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找Shine Dión的《Ocean Rose》的视频,看到的是用崔斯坦与伊索德这部电影做的。
恰巧手上有这张碟子。
就看了看。
视觉上看过去不错,蔚蓝波荡的海水,风景迤逦的岩岸, 古堡,村落,战士的铠甲,女子的裙袍。
叙事也没显得拖沓。
也不错。
没觉得崔斯坦是个英雄。
我讨厌他的优柔寡断、软弱妥协。
既然个人的那么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为什么没处理好你弥足珍贵的爱情。
你若是选择把伊索德交给马克王就去毫无怨言的背负你的责任。
为了国家,为了子民,为了养父,为了爱人都好。
英雄是需要给大家做出牺牲的。
你若是决定和伊索德继续爱情,就不要畏首畏尾的,叛逆就该从头到尾。
不要在乎一切。
开始就要和马克王讲明,告诉他一切。
个人觉得起码比电影中两方面都对不住的好。
他伤了一往情深的伊索尔德。
他们伤害了善良宽厚的马克王。
他带来了生灵涂炭的灾难。
若是做不到,你就不要那么选择。
选择了,就必须遵守。
毫无怨言的接受随之而来的苦难。
看到他们偷欢,时不时的眼带委屈的泪水觉得不想看下去。
没劲。
我若爱你,绝对不能和人分享你。
我要你的心,我也要你的肝,我要你的全部。
若不,那么我们就一刀两断。
镜头最后闪烁的流水,河边是生命正在流逝的特里斯坦。
以为按照常理“坚贞不移”的伊索尔德会横刀殉情,电影里面却没有交代。
不知道她以后该怎么。
若是活下去的话,有何脸面面对国家、众人。
印象深刻的是伊索德偷情回来,酥胸上又要压着另一个男人的身体,看到这里让我觉得恶心。
还有,政治就像婊子,谁给的利益大,就可以向谁投怀送抱。
尔虞我诈,变幻莫测的是人心,贪图是永远满足不了的欲望。
那些所谓的种族的负责人,为了自己的权益不在乎牺牲掉多少无辜的生命,战争一直是罪恶可耻的行为,无论为了什么目的。
没绝人性的屠杀一直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罪行。
本片译名『王者之心』,虽然有讨好市场的取巧之嫌,但还是能让人想到一些深层的含义。
据说,在西方这是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传说故事。
而我看此片的重点,却并非这凄美的爱情故事本身。
我想理解的是,所谓真正的『王者之心』,到底是代表着怎样一种境界?
『王的力量会使你孤独。
』这是日本动漫『反叛的鲁路修』里面一句经典台词。
在那个故事里面,男主角获得了异于常人的超能力以后决然地走上了一条『王』的道路。
然而这个世界有着不同的『王』。
有的靠仁慈、有的靠凶狠、有的靠智慧、有的靠欺骗……你会成为怎样的一个『王』呢?
http://www.leeforce.com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有个故事是讲胡雪岩企业管理之道的,说他每到一通埠要地就开一家分号,然后礼聘一个总理(店长吧,也许这就是以后政府总理之称的由来呢),然后再娶一个美貌的小老婆,然后任由总理和小老婆厮混而不管不问,这总理没有一个不巴结逢迎尽心为他赚钱的。
故事讲完,再说电影。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错就错在相信了两个lord的所谓情怀。
伊索尔德的老爹爱尔兰王肯定是打着统一大业的旗号劝服亲生女儿当了这种联姻斗剑游戏的奖品(这种狗屁游戏有趣没趣先不说它,当了奖品随便被人上哪里有什么乐趣可言?
再想想斗剑之前许配的那个屠夫未婚夫就知道亲爹对待自己女儿是个什么态度和品味)。
马克王呢?
也是打着统一大业的旗号指挥着一大票类似崔斯坦这种有着悲苦童年满身武艺的脑残青年为他卖命。
不过崔斯坦有点不同,这是交换,马克王毕竟牺牲了一只手救过他的命。
故事最好的结果,应该是在爱尔兰的海滩上,崔斯坦和伊索尔德再也不要回去,世界那么大,到处都有他们俩容身的地方,何必回到彼此都要把自己卖了换大业的所谓故土呢?
可是,谁也没长前后眼啊,根本不能怪他们。
单说马克王吧,这个有着王者之心的男人。
连崔斯坦都知道问伊索尔德:当新媳妇很幸福吧,只是履行洞房义务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小小的困难?
难道他不知道伊索尔德不是处子之身吗?
他当然知道,但是这可是转瞬即逝的千秋大业的关键时刻啊,一定要尽所有可能让对方卸掉一切戒备责备之心,就算她有前男友又如何?
让一个有着爱情历史的女人重新被俘获只有一个办法,加十倍的爱(cao )她,马克王一定知道伊索尔德性经历非常少——说道这个,有个逻辑,也许马克王打定主意参加这个斗剑赢公主之前,就已经认定了这位爱尔兰公主,要么丑,要么不是处子,否则什么样的亲爹才会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送给一群虎视眈眈的仇敌呢——所以这电影婚礼以后国王王后的床戏有点多,而且正像崔斯坦嫉妒的那样,伊索尔德确实也爱上了马克王,倒酒的时候温柔的抚摸马克王的颈背……一个糙哥王者男人,当革命事业需要他放低力度,专心满足一个女人的时候,他就算去找女巫请教技巧也是会去的,浅尝爱情滋味的伊索尔德一定抵挡不了 duo chong gao chao的进攻,陷入爱情和地位无所不在包围的甜蜜中无法自拔。
马克王其实可以一直这样的,起码可以延续到伊索尔德的亲爹来参加加冕礼,亲爹假如按约定行事,认了这个王,那这番表演也许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如果当场翻脸,只好老爸女儿一起杀掉。
这是不是马克王一早大好的算盘呢?
作为王,不能只关心自己,还要留意臣属,时刻关心他们的心情。
难道马克王看不到崔斯坦注视王后的眼神吗?
难道马克王没有留意到自从崔斯坦从爱尔兰回来就越发的郁郁寡欢吗?
他不是还亲自问了伊索尔德那串贝壳手镯的来历吗?
马克王虽然是个糙汉,但他是个王啊,一定注意到手镯的形制风格和伊索尔德全身爱尔兰风格格不入,也一定注意到了工艺粗糙,是纯手工并不是买来的。
贝壳手镯而不是手工珠宝手镯,又确定了是个礼物,那么送礼的人一定是个身份地位不高的,起码不是什么显赫的贵族。
但是伊索尔德又把这件既不是爱尔兰风格,又不是贵重珠宝的东西时刻带在身上,毫无疑问,一定是情人所赠,再联想崔斯坦的种种不正常行径,答案就在那里。
他其实很想告诉崔斯坦,你我是过命的兄弟,我绝不会和你争夺一个女人,你只要等到我的登基大典完成,送给你又怎样?
但是绝不能这么说啊,崔斯坦全部的力量都来自他的骄傲啊!
一个骄傲的年轻人才是最有力量的年轻人。
绝不能把实话就这么赤裸裸的告诉他。
所以,他在伊索尔德要求以一个同龄人的身份去劝导崔斯坦的时候,他同意了。
他不关心两人会不会上床,甚至他鼓励他们重续旧好。
为了让崔斯坦和伊索尔德都保持高昂的心情去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使命,他甚至明打明的告诉了崔斯坦,王后是有个情人,请你跟着她,这就是更进一步的允许他们在一起,但不能明着来,要小心不要被人发现了,被人发现了,就不能在说自己不知道了。
其实,这场电影讲的是一场政治婚姻。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只是这场政治婚姻中的插曲。
从这场婚姻的目的和过程上看,爱尔兰岳父和英格兰女婿的目的都达到了。
爱尔兰岳父想的是二桃杀三士的主意,台词上说,等到婚礼结束,就断绝父女关系,不认这个女儿,那么马克王英格兰这一边就会如预期的一般分裂了。
比武招亲之前,英格兰这边的大小领主们就不顾马克王这个名义上的领导者的犹豫纷纷参加。
这首先就是不和。
再者,如果娶到新娘,马克王顺利成章获得爱尔兰王的承认,那么整个英国统一,马克王这边渴望统一的人就达到了毕生愿望。
可是如果爱尔兰王这边断绝父女关系,那就意味着马克王依旧不被爱尔兰那边承认,渴望统一的部落就心情瞬间跌到谷底,士气和向心力会比之前更低落,英格兰的分裂状况会更更严重,起码保持一个和以前一样的分裂状态吧。
这就是爱尔兰王在电影开头森林惨败之后为了防备英格兰这边乘胜追击而想出来的拖延之计。
属下问他,我们再组织军队去报仇吧,军队?
那被屠杀的就是我们所有的军队。
英格兰马克王这边呢?
政治联姻,获得爱尔兰承认,名义上达成统一是最好结果。
其次,确实娶了个媳妇,而且嫁妆是一块富饶的土地。
最关键的是,爱尔兰王断绝父女关系怎么办?
怎么办?
很好办,在他没有宣布断绝父女关系之前,尽早让王后怀孕。
生下的孩子自然就具备了继承英格兰和爱尔兰两个领土的权力和地位。
欧洲的继承权大致是如此的吧。
而且从年纪上看,马克王比爱尔兰王年轻,可以等他死,或者派刺客让他死。
生孩子这件事,应该是电影失误吧,或者说是爱尔兰王考虑的不周全,但是我想作为当时的形势,不可能不考虑的,这是凯文雷诺兹的露洞。
但是马克王在默认绿帽子的情况下,还是一刻都不放松在床上的努力,就是要制造一个事实,我很努力,反正如果生了孩子,有一大半的几率是我的。
偷情只是尝鲜,哥要得是孩子这个结果,小崔啊,你懂吗?
可是,爱尔兰王比武招亲以后变傻了,听信了英格兰那个部落首领的鬼话,我没看错的话是马特阿姆斯壮演的。
他可以相信那个人的话,女儿和马克王的部下有私情,侮辱了整个爱尔兰,统一的话再也休提。
这没错,错就错在,他要在敌人的领土上当场捉奸,当场宣布这件事,不被杀才怪呢?
就算他不搞什么联合敌方乌合之众的勾当,光是马克王也不会让他在当晚活着离开英格兰的。
总之,两个王对于这场婚姻的目的和过程都把控的很好,结果只能赌一把。
以上的猜测都是建立在交易型领导理论基础上的。
但是纵观全片,马克王并不是一个交易型的领导,他是一个魅力型的领导。
只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私通被发现之后,马克王去质问崔斯坦,我应该向你承认错误,我是不是太自私?
我救过你的生命,城堡里永远有你的一席之地,我给了你一个家,我还有什么能给予你的?
为什么?
在伊索尔德告诉他他们相爱在婚礼之前,马克王立刻放这对情侣走,没有任何条件。
这个时候魅力型领导的光芒就闪耀出来了,他无条件的给予感染了崔斯坦,崔斯坦送走了爱人,唯有以死相报。
人生除了爱情,还有责任和荣耀。
崔斯坦在影片结束的时候,也拥有了一颗王者之心,完成了一个男孩到王者的蜕变。
这是凯文雷诺兹对经典爱情传说深度加工的地方吧,在传说中崔斯坦和伊索尔德自始至终只是一对小情侣,而在电影里,他和整个英格兰统一的事业融合在了一起,所以伊索尔德无法面对崔斯坦或者马克王,无法单独面对他们任何一个人,他们不再仅仅是可以理解的个人,而是有着不同面目的宏大的精神,不是一个小女人的爱可以去对话的。
这出爱情悲剧在电影里的改动,也许就在这个地方吧,原来的传说是因为命运弄人,离奇的情节扭曲了男男女女们的人生轨迹,制造了巨大的戏剧冲突。
而电影,尽管还是因为离奇的情节让相爱的人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但悲剧的点在于崔斯坦这个人因为民族事业和马克王的个人魅力升级了,原本以为最宝贵的爱情在他人生的最高也是最终时刻到来的时候,已经配不上他了。
崔斯坦很帅,崔斯坦剑术很高,崔斯坦在年轻贵族里到处散发着向心力……崔斯坦很骄傲,但是崔斯坦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他的武艺潜质,是在马克王的激发之下出现的,原来的小崔斯坦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惨剧之后很自卑,不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自处。
马克王激发出了他的武艺潜质,乱世中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寄人篱下的理由,原来我有用啊,也许是我唯一的作用吧,我要用我的剑代替马克王失去的右手。
遇上伊索尔德,他发现原来除了我对马克王有用,我对不是为了生存和杀戮为目的的其他人也是有用的啊,我可以被人用来爱。
在电影的高潮,崔斯坦终于主动的发现了自己更高的作用,他对着临死的马罗(后来的超人)说,让我来结束这一切。
能不能以一人之力扭转所有私通带来的政治分裂,他还不知道,但是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崔斯坦终于升级了,爱情在他的视野里,成为了人生宝库的众多部分之一。
这个地方,不得不让我想起计算机的原理,硬盘和内存。
有价值的东西时时刻刻在发现,当下进行的工作调取在内存里,浏览或者处理完毕,值得保留的就存在硬盘里,以后有需要了再调取出来。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能用内存来调取当下最值得注意的事情。
再好看的A片,也只是几千G的一部分罢了。
电影借着多次私会之后伊索尔德的口告诉崔斯坦:我已经厌倦了这样,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爱情在某个时刻不仅在崔斯坦的心里,也在伊索尔德的心里逐渐褪去了它的药力,这不是单方面的背叛,而是双方对爱情滋味充分品尝之后的理解。
如果不是崔斯坦率先升级,我猜伊索尔德也会升级。
她会在某个时刻断然拒绝崔斯坦再次幽会的请求,义无反顾的在家庭上,政治上做马克王的好皇后。
尽管被父亲当作奖品是被迫,可是成为一个公认强者的皇后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有的机会,况且这个王者既温柔又体贴,还正在搭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
伊索尔德也并不是一个除了男人就什么都不想的情欲纯体,她接受过各方面很好的教育,在医药方面有独到的潜质,对于世界,当然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改造的计划。
无论是崔斯坦和伊索尔德,他们绝不是纸片人。
他们相遇时爆出那么高的炽热火焰,无非是因为以前的人生过于孤独。
因为英格兰要统一,因为爱尔兰王要联姻,才让他们从分隔的世界角落聚会在爱尔兰的海滩上,这注定是一场活泼金属遭遇强碱的化学反应,反应过后,他们必须成为别的什么物质,再也不是原来的自己,也根本没有义务为了彼此把自己保留成原来的样子。
如果不是私通被彻底揭穿,这不会成为什么悲剧吧。
伊索尔德和崔斯坦都会成长。
她会把这个感情打个结珍藏在心里。
他可能会郁郁寡欢一阵子,但统一之后接踵而来的庞大疆域怎么也会让他这个马克王的二把手忙的忘乎所以,他毕竟没有拒绝担当二把手这个职位。
可是私通被揭穿了。
伊索尔德再也当不成皇后了,崔斯坦因为荣誉和骄傲也差不多非死不可了。
私奔和私奔其实是不一样的,前面我假设最美的结局是在爱尔兰的海滩上,伤愈的崔斯坦和满眼柔情的伊索尔德,他们为了爱情的未来当然可以私奔。
那是美好的。
而被马克王宽恕之后的崔斯坦和伊索尔德,他们私奔的未来有何美好可言?
未来基本上破灭了吧,根本没什么未来。
崔斯坦杀身成仁。
伊索尔德也只能消失不见。
王者之心这个电影名字,翻译的没有任何问题。
人是有分别的,有人是创造型的,有人是推动型的。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只有在爱尔兰王和英格兰王这些王者们搭建的历史舞台上才可以闪耀出光芒。
没有了这些王者,他们很可能还是相遇之前的崔斯坦和相遇之前的伊索尔德。
崔斯坦和伊索尔德,只是一个名字符号。
是马克王加持了崔斯坦的英姿和忧郁气质(他爹本来就是马克王的一个部落首领,死于协商统一的会议)。
是爱尔兰王赐予了伊索尔德高贵的公主身份。
可以说,他们是被赋予的美好,不是他们本身美好,如果他们自己把自己塑造的很美好,他们早就在各自的世界里收获了各自的幸福生活,不用等一个相遇,即便是相遇了,也不过是海难乘客遭遇民间志愿救护人员。
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大家看,这才是悲剧。
「崔斯坦和伊索德」原来是跟「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西方爱情悲剧……我实在偏爱中世纪的造型和佩剑。
有一些片段真的很有氛围感,偷情看得好刺激……婚礼好美好美,水上点缀鲜花的木船、摇曳的火光和倒影、拖到地上的典雅婚服,天啊我好喜欢。
还有养伤的温暖的海边小屋、在火边读诗、细心打磨的白色石头手链、一场场宴会上的对视、树林里的紧密相拥、昏暗夜色中只有河流泛着光影的死别……电影本身还好,但引得我不断回味和寻找相关的一切,终于懂爱情史诗的魅力。
很喜欢改编里去掉爱情药酒的设定,让一切更成为一个真正的爱情故事。
传说有太多的可能,这也是它让人着迷的特点之一。
传说总是有很多版本,有说Isolde随着Tristan一起死了,有说Isolde在Tristan墓前种下两株相互缠绕的柳树后悄然消失,每一个都很有意思。
还是那句话,在最爱的时候死了才是最绝的,难怪悲剧总是难忘。
你撒了一个谎,就要用另一个谎来圆这个谎,于是,你撒的谎越来越多,直到最后,你也无法承受。
你崩溃。
或逃离。
为什么要等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再后悔当初的抉择,你以为你可以很高尚,可是爱情始终是自私的。
他每看她一眼,你的心中都会涌起无限的仇恨,爱的妒火,几乎将你焚为灰烬。
可是他,是那么的让你爱戴,是那么的伟岸,是那么的光辉耀人,他是你的偶像,你的目标,甚至你心目中的父亲…… 她,又是那么的活泼可爱,娇媚撩人,她好像挂在树梢的弯月,俏美动人…… 可是,因为你的判断失误,你差点失去了两样你最珍视的爱。
你并没有失去,只是他们都变得残缺,不再完美,也许这就是维纳斯的美吧。
我想我是受西方文明毒害的牺牲品,在这个充满欺骗、谎言,自圆其说的虚假世界里根本找不到我所期待的东西,“我所追求的,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不断的有人对我说,“你的心,值几个钱”这种简单的换算来衡量价值,我想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尊严,所谓标榜的尊严不过就是金钱、权利标注的价格数字,这是个荒凉务实过于现实的世界,韩信,这等小人被人歌颂,项羽,这斯贵族气脉再无用武之地,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嗟来之食再无回绝的勇气。
“差距”,单纯的技术也就罢了,文化、文明、教育,唉,几辈再无可能在这片土地有骑士精神。
(一)如果有两种爱情,你会选择哪种?
第一种,好像Tristan这样的男人,他爱你,胜过爱生命,但是不能超越忠诚,男人的尊严和名誉,那是Tristan成为他自己的根本;但是,他用剩下的全部来爱你。
他爱你,直到他死去;在你之后,他不会再爱上别人。
这种爱是血肉横飞的,你会很痛苦,但是你拥有了爱情的忠诚和高尚;这种爱情完全来自于他,他就是天堂。
但是,这种爱注定是折磨,他是个太出色的人,就好像Tristan。
这样的人,总会被命运推上人生的领舞台,那里,他总是面对太多考验,随时需要奉献,包括你。
你因为爱这样的他,没办法求他为你放弃,责任,义务以及尊严和道义;而且,因为爱这样的他,你始终痛苦而绝望,没有恨,没法放弃,没人能给你他给你的感觉。
你爱的,就是他的神性。
第二种,与之相反。
他爱你,像爱自己的一只手指,很爱惜,会痛,但是必要时,可是为了保全身体的其他部分而砍掉。
他爱你,源于爱他自己,你是使他快乐的尘世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不是非你不可。
所以,他爱你,直到你死去,你死了,或者走了,反正都一样,他还会很幸福。
一点儿不猥琐,因为你在的时候,他就守着你一个人,至少,恪守尘世的道德,这样的恪守,是他成为他的一部分,跟你没关系。
这种爱,幸福的几率非常大,因为谁都不是对方活下去的唯一的解,换句话说,没压力,可持续发展,你走了,还有别人,这种人的哲学是好好生活才是硬道理。
分开了,你绝对不会痛苦的无法呼吸,只要你还快乐地活在尘世;他本身就是尘世的一部分,他是在用俗人的气质来爱你。
你图他的,是在普通人的道德允诺下获得尘世一切的一切快乐。
你们都是浮世的一粒尘埃。
偶尔碰到,于是相守。
(二)我觉得Tristan有几分陈家洛的味道,当然陈家洛虚伪做作的可以。
Tristan不是这样。
他始终没有愧对任何人。
只不过因为身上神性的道德印记,才有悲剧。
其实Tristan遵循了一个传统的悲剧逻辑,道德、责任和爱,这两样东西在任何一个出色的男人身上都可以变成试金石,然后把他们送上由人变神的祭坛,他们的爱人就是牺牲贡品。
这样的男人从不为自己申辩,顽强,坚韧,富有主见,有着东方式的隐忍和安静,很迷人。
James Franko演得很细腻,表情很舒缓,行云流水一般。
着迷的时候很专著,痛苦的时候很沉默,有时候好像一个太懂事的孩子,成熟,默默承受一切。
这样年轻的身体,承载着痛苦而深刻的灵魂。
(三)Isolde爱的就是这样的Tristan。
痛苦是爱情高质高量的代价。
Isolde勇敢鲜活,是一个靠心活着的女子,而且是一个普通的女子,逃不过爱欲。
的确,这样的悲剧,只需要一个Tristan,看他挣扎,就是戏。
Sophia Myles没有让人动容,因为她的Isolde是被Tristan推着走的。
写成这悲剧的,是Tristan一个人。
这个版本里面,Isolde没有成为阿朱的机会,她也不是阿朱,她要鲜活的幸福,所以,这是Tristan一个人的悲剧。
倒是几个James Franko的镜头,让人心头一堵,悲哀的流不出泪来。
他在角斗场上望着名叫Isolde、救过他的公主,呆住了,木然地被人拉走;他说,你看上去很快乐,他给你倒酒,你吻他,我嫉妒。
他说,一想到他和你在一起,我心如刀割。
他说,我们必须了断。。。。。。。。。。。。。。。。。
于是,她哭,他矛盾,悲剧性才能喷薄而出。
Tristan的矛盾是人感性的一面,因为矛盾,他才有血有肉。
当悲剧被好莱坞简写的时候,这种折磨忽然特别赏心悦目,不知道契合了人性的哪一点,我们居然很受用。
也许是因为一个凡人越难解放他自己,就越强烈地触动我们的人性。
累呀,荣华富贵也不是那么好享的,政治婚姻自古就是王室家族中女人的梦魇。
要得是门当户对,要得是礼尚往来,用一个女人的幸福交换整个家族的利益,似乎再划算不过了。
说梦魇其实也不尽然,女人们还是好吃好喝、珠光宝气的过日子,而且她们不用操心就有人替她们安排好,实在是方便得很。
可偏偏她们还不知足,想要什么爱情,天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比起现在这些自力更生,全方位出击,下大力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立志一定要傍上大款的女孩们,实在是大大的不如呀。
不过这个故事发生在中世纪,好早呀,那时恐龙灭绝了吗?
如果没有,或许还真会有爱情的存在。
我知道这个故事流传很久,也有根据它所编写的书和戏剧,但很遗憾都不曾拜读,因此只能单就本电影而说些什么,在电影中似乎是在探讨一个在责任面前,爱情到底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Tristan是个有担当的男人,因此即使是他再爱Isolde,也不会背叛Marke。
Isolde也是一个善良的女子,既然成为了Marke的妻子,她也在竭尽所能的让自己爱上他。
然而爱情有时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两人的私会从爱尔兰一直到了康沃尔,每次私会都是一次积压已久的激情的迸发。
他们的真诚让他们无法控制对爱的渴求,但也是他们的真诚让他们深深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自责。
因此才有了Tristan烧掉私会的地方,才有了Isolde的那句“Why does loving you feel so wrong?”最后Tristan死了,为了保卫自己的信仰而死了。
又是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
也许爱情本身就应该没有结果的,因为爱情就像人生,结果都是一样的,而精彩与否,是在乎过程。
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却不存在永恒的爱情,可算是天意弄人了。
爱情是昙花,它如昙花般无暇美丽,也如昙花般稍纵即逝。
在人类所有的感情中,爱情不如亲情牢不可破,也不如友情历久弥新。
但偏偏是这个美丽而危险的感情会让所有人为之癫狂,多少人为爱成痴,为爱成狂,甚至为爱成魔。
爱情故事听过很多,但似乎能被列为经典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悲惨的结局。
先不论《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外国经典爱情悲剧,单就一向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中国,也概莫能外。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碟不过是他们死后人们美好的愿望,那条永远隔着牛郎与织女的银河,还有任由海浪拍打的望夫石。
以“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下去”结尾的是童话,不是爱情。
第十放映室的解说 非常好,把电影名字翻译成《王者之心》是对西方文学和传说故事没有起码的尊重和认知的表现。
这是一个平庸而可笑的名字。
2008-05-25 抄录其中几个场景中经典的对白 1 Isolde: “There she , who bore you ,brought you forth Set me as a seal upon your heart, as a seal upon your arm, for love is as srong as death.” (From the Bible Solomon 8:5-6) Tristan: ridiculous. Isolde: I happen to believe what that says,don't you think there's more to life? Tristan: Than what? Isolde: Something more than duty and death. Why be capable of feelings for not to have them? Why long for things if they're not meant to be ours? …… 2 Tristan: Come with me. Come with me! Isolde: I can't! Tristan: Why not? Please! Isolde: Tristan, we both know this can't be, we've known it from the start. That doesn't mean it isn't true, it is, it just cannot be. I want to know that you're alive somewhere thinking of me from time to time. I want to know that there's more to this life and I can't know that if they kill you. Please! Go. 3 My face in thine eyes,thine in mine appears. And true plain hearts do in the faces rest. Where can we find two better hemispheres... without sharp North,without declining West? Whaterver dies was not mixed equally.If our two loves be one... and thou and i love so alike that none can slacken... none can die. (From The Good-Morrow By John Donne) 4附上一首诗:作者不详,张小娴抑或泰戈尔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ont of you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hter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But when plainly can not resist the yearning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70
2007年5月看的先说题外话。
这部电影大大超出我的预想。
刚开始还以为是欧洲拍摄的。
有一贯的欧洲冷调,剪辑干脆,镜头写实。
音乐恰到好处的简洁。
印象很深的有好几处镜头。
其中一个在末尾,特里斯坦躺在河边死去,伊索尔德陪在他身旁。
两个人的剪影,身后的河水映着银色光芒静静流淌,一切无言,但能让人感到:英雄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的生命绽放过,现在可以平静地离开。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我竟然还看过!!
我比较变态,最喜欢看这种情感纠结+偷情的片了!不过詹姆斯弗兰克在这里的某几个侧面真是抗不牢的帅啊!
王者之心究竟是谁的心?
雄心万丈的开始,有气无力的结果。开头打得还不错,爱情重头戏我就开始打哈欠了,一半是我的心老了,一半是这片把史诗爱情讲得连麦芽糖都不如,甜味都没有,拖拖沓沓,修修改改补补,一点都不感人。Rufus Sewell的马克王不错,他那张不像好人也不像坏人的脸是片中最有气势的,二星都给他。
又一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美女救英雄能不能不要那么狗血,英雄抢美女能不能不要那么像角斗士,打仗的时候国王能不能不要去打酱油,弗兰克顶卷毛不好看呀!!!
被迷惑了
一个国度的争战史。除了结尾之外都很好看,老瓶新酒的故事,男主角挺帅的,女主角也挺美的。
『补標+再看』
unfaithful to the legend
北欧传说
当时看的很早,只是爱情就是那样,不带有任何拘谨,超越任何限制,突破任何禁忌。还有那些优美的诗,很美。
苏格兰风笛和短裙。
既不爱情,也不史诗。
2008.2.13 CCTV6 home
08.9很没有意思,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大牌,剧情单一。。
how a love break down a nation
2007看
曾经一度迷恋欧洲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