人壮士以及一群的巴亚人,还有将军部下,那个动不动就用电击对付人的胖子,都特别自然而到位的为电影添加了忍俊不禁的笑料。
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当属那只可爱卖萌的长尾豹了,单凭那长长的尾巴和一闪一闪的眼睛就足以令人心生欢喜。
更何况,它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富有趣味,当你看到这么一直豹子,用长尾巴当撑杆过河,用长尾巴当鱼钩钓鱼吃,用长尾巴当武器将坏蛋植物学家打得找不着北,你忍俊不禁的那份愉悦,估计早已成为爱上这只长尾豹的最大理由。
而它的可爱萌态再一次给我们制造了一个萌物,尤其是长尾豹宝贝破壳而出的时候,那胖嘟嘟的脸和忽闪忽闪的眼睛,真是难以抵挡啊〜。
总之,在这样一个富有爱心以及童真的有趣电影,非常值得带上你的家人孩子以及爱人以及暗恋的人感受一番。
或许没有《疯狂原始人》那么富有深意的快乐享受,却可以通过拉丁风情的法式幽默为你带来最简单实用的欢乐。
cuuuuuuuuuuuute!!!!!!!!!!!
可耻地睡着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有些段子蛮好玩的。
人设很不错,尤其是长尾豹。里面席琳迪昂是个大亮点!
在普遍又醜又髒的法國搞笑片中,這部笑點是相當乾淨了。嘴賤運背的鸚鵡、毫無節操的吉娃娃、面冷腹黑的草泥馬;一家五口太溫馨了嘛~
童年的记忆,法国人真欢乐
卖萌、混搭,马苏比拉米真可爱,遗憾的是制作的太假了些
旁边的家伙笑得像个煞笔 每个点都是被逗笑的(  ̄д ̄;) 真是个幼稚的小孩
超兒童劇
绝对比原始人里面那只大猫要萌
无厘头到烂啊
金银女
太拖沓了,影片的亮点就几个地方,耳朵怀孕,男扮celion,简直笑cry,还有萌萌哒熊,别的真没什么了
真是无厘头的从头笑到尾,爆笑的法式幽默非常的合家欢,马修也很萌。
法国商业电影一如既往的水准
無敵可愛的馬蘇比拉米,半活埋被吉娃娃强奸耳朵,席琳迪翁鐵杆粉絲萌將軍。
法式搞笑和80年代香港搞笑片有的一比
非常非常无趣的电影,基本上不搞笑,不晓得为啥评分这么高!!
不是不好,只是我不大对法国人的闹腾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