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看这个片子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麦兜响当当这个名字隐隐约约透出一种国产脑残动画片的气质,还不如叫麦兜武当,而我直接叫它麦兜三。
不过冲着“麦兜”、“武汉”、“武当山”这几个关键词,在首映前的一个礼拜,我还是表现出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等异常反应。
可是一想到普通话配音,我又只好强捺鸡血准备坚守到粤语大碟版上市的那一天:麦兜离开了粤语,就像肉包离开了包。
谁愿意花钱买恶心呢?
今天下午有事到浦东,顺便到正大广场八楼溜个冰,忽然发现星美八点二十有唯一一场的粤语版。
我心中一荡,喜不自胜。
配音是原版的就行,广电不可能连动画片都剪吧?
掏钱进场,一眼看到了指间沙,心头大定:和八卦女王看的是同一场,足以说明我的品味。
我的座位是二排正中,眼睛有变成外八字的危险,赶紧放下马尾辫,尽量拉开我和银幕的距离。
麦兜三的开场太精彩了。
首先,是一系列变形的电视广告。
然后,是广电总局无敌的大戳戳。
接下来谢式笑话层出不穷,影院内笑声不断,我这么个平时笑点奇高的苦人儿,在别人笑的时候笑,别人不笑的时候也笑,哗,看来我不是笑点高,只是太善良。
具体桥段我是不会剧透的,我没有那么不道德。
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是“B、A、N、A、N、A——An Umbrella。
”:D。
此处出现的麦仲肥相关段落,也是全片中最感人的。
粤语念古诗特别入耳,就像闽南人唱歌最高。
总之,麦兜三的香港部分,就和麦兜一一样经典。
大概是……嫁猪随狗……嫁狗随狗屎吧,麦兜麦太到了武汉,就变得1点唔好笑。
“我唔要寄送啊……”。
唔好笑。
“一个大西瓜,切一半俾你……”唔好笑。
用香炉煮方便面,唔好笑。
而且还不合理——煮那么多天还不烂?
最雷的是麦兜下山找妈时,道姑版Miss Chan睡眼惺忪、兴味盎然、滔滔不绝地讲出了道士版校长的人生故事,又乏味又冗长(洒狗血),正是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面嘲笑过的“加州场景”。
好吧……是不是有点苛刻了,童话嘛,童话人物都是随时准备掏心掏肺的。
可我从来就没有把麦兜当作童话,顶多,是漫画,所以,点点失望……最失望的我要放在最后讲,这样印象才会深刻。
麦仲肥毫无必要地环游全球我忍了,配乐出现和轻柔甜美麦兜风完全不搭的NEW AGE我也忍了,但最令我沮丧的是,这一部关于大陆的电影,除了金玉其外的俯拍场面,居然没有一个有血有肉的大陆人。
身为一部香港电影,是怕臧否大陆人有风险乜?
的确有风险——讨好是媚俗,吐槽,是政治不正确。
可我一直觉得,谢立文,麦家碧,和他们的猪,是可以超越媚俗和政治不正确的。
无论是麦兜一、麦兜二、还是麦兜二点五,他们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我刚毕业时好多次加班加到快休克,想一想长洲黎根抢包山,想一想看更伯伯扮的神奇小队长,一口气就又顺了回来。
在北京粗砺寒冷的冬天里,那个OL关于麦兜的记忆,是一个小小的,暖暖的星期五。
可是,麦兜三里有谁呢?
这一次的回忆,好荒凉啵……也有种可能,是大陆的资方,觉得大陆的人统统拿不出手,只有大陆的山山水水和市政建设才拿得出手。
比起拆得烂溶溶的大角咀,武汉,上海,都豪华整齐得好像曼哈顿样,可是这些城市里,却空空荡荡地没有一个活人。
我看到熟悉的长江二桥,熟悉的户部巷,熟悉的东方明珠,熟悉的乌鸦岭,熟悉的南岩神道,熟悉的复真观,朝天门,会仙桥,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三天门三天门三天门……我当然好高兴。
麦兜,武汉,武当山,都是我喜欢的。
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喜欢的东西凑在一起的时候,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开心呢?
倒宁愿他们在自己的地盘里做个一流的呆佬。
从影院出来,我问自己,记得什么?
仍然是大力,肥,死蠢,好心。
屎。
鸡包。
啊呀,啊呀,啊呀呀呀。。。
而这些全都是属于麦一和麦二的。
至于阿May和麦兜在好多年以后重逢,比起春天花花同学会的深刻,又再一次流于狗血。
我猜得到麦兜三的开头,却猜不到它的结尾。
我好不甘心。
我好想问爱群道上的谢麦乐队:难道麦兜三是拍给从来没看过麦兜的人看的吗?
影院门口有抽奖联,据说抽到大奖,就可以去蚂蚁傣夫。
水清沙幼,椰林树影有什么,我在平生心愿一栏不假思索地写下:想见到谢立文和麦家碧,写完,眼圈都红佐,有一种麦太式的委屈。
唉,我这个年纪的女人,哪个都是可以随时挤出眼水的啵。
谢麦,以后不熟悉的东西,不要写,不熟悉的投资,不要接……回到家已经近午夜。
路上,我始终面无表情地唱着一首歌。
大包整多两笼大包整多两笼大包整多两笼唔怕滞大包整多两笼大包整多两笼大包整多两笼唔怕滞食、晒、个、包、脚、瓜、大、个、孝、顺、我阿妈食、晒、个、包、脚、瓜、硬、朗、再、奉、献、国家大包整多两笼大包整多两笼大包整多两笼唔怕滞……2009-07-24[欢迎平媒,联系用稿]
看了麦兜响当当,我也是上映后才看最终版,过程中也被自己囧到……呃……好在麦兜终究是那个麦兜,死蠢死蠢;谢立文也还是那个谢立文,终究不会让大家看到付出就有回报。
生活就是这样,并非好好练功就会变成武林高手。
不是“要走多少路才能让理想变成现实?
”而是:“要走多少路才能让理想告别现实?
”当抢包山、太极拳都告别麦兜,这个没有腰的小朋友也还是可以留着胡子炒菜做饭柴米油盐。
在真正的生活里,没有英雄,没有奇迹。
也许只有爱情可以为它拌入一点点神奇吧。
虽然配音时该看的都看过,在影院里看我还是在小朋友的笑声里哭到不行。
这个故事曾经在我心里发生过,所以当它经过,我的心就会感到温热。
就这样,被触动了,所以感性上忽略了它的缺憾和遗憾,就这样,我爱这部麦兜,爱他的低能,爱他的善良。
一如爱所有真实的、有残缺的、蠢而善良的好人儿们。
我在想,十几年后,当这些在电影院里面嬉笑着的小朋友再看一遍《麦兜响当当》,会不会当时就震惊了?
哇!
这个电影原来要讲的是这个!
李宗盛写的《阴天》的歌词:“这歌里的细微末节就算都体验,若想真明白,真得好几年。
”我觉得很是。
同样的一部片,有的人看到了娱乐,有的人看到了悲伤,有的人看到了无聊,有的人看到了希望。
大家对电影的评价就是这样好坏两端,说明人的经历真是神奇的东西,可以造就对同一样东西完全不同的理解。
我很理解和支持所有保持立场的人,有坚守有底限向来是好事。
当然我希望这种坚持能让大家更多地去判断“是非”而不是判断“好坏”。
“好坏”一般会比较主观、带有偏见、没有建设性,有时候你坚守的所谓“好”也许在很多人的标准中是“坏”。
如果硬要这种坚持产生什么影响,只会引起没意义没结果的争论。
判断“是非”相对而言更客观、建立在更理性的标准上,因此这种立场在与人沟通时能指向有益的结论。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能详细推敲,因为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理性的标准”……虽然莱文智者说:“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所以他是智者……所以这世界上智者那么少……世界上就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绝对的。
任何东西都有人爱有人恨。
这也是好事儿。
要什么都黑白分明的,我们这些蠢蠢欲动的大脑和嘴巴活着该多无聊啊。
就这么随便一说,随便一说。
一切都好,生活不缺烦恼。
在去电影院之前,特地把菠萝油王子给看完,也就不会觉得自己好像落下什么功课似的。
然后去看了麦兜响当当,觉得并没有自己期待的好。
甚至到电影结局的时候,跟朋友都觉得有点突然的就结束了。
回来也就给电影打了个三星,这个标准是基于自己的期待和第一时间得到的感触。
可再回想起看的电影的时候,却越来越觉得心里不是那么回事儿。
电影里面,麦兜得到的评价是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
我相信看完电影的人都会记得这句,这种中肯让人觉得有点感伤,因为麦太后来对麦兜说的是,人善被人欺。
麦兜年纪还小,很多事情都不懂,在这个灌输式教育的社会,有多少孩子是自主学习懂得的呢?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去一个实验室,看到一个试管里有好看颜色的液体,从本性来说,引发了他的好奇,他便拿下,想有舌头尝试下是什么样的滋味,孩子的母亲立马惊恐的说不能喝,孩子害怕了一下,放了回去,后来孩子妈妈的朋友说那只是西瓜汁而已。
但孩子也许就会对这样的东西条件反射似的抗拒了,从一开始就已经打杀了他们好奇的兴趣,灌输他们知识,让他们忘记什么是发现。
麦兜可以抱着一块橡皮,一直都不用,他喜欢它的样子,干干净净,这是多么傻的孩子,可这又是多么纯真的孩子。
在灌输里,橡皮是用来擦的,没人去注意橡皮也可以当作陶瓷罐子,可为什么人会那样珍惜陶瓷罐子而不珍惜橡皮呢,因为陶瓷罐子是值钱的,橡皮是廉价的。
《小王子》说大人都是爱用数字去计算东西的,所以通过这样的计算,为什么还要珍惜那样一块橡皮呢?
恐怕这样珍藏着还会让人觉得可笑吧。
可麦兜不是这样想的,他就是喜欢,说白了,喜欢就是最大的价值不是么?
他是有一点理想主义,可为什么可以有理想幻想的时候,非要逼迫孩子成长呢?
我知道这句话可能说起来很矛盾,孩子本来就该是这样成长的。
可回想我们的小时候,跟现在孩子的小时候,是否就明白呢?
我们那个时候没几个孩子上托儿所,大多是撒丫子一群孩子满街跑,现在孩子从小就英才教育,这些以后都会有的,起点早和起点高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可时间都是一样的,都是错过就回不去的。
麦兜,他只是被了解,却不是被理解。
其实,麦兜也是很懂事的孩子。
甚至这种懂事超出他的年龄,是不是一种高能呢?
在他差一点拿到A的时候,他说能拿到A不吃鸡也可以。
而麦太也说了同样不吃鸡的话。
其实,这就是一出麦琪的礼物。
用自己喜欢的去换取对方喜欢的,你快乐我也就快乐。
可懂事很多人都忽略了,在那些所谓的清单里,是找不到懂事这个词的。
清单里有的只是A,A,A。
麦太觉得孩子不应该这样,他必须得强,比别人的强,他不仅要善良,还要高能。
每个家长都是这样期待和希望以及培养的,她把麦兜送进了春花门,希望自己的儿子哪天能顶天立地当好汉,出门领着跟别人说这个是我儿子,他怎么怎么样,把潜意识自己没意识到的希望又灌输和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这对孩子未来是好的,起码以物质来说明,是好的,无可否认。
可这样真的好么,父母的心愿是一个人个人意志的体现,兴趣真的是培养出来的么?
如果哪天麦太突然觉得拍广告可以当大明星,是不是也会让麦兜蹲下起来就头晕呢?
以前问一个教声乐的老师,后天努力重要还是天分重要,那老师说天分,对的,无可厚非的天分。
天分就好像一组齿轮里的润滑油,同样的动力,但却少了很多的摩擦力。
,麦太的最大天分就是在纸包鸡包纸包鸡,所以麦太蹲下起来就头晕并不合适。
不过,春花门真正让麦兜成长的是环境,这也许是麦太在去之前没有想到的。
脱离一个环境,去到另一个环境,自然也有新的收获。
他看到的人,接触到的事情,自然也就奠定了他心里的变化,这才是属于麦兜真正的成长。
可成长之中,也各自有各自的经。
当太极与西瓜的口诀出来的时候,自己就发笑了。
可现在再想起,心里又是另一个感觉,也许只有在回味之中才能明白一些事情吧。
例如春花门在武当山,毗邻着长江。
长江建了三峡一个大坝,造福后代,也毁了前代。
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碾碎着向前走,把饱含记忆的屋子拆掉建新的摩天大楼。
试想,这个世界如果每寸土地都渐渐的变成纪念馆,又如何去开发呢?
巍巍武当山,太乙春花门,一直却没变。
园长变成了大师,老师变成了道姑,职称变了,职责却没有变化。
万千世界,有动则亦有静。
也只能在大的变化中留下一点小的安静了。
古代的东西必须用现在的东西去推动才能发展。
当起势,野马分鬃变成一个西瓜,一刀切开,都已经是说着时间的变化了。
麦兜也只是简单的一个小孩子,他无法逆转,也只是顺应其中。
园长也为了适应,变成了熊猫。
因为如若不适应,也都会变成摩崖石刻,淹没在滚滚长江。
也许在过去多少多少年,人们潜水玩的时候,看到摩崖石刻会当成另一个抚仙湖奇观也不是不一定。
在这种成长之中,园长体现了另一种成长。
而园长的成长是在自卑以及勤奋还有攀比中成长起来的,这是一种自我的成长,但基点是他有刺激的原点。
园长与李小麟的比武使园长自己在假象中以为自己惨败,从而发愤图强,没有任何催逼和灌输,在自己的意识里形成的一种状态。
人有自信心,也有好强心,当自信和好强一起发挥作用的时候,这才是一种发自本心的成长。
而麦兜也终于有所体会了,在比武散布消息的时候,大家都跑了,麦兜自然也得跑。
可跑的途中,他得到了一个机缘。
对,是机缘,不是机会。
当他知道园长的事情的时候,他自己想要去做这件事情了。
而不是有人让他去做。
终于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了。
其实不关成功与否,这是一种勇气。
麦兜还是那个麦兜,因为麦兜是善良的。
他有他的不忍,这是属于麦兜本性的东西,是天生的性格。
他的留下没有谁的挽留,他打了电话跟他妈妈说,要麦太去看比赛,他是逞强的,我是这样觉得。
可这份用善良进化来的逞强,有几个人能做的到呢?
面对被挨打的擂台,有几个人敢上呢?
麦兜最终去了,麦兜也最终输了。
这是最好的结局,看网上有人评价说,如果赢了,那就成功夫熊猫了。
没错,麦兜不是天才,麦兜也不是无能,麦兜其实很普通,麦兜只是善良。
看完麦兜之后,无聊转去了书店,拿了一本《菜根谭》在翻着看,有句是:涉世浅,点染亦浅;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我想这才是说麦兜的吧。
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也许麦兜和麦太都没有想是“与其”,但麦兜也真的做到了“朴鲁”了。
也许人善是被人欺,但既然相信了这句,也不妨相信那句善有善报吧。
在一个纷乱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还有几个人能一直善良到底呢?
最后的结局,a may去看这位friend的时候,说奇妙的事就已经发生了的时候,会让人猛然的一顿醒悟。
麦兜还是那么胖,直上直下没有腰。
这才是真。
顺便说句,我总觉得麦子的出现有些地方有点讽刺,他发明了很多的东西,超越了现在的时代,这是一种意淫,如同高丽棒子的意淫一样,不会被历史记得。
历史记得的都是真正的真相!
不过我还是接受不了宋丹丹的配音,总让人产生她在吼刘星的错觉。
从武汉到广州的上铺,躺着麦小胖。
车开了一夜,她哭了一夜。
一想到离开妈妈她就哭。
哭得鼻涕哗啦啦。
不是麦太要送麦小胖去广州,是麦小胖自己想出去闯一闯。
麦小胖在广州学着养活自己,学着适应没有麦太的生活。
每天都吃不到麦太的快快鸡。
可是麦小胖也没有变瘦。
她跟用炼丹炉泡面的麦兜兜一样,懂得再怎么寂寞都要照顾好自己的胃口。
麦小胖在广州认识了可以一起发牢骚的朋友,开始悠哉悠哉的生活,开始挥霍。
她飞来飞去,飞来飞去,到处玩,到处乐。
她不再想起麦太就哭,不再急于每天都跟麦太分享自己拿的是A还是H,哪怕放假时都不太迫切的回武汉见麦太。
直到麦小胖遇到困境。
她才发现唯一想依赖的,唯一可以依赖的,只有遥远的麦太。
比麦兜幸运的是,她不用花四小时下山就能听见麦太。
后来麦小胖她老爸对麦小胖说,送她上火车的那晚,麦太一回到家就大哭了一场。
麦小胖还不晓得,当她在广州悠哉悠哉的时候,麦太每周都上很多很多超课时,周六周日都不休息,还要照顾生病的麦姥姥。
麦姥姥离开的三天,麦太才发短信告诉远在广州的麦小胖。
那晚麦小胖哭了很久,哭着哭着就累了,累着累着就睡了,睡着睡着就做了一个梦。
梦里麦太站在海边,头发白了一些。
醒来后,因为想起了梦里麦太的样子,麦小胖又大哭了一场。
……麦小胖写不下去了……电影才开场20分钟麦小胖就泪流满面,很想念很想念很想念麦太。
麦小胖不知道为什么要飘去广州又飘来北京。
麦小胖此刻好想陪在武汉的麦太身边。
那只鸭太太接走小鸭的时候,小鸭跟麦兜兜说,“你也叫你妈妈来把你接走吧”。
麦兜兜也想走,晚上他拖着行李去找妈妈逃避,可是他后来都那么勇敢,那么善良,拖着行李蹦蹦跳跳上了山。
不是每次遇到问题都能有麦太来接走麦小胖的。
……终于天与地需要独自往两手必需放但我不想放边哭泣边回望。
当把整个麦兜响当当的电影看完之后,我损失了一些盐分和水分,并且好像顿悟出一丁点东西。
你就是这样,所以保持原样,顺其自然便已经很不简单了。
每次觉得想要深思一下台词,就被麦兜的纯真逗笑给糊弄过去了,所以我看完了以后还得拖回去……道长教导麦兜《老子》的精髓:人依从天地宇宙的规律,天地依从道的规律,但是道又跟着什么来走呢,就是自己了,本身怎么样就怎么样,不造作,不扭曲,自然而然。
听完这段话觉得蛮有道理,但一细想,依完一圈又回原地了。
一句话,我们就该做我们自己。
一如麦兜的解释——不出卖自己的鸡。
可是,何尝容易。
那个在电影开头被称为手工低劣、造型低俗,还会产牛屎的古代器物,却是一只千百年来不停走动的钟,只是它走的太慢了,一百年才动一下,一千年才报时一次,十万年里面的铜鸡才会伸出头来与大家见面。
于是May的friend说“不是忽然叮的一声变成别的东西,才算是奇妙。
那个走的很慢很慢,慢得不像话,但是非常肯定,一直都在走的钟,就已经很奇妙了。
”于是当May看到那个大大的快快鸡招牌,当她见到一如既往的麦兜,她便明白了:“但是如果,只是如果而已,等我长大了,再遇见麦兜,如果那个麦兜,力气还是那么大,那么善良,那么迟钝,那么直上直下,如果我送他的那块橡皮,还是那么雪白,一直都没用过,如果真的是这样,奇妙的事,就已经发生。
”这让我想出了以下很俗的一个感叹句:永远保持自我,按照自己的步调生活,不被周遭改变,那是何等的神奇,那又是怎样的力量麦太想要重塑麦兜,让他上各种学习班,学各种高雅文化,但教授却在麦兜的整体智能评估一栏中,写下了一句话:他不是低能,他只不过是善良。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长大的我每当回忆起幼儿园的那段时光,总会责备自己为何那么傻那么笨,为何脑袋一直不开窍,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人欺负,为何那些小朋友那么小就懂得那么多,懂得去讨好,懂得去欺骗,懂得去唆使。
我打心底里看不起那些去告状去拍马屁的小朋友,我就做我自己,于是吃亏的总是我,我被当成了坏孩子,挨批罚站。
我不懂得如何拐弯,所以当别人都躲开的时候,我直直得撞了上去。
于是,成长阶段的我一直力图改变,我不要当以前的自己,我希望我能像其他人一样,懂得伪装自己,懂得多面派,懂得谋求好处。
可是我没做到,我还是那么直截了当,我还是无法靠非常手段夺得利益,我还是一下就让别人看穿自己。
只是,我也早已完全不是以前的自己,我会有不那么善良的想法,会有自私的行为,会嫉妒憎恨,会不宽容。
我不会像麦兜一样挨了打还要问:要不要再搬一箱方便面。
我很怀念能傻呵呵笑的日子,能听不出别人话里有话,能看不出别人背后的小动作,能专心只做自己不设防。
只是有几人能保持人之初的善良,有几人能够不被生活所迫顺其自然,有几人不顾别人骂自己傻继续好人好事。
所以善良总是最令人感动,因为戳到了自己的软肋。
从不出卖自己的鸡的那个麦兜,真的存在吗……
作为MISS WANG方圆五十公里内最好的朋友,我受邀去跟她看麦兜。
相互放飞机扯皮拖延一个月后,终于赶在下片前买了两张票。
不幸MISS WANG忙着要打包肯德基,影院门口买爆米花,害我进场时看了个十分莫名其妙的开头,我问领票员:这是麦兜?
小姐说,是啊。
等看完全片后,才觉得不能怪MISS WANG,因为直到最后,我才了解,这是部实在不容易看懂,到处都是乱糟糟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概念电影。
回来看了影评,才释然,噢,原来有着这样那样的寓意,盖因我没了解它的意义,才觉得片子真糟糕,幸亏是半价票,不算太亏。
全片我最有感慨的一句话,就是麦太所讲:像我们这样的女人,谁不能随时挤出眼泪呢?
抱歉我实在不能跟别人一样,充满感慨地说:我们都是麦兜,都有点低能又没有腰……我今年年方二十四,已经到了法定孩子他妈的年纪,不得不思考下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生个孩子像麦兜,怎么办?
该高兴还是该哭泣?
半个月前跟我妈在街上偶遇初中女同学,一副少妇打扮,身边牵了个圆滚滚的胖妞,我妈说:你家孩子真胖。
我同学说:唉,她是一顿也不肯少吃,一餐饭比我吃得还多。
我妈私下跟我说:小孩子怎么能这么教,该不让吃还是不让啊。
看,倘若我妈被搬上荧幕,肯定是个恶婆娘,倘若她是麦太,麦兜别说吃不到快快鸡,吃速食面都是罪大恶极。
你要是有个麦兜这样的孩子怎么办?
你还能不能像看电影那样,觉得他是可爱是善良是一只活泼泼的猪?
曾经有个女人说,如果我生个女人很丑,我会觉得这辈子都对不起她。
那么也应该大把人立誓,如果我生个儿子很蠢,不如不要生出来的好。
倘若你有所选择,肯定希望生出来的小孩聪明漂亮干净,如果可以,不要太善良,人善被人欺。
你能不能像麦太一样,始终温柔地对麦兜说:哎呀阿兜啊,要不要妈妈买点什么给你吃?
你要说麦兜是个好妈妈,其实我也不太同意,既然她儿子是这副德行,干什么又要指望他争气,就像你非得让一只猫学会游泳,看到麦兜深夜还在拼umbrella,banana,难道香蕉和伞真的那么重要,拼不出来就妨碍他生存咩?
我小时候一路都很争气,结果现在如何,我妈说起来,不过是:你小时候那么争气,现在怎么这副样子?
家长都有丧心病狂症,最好你从小到大一路三好学生十佳青年有为人士这么上去,不然他们就会失望就会发牢骚。
你讨厌这样的家长吧?
觉得人家势力吧?
摊到自己头上呢,大半还是忍不住要培养一个杰出青年。
我想我成为妈妈后,肯定忍不住告诉他世间真相,如果你不够好,就会一直被人欺负,虽然你自己很会穷开心,但是社会绝不会容许你这么傻乐,总有一天要让你哇哇大哭。
因为我没本事,一直照顾他的善良。
影片末尾,来回支离破碎的场景,仿佛说了很多跟意义有关的事,但又仿佛在踢无影脚,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其实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麦兜麦太不过是一对最普通的失败母子,说他们草根,我以为是他们实在够惨,谁知道现在这股惨劲被人发挥,说这才是美好的世间真相。
不,我根本认为,他们的凄惨就在于,知道自己够蠢够不行,还是一往无前,想要世人成就自己。
小人物电影多半这样给人快感,当你真正身有所触代入感十足时,又觉得这电影真他妈悲惨,小姐们看《金鸡》再快活,也不希望自己是她。
多数人如我,也真心希望自己生的小孩,不是麦兜,倘若不幸是的话,就要像麦太一样,抖出一句:像我们这样的女人,谁不能随时挤出两滴眼泪来呢?
周二的下午,虽然杭州下雨,还是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麦兜。
嘈杂的放映厅里,不时有奶声奶气的小朋友在学麦兜讲话,每到“我要拉屎”之类的桥段,笑声都格外欢畅。
我也哈哈大笑,听到麦兜可爱的声音就产生捏他屁股的冲动,但在这一片笑声里居然哭了好几回,比看《南京南京》哭得伤心多了。
第一回是麦兜不舍得用阿may送他的橡皮,因为只要一擦,白白胖胖的橡皮就不完整了;第二回是麦兜和麦太互相夹鸡腿,一来一去,一来一去,我居然就泪如雨下;之后是麦兜上山学功夫,他一叫妈妈,我也跟着难受起来;最后一次是感动的,长大后的阿may和快餐店里的麦兜重逢了,那只走得很慢很慢的钟在报时,超现实,却又最真实。
麦兜的故事,其实小朋友是看不懂的,因为它太苦涩了。
甚至长期生活在农村和小城镇的人也是看不懂的,因为那里的生活节奏相对缓慢,竞争也还没有到如此激烈的地步,这也是为什么我看第一部麦兜的时候,完全把它当做喜剧片,那时压力离我尚远。
麦兜属于香港,一个从不停歇、向前向前向前的城市,每个人都忙着进修、忙着减肥,不敢有丝毫松懈。
可是总有麦兜这样的人,做什么都慢慢的,有一颗童心,善良无害,买彩票永远不会中,学了武功照样被K。
他和这个快节奏的城市格格不入,可他却温暖着整个香港的心。
(料到用这句话做标题实在太不聪明了,不但没法获得好感,还一定被忽略掉,是的,要是我,看到这个标题我绝对不看下去。
可是,我还是用了,就是觉着好,觉着贴切。
)“他不是低能,只是善良”,回去的路上脑子里一直盘旋着这句话,回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告诉同事,这是一个能感动人的童话故事,他们说,说不定这又是一句流行语。
我一直说,能感动人必然是感同深受,那么,我何尝又不是麦兜呢?
他真的很善良,《麦兜故事里》,他说“我想,有天我念完幼稚园升小学念大学,等我念完我知道我会明白一切,那时候,我买所房子给妈妈。
”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给妈妈买个房子,多么朴素的理想啊。
那个在下沙读书的夜晚,我在文一路附近办事,闻到空气里城市的气息和高度的城市化,我暗想,一定要接父母来这里生活,一起散步。
3年过去,我从下沙来到市区,有了个小房子,每月还贷。
可是父母来的很少,仅那么两次也显得拘束,他们似乎不知道这里的语言。
我说,到时候你们把家里的房子卖了,来这里生活,他们一个劲地摇头,原来,我规划的生活是他们适应不了的。
那么,或许我也该像麦兜那样,暗暗发誓:等我明白一切,我买所房子给妈妈。
A和H只差一点点,这个段子在第一部里就出现过,可是,这不是麦兜的错,他很诚恳地说“我也试过努力读书”。
你能想到高中数学满分的人小学里竟然不会做应用题吗?
就是我,那时我真认为自己笨的可以,只要碰到水管一进一出保证不会做,可是,我那么好强,我的父母那么好强,甚至连日常作业有一个叉都不被允许。
临考的每一个早晨,妈妈都要给我补习功课,把每一种应用题型都做一遍。
想来好笑,那个后来被听之任之也能茁壮成长的我竟然在童年时期如此被动。
那么,我找到了借口,我不是悟性低,我只是善良,笨的人也有坚强的理由。
麦太就是我妈,是每一个人的妈,她们承受巨大的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她有卖不完的纸包鸡鸡包纸,银芽火鸡丝炒米,栗子炆火鸡丝煲,花生火鸡骨粥,这次又卖起了快快鸡。
自她给了麦兜一个号码说“只有到万不得已才能给我打电话”,然后在杂乱的床上吃方便面,心下不忍。
她没有大智慧,是一个最普通最传统的妈,有着全人类母亲的理想:不管每天在外面多累只要回到家给麦兜做菜看到麦兜吃自己做的菜就能开心起来,这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候。
当麦兜实现愿望不吃鸡时,麦太有一点难过,有一点惭愧。
这是多么伟大辛酸的母爱啊。
你知道,我让父母来杭州住住,我妈说我这里没法做菜(因为本人讨厌厨房,所以油烟机煤气等都没有配备)觉得没啥意思;来了后,就开始抹地板。
两天里,她最自豪的不是我带她吃了什么,去了哪里,而是帮我刮掉了地板上的油漆和涂料。
麦兜还是回去比武了,虽然被人打了个稀巴烂。
然而我一直记得麦太接到电话说邀请她去参观时的表情:老天有眼,我们麦家终于有转机了。
当看到麦子当众发表言论时,我想麦太一定怀着感恩的心在欣慰:我们麦兜终于争了一口气!
争气,这个从小就灌输给我的词。
一个智商不高的人要在好面子的家庭中脱颖而出,我争气不是为我自己,还有妈妈。
“争气”在我的人生意义里是个有心理阴影的词语,它代表了太多的不开心和无奈,策马加鞭让我倍感无力。
我要出来,我要离开那个地方,尽管已成家中偶像的我如今回去更多的是被捧着夸奖,但我仍然无法承受根深蒂固的攀比。
他们仍然会对自己的子女说“争气”,满怀谆谆。
还好,我的麦太妈妈也可以欣慰了。
电影院里大部分是小孩,他们兴奋的从头笑到尾,还不忘大声喧哗几句,幸好我早就做好影响观影的准备,可是我很好奇他们的父母是怎么介绍这部片子的,我一厢情愿地希望他们能对自己的孩子说“这不仅仅是一只简单的小猪”,或许父母本来就不懂。
这是一部成人童话,你要简单的看也行,你要往深里想也可。
还好,比《麦兜菠萝油王子》要好理解的多,看着风景如画的武当山,麦家碧这次用了更轻松明快的色调,暖暖的,笑笑叫叫也未尝不好。
什么时候发财,快了吧,发梦吧
今天下午,在突然降温的冰冷瑟缩之际,我看完了麦兜响当当这部在电脑硬盘里放了很久但一直忘了去看的片子。
和过去看麦兜后的感觉类似,此刻心里有一些温暖,有一些感触,说不得很清楚,但就如片中的麦兜所说那样,“是有顿悟到一点点东西的”。
最有触动的,是那个千年前麦子制作的钟,一百年才动一下机关,一千年才敲响一次,等到千年又千年,才会有只鸡跳出来咕咕叫几声作为报时。
然而如柴九哥那句经典名言,“人生有几个十年?
”普通人,一辈子也未必能让这钟向前走一格。
那这样的钟,又有何用?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作为现代人,我们都已经习惯,习惯穿梭于来来往往的人山人海,习惯重复着日日夜夜的琐碎生活,习惯了快,习惯了变。
但,其实是否不变,才是最大的奇迹?
就如同故事最后,阿MAY长大了,偶遇长大了的麦兜,忽然发觉,如果麦兜一直都没有变,才是真的是很奇妙。
试想想,在现在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变,天天也在变,然而如果有个人,善良,单纯,天真,坚定,始终保持着如同少年时的爽朗笑容,没有随波逐流,没有趋炎附势,没有被世俗沾染。
那该是多大的奇迹。
我们习惯了用金钱和时间来衡量我们的效率,越快越好,越省越好,然后我们就可以有很多钱很多时间去享受。
但是,到了最后,我们连自己到底要享受什么也不得而知。
我们都希望今天付出明天就可以看得到成果,希望今天播种明天就可以收获,但是,麦兜却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就是因为无法一蹴而就才会显得珍贵而美丽。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善心,关怀,爱,亦是如此,日积月累,无法速成。
就如同那个看起来毫无用处的钟,你无法很轻易地看得到它在动,然而它的确无时无刻都在行走着,你知道它一直在,只是你不一定任何时刻都能看到听到感受到。
人的感官能力,始终是有限的。
但,爱,是永恒的。
片子的立意的确是非常好,但我还是只给了3星。
理由无非两个。
一、些许拖沓。
虽然这种乱而散的叙事很符合麦兜的风格,也能很好地营造那种缓慢柔和的气氛以及时光的悠然之感,但主线上的内容是颇为空洞的,特别是中间部分,让人萌生睡意。
二、主题不明显。
这次的麦兜内容上的丰富度不够,而且主题也不明显,结尾部分些许仓促,有种该说的没说清的草草收场的感觉。
不过还是要对其画面的精良以及3D效果的进步表示赞许。
那些清晰可见的店铺牌名,那些细节出众的绿水青山,的确表现出香港的动画制作技术水平又有了不少提高。
麦兜的草根故事,俨然是我们的一个童话。
希望这个童话也能一直保持它的风格,不变,应万变。
我用像忍着痔疮发作还要眼巴巴看着别人吃超辣铁板鱿鱼内样的心情等待麦兜响当当的粤语版。
不去影院,不下枪版,不给广电总局阉割一头幼猪的机会。
终于,我如愿了。
毫无例外的看得我一边笑,一边眼泪哗哗的流,跟他妈精神病一样。
幸好是在家,蹲电影院去看非得有人报警不可。
我亲爱的吴君如黄秋生the pancakes,还有大堆口齿不清小盆友们,永远烂烂的拆不完的大角咀,无处不在的关于鸡和屎的烂桥,这一切随着片头滚出大钟的一坨牛屎回光返照,并在之后的时间里把我哄得像倪永孝的手下或者吴彦祖的老婆内样服服帖帖的(长江三峡那个不得不马屁段落除外……我承认我小走神了)。
谢立文这厮太辣手了,他跟麦家碧的结合是我最想要祝福天作之合四个字的一对。
没有麦家碧,谢立文注定局限于重口味表达他那诡谲的人生观世界观;没有谢立文,麦家碧注定是那个画一只小鸟陪小盆友哭泣的温情阿姨。
他们牵手了,于是前无古人的麦兜便出现了。
他们的分工如此明确:谢蜀黍负责告诉大家:“人生就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各种杯具”,而麦阿姨就负责把杯子画得斑斓可爱,教你就算失望也不至于感到绝望。
麦兜用小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却用智者的脑去思考它,在辛辣的揭露很多人生的真相之时,却又不忘给予最温柔的安慰。
这种抽一鞭子给一块糖的SM大法多么教人受用啊!
我不同意很多人把麦兜看做一个过于天真单纯的小朋友,在我的眼中他是难得的智慧却不聪明的人。
林奕华曾经说过,香港有太多聪明的人,但他们不一定有智慧。
聪明是用于生存的,而智慧是用于生活的。
近到欣赏一只纸包鸡,远到两百多年前郑板桥那句“难得糊涂”,说的都是这么一回事。
当然最后,虽然这么说很装逼但我还是要说,那些抱怨剧情散漫没条理不好笑母子感情老梗骗不到眼泪的人们你们都是吃钢筋喝水泥长大的钢铁侠还是拿钞票点烟拿古奇包装宠物的富家女啊!
你们不哭不笑,因为你们不是底层没有跟老妈推让过好吃的没有小小年纪被寄存没有蹲过不抽水的旱厕!
你们不懂麦兜的逻辑,因为你们没有在正常的年纪像正常小盆友那样思考过!
你们这些看到人流两个字只会想到微管无痛480包干而不会想到熙熙攘攘好热闹的瓜人!!
我错了。
我又鸡冻了。
我忏悔。
有没有别人跟我一样很想被安慰
原来这集和大头有JQ,XD~我也是没腰的!
放电影的工作人员阿是耳朵聋了
小温情~小温暖~小感动~很喜欢麦太太和麦兜的对话~碎碎念~
这都锸出什么味儿了,麦兜太极恶搞版。
a complete mess
很可爱的麦兜~
毁掉了原作~
麦子,名兜,字仲肥。哈哈哈
在很微小的地方,依然会让我欢喜,但拍到3就真的成了部儿童动画片了
为什么我感觉电影院经常放麦兜????是我的错觉吗??
还是很可爱~
继冰河走入侏罗纪之后,香港人麦兜也上武当山了,这年头流行生活在别处... = =|||
山寨的紧。但是麦兜还是很有爱啊~喜欢给它配音的演员
虽然有点凌乱,但麦兜够可爱,细节够感人,我还是很喜欢。恐怕孩子很难理解片中丝丝的苦涩与辛酸吧。
当年在电影院里看哭了
他只是太善良~
粤语可能会加多一星,真的烂
奇妙的事情,已经发生啦~(还好偶看的粤语版~)
虽然有时卖二过慢 但就凭那几句话就足够净化我了 真是爱香港人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