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云层下
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电云之下,雪原七思(港),电子云(台),Under Electric Clouds,Pod elektricheskimi oblakami
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丘尔潘·哈马托娃,拉米尔·萨尔霍乌德诺夫,卡里姆·帕卡什科夫,阿纳斯塔西娅·梅利尼科娃,彼得·戈萨沃斯基,路易斯·弗兰克,维克托·博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乌克兰,波兰语言:俄语年份:2015
简介:雾雪笼罩的怪异河岸。四处散落着钢精和水泥。一栋废弃的摩天大楼。平坦处仍未完工的公路桥。一座宏大的金属制的马的雕像。还有一座列宁的雕塑,他的右手伸展着指向空旷处。这是一个冰冷、僵化的无人之境,衰落的往昔在这里与想象中的未来接壤。人们漫无目的地穿过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原先确定无疑的事情不再令人确信,亲戚朋友都消失了,理..详细 >
坐在打着暖风令人催眠的影院无法感受到俄国的冰天雪地 同时也无法理解这七则寓言深厚的象征意义
战争与和平,过去和现实,历史与重建,继承和嘲讽,电子云层下直立流血埋头前行。雾霾景框,对话像是哲学诗语境,“我们就算能知道也纯属偶然”。
背景都懂 沉痛自在 但如本片导演般有创意而缺才华地去表现 结果就是无谓分的七章越往后越无聊跟预判地一样煎熬女主演得不错
7.5/10
2022.12.13 當代藝術影像裝置展既視感
摄影和场景设计太美了。主题不难懂,但信息量太大,表达又晦涩,导致门槛儿略高。
成熟的观影者就是看自己喜欢的和不看自己喜欢的
哦嚯!典型的柴油朋克,软科幻,让人想起两部电影《大气层消失》《黑炮事件》。同样是工业化背景下荒诞的自嘲,前者是儿童与成人视角,这边内核更像来自青少年的发问。“我躺着,无法理解时代,我思考多面的世界,就算知道也纯属偶然。”时代依赖秩序、全球化的建立,人们却又因为高速发展的便利而失去自我。大篇幅的对话基本都围绕着儿时的过往与现实景象对比,把人比作软体动物和分子,城市笼罩在迷雾之中,摩托车飞驰而过,有种阿基拉的反叛与韧性。(缺少后朋乐实在可惜......)某种程度影片很像本市的倒转世界,谈论新建筑、政客换代、连锁店、旧书和遗址,宁静沉寂的巨大建筑,人们乖僻而又冷静的前进着。
摘:线条和明暗是不存在的,一幅画就是对比间的关联,或仅仅是黑与白两种色调的关联,保罗塞尚片头引用的这个似乎说明了这部片子的表达方式片头说到的多余人构成的生活,没有这些多余人,世上什么也不会发生,片头独白太长只记得这段,看明白片头才能看懂这个电影吧摘:我非常困惑,首先你长大,然后去买便宜东西,然后开始买多更贵的东西,最后你将变老,你的孩子长大重复这个循环,同样的书,同样的房子,同样的食物,就连我说的这番话也一样,我想从这个世界上消失,随便去哪,太蠢了一切都没有意义,还记得我们的公寓走廊吗,那时候小,新世界就在前方,而现在那间公寓消失了,一切都消失了片尾这段,这不就是虚无主义嘛,感觉这部电影的精华在前头和片尾!!!中间的各个章节丰满了这个故事,有意思
7.4 片子野心很大,试图用片段式的拼贴来展现俄罗斯的过去当代和将来,不过这个目标太大了,这样拍很难达到效果,片段之间没有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到最后只是变成了马利克式的喃喃呓语。
苏联没有coke,雪原没有背景,雾成霾,苦楚过度。
对于大多只有本国人才能体会的情感你们哪来的他妈那么多共鸣?
野心很大,摄影运镜超级厉害,各种迷幻割离的符号看起来很带感但也非常的吃力。所有故事看似围绕着一个点却又感觉好像十分散,有种小阿列克谢·日耳曼学到了他爸电影的风格却没学到他爸电影的厚度的感觉。7.3分★★★☆
俄罗斯文化无疑充满着毒素,而知识分子恰恰是问题所在,他们让俄罗斯历史总是充斥极端与暴虐,颓废与滥情,而无法清醒平稳地行进在历史大道上。多余人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个持久符号,在电影中依然晃动着他们的身影。他们对于俄罗斯社会是一种致命伤害。其实,小阿列克谢本人及电影亦是如此。
七个预言也好,七种缺失也好,看的时候努力的理解了,后面努力的圆融了。但是剧情糊的像是闹饥荒,表达手法就像是埋在俄罗斯大面积冻土下的一颗过期土豆。看,我这么形容好懂多了,就是字面意思。不要比老塔,说人话才是大师。可能说的是所谓科幻未来的人话,哲学,神学。但是抱歉我没文化。:)
很闷的一部片子,过度个人化和意象化,以至于难以看懂。场景不错,看着就冷。
其实真的没有多少科幻。就是设置了一个背景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没有多大的改观。总体是灰暗、绝望、破败、被抛弃的社会和人,人民苟延残喘,是对1991年后苏联解体的社会现实映射。很多段子看不懂!也许只有俄罗斯人能看懂吧。
和他父亲拍的上帝难为一样难懂
形式感太足也是个问题
气质是我喜爱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