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太太遭人嫌了,被送去养老院,结果进了一家青春照相馆,返老还童,重回20岁,用了另外一个身份,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她开始享受青春,享受生活,享受恋爱……所有人都在感悟,改变,当再变回老人时,全家happy了,温暖了,温馨了。
开场课堂上就把主旨点出来了,老年歧视,老人群体的特点,被一群年轻人直言不讳的点出来了,这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甚至我们自己就天天遇到碰到感受到,简直就是感同身受吧,就如开场归亚蕾在片中饰演的沈梦君,说话尖酸刻薄、爱攀比、小家子气,针锋相对,瞧不上别家孩子,只有自家儿子最好,虽然穿着一双已经很破了的鞋子,但是还是很嘴硬,在家里她明显重男轻女偏爱孙子,什么都要说上一句,管上一下,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到处指点,到处说教,儿媳妇差点成忧郁症,没人愿意和老人相处。
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个老人爱这个家,一生的精力都在儿孙身上,没有好好为自己活过,但临老还要将被送往老人院。
以为要进入悲伤模式了,马上翻转了,一张照片神奇的让老太重回最美好的年华,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老太太成为了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圣斗士,简直就是青春逼人魅力四射,年轻貌美,正因为有这些外在优势,所以即使你小气,刻薄,还是老人那副行为,依然会吸引人,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再去引导别人却得到的是爱慕,年轻人被拒绝一次就这么垂头丧气,我们只是需要一些时间适应黑暗,心灵鸡汤不会让人反感反而让人心动,完成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又鼓励孙子积极向上,并且与老头子王顺德、帅哥陈柏霖火花不断…可是如果就这么重活一次多好呢,但现实就是现实,在有了自己的事业,又有自己的爱情的时候,放弃了,都重新归位,但是好像一切都不一样了,儿子再一次感受到母爱,儿媳也更理解婆婆,老太也变得更温和更体谅小辈们了。
看完后,我以后也会更体谅老年人,但更要努力活出自我,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因为有一天我也会变老。
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片子,我一直觉得适合全家看的片不多,爆米花电影当然更迎合年轻人,但是看过了得到了视觉冲击而已,当然父母可以陪着孩子看动画片,那叫陪看,全家看得有能找到不同的欣赏点,都能感受到,捉妖记适合全家看,因为都可以找到各自主题,重返也是如此,年轻的子女可以带着爸妈四老一起去看,中年人也可以带着老人去看,老人也可以自己去看,不同人生阶段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点,感悟到一点东西。
下面说说演员吧,给我最大惊喜的是杨子珊,这里简直就是太美了,以前真没发现这么好看,尤其是复古装真的很惊艳,小酒窝实在太好看,唇尖也漂亮,演技更是可圈可点,角色诠释的很好,hold住了老年人到年轻人的转变,外表美艳霸气,内在还是老人阅历,外在习惯形态,包括一些小动作小习惯都保持的很连贯,从不适应突然身体年轻化、到身心均年轻化,以及一直保持的成熟老道心态的表演,极具说服力,和归亚蕾老师真的很像,都有2个小酒窝,2人在转化方面足够衔接,从步伐到姿态到动作那么天衣无缝,这是影片成功的很大一方面,这样就让人不会在乎逻辑线,而只关注他们的表演和他们体现的主旨。
这次我居然真的get到了陈柏霖的帅点,喜欢这种成熟一点的男生,对小鲜肉我一向不咋感冒,但是这次鹿晗也表现还行,定位比较准确,只有小热血小真诚小可爱,里面的女演员都挺漂亮的。
喜欢里面的复古风格的服装造型,背景也很有风格,五大道吗,真的很有风情和历史感。
由《催眠大师》导演陈正道执导的《重返20岁》确实是一部让人惊喜的诚意国产之作,在如今地雷频出的国产电影圈里,这部电影拍的可以说比“业界良心”还要好看。
除了导演优秀、演员给力、团队上乘之外,它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它的剧本了——正如聪明人都知道的那样,《重返20岁》跟《奇怪的她》是同一家公司开发的两个版本,用来面对两个国家的市场,抚慰两个国家的子民,所以,同其他用偶像来圈钱的雷人片不同,本片的剧本创作可是来自于韩国成熟团队,因此,《重返20岁》在剧情上便已经甩了国产喜剧好几条街。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经过国内编剧的改编,电影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更能吸引国人去接受《重返20岁》的熏陶——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要做两个版本而不直接引进《奇怪的她》的意义了。
但《重返20岁》跟《奇怪的她》在主线上终归是一致的,这也是招致大家误会与谩骂的主要原因——谁愿意花钱看两个一样的故事啊!
(诶不对,你们看《奇怪的她》肯定都是下载看的吧!
)所以,如果片方开发项目时能更大胆更前卫一些,将《奇怪的她》剧本反过来交给陈正道,以目前的完成度来看,《重返20岁》去争奥斯卡也不足为奇……最起码,能让大家从国产片中看出诺兰的味道来。
故事的原剧情是这样:一个老太太,她在家被当作是家庭的累赘,在外又被牌友所嫌弃,但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别的,而是她自己的一张其欠无比的臭嘴。
就是这位没事找抽型的老太太,家里人商量着送她去养老院,可因为阴差阳错,她的身体回到了20岁的样子。
于是她借20岁的身体,用了另外一个身份,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她开始享受青春,享受生活,享受恋爱……同时用新的身份去反思了自己,回味自己的人生,最后,当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她又选择变回了老太太,只是这次,她变成了一个懂得体谅他人,性格温和的人。
表面上看,这个故事谈不上多有新意,当然,人家毕竟是个喜剧片。
但如果把剧情反过来看,就会立刻成为一部经典暗黑作品。
就像回文诗一样,剧情可以如下:一个走过了圆满人生,温文尔雅,热心和蔼的老太太,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和睦,只想安安静静度过余生的老太太。
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只魔鬼,要无偿赠予她青春,她接受了,于是身体变成了20岁的年轻模样,有娇嫩的肌肤,红润的嘴唇,丰满的肉体,天使的面孔,她喜出望外,开始享受人生,她去恋爱,去歌唱,去作年轻时候没来得及做的事情,一辈子的人生经验让她懂得怎么去关心别人,去鼓励别人,她的生活变得如此完美……眼看就要成为一个出名的歌手,与一个年轻帅哥将要坠入爱河。
她觉得这是上帝的恩赐,而不是和魔鬼的交易。
然而这时剧情来了一个大转折,魔鬼在她最快乐的时候,把她的青春夺走了,她又变回了老太太。
所有美好的青春瞬间失去了……事业,爱情,都像一场梦一样突然醒过来。
她开始不能适应老年生活,虽然这本来就是她的老年生活,然而在品尝过返老还童的魔力甘霖之后,她已经忘不掉那个味道了,她开始发疯地寻找,想再次找到青春……从此她再也无法安心生活,变成了一个嘴欠的老太太,每天喃喃自语,给家庭、朋友、身边的人都带来了无穷的负能量,最终家里人无法忍受,将她送进了养老院,她逢人就说自己有返老还童的魔力,最终被当作精神病孤独地死去……在死前她才明白,魔鬼的赐予,也是掠夺,上帝的掠夺,也是赐予……这样一来,一部伟大的拷问人性暗黑的作品就诞生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魔鬼给予的暂时的青春轻易就摧毁了一个老太太的安静生活。
片头再随便加几句《浮士德》,然后陈正道最好也改一个东欧的名字,什么安德烈安哲普罗哲思之类的。
就会有一帮文艺青年过来跪舔卧槽多么经典的文艺片啊!
嗯,希望电影片方能看到我的这个建议,虽然现在没机会实现,但完全可以等到《重返20岁》大卖之后开发第三个版本,我不会收版权费的。
《Miss Granny》原本是作为韩国希捷娱乐公司一本两拍的大胆实验进行立项开发的,无奈中方导演人选陈正道去年忙于《催眠大师》的制作,无暇顾及此片,遂一直拖延至今。
希捷公司中韩两地同时上画的美梦虽未能实现,但去年年初先行登场的《奇怪的她》却以年度票房亚军成绩成为韩国影坛一匹大黑马。
毫无疑问,韩国版在票房与口碑上的巨大成功既是中国版的利好因素,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成为附加在中国版身上的无形枷锁。
尽管片方在宣发时一再宣称既非翻拍,更非抄袭,而是完完全全的原创之作。
但从一年后上映的成品来看,陈正道所做的更像是把一栋韩国建筑凌空平移到大陆的地基上,然后在其上涂抹上本土特色的油彩。
韩国版质量极高的剧本保证了中国版的基本素质,但过于忠实的复制以及略显生硬的本土化无疑会让那些已经看过韩国版的观众失望而归。
或许是因为《奇怪的她》珠玉在前,或许是希捷公司方面的特殊要求,《重返20岁》在剧情层面并没有呈现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二次惊喜,陈正道犹如一个听话的匠人般几乎全盘照搬了韩国版剧本的全部内容,不光是整体的结构以及具体的桥段,甚至许多台词听起来都有种演员在朗读字幕组台本的生硬感(最典型的例子,杨子姗片尾登台唱歌前那段中二气十足的独白)。
如果对《奇怪的她》还留有印象,便会发现《重返20岁》的移植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故事层面,场景、服饰、道具,大量镜头甚至是画面构图都完全可以在韩国版里找到影子。
当然,对于大多数来到电影院,根本没听说过《奇怪的她》或者只是想冲着鹿晗尖叫两声按按快门键的观众来说,这种高度的重合并不是什么问题。
《奇怪的她》所折射出的有关家庭与亲情的价值观是非常符合东亚人传统观念的,这也成为了中韩二国能够同时将其搬上银幕的重要原因。
但显然,韩式类型片里惯用的煽情套路、浮夸表演是难以被中国观众真正接受的。
因此,陈正道在《重返20岁》里最重要的工作反倒是如何让这样一个来自邻国的故事成功落地。
为了让故事看起来亲民而不显突兀,他确实下了点功夫,麻将馆、邓丽君、《还珠格格》、广场舞,甚至是摇滚音乐节,这些元素的确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但导演满脑子想的只是如何一对一的替换,似乎并未思考这种简单的置换后是否会产生强烈的违和感。
《奇怪的她》里复古与时尚,老旧与年轻兼具的特质,在《重返20岁》里被对接地气三字的过分追求所取代。
这样做的结果,难听点说,就是逼格大降。
在此只举一个例子,《奇怪的她》里有这样一段情节,奶奶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婴儿啼哭不止,便主动过去帮忙,甚至还大谈特谈一番育儿经,这一切都被电视台导演看在眼里。
到了《重返20岁》,类似的情节再度出现,只不过接地气的导演把故事发生地换成了中国北方喧闹的菜市场,而当操着一口台湾腔普通话的陈柏霖与前来为女主角解围的摊贩们扭打在一起时,那种别扭劲儿可想而知。
在《重返20岁》的世界里,既有操着一口流利京片子的大龄剩女,也有老上海的弄堂小巷,有北京的LIVE HOUSE,也有漂着扬尘的张北草原,导演一股脑儿的把他想象中的亲民元素堆砌到了电影里,但最后所营造出的生硬感却成为了电影最致命的减分项。
其实,导演陈正道的成名利器就是不接地气空中楼阁式的偶像爱情片,之前与林志玲合作的两部作品无不是如此。
此次《重返20岁》里,尽管他为了亲民可谓使出全身解数,但骨子里仍改变不了他那种偏向精致的审美。
相比于韩国版里沈恩京张力极大,在哭与笑两极间摆荡自如的精彩演出,杨子姗与归亚蕾过高的颜值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了这部电影难以摆脱的重负。
尤其是前者,尽管一颦一笑间都在拼命模仿沈恩京的言行举止,但演技上的局限与年龄上的天生劣势还是让她在对比中败下阵来。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重返20岁》毕竟站在一个相当高的起点上,这种天生的优势注定了它有别于那些在大银幕上一再透支回忆的中国特色怀旧青春片。
但别忘了,它的成功,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韩国制造。
重返二十岁?
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时,是在它快要上映的宣传期以及正在热映的时候。
因为网上好多关于该作品的评价,大多好评,因为种种原因刚刚才完成观摩。
emmmm,怎么说呢,感性中交织着理性。
因为早已过了动不动就掉泪的年纪,也清楚的珍惜着每一天。
但,还是被感动了,泪眼婆娑。
主人公在七十岁时重返青春,因为失去过,所以倍加珍惜。
她不仅体验了各种奇幻经历,也拥有了珍贵的爱情。
与七十岁“猪嫌狗不爱”的现状相比,可以说是一下子追去了天堂。
有了青春有了爱,在常人看来,多简单的选择题。
从沈梦君到孟丽君,是幸福的穿越。
沈梦君应有尽有,但最后她还是做回了孟丽君,因为责任,更因为爱,对家庭和儿子的爱。
回到当初是很多人的梦想,但阅历越多,能真正拥有的就愈加珍惜,哪怕现实千疮百孔。
更何况,给美丽留个悬念,谁又能说不是更好的成全呢!
可能这部电影不仅有替大家“挽救”遗憾的意思,也有奉劝大家珍惜当下的倡导吧!
看完后,我讲自己代入,一遍遍地想着我重返二十岁会怎样,而我穿越到七十岁会如何。
时光总是单向飞逝,喧嚣的社会、噪杂的环境、热闹的网络,每个客户端背后的每个具象都有自己五味杂陈的生活,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不断后悔有人接连惊喜。
佛语曰: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本日。
世间总是循环往复,世道轮回,因果报应。
所以,珍惜每一天,努力做好每天的自己,也不失为一种洒脱。
二十岁再美好,终究已逝去;七十岁即便是暮年,但却有厚厚的人生阅历去妆点,丰富多彩。
更何况人生漫漫长路,忧愁从不缺席,不能因为淡定而否定。
喜欢每天的你,懂得每个收获的你,就是今生限量版最幸福的你。
逝者往矣,我只重当下!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个神奇的照相馆,带你回到你二十岁的时候,重新拥有年轻,重新拥有美貌,重新过一次青春,重新再疯狂一次。
这一类型的电影不在少数,但是时光不能倒流,人的一生不能随随便便重来。
电影里的情节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最后还是要回归现实。
所以,我们要趁时光尚好,珍惜时间,好好把握,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杨子珊的演戏感觉好自然啊~从老人家刚开始变为年轻人时的一些带着老年感的动作,比如上公交车的双腿微开的慢慢走路姿势,模仿的还蛮像的~还有一些小细节还是很能体现老人灵魂的习惯的,比如坏了鞋子也不扔、吃瓜子、还是喜欢看还珠格格、睡前泡脚之类的,演得真的非常自然可爱~电影真的还蛮流畅的,整个故事线很完整,几个主要人物的描述也是个有特色。
演员也将这些角色演绎得蛮不错的~最后“孟丽君”独唱的时候,加上回忆过往,让我差点泪奔了……杨子姗唱歌也蛮好的哦~说真的,杨子姗从接受自己变成年轻人那一刻露出来的笑容太动人了吧!
超甜的!
而且演技真的很棒呀!
鹿晗演得还蛮稚嫩,不过倒也符合他的人物设定~
贺岁档性价比最高的电影,有笑点、有泪点,笑中带泪值回票价。
韩国版里有的《重返20岁》里都有,却比韩国版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更符合中国人的脾气秉性,杨子姗演技大爆发。
鹿晗绝不是花瓶。
不知道陈正道导演是不是和我一样,对韩国电影甩国产片几条街一直心有不甘,面对此等差距,吾辈除了愤愤不平更多是一种无奈。
莫谈题材和禁忌,同样的投资公司,同样的剧本,韩国导演和中国导演各拍一版,你猜谁会拍的更好?
如果两部同时在院线上映,你会先看哪一个?
沈恩京还是杨子姗、韩国无名小鲜肉还是鹿晗?
面临这样的选择,理智会告诉你韩国版的质量可能会更高一点儿,因为此时经验主义占了上风,但还有一句话叫“经验主义害死人”。
这就是我看完《重返20岁》之后的最大感受,这电影和韩国版一样,有笑点、有泪点、还有最让人喜欢的笑中带泪。
不同的是韩国版情感泛滥略显矫情做作,容易让人抽离。
而国产版情感内敛,笑料本土化、情绪累积清新自然,更接地气,也更打动人心。
两版都看过之后,我更加喜欢中国版,值得庆幸的是两个版本我都看过,而并没有因为经验主义错过《重返20岁》。
更让人值得高兴的是第一次觉得国产电影可以比韩国电影好看。
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个故事是韩国编剧写的,事实证明,中国也有好导演,可惜好故事太少。
同样的故事内容,陈正道很好的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处理,而且事实证明,这种处理是相当成功的,相比较韩国版而言,陈导演的版本对于情感的刻画更加深刻内敛,这符合中国人对待情感的习惯,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中国人讲究的是一个“收”,越是浓烈的情感就藏的越深,彼此都不善于表达就成了造成故事矛盾冲突主要原因。
而解决这个冲突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和解”,《重返20岁》就是一个关于和解的故事。
家人之间的和解、爱人之间的和解、情敌之间的和解、自己和梦想的和解、自己和自己的和解,这些所有的一切都依靠返老还童这一带有奇幻色彩的故事得以完成,如果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会不会给自己一个和自己和解的机会,更加努力的去爱、去生活,这是这电影提出的命题。
而当电影的最后母亲对自己的儿子说,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这么做,因为我是你的母亲,爱成为了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
正是由于这种含蓄的情感的积累才让结局部分儿子和母亲之间的告白显得那么打动人心。
虽然韩国版里医院里母子告白一场也挺感人的,但不至于掉泪,但中国版则让人没有办法不动容,甚至达到了情感难以自制的程度,泪水夺眶而出。
如果说韩国版的故事走向是戏谑加狗血加煽情,那么中国版的故事走向则是搞笑加温情加情绪的自然流露。
当韩国版在用叙事技巧任意放肆的宣泄情绪情感,中国版则采用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处理的方法来诠释中国式亲情、友情、爱情。
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情敌大妈在医院孤独的死去,韩国版里是一幕葬礼的场面,亲人们围坐在一起吃喝,中国版则是大夫告诉李俊和大爷“情敌大妈”的手机里只有他们两个人的电话。
同样都让人动容,显然中国版的情绪处理更加细腻。
还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当丽君变身为少女之后的一场戏,一个20岁的少女在公交车上刷卡,提示音却依然是“老年卡”,全场哄笑。
像这样的笑料在电影中无处不在,比如吵架的时候,电视里正放着《还珠格格》的经典片段电视里狗血剧情和电影中人物形成了一种互动,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让笑料加倍,更让剧中的人物显得十分亲切,瞬间让观众有了极强的代入感。
杨子姗演技大爆发是《重返20岁》最大亮点。
这样的角色是极难诠释的,沈恩京的表演方式是在学习老年演员动作语气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特有的有点儿“二”的表演方式。
而杨子姗的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韩国版的老太太语言和动作都很有特点,细节很容易抓,而归亚蕾版的老太太基本上没有太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细节,不好模仿。
杨子姗的做法是在尽可能学习归亚蕾的动作语气的同时,还借鉴了其它老人的动作和语言,同时在此基础上临摹沈恩京的表演方式,让这个角色特别生动有趣,一点儿都不输给沈恩京。
更重要的是杨子姗比沈恩京好看太多太多太多了,电影里她完全脱离了以往“女汉子”的形象,活脱脱就是一个女神,没有一个男生不为她散发出的魅力所折服。
对于我来说,好电影的标准是值得一看再看,比如在心情抑郁之时看《喜剧之王》,在怀念青春时看《心动》,圣诞节时看《真爱至上》,孤独落寞时看《月亮上的男人》,爱上某个姑娘的时候看《恋恋笔记本》,为情所困时看《蓝色情人节》……如果说哪部电影能够让我用来思念母亲,那么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重返20岁》,尤其是母亲和儿子在医院里的对话。
从未对母亲说过任何感激的话语,特别想带她去看这部电影,等到电影演到母子对话这一段时悄悄转头对她说:“妈,这些话,也是儿子想说给你听的。
”就为了这段台词,这电影也是2015必看的电影之一。
PS.抄写下这段台词送给所有的妈妈们。
“你认不认识一个叫栓子的孩子?
认识吗?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女人没有丈夫独自养着那个孩子。
那孩子生病了,怎么都治不好,眼看着就要死了,可孩子妈太穷了,什么办法都没有。
只能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含着眼泪,一遍又一遍的喊着,栓子啊,栓子,老天爷求你把他的命拴住吧……你快走吧,我的儿子我来救……走吧,不要再吃别人丢的东西,不要吃发了腥味的海鲜,不要为了孩子像奴隶一样的生活,不要找短命的丈夫,不要……不要生像我这样不孝的儿子……求你了,快走吧妈妈……”“不,即使有来生,我也会一成不变的活着,再苦再累也不想改变,就这么活着。
这样,我才是你妈妈,你才是我儿子……”
发着烧还来发吐槽的我也是醉了........然后还发现一片好评....好吧我觉得我发了吐槽会被很多你们懂得的粉丝喷死,但是我还得说。
韩国版的《奇怪的她》其实14年我也看过,我对这部原版评价本身也不是非常高,韩国电影本身口碑就不错,相比于其他片子,个人觉得没有宣传的那么精彩。
缅怀青春,个人觉得阳光姐妹淘更好一点,而且要COPY也符合一点。
我个人认为,就算是COPY,也是要符合实情的。
剧情我就不挑了。
主要说说细节。
1.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国不论是大学教授还是退休原在资本家家中做工的老大爷,都是住得起独院的。
韩国国情跟中国很不同,改改好么?
你住一套四居室是会死人??
2.你都有钱住独院了,家里电视机居然还是80年代90年代的老电视,你真牛逼,不知道的以为偷了门口修鞋王大爷的电视呢3.大学教室挺古典,我也挺喜欢,但是真心是中国教室?
学生还个个mac?导演你以为学生上的都是艾利斯顿商学院么?
怪不得学生都那么吊,一副“你给老子跪下”的态度4.医院真破,对不起,真心破,不知道是因为投资方有韩国的原因还是怎么的,这部片子有些取景真心违和。
那么破的县城医院,也亏得剧组找的到。
还有最后那音乐节,恕我读书少,我真心不知道现在文化节都要开在村子旁边了,人村子旁边是要种地的好嘛,给你地开音乐节?
美死你,滚回城市公园吧。
还有那过载的三轮,哥哥啊表达中国现状不是这么表达的。
5.还珠格格不能忍,这梗出现几次了数数?
现在哪个台热播呢?
我也去瞅瞅。
你换个行不行啊?
嬛嬛等你很久了导演你知道嘛?
好吧,如果是为了凑那句“你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你好歹放个DVD也应景,何必非要让我逮个吐槽点的?
6.我其实挺奇怪的,如果说能找到大型的废弃的烂尾楼已经是幸事,那么最奇迹的应该是这个可爱的烂尾楼里竟然还有电,导演你敬业一点拉个发电机好么?
人《中国合伙人》里在废弃工厂里上课还要打手电呢7.人都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导演倒好,没有酒,来个借雨浇愁。
也成,可是你倒是浇啊,刘海都没湿也叫下雨?
你下的是流星雨吧.....演戏不是这么演的,不是说你耍耍帅电影就好了,好吧对于粉丝可能是行的通的。
8.其实个人觉得,很多情况下,由于韩国跟中国国情不同,情节设定是可以做不影响剧情的更改的。
比方说老太太他老公,为啥非要战死呢?
韩国我不知道。
中国建国就打过2次大规模的战争,抗美援朝1953年结束,中越战争1973年,老太太她儿子起码也得61了吧?
要是中越那太不合理了才35。
先不说那男的像不像61岁,各位,知道中国退休年龄是多少岁吗?
60岁没错谢谢。
你搞个老公61年饥荒饿死了或者是文革闹死了还差不多。
再一个,五十年的私营小菜馆,侬跟我开玩笑伐?
中国哪一年才有私营的知道么?
9.影片里删除了韩国的一处情节,就是老太太为了养活儿子,偷拿了做工店主家的私房酱菜方子另开了一家店,不知道为什么完全一样的中版没拍。
对老太太的人品大概起到了一点点美化作用,但是对老太太回忆自己心酸岁月那里,起到了极差的作用。
我看韩版后面跳了很多,跟总监那里,但是唯一一处泪点,就是年轻的老太太把儿子拴在绳子上,一边在大盆里洗碗,儿子在旁边的泥地里哭的稀里哗啦,真的很心酸。
对比中国就很平平淡淡。
因为中国在那些年里过苦日子的人实在很多,打个比方,我外婆,生了6个孩子后守寡,外公去世后,亲戚都不来往了,那么多的孩子,真心是血泪养大的。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不是少数,因为中国穷的时间要长的多,苦难也多得多。
所以中版翻拍时,拍的应该再比韩版惨一点更能触动人心。
其实总的来说,因为剧情完全一样,除过演员演技生涩以及细节做得很不到位之外,这部片子也没有非常差。
我之所以给它非常差,是因为这部片子,以及之前的《爸爸去哪儿》《我的早更女友》《泰坦尼克号》3D以及马上就要上映的《功夫》3D《奔跑吧大兄弟》,集体毁了中国电影事业窜起的那么一点点小火苗。
也许之前观众会认为,中国电影很烂,那么我必须告诉他们,大错特错。
没错中国电影是有很多超级大烂片,所谓的大制作也无法弥补其烂片的本质,比方说无极等等等等,烂片太多就不举例了。
但是这些片子好歹也是原创,好歹是创新,好歹能够证明中国人还是在动脑筋的,而上述我所陈述的电影,简直将无脑发挥到了极点。
拍片要钱?
没关系,我们挂个threeD再上映,泥煤好歹挂个32D上映啊,3D有个屁手感;拍片时间不够?
没关系,娱乐节目来一档,立马变身大电影,我真真是没想到,TMD看个电视都要收费;没有创意?
没关系,拉个外国片,我们一起来复读,真心是复读,尼玛下一幕剧情演什么我都知道,为什么不直接找中国配音员配一下,还省钱。
我一直觉得韩剧很垃圾,但是哥们你看,这两年的韩剧也在改进不是?
请回答系列,以及2014年的《未生》,都不伐是好的电视剧。
而中国的电影事业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倒退,倒退到导演的大脑皮层都可以滑旱冰了。
其实我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前一阵轰动的“孕妇案”。
我当时很震惊,震惊不是因为社会的黑暗,而是因为这件案子再一次刷新了人类的底线和人之间的信任度。
这部片子也是一样的,我不喜欢它不是因为它差到一定境界了,而是因为它再一次刷新了中国电影业的下限。
说来惭愧,无论是《奇怪的她》还是《重返20岁》,最开始的我都是当爱情电影在看的。
所以在镜头下,我不住地想要捕捉女主角的情感流动,她到底喜欢哪个?
对音乐总监心动了没有?
而后来我发现,这其实是一部关于亲情的电影,老太太在返老还童后的第一件事,不是随便拽个小伙子抓紧时间谱写段夏日恋曲,而是赶紧找机会跟家里人接头,好向他们传递自己平安的消息——所以果然人老了,荷尔蒙就不往那个方面分泌了……我是先看过《奇怪的她》再看《重返20岁》的,感觉两版在质量上相差无几。
从表演的角度虽然韩版的沈恩京表情更加传神,但中国版的杨子姗也在动作和语言上下足了功夫,是她迄今为止饰演的角色中我最喜欢的,之前性格乖张的作女,果然还是无法和“老人心”的少女抗衡!
当然,在两国的电影细节上还是能看出表现的差异的,比如国内广场舞一出,观众马上就心领神会;而在韩国不说敬语人家削你,中国版乱换《还珠格格》的频道人家也削你。
不过很多时候,国情不同,感情却是相同的。
在看《重返20岁》时,好多人乐呵呵的,却依旧控制不住在解围泪奔,也许是回忆起了自己家的老人——存在感不强,每天都碎碎念的模样。
他们的梦想和希望都已经消磨在时光中,在脑中不断回放的心念的歌曲,却再没有舞台可以为他人吟唱。
过去是镀过金的回忆,未来变成了一段可预知的乏善可陈的命运,于是老人才开始每天念叨过去,是谁说,一个人衰老的标志就是他开始唠叨?
在电影前半段很讨人厌的老人家,看上去很唠叨很刻薄的老人家,其实也是很单纯的老人家,很在乎家人的老人家。
我在《重返20岁》医院的那场母子戏里,感受到了一种窝心的爱。
这种感觉很神奇,不悲恸,但又揪心。
当我儿子让母亲不要回头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时,母亲也已经决定牺牲掉青春去救自己的亲人……这一刻我感受到的情感,比任何站在观众面前铿锵有力地念口号,更加强烈。
我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人对生命最极致的温柔,在母子间发酵,心中有爱的人是不会不被感动的。
国内的电影中要刻画这样的感情,往往会死咬着爱情不放,因为我们相信只有爱情才可以惊艳时光。
但却忘记了,是亲情温柔了我们的岁月。
但《重返20岁》让我印象最深的,还也不是这样的感动,因为感性的人可以在一条香蕉皮中寻找泪点,但电影如果只是这么拍,也无非就是部歌颂亲情的小故事。
对我而言,反倒是陈柏霖饰演的音乐总监与杨子珊饰演的孟丽君之间关于人生观的那种“代沟”,令人记忆犹新。
总监说,他做事不要后悔,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这句狂妄的话要真正年轻的人才说得出来。
他说完这句话后,导演给了孟丽君一个特写,在那个镜头下我看到了两个人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也突然明白了纵然孟丽君真的对这样一位伯乐心动,两个人也不能走到一起的原因……按照音乐总监的活法,孟丽君这辈子就算是白活了。
她的青春没有洒脱,歌声也没有飞扬,爱情过早地离去,也全然谈不上拥有什么事业,她的一生该有多少后悔的时刻?
而但当她有机会再活一次,她却说自己还要这么选择……是不是有点固执?
美国曾经也有部题材类似的电影,叫《重返17岁》。
男主人公因为在一次关键的篮球比赛中,为了怀孕的女友而放弃了前程,他一直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错的,于是每天都活在对生活的碎碎念上,而当他变回17岁,却又面临抉择时,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年轻时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多到我们甚至不需要去思考未来就可以抉择,而任何当下无悔的决定都有可能是日后侵蚀内心的蝼蚁。
说什么无悔,都是气话。
《一代宗师》里宫二小姐说,人生若无后悔,该多无趣啊。
她说这话的时候,我不太理解,只是感觉心跳漏了半拍。
现在想想,这半拍大概是可以在《重返20岁》里被补齐的。
年轻时的顺心而为,其实是顺势而为……等老了以后就会发现,那些我们以为很重要的决定,不过是平凡生活里的一个平凡的瞬间,而比这些选择和决定更重要的,是和什么人在一起去经历选择后那些漫长的时光,有些后悔,有些遗憾,是这样的经历让回忆变得有了那么些滋味,值得人老了还要反复咀嚼。
在看完电影后,有人问导演,为什么奶奶会不顾孙子的生命还要站在台上唱歌?
导演说,因为对于过去的奶奶而言,音乐只是孙子的一个梦想,而当奶奶真正参与到这个梦想之中时,才会体会到这个梦想对孙子而言有多重要。
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经历,只有一起笑过、哭过、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珍贵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不是单单一个“无悔”就说得清的……
本以为是温馨的家庭剧,结果是老奶奶返老还童周旋于一群男人之间展开了类玛丽苏的爱情故事。
明明还是奶奶心,却能爱上年轻人,对爱上自己的孙子也毫无伦理不适,几十年的老情人也没有留恋。
大雷。
孙子出车祸生死未卜,奶奶还能跑去唱歌。
再雷。
孙子骑自行车撞到龟速行驶的汽车货物上,货物目测还很柔软,居然撞出一身血昏迷不醒,巨雷。
女主与嫩草的爱情更是毫无章法,大仁哥爱上她还算有些眉目,女主是啥时候看上他的?
老爷爷问她是不是有了喜欢的人,她娇羞说自己也不知道,我才明白她是真看上大仁哥了,真是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啊,莫名其妙。
韩版的我是没看过,并不是因为比较了觉得不好,是真真切切的看了觉着不好。
本来觉得既然韩版在先,还拿了奖,应该是个很容易引起共鸣的亲情片。
日韩电影这种类型佳作很多,我最喜欢的是《开心鬼上身》,真的是前半部分笑出眼泪后半部分泣不成声,而且没有任何不适和槽点。
第一次,在电影院睡了两觉。
为啥我觉得很好笑啊…那些分那么低的啥情况…看过韩版就逼格高吗,老子没看过!!不就是一个让人好笑的喜剧片吗,别动不动上升到各种高度。拍的如果一样就说抄袭,不一样就说不如韩国的
没有看过韩版,剧情不错啊。杨子珊模仿老年人的表演感觉挺出彩的。头一次看鹿晗演的戏,觉得算是本色出演吧。
看短篇里说,跟韩国版的相比毫不逊色……于是我忍着看完了……你真的觉得毫不逊色吗?明明是同一个本子拍的,细节真的可以比吗,张力真的可以比吗,演技真的可以比吗?为了陈柏霖多给一星。虽然你老演烂片但是因为张士豪和大仁哥,我至少还可以再买你五年的帐。
挺有新意的一部电影,挺有意思的。归亚蕾老戏骨,人老了演戏依旧还是那么厉害,还有那个老头好可爱,在好多电影电视剧里都看过他。杨子珊演戏也不错,挺放得开的,不做作。鹿晗,现在好像没有人不认识他,对于他没过多关注过,但是不得不承认他长得确实挺好看。
(补标)当年回国陪小孩儿一起看的,从头睡到尾,啥都不记得
细节上确实比韩国的差的多。
比起韩版,这一版奶奶的性格终于不那么可怕了,几个角色外型都更好看了,但是爱情线开始得莫名其妙,结束得仓促潦草,最主要是半京不台的时代背景,总是让人刚入了点戏很快就又掉出来了……
时间错位带来的喜感。女人重回年轻仍会追逐爱情。时空错乱时,秩序高于一切,伦理属于秩序。可惜了那个“如果有一天我突然变老了,你还会喜欢我么?”在这个语境里可能成立的遭遇,女人喜欢追问无意义的问题,真有实现的条件,未必愿意面对假设中的狭路相逢。杨子珊抿嘴很好看,唇珠很可爱。
很有内地味;还珠神配合;杨子珊真美;陈正道似乎让人有了从额到嗯的感叹。
看前半场勉强三星,后半段完全狗血,据说韩版的很多泪点和笑点,同样的剧本,怎么差那么多?同样的题材,东野圭吾十几年前就写过《秘密》,改编和演员甩这片子几十条街。这片子勉强做草莓音乐节的宣传片吧,那个叫鹿晗的,确定不是来恶心人的?
虽然是同一个剧本,和韩版还是有区别的,还珠格格有一段接的特别好简直笑翻。其余各方面也都不错,杨子姗眉目灵动很出彩,鹿晗清新自然疯狂舔屏,画面和灯光简直是艺术。唯一缺陷就是开头铺陈太久略显拖沓。小伙伴出来说要对鹿晗路转粉……
如果中国电影能靠完完全全的模仿来实现自己的飞越,也不失为一种途径,也许慢慢模仿就能摸出自己的道道了。杨子姗真的是有好几幕都让我误以为是归亚蕾自己在演,值得表扬,片尾无彩蛋的确让人有点小失落。
原本可以给个三星及格,场景色调都蛮对胃口,可是现场各种尖叫、闪光灯、快门声打造了有史以来最差观影体验。杨子珊演技不够,怎么都跟重返青春的老奶奶联系不到一起去。结尾背后一堆女生失声痛哭真的要搞死我啊!
@2016-07-14 20:35:22
为鹿晗看的,确实清澈,演技惊喜。没看过原版,但既然买了版权,还要被自以为是的喷子们群攻,显得太说不过去了。为此,特意打五分,坚决战队。
一个来自韩国的成熟钩子,衍生出横跨中韩的孪生创意双拍法,在目前市场急缺的家庭/亲情类型喜剧的前提之下,拿来试水,练手可行。中国版的改良,有本土化的符号包装,表面功夫有,但内层缺乏更细腻的细节支持,台词和人物的质地,稍有生硬。尤其是影片后三分之一,有潦草应付之嫌。
烂片没什么好说的。看的时候完全觉得导演把我当傻子哄,be fooled。
两颗星全给归亚蕾的美。
剧情演员都挺好 至少贺岁档中上的水准 打五分是因为 不管怎样 希望这样题材的片子成为现象级电影(虽有韩版在先但影响范围肯定是不一样的)然后有更多年轻人带父母去电影院看 毕竟片子里的情况在中国真的挺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