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组刑警吴英雄(赵又廷 饰)在拯救客机后成为警界明星,出演各种警队宣传片风光无两。
是日,海港城陷入突然危机,高铁、跨海大桥等交通要道突发连环爆炸,吴英雄在追索嫌凶过程中与东区分局刑事侦查组刑警陈真(林更新 饰)结为搭档,又再度重逢被逼做人肉炸弹的通缉犯徐达夫(黄渤 饰)。
原来,一号为“夜行者”的神秘组织绑架了徐达夫等通缉犯的家属,逼迫他们作为人肉炸弹将海港城通向外界的各通路炸毁,使海港城变为孤城,以释放生化病毒,执行毁灭城市的“枯草计划”。
吴英雄和陈真为解救徐达夫妻子杜小晴(关颖 饰)并阻止枯草计划,与鉴识官蓝西英(张钧甯 饰)、黑鹰队成员黄世楷(修杰楷 饰)等人向夜行者发起挑战。
特效有点那啥,剧情也有点那啥。。。
张钧甯怎么晒那么黑,完全没有武媚娘里徐慧的样子。。。
娜扎现代装扮比古代好看,总的来说还成吧,但有的逗乐的台词说得很突兀,不有趣了,全程一直在思考海港城的原型是香港还是厦门,,,颜值倒是够了,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啧啧,黄渤就开头结尾出现了两回。。。
整部电影的喜剧元素光靠林更新真是不行的。。。。
不过我比较支持警察叔叔的观点,林狗你不准打他,因为他帅,不,不是……因为少顺和多数人都是人,都不该死,面前的是不去救就必然会死的少数人,远处是有可能因为救了少数人来不及救的多数人,但这并不是可犹豫不决的事情,不就眼前处于危难的人民群众,就是失职,就像你不能因为先出生的人会吃饭会消耗粮食,而导致以后的人饿死,就不让他们吃饭,饿死他们。
必然和可能,即使是100%和99.999%,虽只差毫厘,也将失之千里。
记得4年前一种这是台湾偶像泡沫剧的心态看着剧版的《痞子英雄》,当时真心被剧情吸引,而且各类的高科技以及武器弹药都看出了在当年这是一部相当有诚意的作品。
《痞子英雄》直接改变了我对台湾偶像剧的看法。
当然....我老爸都说“这剧里的小伙子真挺帅的。
“ 而且张钧宁的确好有气质。
我一直认为《痞子英雄》最吸引人的并不是帅气的警察或是庞大而华丽的制作,而且让人绞尽脑汁的剧情。
虽然剧版的结局略微狗血,但最后《无赖正义》的配乐响起的时候,自己还是会热血澎湃。
导演似乎要告诉观众一个最直白的道理:”无论你是谁,只要你违法,我就会尽全力逮捕你。
“记得当时剧版开放式的结局,让我对电影版超级期待。
可谁曾想主演周渝民和赵又廷出了那码子事儿。
首部曲《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痞子是黄渤饰演的徐达夫,听到黄渤的名字的的确确为蔡岳勋导演松了口气,因为黄渤是个货真价实的天才演员。
在这里并不是拿黄渤和周渝民比较。
而这部《黎明升起》的痞子换成林更新,如大众一样的评价,他没有演出痞子应有的痞气,甚至显得可有可无。
我感觉黄渤的友情出演有一部分是因为档期原因,更大一部分是为了救场,但黄渤的痞子显然把林更新的戏抢的渣儿都不剩。
昨天蔡导貌似表示不会再拍《痞子英雄3》了,估计是没法说服周渝民回归吧。
毕竟,有好多人是抱着看剧版的续集而坚持一部部看下来的(其实我就是这样的)首部曲的剧情当时就有好多人表示没有看懂。
据说蔡导首部曲初成片3个多小时,剧情多少都会绕一点脑子。
剧版的剧情本身就很复杂,但是《黎明升起》的故事性真心不强,《痞子英雄》系列最吸引人的剧情也在这个二部曲里消失不见。
两个小时的片长不知道看困了多少人。
而且黄世楷(小马)与蓝西恩的出现多多少少会使其与剧版的剧情出现各种Bug。
比如,吴英雄在剧版里并不认识黄世楷与蓝西恩。
本片自身bug也比较多,最后病毒培植成功了怎么没有人被传染等等。
再次看到张钧宁饰演的蓝西英真的很开心,当初看剧版多少也是因为她。
剧版对她的戏份交代的有些不清不楚,这一部蓝西恩的出现算是为剧版填了个坑。
相比剧版和首部曲的角色的互不可缺,像古力娜扎和李铭顺这种没必要的酱油角色我实在是不能理解有什么出现的必要性。
如果周渝民的陈在天不能回来,那么就永远不可能有剧版的后传。
一味的拍前传只会增大编剧的难度,本部已经出现了Bug所以还是抱着略小的希望可以再次看到陈在天。
华丽的特效与漫天的狂轰滥炸,这好似已经不是我们所认识的《痞子英雄》。
而这一次是彻彻底底的没了痞子,只有英雄。
去一家号称星级的饭店,装修不错、环境优雅、服务周到,处处透着米其林的味道。
老板热情地讲解着饭店的故事以及食物的特色,随即领进开阔舒适的包间。
不一会,服务生端进盖着盖子的大盆,思索着会是怎样的大菜时,服务生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却又用一个近乎不可能的姿势护住了菜!
万分期待中,服务生掀开盖子,露出一枚没有任何佐料的白煮蛋。
————《痞子英雄2》观后感。
个人英雄电影,爆破,追车,枪战,一个歪曲正义的反派,一群猪脑子的警察军队,一个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主角,唯一的不同,是以前的英雄电影主角旁边总是一个花瓶的女角,如今,是一个花瓶的男角,毕竟,这是一个基情的年代。
典型的爆米花电影,图痛快看帅哥耍基情的可以开心地看,但我还是想念那一部叫痞子英雄的电视剧,电影只有英雄,一个只存在于电影的英雄,而电视剧,有那个有点人性的痞子....
我觉得这个电影最搞笑的地方应该是,明明很简单就消灭的东西,非到后来就复杂了,吴英雄本来可以毁掉那个火箭,可他还是选择了救人,其实按照他的性格是这样的,可是,还是会觉得很多麻烦,都是自找的。
这片子一般,觉得这个故事,最好看的地方,也只有最后大结局了=。
=真的,还是没想清楚为什么大反派要说一句:有你的地方就有我。
好像表白哦,真的。
本来想打一星呢,无奈给了黄渤面子我一直在强忍着想好好看这部好莱坞制作的大片,却无奈被雷到里焦外嫩,不吐不快啊。
先说蔡导,你是负责出来搞笑的么,为么我一看到你这张脸和京西美容美发毕业理发师修理的发型,我就想笑呢。
大BOSS演的感觉跟精神病儿似的,觉得自己是神,你当我们都傻啊。
不难看出,影片一直在强调场面大,生搬硬套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的戏码,但是人家逻辑好歹说得过去吧。
Y的赵又廷又不是超人蝙蝠侠,把特种部队拍成傻子,反派时傻时不傻。
剧情硬是要把所有大片里情节都带上,但好歹你说明白了啊,整的不伦不类。
喜欢黄渤,才去看,谁尼玛知道这货开头出现就死了,后来又奇迹般的复活了,是为了安慰下我们这群喜欢黄渤的粉丝么,真是太感谢导演了。
古力娜扎又是干啥的,出来的不明不白,演的不明不白,死的也不明不白,最后那遗照更尼玛不明不白。
看吐了,也是看醉了,故事都讲不利索,还愣是要搞得那么高端大气,就是给一癞蛤蟆穿上黄金铠甲,他也是癞蛤蟆啊,照样不咬人,膈应人啊。
再来说说这打斗吧,大胸妹子躲子弹这戏码自不必说,俩大男人被一高筒靴,紧身衣大胸妹子打成那样,导演你咋想的,赵又廷最后给人家那一脚看的我是真心疼啊,关键最后林更新补得那枪简直伤透我心了,林更新整个打斗就是属于补刀的,英雄哥在前面抗,我在后面抢人头,这也行啊。
最后蔡导跟英雄哥这打斗场面那个好看啊,导火线翻版,我咋看到那么不爽呢,不使劲怎么能打疼,不打疼怎么来的伤,果然其实也没啥伤,蔡导让英雄哥掰着脑袋撞到栏杆上愣是一点儿印儿都没有,你是在骂蔡导脸皮厚么。
最受不了的就是,最后仨人儿坐直升机灰走,坐着闲聊,尼玛这孕妇都快死了,林更新你丫的还跟那开玩笑呢,有没有人情味,再尼玛一看赵又廷,本着你狠我吴英雄得更狠的态度,死都不给孕妇松绑,真是秀下限了。
整部电影槽点不断,简直不堪入目,还不如拿这大制作的费用,去看看病,吃吃药啥的。
连续剧改变成电影往往有点TV版本拍剧场版的意思。
实际上痞子英雄的电影版就是这种感觉,在连续剧的剧情基础上把人物抽离出来,让他们用现有的身份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捞钱的好招式,想起当年痞子英雄捧起奖项时候的评语就是“把异国情调引入台湾的连续剧”,这点上痞子英雄确实是相当的成功,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错的反响,一股浓浓的洛杉矶BAD BOY的风味灌注在这本连续剧中,就像在充满烧烤味的夜市上突然看见一个卖香水的摊位。
这个独特风味的连续剧也确实让赵又廷一下登顶。
也可怜了在台下的仔仔,私以为这是他最后一次想办法跳出“年轻偶像”这个局限,但是却华丽的摔倒在家世背景比他强,入行比他短的赵又廷面前。
颇有点惋惜的感觉。
反观赵又廷,本身痞子英雄中的角色的特点就是危难时候情绪的强烈爆发,在电影中,赵又廷又一次充分发挥了他的特点。
遗憾的是,没有看到他演技上的改变和突破,于是又只能重新把他界定回明星的范围。
剧情传统,制作精良,演员演技乏味,黄渤念了几句台词就把其他演员轰杀至渣,打斗节奏清晰有创新但细节不够,警察除了赵又廷其余的都像白领,剧情让人蠢哭,乏味至中间几乎三次在激烈的打斗中睡着,1个半小时中有1小时的时间如同等公车一般等着剧情继续向下发展,甚至还有点“为毛车还不来”的感觉。
结尾出字幕时候的音乐有点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哎呀,原来结束了”。
最后一定要提的是:“妈蛋,老子花钱不是来看一帮娘炮在动作片里娇喘的。
”虽然大反派的声音很惊艳,虽然修杰楷从水中爬上来的时候肌肉很不错。
在中国观众眼里,看电影有一种叫做“看大片”的习惯,什么是大片?
这都是90年代初分账制电影实行以来,《亡命天涯》、《真实的谎言》、《勇闯夺命岛》等一票进口动作片冲击相对保守的内地而诞生的新名词。
这个称谓一直沿用至今,不仅对于观众,甚至在影视从业者之中也不例外。
不信可以去电影院售票处,看看形形色色观众去电影院买票时,嘴里嘟囔着“大片”的观众占绝大多数,因为大片的定义意味着一部电影有大明星、大导演坐镇,或者最起码在电影厅超大屏幕和环绕音效甚至3D技术下能够带来极强的感官冲击,起码对得起不菲的票价。
人家一看这是部文艺片或小成本,扭头就走,这不是在贬低小成本电影,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就是这样。
今年的国庆档就是这样。
动作片《痞子英雄2》在国庆档七天收入了1.6亿,这个成绩平心而论并不算突出,而且电影在国内市场属于非传统性的“大片”。
这里的“大片”并不是指的那些大明星大制作的电影,尽管经常在国产片海报上能见到“XX动作大片、灾难大片”这样的字眼,但这个名号其实指的是那些进口电影,大爆炸、大枪战、大保健,海陆空全方位立体感官,当年的叫法先入为主,甚至前不久小弟看电影时有个妹子指着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一部电影海报说:就看这个,有他的一定是大片。
殊不知如今凯奇兄早已与大片绝缘好几年了,而且那部电影已经下落不明。
这都是当年《勇闯夺命岛》、《真实的谎言》等片惹的祸,乃至这个传统影响到现在引进片策略,因为进口片很少有喜剧片和剧情片,哪怕片子再烂,只要有动作有爆炸也会引进。
后来又有了“中国式大片”的说法,这都是《英雄》惹的祸,中国式大片基本上是古装片,充其量就是人力资源丰富,《投名状》、《黄金甲》哪个不是人山人海塑造场面。
乃至后来《白蛇传说》、《逃出生天》等标榜特效的电影,《金陵十三钗》、《1942》等有场面的出现还是没能扭转“大片”属于进口动作、科幻片这一观点。
现在的华语电影市场偏重明星和话题,大片并不一定卖座,像《泰囧》和同期的《心花路放》这类中小成本电影照样卖座,仰仗的是导演明星和话题,反而华语电影在“大片”这一方面做得向来不尽人意。
这里要说的这部《痞子英雄2》不能算是“中国式大片”的标准,因为该片第一次让观众觉得“大片”这个名词放在一部华语电影中是很贴切的。
台湾电影不缺乏匠气,但向来与“大片”绝缘,一来拍摄习惯不同,文艺电影,清新爱情片才是台湾电影最能拿得出手的。
二来台湾商业电影发展一般,而且在注重商业的香港,动作大片似乎也比较罕见。
吴宇森可以在酒吧、茶楼里狂泄上亿子弹,成龙可以在一家商场或轮船上打一个小时,但追求的都是效果而不是场面。
并不是香港没有类似于美国动作大片那样的电影,早年间的《紫雨风暴》、《B计划》、《极度重犯》等都是学习好莱坞枪战片的产物,内容涉及到反恐、国际化的趋势,格局上走出了香港街头。
这些电影拍得成功与否暂且不论,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提升本土电影格局,让电影的类型化更丰富一些。
这些电影毕竟是少数,大制作未能起势,如今香港电影江河日下,才有了《寒战》、《风暴》这样格局稍大一点的电影,能否拯救香港电影那就看未来的《赤盗》等片能不能接上口气。
台湾电影也是一样,以往台湾片过多注重文艺和爱情片,商业电影几乎消失,如今台湾电影在以往风格上更加注重了商业化的发展,《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变身超人》、《骇战》等作品都是在台湾本土电影风格不变的大方向下,进一步向商业片靠拢。
而《痞子英雄2》则属于另类。
因为如本片这样的动作枪战类电影并不是台湾片的长项。
但是这部脱胎于同名剧集的电影史台湾电影商业潮流的标志之一,比起很多台湾电视剧,电视剧版《痞子英雄》更像是台湾版的《致命武器》,两位警察搭档,一个是火爆的拼命三郎,一个是来自街头的痞子警探,兼具偶像派剧集的气质和动作悬疑剧集的特点,播出后大受欢迎。
同理,电影版走的也是该路线,而且制作上更加突出国际范和大手笔,同样可以让台湾电影打开走出小清新路线的一扇门,并因此而破局。
从这一点上来看,《痞子英雄2》沿着这条高端的路线走,其价值是很明显的,但从场面上来看就够得上“大片”指数,本片的场面的是最大的卖点,简单一句:本片把警匪片当战争片拍。
制作、场面上的升级,是《痞子英雄2》与以往本土电影划分格局的例证,然而更加重要的意义则在于后面。
华语电影的警匪片,向来是比较稀缺。
以前这个题材的作品只有香港玩得转,比如前不久的《扫毒》,内地和台湾在警匪片方面则显得比较被动,一来制作经验匮乏,二来类型片道路不明朗,与台湾电影类型,内地也是一味的追求古装、青春、喜剧类型的电影,鲜有作品去触碰这个题材。
不过去年的《毒战》是内地与香港合作的先例,内地的背景+香港的制作团队,打造出不俗的水准。
而这部《痞子英雄2》与前者类似,来自内地、台湾、香港三方的制作团队打造的国际化警匪片,电影在故事和人物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情节比较七零八落,但从格局上来说无疑是华语电影非常罕见的,《痞子英雄2》这样的电影是在过去基础上打开了一条新路。
可以以韩国电影为例,韩国电影的崛起。
这条路是其中主要原因,早年间的《实尾岛》、《生死谍变》打开了韩国动作电影大格局的路线,乃至如今的《柏林》、《夺宝联盟》等片玩起来得心应手,同时也不忘《阳光姐妹淘》、《非常主播》这样的纯韩式风味的电影。
华语电影打算有所出路,可以选择这个方向作为未来的发展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毕竟“大片”的含义在观众心中根深蒂固,将电影做“大”并不难,而且观众也喜欢这种类型,可以凭借依靠题材和场面烘托起来的制作格局,让港片找一条出路也未尝不可。
记得在《盗梦空间》中汤姆·哈迪那句台词:做梦就要做大一点。
拍电影也一样,小片有小片的精彩,但市场是大片的天下,做大没有坏处。
《痞子英雄2》本身其实毛病不少,但其路线却是正确,不敢说一部电影对华语片类型化之路多有大帮助,但这个趋势却是顺应潮流的。
西方动作电影日落西山,但东方同类题材作品才刚刚起步。
华语电影也不能一味的往青春、喜剧等类型片的单一模式里钻,很可能不久之后这些电影就会像中国古装大片一样,噎死在自己唯一的美德——无节制上。
华语动作片这条路线应该在未来大有潜力可挖,《痞子英雄2》这种尝试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类型,尽管可能这条过得比较狼狈,但方针路线正确,期待同类作品在未来更加出色。
痞子英雄2的故事线路,很像好莱坞的英雄影片,正义的英雄与邪恶势力的抗争。
刚看完《忍者神龟》没多久,所以对于影片中邪恶势力利用生化武器控制城市,研制抗体的情节觉得有点相似。
《痞子英雄》是以小人物为出发点,影片中多加入了一条黑影特种部队黄世概的线,只可惜他与吴英雄那条线的交集太少,本可以相互协作激发更加强烈的冲突,却在影片中看起来更像一个人在战斗。
可能是因为影片想过多的突出吴英雄与陈真这对搭档。
其次是影片中恶势力的存在,可以说从头至尾并没有任何的逆转,毫无悬念。
我一直期待着陈真的逆袭或者在指挥中心某位高官的逆转,掌握着真正的权利,制造出更大的混乱,将影片推向高潮,可是没有。
从头至尾都是英雄的光环。
但影片中的最后攻击EMP,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英雄式的电影都会不同程度上弱化感情线,《痞子英雄》同样,极大程度上的压缩了情感上的冲突。
也许影片看起来会感到有些缺失。
在《痞子英雄》中有很多打斗的场景,武打场面的精彩是整部影片的亮点,虽然刚开始觉得有点像玩CF,但画面还是很激烈的,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
在影片中吴英雄和陈真在港口与恶势力打斗中,陈真自救的两次方式都是碰巧抢在他面前,这不免有点重复了。
相比较《忍者神龟》来说幽默的元素有点少,相比较《痞子英雄1》来说小人物的刻画和感情线的丰富来说也有点少,但好在影片的武打场面较第一部增加了许多,也精彩了些。
最后再多说一句,在拍摄逐渐靠近好莱坞式的影片的同时,还是应多加入些创新元素,可能会更加吸引人。
走的是好莱坞大片的路线,吴英雄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只要他出现,基本上不用担心会死什么的。总的来说不如第一部过瘾,黄渤就打了个酱油。那些乱喷一通的,你还想国产电影一步登天一下达到好莱坞水平?饭要一口口吃,这个系列我觉得是一个比较进步的实验了。
34
幽默搞笑的痞子黄渤,遗憾的成了客串。看不惯军队内部的黑暗而妄想实现毁灭重生的犯罪剧情,枪战导弹爆炸的火爆场面,一直开挂、誓死为国为民为责任的吴警官,像极了标准好莱坞大片,至少也敢学了,也敢有高层官员的决策场景了,这就叫进步,虽然稍微假点!可惜那执着到可爱的古力娜扎
各路人马强行加戏
槽点真的非常非常多,但有情结啊还真是出一部看一部,跟柯南一样.... 导演你为什么要去演蓝西恩,实在太幻灭了OTL 我的脑补一直是言承旭好吗!!!电影中的末世景象有点模仿蝙蝠侠3,只要断电整个社会都会陷入失控和焦虑这个问题我们真该反思下。
打打打,杀杀杀,炸炸炸,纳智捷!
剧情真是超级夸张,里面各个好美型,看时满满都是对电视剧的回忆。
比想像中好
为毛有人给这个中二病晚期导演投这么多钱哈哈哈 可当喜剧看
片子是特效堆起来的,剧情看似无尿点实际上满是bug,人物也成为事件的穿线而非形象。但是,见面会上导演的耐心和对中国电影技术尝试的努力与期望却让人十分动容。也觉得自己总是太苛刻,好品质与能力不相关。在技术上本片确实十分精致,打斗场面也十分热血拼命,只可惜始终欠缺灵气。
二星半。。。实在难看 这玩意儿不应该电视剧结束就结束了吗。。。为什么要不停地拍电影版。。。
烂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你知道我只会用烂片表示....
支持台湾多一点这种大格局商业片 台湾电影万岁\(≧▽≦)/
太难看了,明明打得很热闹我还差点睡着。虽然特效、打斗都是好莱坞水平的,但剧本和节奏是硬伤。一张一弛拍电影也应该学习呀,整个电影几乎都是大场面,看得我都不觉得精彩了,有钱没处砸?1星给我家逗比小新,被逼得东北腔都出来了,赵又廷你大爷!不过说实话小新台词得练练。1星给打得辛苦的演员。
扯哭了。弯弯有拍蝙蝠侠黑暗崛起的雄心哟!
观毕有回看前作的欲望。好莱坞水准的特技配合实力的武打场面让电影可看性提升。故事相对被弱化但至少完整拼凑诠释好主线和内容。侧重场面和情节的描述不免淡化模糊角色性格和演技呈现。整体而言是国片在技术上的跨越和探索方向。但情节上诸多牵强和草率部分需要修改推敲,这是向好莱坞靠拢必经之路。
在摩天大楼上好好跑步
单纯为了看阿绽哥哥嘻嘻
豆瓣长评中不少水军,国庆档竞争太激烈吧。影片的设定很像蝙蝠侠3,整体来看搞笑也让位给动作。喜欢修杰楷的单线,与老爷的逃脱谷底很类似。杜比全景声+3D把片子的优点再次放大,场面很是恢弘。单纯作为国产科幻片的试验品也是很不错的,剧情上的硬伤是需要整个产业靠时间来弥补的。
真是知道了为什么以前看了一遍又一遍都停留在前半小时的我是为什么看不下去了……比第一部烂的不是一点半点,冗长的特技和打斗消磨了所有的主线剧情。三星是为了给剧迷的彩蛋以及酱油男神黄渤还有西英,毕竟如果没有原作的背景在这里,谁会去看这么一部小儿科的片子呢?还好没有陈琳戏份不然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