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欢喜拍档

欢喜拍档,Happy Partners

主演:林雪,李勤勤,贾旭明,李璐兵,柴陆,小狸,刘序浩,陈希郡,冯朔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欢喜拍档》剧照

欢喜拍档 剧照 NO.1欢喜拍档 剧照 NO.2欢喜拍档 剧照 NO.3欢喜拍档 剧照 NO.4欢喜拍档 剧照 NO.5欢喜拍档 剧照 NO.6欢喜拍档 剧照 NO.13欢喜拍档 剧照 NO.14欢喜拍档 剧照 NO.15欢喜拍档 剧照 NO.16欢喜拍档 剧照 NO.17欢喜拍档 剧照 NO.18欢喜拍档 剧照 NO.19欢喜拍档 剧照 NO.20

《欢喜拍档》剧情介绍

欢喜拍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了两个小人物二宝和三宝,因偶然参演了一部抗日神剧,从陕西农村一路追到广州寻找剧组而发生的令人捧腹又笑中带泪的故事。 一心想成为世界赌王的二宝(李璐兵饰),和视周星驰为偶像的三宝(柴陆饰),因偶然参演了一部抗日神剧,从陕西农村一路追到广州寻找剧组。乍到广州的二宝三宝,偶遇了燕窝店打工的小雯和妞妞,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生情愫。二宝本为生计与靠行骗为生的贾假(贾旭明饰)对赌,却阴差阳错牵出肥雪 (林雪饰)和火鸟(刘序浩饰)因帮派恩怨势策划的一场以剧组掩人耳目的赌局对决。最终一系列阴谋逐渐浮出水面的同时,也让二宝三宝意外实现了梦想。 影片展示了普通小人物的坚韧与执着,令人深思的同时,也再次强化了周星驰的那句“做人如果没有梦想,与咸鱼有什么区别”的人生哲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假日狄更斯变身超人一夜成名烈焰同谋我的助理不简单血肉至亲机密复仇者:黑寡妇与惩罚者阳光路上格斗天王6秒钟的轨迹~烟花师望月星太郎的忧郁深水迷案第一季情色漫画老师黑色月光AngeVierge成长不容易第三季天才第二季美洲豹致青春飞吧,冰上之光猎头者园艺大师随机暴力行动警与囚第二季三矢老师的计划式投喂。超人之死地狱少女二笼微博情缘我知道谁杀了我一起用餐吧2

《欢喜拍档》长篇影评

 1 ) 七封情书

第一封: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友子,太阳已经完全没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经完全看不见台湾岛了   你还站在那里等我吗?

  友子,   请原谅我这个懦弱的男人   从来不敢承认我们两人的相爱   我甚至已经忘记   我是如何迷上那个不照规定理发   而惹得我大发雷霆的女孩了   友子   你固执不讲理、爱玩爱流行   我却如此受不住的迷恋你   只是好不容易你毕业了   我们却战败了   我是战败国的子民   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   我只是个穷教师   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我只是个穷教师   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第二封:      第三天   该怎麼克制自己不去想你   你是南方艳阳下成长的学生   我是从飘雪的北方渡洋过海的老师   我们是这麼的不同   为何却会如此的相爱   我怀念艳阳…我怀念热风…   我犹有记忆你被红蚁惹毛的样子   我知道我不该嘲笑你   但你踩著红蚁的样子真美   像踩著一种奇幻的舞步   愤怒、强烈又带著轻挑的嬉笑…   友子,我就是那时爱上你的…   多希望这时有暴风   把我淹没在这台湾与日本间的海域   这样我就不必为了我的懦弱负责   第三封:      友子   才几天的航行   海风所带来的哭声已让我苍老许多   我不愿离开甲板,也不愿睡觉   我心里已经做好盘算   一旦让我著陆   我将一辈子不愿再看见大海   海风啊,为何总是带来哭声呢?

  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来可能的幸福我总是会哭   只是我的泪水   总是在涌出前就被海风吹乾   涌不出泪水的哭泣,让我更苍老了   可恶的风   可恶的月光   可恶的海   第四封:   十二月的海总是带著愤怒   我承受著耻辱和悔恨的臭味   陪同不安静地晃荡   不明白我到底是归乡   还是离乡!

  傍晚,已经进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头痛欲裂   可恨的浓雾   阻挡了我一整个白天的视线   而现在的星光真美   记得你才是中学一年级小女生时   就胆敢以天狗食月的农村传说   来挑战我月蚀的天文理论吗?

  再说一件不怕你挑战的理论   你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几亿光年远的星球上   所发射过来的吗?

  哇,几亿光年发射出来的光   我们现在才看到   几亿光年的台湾岛和日本岛   又是什麼样子呢?

  山还是山,海还是海   却不见了人   我想再多看几眼星空   在这什麼都善变的人世间里   我想看一下永恒   遇见了要往台湾避冬的乌鱼群   我把对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只   希望你的渔人父亲可以捕获   友子,尽管他的气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尝一口   你会明白…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在众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第五封:   天亮了,但又有何关系   反正日光总是带来浓雾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见到了日后的你韶华已逝   日后的我发秃眼垂   晨雾如飘雪,覆盖了我额上的皱纹   骄阳如烈焰,焚枯了你秀发的乌黑   你我心中最后一点余热完全凋零   友子…   请原谅我这身无用的躯体   第六封:      海上气温16度   风速12节、水深97米   已经看见了几只海鸟   预计明天入夜前我们即将登陆   友子…   我把我在台湾的相簿都留给你   就寄放在你母亲那儿   但我偷了其中一张   是你在海边玩水的那张   照片里的海没风也没雨   照片里的你,笑得就像在天堂   不管你的未来将属於谁   谁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为我能将美好回忆妥善打包   到头来却发现我能携走的只有虚无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但愿这彩虹的两端   足以跨过海洋,连结我和你   第七封:      友子,我已经平安著陆   七天的航行   我终於踩上我战后残破的土地   可是我却开始思念海洋   这海洋为何总是站在   希望和灭绝的两个极端   这是我的最后一封信   待会我就会把信寄出去   这容不下爱情的海洋   至少还容得下相思吧!

  友子,我的相思你一定要收到   这样你才会原谅我一点点   我想我会把你放在我心里一辈子   就算娶妻、生子   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   一定会浮现…   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   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单地站著   你戴著那顶…   存了好久的钱才买来的白色针织帽   是为了让我能在人群中发现你吧!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你安静不动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   让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静   我刻意冰凉的心,却又顿时燃起   我伤心,又不敢让遗憾流露   我心里嘀咕,嘴巴却一声不吭   我知道,思念这庸俗的字眼   将如阳光下的黑影   我逃他追…我追他逃…   一辈子   我会假装你忘了我   假装你将你我的过往   像候鸟一般从记忆中迁徙   假装你已走过寒冬迎接春天   我会假装…   一直到自以为一切都是真的!

  然后…   祝你一生永远幸福!

 2 ) 让我们无乐不作

很美的电影.事先问过三个女伴,都说不算烂片,但也不是特别特别好.也许是期望值低,我还是被打动了.大大吻上劳马的额头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而当最后那个老友子翻开那盒情书时,我掉眼泪了.很美丽的电影呢,连小人物都刻划得那么生动立体.更不用说那段六十年前的水印般若隐若现的爱情.留白.很多地方留白.关于他为什么不能够带友子回日本.还有老友子终究象个侧影.也许留白才能够让一段感情在回忆中显得更为美丽起来.就是媚日了一些.最后的中日合唱似乎很不必.但是中国政府能够让这样一部台湾电影公映,本身就值得表扬,我更愿意看作是一种进步

 3 ) 於是沒有一個臺灣人不討論海角七號

[適合在電影院裡看的電影]  說句老實話,我不覺得《海角七號》是部好片。

它並沒有談很深的問題,它沒有給人新的觀念,它也沒有使用特出的電影語言,它也沒有使用很新的技術。

我個人尤其覺得它最大的問題在於影像節奏怪怪的,安插笑點安插得太密集太用力,很多笑點出現後又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觀眾笑完,有種被笑點追得很喘的感覺。

我把這個狀況歸因於導演對自己的影像不夠有信心,他安了笑點,卻不確定觀眾會笑,所以在笑點之後沒有留一段觀眾笑的時間,便直接走接下去的劇情。

私以為那是一種「這個笑點不夠好笑,空下的時間觀眾沒笑,就冷掉了,不如進下一個笑點」那樣不夠自信的心情作祟的結果。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看舞臺劇看得太習慣了,所以有這樣的抱怨。

舞臺劇的演員和觀眾的互動是很即時的,如果觀眾笑了,就讓觀眾笑完,要是觀眾沒笑也沒關係,緊湊地演接下去的橋段。

  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海角七號》是部好看的片子,而且是適合大家一起看的片子。

如果你還沒去看過,它絕對值得你進電影院去看。

進電影院和看DVD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電影院裡,當你想笑的時候,大家一起笑了,當你想哭的時候,傳來其他人吸鼻子的聲音,那種氛圍是在家裡一個人看DVD絕對沒有的。

海角七號成功的製造了「大家一起自在愉快的看電影」的氛圍,我甚至覺得,少了其他觀眾的反應,這部片會不好看許多。

  跳開《海角七號》,先談其他的。

最近剛好讀到一個報導,關於美國電影業者在思考該怎麼讓觀眾回到電影院的種種思考,最後,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發展i-Max電影,甚至是完全的立體電影。

像最近的《黑暗騎士》就是一部在拍攝時同時考慮立體電影的需要而拍出來的影片。

他們會那麼認為,是因為當觀影經驗無法在家中複製,觀眾才會為了體驗那些DVD無法給予的觀影感受,選擇走進電影院裡看電影。

  當然,這樣的思考是有局限的。

不是所有的片子都適合那麼做。

唯有動作片及充滿特效的片子才適合變成i-Max電影或立體電影。

不過,要求電影院給予DVD給不了的觀影經驗,以吸引觀眾走入電影院,誠然是聰明的思考方向。

  回到《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的成功,我相信是因為它給了觀眾看DVD得不到的觀影經驗。

它不像i-Max或立體電影那麼高科技,而是透過帶給大家一起看電影的氣氛。

就像是在live house或音樂祭裡聽演奏的氣氛,而那氣氛,觀眾的各種反應是其中必要的元素。

  如果有人在未來的某一天在家自己看《海角七號》的DVD,看完後覺得《海角七號》跟大家說的不一樣,非常一般,我一點也不會意外。

    所以,如果,你還沒看《海角七號》,真的建議你,挑個時間走進電影院親身感受它的魅力。

是的,親身感受,而那感受只有在電影院裡才會有。

[每個配角都有自己的本色與魅力]  當我看完《海角七號》,我馬上聯想到《娃娃看天下》。

就是三毛譯的那套漫畫。

  還記得在《娃娃看天下》裡,瑪法達,愛高談闊論,空有一口理想抱負,但骨子裡只是個討厭喝湯的小一小朋友;馬諾林,國小一年紀,對於金錢卻有著超齡的概念;蘇珊娜,明明只有小一,卻一心想著成為新娘與嫁入豪門;菲力普,小二,是瑪法達的好朋友,常專注的傾聽瑪法達的想法,但事實上迷戀漫畫小說,對瑪法達說的內容不曾真的了解過。

漫畫裡的每個小朋友都有著鮮明的個性,他們正是阿根廷社會中常見典型的代表。

  每個人都能在《娃娃看天下》找到一個喜愛欣賞的娃娃,而那個娃娃通常正好反應了喜歡他的人內心深處的本質。

  我個人喜歡瑪法達,我的個性也的確像瑪法達一樣,自以為了不得,實則眼高手低,是隻不甚重要的小蝦米;高中同學喜歡馬諾林,她的個性也像瑪諾林,非常有金錢概念,對權利義務看得既仔細又分明;還有一個朋友喜歡蘇珊娜,她雖然在職場上是明快的女強人,實則像蘇珊娜整天發美夢,期待有天能想找對的人嫁了再也不必工作。

  就像《娃娃看天下》一般,《海角七號》的每個角色都很重要,各個性格鮮明,每位觀眾都能各自找到認同。

有業務經驗的人,能在馬拉桑身上找到認同;在台北討生活不如意的人,能在阿嘉身上找到認同;因為自己的獨特與有才能,而總是被周遭平凡人找麻煩的人,能在大大身上找到認同。

  現實生活難免不如意之事居多,於是我們容易在片中這些失意的角色身上找到認同。

因為認同,於是和片中角色有了共嗚。

又因為這些失意人最後有了得意的結局,於是我們的失意似乎隨著那些人的終於登臺演出而消失,也因為他們的表演成功,我們隨著角色對自己有了正面的感覺。

  《海角七號》不只讓觀眾笑,還發給了離場觀眾一人一分對生活、對明天的希望。

  所以海角七號是好看的。

  你最喜歡《海角七號》裡哪個角色?

  我喜歡茂伯!

他又盧又直率實在是太可愛啦!

真希望我能像他那麼堅持,為重要的事就算不要臉也要勇往直前。

[那是個迷人的愛情故事]  不談阿嘉與友子的愛情,不談過去和現在兩個友子情事的比較,不談水蛙的暗戀或勞馬的婚姻或明珠的過去,當然也不是指大大與茂伯孫的情事或是美玲與馬拉桑的曖昧。

  還有誰的愛情?

  鎮代表主席洪國榮與阿嘉母親的愛情。

因為他們的愛情,所以才有了這個海角七號的故事,但大部分的人都看不見這段愛情。

  因為洪國榮愛阿嘉的母親,而阿嘉的媽媽希望阿嘉留在恆春,於是洪國榮盡其所能的為阿嘉按插了郵局的差事,為阿嘉爭取到演出的機會,所以才有了這個故事。

  洪國榮在戲中的一段話感動了許多人。

他是這麼說的:「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把整個恆春放火燒掉,然後把所有年輕人叫回自己家鄉,重新再造,自己做老闆,別出外當人家夥計。

」許多人用這段話解釋他有多麼愛恆春,但我卻覺得這段話的功能是再次的強調他是多麼愛阿嘉的母親。

  洪國榮是阿嘉的繼父。

洪國榮自己也有兒子,也不在恆春。

或許他是希望年輕人回到恆春,打從心底真心的希望,但他也明白,恆春不是大部分年輕人的夢想。

他並沒有強迫自己兒子回鄉的意思。

  但阿嘉的母親希望由臺北回來的阿嘉留在恆春。

洪國榮為了自己愛的女人的期盼,他用盡手腕,利誘威脅,讓阿嘉白天得到一分糊口的工作,晚上還得到可以繼續玩樂團的機會。

一切都是為了阿嘉的母親,為了不讓所愛的女人最寶貝的兒子吃官司受處罰,向來呼風喚雨的他被茂伯威脅,不得不把茂伯安插進樂團裡。

他甚至還動員手下的人,甚至開著自己的車,為所愛的女人的兒子送信。

  阿嘉不喜歡洪國榮這個繼父。

洪國榮也不讓阿嘉的母親難做。

他讓他們母子兩過他們的生活,沒要阿嘉的母親住進他家,也沒強行進入他們的生活。

洪國榮總是開車來,看看心愛的女人,然後離開。

洪國榮隔著機車,希望阿嘉同意讓母親與自己同住。

沒有阿嘉的同意,阿嘉的母親怎麼也沒法子放下阿嘉跟自己走。

但任性的阿嘉始終沒有點頭。

  當他離去前,在阿嘉母親肩上拍了兩下。

那兩下輕拍,代表著多麼多麼厚重的包容與愛情。

他包容了心愛女人那討厭他老唱反調的兒子,也包容了這個女人在兒子與自己間的諸多猶豫放不下以致無法給他任何承諾。

一個人得多愛另一個人,才能做到這樣深厚的包容?

  從洪國榮所做的這一切,你難道不會有一點點懷疑,他之所以希望年輕人回來恆春,是因為那是阿嘉的母親的期盼,所以他把他所愛的女人的期盼成為自己的期盼的一部分嗎?

    當阿嘉的母親帶著又害羞又驕傲又欣慰的表情看著臺上的阿嘉時,洪國榮微笑地看了她一眼。

這畫面一閃即逝,應該不到不半秒鐘。

大部分的觀眾怕還在阿嘉演唱成功的情緒裡,完全沒有注意到這畫面曾經存在。

但,我被這畫面深深感動。

[只是偶像劇式的電影,但也不只如此]  或許嗤之以鼻,碎念著這不過是部偶像劇風格的電影,我幹嘛跟著瘋?

但反過來說,現今臺製偶像劇是足以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將他們注意力由美國影集或日韓偶像劇上成功轉移,表示這些偶像劇裡的許多操作--品質,情節,角色,演員--都有某種程度的正確與可取之處,為什麼電影不能借鏡?

原文出自Sacrificial Lamb,http://sacrificial-lamb.blogspot.com/請點以下連結:http://sacrificial-lamb.blogspot.com/2008/09/2008-130min.htmlhttp://sacrificial-lamb.blogspot.com/2008/09/080923.htmlhttp://sacrificial-lamb.blogspot.com/2008/10/081005.html

 4 ) 无论永远有多远,这已与爱情无关.

听说这部电影好久了,耳朵也被众多表扬淹没了好久.我知道我是个泪点很低的人,不论看书看电影都经常比剧中人还哭得伤心.所以,在看以前,我准备好了纸巾,听说很感人.一直到结束.我居然毫无感觉,甚至觉得很无聊.这真是一个太老套的故事,拍摄也没什么新奇之处,搞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好的口碑.也许我做足了精神准备就没感觉了吧.特别的感觉总来自于不经意间的一声喊叫或是敲击,然后魂飞魄散地留下深刻印象吧.只有给友子的信令我黯然.我对声音有种特殊的敏感.总喜欢听到充满磁性的说话声,.就像能聆听到心的博动.就算那些情书听不懂,但饱含深情的日语居然也充满了魅力,觉得非常动听.我边看边抄那些情书.至于这样的故事,我无法感动.比这个动人的故事多了去了,以前<读者>上都看到好多.只有几段比较特别的文字,我摘录下来,这些是我看这部电影唯一的收获. (一) 遇見了要往台灣避冬的烏魚群   我把對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隻   希望你的漁人父親可以捕獲   友子,儘管他的氣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嚐一口   你會明白…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我在眾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二) 不管你的未來將屬於誰   誰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為我能將美好回憶妥善打包   到頭來卻發現我能攜走的只有虛無   我真的很想妳!

  啊,彩虹!

  但願這彩虹的兩端   足以跨過海洋,連結我和妳 (三) 你安靜不動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   讓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靜   我刻意冰涼的心,卻又頓時燃起   我傷心,又不敢讓遺憾流露   我心裡嘀咕,嘴巴卻一聲不吭   我知道,思念這庸俗的字眼   將如陽光下的黑影   我逃他追…我追他逃…   一輩子   就是这样.从那个日本人写完7封情书开始,我认为他的爱情就终结了.他从此有的是无尽的悔恨,无论永远有多远,这已与爱情无关.所以,我也不再认为这是个爱情故事,更谈不上动人.那些深情的情书,再绚烂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试想当这些文字送到友子手里时,是否就意味着日本人的忏悔得到了圆满,友子一世的等待,伤心与绝望就一笔勾销了呢?"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多么虚伪的申辩!我宁愿这就是一堆废纸,任其自生自灭.相反,我更愿意接受水蛙对老板娘不求回报的爱;镇长对阿嘉妈妈绵厚的爱.这些才是真实而纯朴的爱情故事.

 5 ) 海角七号,你看得到

早先看完《女人不坏》不知所云,上网搜了很多评论,试图理出个头绪。

无意就读到一条新闻,说徐克一行人到台湾宣传新片,效果不佳。

《女人不坏》上映几天就下档,于是有网友打抱不平,评价台湾人没有品位,《海角七号》这种电影哪里可以PK《女人不坏》云云。

网络里现在出现了无法避免的怪现象:对于一本书的翻译品质,一部电影的文化价值的评价,居然只剩下极端的无与伦比和万劫不复,一点过渡都没有。

不想随随便便肯定一部作品,更不想随随便便否定一部作品。

于是,我想把《海角七号》放在自己的天平上过过秤。

今年看了很多电影,除了《李米的猜想》和《非诚勿扰》,其他的也谈不上有什么感触。

可是看完《海角七号》,我又神经兮兮地凌晨发短信给最好的朋友--不得不说--这是今年我看过的最好的片子。

台湾电影看的不多。

《蓝色大门》加上后来的《不能说的秘密》,再到《海角七号》,少不了的台湾美景,波涛大海,一脉相承的安静,琐碎,平凡,动人。

幸运的是台湾导演没有像内地导演这样,集体缺失叙事的能力(冯小刚不算)。

他们不讲春秋不讲三国,他们的镜头面对生活本身,他们的主人公是一群普通人,他们活得艰辛,却活得真实。

友子哭着问,你为什么要欺负我,我一个女孩子离家那么远,工作又那么辛苦,你为什么要欺负我?

无力的手打在阿嘉身上,打在他的心口。

那一刻,再酷的男人也受不了一个女人如此柔弱的拷问。

爱情在这一刻降临,被人质疑。

笑笑,是不是虚无的风花雪月看得太多,等到爱情自然而然到来的时候,我们都不习惯去相信呢?

那个婚宴的夜晚,小警察踉踉跄跄地走到海边,看到大大和小男友并肩坐在岸边,那幅画面的美好尚且不谈。

当小警察带着哭腔,拿出照片说,这是我的鲁恺公主,如果看到她,告诉她我回来了……大大挽着小警察的头,轻轻地吻了一下。

那一刻,迅雷小组的敢死队员感受到的是一个萍水相逢的孩子的最真诚的安慰,再坚强的心也会融化。

马拉桑一开始的样子多半会有些招人讨厌,开口闭口的“马拉桑”,殷勤出击却遭到白眼相待。

可是,生活就是这般神奇。

即使是这样一个小人物,跑大饭店,跑小饭店,持之以恒地去推销自己的米酒,也会有成功的一天。

前台小姐从最初对他的厌恶到后来的怜惜,直到最后的为他喜悦。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或许只是坚持不懈和半途而弃的区别吧。

今年看了《马达加斯加》,主流影评都调侃,配角当道。

四只企鹅和那位New Yorker老太太本可以当选年度最佳配角,可是看了《海角七号》,我却要笑笑说,算了,这个奖还是给茂伯吧。

水蛭染了红头发兴冲冲跑进来,他却拉着脸,说到,喂,那个灌篮高手,红色不流行了。

“我是国宝”,是这个老头最执着的信仰。

为了登台表演,他像小孩一样拉住马拉桑说,千万不要说你会弹贝司。

“不要以为老人的心都是铁做的,我也会伤心!

”听茂伯这么讲,有些好笑,却也有一丝感动。

年脉的友子祖母在忙完一天的活后,发现了手边的信件。

天黑了,看不清她的面庞,看不清她的神情,甚至看不清那双手是如何颤颤微微地打开那些信。

我们看得见的是阿嘉送信回来的时候,友子站在海边冲着远处的他抱怨,他不等她说完,跑上前,抱住她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如果,不会再有自责的离开,不会再有无奈的思念;如果,简简单单,只有我爱你,只有不分离。

那该是多美好的事情。

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说他们看出了台独和媚日,对不起,不要以为你们真的什么都懂,事实上你们不懂政治,更不懂爱情。

这就是台湾电影。

这就是远在台湾的中国人。

大陆近几年发展得太快,快得让大陆的中国人有些迷失自我。

《女人不坏》《爱情左右》《赤壁》,每一部都是群星云集,讲什么故事已经不重要了,票房有号召力才是头等大事,激情戏,打斗场面,特技效果都成了必备武器。

还有谁愿意去电影院品尝一下生活平淡的滋味?

谢谢海角七号,谢谢台湾的你们,谢谢你们保留着被大陆遗忘的淡定。

这是今年冬天的一个午后,因为海角七号,变得格外温馨而平静。

 6 ) 一个暂时的避风港

《海角七号》并不是一部成功的爱情片,甚至算不得一部爱情电影。

尽管爱情的元素贯穿了整部影片,但那只是出于商业类型的叙事考量。

好像《西游降魔》,我们很明显的能看出星爷对于爱情已经没什么表达诉求了,可是为了顾及年轻观众的观影需要也只能再让紫霞仙子借尸还魂一次。

本片导演魏德胜拍摄《海角七号》的初衷是为了给《赛德克·巴莱》做实验,证明给那些不信任他的投资人看:台湾本土的东西是有吸引力的,自己的电影能够创造巨额票房。

故事的重点不在那些年写了没寄的七封情书,而在于这七封情书连结而成的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城市、安宁与躁动的多重对比。

“海角七号”这个业已湮没在时代中,查无此人的地址,源于导演自我治愈的美好想象,它是导演为所有在追梦过程中理想受挫的人们提供的一个暂时的避风港。

 7 ) 友子的情书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甚至都已经该忘记怎么称呼你了,我也不知道这封信,究竟该从何说起。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强迫自己不去想你,后来我便真的很少想起你。

现在,我戴着花镜慢慢给你写信,很陌生。

终于再想起你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我在箩筐里拣着槟榔,镇子里的人都去听演唱会了,街上很安静。

傍晚的阳光斜斜的照进来,潮气慢慢蒸上来。

我放下箩筐,活做久了,手脚都有些冰凉。

我慢慢的扭头——我已经老了,腿脚都不大方便——窄窄的长条凳上放着一个长方形的漆盒。

我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来过放下了这个盒子,我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只有风偶尔吹过树叶沙沙的响。

我打开盒子,里面竟然是六十多年前一张我的黑白照片。

我愣住了——少女的我看上去那么单薄,羞涩又稚嫩。

我的裙子在照片里轻轻扬起来,背后的大海没有风也没有雨。

照片的下面是你女儿的来信,还有七封没有寄出的情书。

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敢拆开那些信,借着马上就要暗下去的天光,仔细又吃力的读你的笔迹。

你怎么一下子就提到那个日子,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已经老了,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很多事情也不愿意再记起。

我的心脏不该跳得这么快,这让我很难受,眼前的字迹也模糊起来。

我站起来,抱着盒子进了屋,坐在竹椅子上发呆。

我不愿意想起来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那一天,我一个人,戴着醒目的白色针织帽,一清早便从家中逃了出来,提着笨重的行李,站在人潮中孤独的等你。

你的船鸣笛了,离港了。

我周围的人们都在欢呼,都在挥手致意。

我像一个傻子一样提着沉甸甸的箱子,头脑里如同爆炸了似的有无数的声音在嗡嗡响着,可我却什么都听不清。

我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我抬头,黑色的天幕里繁星一点一点,周遭静悄悄的,我不知道自己该向哪里去。

我摘下帽子,扔了箱子,蹲在无人的码头上哭。

你就这样走了吗?

没有一句告别,没有一个解释,什么都没有…… 我是那么的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提着枪炮占领了我的家乡;我恨你的国家,把我同胞的血染遍旷野;我恨你,从海的那边来到这片遭受屈辱的土地,用胜利者的语言剥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自由!

可我又是那么爱你,我爱听你讲天上的星星,你在黑板上画出太阳系行星排列的顺序图,你知道春花为什么会开放,叶子在秋天为什么凋零,你说世界很大很大,海的那边是另一片大陆,海的尽头有晶莹的雪花和凛冽又温柔的冬天。

你爱孩子们的笑容,你说北海道的孩子与恒春的孩子都有一样纯洁的眼睛。

啊,我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我恨你的国家,但是我又爱你,爱你的忧郁,爱你的沉默,爱你所向往的,那如同天国光辉般的自由!

你终究是一个懦弱的男人。

你走了,我老了。

我在昏黄的灯下读你的笔迹。

你说海风总是带来哭声,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也哭。

那么,你可曾听到海风中,我独自哭泣的声音?

我托着沉重的行李回到家,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

我是一个失败者,我依然幻想自己的心随着你,在看不见边际的黑色海洋之上,驶向永恒的远方。

妈妈的眼泪让我心碎,父亲的沉默让我内疚,我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小屋里,只是痴痴的望着远方的海。

你归乡,我也归乡;你离乡,我也离乡——我的心还不如父亲的小小舢舨,在十二月的海上,被狂风暴雨打成一亿碎片,我的眼泪都化作了泡沫,在苍茫的天地里再也没有了故乡!

我恨你,我要忘了你。

六十年里我再没离开过恒春,我要用一生的劳累来补偿我对这片土地的背叛,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忘记你。

我曾经向往远行,但我嫁了恒春本地的渔民,他的气味就如同我的父亲,而我也像母亲一样,永恒的守候在海边,等待他的归期。

年轻时我只想离开这土地,去海那边的大陆,大陆那边的海,去体会究竟什么是你说的天国的自由。

但我在恒春守候了六十年,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热爱这生我养我的小小岛屿。

我常常去海边散步,我喜欢坐在礁石上聆听海风的呜咽。

我是孤独的,我的爱情就埋葬在这汹涌的海水之下;但我又是幸运的,我留下来,我为他补鱼网,我在小厨房里混汗如雨的准备一家人的晚饭,落山风来了我坐在巷弄里剥洋葱,我泡浓浓的港口茶,我默默的听老月琴弹奏出思想起的调子,我有了儿女,我终于知道,我的根在这里啊,我不能走,我不能走,我不能走!

我搬离了海角七号,我已经将青春岁月埋葬在了故乡的土地。

冥冥中究竟是谁,把这迟了六十年的情书又交到了我的手里?

我在清晨的薄雾里摩梭着你熟悉又陌生的笔迹,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着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已经老了,我的眼角满布皱纹,我的心脏已经不能承受那么沉重的眼泪。

我明白,又不明白。

我爱你,我恨你,我不原谅你,但为什么,我早已干涩的眼角,却越来越湿润?

在这个安静的夏日清晨,我突然渴望起落山风来,我渴望十二月海洋的哭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象你在轮船甲板上就着微弱的灯光一个字一个字慢慢书写的样子。

天该是黑色的,海也是黑的,晨曦还没到来……我的孙女就出生在这样的夜里。

她的模样跟少女的我一模一样,她是那么单纯,活泼。

她喜欢问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她想要知道海那边的大陆究竟是什么模样。

有一天她告诉我,她爱上了一个海那边的男人,她要跟着他去寻找新的故乡。

我祈求她,我威胁她,我禁止她离开她真正的故土。

我知道,是我不再相信爱情,我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我恨你的国家,我不能将我最好的希望交给你们来亲手毁灭!

年轻的她也如同六十年前的我,眼睛里有海洋的清澈,也有海雾的迷蒙。

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走的,没有告别。

六十年前,一场战争将我和你隔在了海洋的两端;现在,却是我,隔在了她和他的两端……我终于明白,海洋,为什么苦涩得叫人皱眉。

这片海水中埋葬了太多的爱情,接纳了太多的眼泪,承载了太多的思念。

落山风在哭,海潮在呜咽。

生哭,死哭,青春也哭,白发也哭。

时代的漩涡里啊,究竟哪里才有将思念连接起来的彩虹?

我已经老了,皱纹爬满额头,白发稀疏,两眼浑浊。

我无法想象你去世前的样子,我曾经那么的爱你,那么的恨你,我还是那么的爱你,那么的恨你;但我希望你在最后的一刻儿孙满堂,安祥平和,我希望你在绝望之后终于找到了希望,就好象我在离乡之后终于找回了故乡。

恒春是我的根,是我一辈子的爱与思念;而海那边是你的祖国。

我终于明白六十年前的你为什么要独自离去,原来你早知道,我们最不能舍的,都是对脚下那片土地最原始最纯粹的爱啊。

六十年前,岛屿之间的海洋容不下我们小小的爱情,海风的呜咽吹散了我们最为深切的思念。

六十年后,如果真有天国,如果人间的希望真的存在,那么,就让这封迟到了六十年的回执化作彩虹吧,在生命的尽头,我只想要看见蓝色的海洋,清澈的风,也许,也许还有孩子们最纯真的笑脸,还有你轻微而自由的叹息。

 8 ) “外省人”的不在场

今天吴门吃饭,和诸位师友谈到该片,恰好台湾的正仁师兄也在场,他给了一个岛内评论界的解读还是比较靠谱的:在《海角七号》的认同体系中,唯独缺的是“外省人”,而通过一个大和解的叙事被缝合进这一认同体系的元素可以说刚好构成了近年来岛内情绪的基础。

1,日据时代的认同,连同日本文化认同和语言认同2,传统生活方式认同,包括了殖民时代留下来的宗教认同3,对台湾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满,连同对台北作为一个象征符号的不满4,社会底层认同,某种程度上等于本岛认同,“外省人”被以一种不在场的方式外化为一个类假想敌的权力结构,而在场的只有一个面目模糊的大酒店作为一个稍微可见的靶子,意在消解或悬置这种敏感情绪联系到小马哥当局对本片在岛内热映后的反映,似乎真有点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的意思,还建议陈云林观看此片,这么一想更是别有韵味儿啊(以上瞎扯,别跟我提客观)

 9 ) 让别人去故事吧,我只想简单若白纸

这是又一篇与电影无关的评论。

这里将要说到的是故事。

我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晚上,我收到一条手机短息。

完全陌生的号码,屏幕上出现离奇的字:“老公你知道我昨天为什么没打你嘴吗?

因为打在你脸上疼在我心里,你明白吗?

我是永远爱你的!

你吃饭了吗!

那老娘们又打电话了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走错路的短信。

我反复看着这条短信,觉得这真是有意思。

这里面有故事。

故事的背后还有更多故事。

这么一条不算长的短信,却完全可以衍变成一部小说。

这需要理解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当然,更需要吃饱撑了后的闲情。

我就是典型的易吃撑型,所以我对这条短信展开了无尽的遐想。

大概人都有偷窥的天性,喜欢觊觎别人的故事。

发错的短信、寄错的信、错拍的照片、错录的视频,都可能成为偷窥的窗口。

而电影,其实就是一种最大的窗口。

电影就是一种别人的故事。

而有一些电影,比如《放大》,比如《海角7号》,就是别人故事里的别人的故事。

看别人的故事一般有两种目的。

一个是从别人的故事里找自己的影子,一个是拽着别人这根绳子从自己的故事中跳离。

这两种情况对于我都或多或少有一点儿,后者可能更多。

别人的故事能够成为一种麻药,让你忘记自己的故事,或者短暂性失明。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希望,自己能发生很多故事,后来年纪大了,就渐渐明白,故事还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好。

我现在特别怕别人说:你是个有故事的人。

这简直就是一条凶猛的诅咒。

有一种说法是:没有故事的人是幸福的。

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正确。

我的理解是,那些能在心里积淀下来的,形成故事的记忆,总是黯然神伤。

就像眼泪的连绵总比笑容的绽放更长久,快乐是轻逸的,便容易飘走,而悲伤是沉甸甸的,是向下的。

因为沉重,所以积淀。

所以没有故事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大的动荡,没有起起落落,没有脚下的石头和头破血流。

像偏安的南晋,顶难过的时候也不至撕心裂肺,顶快乐的时候不会肆意疯狂。

平平淡淡,却塞满小乐趣和小幸福。

虽然少了谈资,却也少了泪水,少了累累的伤口和坏天气时候的复发。

所以有时候祝福一个人生活多姿多彩,倒不如祝福她淡如止水。

遗憾的是,幸福的人总是比较少。

好像每一个人都有故事。

而且,很多故事往往都无法说出,或者成为许多年后的一声叹息。

我时常想,有多少故事会悄然地发生又悄然地消逝,埋葬在《花样年华》里的树洞里,埋葬在深不可测的人心里?

人心浩渺,这大概是穷尽地球上所有的电脑都无法计算出的谜。

如果未来真有乌托邦的存在,那应该是一个消灭了一切故事的世界。

但至少,在目前这个并不乌托邦的世界,我们离不了故事,我们都需要故事。

豆瓣内外的文艺青年们都需要故事。

艺术家们更需要故事。

故事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尤其是那些发生在艺术家自身生命里的故事。

他们拥有这些故事,有点儿牺牲了自己成全别人的意味。

而向艺术家靠拢的文艺青年,则是处境危险的准雷锋。

所以说,文艺青年是一种前景并不乐观的职业。

那意味着生命中将可能充满故事。

所以我痛恨别人说我是文青。

我不愿做别人的手纸,沾满眼泪、鼻涕、血迹和屎。

貌似丰富多彩,却残破不堪。

我宁愿自毁容颜,做个毫无内涵的白纸,做一个低俗的粗人,做一个附庸风雅的文盲,做一个没有故事却快乐的伪文青。

永远保持在无限靠拢的行进状态,并永远都不掉进文艺的无底深渊。

 10 ) 海洋+海洋热,别放弃别失意别逃避别忧郁

我给4星的原因不光是因为魏导贷款抵屋拍片背水一战的魄力,也不光是因为摄影的精湛用光的完美海岸美丽带出来的蔚蓝海风落日孤红恒春滩头上的人生百态。

我给4星更多是给在镜头内外洋溢出的乐观向上,充满对过去时代的反思以及当下现状的真诚上,给在那句也许没有喊出却其实无处不在的台湾加油上日据时代的政治好坏,不在此片讨论范围之内,导演的视角落在大时代之下小人物的喜哀。

仅以高砂丸上的几个镜头,就给他定性成粉饰黑暗时代的同学,建议你们去看下《赛德克巴莱》的宣传片花,相信片子里原住民英雄莫那砍掉日军人头的血腥场面一定会让你们非常亢奋。

话说这点不由让人想起彼得解渴逊同志不就是为了筹拍《金刚》圆梦,才特意先拍了《魔戒》,投石问路赚以口碑的嘛。

就凭《海角7号》就凭那个宣传片花,我对《赛德克巴莱》真是超期待的。

看完《海角7号》,简直无法让人不去设想,这根本就是导演一边听着《海洋》一边创作出来的剧本吧。

无论是海,彩虹,原住民,故乡,或者是由此衍生出来的自由豁达进取坚持的人生态度这些关键字,所有电影中投射出来的元素,基本上都收拢在陈建年的这张专集里了。

我第一次听《海洋》好像最起码是7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都不大明白“角头音乐”的“角头”两字到底何解,只是直观地从字面上理解成了跟海角,凸岸有关的意像。

当时反复听了很久,彻底被陈建年那些配合音符直发胸臆的号子般的原住民式自由吟唱给震住了。

原生态的音乐之根,一直是我理解的台湾音乐之根,正如蓝调音乐之根,来自非洲roots music一样。

不加修饰的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不管是用音乐来表达也好,文字来表达也好,或者是镜头语言也好,都是真诚到一下子能击中灵魂的地步,让人莫名感动。

比如马世芳写〈地下乡愁蓝调〉关于本土音乐的章节,胡德夫唱“我们摇篮的美丽岛”,还有李安力图复原一段遗失历史的苦心,或者侯孝贤电影里一再重现的成长式体验拼图。

它们莫不相通,又扭结在一起,让我们这些隔岸观花的局外人,又是羡慕又是仰慕。

《海角7号》头半阕,线条未束集之前,呈现的一幕幕,就是活生生地把摄像机隐形了架在民众之间,你看劳马忽然在嘈嚷的街头骂了声“干”把阿嘉从机车上楸翻,哪里想得到他跟阿爸能弹能唱呢?

马拉桑也让人想不到,点头哈腰永远精力充沛的推销员,手摸上BASS的时候,要多熟练有多熟练。

一开始,我们都只知道他们不过是普通的职业男而已,而已,要到开始练团了,人员一一归位,才知道原来这不光是〈海洋〉还是〈海洋热〉哦!!

〈海洋热〉里除了张悬的那支mango run,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支原住民乐队,可惜最后好像没拿到什么名次。

但是练团的那个调调,还有在海滩上的音乐祭,狂热的被音乐煽动起来的人浪海浪,都在〈海角7号〉的后半部记忆重现了。

演员部分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民雄和马拉桑,民雄就简直是陈建年的化身啊,身份都一样是警察,只是“霹雳小组”这个背景,还真是查了一番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马拉桑最后弹低音小BASS不要太帅哦,我就知道他肯定是老乐手,只是不知道他居然是糯米团的主唱。

范逸臣这次表现很好,眼神很到位,身材也很棒。

只是发型差了点,不过很写实。

唱功的话,他真的不如民雄哦,我还是更喜欢民雄的嗓音。

茂伯跟鼓手DD,还有马如龙大哥,马拉桑,以及民雄他爹就主要是用来搞笑的。

台词难得一见的幽默,虽然故意台客,不知道是导演的智慧还是民间智慧,只可惜女猪脚部分相形见弱,她唯一一句我喜欢的台词就是讲黑人女模特不要晒太阳小心晒黑那句。

还有很多细节,比如那个骑机车等红灯还要去捡槟榔,还有其他骑车人带的希奇古怪的帽子,还有民雄爸爸脸上的纱布X战记标志,在这个不太搞笑的年代都好难得的让人笑了出来。

不喜欢女猪脚的原因,主要是长相不讨喜,然后就是情绪上有点莫名其妙拉。

但是中孝介真是完完全全地击中了我的萌点,色艺俱佳的男歌手,唉,自从平井坚以后我已经很久没这么兴奋过了。

那支“各自远颺”,带哭腔的假声自风中落落飘出,有点演歌的调调,让人惊艳不已。

最后的海洋热部分还是拍得相当有张力,一波三折,三曲下来,几个主演的表情都超赞。

歌也好听,严云农词写的相当不错,虽然国境之南,太过村上了。

但是在整部备受怀疑的组团练团经过之后,出来的效果加上临场发挥,已经实在是太过甜美丰润,虽然明知这是导演匠心的安排,依然深觉戏剧性强烈。

因为以上原因,被大家念兹在兹反复揣摩的两段爱情倒真的不在我的感受范围内了。

只想用陈建年《海洋》里的一支歌来总结一下我对此片的观感吧,无论对剧中人,那些歌唱着的青年还有乡民,或者对戏外的创作者,那些有梦要实现的人们。

在這裡尋煩惱手中的酒瓶 混合稻香和綠茶 是否紓解了你的心情別迷失你自己美麗的早晨 以為是落日晚霞你的理想永遠找不到年輕的你未來充滿著希望何不努力腳踏實地去開創人生旅途會走得更加順暢別放棄 別失意 別逃避 別憂鬱

《欢喜拍档》短评

我为可爱的叔叔伯伯们的热情加一个星,要不然就是一个星级的很差咯。。Not my tea...but Taiwan is nice

7分钟前
  • 0932313
  • 较差

看不懂

12分钟前
  • 林 寶兒
  • 还行

2008年 我看过的最好最出色的一部华语电影

16分钟前
  • 易水寒
  • 力荐

娃哈哈茂伯太好玩了~

19分钟前
  • yegle
  • 力荐

真没看出大火的原因。

24分钟前
  • 多菲角
  • 较差

很後悔先看了那個海蝦六號的廣告= =

26分钟前
  • 较差

保持孤独有助于保持品味。

28分钟前
  • 子文东🤪👻
  • 还行

其实觉得很普通嘛。

32分钟前
  • Sole
  • 还行

1信很感人,2我哭了3景色很美4电影一般

33分钟前
  • 霍伯森的选择
  • 还行

才看20分钟我就给您一星了。但还是要在强迫症的驱使下,坚持浪费完自己所有的宝贵时间,贱嗖嗖的确认了我确实没冤枉您。

36分钟前
  • 匡轶歌
  • 很差

总算看到像样点的中文电影了

39分钟前
  • 推荐

搞乐而已

43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较差

不明白他和那个日本女人的感情,喜欢主题曲

45分钟前
  • Chariey
  • 还行

松散,形散神也散。另外我居然觉得在这部“爱情片”中男女主人公纯粹是多余的。。

50分钟前
  • yanagi是只
  • 较差

太商业了

51分钟前
  • zitsunari
  • 较差

以兩小時描述簡單不過的老故事,大部份情節仍舖敘不足,似乎這電影只屬台灣。

54分钟前
  • Chihang
  • 较差

我承认我不是看这种电影的那一卦。

57分钟前
  • 7Lee
  • 较差

我想再多看幾眼星空,在這甚麼都善變的人世間裏,我想看一下永恒。

60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还行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1小时前
  • 美神经
  • 推荐

狗血啊狗血。。。那时候看也不觉得怎么好看。。。

1小时前
  • 尿水遥遥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