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很无聊,甚至可以无聊到电影都没兴趣看。
在以快进的速度看了几个垃圾片以后,看到了《诡丝》,原以为是外语片或侦破片,原来是台湾的恐怖片。
屋里突然一片黑暗,只有13岁的小鬼慢慢出现在影片中,蹲着,站起,踱步,因无法出门焦躁不安,犹如我们在这儿过假期的情形;想接着看,可一个人在没电的屋子里看心里有点儿不踏实,于是喊人,没法看电视的老李和阿不过来了。
影片继续。
16岁的小阿不瘦骨嶙峋,与片中小鬼可有一比,他在我稍加解说的情况下,看懂了这部中文电影,鬼抓人的时候,他就赶紧转过身,紧缩一团,和小鬼蜷缩的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他是黑漆漆的,小鬼是白惨惨的。
算是近些年看的比较好的恐怖片了,剧本很好,主旨也难得的向上鬼片的外衣下说的却是母子情深(鬼母子和叶起东母子);演员也够大牌,可惜除了张震大出风采之外,其他如林嘉欣、大S徐熙媛都做了花瓶,江口洋介的表演也乏善可陈,好在恐怖片的氛围可以让我们在观影的时候不计较这些。
起因是科学小组发明了“孟结海绵”,其功能之一是可以发现鬼的时候困住鬼,组长黄三太(江口洋介饰)领着小组抓住了小鬼,为查小鬼如何阴魂不散,他们找来了母亲奄奄一息的叶起东(张震饰)。
故事就在查的过程中展开,不忍病辱的小鬼跳楼自杀未遂,母亲忍痛掐死了他以遂儿愿,鬼儿子却救了地震中的母亲并天天照看,直到母亲最终死去;叶起东也天天照看病床上的母亲,为此一直不敢向相互深爱的家维(林嘉欣饰)表白,他还拒绝了母亲想安乐死的想法。
鬼儿子因为母亲杀人,鬼妈妈因为要从黄三太那里要回儿子而杀人;被杀者都因为接触到了小鬼留下的丝样的东西,黄三太因为自己想自杀后成为鬼,害了爱着他的助手(大S饰),也害了小组成员。
叶起东因为爱,救了女友和他自己,并最终明白了“也许,怀着恨意而死,并不是一种解脱。
小孩子灵魂不散的原因,不是恨,也不是因为他埋在那片萱草花田,而是他与母亲之间的爱。
”这是个适合情侣一起看也适合一家人看的恐怖片(孩子太小了还是不要看好了),如果掀掉恐怖的外衣,那么,看到的是脉脉温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诡丝,自是从此而来吧。
有时候期待得高,只好失望,有时候不怎么期待,反而发现很不错。
本片属于后者。
一个日本人牵头的研究小组在台湾“抓”到一只鬼,优秀警察张震奉命前来支援,调查中逐渐发现以前的故事,层层拨开迷雾。
这个故事的结构有四条线,一是日本人桥本和他的研究,二是抓到的鬼和他的故事,三是张震和自己的母亲,四是张震和自己的女朋友。
四条线并行交错,不交错的地方也有比拟,毫不牵强地顺畅表达出来,可见导演的功力不浅。
而关于鬼的情节也没有落到只是吓人和恶心人的俗套里面,最后片尾的揭示(或者叫升华)也不肉麻,可以算是漂亮的收尾。
说了这么多,只是要和那么多鬼故事电影做以比较。
电影看得多了,就像人说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一样,多少能区分些好坏。
我最讨厌的鬼故事电影是那种以吓人和恶心人为最高纲领,或者反复强调红衣恶鬼的怨怨相报,又或者貌似讲心理问题又不能自圆其说,弄得糊里糊涂那种。
凡是讲并不能实际存在的故事,不管是神鬼还是科幻,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这方面是观众很关心的问题,比如鬼的行动习惯,比如机器人的三大定律等等,这方面讲不明白的,其实应该趁早不拍,免得落人口实,如同无法回答“章子仪后背那一剑到底是谁抛的”。
不算最上乘,但确实值得一看。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83394
《诡丝》,听起来一定是有道诡异的丝。
不过导演苏照彬将这道丝定义为,因爱而存在的生命之线。
看恐怖片不是为了自己吓自己,生与死的问题常常能反射出人的世界的无知和愚昧。
不过苏导显然常常善于表达一个主题,那就是强大的爱和信仰可以穿越生死或改变世界,这种力量甚至是危险的或者可怕的,爱的主题有如《三更》和《诡丝》,关于信仰的例如《双瞳》。
整部电影下来,再回忆的时候印象里犹如一部默片,对白都是苍白的,神情才是深刻的。
张震和林嘉欣就是再次把闷骚发挥到了极致。
张震饰演的叶起东,甚至可以读懂鬼的唇语,却不能在人的世界里下一个决定。
嘉欣扮演的起东女友安静温柔,连表白也只是在转身的瞬间用唇语说给他看。
主角们都是郁郁地、沉默地、神秘地,包括叶起东、起东女友,还有三只鬼。
最难忘的情节,起东在经历了生死以后,得知母亲去世,第二天早晨,看到妈妈坐在对面的椅子上(一般人的鬼魂在离开人体以后很快消失),那时候他对于鬼魂不死的原因,推测是来源于强烈的恨。
“你是因为怪我,所以不走吗?
”他问。
鬼魂不说话,轻轻站起来,走到炉子旁边,给儿子最后做了一次白水煮蛋。
起东妈妈用自己的鬼魂给了儿子一直在找的答案,然后鬼无可避免地魂飞魄散,剩下人开始失声痛哭。
之后便常常想起张震的神情,矛盾、落寞、孤独、执拗;还有嘉欣的回眸,信任、坚定、温柔、安静。
比较完整的故事和比较讲理的鬼相比于无差别乱杀的日本鬼,台湾鬼相对还算讲人情讲道理。
恨和爱都是能量,而能量太强以至于死了以后也还能对生者施加影响。
毒贩和女儿 、警察和母亲、警察和女友、鬼母和鬼子、科学家和署长,看上去是若有似无的丝,其实是恨与爱的纠缠羁绊。
总的一句话,有爱就用力去爱,别让遗憾继续。
以前我是不敢看着类型的片子,我心脏不太好受不了这么刺激的东西。
可现在我觉得鬼片也不是那么吓人的东西,打比方刚看过的《诡丝》,看完后顿时觉得有种看完感情文艺片的感动,母子之情牵动着那条神秘的丝,鬼的存在竟然可以是因为爱.原本以为是位毒辣的狠心的亲手掐死自己孩子的母亲却是为了减轻孩子在世上的痛苦而狠心将孩子杀死的可怜人,孩子在死前对母亲说着谢谢,死在象征母子之间的花朵丛中,母亲边失声痛哭边安葬自己的孩子。
孩子死后不愿消失的原因竟是为了维系母亲的生命。
破了的玻璃窗,下雨天,孩子的自言自语确是在和母亲对话。
我在想这不是文艺片是什么?
张震作为一名警员是剧中参与调查却唯一没有死的人,他的母亲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他困惑着母亲的生命究竟是该终止还是维系的好。
江口洋介作为科学小组组长邀请这位懂唇语的能干的年轻干探调查能持久不消失的亡魂的死因。
张震由最初的拒绝到最终的接受也暗示着他对于生死观的全新领悟,他接受母亲的生命终止比维系的要好,至少母亲不会那么痛苦的吊着药水也不会再在病发的时候烫伤了手。
我想如果生是一种痛苦的时候何不寻求另一种生存状态?
这不是不珍视生命而是让自己过得更轻松一些。
江口洋介扮演的角色是一位渴望死去的科学实验者,借助调查鬼魂的死因让自己也变成一个永不消逝的亡灵,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用为了工作而奔波不用交付高额的房租不用看老板的脸色。
然而随着真相一步步揭开之际,他误以为找到了不灭之法,他误以为孩子是带着对于母亲的恨而存留在世上,于是他杀死了自己的老板使自己带着恨意死去。
他是可怜而现实的角色,高压社会中的投降者。
张震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演员,他略带台腔的国语及他的外形给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像是一个夜行者穿梭在这城市,有又寂寞又美好的感觉。
日本鬼片素来有吓死人不偿命的恐怖程度,与日本片不同,这条以爱为主线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不同的影像。
张震和戏中扮演张震女友的林嘉欣是主角中的幸存。
林嘉欣一直在等张震,即使这个等待是漫长的,她知道张震懂唇语于是在离开他母亲病房前对他说她喜欢他并且愿意一直等着他。
张震了解这一切却身不由己。
他在危急时刻宁愿以身犯险救出她却不愿和她在一起,他不是不爱她而是怕自己给不了自己所爱的人幸福,他觉得连自己的安全都保障不了怎么保护自己的爱人,这是一种暧昧且痛苦的感觉。
我很欣赏俩人微妙的感情线,导演处理得很好,淡淡的却很清晰。
林嘉欣对张震的信任也只是因为一句话,不需要原因。
我觉得世上能拥有这样的感情的人已经很少见了,即使没有海誓山盟轰轰烈烈也如此震撼人心。
“你是不是恨我?
”张震母亲的魂魄在听完这句话后消失,留下的是张震的思考,或许是以前太过于专注自己的工作不曾关心过母亲。
看完这部片子却意外的有种想哭的冲动,《诡丝》借助灵异的事物阐述人生道理人物情感,不得不说确实是一部好片子,只不过至于它是鬼片还是其它类型的片子,只能观者自知。
爱是魂灵持久的根源,而不是恨。
小孩子的爱更存粹,力量更大,保护妈妈,一直到最后团聚。
男主的妈妈一直记着没有煮完那个鸡蛋,直到魂灵完全心愿,才离开。
披着恐怖片的外衣,却把人碰到的道德困境展现 :鬼妈妈不忍孩子的痛苦,只好自己下手结束他的生命;男主连医生的建议都不听,执意挽救母亲的生命,可是却也让她痛苦不堪。
很多时候我们想两全其美,可是常常会出现无论怎样做,都会不满意,别说两美,一美都不行,只是选择一个不那么差的结果。
“你不快乐”,林嘉欣也是如此,生活大多时候如此,我们拼搏,只为了能摆脱它。
迄今为止,我看过三部趋近完美的鬼片,《回魂夜》《《双瞳》》和《《诡丝》》,后两部是台湾和其它地区联合制作的,编剧都是苏照彬,看《诡丝》非常过瘾,觉得很像《双瞳》,后来一查,果然是同一个人编剧的,在鬼片领域,我把苏照彬陈国富排第一,虽然他们只弄了这两部鬼片出来。
一.故事概要他们是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的联合研究小组,自称是科学家,他们声称为了研究让重力消失的能量场,而事实上却各怀鬼胎,他们捉到一只小鬼,把它困在台湾某居民楼的一所房子里,困鬼的东西叫做『孟杰海绵』--这就是他们的成果,可以使重力场消失,其实这是种人造磁场,可以把鬼的能量控制在如迷宫一样的磁场中,孟杰海绵液化后相当于牛眼泪,喷在眼皮上可以见到鬼,完全符合物理成像原理,透过人造的能量场可以看到波长在『非可见光』区域的电磁波---鬼,就属于这个波段的电磁波,人死之后,根据能量守恒,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中地球上某个空间内。
这个小孩儿蜷缩在角落里,木呆呆的坐着,嘴唇在动,但不知道在讲什么,研究组花了三年功夫才找到这一只鬼,他们找鬼的方法是,到世界各地传说中的鬼屋去拍照,每隔一小时拍一次,一直到这间房,一个爱财如命的无神论摄影师拍到了小鬼,死在鬼屋。
他心脏上有五个手指印---显然是被鬼穿过胸腔捏住心脏而死。
研究组长桥本(江口洋介)联络到技艺高超的刑警起东(张震),起东眼睛好记忆力强会读唇,他有个患重病的妈妈,和一个非常爱他的女朋友(我们的林嘉欣MM^_^),就这样起东卷入这场扑朔迷离的捉鬼研究鬼的科学计划中。
他们想搞清楚小鬼是怎么死的,为何每天他都要拉门想要出去,这一天,他们将孟杰海绵拿掉,放小鬼出来,起东悄悄尾随其后,小鬼走到公车站,习惯性的伸手拦车,可是司机是看不到他的,于是起东帮他拦下车,和他一起上车,他静悄悄一路走到天黑,到了一所残障儿童学校,进入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认真听讲,举手发言,上台在黑板上做计算,然后,回头(很显然,这里的镜头极具恐怖效果),生气的跑到教室外的走廊上,望着楼下,脖子上慢慢生出红色的疮疤,接着蔓延到半边脸,他从二楼跳下,挣扎了几下,慢慢爬起来,坐在教学楼下的石凳上说:妈妈,萱草花开了。
他妈妈再也不会来接他放学了。
这就是起东跟随他时看到的情景,就是所谓的『瞬间现场』,这个理论已经得到证实,鬼会想尽办法把自己死前的情景再现一次,《冤鬼路》里也有这样的描述,这时一个醉汉对着小鬼—事实上是一片空地—撒尿,小鬼站起来,捏住他的心脏,眼看他就要死了,起东举枪射向小鬼,救下他一命,但也误伤了路人。
有了这些线索,他们很快就弄清楚了,小鬼生前患一种无药可医的怪病,会生疮,以致脸部溃烂,妈妈又无钱医治,于是他常被人笑话,那次跳楼时,其实妈妈就在楼下,还想要掐死他,桥本推测小孩儿是被妈妈害死的,但为何他的能量不会消失呢?
他们找到了小孩儿的老师,查到了他的资料,原来他们家有一大片花田,花田在强辐射区,而母亲把小孩儿掐死埋在花田里,碰巧埋在磁力线穿过的地方,根据左手定则(磁生电,电生磁)他于是得以能量不灭,尸体不腐,好像真相已经查明,而各自的野心也逐步暴露。
大S演得那个科学家想要借『孟杰海绵』一举成名,而桥本却另有隐情,原来他一直患病,早已不想在人间,破解重力场只是手段并非他的目的,他是想要寻出死后永生的秘密,现在他自以为找到了这秘密,他认为:恨意+磁场就可以永生。
他带着小鬼从实验室里逃走了,然后死在那片花田,希望得到永生。
起东一早就注意到小孩儿走的时候好像有股若隐若现的细丝,他循着细丝找到了看护院,原来小孩儿的妈妈早就在一次地震中受重伤成了植物人,在看护院里,诡丝正从她脚底延伸出来,起东到来时,她剧烈的挣扎了一下,医生抢救无效,死掉了。
然后,研究组的人陆续死去,死时表情痛苦,仿佛心脏立刻停止而死。
原来是鬼妈妈找不到孩子,于是连续杀人,终于,在地铁里,她追上了起东,起东看到她就在眼前,手已经伸向自己的心脏,他拿起电话,打给加维,他的女友,那天晚上是妈妈手术后的危险期,他告诉她,他不该一直抢救妈妈,让她在病重时没有尊严的活在世上,但母亲是他活着的理由,他希望以后自己好好的度过每一天,但他知道他活不了,他安详的闭上眼,忍受着心脏被捏住带来的剧痛,嘴角露出笑意缓缓的死去了。
在死之前,他一切都明白了,小孩儿的妈妈,不想让孩子活在世上被人嘲笑,悲痛的掐死了他,孩子死前说:谢谢妈妈,因为葬在磁场中心,小孩儿变成了鬼,他能感应到妈妈的举动,他回到自己家,妈妈在地震时被压住时他去将她救出,以至于她被压了半个月还没有死,后来妈妈变植物人,小孩是鬼,两人的能量场通过那道丝链接起来,每天说话,保持着交流。
小孩儿被桥本带走后,妈妈也死了,立刻变成鬼,去找自己的孩子,她杀死了参与研究的每个人,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终于在最后一刻,她理解了起东的所作所为,又将他的心脏启动起来。
启东回到家,手术后,妈妈没有度过危险期,已经过世,他看到妈妈变成鬼坐在厨房,起东问:我坚持救治,让您痛苦的活在世上,你恨我吗?
妈妈没说话,转过脸看了看他,能量消失,很快散去了。
二.无限趋近完美的鬼片这部电影是台湾和日本联合摄制,由《双瞳》的编剧苏照彬编剧导演,真所谓集合两地之优于大成,台湾的鬼片充满了科学和人性的因素,很少搞笑,非常认真,甚至有些煽情,豆瓣上看到评论,许多人看到哭—不是被吓哭,是感动哭的,说实在的我自己也挺感动的,但出于多年专业训练的习惯思维,我一直陷在磁力线、能量场、感应场这样的科学思考中。
后来回过神,立刻也想到了那句著名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怜的两母子阴阳相隔,就靠强烈的爱意,用细微的诡丝—其实是一种可见的电磁波---传递能量,保持着联络。
《双瞳》和《诡丝》,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但又非常严丝合缝,《双瞳》偏向于法术,所以真实的令人恐惧,而《诡丝》偏重人性,所以真实的令人感动。
这部鬼片的道具设计我非常喜欢,那个叫做『孟杰海绵』的东东,看上去像个魔方,里面是根据二进制产生的无穷尽的格子和交叉,而小鬼的造型很像《双瞳》里那只修仙的女鬼,眼睛只有眼白,鬼妈妈则完全参照了史上最恐怖之《午夜凶铃》中的造型,穿着病房的睡袍,长发披肩,遮住脸,有意思的是,导演安排鬼妈妈变成鬼之后,迅捷的爬着逃出病房---这在西方的科学研究中是有实证的,鬼的确是那样行动,这也增加了真实性,令人不寒而栗。
《双瞳》是一个道教修仙的例子,原理是,经历磨难而不死的人,希冀修炼成仙,并用尸体培植细菌来替天行道,中间穿插案件追踪人黄火土(梁家辉)和妻子(刘若英)之间的家庭、感情问题;《诡丝》也用同样模式,鬼的世界里的妈妈和儿子,妈妈是健康的,儿子生不如死,人的世界里,儿子是健康的,而妈妈生不如死,这两个对称的故事交叉着讲完,告诉人们热爱生命的道理。
我常觉得鬼片无演技,主要是音乐和故事,这部也一样,因为我根本无心留意演员的表现,这部电影算是强强联手,音乐是金蓓达做的,我所始料不及的是《东京爱情故事》里的风流帅哥三上君江口洋介已经老成这个样子了,我的青春剧啊,看来青春真的逝去了。
大S就是个巨大的龙套,出来一会儿就被鬼抓死了。
连我们的嘉欣都是龙套,在这个鬼故事里,她深爱着起东,但起东却并不快乐,她在启东母子之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沟通角色,她曾经试图说服启东听从医生的规劝,停止治疗,让妈妈早日解脱,但她同时也明白,如果这么做,启东以后的日子里都不会快乐,她是如此关心启东以致也被鬼妈妈追杀,启东拼出自己的生命救下她。
桥本是个悲剧角色,他生下来就患病,接着截去了一条腿,他厌恶这世界,对世界充满了恨意,但他又企图在另外的世界获得永生,他以为找到了永生的秘密,以失败收场,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科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不要轻易下结论,尤其不要拿自己的命去做实验^_^,桥本用计数器记下上司骂他『死瘸子』的次数用来时刻提醒自己,产生恨意,一共744次,他觉得恨意已经足够了,于是隐瞒了研究成果,去做自己的永生大梦,这个例子则告诉我们,不要老是拿别人的残疾来侮辱他,哪怕你是他上司,当然,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世界--不管是以何种能量形式存在的世界,人或者鬼的世界—都是由热烈的爱主宰而不是被强烈的恨统治的。
现在故事有了完满的结局,希图得到永生者,以失败收场。
小孩儿和妈妈终于可以永远在一起,安详的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消失在宇宙中。
启东和家维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三.观感我只能用四个字来表达我的观感:相当过瘾。
第一次看尤其如此,我动用自己的知识和看电影的经验去推测,而导演却总在我推测之外,并且比我想象的更合理,比如当他们开始追踪那条丝的时候,我暗暗的想,这条丝肯定通向启东母亲的病床,结果却是小孩儿的母亲。
而最令我得意之处是看到电磁辐射区里寻找小孩儿埋骨之地时,桥本使用左手定则确定方位,哥哥看的傻眼,我得意洋洋的解释说:不知道了吧,这是安培定则,磁力线穿过线圈产生的能量,能量场肯定在磁力线上,然后Blur Blur解释一通,说的我哥频频点头,哈哈,文科生的物理会考完就还给老师了,兄弟我虽然已经快十年没摸物理课本还记忆犹新那,至少够对付这个电影了。
《双瞳》我看了许多遍,那部片子是哥伦比亚公司和台湾联合制作的,自有它对西方市场的考量,弄了一堆道家修真和细菌知识在里面,我觉得是有漏洞的。
这一部《诡丝》我想到了许多漏洞,然后又一一的在电影中找到答案,所以,基本上是完整的经得起推敲的,这样的鬼片真是推理的快乐与气氛的恐怖并重,实在是看得相当过瘾。
唯一的不良后果就是,看完之后我必须再看一部需要动脑子的电影把它暂时忘掉,要不然我会不敢一个人去房间睡觉的,于是我又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看了一遍,然后暂时忘记诡丝,陷入考古学、宗教、历史的思索中,在凌晨两点钟心满意足的睡去了。
很久没看过好看的鬼片了,而《诡丝》,刚好最近看完,又有恐怖的味道又感觉很温情,却是比较不错。
两种对立的交织以及对立的情感,在绵细的叙述中黏稠地被表现出来。
首先是人与鬼。
故事里关于孟杰海绵的设定是日语的,所以最先导致了部分理解问题。
但大方向是没有关系的,是俗世的人想要去抓捕鬼的能量鬼的波长。
鬼是那个小孩,后来是小孩子的妈妈,两个是精神长在的鬼。
而短暂地只是死后精神维持了部分时间的鬼是叶启东的妈妈,以及大S演的苏原。
所谓人鬼殊途,处在两个世界的事物是不可以交流,也不应该有所交集的。
但鬼虽是鬼,却一反以往片子里的鬼形象,而是将鬼也放在一个跟人一样,一样有情感有感觉,给人感觉上“有血有肉”的家伙们。
只是人鬼殊途,不是一个世界里,一般来说交集都是不应该的而已。
再说人。
人有欲望,有自己不择手段想要得到的东西,其实比起人心叵测来鬼又怎能算得恐怖?
何况是带着几许温情脉脉的鬼。
也许鬼世界与人类世界是两个平行空间。
所以空间的交集对人对鬼带来的都不是好事。
所以鬼杀人。
小孩子的鬼杀了直愣愣看着他的人,叶启东说也许他不喜欢有人直视着他。
作为小孩子的妈妈杀了沾染上诡丝的人,只因为好像这些人好像对她孩子不利。
所以人总是想去控制鬼。
苏原想把孩子偷走,所以叠在报纸里。
桥本想要知道鬼之所以成为鬼,是有着什么必要因素有着什么过程的。
所以桥本要了叶启东去跟踪这个鬼。
与其说鬼杀人是恐怖。
倒不如说鬼杀人是其单线条的表现,反倒是人心更惹人难以预测?
况且就算是鬼的形态,也不是见人就杀,也不是无论青红皂白杀将到底的。
因为即便是鬼,也是有爱的。
人世的欲望比起大爱来,显然相形见绌了许多。
因而谈到爱与恨。
桥本在志得意满地自杀前最后微笑着刷牙。
自以为是的恨人,自以为是的掌握了变成鬼的秘诀,一副痴痴的样子几乎让我大笑出声来。
倒不是笑场,而是对桥本这个形象的可悲而不禁大笑。
他自以为是的恨,放在虽为鬼却亦有爱的事实面前,缘何不是一则笑话?
故事里涉及的四个鬼,除了苏原那个短暂的家伙没什么可说的以外,其他的三位都是有爱:因为爱孩子不忍心病痛折磨的孩子就这样下去,孩子的妈妈在萱草花盛开的地方掐死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变成鬼以后,处处留恋的还是昏迷的妈妈那边的景象,去看疗养院里的妈妈,给妈妈做心脏按摩,说妈妈那下雨了,说玻璃上多了一个洞……即便成了鬼,对人世的母亲还是只有爱;而后来变成鬼的小孩子的妈妈,虽然杀了不少人,却都是将自己的鬼孩子囚禁起来,带去不知所向的地方的在场人员都是关系人,沾上那根母子情深里的“诡丝”,也不算过于残暴吧。
反而最感人的鬼是叶启东的妈妈。
他那么介意母亲是否因为自己强行的滞留在人世而恨自己却无法言说,他那么喜欢花店的女孩家维,家维心里却是那句“我喜欢你,但是你不快乐”。
一切的死结好像都纠结在癫痫发作,成为植物人的启东母亲身上,她对着愧疚的启东没法说话,虽然我觉得是可以感知的,她对着自己将来的儿媳,这个温柔而善良的姑娘也没法说话。
但是在她故去的时候,成为鬼魂的她摸摸端坐在家里面那一瞬间,让人感怀到作为一个母亲的心思。
儿子以为她长久的不散只是因为无法原谅他的强行滞留,而事实上,她介怀的仅仅是她未能在最后的那个早晨,没能给孩子做完最后的一顿早餐而已。
至此,怎么不能不令人感动万分?
人与鬼是滞留两个世界的东西,必然是人鬼殊途。
而爱与恨,人世间最激烈的两种感情,两个极端,自然又是两极。
但即便是无法交流的鬼,也依旧是眷恋着人世的温情与暖意的。
所以才有了滞留的鬼,才有了几乎令人闻之色变的诡丝。
我并不是太想知道鬼妈妈跟鬼孩子怎么去了,也不想知道那个微笑着自杀的家伙被人发现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因为又悲伤又温暖,又恐怖又感人,就是这个故事真切想要被人发现的内涵。
便是这样,人活着其实很多时候的意义就是自己身边的小小温暖或者大大的爱,虽然未曾溢于言表,但总值得人去珍惜。
看完片子能有所得,有所悟,对生活感觉也温馨起来,那就是鬼片的大成功了。
看了《诡丝》。
这是第一部打动我的恐怖片或者说惊悚片。
如果在“豆瓣”上打分,我会毫不犹豫的给五星。
一部台湾灵异惊悚片,却拍出了国际水准!
它将是2006年我的影事当中排名前列的影片。
编剧出身的苏照彬首次自编自导,就不同凡响。
张震的表现尤为出色!
演员还有江口洋介、林嘉欣和大S。
林也是我很喜爱和欣赏的女演员。
在片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一个几年前同在网易电影论坛混迹的朋友说,一部影片她最先关注的是编剧。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好的电影都有一个好的编剧,这是影片成功的关键!
不然,再是大导演名演员,也会遭人不屑。
就想起《好奇害死猫》的编剧,相形之下弱智得不说也罢。
刘嘉玲怎么会凭此片获金马影后,除非评委也同样弱智。
感谢金马奖让我知道了《诡丝》,让我看到了一部好影片。
故事好,讲的其实还是人性!
母子之爱,惊心动魄;男女之爱,轻描淡写中聚集力量!
就这样被深深震撼和打动。
对于《诡丝》,我要说,一部2006不容错过的影片。
它有点吓人,有点感人,非常好看!
那次看完金马奖,就惦记着诡丝。
诡丝每次有提名的时候,都是张震搬动大S,然后半途好像灵魂出窍般的感觉,同一个身体停留在某地。
搬了好几回,这个镜头我就不怕了。
很好奇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就跑去豆瓣看看过的人怎么讲。
讲到孟结海绵,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今天并没有计划要看的,但正好10点21分的时候ppstream在播,那就看吧。
你信不信有鬼?
问过很多人呢,态度是有些模糊的。
如果把鬼称之为一种能量的话,那还叫鬼吗?
诡丝片名源于片中小孩与母亲之间的能量联系。
江口洋介扮演的患有糖尿病的科学家对于死亡怀着向往,自白小时候对于活着就没什么兴趣,他需要寻找一种能量永恒的方式,即使死去,也要不朽。
我没想到大S扮演的那位女科学家会死得那么早,可是还是对她的扮相觉得很赞的说,觉得这个女生可塑性好强。
有一些地方还是被吓着了,张震在医院里打电话给和美时,那个鬼妈妈已经成形了,瞪着白眼仁在旁边看着张震,然后风一阵似的刮了出去,是在地上爬行的姿态。
这是张震的故事,张震的困境在于卧床许久的母亲,死亡对于一直待在床上不能动弹不能讲话的病人是否是一种解脱。
张震还有一个在花店的女友林嘉欣,虽然而戏份不多,但是这是需要张震去守护的心爱的人。
林嘉欣,好干净美丽的女生,很像画像里面的女孩。
所以她在镜头里做回眸状一点也不可怕。
最后当母亲的精神能量也消失的时候,我觉得诡丝还蛮好看的,不会为了故意吓人而把音响动静弄得老大,它还是努力地在塑造人物,表达爱的概念。
真是比较像样的“鬼片”,没有冠冕堂皇的借口也比较自然不做作,在合理的范围内能让观众看得很爽。
万芳!
我对不起导演哪,我pass了所有没有张钧甯的片段,看完电影发现只过了10分钟,阿门
配乐蛮好听,开满萱草花的山头很美~其余价值两星~
科学研究+鬼,本来会以为有很多新意的,没想到有趣程度还比不上《回魂夜》牛奶巧克力打鬼。
一颗星给林嘉欣
故事和这讲故事的方式都不错,结尾很感动
能拍成這樣 不簡單
大S你眼能再瞪大一点么。。。
演技和台词很想让人翻白眼,但想法还是不错的。苏照彬是个人才
2011.07.04 @ Home又坑爹了 要不要扯那么多大道理来的
有时想,是不是好死不如赖活?如果痛苦活着是不是还是早点解脱?
时间很久,显的比较枯燥
这个里头的张震,乖乖,=3=。
大s陈柏霖的下线方式太过于好笑了
烂翻了。连我都不怕的鬼片还叫鬼片么。
好幼稚的剧情,猜得到的温情片啊。演技也很捉急all。
好早以前看的了,不是记得很清楚,但是就觉得很一般,虽然搭上了江口洋介……
怨憎会,爱别离。呃,说的是母爱
1.阴魂不散,是因为爱;2.用最残忍的方式对待,却是充满着最悲伤的爱;3.苏照彬导演的喜剧片确实让人忍俊不禁,然而在其他类型片里,他对人物(配角)的塑造却依旧保持着喜剧片里的模式,这就让人非常出戏。《诡丝》有一个挺不错的故事,但人物表演、细节等等,通通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