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不觉有些泪目,很有感触在前期其实还会觉得,好像有更正确的道路,好像另一个选择会更好,可是看到最后竟然都觉得很圆满,不论是什么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最终都会觉得,这样的一生好像还挺不错的,感觉都是该经历的都经历了,然而感触最深的真的就是那句“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阿信真正热爱的就是画画,画家的一生虽跌宕起伏,可他收获的也都是很珍贵的东西,热爱的画画、志趣道合的爱人、与之竞争却又和解的伙伴……他沉迷于画画时的状态,真的不一样,而另外两种人生虽然一辈子都在为别的东西忙碌奋斗,而直到死前才终于又拿起了画笔,一个在自己的画前安然入睡,一个疯狂笑着年少时的恶作剧,期间他们又有过多少违心的时刻,也许追逐自己真正热爱的,才能够满意这一生,但不同的人生也不算坏,只是留给热爱的时间却不多,不是主观追逐的事物,终究会觉得是被推着走的。
现在想想我应该算是在公务员那样的人生,好好学习找到了一份看似不错看似稳定的工作,符合大多数普通人的标准,然而我的内心是不安的,我感到自己是违心的,我真正想走的其实是画家那条线,我想要追逐自己的热爱,我想要在自己有所特长的领域里去闪闪发光,可是迈出去那一步却很难,放弃现在这样的正确却很难,不擅长做一个赌徒,却希望可以中大奖,反复徘徊、犹豫着,可是一旦起心动念,人是很难回的去的,我终究还是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吧,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我不想接受,就现在这样过一生,哪怕多靠近一份热爱。
看过很多书,其实都在说人生没有意义,最近在看《病隙碎笔》,突然发现,好像其实爱就是意义,无论是对人的爱,还是对事物的爱,真心觉得,“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而找到热爱的那一刻,就是能够找到spark的那一刻,多美妙。
不过也许无论如何选择,直到老了的那一刻,都会觉得这一生圆满,可是如果违心的时间太久,难过和麻木的时刻太多,终究也还是会觉得有些不值。
顺其心意才是最值得的活法。
最后演完三条线以为已经结束,没有想到原来还有一条线,就是出生即死去,从未来过这个世界,一切都不会展开,其实……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反正活着,其实也无法拥有什么,只能去感受那些好的不好的酸甜苦辣悲,若不存在也不会痛苦,什么都不经历也不错。
Bob Dylan在1962年创作的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伴随着青年的林海琪饰演者林恺铃的歌声唱出来,《三命》整部剧结束了。
与其说这是香港一代人的缩影,不如说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各种选择的可能性。
你是否曾经想过,如果在高中的时候选择了跟女朋友去同一所大学后,未来会是怎样的;你是否曾经想过,如果大学毕业的时候你没有选择父母给你安排的工作,未来会是怎样的;你是否曾经想过,如果当时没有和现在的伴侣结婚的话,未来会是怎样的?
我们的宇宙中,时间看似是线性且不可回头的,那么在选择的分岔口时,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
平行宇宙的说法也许只是个猜想,但已经让人足以想象出另外几种选择之下的发展会是怎样,只不过有些人会去想如果,有些人不会。
在众多如果的选择里,依然存在某些不可预测的意外。
漫画家阿信想不到会在幸福的顶点跌到谷底;公务员阿信想不到一直坚持的家会背叛他;黑社会信哥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让身边的人疏远。
而这些不可预测意外中,在每个平行时空中似乎是一种从未改变的必然。
阿信父亲的小三总会问他要5万元分手费;阿龙总会在那个时间点被人砍死;泥头车总会撞到的士;阿信最终总会想起自己的画画初心。
所以谁能明白要叠加多少次的选择才会知道必然的结果是什么。
Blowin' In The Wind8.4Cloves / 2019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n call him a man?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Yes,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Yes,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Yes,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Yes,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Yes,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Before he can really see the sky?Yes,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Yes,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一命二运三风水”,命怎么说还是有整定的,一个人的出生环境就跑赢另一人几辈子的数不胜数,靠自己涅槃重生的寥寥无几,普通人再怎么不认命也无解。
选择就决定一个命运,但这话对90%的普通群体影响都是不大的,因为大家都没有选择。
你会说,认命那一刻人生就是废掉了,可很多时候由不得你不认。
剧中三条线:黑社会线:我个人觉得最完满的就是接阿龙班黑社会老大的路。
社会地位,金钱,最后美满的家庭生活,是在开心的时候猝死的。
什么都享受过了啊。
其实这条线正是香港那个年代的写实,现在很多所谓港圈名流哪个手里不曾沾人血,如今不都洗白的很好,人设也屹立不倒,日子也过的红红火火。
世代吃这口红利,他们这些后代不就是出生就跑赢吗,不论金钱地位人脉,扯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套,讽刺。
这就是现实世界,不会有人管你做过什么,只会看你现在拥有什么。
这段人生感觉是香港那代人拿来怀念自己香港过去的日子的。
最意难平就是追逐梦想线,踏实跨越重重障碍,做了漫画家,与自己初恋结婚,突然在生活走向美好的时候,幸福嘎然而止,给了男主注孤身的结局。
我不明白是不是求立新颖点,搞这样的结局,很荒谬很突兀。
另一条路是求稳方向,这是偏大众的路线。
普通人最终都是在不停的跟生活妥协,然后稍微有点责任的人会把责任背起,不论是不是被动接受。
初恋的出现,中年男人遇到的诱惑,都在责任上把持住防线,经历离婚,平稳退休,子女长大。
一口气看完。
命运的不同,际遇的不同,遇到的爱人也不同。
唯有兄弟,在三条线是不变的。
不管阿信是漫画家,是公务员,是去蹲班房;阿龙始终是那个阿龙,要钱要扛事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有钱有地位的时候第一时间分享。
好事一起分享,坏事自己一肩扛。
自己在黑道打滚,但总希望阿信能在阳光下行走。
阿龙和林佳琪一样,是阿信年少时的白月光,一生都忘不掉的灵魂印记。
肥仔阿勤,和阿信的老婆一样,是默默陪他走过人生的人。
漫画家线里阿勤移民时候哭着说:“这么多年都是跟你一起,真不知道没了你怎么过”。
阿信感动之余略显尴尬:“别这么说啊,嫂子会吃醋。
”两家的女人则相视一笑。
其实这条线的阿信是最幸福的,挚友、对手、事业、爱情、亲情全都有了,可能就是不符合银河的审美,才埋了个天降大刀。
无论阿信是贫穷还是富有,是借钱还是给钱,是风光还是落魄,阿勤总是一个电话就到。
两人无论志向还是职业都不同,却是没有血缘的亲兄弟。
好久没看到这么够味,这么够劲的影视作品,上一次觉得这么够劲的国外作品是《完美物质》,国内作品是《周处除三害》!
银河映像一出手就是不一样,杜sir这次监制不只是挂名而已,戏味满出来小屏幕!
诚然他有他的缺点,慢热。
目前出来的两集,都是过半后变得精彩,欲罢不能!
这是电视剧无法改变的缺点,不可能一直高能。
第一集:三条命运,平行宇宙下的不同选择不出所料,第一个故事是男主被梦中女孩鼓励,投入了漫画事业,最纯情的故事,最无趣,波澜不惊!
第二个故事是男主没找到梦中女孩,去追风筝,发现了父亲出轨的事情,于是更心疼老妈,放弃了漫画事业,成为一个打工人。
第二个故事线有一个伏笔,好友阿龙入狱,摩托车送给他了。
最带感,最有银河味道的当然是第三个故事,男主没去玩纯爱,也没时间发现家里的八点档剧情,歪打正着和阿龙一起混起了黑道,失手杀了一个人。
阿龙当然不会让别人知道是信仔做的,于是打算自己跑路到台湾。
最后两分钟是神品剧情,信仔居然打晕了阿龙,跑去警察局自首了。
我最期待的也是这个故事,因为阿龙已经预示着,信仔不是混黑道的,真去了监狱他一天都受不了,但少年人为了义气还是去了。
第一集终结在这里,是一个妙笔。
这个故事的走向,我原本以为是最黑暗的,目前看起来(看完第二集后)可能是最“解气”的,因为另两个故事太憋屈了。
第一集最佳的除了结尾其实是概念,三个不同选择就是会导向三条不同的命运,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让观众不禁联想到自己!
第二集:后半条的癫味,才回到了银河映像第二集给大家玩了一个花活儿,呈现的第一个故事对应的是第一集的第二个选择,男主选择放弃漫画,成为一个本本份份的打工人,这个故事也是戏味差一点。
但十二少的表演拉回了分数。
也是十二少让我注意到对应的是第二个故事,因为十二少入狱了,出来后成为一个黑道小头目,跟第一集对应了起来。
是的,我一开始没分清对应的是第一个故事线还是第二个故事线,是因为男主都没有离开漫画。
十二少一开始狂拽酷炫,没想到十二少演黑道人物那么带感,虽然死得有点快了。
真正加分的是第二个故事,男主成了一个漫画家打工人,该说不说,这个造型更贴男主,比起白领,成年男主气质更像一个死宅。
加分项一个还是十二少,还有一个是底层之间的斗争,这都是银河映像善于表现的暗黑主题。
比如男主的画被毁以后,他回来以后就会对阿dee一通乱干,这分明是底层人的一种拿不上台面的真实状态,生猛有力!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十二少的这个版本的故事线,这一次他没有上位,瞬间的繁华都没享受到,比上一个故事线还要惨,瘸了腿,当年的头号马仔,现在变成黑社会的最底下层。
最后他打扫酒吧的碎啤酒瓶时候,一次一次说“活该”的时候,很容易一下子就抓到观众的心弦上。
这个故事线下,十二少至少没死。
期待这个角色后面的故事。
总结:杜sir下凡前年王家卫的《繁花》上映时候,影视圈何其热闹,当时最流行的说法是王家卫下凡拯救电视圈,至今为止,《繁花》我一集没看过。
但杜sir这次带着银河的班底下凡,我是实实在在的喜欢,结结实实的喜欢。
银河映像这10年太没落了,最后一部杜sir作品《我的拳王男友》,银河味道几乎去没了。
但这部电视剧里,看到了久违的银河映像的精神。
我认为是:兄弟情,底层人性,编剧剧情的巧思!
光靠这两集的话,10分制的话,我打9.5分!
唯一的问题只是慢热!
补完5集,分割线:看完五集凌乱了1,第一个故事脚踏实地能成功吗?
为了妻女,阿信放弃了往外搏一把的机会。
2,第二个故事阿信还是画漫画,直到失败。
从头到尾的理想主义!
3,第三个故事里,隐去尘埃后的阿信,进入了黑道,看起来好像大有可为,结果呢?!
1,妥协的人生2,理想主义的人生3,置之死地而后生
有人说,《三命》不过是炒了银河印象的冷饭,如果放在二十年前他会拍手叫好,但是现在拍就又土又俗。
如果刚好你也喜欢陈浩基的《1367》,那么你也会爱上这部剧,在看完《1367》之后,我曾写下评论“想看陈浩基和杜琪峰联手”。
《三命》在某种意义上做到了。
《1367》用正倒叙的方式,记录了一位警探从1967年到2013年的传奇一生,而《三命》的时间跨度从1960到2024,时间更长,曲折也更多。
它的另一个剧名叫What if,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但它偏要拍如果下的生活。
也许是高考多几分,也许是咬咬牙出国留学,也许是没生那场该死的病,what if的剧情在每个人身上都幻想过,但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只能过一种生活。
《三命》则演绎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他可以是追随梦想的漫画家,可以是只求安稳的公务员,也可以是失手杀人坐过牢的企业家。
他可以同妈妈介绍的对象结婚生儿育女再经历家庭变故,也可以追到少年时期的女神闯出名声再经历老婆离世,也可以睡嫩模找周秀娜最后哭的稀里哗啦。
在平行世界里,他完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以及梦。
在这部剧里,有很多以往银河印象的影子,比如《PTU机动部队》,比如《柔道龙虎榜》,比如《一个字头的诞生》,但我并不觉得这是炒冷饭。
银河印象的创作向来都是多元的,随便看过几部的人可能会说,“哦,那个拍警匪片的”,但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杜琪峰和银河印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东西,江湖、爱情、亲情、社会现状,基本上能代表香港电影和最道地香港精神的,他们都会拍。
很多人都知道《PTU机动部队》,但并没有多少人看完《PTU》全系列6部作品。
这套系列电影,尽管还是警匪片,但更着重于个体视角,不管是警察本身,还是对立的那一方,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苦衷,人物相对来说也更加饱满一点,和群像戏里那些灵动的一闪而过的配角是有些不同的。
这也是银河印象的厉害之处,你能记住《机动部队》里擦文身的小配角郭伟国,也能记住《人性》里难得当一次主角的林雪。
《三命》这种年代剧,在香港并不少见,但它硬是拍出了三种不同的人生,不管是青葱爱情、相濡以沫、母慈子孝、父子不和、商海浮沉、时代局限,不同境遇的人都能得到共鸣。
64年的岁月,就像主角阿信画的翻书动画一样,倏忽而过,个人的重要节点和香港发展的重要日子有了紧密贴合,有些甚至可以称为转折点。
人生经历酸甜苦辣,香港亦在沉沉浮浮中迈向新纪元。
银河印象的总部位于观塘的Milkyway Building(润承大厦),作为粉丝我自然也拜访过。
《三命》里很多显眼的建筑也都在观塘,比如志恒大厦,比如金龙园A座。
在我们许久未看到银河印象片头logo的时候,《三命》用一种更新更具色彩化的方式把我们重新拉回到那个年代,它既致敬了自己的过往,也用更现代的方式为香港电影谱写时代恋曲。
工业大厦拆了很多,茶餐厅多数作了古,边骑车边拍照的人只剩少数,林雪不用再被打成猪头,皱纹爬上了蒙嘉慧的额头,任达华老矣刘青云很少有消息,杜琪峰被骂不爱国《黑社会3》迟迟没动静。
提起香港电影,人们也不再是满怀欣喜,而更喜欢说,“我就说嘛,又长又臭的旧东西。
”但好在还有银河印象,他们用《三命》拍出了这个时代香港电影的模样,它没有很创新,也没在特效上花钱,但够真,够地道,也够有时代感,普通人在努力活着,社会有矛盾但整体向好,多数人都能在剧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或哭或笑或沉默。
这大概就是电影/电视剧的意义所在,在2025年的今天,我仍要谢谢银河印象。
在杜琪峰于海外的电影论坛的言论引起引起一阵波澜之后,时隔有日,终于迎来他监制的电视剧《三命》。
在以前,杜琪峰名为监制实为导演的剧也不少,有名的《天若有情》就是例子之一。
所以很难说这部剧他插手多少,或没有插手。
他所深爱的大概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所怀念的也是彼时彼地,因而着墨所较更多。
时代飞速发展,每个人都有一飞冲天的可能。
一个不经意的起心动念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无数人。
骆泽信见到的风筝,都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造成了六十年不一样的人生际遇。
风筝的寓意也不言自明:风筝飞多远、多高,是不由自主的,是掌控在那根线背后的手里的。
让我想起《暗花》里关于命运的台词:你我好似这个弹球,弹到哪,几时停,都是身不由己。
银河映像是作品里,宿命感就像是空气中的水汽一样无所不在。
生的喜悦不常见,死亡的袭来却非常突然。
在电影《非常突然》的结尾,一行人沉浸在破获重案的喜悦之中,却突遭另一股劫匪的重火力,全部殒命。
更冷峻的是导演的安排:路人报警,警察来到了却持枪等待,最好是两帮人同归于尽。
尽管他们不知晓前面中枪的就是自己的同仁手足,他们选择了最有利的做法。
看得出命运冷峻冷酷和不可捉摸,明明你已经赢了,转瞬出意外。
哪怕是在非黑帮戏里的都市剧,刘德华扔出窗外怎么都会飘回来的爱情符,一定要让他和符的主人郑秀文产生点什么。
有电影评论人说杜琪峰右手拍爱情电影来养活左手拍的黑帮电影。
真是的生活是不是也这样无常呢,其不可捉摸性有没有创作者能表现出一二?
这类电影所见不多,银河映像是最显著的创作团队。
作家金宇澄说,你的人生往往在那一秒钟的抉择里已经决定了。
这是繁花下的阴影。
骆泽信见不见得到那个女孩是两种人生,他帮不帮阿龙又是两种人生,这样的交织组合,他要么平顺一生,要么十分辛苦。
步入黑道,却意外青云直上。
这是那个时代使然吗?
故事里令我痛心的是规行矩步的阿信见到了留洋归来的"四眼狗"林海琪,他想起少年时的梦,留下讯息,两人重新建立起联系。
他们一起骑摩托车,画画拍照,像是一场愉悦的"出轨",这里没有经纪人男朋友做阻碍,末了,阿信却拿出了同家人的合影,暗示自己无法逾越那一道鸿沟。
我以为这里不是和情人做告别,而是说,年少的梦想,漫画,就在眼前但不可触碰,只能偷偷地悄悄地回味一下。
我们普通人有自己的"五指山"要背负,要养家糊口,要赡养家人,要供儿女上学。
轻而易举地追梦就是那不可逾越的雷池禁区。
很多人自以为通达于世故人情,自以为成熟、精明、练达,认为从前幼稚可笑,现在总算看透了,于是违背少年时立的志,于是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第二个骆泽信的近乎癫狂的执着亦叫人心痛,执着,同样是银河的主题之一。
大只佬打死了一只鸟,在树下看见了因果,执着于因果,汲汲于怀不能或忘,因而背起沉重的肌肉负担。
这是执着的外象化,是视觉的表现手法。
盲探庄士敦直言:人太执着,就会心盲无明。
这种悲哀在于它血脉里的沿习:终小敏一生,她基本上继承了她外婆、妈妈的执着不能自已,她的女儿小小敏,仅仅几岁的年纪也可看出这种端倪,如不破"执",命运亦可预见。
阿信与人竞笔,赢家荣升报社主笔。
他念兹在兹,定要与对手卢仔见个高下,弃父母电话于不顾;从家赶回时看到画被淋湿,愤怒地用水泼向同事的画,撕心裂肺地叫喊:你们怎么可以如此自私只顾自己?!
却罔顾了对手的作品也被雨水打湿的事实——人太执着,心盲无明。
之后他在路边利用摩托车的灯光纵笔飞舞,空气中的雨滴像张网一样笼罩着他,这里面是他的世界,状态如痴似狂。
这个演员演出了一种信念感这样的状态叫我不住猜测:他会不会发疯,就像梵高那样?
这种执着也是阻碍了他做自己的因素,叫他误以为眼前的对手即高山,无意识地去模仿他的笔意、风格。
家庭的不堪对这条故事线的阿信影响是最小的,虽然有忽视妻子的时候,虽然有不幸,他从没有质疑过爱情。
第一个骆泽信结婚是因为人就要结婚,需要成立家庭,工作就是要养家,这是自古皆然的天经地义,不得不如此。
他退休后才做回自己,悄悄地拿起画笔,就在屋里画,为了自己画,不需向世界展示。
第三个骆泽信不信任家庭,不陷进"关系"里面,和别人的女人夜夜寻欢却没有一丝温馨,可以冷静地开张支票,我相信这也是整部剧只出现了他床上戏份的原因。
他敢于当街掌掴自己的父亲,因为他的不轨不仅伤害了自己的母亲,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自己,这份怨念,人死了才消去。
因此他不敢轻易陷入某种关系里面。
无论生命怎样轮回发展,有些人有些事,他做了这样的事,其结果和下场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大不同。
如一直会出轨的父亲,如一直在隐忍压抑的母亲,如一直混江湖的阿龙。
江湖的路更加难走,更加无常,阿龙怎么做都是一样的,也算是另一种求仁得仁吧。
命运大过天,嘶哑着嗓子说一句"今日不知明日事",是他仅有的一点有声的反抗。
生命除了不断失去,和无法阻止的死亡,最终我们要找到能令自己内心平静的方式。
究竟什么才有如此的力量呢?
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少年时的热爱,一生的心志。
无论哪个骆泽信,在历经千帆过后,都拾起了那个让他念念不忘的热爱——漫画。
因为这个热爱,让他纠缠于和四眼狗对漫画走向的争夺,让他做出了那个恶作剧,让他走下楼梯、追出学校,遇到了哪个改变一生的风筝。
杜琪峰关于人生的观点:“遇过、经过、想过、错过,我哋人生就系咁。
喺唔同嘅决定,或者环境嘅决定,你条路系完全唔同,但系无得返转头。
”体现宿命与因果关系:“世事常变,但总是因果。
”关于命运与选择的感慨:“食几多,着几多,整定嘅。
”漫画家线相关:“结局我一定要出版,无论如何,也要对读者交代。
”“结局还未完,我会一直画到60岁、80岁……”如果命运给你三次机会,你会怎么选?
如果当初选择另外一条路我的人生会不会更好呢?
我们有很多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想法?
如果当初选择考研考公出国就高了……如果当初选择另外这个职业,或许就能够年薪百万之类,可现实中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步独角戏,自己是戏里面唯一的主角,有时会有观众,二更多的时候是只有你自己,只是在这部独角戏里面没有NG没有重来的机会,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剧中阿信得三种不同选择带来的是三中不一样的人生:一种是漫画家线,坚定自己的漫画家梦想,然后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一种是公务员线;选择路政署安稳的公务员工作模式,然后结婚生子,还有一种是黑帮线,选择救自己的好朋友然后进监狱。
之后经营酒吧。
用金山区解决一切事情
如果要问近年来最火的电影,相信《哪吒》绝对是很多人心中的NO.1,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支撑了多少人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黑夜。
诚然,在大环境愈发不好的当下,这样的鼓励是激动人心的,大家也需要这样的鼓舞,但是杜琪峰先生,和银河影业,带着他们的首部电视作品来了,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1960年,有一个婴儿出生了,父亲是算命的,算出他“命格木旺缺金,会心高气傲,兑为泽属金,信是土,土生金”,所以叫他骆泽信。
16岁的信仔,读书成绩一般,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混黑社会的大哥,喜欢画漫画,自己画了一本漫画书在校内流传,最近以画会友,认识了一个也爱画画的女孩,但是两人还没见面,女孩就退学了。
一天,女孩回学校了,信仔去追她,此时一只红色的风筝飞过,翻开了《三命》的序章。
一路青云信仔追着红色风筝,意外发现父亲外遇,并且母亲也知道,母亲为了信仔选择隐忍,于是,信仔选择了当一个乖乖仔,放弃漫画,专心读书,考上公务员,组建家庭,一切都按部就班,平步青云。
一路有梦信仔追上了女孩,因为女孩,阿信第一次到香港岛参加画展,女孩离开前表达了对阿信的欣赏,鼓励阿信勇敢追梦。
阿信也一直追随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漫画家,多年后与女孩重逢,把和女孩的故事画成漫画,名声大噪,和女孩也终成眷属。
一路江湖信仔既没有去追女孩,也没有去追风筝,而是坐上了好兄弟的车,意外卷入黑社会仇杀事件,为了兄弟,用未成年的身份去顶罪,出狱后走上了黑社会的路。
人生其实很有趣的,有点像开盲盒,开的人总会开出意料之中的惊喜——你买蔬菜盲盒,就知道自己一定会开到蔬菜,只不过是玉米、土豆还是竹笋的区别而已。
公务员信仔,曾经拥有事业、家庭,人人艳羡,中年却与妻子离婚,卷入贪污案件,工作沦为边缘人物,独自照顾老人痴呆的母亲。
漫画家信仔,年轻时经历生活穷困、创作失意,沦落嗑药,终于重遇白月光,开创了一翻事业,却遭遇中年丧妻丧子,母亲瘫痪。
黑社会信仔,成为大哥后财富不断,风光无限,却与母亲段亲,连累多年兄弟受伤瘫痪,也为了女友再次锒铛入狱。
出狱后与女友终成眷属,组成了自己的家庭。
梦想、事业、健康、家庭,有人有,有人无,有人多,有人少。
不认命的人,想要一切,努力用双手捉住所有,认命的人,享受一切,上天给什么,就要什么。
认命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认命不代表不努力,而是在既定的框架里面,好好生活。
就像老天爷偶尔会给我们开玩笑一样,杜sir在故事的最后,也给观众开了一个玩笑:1960年,有一个婴儿,刚出生就死亡了,世上从无骆泽信。
三段不同的命运交叉着展现了人生岔路口选择后,青年、中年、老年的经历,但是不管命运齿轮如何转动,所有人的命运轨迹都会归于死亡,然后新生命诞生。
男主骆达信的命运岔路口是在即将考试的前夕,追求理想和爱情的时候,他的漫画有了一个对手兼知音以及心中的白月光,当他追随白月光时,不同的命运展开了:追上了白月光:阿龙受伤入狱,腿被打断,最后寻仇还是难逃一死;同桌小胖当着投资经理吧,平淡生活;阿信则是一直坚持画漫画,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坚持自己画画,遇到江郎才尽绝望想要放弃的时候,但他的梦想坚持不仅打动追回了白月光并成功画出恋爱漫画,事业成功,无子女缘亲人早逝,妻子车祸离世,母亲离世,晚年教小朋友画画,最后从架子上拿自己画作时,被画作砸到心梗去世。
出轨的父亲,孤独的死在了医院。
没追上白月光,看见父亲出轨:阿信童年的伙伴阿龙伤人入狱,出来后开了酒吧,有今天没明天,最终结局是被人谋害;同桌小胖炒股失败,拿着钱出国逃命;阿信看到了父亲出轨小三,母亲则坐在离父亲不远处孤独的吃着三明治,从此阿信乖乖听话,陪在母亲身边,娶了隔壁手艺店老板女儿莹莹,有了一儿一女,自己成为了一个测绘师,后来老婆带着儿女及母亲出国,阿信自己则陪伴癌症老爸,事业平平无奇,阿信在遇到白月光和女公务员时都守住了底线,没想到老婆出轨了,母亲老年痴呆也送到了养老院过世,而他自己画完漫画心梗去世;没追上白月光,帮阿龙打架:阿龙混的风生水起,留了一间酒吧后,又被帮派人寻仇致死;阿信替阿龙入狱,出来后得到黑帮赏识,待阿龙去世后,接手了他的势力,参与了灰色地带,事业有成,人越来越冷漠,一切以自己意愿为主,自作主张买下白月光的画并送画廊给她,被厌恶。
帝王式命令导致同桌小胖出车祸重伤,母亲也皈依佛门远离他,被强制性活着的父亲也郁郁而终,但阿信获得了真爱,带着儿女的女公务员被阿信替她顶罪的行为感动,晚年阿信与其结婚,比较幸福,翻到了以前恶作剧白月光时的小箱子,油漆喷洒出来时阿信心梗去世。
不变的是阿信的出生,父亲的出轨,晚年死亡的时间。
看的我记忆都混乱了,但也引人入胜,好看!
太长了
概念不错,故事吸引人,演员也演技在线,几个年轻导演也够稳。可惜缺了一两个特别有明星相的演员,无法成为现象级的作品。比如《流氓大亨》之万梓良、《义不容情》之黄日华、《大时代》之刘青云,哪怕tvb时代的刘德华或黎明。这个时代似乎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有明星有钱,但最终品质会很糟糕,或诡异,总有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要保持一定水准,必须去除明星和大资本,但无法成为经典,只能做小成本中等水准的东西。要做好人,首要条件就得是一个穷人。有钱了,很多东西会变形、浮夸,把持不住。人如是,文艺作品亦如是。
我们期待杜氏独特的美学与想象力,这样平凡的作品似乎是不够满足胃口的。但如今还有几个创作者会想着用一次抢过红灯的囧迫、一口叉烧带给小狗的快乐、一张被淋湿的漫画来打动你。生命中每个细微的选择都会带来如此天差地别的果,阿信的每一次挣扎都是如此真实,我们心痛他失去的,那是我们错过的,我们庆幸他拥有的,那是我们仅剩的。这是一个人生到尾段的人真诚的感悟与智慧,无论如何,我看完是有所得着的。
港剧辉煌时代的1/5功力吧,但在这个塑料感堆叠的影响时代能看到这样的银河印象本身已经很知足了
三条线的发展过于工整了,而且每次都要倒带一次,生怕大家不知道接下来是另一条故事线,缺少了利落感和关于命运轮回讨论的惊喜。看得出来三位导演还是学徒。
+
我觉得很好
就还行吧,比普通多了点心意
一定要看Viu的原版而不是B站的删改版!明线是以机遇之歌之形,讲了一个一人三命,三命归一的宿命论故事,暗线则是行七人乐队之实,借着男主和身边一众小人物的悲喜,以举重若轻的方式讲了香港充满动荡的60年,只可惜终究无法拍10年代,留下了遗憾的空白。三条线以身份划分,分别是漫画家公务员黑社会,所对应的内核是逐梦的人生夹缝中的人生逐利的人生。比较意外的是,三条线并没有如预期中那样尽可能做出泾渭分明的差别,反而都是用了一种现实主义为主,夹杂以少量浪漫成分的拍法完成,如单身男女或黑社会那样的传统银河类型元素被竭力压制,三条线或多或少都有彼此的影子,最后都走了类似男人四十那样的剧情文艺片风格,这当然有风格统一的考虑,但不排除也是为了控制成本节约素材。单就单线质量而言,公务员线个人认为拍得最棒。
算是新颖,但是青年男主好丑。
跟当年大只佬对宿命论的表达相比,杜生的思考更广更深了。剧里妈妈好辛苦呀。那么坚韧勤勉,还是逃不掉婚姻的苦。
喝酒也要带头盔啊!银河的第一部剧集,演员初看不太适应,后面越看越顺眼跟着剧集走完不同的人生线,谈到香港离不开钱(资本),股市,楼市,也有日常的煲仔饭,沙姜鸡,很多时候都想到命比纸薄不过这纸面上可以用画笔书写出无限可能无论是漫画家,黑道大佬,还是工程师公务员,都是各自的人生,银河用剧集拍出了一个人的几种人生,够味道。
三倍速看完 本人还是爱看爽文 对于执着梦想想成为漫画家没半点共情 只有厌蠢症发作
过程大概是这样的,一倍速看完前 20 分钟,二倍速接着看,随后使用快进键看完,快结束的时候发现怎么还有重复镜头?倒回去才看到时钟的含义。即便是杜琪峰监制,依旧可以一集弃。
剧情顺风YY逆境狗血,青年男主演技差得几近弃剧,这样的演技是怎么混上主角的?!
少年期的三种选择还算是意料之外的设计,成年后每一段路径都稍显平淡,单独拎出来每一段都稍显无趣。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两星送给学生时代
三命交织是有意义的,使“虚拟”之物也参与到我们对“实在”的感知中。但中年之后的故事如此无趣,不免令人觉得应该只活到35岁之前。印象最深的戏是袁富华过红绿灯那场(somehow reminds me of《文雀》),日常生活中的谋杀是如此隐秘又惊心动魄。
一集弃
前两集还行,第四集弃。说到底还是太旧了,一股子樟脑丸味儿。
果然银河味好浓似乎想说,无论三个命运怎样选择,结局都一样,但更重要的,是经历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