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说的那么差,从杀戮到止杀,最后两个人都得到了心灵的宽恕,开始重新直面家庭,社会,导演想通过这些来反思战争和杀戮对人性带来的杀害。
前半个小时带入感很强,全片自然画面摄影优美,本身暗示着自然与杀戮的对立。
虽然两位主演不断转换猎人和猎物式的互虐是为了给心灵转变做铺垫,但还是感觉拧巴了,不自然,反而没能给观众带来指引和共鸣。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猎人前往山中猎熊,遭遇,力有不逮,被熊爆菊;时隔数日,心有不甘的猎人再次上山,遇熊,爆菊x2;卧薪尝胆的猎人修养许久第三次进山,殊死较量后,熊一边剔牙一边对胯下的猎人说“你丫是来打猎的,还是来找日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应该直面内心真正的渴望,不要用谎言欺骗自己,到头来遭人鄙视。
《杀戮季节》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基本上和上面的故事殊途同归。
罗伯特德尼罗、约翰屈伏塔这两位年纪加在一起超过110的老大哥在森林小屋里以复仇之名证明了基情万岁的真理。
影片开始,有模有样的加入战争背景,让观众了解这场记恨几十年的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从二十世纪等到二十一世纪,眼看着仇家老到脖子都快埋进黄土了,老兵A一脸忠良地接近老兵B,为了复仇不惜卖笑陪唱,直到条件成熟,老兵B简直就快把他当成莫逆之交相见恨晚之际,老兵A突然反水,告诉老兵B“妈蛋,谁跟你嬉皮笑脸,老子是来杀人的”。
后面的情节就突然进入了AB循环模式,一会是屈伏塔把德尼罗吊起来玩绳缚艺术,一会又是德尼罗将屈伏塔绑在案板上大搞男体盛,在之后的互博追逐戏中,山林里不时传来两位男主角愉悦的嬉戏打闹声。
当我已经出离愤怒,觉得“导演你玩够了吧”的时候,两个人竟然在影片结尾面对夕阳手牵着手坐了下来,顿时我心中数万头草泥马以大合唱的形式念出一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以说老年人的情感世界,我们终究不懂啊
战争与人性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人性的抒写也成为战争电影的重要表现内容。
《六韬三略·百战奇略·好战》中说,“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
人类发动战争,采取大规模的惨不忍睹式的屠杀活动,仿佛就像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拐点。
电影《致命对决》正是通过塞尔维亚战的杀戮与血腥、暴力的悲惨为引子,展现出经历战争之人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部影片创意式的大胆的叙事模式令人吃惊:一部电影就是通过战争表现两个人的对决。
这让笔者想起了路易·马勒于1981年拍摄的《与安德烈共进晚餐》。
两部影片在叙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能让人沉浸于其中,随着罗伯特·德尼罗与约翰·特拉沃尔塔的表演,感受到他们在银幕之上的鲜活生命与人性的光芒。
由马克·斯蒂文·约翰逊执导,罗伯特·德尼罗、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的剧情电影《致命对决》,以塞尔维亚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美国老兵隐居在深山中独自生活突遇复仇者的故事。
电影《致命对决》的故事并不复杂,和同类影片一样,单一的线索,让观众一看即明。
故事前置于塞尔维亚战争,一群美国士兵派遣到该地进行武装镇压,回到祖国后,上校本杰明·福德(罗伯特·德尼罗饰)不仅家庭破裂,一个人隐居深山老林,而且还遭遇新朋友的突然追杀,这无意间组合成了一个过去(塞尔维亚战场)与现在时空的矛盾空间。
在这个看似随意建构的空间中,我们透过两人的对白,透过影像的呈现,看到了尘封于历史缝隙之中的战争,包括死亡杀戮与血腥、暴力的奇观。
“电影的主要魅力和社会文化功能基本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
”美国电影更是深谙其道。
“为什么我们要打仗”一直是美国战争电影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
比如《黑鹰坠落》表现出“你绝不能抛弃自己的同胞”的命题,《我们是军人》诠释的是“为了我们彼此”的真理,等等。
而电影《致命对决》同样如此。
影片通过现代时空的视角叙说经年的战争故事,好似在谈论一场无关紧要的战争故事,实则是更深层次的挖掘战争带给人的心灵创伤。
导演透过上校本杰明·福德与狩猎爱好者埃米尔·科瓦克(约翰·特拉沃尔塔饰)的丛林对决,其内里却是透过一个民族与民族的对决,真正的表现出和为贵的内核。
片中,不管是看到满车厢的死体,无情的杀戮塞尔维亚叛乱者,还是埃米尔·科瓦克与本杰明·福德的残酷斗争,都将战争所遗留的人性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致命对决》中的埃米尔·科瓦克与本杰明·福德是不同“身份”的代表,它表现出来的是性别、种族、职业、阶级、信仰等众多方面的不同,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因果关系。
这种由战争勾连的关系从战争之人与成长之人形成了一个时空的错位,也可以说,是指向个人主体意识的身份认同。
影片中,狂风暴雨之夜,本杰明·福德与埃米尔·科瓦克相谈盛欢,却无奈遭遇对方的无情追杀。
一方面是退休后隐居深山的美国老兵,一方面是带着深深仇恨的塞尔维亚战士,一老一中的对峙,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
由此,本杰明·福德面对着埃米尔·科瓦克的咄咄逼人,面对着埃米尔·科瓦克残酷的方式,不得不勇敢面对,并以战士的方式解决这场来自战争所引发的后续问题。
从《拯救大兵瑞恩》到《风语者》再到《黑鹰坠落》、《现代启示录》等,无不通过战场暴力的展现,真实还原出战争的原貌。
电影《致命对决》亦是如此。
虽说,该片在表现战争的场面相对较少,但两人的对抗的刺激与残酷还是让观众深切感知到战争的冷酷,以此,更加生动形象的体悟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当本杰明·福德丢掉枪坐在一角与“敌人”埃米尔·科瓦克交谈时,说,“我现在是不是该告诉她战争结束了”,一切都不言自明。
这一刻,笔者看到了人与人的互相理解,看到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反思,也看到了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与肯定。
真的是岁数大了,对老年片很着迷,像是伊斯特伍德坚持拍的那些片子一样,情节上并不吸引人,也不会有太多特效,反倒是会出现很多老伙计,好像退休后一起聚聚那样,挺带感的。
这部片子典型的老年片,有漏洞,并不想现在好莱坞的大片追求画面完美、情节完美、人物关系完美。
明显的就是老伙计们凑在一起发挥发挥余热,认真看完它还挺有意思的。
起码给我两点感悟,一个是人和大历史背景到底什么关系?
我原来一直没想明白我们很多长辈都经历过66年到76年,但他们很少提及那时候。
后来我想明白了,人在大历史环境下的状态不会有太多变化,就像我们经历了非典一样,现在想起来也没什么不得了的。
但有少部分人不同,他们会有不可磨灭的回忆,那种创伤我们很难理解,就好像战争给少部分人留下的创伤,甚至会延续到老,甚至下一代身上。
二是长辈对下辈的关照。
很无形的,父亲不会和孩子说那天你去看我,有个家伙准备放箭射你,是我拦下了他。
其实长辈在后背身上下了很大心血,但不会明说,只有我们做同样的事情时候才能体会到。
影片分数的确不会很高,但不能否认这是两个老戏骨的用心之作,是拍给有同样体会人看的,希望我们能从这样一部片子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致命对决》 改编自好莱坞黑金名单上榜剧本《弹片》。
讲述两个参加过波黑战争老兵双雄对决的故事。
这也是罗伯特•德尼罗 、 约翰•特拉沃尔塔两大超强卡斯的对决,他们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塞尔维亚,在洛基山脉的荒野丛林里,演绎了一场另类的相爱相杀。
两位主角曾经在波黑战争残酷的枪林弹雨中得以生存,但战争结束后,当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展开,他们却无所适从。
退伍的美军老兵福特退隐山林,一心只想修好自己的丛林小屋,塞尔维亚老兵瓦奇多年则一直追逐一个身影,当年对他执行枪决的那个身影,终有一天瓦奇找到了隐没在山中的福特,一场猫和老鼠的厮杀拉开了它的序幕。
电影分成3个段落,第一段交代战争背景,凝重而残酷,1995年,塞尔维亚对波斯尼亚发动以清洗种族为名的战争,战争共导致2000万人丧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第二段开始展现瓦奇和福特两个人的追逐和猎杀过程,他们你追我赶,你杀我逃,你逃我下套,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有着动作戏的利落插接智斗戏的烧脑愉悦,是影片最高潮迭起的段落。
最后一段揭示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也许会让人觉得冗长,但也不可或缺。
该片有着《变脸》、《暗战》、《逍遥法外》、《搏击俱乐部》等同类型电影中精彩的双人智斗与肉搏,特别之处在于二人的猎杀关系在不断转化,也就是说,猫不是固定的猫,也许下一秒他就成为了被虐的鼠,正是这种角色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一成不变的攻与守变成了攻守兼备的多次元对决,鹿死谁手是影片着力展现的一个过程,也是最吸引观众的一大悬念。
瓦奇拿钩子勾住福特的小腿,将他缓慢吊起,还美其名曰“放心吧,小腿肌肉很强健滴”,片中诸如此类的血腥和暴力镜头不少,不亚于一部cult电影。
但《致命对决》却是名副其实的反战片,势均力敌的是罪恶,棋逢对手的是救赎。
瓦奇和福特的再次相遇是罪恶的延伸,还是救赎的开始?
看到两个老男人坐在悬崖边上,沐浴夕阳的日光,心中却重燃对光明的渴望,一场你死我活的对决最后胜利的是他们两个人,重新领悟了战争的罪孽,理解到和平带来的安宁和幸福,影片最后给出的答案也许理想化,但也是每个人期盼的。
好莱坞两大动作巨星罗伯特•德尼罗 、 约翰•特拉沃尔塔身为电影的两大男主角,可以说是影片最大的看点,将两个老兵的故事呈现的抓人眼球,他们影帝般的演技功不可没。
这是两个人的独角戏,却也是二人的华彩系,当听到特拉沃尔塔为角色练出的一口中东口音时,你就知道,这电影值得看。
这个电影有几个没想到:第一,没想到德尼罗以如此老迈之躯出演这样一部充满着血腥与打斗的影片;第二,第一眼竟然没有认出屈伏塔,这部影片中的屈伏塔和《巴黎谍影》中的屈伏塔判若两人;第三,没想到这场复仇竟是这样结果。
杀戮和以杀戮终结杀戮意义上也许不同,但本质上没有不同。
杀戮在幸存者和实施者心底都会留下不可愈合的创伤。
这部片子本意是对于战争和战争中的滥杀的一种反思,但是随着两个曾经的对手间的一次次的相互伤害,这种反思却变得有些玩笑了。
也许是德尼罗太老了,经不住连续的打斗的折腾,所以才将彼此间的相互搏杀弄成一次次的充满着偶然性的相互袭击,最后连德尼罗腿中不曾取出的导致他无休止的疼痛的那块单片都派上了用场。
再说屈伏塔,高高大大的一个曾经的杀手,竟然屡屡被一个拖着一条残腿的老人的一招一式就轻易的击倒,也是很让人不可思议的。
因为了这种种的不可思议,所以那种本应该沉重的反思变得轻飘了起来,最后两个人坐在悬崖边上,勉勉强强的完成了心灵的解脱。
这样的影片真的没啥看头,如果还能坐下来将电影从头到尾看完的,完全是出于对于德尼罗和屈伏塔两个人的喜爱,已经是和这部电影无关的事情了。
而这四星的评价,也是给予这两个人而不是给予这部电影的,如果电影能够再精彩一些,那就不只是五星级的评价了。
这些好莱坞的曾经的巨星们,很难得再造往日的辉煌了,因为很难得有适合他们的剧本,而剧本要同时适合两个人,难于上青天了。
用特别的角度反思战争,结束的时候一直以为会出现“鬼子来子”那样的结尾,却发现完全不同。
最初以为这是因为文化差异或是电影人的思维投射所造成的区别,不过认真想一下觉得...可能还是描述的战争时段不同的原因:“鬼子来了”是战争期间,而这部电影,是战后的时段,每人都有更多的反思余地。
稍有些血腥,但电影还是很棒。
麋鹿的眼神...想起了和肚肚告别的时候,一阵心酸
如果不是德尼罗跟特拉沃尔塔的加盟,这部电影还只能算一部导演驾驭的不好,算是三四流之作。
最大的过错就是拖沓跟无聊。
然而因为有两位男星的加盟,加上一个还不错的故事框架,这样的叙事水准跟可看度就太不令人满意了,从画面跟完成度来讲,导演的诚意还是有,但是能力不及,糟蹋了剧本跟演员。
本来复仇的故事就很有看头跟想象空间,更何况还是一对战场老兵之间的恩怨情仇。
导演用了太多的篇幅去展现德尼罗扮演的老兵的个人生活,而两人正面冲突的主要情节就弱了很多。
一个好的故事框架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亮点跟故事性,这个故事商业性最好的版本就是孤独而有负罪感的老兵独自隐居,那个曾经战场上的对手有一天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于是两人在山上展开了一场只有两个人的战争,他们熟练运用战争生存技巧,你来我往,老兵从一开始受到突然袭击本能的使用职业技能求生的被动心态慢慢开始转变,在相互的追击中,反派展现了自己的残忍一面,两人战场上的恩怨情仇在对话与闪回中逐渐清晰,反派一定要刻画的凶残不尽人性,就像一个冷血的复仇机器。
老兵在对峙中慢慢实现对自我精神的救赎,成为一个正邪对抗的故事,最后英雄获得胜利。
导演选了对人性的探讨,却碍于能力,用一种拙劣的表现手法来呈现给了观众。
本剧因为沃尔塔扮演的是反派,让他去扮演一个杀人机器肯定是没有物尽其用,于是一个亦敌亦友的对抗故事展现出来了,这本身没有问题,拍好了肯定比前面所述的“史泰龙版本”更能经典长存。
但是这种亦敌亦友的情绪是应当从对抗开始的,在相互的狩猎中慢慢酝酿,尤其是安排几次精彩的对手戏,互相开始产生一些作为军人对对方技能上和事物认识的一些欣赏。
当然这个对手戏一定不要是面对面的肉搏,最好是智力上的。
因为这样才最容易产生共鸣。
沃尔塔的角色应该是有人性的有故事的一个角色,复仇只是个人恩怨,心结难开,不是睚眦必报的冷血杀手。
故事最后应当在一次正面的决战中,前面不断酝酿埋伏的相互欣赏得到了释放,沃尔塔的心魔解开,两人都得到了对自我的救赎。
可本片恰就将应当极其重要的对抗内容变得鸡肋不堪,两人一开始就正面对上头开始肉搏,整个剧情就是你虐了我一次,我马上反虐一次,然后大家再一起互虐了一次,三个回合后就释怀了仇恨。
台词说教意味浓郁,对抗情节节奏缓慢,内容散乱不堪。
本片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
你反人类,我去解放人类;你杀了我的战友,我杀了你的战友;你把我绑起来,揍了我一顿,我跑了;我又回来把你绑起来,揍了你一顿,你也跑了;你又把我绑起来,揍我一顿,我又跑了;我回来再把你绑你来,狠K了你一顿;最后,去他妹的复仇,握握手还是好朋友,你和你的小酒说着“live long”,我跑去看我的孙儿。
男人是個神奇噠物種。
他們可以高興時互相稱兄道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他們也可以轉念就互相追殺拼噠妳死我活。
最神奇噠是他們在互相追殺後還可以繼續做朋友冰釋前嫌。
美國有很多士兵在戰爭後選擇自殺。
原因是受不暸死在自己手裏噠生命像鬼一樣在道德上Hunting他們。
戰爭總有起因。
可當戰爭持續很久以後人們往往忘記暸戰爭噠起因。
打著打著就忘記暸這一切都是為暸甚麼。
本來是個人之間噠矛盾。
最後變成民族之間噠矛盾。
隨著時間噠推移。
交戰過噠雙方應該都互相道歉握手言和然後共濟未來。
所以。
日本和中國就是兩個不懂人事兒噠混小子。
妳不道歉我就永遠辱駡妳這個民族。
妳辱駡我噠民族我就永不道歉。
一點兒紳士風度都沒有。
別忘記戰爭早就結束暸。
家裏還有妻兒等著妳。
很不错的反战电影,但残酷的现实、血腥的场景,以及罗伯特德尼罗温顺的脸庞和如画的景色,真心有点不和谐。约翰屈伏塔电影好几年才出一部,对不起影迷们啊。
越来越喜欢特拉沃尔塔
我喜欢屈伏塔,这个片子是战争后遗症的一种
倒是可以给俩人一人一颗星…MSJ真是个绝世沙币…
故事总是合不上,一会一个样
如果不是虐杀戏在肢体暴力上的想象力,伤口让人看着都痛,我就真的找不到它醒目的地方了。极简风格的救赎惊悚片,故事扁平,套路化铺展,逃亡互虐,猎杀关系不断转化,最后时间差不多了,编剧就安排了一个一厢情愿的救赎结局,说教的对白倒是比老罗最后的荤段子更具喜剧效果。★★
没想到爷爷身体还那么硬朗啊...真能折腾...3星全给爷爷了..剧情真矫情...
罗伯特德尼罗+约翰特拉沃尔塔=渣片。两个人似乎都没什么干劲,伪追杀实在是太傻了。老罗年迈,完全没有当年犀利的气场;塔兄的潜力绝对还是要靠吴宇森或者昆塔来发觉的。随便一个好事的天蝎座渣导染指戏骨的下场就是RT11%!料好不等于料理好。哎,毁了一个对决杀戮题材。
我也想要这样一座山里的小木屋
两个战场上的对手在战争结束后继续互虐的故事。肯定导演想表达的是宽恕和立场冲突,但效果不好,除了一些血腥的片段,我什么也记不清了。
本身有些刻意,没有那么好。但是跟这些年这两位大爷接的片子比,还是好多了……
一般般,结局老套极了~DVD-Scr 13/07/13
德尼罗的眼部特写,想到美国往事,想到多少电影故事。
一般般
弓,画面,看不下去直接跳过的5分钟 5星方便记不起名字的时候好找
互相搏杀拍得真切又有痛感,但是对战争的态度太暧昧,连说教都很无力。深山以及冷峻风格倒是不错。
无关杀戮,只关救赎
太残忍了,看了三分之一就看不下去了
尼玛,来来回回折腾,你们不烦我也烦
一来一去,就感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