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竟然可以爬到顶楼 “荡秋千”?
演技拉胯 !
今年最烂的电影,没有之一。
很多逻辑跟不上,感觉女校画风是这几年的画风。
男校以为是80年代呢,后来一看他们还在一起玩“和平精英”。。
那为啥两个人也没加个微信,都是靠“喊”。
而不是用微信或者电话?
还有狗哥不是复读的么?
全程咋没发现上课?
(女主教的不算哈)海的女儿 到底是因为她爸爸是卖咸鱼的?
卖咸鱼开个奔驰 还不行么?
还觉得父亲给自己丢人了?
实在难以理解。
剧情也拉胯。
学生时代的朋友A买了票请我去看电影。
朋友因为有事没法去,把两张票都送给了我。
而我就约了我另一个学生时代的朋友B去看。
以上就是我为什么去看这部电影的原因。
本人作为芸芸一观众,一直自持一个判断好电影烂电影的朴素法:电影讲的故事是否拍得有头有尾。
所谓头尾就是逻辑自洽。
燃野少年的天空是一个主打歌舞片的电影,它的故事情节设置得简单点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部电影的故事设置却像西瓜拼羊肉,牛奶配番茄汤面一样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的。
如果说是单纯无厘头就算了,无厘头的歌舞剧一样能带给观众欢乐。
单纯的舞动配合着好听的音乐,不管前后因果,怼着青春的脸和纤细热情的肢体拍下一场一场的舞蹈(就比如宝矿力那个广告),体感也是好的。
而燃野偏偏不:这样哪里能显示出我们的内涵!
所以它硬生生拗出了一个又一个超级尴尬的剧情。
明明男校女校的设定、带粉红蝴蝶结的咸鱼、被忽视嫌弃的人在舞会放肆捣乱、世界上第一个跳舞的人为什么跳舞,这些元素都那么浪漫,为什么就能拼得那么尴尬。
看的时候我内心就无端在想:果然,做电影就是不能贪心,不能在一部电影里啥都想讲,这样只会搞了个乱七八糟的大拼盘。
故事线尴尬就算了,回归最本质的歌舞,难道就没有观众也和我一样觉得!
他们的舞蹈动作一直在重复重复重复吗?!
男校女校在校门口雨中比舞那段我私心是很喜欢的,但是比着比着舞,男生女生舞蹈动作重复得犹如我在看广场舞……歌舞片的舞戏难看,我已经尴到在频频看时间,希望这场电影能快点结束了,我身边的朋友B也是欲言又止,想玩手机而不敢玩的状态。
朋友A是彭彭的粉丝,我去看电影前答应我无法如约的朋友A拍点彭彭的帅照给他,以至于最后我坚持看完了整场电影……但也没觉得哪些场景适合拍…… 电影散场,与朋友B交流观后感,才知道朋友B以为我是彭彭粉丝才没敢说想走…… 朋友A收到彭彭帅照后遂问我观后感,基于她是彭彭粉丝,我也没多加吐槽,只委婉表达:“感觉有点像宝矿力加长广告。
” 事情到这,其实本该结束。
但是等燃野网上也能看后的第二天,我收到朋友A的微信:“刚在地铁看到宝矿力的广告以为是燃野的宣传片。
” “我就说像,你看完了电影觉得怎么样?
” 朋友·观影票出资者·彭彭粉丝·A:“只看了一半,太尬了没看下去。
”
除了几首ost还不错,以及一些配角演员彩蛋还可看外,真的尬到离谱原本《风犬少年的天空》后期剧情在我这就崩坏得很厉害,不过好在是根据自身经历改编,加上重庆这个自带特色城市,让可看性变高了。
可是看得出编剧对于剧情把控真不行,后面无比悬浮,这个全原创新剧情,直接飘在天空去了高三复读去一点学习不讲,就跳舞?
重庆的师资不用,跑去海南意义是什么?
李若彤的姑姑我真还没认出来,郑秀文请来了,为什么不让她唱一首呢?
谢楠做主持还是可以的女主很一般,甚至有点撞脸「乔英子」。
彭昱畅有些镜头颜值变帅了,发型很重要,而且同片其他男演员反衬hhh作为歌舞片还是挺垃的,有点陈可辛+周星驰的港片模仿痕迹,一群高中生搞得像小学生一样女主你真的信自己妈妈是sammi?
又不是小屁孩啊。
卖鱼的开得起跑车,还能被校园霸凌?
恨富了好嘛!
雨中跳舞没有浪漫和氛围感,反倒给人一种《紫禁之巅》的感觉
我似乎对一切的“青春片”都有很大的宽容度,但也似乎不会主动去看它。
想想也许是电影里的情节似乎总是更加的张扬吧,青春的热血、潇洒、无所畏惧都更加明显,也总有一些人陪着你一起“疯”。
所以我总是很羡慕这一切,因为自己总是太过于懦弱,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过了这么多年,看电影的时候能够放纵自己去做一个两小时的“美梦”。
不过还是把这部电影当歌舞剧看吧,许多情节设置上的突兀与不知所措。
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泪点低下,断断续续的看完好多舞蹈的部分都能看哭。
但是虽然情节设置的无厘头,我依然愿意沉浸在青春之中。
愿意陪你一起做傻事的人,一定很爱你。
风犬让我对这部电影报了很大的期待,想着去电影院看,但后来看到网上的评价,我就没去看,感觉会是l片。
后来在家里看了,我的感受就是,这部电影到底再讲啥。
一会突然跳舞唱歌,尤其是女校的学生来辅导男生学习那块,我一整个惊呆,是走印度歌舞路线吗?
突然的黄色玛莎拉蒂,让我对女主家庭产生了误解。
突然蹦出的歌手妈妈也让我十分不理解。
要拍励志青春歌舞片就往励志的方向去,想拍普通人努力过后却依旧不如意,但依然抱有希望也可以。
最后整一个不伦不类出来,最后大家去参赛也太扯了,直接脱离现实了好吧,四面环海的一个大台子,大家怎么过来,就算过来了,天也黑了吧。
这也算了,我以为大家会在没有人的舞台默默跳舞,给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一个交代,然后男女主互述心意,再来一段心灵鸡汤给电影升华。
结果就是不知道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一起跳个舞然后全剧终,姐妹们,我真的不理解,然后片尾告诉大家,我们排练舞蹈多么不容易,好多还是从没接触过舞蹈的人。
导演你究竟想干什么!
不知道以为抄的印度片 狗都不看 狗都不看 狗都不看 狗都不看 狗都不看 狗都不看 不知道以为抄的印度片 狗都不看 狗都不看 不知道以为抄的印度片 狗都不看 狗都不看 不知道以为抄的印度片 狗都不看 狗都不看 不知道以为抄的印度片 狗都不看 狗都不看 不知道以为抄的印度片 狗都不看 狗都不看 不知道以为抄的印度片 狗都不看 狗都不看
评论里面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很差,到处让人抠脚尴尬。
但这恰恰不就是青春吗?
青春之气息裹挟着的不仅仅只是活力激情热爱,同样还有尴尬、苦恼与想要做一件大事的“壮志”。
我欣赏这部电影,是因为他讲出了我不敢讲的许多话,青春期的我不敢讲,但电影里面大胆讲出来了,仿佛自己也如释重负。
“那些不被看好的人,成绩很差的人,嘴巴很笨的人,他们就不配发光吗?
”作为一个23岁开始学习跳舞的“老龄”零基础舞蹈爱好者,你知道要做多大的心理建设迈出第一步吗?
这孤单又另类,尴尬混杂着热爱的一步。
我知道我目前四肢不协调很笨拙,但我同样明白努力的意义。
我知道我现在跳的不好,但我现在享受融入音乐摆动的快乐,享受自己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发光的快乐。
但我还妄图在你们眼中发光,要让大家看见我的光。
“撞碎世界上所有南墙,去成为你的光芒”
以青春为标签的电影有很多,但看完这部电影,我久久不能平静,首先,我很敬佩为这部电影付出的工作人员。
《燃野少年的天空》敢挑战歌舞片,勇气是有的,但是我觉得本片烂的地方,就是在雨中跳舞,甚至我看到那么多人在雨中跳舞的时候,我心想的并不是哭,而是想笑,真的就是各跳各的,而且接近影片尾声的时候,那句“这就是青春”把我彻底懵住了,我想请问编剧,你为什么认为?
一大群人在那跳舞就是青春吗?
可能在100个人里,就100个青春的定义,难道跳舞就是青春吗?
青春的定义,我们谁也不能肯定,但是青春绝对不是用来恰烂钱的工具,《燃野少年的天空》不是一般的烂片 属于那种剧情没讲好,跳舞没跳好,纯属用来恶心人的,,这三星,送给尹正,乔杉,和刘敏涛吧,感谢他们给我们送上来精湛的演技,让我们感到不那么无聊
①作为国内比较少有的歌舞片,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尝试,对于电影里的歌曲和舞蹈部分,都挺能带动观众情绪,很热血,也很符合青春片的氛围②剧情来说,毫无故事线可言,所有的矛盾或者是人物关系都没有交代清楚,喜剧效果也没能达到,很多看似搞笑的台词实际上都很尬,整部片子都是靠歌曲和舞蹈撑起来的③里面有很多明星客串,一是能达到“明星效应”,以前辈带新人的模式,也算是国内青春片的惯用老套路,二其实也可以与片子的主题对应上,“在我们的青春里,每个人都应该是电影里的主角”④感觉作为青春片,歌舞片来说,电影色彩还是缺少了一点,不够丰富,虽然片尾有个五彩喷雾,可以隐喻是我们五彩的青春,但片中无论是人物的服装,亦或者是布景,色彩都偏单调了一点,既然要走荒诞夸张的路线,色彩也要大胆的配合起来。
最后,也希望国内的歌舞片能越做越好!
向好莱坞靠近!
有没有半星选项啊?
看题目我以为是一个和少年的你一样的少年自我救赎的片子。
哈哈。
这个片子是想表达什么?
高中生的叛逆?
年轻人的友情爱情?
为了梦想的执着追求?
哈哈。
先说彭昱畅,你演时分和卖咖啡的草根和这个有什么变化吗?
我真的怀疑你突然火起来那阵吹的你的演技到底在哪啊?
而且一直在变丑变挫,明明可以是帅气的小伙子怎么也不注意自己的外形管理啊?
真的好让人失望...再说剧情。
这哪是什么为了梦想一起拼搏奋斗的励志故事,这不就是一个傻小子追姑娘的俗气青春爱情故事吗。
也别说青春了,我青春可不是这样的,不好好学习天天瞎玩,不琢磨正事只想着我的青春怎么干一件大事...?是什么热血动漫看多了吗?
试问哪个当代的中国小孩的高中生活是这样的?
我就想问问我们的编剧们,我们的青春终于不是车祸堕胎了,怎么就开始变成gai头混混了啊?
梦想?
男主根本不是为了梦想,他就是为了追姑娘。
女主也不是为了梦想,她是为了找妈妈。
几个男主的兄弟更不是。
唯一一个喜欢跳舞的那个二十八岁大哥还放弃了。
这个电影里到底谁在追求梦想啊?
这不就是瞎胡闹吗?
这是对的吗?
少年的你那种带点悬疑的青春爱情故事都知道高中生生活的重点是学习啊学习。
不是说不学习不行,但是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现状啊!
他们不管主观还是被迫都是以学习为主的,哪有时间又打工又瞎逛又溜来溜去地谈情说爱...友情。
不是,几个傻小伙子一起,啥也不想,就想着干一件大事。
只有干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凸现友情吗?
高中生,就算是有点莽莽撞撞的男生之间的友情,也可以在日常中流露出来啊,为啥这些青春电影总喜欢轰轰烈烈啊,不真实也让人无语。
让我觉得年轻人的友情的表现方式就是啊啊啊哭哭哭淋大雨误会吵架冷战吗?
校园生活。
女主角因为家里卖咸鱼遭遇了很严重的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最后也没处理啊,霸凌的人也没付出代价啊,也没意识到问题啊,这霸凌的线也不了了之了。
而且老师对待学生也很不公平,老师的形象在这里也被抹黑了。
(这电影到底在干嘛啊?
😅)爱情。
我真的笑了关于爱情这。
广电不允许高中生谈恋爱,你就搞了个复读生是吧,那段我真的笑死了,俩人很认真地讨论我们都到18岁了可以谈论这种喜欢的话题了,一度让我以为两个人要开始点什么18岁以上内容了。
整个爱情线也很奇怪啊,突然就互相喜欢了。
还有舞蹈队队长的线也是奇怪,她是喜欢那个瘦瘦的男生吗?
人设。
每个青春片里就都得有主角、一个胖胖的、一个莽撞的、一个委婉的/惨的,或者再来一个高冷的。
这片也确实没让我失望。
几个人物也都太刻板了,也没什么深层的层次。
胖胖的就因为胖有点自卑,喜欢另一个胖女孩😅,完后还呆呆的;莽撞的就和主角有误会完后就吵架...还有就是男生必须听见有美女才会加入舞社啊?
这是什么标签印象,这和写女生碰到帅哥就走不动道眼前冒粉红泡泡有啥区别啊..?那个二十八岁读初中的大哥。
这个角色有什么意义啊?
为了说明不管多大都能追逐梦想?
留你妻子一个人养家糊口,你自己在干什么啊?
追求梦想也要考虑现实的啊!
这也太离谱了我说。
一个二十八岁的男的,没钱,靠老婆养,追求梦想,哇,放在生活组都会被劝分骂出高楼啊...成长。
青春片最让人感动的部分就是年轻的孩子们互相帮助一起成长的环节了。
这部电影里,霸凌的孩子没认识到错误,被骂有点娘的男孩子没有强大起来,和父亲有矛盾的男生没解决问题,二十八岁读初中大哥也没有肩负家庭责任有什么成就。
我还以为跳舞之后胖胖的男生可以减掉体重重拾自信,也没有😅结尾那在硬拔高,人生还有很多比赢更重要的事。
是,是有,但这不是你们不好好学习的借口好吗?
做咸鱼要做最快乐的咸鱼,是,但说出这句话的前提是你已经努力过了。
你们一帮年轻人高中不好好学习不干正事,完后说要当快乐的咸鱼,导演你是想给小孩们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高中不学习也行不努力也行,我和我的好朋友们一起玩才重要?
而且你要是跳舞跳出出路了也好啊,最后啥也没有。
十八岁和这个夏天都会消失,你要是真的这样长大了,以后一定会后悔的👍“愿意陪你做傻事的人,一定很爱你。
”可视十八岁光有爱又有什么用?
——————————————————最后说点我喜欢的点。
他们在花车上的时候,那个手拉手上车的场景很美我很喜欢。
我以为要爱乐之城了,不过还是很失望哈哈。
女主坐在公交车上,突然下雨了,她匆匆把车窗关上又立刻回头看男主,雨滴斜斜密密地打在窗上。
——————————————————
你又要开始了是吗?
7,改编成分重了,省略了几个情节以外,甚至还加了新的故事,细腻的心理挣扎场面并未以想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导致有些情节转换比较突兀。不过费兰特文本的力度确实比较难映像化,也能理解吧。
四星是给打动到我的两个片段:女主和孩子们被“反锁”在家里亦真亦假的窒息感;女主沉浸在音乐家的演奏里,开始正视眼前这个男人有多迷人。尽管是意大利电影,但是故事偏美式了,结局梦幻又虚假,图一乐吧。
大提琴音乐很好听~某一天的时候爱着,另一天不爱了,很无奈,却也没有为什么。能怎么办呢?放逐自己也挽回不了丁点。let go,也许真正该放开的是自己。
改得真是一团糟。之前唯一一次看该导演的作品是《佩雷拉的证词》……建议导演以后就不要去碰这种纯以笔力取胜的小说了……
崩溃边缘的女人~看了真是扎心!结局一点都不喜欢,坚强独立的女性,最后又是依附于另一个男人啊
还可以 女主角演的还行
文本是扎实的,女主的表演也不错。只是感觉张力略显不足,关键情节的处理似乎过于简化了。
改编放弃了奥尔加让女儿在她走神时用裁纸刀扎她的情节,缩短了大门打不开的心里历程,丰满了楼下邻居大提琴家的个性。
片名翻译不喜欢,原名是被遗弃的日子,诗意性的翻译失去了原本的力度。/改编只能说是按照小说剧情进行了影视化的呈现,但是文字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并没有通过电影语言呈现,依赖了大段独白;小说开头是丈夫的坦白,而电影改成了欢乐的河边假期,也少了冲击力;丈夫出轨对象改成了女学生,不知道是何用意。/奇奇怪怪的配乐铺满整部电影,十分出戏。/女主角的长相有点像于佩尔。/期待科塞特和克鲁兹合作重新拍这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永远不要把生活重心只放在男人和家庭身上
其实女主坐在打字机前的时候最迷人了,即使是在她翻译那篇并不存在的书稿的时候。 23.04.12 重看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很能投入进这种电影 我会想起年轻时的妈妈 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依然漂亮但满脸倦容的姐姐 她们总是表现得坚强 而那些破碎的情绪总是伴随着我
看完之后我挺能理解女主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挥挥衣袖,立刻振作的。但是我没懂捡垃圾的那个女人是嘎哈的
母女关系那条线几乎没有。
埃莱娜·费兰特《被遗弃的日子》改编。靠下一个男人“拯救”的结局还是有些庸常了,不如奥尔加坚定地对孩子们说,以后再也不能依赖谁只能靠自己来得干脆利落有觉醒性。
3.5。女演员的表演是非常好的。丈夫另结新欢,她从不知道,不接受到最终接受这个事实到重新振作,中间的崩溃、慌乱、迁怒孩子,心不在焉,精神恍惚,演员都做了很恰当的外化处理,使观众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她身上,看她如何自己去处理逝去的感情,再发现楼下的邻居。但导演的技法并不够细腻,前面重点都是女主的生活乱成一团,后面女主关键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却不够清晰明白。以后再看小说吧!
向下背离灵魂的改编。女主和她家的样子和我想象中的很像,但原著大篇幅的心理描写,改编难度太高了,于是导演就把残酷的真相抹去,改成了一个容易被理解的好莱坞式的故事?人物塑造上很诡异,女主艰难恢复的弧线被抹平了大半,最后竟然还要设计让别人去点拨她,再安排她亲口、郑重地对前夫确认他没有错——所以到头来,在被“抛弃”后,她不仅需要被拯救,而且还需要去原谅?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的灵魂和克莱默夫妇挺像的,但后者好歹是以丈夫为主角的,逻辑上能说得通。在《碎片》里看到费兰特本人质疑卡拉诺充当拯救者的不当和节拍器比喻的不必要,也是很畅快。哪怕导演内心的意图再真诚,客观上他把原作的精气神抽走了,一个展现女性力量的出色故事在他手里变成了削弱女主生命力的拙劣投机的庸俗作品。
名字叫被抛弃的日子
费兰特的小说被拍的这么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