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义人

九义人

主演:吴倩,李佳航,乔振宇,胡意旋,汤晶媚,杨雨潼,海陆,邓萃雯,白澍,张康乐,韩烨洲,侯长荣,张逗逗,叶祖新,韩宇辰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九义人》剧照

九义人 剧照 NO.1九义人 剧照 NO.2九义人 剧照 NO.3九义人 剧照 NO.4九义人 剧照 NO.5九义人 剧照 NO.6九义人 剧照 NO.13九义人 剧照 NO.14九义人 剧照 NO.15九义人 剧照 NO.16九义人 剧照 NO.17九义人 剧照 NO.18九义人 剧照 NO.19九义人 剧照 NO.20

《九义人》剧情介绍

九义人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改编自豆瓣阅读中篇小说《九义人》,作者李薄茧。 故事围绕着一座颇负盛名的“烟雨绣楼”展开:少女蔺如兰(胡意旋 饰)不顾挚友孟宛(吴倩 饰)的反对,赌上自己的名节状告绣楼主人吴廉(乔振宇 饰),然而多方投告无门,孤立无援,最终自尽以证清白。孟宛卧薪尝胆七年,攒聚与如兰 案有千丝万缕 联系的刘薪(李佳航 饰)等“九义人”集结成复仇战队,谋定翻案,而当年少女被埋没于时光里的挣扎和奋战,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浮现出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堂岛疑云第十一季成化十四年归去来窈窕淑女前篇:红绪,花样的17岁怪物铁拳雄心尹弟下山逆爱仙剑四一家之主南少林荡倭英豪天伦劫果尔达我在中国做电影侏罗纪世界:重生恶种2:新变异爱情回来了美丽的秘密下次,我会瞄准心脏上午的女人们大大哒死于明日何以笙箫默山丘盖比积爱之人护卫者3:决战我的野蛮男友欢喜一家人·人生小事结过一次了乃木坂电影院~STORYof46~

《九义人》长篇影评

 1 ) 女性悲歌,与理想主义的溃败和救赎

得知《九义人》改编自豆瓣阅读的同名小说,而小说是致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于是有了兴趣。

未曾想到,由此进入了追剧的坑,每天等着更新。

看剧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动,悲哀,欢笑,沉痛,扼腕。

这些年很少有一部国产剧让人这么投入,这么共情。

也不止一次为导演编剧鼓掌叫好,那些场景、台词、细节,既展现了女性的情义与智慧,也深刻再现了女性困境和突围之难。

难能可贵的是,它是以真实动人的戏剧场面表现出来的,而非教条与说教。

一个个角色生动饱满,有他们的动机、心思、利益计算、阴暗与阳光。

他们不是提线木偶,为了表现某种主义而说话和行动。

他们是有血肉的生命,有其喜怒哀乐,也走入了他们莫可名测的命运。

最想说的,还是两位女主:如兰和孟宛。

遭遇不公的她们,为了与之抗争爆发出强大生命力,展现出极其珍贵的品质:重情重义,天真单纯,正直公正,坚韧不屈。

但在污脏的现实面前,她们一败涂地。

还是那句老话: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毁灭给人看。

《九义人》的上阕,正是这样一出悲剧,它向你展现,作为人类美好一面的如兰,如何一步步不可避免地、被逼向死亡。

《九义人》下阕是一场救赎,走不出如兰之死的孟宛谋划七年,以洞悉人心的智慧召集了因如兰案改变命运的人们,开启了一场复仇大戏。

尽管人们各怀动机,曾入狱七年的前捕快刘薪为了报断腿之仇;柳三娘为了情郎复仇;冯大是为了报恩……但这一切,又都是因为七年前的如兰案而起。

每个人为了自己,汇聚一起就成了实现正义的星火。

在如兰和孟宛身上,你看到了太多女性的美好、痛苦和艰难。

她们的存在和遭遇,至今仍是千千万万女性处境的反映。

很想写一写从她们身上看到的事。

1、如兰:她的美好值得一切,却被毁灭 如兰是“小天使”一样的女孩。

很多家境良好、父母疼爱、本性又单纯的女孩子,都会长成这样。

她们会以最大的善意对待身边人,因为被好好爱过而知道如何去爱;也嫉恶如仇,有种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侠气。

《九义人》第一集,如兰的个性就表露无遗。

她会在好姐妹孟宛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态度坚定地要求对方道歉;会在绣楼同学丁茹坠井后维护她的声名,不惜和污蔑她的人吵架起冲突;会在丁茹父母无助之时,主动带他们去丁茹房间收拾遗物。

当她听到孟宛说不想嫁人,只想用刺绣的手艺养活自己时,也欣然接受。

哪怕孟宛自己都感到不安,问她:“你不觉得我这个念头很怪吗?

”她却能一语道出爱的真义:“真正爱你的人,自然会盼着你过得好,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活。

”许多这样的细节,塑造了一个真实可爱、一身正气的角色如兰,也为后来她遭遇欺骗与不公时的反应铺陈了背景。

她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对公道、正义的坚持认定发自内心,甚至如飞蛾扑火。

她在阳光与温暖下成长,容不下污垢与肮脏。

所以当她明白了与吴廉之间并非爱情,吴廉只是耍手段玩弄她后,决意告官,向世人揭露他的真面目。

哪怕遭遇了孟宛和丁茹父亲的劝阻,也决不放弃。

让我印象极深的对话,便来自这两个劝阻的片段。

它们再深刻不过地揭露出儒家社会的质地:女性是被圈禁的对象,枷锁既来自律法也来自道德,“清白”与“贞节”比生命更重要,也因此成为女性被奴役的最方便工具。

剧中,天真单纯的如兰,有着对正义最朴素的感知和追求,面对孟宛的劝阻,她发出最本质的诉求:“他毁了这么多人,难道不该付出代价吗?

难道这个世界没有公道吗?

”孟宛出自本能地懂得现实逻辑,她劝说如兰:“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付出代价的人不是他,却是我们呢?

就算真的讨回了公道,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毁了一生,这公道真的值吗?

”如兰坚定:“值。

”而丁茹的父亲,讲出了更大的现实:“大哥家的元儿,已经因为这事退了婚。

再要搬到公堂,丁家的那些女眷,都得绞了头发做姑子。

”“你以为,说清了真相又如何?

我们丁家只会变成这淮州府里茶余饭后的谈资,我只盼着此事尽快平息,莫要再生事端。

”“茹儿要是愿意说出真相,她就不会到寻死的地步了。

茹儿是我亲闺女,她出事,我比谁都难受。

可人不能那么自私,她没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

这人哪,就得认命。

只怪我家茹儿命不好,我只愿她,下辈子托个男儿身。

你走吧,以后不要再来了,我们只想安安生生地过日子。

”但如兰依然不信命,她说:“这原就不是我们的错,为何该如此认命?

既然这世道不公,那就更要为自己,挣出一条命来。

”直到此时,如兰依然坚定行走在寻求正义的路上。

但大部分观众或许都明白,在一个根子上对女性不公平的社会,如兰是赢不了的,失败是早晚的事。

就像官司败了后另一位绣楼受害女子高程程说的话:“吴廉是会被定罪,烟雨绣楼可能会倒,但更重要的是那些踏入过烟雨绣楼的绣女,无论她们有没有被侵犯过,她们的名声也就全都完了。

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吗?

这件事里根本没有输赢,你是在维护你想要维护的声誉,她们也一样。

这件事,你从一开始便输了。

”在一个所有规则都是由男性制定、为男性制定的社会,女性哪怕是遭到了侵犯,也只会因此背上污点、成为一个“不清白”的人,遭到社会的唾弃。

在这样一个严重失衡的社会,怎么可能有女性为此申张正义的空间呢?

也像剧中人物、妓女柳三娘所说,一语道出了“贞节”的本质:“这世上,有什么东西,让我们被指点,被侮辱,还放不下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看着如兰为这样的东西步步溃败、直至失去生命,实在是痛苦的过程。

然而直到今天,中国女性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这坏东西。

这也是这部剧存在的现实意义。

2、孟宛:正义的实现,需要博弈和筹谋如果说如兰是上阕的主角,展现了理想主义的溃败。

孟宛则是下阕的主角,是正义失效之后的复仇,是对理想主义的救赎。

孟宛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女性:生于一个不幸福的家庭,父亲酗酒、家暴,母亲软弱,这让她从小就认识到现实残忍阴暗的一面,对男性和婚姻失望。

如兰的存在治愈了她,让她重拾对世界的希望,也让她拼了命想要保护如兰,却在强大的压迫之下溃不成军。

她为此隐忍沉伏,谋划七年,终于拥有了复仇的资本,等来了实现正义的机会。

对复仇的讲述,也是《九义人》让我觉得非常不错的地方:尊重现实,符合逻辑,有头脑,有智商,也有人性。

要扳倒一个权势人物,让他为自己所做丑恶之事付出代价,靠的从来都不是一腔义愤和热血,而是另一种权势。

就像一句话所说:终结强权的,是另一种强权。

听上去不中听,但在某些国家与社会,这是历来的现实。

但“九义人”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只是一群无权无势的小人物。

刚从小妾转正的深闺女子,所嫁之人也非大富大贵,不过是略有些头脸;刚出狱的前捕快、瘸子;妓女;皇城司的小头目;镖局的押镖人;绣庄小老板;尼姑;小偷。

一如剧的介绍所写,这样一群小人物要扳倒大人物,就如蚂蚁扳倒大象。

但他们却做到了,靠的便是因势利导、智慧筹谋,穿针引线之间卸掉了大人物的靠山,引入了足以抗衡大人物的新力量,借力打力,击败对方。

领导这一切的是改姓换名的孟宛。

经历了蜕骨之变,七年后的孟宛一出场,便展现了性格上的深刻变化。

她不再是那个隐忍、沉默、息事宁人的女子,而是敢于在下人说闲话时一巴掌打过去的狠人孟宛。

她不急不躁,懂得“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

她一步步走到吴廉的靠山宁国公夫人面前,成为在她面前说话管用的智囊团,并施计离间吴廉和国公夫人的关系。

她知道能断案明是非的,“胆识,智慧,权力,缺一不可”,便设计引来朝廷大官,留在淮州府审判吴廉。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联合诸位义人们共同完成。

她知道他们各怀所需、各有所求,尊重他们的需求,也将他们引向共同的目标,告诉他们,“这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她也有失策,也会遭遇阻击。

被吴廉识破了身份后,国公夫人也不再让她登门。

但她的计策还是起了作用,国公夫人终究还是弃用了吴廉。

形势比人强,这国公夫人比谁都懂。

吴廉已成困兽,她不能把自己也给搭进去。

至此,吴廉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加速坠落。

如今,剧播了一半,接下来吴廉将如何跌倒、受审,正义如何实现,还在进展之中。

而最大的谜题与困境,也埋在了前半剧情中:孟宛所求的,是吴廉因为加害如兰等诸多绣楼女子而受到惩罚,但如此一来,所有进过烟雨绣楼的女子,或都将蒙上“不清白”的名声。

对于剧中所处的封建社会来说,这样的结局是否会将这些女子推入深渊?

当大环境处于非正义状态,个体的正义到底要如何实现?

一部剧要如何突破剧中历史环境的局限,实现当代语境下的正义与价值?

我对导演编剧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充满期待。

无论如何,这样一部剧拍出来,拍得如此优秀,就已值得赞美。

希望更多的女孩子看到它,能够辨别何为一段平等有爱的感情,何为非正常状态下的PUA;不为“清白”和“贞节”这等腐朽观念所侵蚀、束缚,拿回对自己身体和情感的主导权、话语权;也能够在遭遇侵犯后,大胆回击,有勇有谋。

借用《九义人》原著小说里的一段话吧,“愿施主此灯长明,日后转燃,再得百千万亿无量无数光明。

”也借用原著作者李薄茧的一句剧评:敬如兰。

敬孟宛。

敬薪火点起的那一灯。

敬百千万盏灯。

 2 ) 表面提倡女性觉醒,但内核恶意的女拳剧

1.三娘一边做着娼妓,一边宣称自己人格独立。。。

虽然我赚男人钱,但我看男人都是垃圾,把“通过颜值来赚钱”和“保家卫国”强行拉扯到一个层次。

这是为了找小三和卖银女的共情吗?

这个人设导致后来关于她的情节看起来都特别戏剧化,为了把剧情推进,只能把男人写的更蠢。

比如‘赵寅’就被耍的团团转。。。

如果古代男人这么容易被戏耍。

那为什么古代女人还能过的那么不幸???

这典型抗日神剧的逻辑啊!

丑化弱化压迫自己的人,才是对女性最大的羞辱!

2.本剧之所以分成两条时间线,每集更换一次,就是为了弱化“七年前”这条时间线给人带来的压抑。。。

同时也带出了更多“群像”主演人性的光辉。

而两个女主的人设其实都很棒。

七年前的女主“蔺如兰”代表着女性的勇敢;七年后的“孟宛”象征着女性的智慧。

这本身没什么问题。

可是!!!!

问题又来了,编剧和导演恶意喂屎啊!

这你受得了?

第九集“前未婚夫王六郎”来门前骂街给蔺如兰泼脏水的时候,这姑娘跟没事儿人一样,跟爸爸说:以后他再来,咱们不给他开门。。。

主打一个心平气和与世无争。

干嘛呀???

这是蔺如兰?

这是那个:面对不公登堂击鼓;面对老婆子“验身”中的刁难,坚持不退;面对讼师‘空穴来风’的说法,机智反驳的蔺如兰?

这不是,这是编剧喝了假酒为了推动剧情,突然就把她写脑残了!

如果以上的行为你还可以理解,那最夸张的地方来了:第九集蔺如兰初见冯大,冯大一身血啊!

倒在地上站不起来,肠子都快出来了。

蔺如兰随便拿点儿野草就能救活他也就算了。

就这样的情况,一帮普通且自信的女生说如兰和这个一身血的冯大有奸情???

一身血好像刚从手术室里出来的冯大

为了衬托一个女性的光辉去羞辱所有的女性这合理吗?

她们全是盲人?

同一个盲人按摩店出来的?

导演是想证明她们蠢还是坏啊?

要她们说蠢,这可以说是蠢到弱智了吧。

导演想说除了主角的女生都是弱智???

要她们说坏,这睁眼说瞎话颠倒是非,导演想说除了主角的女生都是坏人??

我看电视剧不会觉得我是主角,我只是芸芸众生。

我只感觉看着看着,我突然挨了一个嘴巴。。。

你这是什么李佳琦行为啊???

明明导演和编剧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冲突,但是他们为了刺激观众的情绪,故意喂屎,刻意抹杀人性的光辉,这种好莱坞式的zzzq令人作呕。

女性觉醒本来是一个很伟大的话题,但是披着“女性觉醒”外衣,赚到这份流量,实际上却挑拨“女性对立”;恶意贬低羞辱普通女性的行为真该死啊!

20年前网络文学刚刚兴起的时候,一群低质量作者每每写书一定会塑造一些“智力低下”的配角去迎合主角。

没想到20年之后,居然有人敢把同样的东西拿来填充进一部‘标榜女性觉醒’的电视剧里面来。

今日之事所有人都可以不在意,都可以觉得无所谓。。。

一个电视剧而已。

然后可想而知,因为今天的不在意,未来会有多少电视剧打着女性觉醒的幌子羞辱着女性

 3 ) 《九义人》大结局:吴廉吞针自杀,孟宛6人惨胜,番外是画蛇添足

古装复仇悬疑剧《九义人》,以“小而美”的品质,“上下阕编织剧情”的独特新颖方式,牵动人心的复仇故事,为观众奉献了一出借古讽今、为受害女性代言的好戏。

因为中间断更、主要演员名气不够大、演技不够好等原因,该剧的热度不算很高,但话题讨论度和观众口碑却一直不错。

《九义人》大结局算不上是大快人心,吴廉虽然被当庭宣判他“奸污女子、私贩绣品、行贿官员、打杀李春风”等罪名,依律判决吴廉被杖刑三十、流放三千里,终身不得赦,但是吴廉却拒不认罪,还破口大骂审案的提刑官娄明章。

而多年来一直做吴廉后台的宁国公夫人,作为吴廉的帮凶,压根什么事都没有,而且又凭借黄记绣庄的淮金绣,重新博得了太后的欢心。

当年偏袒包庇吴廉,冤屈蔺如兰的知府,也不过是降了一级,被贬为了县令。

若不是孟宛思虑深远,知道吴廉诡计多端,冒着鱼死网破的危险,在宁国公夫人献给太后的淮金绣衣服里,缝上了一封状告吴廉的密信,若不是太后没有老糊涂、选择了站在正义的一方,勒令皇帝(宋朝称为“官家”)下旨严查,早已经靠买官获得了文绣院院长一职的吴廉,可能会再一次逃脱法网。

反观孟宛他们这边的境况:九义人,先是7年前牺牲了蔺如兰,刘薪坐牢并瘸了一条腿;7年后,柳三娘为防止其余人落入吴廉圈套,甘愿自焚而死,而李春风为了取回吴大娘子的小账本也落入了吴廉圈套,被吴廉手下的吴安杀死;孟宛为了出首告状,不连累夫家名声,自愿写下休书,和夫君徐之暘撇清了关系。

九义人,最后只剩下了伤痕累累、孑然一身的六人。

所以这场长达七年之久的官司,虽然胜了,但只能算是惨胜。

虽然是惨胜,毕竟也是胜了,吴廉虽然自己不愿意认罪,但是盖棺审判以及百姓的谩骂,已经永久地将吴廉钉在了耻辱柱上。

更重要的,是蔺如兰、丁茹等这些死去的女孩子,以及孟宛、田小玲等这些被吴廉诱奸、侮辱的女孩子们,终于洗脱了被吴廉和封建成见强加在头上的污名。

吴廉被杖刑后下狱,孟宛去探监,吴廉满手是血,还在绣梅花,但是却再也绣不出梅花的神韵了。

但是吴廉仍然死鸭子嘴硬说,“我还没有输。

”最后孟宛离开时,问吴廉,“你可曾有过半分悔意?

孟宛走后,恶贯满盈的吴廉,人生第一次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了一丝疑问。

在幻觉中,他看见了他小时候最依赖最亲近的陈姨娘。

之后,吴廉吞针自杀。

这个卑鄙无耻、恶行累累的男人,以一枚绣花针起家,最后也以一枚绣花针结束了一切,走完了他罪恶的一生。

大仇得报,孟宛终于可以卸下压在心头7年之久的包袱了,也终于可以坦然面对九泉下的好友如兰了。

大结局最后,孟宛等6个人如释重负,开心地告别。

刘薪不想再干公差,嫌弃这些事情太糟心,他要自由地过自己的人生了。

沈牧将要回京,力争将功补过,因为皇城司已经催他多次了。

冯大回镖局去忙活走镖的事了。

吴廉倒了,烟雨绣楼倒了,黄娇娇的黄记绣庄成了炙手可热的地方,黄娇娇有的忙了。

在该案中,黄娇娇和她的黄记绣庄,可以说是获得现实利益最大的一个人了。

当然,她虽然有私心,毕竟也是帮助孟宛他们做了正义的事情,这些利益,也是她该得的。

李春风惨死后,田小玲终于有勇气出来作证,吴廉死后,她终于解开了心结,不再避世,要回家去看父母了。

而该案的发起人孟宛呢,她也要离开了,她要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顿下来,过过寻常百姓的日子。

因为当年她答应过如兰,要陪她一起去看这世间的大好山河,要和如兰一起快乐地生活。

至此,《九义人》的 故事终于落下了帷幕。

最后几集,剧情赚去了我不少眼泪。

柳三娘虽为风尘女子,但是她的心灵,比人面兽心的吴廉之类高贵干净多了。

李春风为了生计,有时候不得不搞点小偷小摸,但是在大义面前,他却没有含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李春风那挂满全屋的兔子灯,每一盏灯,都诉说的是他对田小玲的爱意与思念。

当李春风死后,孟宛他们将那一盏盏兔子灯挂在田小玲修行的寺院,那亮起的盏盏灯光,不但模糊了田小玲的双眼,也让观剧的我泪眼朦胧。

此时,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阙《忆江南·多少恨》,恰好能表达李春风和田小玲彼时的心情,也表达出观众的心情,而且李春风的名字还含在这首词中: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如果世间没有吴廉这样的伪君子,没有包庇恶人的后台帮凶,如果如兰、孟宛、田小玲她们,没有遇到吴廉这样的禽兽,她们的生活,该会多美好呀!

可能《九义人》的编剧和导演,也觉得大结局有点意难平,于是,专门出了一集(第25集)番外故事:“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在没有“九义人”故事的平行时空里,田小玲和李春风幸福地在一起了,刘薪儿女双全当然也不会坐牢瘸腿,沈牧不是皇城司的人而是成为了一名劫富济贫、被皇城司抓捕的游侠,柳三娘和她那位同样多才多艺的“主君”一起琴瑟和鸣。

孟宛和徐之暘成了邻居,孟宛想跟着徐之暘下南洋去做生意。

好笑的是,五大三粗、张飞似的冯大,居然成了以绣花为职业的绣师。

而如兰,作为药铺掌柜家的快乐女儿,备受爹娘和哥哥宠爱,自然也不会认识沈牧,她嫁给了与她青梅竹马的林家哥哥。

这一次,如兰终于是真正心甘情愿地出嫁,快乐地绣她的大红嫁衣了。

蔺如兰,是《九义人》中,大家最喜爱也最意难平的一个角色。

她的惨烈的死,令观众愤愤不平并伤心落泪。

在番外中,终于可以看到如兰快乐地上花轿了,可以看到如兰脸上幸福的笑容了。

(这是番外中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如兰出嫁时,孟宛正要和母亲去买东西。

两姐妹在那个时空里并不相识,却都觉得彼此好像见过似的。

虽然番外的大结局,缓解了一下观众的意难平和紧张难过心情,不过,我仍然觉得,这个番外有些画蛇添足,有些多余了。

可以说,这个番外,削弱了该剧的悲剧力量和现实批判力度。

大结局看完,观众的情绪还沉浸在九义人的壮举和悲惨中呢,需要细细品味消化,却突然一下子转换时空,他们都变换了身份,不知道其他观众感觉如何,反正我是感觉到情绪一下子转换不过来,有点别扭和虚幻的轻飘感。

实际上,关于“九义人”,关于如果不遭遇那些悲惨的事,他们的生活到底会怎样,让观众自行脑补想象就好。

留白,比把一切都填得满满的,更能启发思考,也更有力量。

尤其是番外中关于吴廉的平行结局,更令人看着不舒服。

还有该剧对于吴廉为何频繁作恶的原因,将其归结于家庭教育的失败,以及他最重要、最爱的亲人陈姨娘的自杀,我觉得过于牵强和生硬。

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有些人天生就有恶的基因,后天的环境可能会对其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但非主因。

吴廉的恶,就是他本人人性之恶,再加上世事环境对女子的偏见和束缚,但是与他的原生家庭,真的关系不大。

既然,他那么爱他的小娘,既然,他自知他的小娘是死于他爹爹这个封建大家长的蛮横武断,按说,吴廉更应该恨他爹爹那样的男人,更应该愿意去同情和帮助,类似于他小娘那样的社会底层弱女子才是,怎么,他反而还一直恨上了女子,并且,做下了那么多的恶事呢。

还有,吴廉的原配章榕儿结婚时不是处女,这不是吴廉可以持续侮辱女孩子的理由,编导方更不该有意或无意地引导观众往“吴廉因为妻子不是处女才心理不平衡作恶”的错误方向去想。

吴廉的恶,是由里到外的恶,是彻头彻尾的恶,是他的本性之恶,是他死都不愿意认罪的恶,他的罪恶永远不能洗,也洗不清!

(文/第一滴露珠)

 4 ) 《九义人》前六集:感情线动人,反派智商有点弱

刷完《九义人》前六集,总体感觉,可以看看。

优点明显,画面很美,剧中人情感自然浓郁。

袁嵋对柳三娘的知遇之恩,刘薪对强权不公的愤怒,孟宛和蔺如兰的姐妹情谊,这些在前六集都有动人的呈现。

‍‍‍‍‍‍‍‍‍在叙事层面,《九义人》用了两条时空线, 单集展现七年前,双集讲述七年后。

两条时空线同时推进,也增加了剧情的悬疑色彩。

‍‍‍‍‍‍‍‍‍‍‍‍‍‍‍‍‍‍从结仇到复仇,隔了七年,这个设定有意思。

从生理层面上看,人体细胞(除了神经细胞)都会在七年全部更换一次。

七年前的孟宛和七年后的孟宛,从性格到妆容都判若两人。

性格方面,息事宁人的孟宛成为运筹帷幄的复仇者。

妆容方面,孟宛的高盘发造型中和之前的大头大脸,颜值飙升。

孟宛与吴廉斗智斗勇,为自己,更为姐妹蔺如兰。

直到第五集,我们才明白蔺如兰和孟宛的深情厚谊。

诉讼失败的蔺如兰,没有叫孟宛当人证,不是因为她生孟宛的气,而是因为她知道,一旦孟宛当人证,孟宛就会丧失名节。

观众这才明白,蔺如兰在发现吴廉真面目后,她对孟宛的敌意其实是深沉的爱。

她决定燃烧自己,但不希望孟宛和她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九义人》为了铺陈梦完和蔺如兰的感情线,用了栗子糕的小细节。

孟宛带着栗子糕,得道荣国府夫人陈氏的欢心。

在此之前,我们看到孟宛祭奠蔺如兰,就摆放了栗子糕。

后面剧情交代孟蔺初相识,蔺如兰就是用一盘栗子糕让孟宛放弃轻生念头。

栗子糕是孟宛的“救命恩人”,也是姐妹情深的见证。

姐妹情深成为孟宛复仇的动力,因此《九义人》的复仇线有了更立体的声道。

为什么这样说?

原因是孟宛性格向来柔顺,习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蔺如兰的死,改变了她。

第一集,七年前,孟宛和蔺如兰谈天,蔺如兰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吴廉的另一半。

孟宛对婚姻没有任何期待,对她来说姐妹情谊大于天。

第二集,七年后,孟宛成为徐之晹的填房,婚姻成为她的复仇手段。

就前六集的呈现来看,《九义人》呼应大众对婚·姻·越来越消极的时代情绪。

以婚恋关系为代表的亲密关系未必是众生所需,友情的地位水涨船高(有数据为证,敢于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单从这个设定看,上线三天的《九义人》有小爆一把的可能(个人希望它能爆)。

九月过半,国产剧依旧保持着菜鸡互啄的状态。

国产剧太需要口碑在线的爆款剧了。

此外,《九义人》对男女平权思想的表达,也是它值得一看的原因之一,相信看过的人都懂。

但是,如果将《九义人》奉为九月国剧之光,就有些肉麻了。

前六集的内容表现来看,《九义人》难成佳作的主要原因是,正面人物复仇,反派角色降智的硬伤。

七年后,孟宛变美了,也变强了。

她不仅熬死了正宫娘娘,成为填房,提高社会地位,而且火力全开,变成运筹帷幄的复仇女神。

然而,她表现的计谋挺弱的。

比如说,用赝品《天寿图》换真品。

周玉琴盛气凌人,但她想要用《天寿图》来向太后邀宠,面对一回生二回也不熟的女主,就相信她有正品,自己巧取豪夺的是赝品,我很难信服啊。

周玉琴智商再低,她应该知道这是给太后的生日礼物,以她的社会地位,找些专家学者来鉴定真假不难吧。

周玉琴被孟宛套路,和后面荣国府夫人陈氏被刘薪假扮的算命先生忽悠一样,她们都在用自己的弱智来彰显女主的聪慧。

《九义人》要想好看,提供智商相当的反派角色才是最优解。

目前来看,吴廉还算守住有脑子的基本盘。

他以一己之力,给反派角色挽尊。

但是,吴廉的扮演者乔振宇,距离优秀演员还有些距离。

在第六集,吴廉和赵寅碰杯,吴廉的杯子竟然高过赵寅。

赵寅是闽州市舶司提举,是官员。

吴廉属于商人。

古代有严格的社会阶层,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极低。

吴廉面对赵寅这样的官员,肯定要低声下气,杯子不该高过赵寅的。

当然,这个细节分析只是个人之见,不代表客观事实。

如果有读者认为乔振宇用这种反常识的演绎,证明他的盛气凌人,那我也无话可说。

我始终有个粗浅的认知,任何作品,想要用冲击力,需要找到锚点。

我们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体验,很多商品喜欢定高价,这个高价就是商家定的锚点,消费者看到它有五折甚至三折,以为自己占大便宜,开始买买买。

这就是消费心理学,并非所有人都喜欢便宜货,但所有人都喜欢占便宜。

剧中对金钱的设定就很棒,原因是它找好了锚点。

第二集,周玉琴用1贯钱买到《天寿图》真品,想用100贯买孟宛手中的赝品。

后来刘薪出狱后买饼,店家说三文钱一个。

这个细节能让观众感受到剧情1贯钱的购买力。

1贯相当于1000文(有时候不止1000文),周玉琴用要价100贯的画向太后邀宠,确实属于大手笔了。

举一反三,想要写正面形象的聪慧,不能让反派弱智,举个例子,诺兰的蝙蝠侠让人震撼,因为他的对手小丑就很强大。

希望《九义人》的后续剧情,能让我们看到智商在线的反派。

 5 ) 觀後感

《九義人》劇情主線非常清晰:煙雨繡樓吳廉以教授繡藝為名,肆意玩弄蹂躪繡樓中的少女,多年來受害者無數。

受害者因為名聲與清白不敢發聲,或是自盡,或是滿身狼藉離開繡樓,吳廉獸行始終未曾停止。

七年前,藺如蘭狀告吳廉奸汙,她多方收集證人證物想要討回公道,可惜求告無門,最後背負滿身汙名而死。

七年後,女主孟宛作為如蘭的好閨蜜,也是受害者,步步為營,苦心織網,並集結了數位為吳廉所害的義人入局,最終一步步扳倒了吳廉,為所有受害者報仇。

社會的偏見與強權的壓迫《九義人》的開頭就是一個繡樓中的學徒丁茹墜井而亡,她受到了吳廉的戕害,又發現了自己懷孕,最終走投無路。

女主孟宛在被吳廉奸汙後,也曾想要投繯自盡。

藺如蘭在事後則是不斷給自己洗腦,先生是愛慕我的,我也是心悅先生的。

柳三娘也是一位受害者,她憑借自己的智慧砸傷吳廉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可是當她站在公堂上做證時,只因為她的身份是妓女,她的話就沒有人願意相信。

吳廉的妻子因為婚前失貞,自覺羞愧,對吳廉事事順從,甚至助紂為虐。

女性的貞潔就像一座大山,壓得所有女孩子喘不過氣來。

在封建社會尤為嚴重。

明明女子是受害者,卻一個個沈默不敢言,家人出於保護孩子的心理也不敢去討公道。

丁茹的父母明知女兒枉死,卻遠走他鄉,不願女兒死後被人議論,他們說「只願她來世生做男兒身。

」孟宛的母親在發現女兒懷孕後,馬上安排了墮胎藥,並苦心想把女兒嫁給娘家侄子。

田小玲的父母則是連夜變賣家產,帶著女兒搬家。

當藺如蘭敲響堂鼓,站在公堂之上,狀告吳廉,我非常欣賞她的勇敢無畏。

可是她卻被認為是誣告,人們認為是她主動勾引吳廉,就連原本堅定支持她的父母兄長也不再相信她,而她一心想要保護的其他學徒則給了她最沈重的一擊。

那些受害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清白聲譽,在公堂上否認了藺如蘭的話。

多麽諷刺。

受害者小心翼翼裹著自己的傷疤,裝作什麽都沒有發生過,還要幫加害者掩飾。

而加害者輕松脫身,繼續逍遙法外。

錯明明不在女性本身,卻最終由她們來承受一切。

吳廉也是強權父權的受害者,他作為男子喜愛繡花不為父親接受,不幸的童年和病態的心理導致他欺壓更弱者。

小人物的覺醒與反抗最近這些年,真的難得在國產古裝劇里看到普通人了,《九義人》算是一個例外。

在這部劇里我看到了捕快、妓女、商人、鏢師、盜賊、商人等等角色,每一個都刻畫得有血有肉,他們沒有什麽主角光壞,經歷一個比一個慘。

上位者一句話就可以輕松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吳廉雖然是一個繡匠,但是身後有國公府和知府衙門兩大靠山。

所以藺如蘭求告無門,哪怕最終假意嫁吳廉為妾以死做局想要以命換命,最終也是失敗了。

藺如蘭只是一個普通人,所以她的死悄無聲息。

知府說「死的不是一個小妾」,國公夫人說「死得真是不合時宜」。

上位者不會把普通人的悲歡生死當回事,他們只在意吳廉帶來的利益。

七年後,孟宛苦心布局,也是讓吳廉身後的靠山主動放棄了他,又犧牲了兩名同伴,才得以功成。

這部劇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就是九義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所為並非全然為公義。

藺如蘭是第一個站出來的人,她相信世間有公道,她一路尋找證據告官,失敗後想過離鄉遠走,最後更是以死做局,她說「我是不會認輸的。

」她是先行者也是殉道者。

孟宛為人沈著冷靜,在藺如蘭站出來之前,她沒有想過要狀告吳廉,但是在如蘭死後走上了相同的路。

劉薪作為捕快因為幫如蘭遞狀紙得罪吳廉,被打斷一條腿,被陷害入獄,更是與心愛之人就此錯過。

他因為斷腿之仇入局。

柳三娘是最初站出來為如蘭做證的人,七年後入局則是因為曾經的恩人為吳廉所害神誌失常。

她是最灑脫不羈的人,完全掙脫了世俗的眼光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還有鏢師馮大因如蘭的救命之恩入局,黃記繡莊掌櫃黃嬌嬌因商業競爭入局,盜賊李春風因青梅竹馬的愛人入局,田小玲因李春風之死入局。

唯有曾經的捕快後來的皇城司都頭沈牧是真正坦蕩無私的少年,只為了自己心中堅守的正義。

他代表了純粹的理想。

《九義人》這部劇刻畫得非常好,九義人一個個都是普通人,他們勇於反抗強權,但是又有著各自的局限性。

他們全力促成了吳廉被審判而非動用私刑,但是他們憎恨和報復的對象也只有吳廉,沒有吳廉的保護傘。

故事的最後,吳廉被判杖刑三十,流放西北終身不得赦。

而對吳廉身後兩大保護傘的處罰,則是微乎其微。

國公夫人只是被太後下旨不輕不重地說了幾句「雖受奸人蒙蔽,然知錯能改,望日後不再犯。

」包庇惡行的知府則是因為玩忽職守被貶官。

這個結局可以說是非常現實了。

總的來說,《九義人》這部劇雖然有一些瑕疵和爭議,但還是很高興有這樣的劇出現。

眾人一心,殊途同歸,為正義堅持到底。

雖然有些時候,善良正義被認為是魯莽天真,勇敢無畏被認為是意氣用事,但還是希望有更多人站出來反抗不公,讓正義得以伸張,讓世間更多美好。

 6 ) 致女性:你永远不需要自证清白

看到第八集了,怎么说呢,即使在现在这个法制社会,要定性为强奸罪都不容易,需要完整的证据链,更别说诱奸了。

就像剧里展现的,女性要举证别人对自己的性犯罪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整个过程是很压抑的,如果你现实生活中经历过维权就会知道维权本身就很难,电视剧只是如实展现了这样的过程,好在电视的双数集会让我们振奋,让我们知道很多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光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集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孟宛和如兰的个性很不一样,同样是吴廉这件事,孟宛和如兰的处理方式也很不一样,孟宛决定隐忍,如兰决定把天戳破誓要为自己讨个公道。

后面就给出了孟宛和如兰个性不同的原因,孟宛的温婉是因为原生家庭给不了她任何的支撑,家暴的父亲懦弱的母亲,遇事只能隐忍。

如兰的抗争勇敢是因为背后有父母和哥哥的支撑,这是家人给她的底气,也透露着一股没有经过社会毒打的朝气。

孟宛在如兰知道一切之后说“我真的宁愿你只是觉得吴廉有些冷落你了,或许之后你就会慢慢淡忘,放下。

出了绣楼之后,你还可以继续好好过你的日子”。

当看到如兰的维权之路走的如此的艰难,我深觉得孟宛说的是对的,隐瞒这一切对如兰来说就是对她伤害最小的办法。

令我诧异的是七年之后孟宛的转变,明明可以堂而皇之把吴廉鲨了,为如兰报仇。

她却说“我们都觉得吴廉该死,但他不应该为走私而死,应该为如兰而死,为丁茹死,为所有被她戕害过的女子而死”。

她想当众揭开吴廉的罪行,讨伐他,让他为他做过的事付出代价,这和她当初隐忍的个性很不一样。

有的人可能觉得为什么要这样多此一举,鲨了吴廉就好了,但是死和死其实是不一样的。

如果动用私刑,直接鲨了吴廉,大概率不明真相的群众还会为世上失去了一位匠人而难过可惜;如果是因为走私,吴廉私底下的名声依然在;只有因为戕害姑娘而死,人们才会拍手称快,并唾弃一声“好死”。

其实如兰已经死了,对于不信鬼神之说的我来看,为如兰报仇对于死去的如兰来说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那为什么还要公开昭示吴廉的罪行,因为这不光是为了如兰,更是为了活着的这些姐妹。

这些姐妹在被吴廉欺辱的时候遭受了第一次伤害,在目睹了如兰的维权过程看到维权无门选择了自杀,此刻遭受了第二次伤害,她们不相信正义,就好像她们觉得自己就应该被这样对待一样。

公开吴廉的罪行,让他受到该有的惩罚,是治愈这些姐妹伤痕的不二良药,挖掉腐肉,伤口才能好起来。

另外我发现大家在讨论吴廉和蔺如兰关系的时候,常常把吴廉对蔺如兰的Pua放在重点讨论,这点是很重要,但这里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是老师和学生,一种权力不对等的关系。

如兰闹到官府,吴廉辩称是如兰先勾引的自己,自己把持不住才发生的关系,我们作为上帝视角当然知道这是吴廉的诡辩。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是相信未成年学生和老师是可以有爱情的,他们会觉得未成年学生是可以勾引老师发生性关系的。

未成年学生和老师真的会有爱情吗?

我们来看一个性转版的案例。

1996年,美国华盛顿34岁的女教师玛丽和13岁正在上六年级学生维利谈起了“恋爱”并发生了关系,第二年5月,玛丽生下了她们的第一个女儿,第三年10月,玛丽生下了她们的第二个女儿。

七年后,2005年5月,22岁的维利和43岁的玛丽结婚了,婚后共同抚养两个女儿。

有不少人觉得她们这样的爱情是真爱,而美国法律可不这样认为,1997年法院以性侵儿童罪判了玛丽六个月的刑期,并勒令玛丽终生不能再与任何未成年人接触,包括维利和他们的女儿。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时隔不久玛丽又生下了第二个女儿,这又是怎么回事,因为玛丽违反了禁令,又接触了当时不满15周岁的维利,这次法官没有轻饶玛丽,判处了她七年有期徒刑。

在这个过程中,玛丽一直坚称是维利主动追求她的,自己不是强奸犯,就像剧中的吴廉一样,差别在于两人性别不同。

国内也有女教师和男学生的案例,即使是女教师和男学生这样的性转版,传统弱势的女性和强势的男性,这样的组合发生在师生关系里,这里依然存在着权力关系的不对等。

年纪差、信息差以及身份上的差距(教师相对学生拥有的权力),足够使教师方可以碾压学生成为剥削的一方,这和性别没有关系,只能说男教师和女学生这样的组合,女学生受到的剥削相比于女教师男学生更严重。

这两者的差距在哪里,同样是怀孕,女学生不一定清楚发生性关系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所以她怀孕不是自愿的。

而玛丽作为一个34岁的成年人,完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避免,她的怀孕只能说明她愿意怀孕,愿意生下和维利的孩子。

在我看来,消除师生之间的性剥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禁止师生恋。

只要学校在明文中规定,一旦发现师生恋,立即开除老师,这就足够让教师三思而后行了。

当然最有效的就是把禁止师生恋写到法律中,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实施了,有不少国家规定了即使是在大学,双方都成年了也不允许师生恋。

作为和玛丽案发时差不多年纪的女性,对我来说十几岁男生就是小孩,如果我会“爱”上一个小孩,那一定是因为觉得他好控制hhh你们相信未成年学生和老师有爱情,还不如相信我是武则天,至少我还能封你个大官做做。

说完了法律,我们再来说一说父母在其中的责任,这个责任要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做好性教育,要让小孩知道自己身体的哪些地方是不能碰的,有人碰的话要告诉爸爸妈妈。

再大一点就要说的更全面一点,做人父母一定要记得一件事,如果你们不教孩子,就会有其他人替你们教孩子。

第二个如果女儿不幸被人强暴或者诱奸了,考验父母的时刻就来了。

这些姑娘们或者说孩子们,遭遇过强暴的伤害,又经过施暴者的一轮洗脑“我实在是太喜欢你了”“我们在谈恋爱,所以会做爱做的事情”,非常需要父母的情绪情感上的安抚和支持,同时也需要父母戳破施暴者的谎言,还要提供这件事的解决方案。

其中沟通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父母要和女儿去解释强暴的相关问题,父母的解释会奠定女孩对强暴理解的基调,她们也会从父母的解释和态度中吸收大部分变成对自身以及行为的态度(自我概念),比如“我是怎么样的人”、“我是好的还是坏的”等等。

就像是我之前看到的,在幼儿时期,很多时候孩子走路摔倒了,一开始并没哭,看到父母紧张的样子才觉得跌倒这件事很严重,觉得自己应该哭所以才哭了。

所以孩子不光会学习父母处事的态度,也会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中,吸收一部分,变成对自己的态度。

剧中如兰的父母还是很合格的,一直作为如兰的支撑存在。

那么现实生活中, 作为原型的林奕含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林奕含都没敢直接告诉母亲,只是用“我有一个朋友”来试探母亲的态度,林奕含母亲是这样回的“她妈妈觉得和老师在一起的女学生骚”。

至于解决方案,林奕含的父母选择不报警和陈国星夫妇协谈,还让女儿向陈国星老婆道歉(台湾地区有通奸罪,陈国星老婆以此为威胁要告林奕含)。

从以上这两点,我们就能知道林奕含的父母做的是很差劲的。

那么合格的父母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呢?

1. 和女儿解释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接着带女儿去医院检查。

2.和孩子商量怎么去解决这个事情。

比如“要不要报警”,“要不要脱离现在的这个环境”,“要不要去看心理咨询师”等等。

要注意的是父母的言行也需要保持一致,在女儿面前慷慨激昂,背后就立刻长吁短叹,这样很容易前功尽弃。

扩大强暴对孩子的伤害,本身也是一种伤害。

做到以上这几件事,基本就能把强暴或诱奸对孩子的影响缩小到最小。

我们既没有扩大也没有隐瞒强暴对孩子的伤害,只是客观真实的描述这整件事情。

展现的是“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的态度,强调的是当下。

这会增加孩子对这件事和自己本身的可控感。

同时向孩子传达了“父母永远站在你身边”的信任和支持,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和信心。

不幸的是如兰在最后选择了自杀,这太让人可惜了,要是她活着,就能和孟宛并肩作战,她就会知道她努力抗争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回归到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不是最好的时候,每天都在发生糟糕的事情。

我也不知道我们到底能改变什么,但最起码世界因我们活着而多了一分改变的希望,所以我们得活着,好好活着,才能干翻这个世界。

 7 ) 以生命之重,取公义之名

在看《九义人》的时候,屡屡想起《琅琊榜》《沉默的真相》《不完美受害人》这些剧集的种种。

《九义人》单集讲述七年前的故事,双集讲述七年后的故事,这种叙事风格属实未曾见过,但是剪辑很好,看着并不突兀。

只有一个问题,只更了单集的时候,并不敢看,因为每一个单集都需要一个双集来慰藉。

今日看到第十七集,蔺如兰身披嫁衣坠楼而死,让我不禁想起林殊被父亲嘱咐“为了赤焰军,活下去”后从梅岭的大火中坠落;侯贵平在死后还要被诬陷实施了强奸;赵寻在舆论声讨中跳海轻生。

蔺如兰死后,她的好友,也是烟雨绣楼受害人的孟宛,筹谋七年,聚集了刘薪、柳三娘、沈牧、田小玲、黄娇娇、李春风、冯大等义人,一步步实施计划,誓要让吴廉付出应有得代价。

这种一开始就设定的复仇剧让人自然想起《琅琊榜》,但却不是爽剧。

《琅琊榜》中林殊得以不死,以梅长苏之名,筹谋十二年,身边聚集了江湖好友,京城旧友等义士,为赤焰冤案翻案,无疑看起来他的力量远远大于孟宛,毕竟梅长苏所面对的是皇室,是朝堂,与孟宛所面对的知府,宁国公夫人自是不同,这些封建制度下的官权、皇权不可撼动,沈牧和蔺如兰都曾说过“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面对明君,清官,这自是一句宪法一样的铁律,可是遇上官官相护,皇家颜面,这句话只不过是麻痹百姓的一句空话而已。

孟宛让冯大劫来了娄明章,想要重启旧案。

《沉默的真相》中,张超利用江阳的尸体,制造轰动的地铁抛尸案,引来严良追查真相。

孟宛和江阳身边都有很多帮手,他们不惜为了公义舍弃自己的名利、财富、甚至是生命,但却还是需要一个手中有权力,心中有正义的人来点燃这把除恶务尽的火。

任何时候,在探寻真相的路上,都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一个好的执剑人更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蔺如兰嫁人前,让孟宛送信给沈牧,才有了后来的沈牧和赵刚正好看见她身死坠楼那一幕,可是这种看似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也还是被知府一句“不过是死了个小妾”就结了案,这句话里没有人命,只有封建等级。

《不完美受害人》里,赵寻自杀后,事情并没有平息,成功也不单单是被以人名来评价,他们被放在了想上位的总裁助理和优秀的企业家的位置上评论,这里也没有人命,只有社会阶级。

看起来自从辛亥革命后,封建就土崩瓦解,可是实际上,等级、阶级、身份这些东西早已固化,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人们的想法,间接地也操纵了舆论。

知府衙门想通过让蔺如兰一字一句的说出被吴廉侵犯的过程,被验身、被围观,让她知难而退,放弃状告。

赵寻在公安局一遍一遍的回忆说明被成功侵犯的过程,悲愤、痛苦一次次侵袭。

这种行为如同凌迟,就像田小玲的梦魇,挥之不去。

面对丁茹的死,丁茹的母亲想要帮助蔺如兰作证,可是丁茹的父亲却不愿,他怕人们的言论再一次伤害丁茹,让自己的女儿死后都不得安宁。

蔺如兰的家人一开始对她的保护,支持,疼爱,到后来质疑她的行为只是为了嫁进吴家。

赵寻的父母从愤怒,到接受,再到质疑自己的女儿。

在面对女儿的遭遇时,这些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但不能因为每个人做出的选择不同,就被谴责。

清水庵的主持对孟宛说“为了公义而伤害到他人,便无公可言”,所以在孟宛得知郑家娘子自尽之时,心里不安。

梅长苏在伤害了萧景琰、谢琦和孩子后,也心中不安。

他们在追寻公义的路上,难免伤及无辜,累及他人,他们心中的不安,也是无奈。

董宇辉说“以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结果自然惠己。

而他们也有私心,也有公心,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却也不得不为牵连的人和事儿感到惋惜。

人们常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们也说“公道自在人心”。

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舆论会放大事情的本身,舆论也会公开审判当事人。

“人言可畏”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些剧中人演绎着“以生命之重,取公义之名”的前人故事,不是为了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为了警醒我们心中的良知,好的剧不仅仅是戏,也是人生,因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8 ) 立意很好,复仇稀碎

真的非常非常想打四星,非常想让男生们都看看女性面对着什么样的压力。

但是复仇环节后半部分简直是天崩地裂。

女主角运筹帷幄七年都没有好好学习法律,证据链都不会拼,加一块就俩物证。

中间还在宴请宾客的楼里纵火,这么离谱的行为不得判个死缓?

还“我们不能伤害无辜”,一副大义凛然的亚子。

就算是这样也是无用功,反派只需要狡辩,他们就没辙了。

没辙了怎么办呢?

没关系他们告到了太后那里,靠至高权力直接施压。

用刺绣讨好皇家来压地方权力,这就是他们说的程序正义?

要不还是第一集雇几个漕帮的,给他阉了得了。

 9 ) 终于有个剧戳破了“师生恋”的伪童话

前两个月,因为某个热点事件,我和朋友围绕“师生恋”吵了起来。

在我看来,人世间只有一种“师生恋”,那就是利用地位和信息的不对称欺负人;而我那个朋友觉得,虽然的确是有相当多校园性骚扰甚至性侵的案件,但你也不能因此就对“师生恋”一棍子打死,万一人家是真爱呢?

得,正好为了看乔振宇追了四集《九义人》(无会员的痛),不得不说,这个剧可真是把“师生恋”那张好看的皮都给揭开来了——(1)过于真实的狩猎环境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烟雨绣楼”的地方,相当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高端女校,在这里学习绣工的女孩,也相当于当今中产家庭的女孩——这两点在剧中有好几个细节为证:1. 蔺如兰家里是开药铺的,可以想一下许仙他们家供许仕林考功名,而古代平均四个人干农活才能供养一个人读书,据此可以估算开药铺的经济地位属于中等;2. 刘薪拿了吴廉的红包后,下属跟他有个对话,说这些姑娘一个人一个屋,这爹娘得交多少学费,暗示了一般人上不起这学校;3. 吴廉做的烟雨绣是要进贡朝廷的,相当于聂卫平开的围棋班,你就说这学费能低么?

4. 孟宛跟蔺如兰的对话里说,她不想嫁人,反正靠刺绣能养活自己,说明烟雨绣楼出来的姑娘绣工很贵,那么她们交的学费也不可能便宜。

孟宛未来表示不想嫁人,很难不认为是吴廉对她造成的心理创伤这个剧里安排的这类细节真的非常多,可以看出编剧或者原著作者的细心,这里就暂且收住。

总之,这是一个在贵族学园里的故事:一个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才貌双全的男老师,还有一群情窦初开的女学生——其中的一个,是天真活泼的蔺如兰。

如兰一开始并没有被老师注意到,因为她学习不好,脑子笨,老师甚至直接语言攻击:“他日你出去了,可别说是从我们这毕业的。

”就像一切励志故事一样,如兰发愤图强,放学后也一个人在教室练习,她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老师的肯定,只是这肯定……如兰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心。

说乔振宇指甲长的都给我闭嘴,人家演的是绣师,人设要求要留长指甲劈线就在她无法确定老师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时,某天,老师又带她去看梨花。

在一片花海之中,他说:虽然我的绝技从不教人,但若是你想学,也不是没办法。

说罢,他一手揽住她,一手指向阳光下的梨花;待女孩凝神观花,他的眼睛却又痴痴落在女孩脸上。

这时,风中吹来一阵乐音,如兰心喜,说:我特别喜欢这支曲子。

老师笑说:好啊,等有机会,我吹给你听。

这一幕真的太美了,谁不会心动啊!

这种言情剧或少女漫里才会出现的桥段,试问,哪个女孩不会心里小鹿乱撞?

更何况是好家庭出身的十几岁姑娘,这辈子除了爹和哥哥,几乎没见过男人,对方又是一张乔振宇的脸(对不起),这几乎是情场老鹰对出壳小鸡仔的降维打击。

但到这里还不够。

第二天,吴老师又变脸了。

剧里可以看到,吴廉开口前摆了一下脸型,戏演得真溜估计大多数女孩这个时候都会露出如兰这种惊愕的表情。

我做错什么了?

为什么老师突然收回了对我的称赞?

之前不是还说要教我他的绝技吗?

不是还要吹曲子给我听吗?

心理学告诉我们,这种认知错乱会让人陷入心理陷阱,也就是咱们今天说的被PUA了(不知道的可以去百度《煤气灯下》,是利用认知错乱让人精神出问题的经典案例)。

再接下来,只要吴老师找个理由,就能让如兰缴械投降了。

教育,研究,多少肮脏之事假你之名!

而事情发生之后呢?

如兰告诉自己,这是因为爱慕;吴老师也如她所愿,为她吹曲,哄她开心(不得不说胡意旋这一出戏,真的把一个女学生美滋滋的心给演活了)。

可当东窗事发,如兰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甚至不是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吴廉马上原形毕露:你不是自愿的么?

我可是为了帮助你学艺精进呢。

怎么,难道你还想让我娶你?

你一个女孩子好意思提出这种要求么?

这段戏真的太真实了,真实到可怕。

在我读书的年代,类似的故事不知道听过多少:某老师把女学生肚子搞大了,家里闹到学校了,给了二十万打孩子;某老师和女生搞婚外情,承诺离婚,结果女生空等了十年,老师日子该咋咋过……当然,也有成功上位的,或者叫“同学变师母”,当事人或许还有过一丝得意。

可嫁给老师真的就能幸福么?

看看剧里的吴廉的正妻吴大娘子,面对绣女来跟丈夫闹,她也只能说一句:“把这些收拾了。

”而在现实中,这些“师母”也或者如此,或者每天24小时盯着“老师”,疑神疑鬼,生怕他重蹈覆辙;或者老夫少妻,妻子无法选择职业,只能给“老师”当一辈子的助教+保姆……

吴大娘子“贤惠”地送上手帕,结果还被老公甩脸子而更可悲的是,对于这种明显的恶,社会并没有足够的严惩机制。

其实在剧里我们就能看到,对于烟雨绣楼这些腌臜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干了什么呢?

刘薪到烟雨绣楼查案子,见到吴廉,他说:你这地方这么多如花似玉的姑娘,万一出了点什么事儿,传出去怕是不好听吧?

这显然是心知肚明敲边鼓。

而后,吴廉也确实识趣地送上了银子。

再比如,丁茹出殡,路人在一旁吃瓜,说这姑娘大了肚子、脏了身子,他们难道不知道事主是谁?

连如兰一个小姑娘都想得到:咱们一个月也就一日休沐,怎么可能……那些结婚生娃的大老爷们,自然一眼就懂。

可他们干了什么呢?

吃瓜。

这些女孩子的悲剧,只是别人捞钱的口子罢了所以,对于那些师生恋的伪童话,《九义人》真的是一剂解毒药。

作为一位常年在豆瓣当知心大姐姐的豆瓣鹅,我想在此郑重提醒每一个女孩子:千万不要爱上你的老师,也千万不要相信你的老师的爱。

因为你再怎么聪明,也斗不过他的套路(也没必要)。

退一亿步,如果真的是一生挚爱,有什么理由不能等到你毕业呢?

如果他不肯等,要么是他必须借助老师的身份控制你,要么是他知道,当你成为成熟的女性,他将毫无吸引力。

(2)有趣的双时空推进和群像剧最后说说这个剧有趣的结构,据弹幕说是什么“上下阕”,说大白话就是单数集就是“上阕”,是讲7年前,蔺如兰被吴廉凌辱后报官;双数集就是“下阕”,讲7年后,孟宛团结其他义人一起向吴廉寻仇。

或者说,上阕七年前(单数集)是蔺如兰从被凌辱,到生命一步一步走向终点;下阕七年后(双数集)是以孟宛为首的九义人,怀着复仇的心向吴廉一步一步逼近。

再不然,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上阕七年前是小女孩被老男人骚扰的过往,下阕七年后是小女孩长成大女人后回来爆老男人狗头的当下。

为什么我说这个结构有趣呢?

如果有小伙伴最近看了《奥本海默》,应该记得里面也是这样的结构:彩色画面是当年奥本海默跟伙伴们发明了原子弹,结果被施特劳斯当众凌辱并撤销了他的安全许可;而黑白画面是多年之后,施特劳斯想当商务部长,结果因为奥本海默的事最终恶人有恶报。

还有一个今年爆火的剧也是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只是在剧集安排上没有这么明显,那就是《狂飙》。

《狂飙》开篇就是“现在”,即工作组来到京海市,想要团结安欣调查高启强,并最终实现扫黑除恶;另一条线则是通过安欣等人的回忆,展现高启强如何从一个卖鱼的一步一步成为京海恶势力的霸主。

今年最火的一部电影和一部网剧都采用了这一结构,当然不是偶然——因为双时空推进能在“过去”和“当下”两个时间之间自然形成张力,最大程度勾起观众的好奇心: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更不用说,这七年的时空跨度还不只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而是九个义人,一个群像,这就更让人期待了。

说到群像,不得不说《九义人》的群像安排也很有意思。

它让我想起作家阿来的《空山》三部曲,就是用三部小说,讲了互相独立的6个大故事,12个小故事。

而按阿来自己的话说,他是想用这些故事展现“机村”这个村庄的面貌。

比起故事里的人,这些人交织而呈现出的那个人群的面貌,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主角。

从这个角度说,《九义人》的主角也不是一个蔺如兰、孟宛,或是一个刘薪、吴廉,而是每个角色的言语、行动,勾勒出的一副社会百景图。

我期待,《九义人》最终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围绕女性受害的故事全貌。

如果最终喜剧收场,我会感谢它,给了我们抗争的力量;如果最终悲剧收场,我也会感谢它,用真实戳破更多虚伪的谎言。

如果女孩的一生注定到处都是陷阱,那就让我们挽着手,同行。

 10 ) 故事挺好,官员角色刻画的有些简单

剧情不复杂,但编剧导演讲故事的模式不错,单数集讲七年前,双数集讲七年后,每集都有很清晰的故事线,女频爽剧能做成这样就很不错了。

故事的主线发生在远离京城的淮州府,在一些官员或者官眷角色的设定上,还是有点欠缺合理性,有点过于简单化和理想化。

1. 陈知府很懂事,但知府也当的过于久了吴廉的靠山是宁国公夫人,一个不上不下的尚有些残余势力的落魄勋贵。

虽说宁国公夫人是跟太后跟前说的上话的官眷,其实这话也就是拿到京城外面唬一下普通老百姓而已。

知否里齐国公夫人还是当朝皇后的干闺女,结果还得靠儿子出卖感情来营救自己老公齐国公。

一个活生生的国公都这样,更何况人走茶凉的国公夫人呢。

陈知府自然是很明白这些道理的,所以跟宁国公夫人也就是面子上过得去,并没有太把她当回事,但也没有完全不把她当回事。

需要帮忙压一下关系户的案子,那就得适当的做出点样子来,比如安排衙役故意羞辱蔺如兰,后面假模假样的组织营救被困在船上的吴廉和赵寅,多半也是演给宁国公夫人看的:看吧,我也尽力了。

但陈知府也不想把自己跟宁国公夫人以及吴廉绑太深,压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他们一条道走到黑,否则派人把蔺如兰灭口便是,何必大费那些周章。

说白了,陈知府就是一个投机官僚,秉承的原则就是不得罪不绑定不负责。

这样的官员在那个时代的官场上比比皆是,但剧里给的他的人设则是至少在淮州府当了七年的知府,这个就有些不太合理了。

在宋朝,为了防止出现晚唐年间的地方割据,知府这一品级的官员一般也就三年一任,任满经过吏部考核,要么升迁,要么平调他府,要么谪贬。

大多数官员都会在任期未满的时候就升迁平调谪贬,除非极为特殊的原因,否则极少原职原地留任。

看剧中陈知府的行事风格,既不像政绩突出深受百姓爱戴的,也不像大奸大恶导致民不聊生的,也就是庸碌投机之辈。

按照宋制,用不了三年就会小升或者平调。

至少七年还留在淮州府当知府的这个设定,又没什么特殊情由,这个设定确实有待商榷。

2. 有些单薄的宁国公夫人再说宁国公夫人,国公爷活着的时候,可能不一定能像知否英国公那样让官家都得礼敬三分,但也不至于比消极缩头保身的齐国公差太多吧。

惧内的齐国公尚且还有一子齐衡,本剧的宁国公怎么就看起来连一个子嗣女儿都没有,导致回乡寡居的国公夫人为了维持自己的那点面子,只好靠吴廉手上的刺绣来讨好太后和宫里,这个设定也是有点太过于简单了。

在非赵姓的爵位里,公侯伯子男排序,国公是最高一级的爵位,能得到这个称号的,要么是祖上从龙浴血奋战从死人堆里舍命救过先帝的,要么就是冒着全家杀头的风险拥立有功的,再或者就是开疆拓土家里挂了几十口人让官家可以理直气壮告慰列祖列宗的,所以国公爷的称号可不是大白菜随意给的,一旦给了,那荣耀也远非一般个宰相尚书可以相比的。

能嫁入国公府当上国公夫人的,除了煊赫的家族背景,还得是祖坟上冒点青烟的。

而且国公府那种深宅大院,里面的关系也是盘根错节,不是说挂上国公夫人的名头就可以院里无敌了,上有公婆叔婶的长辈规矩,旁边还有自己老公的兄弟姐妹们虎视眈眈,还有国公爷的二三四五六七八房的小娘也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不排除英国公那种只娶一个正妻的好男人,但少见),下面还有一群嫡庶子女也不见得都是让人省心的。

在这种环境里,你不锤人就得被人锤,即便是再白莲花白月光的人设,也得被锤炼成了芈月或者熹贵妃了。

但剧里的宁国公夫人,年纪这么一大把了,智商情商还是很让人捉急。

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想明白,即便宁国公去世了宁国公府没落了,寡居的宁国公夫人回到老家也不会过太差,但她非要趟吴廉的浑水,然后去讨好太后和宫里,到底是图什么呢?

难道就图的个在老家受地方官的尊重?

再者说,宁国公夫人的儿子女儿和娘家都哪去了,一旦出点什么事,只要宁国公府的招牌没被官家没收回去,亲族裙带们就不可能坐视不理。

这不是说大家之间有多么相亲相爱,而是大家族的脸面问题。

剧情设定上给吴廉找了个宁国公夫人这么大名头的靠山,想呈现的就是通过正规渠道来搬到吴廉很难很难,这个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既然拉出宁国公的旗号了,但只摆出来一个这么一个有些单薄的幕后boss,感觉就少了那么点意思。

3. 赵寅这个角色的设定和智商明显不及格再说说那个赵寅,能在江南当上市舶司提举,别看官不大,但是实打实的肥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肥缺。

即便是花银子买到的官,那也得是朝中得势的那一派里的人,才有花银子买这个官位的资格。

既然赵寅那个智商能坐到这个位置上,那除了花钱,他背后的势力必然也不容小觑。

结果轻轻松松就被提点刑狱司的娄名章给拿下了,就算是证据确凿,娄名章官职也比他高,也不顾及一下赵寅朝堂上的靠山,这个也有点说不过去。

总之就是赵寅被拿下的太简单,跟之前在柳三娘面前的嚣张,落差有点太大。

看到目前这几集,娄名章的人设逻辑还没什么太大问题,希望后面别闪崩。

《九义人》短评

3.5故事题材很好,单双集叙事我很喜欢,否则一直看单集我估计早气死了。大结局的对簿公堂据说是过审问题删减了,显得莫名其妙,最精彩的部分没了,既然没过审为什么不改一下剧本呢,显得很突兀。

7分钟前
  • GAKI
  • 还行

说实话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但胜在这个题材的底色是善的: 是女子互为臂膀相互支撑;是打破桎梏以身正道恣意人生;是女子为商接济天下的宽广胸怀;是善邪歹念驳斥时动的一丝恻隐。剧本身给三星,多给的一星算作我的“义”,愿真实生活里蒙受冤屈的女性也能得到自己的公道,睡个安稳觉。// 我觉得这部戏主创都演的很好,不必过分苛责。

12分钟前
  • 梦非梦
  • 推荐

一个奢侈品牌创始人居然能动用三十万正规军?基督山女伯爵的设定酷是酷的,取经路上一个一个收徒弟,但是拍得真的儿戏。乔振宇要演反派也不用演一个……

13分钟前
  • Eeu
  • 较差

看这种剧就是拧巴,把一个现代化的故事套进古代背景去,然后哪哪都难受。

14分钟前
  • 世纪症候群
  • 较差

可看,比普通古偶有意思点,但又不够带感,目前三点五星吧。

17分钟前
  • 梅西的工藤新一
  • 还行

一集七年前,一集七年后~结局结束太快,好像是折腾了七年,使了全身的力气,最后就放了个屁~还是爱这种群像剧~25集的童话真不错~

21分钟前
  • mpor2
  • 推荐

题材很好,其它慢慢进步

25分钟前
  • DkeeeeeR
  • 还行

奇数集气死,偶数集爽死,有种复仇者脸面集结的爽感,这种普通人一起对抗恶势力的片子太好看了!人不能靠等,就能等来救世主,遇到不公只能自己打回去,点灯的人多了,也就没那么黑。

29分钟前
  • 力荐

原著更有腔调 但改编后结构改动很大 题材少见值得多半星

31分钟前
  • 大雾
  • 推荐

编剧是认真的吗?为了抓一个强奸犯,蛰伏7年死了3个人?还以为女主有多厉害。。。装了一部剧。。。真服了

36分钟前
  • 喝不醉🍺
  • 很差

看了几集之后,莫名其妙, 是要讲个什么故事?这确实代表了中国大部分导演水平。只会拍烂剧。古装全一个调调,说话必须掐着表,节奏必须缓慢。你这么干之前,故事得先说明白吧?整个稀里糊涂,我真想往这帮从业者脸上吐口水。豆瓣买高分倒是玩的挺溜。

37分钟前
  • 超级佛朗基
  • 较差

已看7集。据我所知如兰是被PUA后自愿跟吴廉谈恋爱并且上床的,后面发现吴廉还搞了其他很多女的她就去状告吴廉,后面怎么变成强奸了?到底是我没看懂还是剧情有问题。而且剧情经常上下不连贯,上一集还在讲这下一集又讲那了,我能看懂它是穿插叙事,但是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另外如兰有胆状告有胆自杀,却没胆说出其他被吴廉搞过的女的,虽然是考虑她们的清白,但是有时候为了赢就应该说。

38分钟前
  • Zack Zhao
  • 较差

题材很好。完全没有情情爱爱,只有girls help girls。但是有点虎头蛇尾,感觉就是主创立意是好的,但是没有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所以很多地方感觉很bug。最后一集还是很惊喜的,又笑又哭。后期太拖沓,20集内完成会更好。

41分钟前
  • 鲍伯甜心
  • 推荐

十二三集能解决的问题真的不用二十四五集来解决。真的。但是这剧泣诉千百年来女性被辱状告不易的立意确实不错,比各种古偶强很多,值得赞扬。

45分钟前
  • 辰曦子
  • 还行

伸张正义需得让权贵用新利益替代旧利益,深刻了

47分钟前
  • Page_Chen
  • 力荐

如兰演技还可以,其他人矫揉造作。二十多集,反派几乎零伤亡。有勇无谋,智商都是负的义人们。

49分钟前
  • 我和猪猪
  • 较差

题材挺不错的。但是没有特别喜欢的明星,而且据说拍的一般就看了解说,嗯,还好看的是解说。

50分钟前
  • 是小诺诺呀
  • 还行

我还是要说,在父权制度之下,男性与女性皆是受害者。

54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力荐

我这几年很难看进去一部剧,希望是我没耐心了,而不是有些剧除了高的立意什么也不剩了节奏一会快一会慢,我觉得比较怪异的是柳三娘那一段,还巧逢疯马秀这个敏感话题,女子向下的自由从来不是自由这点却在剧里没被纠正。弃了,有时间再看吧

59分钟前
  • 桂花酒
  • 较差

中后段剧情真的有点拖沓了,反复闪回的情感戏份有点多,前期的智谋还挺厉害的,后来就有点比后台了,而且最后打赢官司感觉有点儿靠运气😭🙉

1小时前
  • 苏不西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