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动物

Nocturnal Animals,托尼和苏珊,Tony and Susan

主演:艾米·亚当斯,杰克·吉伦哈尔,迈克尔·珊农,亚伦·泰勒-约翰逊,艾拉·菲舍尔,艾丽·巴姆博,艾米·汉莫,卡尔·格洛斯曼,罗伯特·阿拉马约,劳拉·琳妮,安德丽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夜行动物》剧照

夜行动物 剧照 NO.1夜行动物 剧照 NO.2夜行动物 剧照 NO.3夜行动物 剧照 NO.4夜行动物 剧照 NO.5夜行动物 剧照 NO.6夜行动物 剧照 NO.13夜行动物 剧照 NO.14夜行动物 剧照 NO.15夜行动物 剧照 NO.16夜行动物 剧照 NO.17夜行动物 剧照 NO.18夜行动物 剧照 NO.19夜行动物 剧照 NO.20

《夜行动物》剧情介绍

夜行动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和前夫托尼(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离婚后,苏珊(艾米·亚当斯 Amy Adams 饰)嫁给了名为霍顿(艾米·汉莫 Armie Hammer 饰)的男子,尽管两人的婚姻已经维系了十多年之久,但很显然,这段感情早已经失去了激情,疲态尽显。与此同时,霍顿公司遭遇的危机,亦让这个曾经富裕的家庭走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而苏珊严重的失眠问题持续的困扰着她的生活。 某日,苏珊收到了一封意外的邮件,托尼将自己新创作尚未出版的小说《夜行动物》寄给了苏珊,他告诉苏珊,这是一本专门为她写就的小说,希望她能够读一读。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苏珊不断的回忆起自己和托尼自相恋到决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些肮脏而又不为人知的秘密渐渐浮出了水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超少年密码老兵超凡蜘蛛侠红色追剿1949交友网战亲密风暴鱼不在水里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德国恐惧笼中斗兽幸福结局眼里总是你第一嫌疑人我的23岁之无码青春妻子的怀疑护国良相狄仁杰之京都疑云芝加哥警署第二季梦之安魂曲那个女孩的俘虏痼习之地冥王星时刻上海堡垒丧钟:骑士与龙大电影雪天使血婚新娘替身标靶第二季AnimaYell!镜中迷魂当她恋爱时开学吧,博仁少年

《夜行动物》长篇影评

 1 ) 如果你爱上一个人,就不要轻易放弃

(这只是个人进入电影的方式,不算评论,写的不好,见谅)为什么期待这部电影?

因为它由汤姆-福特执导,他的上一部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单身男子》。

时隔七年,这位设计师出身,在审美上有着锐利眼光,以及像处女座般挑剔的导演——他的确是处女座——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美的震撼呢?

  对于个人,期待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它也是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

奥斯汀-怀特的原著《代寻旧日时光》是一部超越畅销书平均水准的小说。

诺贝尔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称赞为,“你绝对不会想到,在一个充斥着血和复仇的故事中,作者竟然展现了如此惊艳的笔触。

妙不可言。

”  良好的原著基础,加上导演精致的审美能力加持,都是质量的保障。

  所以,拍得美吗?

美!

  摄影和美术设计尤为突出。

每个镜头的取景都极符合美学规律。

若是定帧拿着尺子丈量画面的比例,一定不差丝毫。

尤其特写,如主角落寞的眼神,手部细微的动作等人物情绪、场面细节的刻画,精确、流畅而细腻。

加上《单身男子》一起,一定程度上,演汤姆-福特的电影,很考验演技,举手投足、表情流露一定要耐看才成。

  导演是一名服装设计师,电影的服装设计依旧如《单身男子》一般出色、讲究,款式与演员气质相匹配,颜色、风格与场景相协调……这都算是汤姆-福特电影的基本要求。

比如,女主角身在的办公室是一种黑白色调为主,强调流畅线条的现代化装潢设计,我们的女主,包括在场的男士,皆着黑色正装、白衬衣,显得整洁而唯美。

  在片尾的字幕里,我们甚至能看到一系列世界著名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名字,就足以说服它的昂贵和精致。

  电影有一个非常震撼的开头,展现了几个肥胖的中年女子全裸舞蹈的场面,虽有抖动的赘肉、不堪的褶子,却被处理得色而不淫,精致极了。

故事则改编自奥斯汀-怀特的小说《代寻旧日时光》,电影的名字来自原著小说里男主写给女主的小说的名字,是一个描述失眠群体的词语,与女主角的状态有所映射。

  这是一个由三条线交叉叙述的“剧中剧”。

一条线为串联的辅助线,反应女主角当下的经历和状态。

一条线是女主角阅读的小说中的情节,份量最重,占据最多时长。

另外一条线,是女主角的回忆,份量不多,但很重要。

在这三条线的背后,它的真相却是一个扎实而尖锐的前任复仇故事。

  电影将爱情轻喜剧、悬疑犯罪、西部等元素、风格融为一身,带着希区柯克等多位大师的影子,有着一个剧情片才有的胸量,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情绪、性格特点,杰克的敏感、艾米的逃避、迈克尔-珊农饰演的警察的落寞……都透出深入骨髓的人性味道,仿佛他们本就不是戏剧人物,是你,也是我。

就好像面对荒野劫匪,你是会以暴制暴,还是选择懦弱地逃避?

我想,若当真在那样的境况下,暴力不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拍得极美、故事很复杂,这些是表象。

在观影过程里我们能看出,汤姆-福特并不真的喜欢这样的美丽。

大多时候,画面中的美处于无奈、逼仄、冰冷的状态中,就像片头那些胖女人的舞蹈一般,美则美矣,在配乐衬托下却是凄凉的意味。

相反,性和暴力却显得格外刺眼,充满仪式感。

在这样一个华丽、暗黑的故事背面,创作者似乎有着更深的匠心。

  我们的女主角因为丈夫的商业问题,正在陷入婚姻的危机之中,她身处的豪华房子,丝毫没有亲情的温暖。

精致变成了假象。

这时,急需温存的她收到了前夫送来的包裹,那个被她说成敏感、脆弱带着人情味,被她因贪婪而放弃的多情男子,浮现到她的脑海里。

然而这个包裹的背后,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创作者向肉欲的现实和腐败的情感发出控诉。

  发布会上,汤姆-福特讲到了他所要表达的主题,今天的美国文化成为碎片,传统被摒弃,他希望借此引起社会的关注。

他说,“如果你爱上一个人,就不要轻易放弃”,忠诚就是它的主题。

  《夜行动物》的美像是一个深潭的表面,内里究竟怎样是需要我们观众认真把味。

除了一个看似深不见底的主题和复杂现实的人性之外,汤姆-福特的流露出的dirty恶趣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看点。

亚伦-约翰逊饰演的青年,自带《德州电锯杀人狂》的buff;男主角被打伤头部,停留着豆大的苍蝇;一段很长的,在马桶上拉屎并给予脏厕纸展现的镜头……总之,他的第二部电影,并没有第一部那么干净。

  不容错过的还有电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刚已提过,结尾非常惊艳且意味悠长,留给了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堪称妙笔。

  看这部电影前原著也未必需要读。

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创作者是如何像我们传达人物情绪上的,细节对于理解这部电影来讲非常重要。

当然可以补足一些材料,去注意镜头、衣装、道具、布景并进行解读,汤姆-福特的美学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

  刚看完片,推特上就有外国记者表示,汤姆-福特通过这部电影证明了他伟大的导演能力,《夜行动物》是一部尖锐、精致、引人入胜的电影。

有人直呼,汤姆-福特又成功了(前一次是《单身男子》),这部电影让人震惊。

也有人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复仇故事,有着让人惊奇的情绪表达,能观看这样一部电影让人欣喜。

好莱坞报道的影评在开头就连续用几位电影大师对比评价,“David Lynch meets Alfred Hitchcock meets Douglas Sirk in Nocturnal Animals”。

威尼斯连续几部好莱坞电影口碑火爆,《夜行动物》将这份火爆推到了一个制高点。

  而我愿意为这部电影送上本届威尼斯的第一颗五星,或许还会扣掉半星,但那已经不重要了,片中杰克饰演的敏感、脆弱、自我怀疑的爱德华,有着我的影子,而我也在喜欢着一个人,会甘心放弃吗?

 2 ) 《夜行动物》复仇前任?不,这只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而已

一开始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是汤姆福特(TF)执导的电影,而是被片名给吸引住了。

相似的中文翻译,还有杰克.吉伦哈尔的出演,都让我瞬间误以为《夜行动物Nocturnal Animals》是《夜行者 Night crawler》的续集。

再一看简介才发现电影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名为苏珊的女人突然收到一本叫做《夜行动物》的书。

书中描写了一家三口去度假,在途中夜晚的公路上遭遇了一群暴徒而发生的悲剧。

这本书的作者是她近20年来没有联系的前夫爱德华所写,并且爱德华宣称这本书是因为受到她的启发所著并将此书献给她。

那么问题来了,苏珊和爱德华是不是曾经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他们要离婚并且20年不相往来?

为什么这么久之后前夫要寄给苏珊一本自己写的书?

这本书讲了什么?

为什么书取名为夜行动物?

有悬念的电影总是会激发观看的欲望。

而在整部片子看完之后才发现其实悬疑的解答是其次,真正有趣的部分是在于窥视苏珊和爱德华两人的内心。

苏珊和爱德华从来就不是一类人。

苏珊本质上和她母亲一样,就是一个现实的,保守的,各种歧视主义分子,物质至上的人。

而年轻时候的人们总以为自己比父母优越,因此爱德华身上文艺青年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苏珊,就好像爱上他是她不同于母亲的证据,是她叛逆精神的代表。

然而爱德华的敏感和因对人性深刻洞察而引发的怜悯之心始终是苏珊和她母亲这类人不能够理解的,她们把这种气质称为weak软弱。

就像她母亲所说,你现在最爱他的地方必成为你今后最痛恨的地方。

这句话果真应验了。

当爱德华当作家迟迟不能成功,当她逐渐丧失对爱德华的信心以及贫寒生活的忍耐力时,便投向了更加英俊有雄心的男子的怀抱并残忍地将腹中爱德华地孩子打掉。

因此怀有罪恶感的苏珊在读书中的故事时,总以为是爱德华在向她复仇。

当她看到暴徒将主人公妻女用车劫走时,立马打电话给自己女儿确认平安与否;当看到妻子尸体时,看见的是自己的模样;当看到办公室里挂的“复仇”字样的艺术品时,眼前闪现暴徒的形象吓到她摔坏手机。

但她永远不了解,其实她不是书中的妻子,而正是书中施暴的暴徒,将爱德华所爱的一切亲手撕碎毁灭。

她同样不懂主人公最后与暴徒同归于尽代表的是哀莫大于心死,却反而将爱德华的悲痛理解为是还在深爱她的体现。

并又想起过去种种,对比现在冷淡的婚姻关系,觉得自己似乎又重新爱上了爱德华,觉得是时候去求得他的原谅。

于是精心打扮并将戒指取下去约见爱德华。

但等来的只是一场人去楼空。

取下戒指这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在爱德华的世界中,苏珊对他的伤害就好像电影《不可撤销》(irreversible)中那种永远无法挽回的伤痛,永远被定格在那里。

而在苏珊的眼中,那本书却被肤浅地曲解为是复仇甚至是可以被原谅的机会。

就像书中的暴徒对待自己的罪行那种淡漠感,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发生一样。

或许这才是最大的悲哀所在。

后记:除开剧情,我不得不说TF拍出来的电影就是不一样,真的很美。

听说TF喜欢人的裸体,所以电影中裸露的人体美得就像意大利博物馆中的雕塑。

更不要提人物的衣饰妆容,空间的装置艺术等等,这些的确为这部悬疑片增色不少。

像雕塑一样的人体最后就是找到TF一段有趣的采访记:2004年在《GQ》杂志的一次访谈中,汤姆•福特表示“男人都应该去体验一次被‘进入’的感觉”,12年后,已经55岁的汤姆•福特又一次接受了《GQ》的采访,当被问到是否还坚持自己当初的言论时,他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我认为这样做有助于让男性更理解女性。

”“一旦这样做,就等于让自己处在一种弱势的位置,一种被动的位置。

”他继续说道,“这是一种对于身体的侵入,从某种程度上说,即便这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也是非常隐私的。

”“并且,我认为这样的经历所产生的心理会让你理解和体会贯穿女性一生的这件事,因为这不仅仅关乎于性,不仅仅是世界运转方式中的一种设置——一种性别需要去承受这一切,这同样也是一种侵犯。

”“我觉得大部分男性都不能理解这一点。

”他补充道

 3 ) 很精致,很垃圾!

如果不想装的话,这就是一部烂片,是垃圾,但是却是一部精致的垃圾。

很多人可能会对“精致”着迷,忽略了垃圾的本质。

当然会有不少人用这种“精致”装逼格,这是网络的常态。

电影采取双线模式,这种双线模式我们在《法国中尉的女人》、《盲刺客》中都会看到。

双线模式不是仅仅把两个不同的故事讲出来就行的,关键是这虚构和现实的故事要有外在的或者精神内在的联系才行。

《夜行动物》中,两个故事我看是脱节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联系,当然任何两个事物间,只要你想,都会找到某种联系,牵强附会是简单的事。

电影中的现实和小说虚构的两个故事除了缺乏令人信服的联系外,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在于这两个故事都出奇的乏味,都是被用了成千上万次的老梗,虚构的复仇故事,现实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故事,真的很难让我有感觉。

从故事和意味上看,确实是垃圾或者说无聊。

那为啥这么多人替这部电影圆场和夸赞呢?

当然是为了装逼格,而电影中的“精致”以及导演的时尚圈的身份都会让小资们津津乐道,比如电影开场两个女人的舞蹈,还有演员的某些“金句”等,对剧情基本没什么用,但会让网络小资们遐想(或者瞎想)。

我们要知道,网络话语都是被小资们所掌握的。

 4 ) 爱上了tom ford

TIFF多伦多电影节看的 放映完后tom ford本人出来回答了一些观众的问题。

本人非常幽默非常charming。

片头肥胖跳舞的裸体女人,Tom Ford本来是想拍欧洲人眼中美国人的形象。

过渡肥胖,放纵,衰老的美国。

本想拍出一种讽刺的意味,结果却发现肥胖的裸女无比可爱。

因为她们很自由,很开心,无忧无虑,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不活在世俗的标准。

而这正是女主需要的。

两个story line, 一个是粗旷的西部,一个是冰冷精致的现实世界。

“The culture keeps telling us, if have certain things, you'll be happy. In my other life, I'm a person responsible for doing that. And it is something I struggle with, in this particular case.(笑)Style complements character, that 's the purpose of creating Susan and her prestige, cold life.Susan is a victim of our culture, also a victim of her own insecurities, I want everyone to empathize her. "I quoted word to word from what Tom said. Tom Ford 良心提醒,once you have someone who makes you happy, 就别作了。

 5 ) Tom Ford真了不起

-伦敦电影节-倒数第二天—「夜行动物」因为老吉而抢这部片子的票,然后发现Tom Ford真是个天才,时尚行业和电影可以都做的这么好戏中戏 交叉蒙太奇 每一帧都表现得近乎流畅Tom Ford如他做时尚时的细腻缜密 在电影中也运用的如此之好后现代布景与西部风情的画面竟然融合的如此恰到好处剧场观众在最后黑幕一瞬间的死一般寂静 和伴随结束音乐响起的掌声 似乎都在证明着这部电影的优秀TF的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应该没跑 甚至配乐和音效都很赞只是希望那么牛逼演技的老吉能赶快得到奥斯卡的认可。

PS:老吉应该很喜欢夜行 演完夜行者演夜行动物🙄PPS: 伦敦电影节(或者说国外电影节?

)的观众有多“苛刻”。

在影片后半段,因为一个单词不懂什么意思实在影响了我看剧情,打开了调至最低亮度以及夜间模式的手机,依然被我旁边的旁边的一个观众发现后让我关掉,我......(我say了sorry....)PPPS:习惯了这种观影氛围,导致自己回国看电影,也略有了不适。

 6 ) 终于有始无终

《Nocturnal Animals》中途退场的我,夜不能寐;曾经拥有的他,力透纸背。

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却不见光明灿烂。

当初的Susan,是那么厌恶母亲的陈旧保守、虚荣迂腐,坚信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浪漫敏感、脆弱柔软的Edward;现在的Susan,做出了后悔一生的择定,长成了最曾厌恶的样子,与现任丈夫的恭敬如宾寒暄问候,是貌合神离,似形同陌路。

这一次,Susan尝尽荣华富贵纸醉金迷还是走到尽头;再一次,夜行动物忆起往昔种种有恃无恐却又流失落空。

伤害最爱的人,终被反噬;背叛曾经的自己,夜夜惊醒。

Susan收到了Edward送来的《夜行动物》,体会自己对他创下的痛。

在这自传体般的小说里,Tony与Edward,一样的软弱无力,一样的错失挚爱,他们本就是一体。

Tony最终击毙仇敌杀红了眼,完成复仇,Edward也褪去笑容放下了爱,转身离开。

任凭Susan再怎么卸去金珠闪钻,也难以洗净铅华;再用力抹掉艳绝红唇,已无法重拾旧爱。

当我意识到我还爱你时一切都太晚了,酒满了又满,你再也等不来了,那“烂熟透红空洞了的瞳孔”,“终于掏空终于有始无终”。

 7 ) 《夜行动物》:形式高于一切

01《夜行动物》是一部乍一看很唬人的电影,这种唬人源于它的形式感。

经过处女作《单身男子》的试炼,我们能够看到,导演汤姆·福特已经积累了很多电影叙事经验,也掌握了电影相关语法,逐渐脱离掉“乱拳打死老师傅”的状态,变得更加主流、老练。

这种能力上的长进在《夜行动物》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电影中,最为人眼前一亮的就是三重文本相互交织的叙事结构,这也是这部电影形式感的主要来源。

第一重文本是小说文本。

这一重文本脱胎于作家爱德华的小说《夜行动物》,讲述了托尼一家深夜在美国德州郊外遇害,托尼的妻女惨遭歹徒奸杀,幸存下来的托尼与安德斯警长联手追凶,最终与歹徒同归于尽的故事。

导演在这一重文本上着墨最多,这也是全部三重文本里叙述最圆满、戏剧张力最强、商业元素最足的一重。

第二重文本是回忆文本。

这一重文本根植于女主角苏珊的回忆,她在阅读前夫寄来的手稿时,脑海中不断闪现与前夫的种种往事。

这些往事片段包括二人如何邂逅、她如何不顾母亲阻挠毅然决然地与爱德华结婚、如何邂逅现任丈夫莫罗先生、如何离开爱德华并瞒着他流掉了孩子等。

这一重文本的着墨要少于第一重,主要担负起交代女主角苏珊人物前史的作用。

第三重文本是现实文本。

这一重文本展示的是女主角苏珊离开前夫后所过上的生活。

在这一重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苏珊的婚姻生活并不圆满。

她与现任丈夫结婚多年,激情已退,丈夫莫罗出轨,婚姻关系岌岌可危,而莫罗先生也濒临破产,经济状况不容乐观。

这一重文本着墨寥寥,剧情上没有多少起伏,像是人物生活状态的全景展现。

除了演员面孔共享外,这三重文本在时空、故事类型、影像风格上大为迥异。

导演运用了较为传统的转场方法,如相似色调的镜头(红色)、类似的物体(电子邮件、炉火)等,将三条线较为流畅地进行拼接。

而且我们能够大致猜测到三重文本的对位关系。

爱德华曾对苏珊说过:“人都是只写自己,不写其他东西。

”这句话是解开小说文本与回忆文本间对位关系秘密的钥匙。

尽管《夜行动物》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粗粝血腥的追凶复仇故事,但里面出现的人物与情节都是符号化的,是爱德华的心理投射。

比如故事中那对惨遭奸杀的母女,一方面意味着爱德华对于自己无力挽救尚未出世的孩子的自责、痛苦,一方面意味着他对于前妻苏珊堕胎这件事的怨恨、控诉。

再如那群以雷·马库斯为首的法外之徒,可以理解为是那些导致爱德华与苏珊的爱情关系走向崩溃的原因。

外在原因包括来自苏珊家庭的阻力,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内在原因包括爱德华内心对于文学创作、对于未知的未来的提防与隔阂。

小说即展示出爱德华如何找到这些原因,并以一种极为英勇惨烈的方式消灭它们。

而小说主人公托尼就是爱德华本人的化身,托尼的冒险历程也就是爱德华如何消解痛苦、割舍旧情的心路历程。

这样的精准对位使小说文本与回忆文本紧密相连,上一个文本里的符号几乎都能在下一个文本中找到对应的寓意。

相比于前两重文本,第三重文本——现实文本与它们的联系就不很紧密。

尽管电影以现实文本为开场,又以现实文本为结束,但显然这重文本不是导演要讲述的重点,其所承担的叙事功能也非常局限。

它的作用更像是缓解剂,让我们在小说与回忆的频繁跳进跳出间得到舒缓,防止过分沉溺于苏珊的私人情感。

三重文本的交织使电影的叙事结构看起来相当复杂,观众也在汤姆·福特所玩弄的并不新奇的叙事花样下感受到浓浓的形式感。

除三重文本叙事外,电影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开场了:几个身材过度臃肿肥胖的裸女手拿烟花,浓妆艳抹,在镜头前欢舞。

一坨坨散发着浓烈恶心感的抖动的脂肪,配以悠扬庄重的交响乐,带给我们诡异畸形的审美体验。

这一段长达三分钟的开场直白传达出汤姆·福特式的美学:浓烈、性感且怪异。

后来我们知道,这些胖女人不过是苏珊的艺廊展览上的装置艺术,她们在电影后段也没有再出现过。

但这惊世骇俗的三分钟,足以提升电影整体格调,并打上作者独特鲜明的烙印。

出身时尚圈的汤姆·福特对人物造型、场景设计、摄影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电影在小说文本部分,有两个地方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安德斯警长带着托尼,在一个垃圾焚烧场找到了他妻女的尸体。

妻女花白的胴体面对面贴着,躺在一座艳红的长沙发上。

二人平静柔美地宛若雕塑,没有任何被奸杀后的惨烈、狼藉。

另一个就是汤姆·福特镜头下的德州天空:夕阳西斜,流云在燃烧,天空被染成饱满的粉红色,非常标志性的自然之美。

在回忆与现实文本部分,汤姆也尽量保持人物背景的纯净,大面积使用正红色、纯白色、黑色,有时用艺术品稍作点缀。

而角色们无时无刻不穿着剪裁得体的时装,妆容精致。

故事的烟火气在潜移默化中被剔除,刻意营造的形式感使我们与电影产生疏离。

角色们仿佛不是在经历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而是在为新一期的《VOGUE》杂志拍摄时尚大片。

02如果将形式与内容比作支撑电影行走的两条腿,那么《夜行动物》几乎是在靠单腿行进。

形式上的热闹所反衬出的是故事内容上的虚空疲软。

电影出现的最大问题,是三重文本在内容上的分配不均。

由此所带来的,是人物塑造上的捉襟见肘。

作为电影的重头戏,导演在小说文本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尽管这个发生在德州郊外的缉凶故事讲述得并不高明,甚至有些俗套,但故事的来龙去脉被交代得非常明白,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一个男人的心理转变——由懦夫蜕变成英雄。

托尼使我们产生共情。

我们不会忘记,小说结尾处,濒死的托尼用尽全身力气鸣响胜利枪声的震撼画面,那是一种对于摆脱旧我的盛大庆祝。

在回忆文本中,导演讲述了一出不完整的爱情悲剧。

这种不完整性体现在对于苏珊这个人物的刻画上。

苏珊的母亲曾对苏珊说过:“我们最终都会成为自己母亲的样子。

”这句话像诅咒一般笼罩,直至苏珊与爱德华的爱情走向毁灭:出场时,苏珊与一文不名的爱德华一见钟情;结束时,苏珊坐在莫罗先生的豪车里,为打掉的孩子忏悔。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心理转变,我们迫切想看到,一个原本相信真爱超越一切的贵族小姐如何一步步应验母亲的诅咒,最终成为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但汤姆把这一切都省略掉了,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结果式的呈现:苏珊与母亲争吵、苏珊与爱德华争吵、苏珊与爱德华分手。

苏珊的人物塑造的片面的,故事是快进的。

我们无法对她产生共情,她不过是导演笔下一个象征“嫌贫爱富”的符号。

苏珊的母亲也被进行了符号化处理。

她在电影中只出现过一次,而作用是扮演一个释放诅咒的邪恶女巫。

现实文本在叙事上则更加急促。

导演甚至没有了讲故事的心思,而对拍摄女演员的各种叹气、流泪、惊觉反应乐此不疲。

为了不让这一层文本显得过于平淡,导演安插了三个刻意、俗套的梗来制造起伏。

第一个是“划破手指”。

苏珊在打开爱德华寄来的新书时,手指被纸张划破,暗示着爱德华的复仇,苏珊即将面对一段充满凶险的心灵旅程。

这是导演的“小聪明”,可惜这种小聪明太容易被看穿,于是变成滑稽的公开卖弄。

第二个是“电梯出轨”。

我们可以推断出,苏珊早已知道莫罗先生出轨这件事。

导演完全可以用一种更加隐晦、高级的方式表达出来。

而他则选择趴在观众耳边,大声地广而告之。

第三个是“手机惊吓”。

这场戏中,导演故意放大幽绿色的手机屏幕画面,然后让雷·马库斯突然跳出来惊吓观众。

而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我们,苏珊读书太过入迷。

惊吓效果的确达到了预期,但同时也破坏掉了现实文本所精心营造的性冷淡氛围。

使用这些适合出现在B级恐怖片和烂俗爱情片中的梗,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导演在叙事上的青涩、无力。

《夜行动物》中唯一被认真塑造的人物,是从始至终都未露面的作家爱德华。

通过小说文本与现实文本的相互补充,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爱德华,看到他的成长,乐他之所乐,悲他之所悲。

而苏珊是平面化、功能化的。

当初,她因为嫌贫爱富离开了贫穷的爱德华,现在又想离开濒临破产的莫罗先生,重新投入爱德华的怀抱。

电影中,她所起的作用是引导我们贴近爱德华这个人物。

导演让故事的起点与落点都集中在苏珊身上,是一件有失考量的事。

除苏珊外,安德斯警长、苏珊妈妈、雷·马库斯等角色都是符号化的,要么正义到生命最后一刻,要么邪恶到生命最后一刻。

也许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真实存在,但是放到戏剧中,就太过单调乏味了。

03《夜行动物》是不是一个有关复仇的故事?

影片中所有信号仿佛都在指向“复仇”:苏珊收到小说时被划破手指,博物馆墙上挂着写有“REVENGE”字样的画作,一头被乱箭射穿的野牛标本,小说内容令苏珊的精神世界崩溃,爱德华同意赴约却放了苏珊鸽子……结尾处,苏珊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她终于卸下伪装准备迎接新一段感情时,却发现自己成为了前夫嘲弄的对象。

从苏珊的角度看,这的确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复仇。

而从爱德华的角度看,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告别。

他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苏珊,他已经放下往日旧情,准备继续前行了。

小说中,爱德华以一种残忍的方式写死了妻子,但他的内心也承受着极大的煎熬。

他克服重重阻碍,不惜生命地为妻女复仇,是想证明给苏珊,他深爱过她。

可惜这份爱随着故事高潮处的械斗与死亡全部烟消云散。

就像爱德华曾对苏珊说过:“你要是爱一个人的话,你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断舍离。

你要珍惜爱情,因为可能再也没有第二次了。

” 爱德华通过创作完成了一次心灵救赎之旅,他已不再懦弱,不再提防。

这种自我升华的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值得的。

学会如何去爱与学会如何放下爱,是全人类值得用尽一生来研究的课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夜行动物》的主题与《单身男子》是一脉相承的。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海猫食堂iSeaCat」,不定期更新影评。

 8 ) 这次不夸。这次要骂。

如果说《单身男子》时,你还有理由以设计师转导演的身份要求Tom Ford,这一次实在没有理由了。

而完完全全以导演的身份再看Tom Ford,就知道真的毛病太多了,而且上一个电影的毛病一点没改。

在被豆瓣众热评津津乐道的精致的构图、色彩、服装、化妆、剪辑结构背后,是大写的矫揉造作、装腔作势。

而女主和她的母亲、丈夫、她的员工等则是完完全全的脸谱形象,与烂片别无二致。

同时,女主和他前任的感情经历也是毫无新意。

而处心积虑的双重叙事背后,要讲的思想却不能再简单,一点深度也没有。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 Jake Gyllenhaal的表演,没有一点破绽。

 9 ) A Weak Man

看完《夜行动物》,我试图给电影找一个母题。

复仇?

电影的确说的是一场“君子复仇,十年不晚”的故事,却又不局限于复仇本身;虚荣?

电影里人们浓妆艳抹,掩盖自己的本心,粉饰太平,维系虚假的关系,就像那充满争议却极美的开场;亦或是背叛?

开放式结局叩问人心,到底爱情中谁是软弱的那一个?

电影抛出重重疑问让人思量,汤姆·福特的野心也柳暗花明,最终昭然。

作为汤姆·福特的第二部电影,他跳出《单身男子》的舒缓悠扬,笔锋一转写一场黑色惊悚戏中戏。

从电影的开场,汤导就大笔一挥,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他的时尚天赋。

很难想象一群满身横肉的裸女如何能美得起来,然而汤导给她们涂上口红,戴上流苏,放慢镜头,配合着古典音乐,让她们在金粉和彩条环绕中姿意舞蹈,突然间极丑也有了极美的表象。

汤姆·福特坦言本想用这一场戏讽刺当代美国人的放纵贪婪,却意外发现这些超重的女人自由无拘、极其可爱,顺而拍成了这一场艳丽却又充满喜感的开场片段。

这既对女主苏珊的垃圾艺术冷嘲热讽,也巧妙成了第一场戏中戏。

汤导这一幕颇让人联想起同样充满恶趣味的《霓虹恶魔》,然而相比《霓虹恶魔》的狗血鬼畜博人眼球,汤导的野心显然不仅限于开夜店或灯具店,而倾向于更高端的视觉冲击,多年后这一幕都会是影评人们口中的谈资。

汤姆·福特说:“我不想拿自己和希区柯克做比较,但他也会花数周时间给他的主演们设计发型,妆容和服装。

这对他来说很重要,因为这些细节能给观众传达主角的性格特征。

”作为时尚宠儿,同志导演,汤导对美学的理解为电影增色太多,一如《单身男子》,已有了个人风格。

电影中很多幕的构图都让人惊叹,苏珊公司空旷的楼梯、墙上丰乳肥臀的裸女图、走廊上大写的“复仇”(Revenge),光是这几个点的机位构图就够观众咋舌、影评人口水仗好几天了。

加上演员艾米·亚当斯的烟熏妆,亚米·汉莫的西装,迈克尔·辛的形婚和亚伦·泰勒-约翰逊的屁股,汤导的审美观和恶趣味都要炸了天。

艾米·亚当斯饰演的女主苏珊,像包法利夫人般“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

汤姆·福特把苏珊的生活拍得越奢靡浮华,就越衬托出她内心的空洞和虚无。

“她爱大海,只是为了海上的汹涌波涛;她爱草地,只是因为青草点缀了断壁残垣。

”曾几何时,苏珊开始追逐虚荣,逐渐成了她最不想成为的样子:自己的母亲。

她彻夜无眠,终于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夜行动物。

汤导一定在暗中窥视银幕前晚睡一族的你和我,嘲笑我们在觥筹交错声中披上皮囊,却终逃不过夜深人静时的孤独颓丧。

我们只得在膝盖中箭后慨叹真我可贵:苏珊卸下浓妆的那一刻,居然是她最美丽的一瞬间。

电影有三条主线,现实阴沉冷冽,回忆青葱斑驳,书里则是惊悚骇人。

杰克·吉伦哈尔饰演苏珊的前夫爱德华(以及戏中戏的书中角色汤尼),他知晓苏珊最劣迹斑斑的曾经,回来索命,势要杀人吮血,噬魂蚀骨。

德州公路的一场戏太震撼,逐渐升温的犯罪让人心跳加速如坐针毡。

而之后戏里戏外的复仇就像一场畅快的感情宣泄,杰克·吉伦哈尔为塑造汤尼和爱德华简直献上了教科书般的演技。

一般有过大悲经历的男人很难演,一不小心就过了头,然而杰克·吉伦哈尔的每一个眼角的颤动都很让人信服,他近年来演技十分稳定纯熟,简直可以说是电影质量的保证。

而和他配戏的迈克尔·珊农也已入化境,这个警长已经和《老无所依》里的汤米·李·琼斯一样传神。

(顺带提一下今年同样精彩的警长还有《赴汤蹈火》里的杰夫·布里奇斯)电影的全部卡司都十分到位,化妆效果也令人赞叹,年轻版的杰克·吉伦哈尔嫩得让人回想2001年的《死亡幻觉》。

《夜行动物》的优点很明显:美学盛宴、气氛绝佳、表演完美。

缺点也有,不够奇情的故事,部分幼稚的对白,这都被人诟病。

但就算如此,我们都不能否认这部电影给人带来的感官上和感情上的震撼。

电影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部剧情片,而非惊悚片,片中真正的惊悚、恐怖情节并不多,主要都集中在书中内容,而最恐怖的一幕也不过是《死亡录像》玩的花样。

这和电影基于的原著1993年的《汤尼和苏珊》的基调比较一致:如何让观众感同身受,比如电影的开放式结局,它把观众吸入屏中焦急等待,悠扬的音乐就像长久的留白,耐人寻味。

爱情像小说,中途退场的人终将枯萎,曾经拥有的人却力透纸背,如唇上朱砂,心心念念。

在苏珊和爱德华的婚姻中,她一意孤行,执意将对方捏塑成了weak man(软弱的男人)。

可笑的是,在她的第二段婚姻中,她自己又变成了白玫瑰,“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饭”。

婚姻就像在悬崖上拔河拉锯,松手的人让对方坠入深渊,而自己,也难逃在沉沉暗夜被往事追命:他倒在血泊中,倒在你循环往复的记忆里,控诉你的杀人诛心,而你却仍要和他度过余生:"When you love someone, you have to be careful with it because you might never get it again.” (若你爱一个人,你会对爱小心翼翼,因它或永不再来。

)亲密关系中,谁不曾在感情的岔路口驻足凝眸,为未知的可能性患得患失?

在每一个波涛暗涌的无边长夜,你是否会为自己的选择梦中惊醒,心有戚戚?

《夜行动物》是这样一部电影,它给你看洛杉矶的纸醉金迷,给你看感情中的双方。

它是复仇故事,让人痛苦且不安;它又是警世寓言,字字珠玑在耳边。

它说的是如影随形的过去,更关于软弱 : 不管你看到的是感情中的弱者a weak man爱德华,或者是在复仇中红了双眼的汤尼,你一定会不断回想,这也正是汤姆·福特的用意:“我要狩猎你,让你走出放映厅时想到你自己,想到你自己的人生。

”翻页: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221785/?start=100#comments

 10 ) 《夜行动物》:虚无人性的一念地狱

《夜行动物》是一个“反爱情”影片。

它蕴含了矛盾式的转变。

存在的变得虚无,温馨的变得压抑,美好的变得残酷,友善的变得邪恶…当夜幕降临,又能确信什么呢。

《夜行动物》:虚无人性的一念地狱文/空语因明 这是个非常直白的影片,讲着简单的故事。

你可以认为,这是爱情故事,是婚姻现实的故事,是婚外情的故事,是中年焦虑的故事,也是复仇的故事。

它如此直白,以至于情节是一目了然的;或许不那么直白的是,在浓缩的情节线里面的内心情感,还有过场的道具与色彩,的含义。

直白或不那么直白的,都构成了人性画板上的虚实深浅,虽然似乎从不神秘,但却让人反复直观。

片名:夜行之动物,直白来看是在表达单调的孤独。

夜行:个人,身心处在黑暗之中,难以逃遁;动物:物欲驱使,无从认识灵性的自我。

影片的故事改编自小说《托尼和苏珊》。

托尼和苏珊实际上都是夜行动物这个称谓所指的人,因而影片名实际上是小说名的特征化说法。

苏珊是夜行动物,这个中年女人在物欲的驱使下选择了当下的生活。

她早已从对艺术灵性的追求中转移到通过艺术品交易获得满足的职业中;她早已选择了,由她那世故的共和党人母亲所倾向的婚姻现实。

算不上报复的是,人生轨迹把她抛到了冷漠婚姻的黑暗中。

苏珊的前夫爱德华所作的小说《夜行动物》,其中的主角托尼唤起了苏珊对自我的回顾和再认识。

但,托尼并不仅是某个人的镜像,不如说也反映着任何夜行。

人生如夜行,不知怎么,危机突然来袭,让你不知所措。

你自己不够强大,不能从未来或过去寻求帮助,旁行的人匆匆闪离。

当你回过神情,危机过去,你猛然发现自己珍爱的美好人物被剥夺而去。

在这个影片中,爱德华经历过这样的夜行,托尼经历了这样的夜行,苏珊现在也在经历这样的夜行。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妙计去安慰他们,又该用怎样的睿智去避免他们的悲哀呢?

可以借助“珍惜”,让他们用心呵护感情,用“灵魂”去守候真挚伴侣;也可以指责他们的懦弱,说他们活该,要早作准备,变得强势。

这样的看法虽然有点置身事外的自作聪明,但可能几乎就是这个电影主要表达的。

电影故事视乎在“动物”含义方面加了重点。

原著故事里的苏珊是大学语文教授,因而会把对文字的洞察表现出来;与原著故事不同,电影故事里的苏珊是个经手艺术品展的人,因而电影画面里出现了身体展览,还有在视觉中浮现着欲望的身体。

视觉艺术品物化了人的身体,交易则强化了已经物化的欲望。

人是物,因欲而动。

如若仅仅这样,那人不得不是动物,所谓人性就是虚无的。

…意识也让人性,从虚无步入到了存在中…… 再一排省略号……

很可能,牵涉再多抽象的观念,也无助于“深化”这个电影的幼稚主题。

它的主题是宣泄复仇吗?

一个纠结而隐喻的小说怎么能够用来复仇呢!

莫不成中年苏珊的惨淡遭遇是她早年离开前夫而遭到的命运的报复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用黑色幽默的表现方法,或许会有趣点。

况且,这个电影能够表现的无论哪一种复仇,都是形式化的,如咒骂一般,空洞。

这个电影的主题是珍爱眼前人吗?

如果我们能得到启示说,要是苏珊当初不离开前夫爱德华,就好了。

这样的看法太天真了。

并不能从苏姗和爱德华俩人之间互相好感的话就看出他们之间有珍爱。

不错,苏珊在她母亲面前表现除了一定的叛逆,但这并非由爱而起。

苏珊的离开已经表明了实情,他们之间的经历没有任何珍爱可言,至少从电影所表现的样子来看是这样。

苏珊在与爱德华断绝的时候,用了两个标签来描述她自己:犬儒主义,实用主义;之前她似乎还称自己是现实主义的。

正是这三个标签,像三个流氓一样,隔离了他们:苏珊和爱德华。

虽然这三个标签本身的含义并非那么流氓,但现今的一般用法都采用它们的狭隘含义。

苏珊在使用犬儒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两个词语来给自己贴标签时,采用的也是它们的狭隘含义。

可能有些过度解读,苏珊给自己贴了三个标签,托尼一家则在黑夜里被三个流氓劫持,它们之间可以有隐喻的对应关系。

苏珊给自己贴的标签里,最主要的一个是犬儒主义;托尼遇到的流氓里,最主要的那个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这正好与畸变的犬儒主义是对应的。

比较直白的一个表现是:那个流氓在院子里光着身子排泄的情节,颇有犬儒主义行径的作风。

犬儒主义在变异中,由崇尚自然变成了对羞耻感的淡漠。

那个流氓杀害托尼妻女的态度也属于畸变犬儒主义:既然你们这种文明的看法认为我像是施暴的人,那么我就会如你所愿。

苏珊当初的做法和心态不也是如此嘛!

爱德华觉得苏珊很像她妈妈,于是苏珊的选择就按照她妈妈的想法去做。

苏珊离开爱德华,她的话很直白,没有掩饰。

她不是因为对珍爱和超越的理想变得失望才那样选择,她就只是不快乐而已。

或许在一个虚构着天真幻想的爱情故事里,观众可以说,苏珊的话其实不是字面上那种意思,她其实是不得已而选择了离开。

但在这个犬儒主义的故事里,这种天真烂漫的爱情故事幻觉,还是算了吧。

通过看爱德华寄来的小说,苏珊的心态也发生了隐约的转变。

她原本按照“实用主义”的态度,要辞退一个人,但她后来又准备留着这个人。

原因是什么呢?

苏珊盯着有些整容过度的女同事说:改变太多也许不是什么好事。

是的,它会让你的作为看起来并非那么美观。

《夜行动物》在对照的意义上,是一个“反爱情”故事的影片。

它蕴含了矛盾式的转变。

存在的变得虚无,温馨的变得压抑,美好的变得残酷,友善的变得邪恶…当夜幕降临,又能确信什么呢。

《夜行动物》短评

yl 最好的复仇就是等你再爱上我时发现我依然恨你,看到托尼妻女被掳走时恨他的懦弱,一直在想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会反抗吧

4分钟前
  • scofield
  • 还行

对weak这个词深有同感,因为我也嫌弃weak的男人。爱德华很weak,就连他的报复手段都一样。片子拍得比想象中差很多,有点装逼

6分钟前
  • 海心
  • 还行

故事特别空洞,跟女主角经营的现代艺术产业一样空洞。Tom Ford还是好好在时尚界待着比较好,毕竟术业有专攻,电影还是让专业的人来拍吧。

8分钟前
  • 海贼拉面
  • 很差

You're too FKG weak!... :)

9分钟前
  • w2jmoe
  • 较差

没有任何亮点,故弄玄虚

11分钟前
  • Mr. random
  • 很差

看过最好的苹果产品广告。AA老态。。。

15分钟前
  • 刘建明
  • 还行

本片获第89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交织在一起。都快搞不清哪是小说,哪是电影了。影片开头太吓人了,而且跟影片的主旨没有半毛关系,不知道导演想表达啥。文人墨客的复仇总是匪夷所思的,就像蹲在角落画圈圈诅咒一般。当然也有相当成功的,比如脍炙人口的戏曲《铡美案》,据说就是为报复陈世美这个人而杜撰的,终于搞得人家遗臭万年。

19分钟前
  • 洋葱仔
  • 较差

完美的色调 精致的摄影 小说与现实的结合 男女主心中都映射出黑暗面 对应夜行动物 AA演技也加分不少 唯一的问题在于导演对情感这方面的掌握不够好 单单用配乐来抒情使画面很空洞 结尾我个人觉得处理得不够好 在心跳那段之后直接黑掉结尾效果更好 那样也有更多的留白

22分钟前
  • YQY-Vader
  • 推荐

前作A Single Man有的优点这部都有,而且比起之前的叙事和镜头来得更加凌厉和干脆。不同的时间维度,不同的风格,看似下了很大一盘棋却把握得又适当又舒服。电影里的几个镜头和画面真的会blow your mind,来得惊喜。恭喜Amy在各路电影切换自如,今年交上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26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故事莫名其妙人物失败,画面看上去很美,但就像时尚杂志内页一样流入表层的精致,缺乏信息张力,看完之后只想去翻艾米衣服上的吊牌,TOM FORD还是回到时尚界吧,两星只给演员的表演,一星给杰克,一星给琳妮。P.S.艾米的身材真的是短板,像只肥鹅。男色倾向太刻意,TOM是多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gay

30分钟前
  • 弓二
  • 较差

我宁可相信这是个冤鬼片。。。。最后他没有出现,不是吗?曾经被抛弃的人变成鬼才会写出这样逼真的小说,or,写出这样逼真又残酷的小说的人其实已经变成鬼一样的存在了。

32分钟前
  • 于是
  • 推荐

吉哈的眼睛深情得仿佛凌晨三点的夜。故事结束久久愣住,这把利刃伤人还伤心。

36分钟前
  • 李阿斗
  • 推荐

翻来覆去就是女主矫情作逼男主敏感懦弱的痛苦,情绪不丰富就落得无病呻吟啦。

37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较差

两个普通的故事捏成一个还可以的故事。

38分钟前
  • 黄小米
  • 还行

感觉开放式结局又可以解读为创作者甩锅了,TF基本上可以说没有搞电影的天分,视听水平大概小学生吧but who cares反正得奖了又是跨界大家喜闻乐见必须捧一捧的 with Anana

40分钟前
  • 冰山李
  • 较差

前半段公路戏拍的太好 看得人完全代入角色 结尾那戛然而止 杀人不过诛心 这种报复对女主反而是最大的伤害 最后 人总是会活成自己当初最厌恶的样子

45分钟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力荐

并不是复仇故事。

48分钟前
  • 推荐

刚开始还好,越到后面越弱,故事这么简单确定不是在拍TF口红的超长广告片吗?!

53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较差

whatever……

56分钟前
  • 心生
  • 较差

书里书外的故事一样不值得拍,放弃了书外的高定美学后普通野生环境就更没胜算。Shannon因为这个拿题名?奥斯卡是过去没看过他演电影还是怎样??

57分钟前
  • paradis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