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今天是中元节,我最近又在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去看恐怖片。
港产恐怖片以僵尸为题材与西方僵尸各占山
港产僵尸片的清朝官服和蹦跳走位法,跟西方吸血鬼僵尸的燕尾服和尖虎牙,从外形上就有明显区隔。
桃木剑、黄符纸、糯米、鸡血、柳枝条和墨斗线,自成一派的茅山道术和屏气呼吸隐藏术,再融入港式动作片加持,完胜西方大蒜、十字架和黑狗血。
而黄金时代的僵尸片随着林正英的离世而陨落,靠着零星的思觉失调闹鬼片苟延残喘。
问了身边一圈朋友,比较优质的僵尸片要追溯到2013年的《僵尸》。
这是麦浚龙首次执导拍电影,此前他编剧兼主演恐怖片《复仇者之死》,女主是苍井空emmm,真的是恐怖片,苍井空也是他提议邀请合作的。
《僵尸》可以说是恐怖片里最文艺,文艺片里最恐怖的代表作了。
麦浚龙近10年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有钱任性”的艺术追求。
从电影中的道化服,每个场景陈设和布光,无不透露着金钱堆砌的味道,延续传统僵尸的元素,与一帮老演员合作,香港屋村的取景,让我觉得真的好久没看过这么爽的僵尸电影了。
市场一直对恐怖片有需求,而总菊却一直封禁,即便是这部人人称好的《僵尸》,也是被删减得稀碎。
虽然内地版本只删了3分钟,但删掉的都是精华,比如上羊头裸露女人身是西方撒旦的代表;比如一些制作精良的血腥镜头……
本片完成度极高,结局却是一个开放猜疑,到底僵尸是真的存在,还是男主缅怀年轻时辉煌的过去意淫出来的?
而在男主生活的屋村里,所有的人物角色都美化了,是对过去香港人情味的怀念?
个人怀念的是黄金时期港片的产量和精良的制作,如今恐怖片虽然有商业需求,但想要看到一部好的恐怖电影,是要等总菊解禁?
还是放弃大陆市
记得小时候(包括现在)特别喜欢看当年英叔的僵尸电影,每次看到英叔就莫名的有安全感。
电影中出现的角色大部分都是当时僵尸电影里的老道士了。
只有看过的才会有情怀,看到他们变老的模样为香港僵尸电影的衰败感到惋惜。
后继无人,再无法超越。
说到电影,排除情怀,剧情蛮精彩的吸引人眼球,就是麦导有时候真实不掩盖的血腥场面有几处有被吓到。
最后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设计精彩!
僵尸又名七日重生,这部影片挂着致敬僵尸片的幌子,实则讲述了一个关于因执念而轮回的鬼故事。
筒子楼到底存不存在呢?
它作为一个时而筒,时而又不筒的建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筒者,内口而外口是为回,这就是在暗喻轮回往复,没有结局。
那么没有结局的本片,想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
从小到大看过无数僵尸片鬼片,细心点就会发现它们大多有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僵尸或者鬼之所以出来闹事,一定是因为有未了之愿或未竟之事,这些统统可以称为执念。
影片中,男主钱小豪接受不了妻儿去世来到筒子楼寻死,阿九接受不了将死而养小鬼甚至炼僵尸,梅姨接受不了冬叔之死找阿九炼尸,小白妈妈明明害怕2442房因割舍不下曾经的家每天都去偷看,看门大爷燕叔因为放不下小白母子迟迟不退休最后横死,阿友一直将五行法器挂在墙壁上等着它转动的那一天。
他们都在告诉我们:无论是人是鬼还是僵尸,只要在这个世上,都有逃不掉放不下的执念。
执念因情而生,或许会因情而释,一个执念的消亡伴随着另一个执念的新生,此起彼伏,不停往复,所以根本不会有终结之局,有的不过就是一场和另一场的轮回。
执念是痛苦和罪恶之源,如何放下执念?
影片在最后告诉我们:男主幻想重新来到筒子楼,重新认识了不同的人,因不同的理由重新自绝生命,死时妻儿未死,有子收尸,已知天命(验尸标签上写了50岁)。
影片在最后这样告诉我们:如何放下执念,只能自我超度。
在新年伊始,一部低调却异军突起的香港电影《僵尸》忽然孤鸣般风声鹤唳,孑孓地立于多年来一直以歌舞升平、浮华空洞的低档娱乐片充斥的电影市场,在众多影迷中掀起阵阵绝叫。
港产富二代麦浚龙以这部传统港产僵尸题材类型片,勾起了众多香港及内地有着本土神鬼僵尸情结情怀党们的诸多记忆。
在影片海报、开篇和结尾中传递的信息,这似乎是个令人乍一瞥宛如向老一辈僵尸片影人们致敬的电影,然而在低调豪华的制作与演员班底精心铺陈下的精彩视觉冲击下,一切并非仅仅是借尸还魂般的缅怀那么简单。
日系恐怖片班霸清水崇的加盟,与麦浚龙联手营造了日系恐怖片压抑气息和香港本土僵尸片阴郁气质的恐惧杂交情绪;同时,当代视觉艺术,这个逐步沦为富豪们把玩的奢侈品元素,也被麦浚龙这个长期浸淫在高端富豪圈子中的公子拿捏到位,将其巧妙地混入了影片中传递隐喻信息的管道中(高速摄影机下腐烂变质的草莓、象征魔鬼的羊头女人等),虽然在影片伊始,那些充斥着多媒体影像和独立影像元素的快速蒙太奇剪切镜头,甚至令人感到有种当代艺术装逼犯的嫌疑,但当镜头中出现笼罩在灰蓝色调中的凋敝破败的香港底层角落场景的时候,一切感受立刻被拉回到了一种接地气的氛围里,“香港制造”烙印开始嵌入影片的皮肉中。
钱小豪这个80年代的邵氏红星,和其他那些被银幕、观众和逐本追利的电影工业逐渐遗忘的香港本土影人一起,与其说在片中扮演着过气、落魄、寻求了断或自我救赎的本人,更加反讽了香港在本土文化输出的黄金年代逝去后,在资本与经济效益至上的更加残酷的现实世界中尴尬的位置,以及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失魂。
自70年代以来,香港的文化,尤其以电影为甚,经历了特殊的殖民地文化与内地政治文化融合交错和区域经济坚挺后,根植于其特殊的地缘格局下,以各种类型影片和人才的系统培植,在狭小的地域中不断进取突破向外部扩张,为一片文化沙漠注入了一股清泉。
武侠、神鬼、三级、警匪、言情等多个类型化片种间的配置组合不断完善,为香港电影工业占据世界文化格局立下汗马功劳。
尤其是根植于粤地、内陆本土文化的神鬼题材,又以僵尸为壳花样变换地佐以各类小料满足着港人不断增长的娱乐文化需求。
而在港英政府交接政权的时期,香港正遭遇着国际嗜血游资的洗劫和政治格局的短暂混乱,在文化和电影工业中曾一蹶不振,受到冲击与恐慌、内部动荡与自我身份转换的茫然和调整时期,许多影人、艺人纷纷放下殖民地舶来身段北上淘金。
在90年代末期到新千年伊始,香港并无太多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电影作品面世,在许多香港文化人感慨香港特色文化的末世来临时,一部《无间道》曾迅速地令众多影评人与观众嗅到了一丝香港电影复兴的星火味道,并在票房上赚得盆钵满银。
一时间,警匪暗战类题材纷纷复刻着《无间道》的成功样板,裹挟着还算成功的票房席卷着两岸三地的院线,并为影迷们所津津乐道。
而这种依靠一部片吃十年的快销商业模式并未成功地把握住文化脉搏潮汐,令香港电影这块半个世纪的金字招牌摆脱搁浅的境遇,反而陷入了资本游戏和娱乐产业激烈博弈的深深泥淖。
时隔十年,《僵尸》这部看似与当年《无间道》一片有着太多类似之处、打着港产标签的回马枪刺回电影市场,在公映后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一片喝彩,并自然地接过了《无》一片后复兴香港电影的接力棒之重任。
以一片充满功利色彩和文化野心的心态,打强心针似的拔高一部商业电影,最终会产生多大的效应?
通片拉下来,以上思索都不是看似高深绕圈和多余的庸人自扰。
在影片中,很多看似不经意中溢出的信息均值得那些高阶文化批评者们深入探讨。
无论是麦浚龙本人的灵光闪现,还是其背后有着更加高明的隐士把盘操控,看客们都不可小视这部影片表层叙事下深藏锋芒的燃点。
影片讲述了一个因过气明星自杀事件引出的公寓捉鬼降魔,却在表层叙事中插入三条叙事结构线索:落魄明星钱小豪的自杀引出埋藏在公寓内失业捕鬼道士群体众生相、相濡以沫同生共死的老夫妇之间因爱皈邪的悲剧、钱小豪遭遇前房客遗孀母子勾起自身爱恨情仇的自我救赎。
虽然那些膜拜诸多熟练运用多线索穿插叙事结构的电影大师们的观众,会对这类小儿科似的铺陈方式见惯不怪,但作为新晋导演和脸谱化的香港类型片来说,能将这套语言控制得不落锋芒,又在结尾处埋入一个半开放结局完满地自圆其说,已属很大的突破。
加之影片重金砸出的气氛渲染和视觉特效,整个电影的节奏控制力远远超出了韩式电影那种玩大了搂不住最终玩现的尴尬情景。
同时,照顾了诸多为电影叫好的情怀党们的审美意境,片中准确而得体地出现的场景,如捕鬼道士们的各类说辞、道具以及生命观,对应在香港传统寓所中立刻能够拉近观众距离的陈设摆件和市井生活状态,怀旧味道显得真实而不矫情,那种潜伏于破败中的忧伤与沉重,无一不折射着香港传统社会的没落与文化的被蚕食;制造僵尸、养鬼捕鬼的技巧手法,以及楼道中出现的冥界使者,和恰当时机恐吓观众们的神鬼出没,将传统僵尸电影中的元素循序渐进地展示得全面而完整。
这种混合运用视知觉语言,以电影语言和文化情怀这两套组合拳轮流出招,瞬间击倒了长期浸淫麻痹于低幼弱智娱乐电影中寻求更大刺激的影迷。
而在更高阶的文化批评者眼中,故事在一个养鬼杀鬼、道德救赎之类的皮壳下,隐含的却是另外一个信息了。
片中前半部分大张旗鼓的装神弄鬼,对照着公寓中诸多风烛残年的老人,看似是一片人人知天命地迎接着死神到来的肃杀,映射出的却是有温度的人情——这正是香港电影中一贯传递的价值观,乐观、积极、互助、富有同情心;观众可视的鬼并没有害人谋命,潜藏在人心中的执念与邪恶这个厉鬼却没有人能够看得真切。
道士养鬼捕鬼,看似为民除害,却搭上了更多的人命;钱小豪在死的执念中纠缠,却满满一片生的希望。
这种道德层面的比对与反讽,折射出的是香港社会中病态冷漠、逼人绝望的一面,然而在更上层的文化建筑中,道德与人性又再次隐喻映射出了更深层的能指————作为华人传统风俗文化为数不多的几片根据地,香港自被殖民以来直至回归,都一直处于两种意识形态与资本、文化形态的夹缝中顽强求存的状态,港英当局的高压政策和经济控制并没有斩断港民们世代故属的文脉,反而在省港后裔们不断抗争中独树一帜地发展壮大,并获得了自身文化身份的广泛认同。
借助着经济腾飞和资本运作,港人勤奋精明、积极实干,熟练地经营着自身的文化命脉,使其转化为促狭地域内最有特色的经济生产力,博得众生刮目。
而在回归后,这种文化命脉的成长与发展,在港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却不断被蚕食损耗——这种损耗深切地戳中香港人的敏感G点,它并非简单粗暴的意识形态输入与替换,而是一种政客与资本间的利益交换,即占据顶层和管控角色的精英群体间玩弄权术和经济回报的游戏。
不难理解近年来香港社会数以百计的示威浪潮,但这类抗争也逐步湮没在强大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中被迫失声。
每一次的抗争迎来的只是更狡猾严厉的文化管控,从而使一场争取自身文化地位与生存的革命成为了逐步谢幕的文化哀悼。
纵观历史,每一支文化的消亡似乎都千篇一律地在教科书中冰冷地被印上“外敌入侵”、“封建落后”的盖棺定论,然而大中华族群中诸多消亡的文脉,更多则是来自本体内部无数自我相残的不光彩事件,这着实是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抽打在我们自己的脸上。
无论是躲藏在庞大文化一角中的僵尸文化,还是香港文化的没落,都无法摆脱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内部倾轧的历史潮流。
犹如开篇那一堆逐步腐烂的草莓——腐烂完全是从自身内部开始的,而这个有着强烈的史云梅耶表现手法一般的政治隐喻,体现的正是这个悲剧性的魔咒——它是这部一个有些许文化责任感的青年向先辈们致敬的电影作品中,传达出最扎扎实实的精神内核,这个内核已经在影片的结尾做出了再明确不过的交待:在一场激烈的争斗后,主角还是平庸地死去,而争斗仅仅成为他自身内部经历的一场幻化梦魇。
麦浚龙本人去认尸,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冷静窥探思索着父辈们曾经的奋斗理想,却和自身所处的境地毫无关联,他拥有的只是一个逝去的、被遗忘的破碎故事文本。
也许只有当后来的人们亲眼目睹那些曾经无人信服的神鬼僵尸们被置于博物馆的橱窗中,才能意识到又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化符号彻底消亡掉了;而他们永远不会知道的是,亲手埋葬僵尸们的东西,是否和人心中那些无法看见的蛊惑与阴暗幻化出的毁灭力量有丝毫的关联。
这确实不仅仅是一个借僵尸还魂的故事。
在苦苦等待赴港观片的三周里,预告片我足足看了有六次,感觉是——真TM帅,有TM有范。
僵尸有僵尸凝重阴森的帅,女鬼有女鬼凌厉凄戚的帅,市井小民有本色潇洒的帅。
预告片里那个老僵尸,夜色中翩翩起跳,衣袖飘飘,鬼烟渺渺,从80年代《僵尸先生》跳到了21世纪,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继邵氏武侠,刘氏黑帮之后,踏出一条让世界为之侧目的鬼片小径,通往那华人文化的悠远深邃之地。
不跳的时候在阴暗中肃立,头上还带个新型铜钱古董口罩,可媲美印度姑娘们的绫罗轻纱,若隐若现,惟妙惟肖,不过遮遮掩掩的不是一个好身段,而是吴耀汉嘴边三两颗向往鲜血的獠牙,我跳,故我在。
那首《鬼新娘》,30年前唱到现在,依然在夜色中余音绕梁,这歌曲入选香港近一千年版十大劲歌金曲都不为过,鬼神童子般的童声合唱,诡异邪气的调子,绝望紧迫的歌词,如果不是鬼上身的鬼才,怎么会写出这么棒的作品?
僵尸跳和鬼新娘,不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惜了。
麦浚龙和清水崇告诉我们,僵尸片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低俗消遣,僵尸片也有尊严。
好的僵尸片,就像杭州楼上楼里的东坡肉,用精致的小盅装着文火炖着,里面是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圆润有致的一份佳肴。
对鬼片而言,所谓肥而不腻,就是刺激而不惊吓。
这个简单的真理,就是到现在很多拍了一辈子鬼片的导演都跨不过的门槛,尤其是欧美系鬼片。
惊吓是喜爱在电影院里的欣赏鬼片的观众所不能承受之轻,十多个环绕组合式音响,在十分之一秒内突然从寂静到重响,把整个人吓的弹跳起来,一场下来十多次,无论是器材还是人体器官都难以接受如此折腾,有人说看一场鬼片消耗2千卡路里,而这么惊吓下去死几万神经细胞,不值。
很多导演居然还对惊吓乐此不疲,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观众真正需要是非日常生活所见的眼球刺激,非现实世界的际遇和逻辑关系,我们为什么需要鬼片?
因为有些现实世界的恩怨情仇,需要法律人情以外的非现实因果报应去狠命发泄,用更极端的方式,去呈现恶善皆有报的天理,而观看这种极端过程,带来的就是刺激,而不仅仅是听觉上的惊吓。
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等拙劣手段,好比拍悲剧的时候找个女人从头哭到尾,拍色情片的时候找个女的喊爽喊到死那样,俗不可耐。
也正是有如此多的单纯惊吓片,把大多数潜在鬼片粉丝拒之门外,间接影响该类影片的快速发展。
这里可以告诉未看而准备看的粉丝们,《僵尸》不惊吓,只刺激,可以放下提心吊胆,轻松舒适观影。
麦浚龙和清水崇还告诉我们,拍鬼片的人不能妄自菲薄,鬼片也可以很有气质,清水崇就是鬼片里的王家卫。
纵观僵尸全片,任意截图一个画面,绝大多数都可以做成风格独特的海报,2442打开门后一吊两躺的一片红,狭隘走廊里四个地狱使者打伞巡更,那捆满红线上铁索的衣柜,那散发出血气游走在四面墙壁的厉鬼姐妹,惠英红痛失爱子后一手丧钟一手狼牙棒找鬼复仇的眼神……,随意回忆一些片段,都是可以长久流传的经典画面。
这片子甚至会像《魔戒3》那样成为亚洲鬼片教科书,在拍摄手法和角度上备受新旧导演的借鉴和抄袭。
差的,就只是一个公认的奖项。
受害者有时候比鬼本身更出彩。
《僵尸》里面,一道一术一戏子, 一老一母一看更,这六个香港老戏骨,把社会底层百态演绎得淋漓尽致,而讲故事的,只能是被鬼迫害的人。
麦浚龙选对了人,成就了《僵尸》的剧本,清水崇造酷了鬼,成就了《僵尸》的视觉效果。
观影之前,很担心一个问题,就是初出道的juno会否被老前辈清水崇强压过头,抹杀了香港僵尸片特有的卖点?
观影过后心情顿觉宽慰,除了女鬼上身僵尸这个创新外,该有的糯米木剑罗盘墨斗一样不少,还是80年代原汁原味,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
其实不仅仅人间有法治——治鬼有法,让鬼片在术道规则下游走出彩,始于刺激,终于交代,是香港鬼片一直领先于国外鬼片的核心价值,有规矩才有结局,有规则才有交代,观影的人看后心情才有始有终,而不像大多数国外鬼片,空穴来风,来无影去无踪,像看卫斯理的小说,开头越爽,结局就越不爽。
juno没有放弃这点,而是把它发扬光大,重新启用让人一见就唏嘘,一见就有回忆共鸣的钱小豪,陈友,吴耀汉,很好,很好。
略有遗憾的是,高潮部分实在太短,人鬼PK也来得太肤浅。
本来正邪两方,一方是姐妹厉鬼+中国僵尸+丧心病狂老太婆,一方是丧子大妈+抓鬼老道士+功夫底戏子,这个4V3的局面,如果不是个人淘汰赛而是团体对抗战,那将是多么刺激的局面。
对抗形式选攻城模式,邪方要攻陷2442,夺取养尸地,正方则要千方百计守住楼梯、走廊、木门三大关卡,然后丧子大妈用糯米作暗器,狼牙棒作武器,担当驱鬼副手,功夫底戏子由于有短暂不死身,理所当然担当肉盾接受攻击,抓鬼老道施法,布阵,封结界,补血,担当法师,有攻有魔有法术把邪方打得满地找(獠)牙,然后出大绝,第一重大绝是鲍起静疯狂老太婆自刎歃血帮僵尸补血,第二重大绝是双女鬼附身僵尸,增加爬墙和迅击技能,最后钱小豪借助抓鬼老道“漫天糯米雨”大绝+东方不败的墨斗红线阵摆平,回归香港僵尸片本色,多带感。
画面有气质,剧情有张力,演技有保证,除了师奶,学生,腐女,《僵尸》也可以受到文艺才俊,业内人士,社会精英阶层的青睐。
可以这么说,无论任何身份,观众告诉他的朋友、同事、女伴,他看了,他喜欢麦浚龙的《僵尸》,他不丢脸,他有taste。
据闻已经有投资人有兴趣拍续集,如果能够加上欧美吸血鬼和狼人,和中国僵尸,日本女鬼合作拍一个世界四大名鬼的激斗故事,那可真是华人鬼片的繁华盛世。
一念之间成僵尸——麦浚龙电影《僵尸》一直认为,电影是艺术。
因为与音乐、书画、书法一样,电影亦有其特殊的方式表达因果。
正如不是每个人所写的字都是书法,当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可以称得上艺术作品。
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电影要有细节。
细节不是小,而是表达自然。
有细节是入微,能入微才能入妙。
《僵尸》是一本有细节的电影,每一个细节都在表达却又各安本分。
因此让我想称赞这本电影!
僵尸题材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标签之一,根植于自身民俗心理,是中国土地上才能长出来的。
我甚爱林正英的道士形象,那形象里能够承载我对降魔捉妖之人的想象。
成功的形象就是这样,不是接近真实,而是接近每个人心里的愿望。
这一点也是我喜欢香港拍的金庸武侠片,难以接受张纪中导演的那些金庸系列的很重要的原因。
本是想象之说,却力求表现为真实,是弃轻灵入沉重。
看戏是要入超脱境,不是联系现实,而是要超出现实,别开一境。
林正英之后,无人能做到他的高度,僵尸电影以此衰落。
此后许多僵尸电影粗糙得无法入目。
在此心理之上看《僵尸》,以为是个简单的跟风片,看到最后才发现导演的才华。
不是在讲僵尸,是在讲人,这是僵尸题材从未涉及的反思角度。
不是简单的惩恶扬善,而是从僵尸这个命题上去展开观察人的视角。
若有人抱定观赏道士僵尸斗法的心去看,到了最后十分钟,难免情绪异样。
片名为《僵尸》,如此直接,显出野心,但影片中首先出现的是却是鬼。
人死之后,轮回之前,是为中阴。
中阴有三,影片表现的似契合法性中阴境。
民间传说,中阴境中,人生所有一切,历历在前。
到了如今,便可以用‘过电影’三字来比喻。
观人一生,犹如电影一场。
而更古老的比喻是,人生如戏。
所以影片开始,钱小豪作为演员的一番自述,表达人生的荒谬。
电影的荒谬,是情节的荒谬,而不是因果的荒谬。
电影离奇的外表下,因果结构丝毫不能错位。
而人生则刚好相反,外表错位不止而因果亦离奇难懂。
人生之起落、转折,犹如总在迷雾之中,不得明白。
民间传说中,称中阴境会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这四个字浪漫有趣,人死向黑暗去,却有回光。
此光回头,返照过往。
人生在世,所有的光,都用在了试探前途,以求照见未来。
此时却是照见来路,或许有机缘破开一生迷雾中的路,看见来去因果,自得解脱。
众人难以明白的是,未来存在过去之中。
这是因为每个人想要看见的,不是自己我的未来,而是世界的未来。
但事实上,每一个未来,都需要人自身的参与。
跳出去看见的未来,永远是别人的。
一旦自身进入,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过去。
儒家的《大学》上说,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所谓虑,虎头心底。
儒家称虎为大人之变,因为虎身上的斑纹鲜艳,条理明朗,目的是为他所见,煊赫慑众。
如人在高处,被他人注目,所以一举一动都必须深具条理,丝毫不乱,此为现之如虎。
虑,是心具备条理,让自己成为一个清楚的人,整理过去,以应对未来。
将过去的每一件事都做好,才有接下去每一件事的好结果。
将之放大,即是一个人如何生活,就决定了他会如何死。
不知生,焉知死。
之前谈及影片的细节,门牌号为2442,有谓此数字是凶数,或许从4与死的谐音联想,其实也可以理解2442为一种镜像,左右对称。
这个房间,可以是阴阳的对称,在这个房间内发生的事,虽然属于阴间,却是来自于阳世的造作。
亦或者解读为生死死生,入此房间,由生到死,出此房间,由死到生。
在生死之间,不仅有中阴境,还有僵尸,徘徊于出入之间,不得进退。
僵尸是什么?
就是被炼化的冬叔吗?
之前说,细节入微而后入妙。
入微是展现,入妙则是表达,此时细节意味着象征。
人们看戏,其实不是看戏,而是看戏中的精神。
所谓象征也是如此,看得不是物体或者情节,而是象征和意义,并与之共鸣。
影片中的细节很多,比如那座大楼,环形如狱,毫无色彩,可表示人心的困锁,生活在其中的人,犹如在牢狱。
而这座大楼却不止以此出现,更出现在了小白的玩具之中,那个玻璃罩玩具内,正是这座大楼。
影片中无处不存在细节,每一个细节都在说话,都在表达,需要观众去发现,去体会,粗心之辈,便看不懂。
这就是好电影和一般影片的区别。
人住在这样的大楼里,是导演特地架构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遗世独立,并无与任何外界沟通。
人们的一切发生只在这里,生活之地顿时出现了一种困锁之局,这就是构思。
那么僵尸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执念。
中国的鬼怪传说中有一种传统,但凡鬼物留世,总因怨气不消。
放不下,是因心有执念。
如果说鬼是自己的执念,那么僵尸,就是他人的执念。
在影片中的僵尸,是梅姨的执念,也是道士阿九的执念。
执念成形,僵尸伤人。
影片中梅姨对着被炼制成僵尸的冬叔一段独白,这样的表达是很刻露的,很容易坏戏,考究演员的功力,更看导演的驾驭。
但这一段戏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不愧是老戏骨。
熟悉鲍起静是曾经她在庐山和总设计师的一张照片,以及港片中的绿叶角色。
当然我更感有趣的一点是,她的父亲鲍方,几乎包揽了金庸武侠剧中的所有高人角色。
《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雪山飞狐》中的毒手药王,乃至《鹿鼎记》中的神龙教教主洪安通,联系想来,颇觉发靥。
梅姨这个人物刻画的好,一生善良,却在最后做了恶事。
她作恶是软弱,是害怕,并不是源于深爱,而是害怕自己身心所依赖的人离开。
从此软弱中,居然生出无比的决绝。
无论是杀死燕叔,还是将小白送至僵尸面前,无一不是大恶,而推究其大恶的来源,竟然是大大的不忍。
不忍丈夫之离别!
貌似是因为爱而做下恶事,实际上是源于内心的失落。
这就是高明的表达,是人生因果的错位。
呼应影片的开头钱小豪的独白表达的人生的荒谬。
好的影片无不如此,永远是一个整体,时时呼应主题而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所以人生的问题永远不是缺乏爱,而是不明白如何去实践爱!
生死善恶,都在一念之间。
这是一句老生常谈,所谓一念之间,那么要问的是,这一念是哪一念?
其实答案很简单,这一念就是被你抓住的那一念,也就是所执著的那一念。
念念所在,欲逃不能的那一念。
所谓执著,问题不在抓住,恰恰是被反抓。
如道士阿九,抓住了贪生之念,如梅姨,抓住了不舍之念,结果却被此念反客为主,从此一错再错,万劫不复。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可叹,可叹!
从某个意义上来讲,人生都在处理失去的问题,而影片亦从此开始。
钱小豪从小风光,却晚景凄凉。
电影的开头,他抱着一堆戏服,一堆照片,一些奖杯来到这座大楼,从台词看,这座大楼是他的起点,想不到又回到了此地。
经历一生风华,最后还是回到这个一无所有的地方,这不就是人生吗?
生来一无所有,死去一无所有。
所以影片之中,那个房间里面,毫无一丝生活气息。
等待他的最终是一场死亡,失去来这个人间第一个获得的东西,是生命。
那一生还有什么呢?
一堆戏服、一些照片、一些奖杯,这些是什么?
哦,是记忆。
原来一生走过,留下的只有记忆。
记忆是什么?
影片开始钱小豪进入大楼,到了影片末尾才展现了他是如何进入这幢大楼的,细致展现了他所见的一切,而就是从这一切真实,我们被告知整一个道士僵尸斗法的故事,竟然不过是回光返照中的一个幻觉!
一个自我编织的故事!
记忆来自见闻,而人对见闻自有感受。
基于此,钱小豪重新编织了记忆,成就了一个一念之间的故事。
坐在那里剪脚趾甲的友哥,其实是个伙计,但却如此悠闲,才会被误认为是老板,而现实中的老板却成了故事中的伙计。
友哥是冲进去救他的人,所以成了故事中救他的道士。
而这个道士还影射着钱小豪自己与儿子的关系。
钱小豪是个父亲,但道士友哥却是个儿子,是钱小豪在心里模拟一个失去父亲照顾的儿子的感觉,是他设身处地的想过儿子的情感。
所以道士友哥有各种愤懑的情绪,而他最终继承父亲的道士职业,也代表了钱小豪内心希望获得儿子的认同。
物管室内的老管理员正在熟睡,这个情景折射在钱小豪心中,让他觉得这个人是善良的。
是的,世间一切人,在熟睡之中都是善良的。
但是经历太多的他,自然明白善良往往被邪恶吞噬,是这个落魄的演员经历人生得到的感喟。
所以故事之中,燕叔被邪恶的梅姨用残酷的方式杀死。
这种残酷,其实来自于钱小豪在自己的经历中,对现实的结论,反应了他对命运的态度。
电梯内小白和妈妈阿凤是正常的,但阿凤的语言和对他那不自然的笑容,让他在心里面觉得这是个疯女人。
于是,在故事中,阿凤成了一个疯女人。
事实上,这来自于他对自己妻儿的印象。
在他心中,妻儿是死去了,但实际上却没有,是因为在他心里,自己的妻子就是疯狂的。
他唯一眷恋的是他的儿子,也是他想要抓住的对象。
阿凤这对母子,若有若无的提示了他与自己的妻儿的关系。
他想拯救这个疯女人阿凤,因为在某种模糊中,阿凤和小白就是他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的拯救行动亦是根植在此。
所以影片中出现了三口一家吃饭的情景,极具父子意味的一起尿尿的场景。
是的,他想挽救自己的家庭,想尽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的责任,并在这种幻觉中实现。
影片中燕叔焚香说“敬如在”,这是出自孔子的说法。
敬如在,敬神如神在。
所谓如在就是鬼神。
不敢直呼其名,以如在代称。
冬叔已死,梅姨却视之如在,把照片放在神龛上天天见面。
表示梅姨多么的不舍与思念,所以在故事中梅姨执著不舍,才会希望冬叔回阳。
影片在表达这一希望,用了大量的道具,就是梅姨屋子中的干花。
无数干花的意象,呼应着僵尸的存在。
抽离而出,便是冬叔那句台词,捡回来的烂花真的开花了。
死去的花可以再开,死去的人也应该可以回来吧!
死去的人要如何回来,一切的故事都在他最习惯和挚爱的思维之中,便是他的演员经历,这是他光辉和自信的记忆,这些记忆构成了他的自信和价值。
是他不自觉的用来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于是他编织这个故事,自然用了自己最光荣和华彩的身份,而这个被编织的故事为什么出现了僵尸,因为每个人都愿意用自己最好、最得意的那一面去面对一切。
所以回来的方式是僵尸,而僵尸的出现需要一个牵引的缘,那就是阿九。
也就是现实中的太平间的材叔。
为什么凸显材叔在停尸房吃苹果,因为那时候钱小豪仍旧在中阴境中,并未完全死去。
这个在停尸房吃苹果的人,让他感觉到厌恶,因为这个人首先就是靠看守尸体活着,所以在故事中他靠养鬼的灰苟活,同样是个靠尸体活着的人。
故事从开始上吊进入一个漩涡甬道,看见无数他演绎的过去,然后看见万物的生灭,灯丝暗灭,其中还看见一个戴角的裸女。
羊头人身,我不知导演用这个意象表达什么,是女魃?
或者代表轮回六道的他道众生?
也没有查到这个形象的来源。
这一切组成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念之间。
佛说一念三千,故事中的一切都是来自于钱小豪内心的折射,这种表达手法亦见于其他电影,比如《穆赫兰道》。
所以记忆,是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人对于自己见闻经历,自行选择留下什么,改变什么,怎么去理解,怎么去刻画。
所以记忆,是人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其中一个基本的态度是,留下我想留下的,成为我的记忆。
俗话说,人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经历一切之后,剩在心中的所有。
这个故事也是这样。
所谓自我解读和自我编造,往往就是一个自我欺骗的过程。
到底自己的电影是真实,还是现实的人生是真实?
影片通过一个过程展现钱小豪做出的选择。
故事中的钱小豪亦经历了一个不相信有鬼到相信有鬼的过程,体现在两场戏,第一是道士友哥的糯米和道士的话题,第二个就是长廊高脚鬼。
这个过程,代表了钱小豪完全进入了自己编织的故事之中,去做一个希望的自己,在一个自己希望的世界。
这是导演的构思,是一个人在上吊回光返照之时,看见过去一切,最终领悟自己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消除所有今生的痛。
一个代表自己真实的心念,抛开了太多杂念的困扰,而真正愿意成为的人。
而当他想成为那样的人,才会推动故事的发展,让他愿意去帮助阿凤母子。
这是自欺吗?
还是真正的顿悟,却不是在现实中完成。
所以影片最后,钱小豪在上吊的样子,是面带微笑的,他获得了自我的解脱。
人是很奇怪的,也许是永远依循着天道的规则,永远在变化之中。
变化,让人变得健忘。
所以人,总需要一些东西帮助我们记住记忆。
戏服、照片、奖杯或者称为见证。
梅姨在神龛上留下了自己丈夫的照片,而在故事中,她想留下他的丈夫,为什么说那段对着尸体独白的戏很高明。
若是只有记忆,人便会遗忘,而当死去的人,原本应该消失在视野中的人,以一具不会说话、没有温度的尸体的方式时刻在眼前,顿时将思念的人的所有悲伤和情绪找到了载体,亦同时将梅姨在丈夫死去之后那种无依靠的失落永恒在了此刻,凝固了悲伤,并无限拉长,永伤难以解脱。
用这样的表演来阐释亲人离去之后永远不回的哀伤,在眼前而遥不可及,显得具体而强大!
是高明的手法啊!
面对这样不可逆转的离别,如何才能获得解脱?
影片之中,一直在完成的就是这个命题。
体现在故事中钱小豪帮助阿凤回到2442,除去了盘桓的鬼,除去了留下过去痕迹的家具,把过去放开,影片中三个人席地而坐吃饭。
小白问,白色是不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
白色是一无所有的颜色,把过去放下,自然心得解脱。
放下过去的方式,在那一件件被消除的家具,在那被重新粉刷的墙壁。
在如何去消灭那一个僵尸?
这个僵尸不简单,是道士阿九炼化以图借命的工具,亦是梅姨和他两人不同执念所出现的产物。
而双生同脉之鬼的注入,借尸还魂,让这个僵尸无比的强大。
双生之鬼,来自阿凤家庭的悲剧,而冬叔成僵,是来自一个阴谋和一份长情,人生所有的问题都在此间,汇聚一尸,执著成念。
消灭僵尸的是利用一个法力高强的罗盘形成的结界,依次形成水、木、土、金、火,最后僵尸被烈火所化成灰。
五行之中,火者,化也。
五行以这样的顺序出现,代表了生命的一个过程吧,水代表出生,木代表长成,土代表衰落,金代表诀别,火代表转化。
鬼也好,僵尸也好,都是自我他人的执念,都是该走的不走,该放下的不放下。
该有的变化没有发生,于是一切化灭于熊熊大火!
至此玩具破碎,显露出这座被玻璃罩住的大楼,看那最后的飘雪镜头才明白,原来一切人事都在那个玩具之中,更显荒诞意味。
玻璃破碎,意味着某种禁锢被打破,人生不再是一个困局。
一切被放下,在故事中的体现是,首先被踩碎的是电话里儿子的留言,人生的一切都在变化中失去了模样,而人要做的并不是留住过去,而是勇于去接受和创造未来,去进入下一个阶段,无论过去是梅姨想留住的美好还是道士阿九要摆脱的悲伤,都要过去,都要进入下一个季节。
钱小豪是一个演员,从热闹走到凄凉,人世如鬼,而在鬼的世界,却找到了自己的热闹,真是人生如戏。
道士友哥说,他进入结界的时间,只有一支烟的时间,必须在一支烟的时间内战胜僵尸。
其实那一支烟,正是现实中钱小豪上吊前抽的那一支烟。
故事从甬道退出,还是钱小豪的那只眼睛,眼睛代表观察,代表我们看待世界的样子,我们的心灵在眼睛背后看待这个世界。
当看那雪花漫天,看见自己的尸牌,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名字,这时候突然有人来认尸,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故事中的儿子可都是死去了啊!
啊,原来之前的一切都是幻觉故事。
当幻觉触碰到了真实,人生如戏变成了人生如此,一切顿时破灭,影片立即结束,这是慈悲!
我看见导演在采访时说他希望从一个僵尸的题材,拍出一个人生的故事。
我觉得,他做到了!
看见影片最后导演致敬的对象,是林正英!
ps:更多影评,请关注订阅号“打破一担砂锅”<图片1>
生於富貴人家不是罪, 錢用在正途, 用在開拓演藝事業, 不是私下聘請日薪數百元, 在綜合節目或歌唱環節高舉繡著富家公子歌手尊名的花牌, 或是發出閃亮螢光燈箱板 裝著是其歌迷, 有形沒神的兼職。
麥浚龍是背負億萬身家的歌手、演員, 現在大家還是稱為[小華]的劉德華說麥浚龍樣貌不合當演員, 直接了當的批言沒有打擊其心志, 當不了火紅偶像可以找能夠發掘其特色的導演黃精甫, 導演接納了Juno(麥浚龍洋名)撰寫劇本, 給予演出男主角, 表演可人, 電影評論不俗, 小伙子沒有花費金錢修補容顏, 天生樣子不討好是天地容納的平常事, 腦袋汪海大洋裝得下千奇百怪創意, 這是比豪門巨額更為珍貴的寶山。
相信麥浚龍在拍攝場地抓緊時光學習執導, 他前望, 幕前成就有限, 缺乏觀眾緣不是他的錯, 勉強不來, 觀眾看見Juno富有個人特色臉孔, 以及奇裝異服就是不賞心, 手執主宰電影靈魂的導演職位, 把腦葉泛起的想法意象銀光利用光影音效創造, 大家自然談論電影是否好看? 手法是否圓熟? 是否有改善餘地? 人家懶得理會導演是不是留有一頭韓國流行髮型, 或是頂上涼快的平頭, 導演就是這麼可以不理形象, 只要電影好看就可以了。
電影取景香港特有的屋村, Juno原本是想借舊式屋村拍攝, 政府偏偏不幫新導演忙, 部門(屋宇處)認定電影題材太血腥, 不批准, 十分不快, 難不成屋村拍攝主題只能是家庭倫理溫馨? 貧窮人家的無奈吶喊? 以及弱勢人士悲情? 香港電影已經回不了戲院不是現今兩大院商雄霸, 戲院眾多, 承載數千萬票房的輝煌時代, 電影從業員不是熬不了電影老闆資金匱乏, 拍攝數量大幅減少, 生計不為轉換其他行業, 留下的是熱血丹心同業。
討厭這樣說, 不是麥家家財豐碩, 二公子的電影夢會行人止步, 書面申請不獲, 新導演花了百萬巨款在清水灣搭建公共屋村廠景, 有錢好辦事, 道具擺設下了大心力, 觀影時感到古舊屋村涼魄, 這是錢的功勞, 原本可以原貌畢現, 可恨政府不給本土電影面子, 政府不支持電影事業是事實, 不相借地方製作影片令電影從業員嘆息, Juno有金錢支援方能自成一國, 沒有的不是放棄, 就是改劇本, 屈就作品小了數份靈氣, 有的是殘缺不存的次貨。
《殭屍》找來演了數十年電影演員擔綱, 切入暮氣沉沉屋村, 十分搭配, 錢小豪演一個潦倒過氣殭屍電影演員, 他攜帶簡單行裝, 架上墨鏡步入屋村, 光輝不再, 保安燕叔帶他入了門號[2442]單位, 說:[很小見到明星搬進來。
] 說中了演出不再; 離了婚, 只能利用舊款手提電話收聽兒子留言錄音事業家庭失意中年人心聲!小豪打開行李箱, 發現舊照片, 過身演員林正英及許冠英入目, 雖然導演意願是邀請典堂人馬參與, 可惜他們不在, 這份心意大家領受, 以往家傳戶繞人物不能聚首, 令人傷感惋惜。
剩下一人的殭屍演員不能再演同類電影, 電影公司不會發放資金拍攝不合時宜殭屍電影, 過去事物是否沒有保留? 抑或再推陳出新? Juno認為大家以為陳舊電影題材, 再經電腦特技潤飾, 禮聘日本監製清水崇的注入日本恐怖電影養分, 撰寫男主角同屋村數戶人家離合、殘殺、續命, 發瘋及屍變的瓜葛詮釋殘舊屋村單位住戶的執念抱舊父子情、夫妻情, 母子情構成的劇本是《殭屍》踏上相對濫拍, 板斧耍盡的殭屍電影高一個階級的電影。
道士把道胞穿翻了, 穿上不能再短的四角褲在大牌檔炒燸米飯, 當一個是家族世代相傳為民除害, 隨手可拾的燸米殺盡了殭屍時, 世上再沒有賴以為生的怪物, 行業是行到了盡頭, 殭屍法寶一物二用, 治不了就用來糊口, 人要變通才能生存, 倒轉穿上的法衣是對身份的失落, 現在還有殭屍可治嗎? 父親寄託了兒子在別人家裡一去不回, 捨身赴義, 驅魔殺屍是壯烈行業, 錢是用日子一天算一天的生命賺取, 現代是數碼科技世代, 古老行業不利用電腦更新數據就不能謀生, 鬼神說只是網上討論區的閒聊話題, 鈍了的桃木劍是家中歷經家族事業的擺設; 象徵明星身份的太陽眼鏡小豪放不下, 有多少人還認得[委屈]遷入平民居住屋村的過氣電影明星? 人要學懂放下, 沒有殭屍? 在大牌檔記帳炒鍋好了, 街坊欣賞道士的靈活變通, 小豪吃的燸米飯, 是道士要明星適者生存的贈禮, 殭屍電影經Juno執導下發出了餘暉, 他總算為盛行了十多了的香港特有品種拉下了幕。
電影血水大噴, 刀鋒扎進身體音效懾人(清水崇要記一功), 可惜迫力欠奉, 沒有那種痛在心感覺, 導演大可參考法國恐怖電影《Inside》(2007), 剪刀刺入手掌的拍攝手法駭人, 同樣的殺人畫面, 法國電影的確更為抓緊觀眾焦點。
然而, 殭屍身後跳動、震動白趟閘的死亡氣氛, 導演技法令筆者心裡震盪。
看了首映禮麥浚龍感言, 謙和有禮, 說話有條不紊, 30而立, 壯年伊始, Juno導演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期待新作!Patrick Chan寫於2013年11月10日
1从小看凤凰电影台,有些感情分。
其实无论怎么回忆我也记不得林正英那一系列随便一个故事是怎样了。
只记得那时的感受——不吓人的恐怖片真是太好玩了。
我当时是个连回魂夜都怕到死的胆小鬼。
2小学四年级放学回家吃饭时看僵尸道长。
桌上两盘菜,一个炒鸡丝,一个西红柿炒鸡蛋。
3小学毕业时用VCD补看之前家人为了不影响我学习而不准许我看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
碟子现在都还在。
直到很久后才注意到那句献给僵尸道长林正英。
4说回本片,水准不错,也合我意。
合我意的意思当然就是……不吓人。
5整体上而言根本就不是老僵尸片的路数,但是能做到既让人看出满满的致敬意味又不落庸俗翻拍,导演是有品的人。
6相比于老僵尸片单纯轻松的风格,本片则是混搭而压抑。
如此混搭究竟是好是坏这见仁见智,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是挺满意的。
7双胞胎走路的姿势笑喷了,毕竟清水崇。
8双胞胎的死法……也笑喷了。
超绝想象力。
9剧情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晦涩感,因为埋了梗,所以勉强算说得通吧。
10钱小豪很帅。
11But,陈友的帅度完全超越钱小豪了。
12所以这片里的老脸也实在是太多了啊!
13结尾又是老到脱粪的梗。
一开始我是纳闷你又不用在天朝上映,何至于如此。
不过仔细想想,这梗并非多此一举。
14本片恰到好处的老梗运用,正说明了梗不嫌老,还是看你怎么驾驭。
最后尸体脚上的名字作为回马一枪,补刀非常凶猛。
建议国内所有抄或有志于抄此老梗的朋友们跪着看看本片的抄法。
要不剧透写完一个观后也太难了啊。
难怪巨巨们都(再度)分析起香港电影产业夕阳来凑字数了。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中元节。
既然如此,一定要给大家安排部最应景的电影。
有人说,它让人想起了小时候被林正英系列僵尸片支配的恐惧。
有人评价,它是近十年最好的华语恐怖片,没有之一。
不卖关子,今天就来聊聊这部7年前的惊喜之作——僵尸导演: 麦浚龙编剧: 麦浚龙 / 翁子光 / 梁礼彦主演: 钱小豪 / 惠英红 / 鲍起静 / 陈友 / 吴耀汉上映日期: 2013-10-24(中国香港) / 2013-08-30(威尼斯电影节)片长: 103分钟
麦浚龙导演,日本《咒怨》导演清水崇监制,钱小豪、鲍起静、陈友、惠英红等一众港星出演。
在僵尸片已从大热变为沉寂的背景下,该片香港票房破千万,拿到金像奖7项提名、2项获奖,金马奖3项提名、1项获奖的成绩,也可谓是一个惊喜,一次振奋。
豆瓣评分7.8,在同类型作品中算是顶尖的分数,好于96%的恐怖片。
本片又名《七日重生》,故事也正如这个名字一般,讲述爱恋与欲望引出的无限烦恼之下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僵尸猛鬼,趁夜横行……影片最开始,以一张烧着的符纸作为引导,将视角引向废墟中的血迹与或生或死的几位主人公。
倒在血泊里的男主人公翻了个身,无神地看向镜头,吐露自白——我十三岁离开屋邨十六岁第一次做男主角过了半百,才回来这里很多人说,电影世界好荒谬原来,人生比电影还荒谬。
他是谁?
曾经凭借僵尸片红极一时的动作明星——钱小豪(钱小豪 饰)。
没错,钱小豪本人(《僵尸先生》、《精武英雄》)饰演钱小豪,演员与片中角色相互重合。
镜头一转,回到钱小豪刚刚带着随身家当,搬进这座灰暗蒙尘的老楼那天。
他的精神,似乎极其疲惫。
可以推测,他的生活与事业在此时都已经坠入了谷底。
经保安燕叔(卢海鹏 饰)指引,钱小豪走进了传说的凶宅2442单元。
燕叔似乎很紧张,不仅在进入空屋之前敲了敲门,还急忙点了香,让男主拜一拜。
这房子“不干净”?
但是,钱小豪看起来毫不介意,只是在燕叔离开后一遍又一遍地听着儿子留下的电话录音。
原来,他本就是带着绝望才搬进这里,甚至意图结束自己的生命。
小豪试图悬梁自尽,窒息之中看到妻儿的幻象。
骤然间,原本温馨的幻象变得阴森可怖。
或许是妻儿已经过世,又或许是小豪因为妻儿与他断绝往来,已经心死。
小豪濒死之际,屋中的猛鬼蠢蠢欲动,试图上他的身。
多亏隐世道长阿友(陈友 饰)及时出手将鬼怪制服,连带着小豪也捡回了性命。
其他住户闻声赶来,围观小豪吐出了一堆发黑的秽物,终于慢慢散去。
在当晚及随后的几天里,钱小豪逐渐与这些居民们有了接触——经常在2442门口窥视,并偷吃祭祀食物的女人阿凤(惠英红 饰)和她的儿子,白发男孩小白。
看起来亲切和蔼、帮大家修补衣服的梅姨(鲍起静 饰),她和丈夫冬叔(吴耀汉 饰)相依为命,梅姨提醒小豪,2442房间有些不吉利。
还有那天救他一命、身怀祖传技艺的道士阿友。
阿友家从太爷爷一代开始,随身携带糯米以驱赶僵尸。
如今僵尸、道士都不剩几个,驱邪的道具沦落得只能用来做糯米饭。
小豪认识了楼里的居民,却不知道2442房间究竟发生过什么。
终于,从燕叔那里,小豪得知了这间屋子曾经发生过的血腥惨案。
2442曾经是阿凤一家生活的地方。
但某天阿凤外出时,她那身为老师的丈夫竟丧失人性,对他教导的双胞胎女生之一下了手。
正在阿凤丈夫企图作恶时,女生的双生姐妹手握剪刀出现在他身后,一刀一刀狠狠地捅进了他的身体。
喷溅出来的鲜血,染红了屋中备好的婴儿床。
杀死男人之后,双生姐妹也在此自杀,凶宅生鬼。
传说孖女双生同脉,化鬼后极为厉害。
阿凤在那之后就发疯了,和小白在楼里游荡,多亏了燕叔才没被赶走。
另一边,梅姨的老伴冬叔被小鬼所诱,不慎跌死。
孤独悲痛的梅姨放不下回忆,把冬叔的死讯隐瞒下来,甚至梦到丈夫答应她“几天后回来”。
为了救丈夫,梅姨求专修邪法的阿九(钟发 饰)帮忙,炼尸还魂。
阿九的炼尸秘法——择四阴之地,破败之局,先用泥土敷住冬叔。
再用阴气最终的香樟木棺放冬叔肉身,尽量远离地面。
用乌鸦血取代鸡血,配合冬叔心口的八卦,吸大阴之气。
用铜钱制成面罩,并嘱咐梅姨,“记住,千万不可将它脱下来”。
如果成功,冬叔将在头七回魂,所谓“七日重生”。
但是,炼尸的过程进行得并不顺利,本应悬空的棺木,因绳索断裂而接了“地气”。
忧惧之中,梅姨一天天憔悴。
同时,阿九自己也病入膏肓。
不仅要靠养小鬼取灰制成烟来借阴命延寿,还需捉更厉害的鬼怪做容器。
为了引2442房间的双生女鬼出来,阿九不惜危害小豪的性命。
女鬼再次出现,来势汹汹。
察觉情势危机,阿友被迫协助,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终于,阿九、小豪、阿友三人制服了双生女鬼,将她们关在衣柜之中。
驱除了女鬼后的2442房间消去了阴霾,燕叔终于能将阿凤、小白带回故地。
小豪与阿凤母子围坐一起,宛若家人。
但是温情的氛围没能持续多久,很快,燕叔和阿友都注意到了梅姨的异状。
冬叔许久没有露面,而且其他住户送去给梅姨修补的衣服上,都沾染了奇怪的味道。
正在梅姨央求阿九用之前提过的其他方法——童子血。
帮冬叔还魂的时候,燕叔上门询问事情缘由。
已近疯魔的梅姨为了给冬叔还魂的计划不被破坏,竟然对燕叔痛下杀手。
杀死燕叔之后,梅姨变得更加决绝。
她曾在刚开始炼尸的时候,叫小白不要再来玩。
这时却为了取童子血作冬叔的祭品,狠心将这个无辜的孩子亲手送进僵尸之口。
在小白的哭声中,僵尸慢慢地伸出了爪子。
而梅姨堵在门后,神情从冷漠逐渐又变得痛苦和自我厌恶。
道士阿友发现不对,只身查探,找到了被失控的僵尸攻击、倒在血泊里的阿九。
濒死之际阿九回忆了事情缘由,原来他借冬叔炼尸,收孖女借尸还魂,本是要借命。
但是,梅姨为献童子血摘掉了僵尸戴着的铜钱面具,一切便脱离了阿九的计划。
与此同时,阿凤寻找着失踪的小白,不小心放出了柜子里封印的双生女鬼。
孖女心怀怨恨,寻找着仇人。
阿凤得知小白遇害后,更是悲痛欲绝,独自去找僵尸冬叔报仇。
但僵尸的力量何其可怕,肉体凡胎难以匹敌。
此时小豪出现,借助火把制服了僵尸,却没想到孖女趁机附上僵尸的身,凶上加凶。
在这样的怪物面前,小豪几乎没了还手之力,遭到重创。
还好阿友赶到,还在小豪的请求之下帮忙用道术设置了结界。
以尸油引诱僵尸入阵,而小豪在阵中试图将其消灭。
一支烟的时间内,如果小豪不能离开法阵,他便再也不能出来。
于是,在小豪借助五行阵法与僵尸缠斗的时候,阿友也拼命地拖延法阵延续的时间。
两边都是险象环生。
在烟即将燃尽之时,阿友用绳索将三人锁在一起,从窗户一跃而出。
终于,僵尸被火焰灼烧着,倒在地上停止了行动。
而梅姨也出现在耗尽力气的小豪、阿友面前,对顶着冬叔外形的怪物轻声道:“老头子,我们走啦,好吗?
”
说罢,梅姨自杀,随僵尸一同灰飞烟灭。
不知是燃烧的灰烬还是香港难见的飞雪,与灰暗的天顶一同烙印在了钱小豪失去生机的眼中。
然而,最后又出现了一次反转。
镜头再次切回钱小豪搬进屋邨的画面,不同的是——阿友只是不会法术的饭店杂工,小白和母亲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梅姨接受了冬叔的去世、一个人生活着……
这次,钱小豪上吊自杀时,也没有被救回来。
影片结尾,小豪留给观众的,就只剩下一张“自杀身亡”的死亡记录。
声称是男主儿子的年轻人出场认尸,面容模糊不清。
与僵尸的生死搏斗,和悄无声息的绝望自尽,哪一种更加可悲?
或许如许多人所说,《僵尸》实际上是对那个已经逝去的、香港僵尸片黄金时代的一曲挽歌。
结尾字幕“音容宛在,林正英,许冠英”能唤起多少怀念,阿友“生不逢时”的感叹便也能引起多少唏嘘。
*本文作者:温 C
看到最后有惊喜。
昨晚在微博上看到了这部剧的介绍,不为别的,单单是看到“陈友”、“鲍起静”、“吴耀汉”,”惠英红“和“导演—麦浚龙”这几个名都忍不住点开了好心人分享的视频地址。
正如好心人话,“分享盗版影片不道德“,但在这个体制下,不这样做,我们永远地也许就丧失了太多看到好电影的机会,或许见仁见智,有些时候,我们也还是要不道德一次。
几个老戏骨纷纷加盟一部僵尸片,会是为了什么?
为了给所谓富二代拍部烂戏?
一定不会是这样。
而JUNO的歌也听过几首,林夕、wyman作词给他,也不会仅仅为了MONEY这么简单。
这个人,我信真是有那么点才华的,这次,他做导演,还找来了清水崇(百度之后发觉此人是咒怨老窦,哇塞,失敬失敬)这个日本恐怖片大佬合作,又有”打八分“的言论撑,我想看一眼也无妨。
典型的老港鬼片开头,屋村、污糟邋遢、落魄男人、灰暗的色调,听着熟悉的粤语,还误以为是在看几十年前的老片子。
不过僵尸片,以前都系看林正英,现在呢?说到林正英,那个男猪脚我一路看一路觉得眼熟,却怎么都想不起,直到中途才猛然想起,哇,那不是道长的徒弟嘛?
当时的小靓仔,现在都成了中年老大叔。
开头好几个人物交替出现,但是并没有讲出各自联系。
燕叔带男人上门,还要先拜祭拜祭;哪知道男人要自杀,后被师傅陈友救下;男人去吃友家的炒糯米饭,梅姨主动跟他说了说话;梅姨老公冬陆续出现,讲话诸多笑点(吴耀汉老人家确实是老人家,皮肤皱皱,两眼无神,然而讲话中气十足,骂起人来毫不留情);2442门口偷吃鸡的女人,以及她满头白发的儿子”小白“……几十分钟过去,这些主演啦副演都纷纷亮相了,但半条僵尸都没出现。
本人也看的眼蒙蒙了。
这跟以往的僵尸片很不同,从前是一上来就先搞笑,搞笑完就冲突,打着打着自然出现僵尸,然后道士出山收复他,最后皆大欢喜。
麦则不然,他的叙事很分散,这边一点,那边一点,跟开头的那种悲凉感很搭调,但让观众我实在摸不着头脑,僵尸呢?
没僵尸叫什么”僵尸“?
继续看下去,倒苦水的环节多了几个,陈友身为道士,如今炒糯米饭,全都是”稳食艰难“所致,21世纪,没僵尸了,他们没事做了。
小白的妈,因为变态老公猥亵补课双胞胎女,杀人事件于是发生,本住在2442的她由于被血腥场面吓到,成了精神病人。
梅姨的老公冬,出门倒垃圾却跌下楼梯……渐渐地,一件2442的命案才把所有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两位受屈而死自杀的女鬼,一个黑衣人道人的介入,梅姨那种希望老公回来的极端心理,种种结合,僵尸出炉。
这部剧里的老面孔,不由让我想起从前那些香港僵尸片,《一眉道人》、《僵尸先生》、《人吓鬼》等等,这些都是7、80年代的辉煌鼎盛,连我这90后也爱看的很。
所谓,恐怖片鬼片,不一定是要血腥阴暗分分钟出人意表,拉长舌头的女鬼也都可以不要,恐怖气氛的制造却比较重要。
而看回麦这部,同样如此,看饿了大半也并不恐怖,但却在很多地方都让人产生悚然感,好像我们已经身处这栋大楼,我们自己都身陷其中,探求着 僵尸 何时出现。
事实真相最后被友拆穿,一切其实都是黑衣老道的阴谋,他要续命,于是找上了两姊妹的魂魄,而最好的容器不是别的,是一个活人,而垂垂老矣的冬,再加上能利用梅姨的丧夫之痛对付其他人,这对夫妻,恰恰成了一个再完美不过的靶。
僵尸不是天然而有,而是”炼出来“的,经过重重磨难,续命之术却没成型,倒是把恐怖僵尸搞了出来,直至这些真相被揭开,麦还是用很沉痛的手法继续拍下去,营救活动开始,男猪脚终于发挥了他的效果,帮助”师父“抓僵尸,一切放佛回到了当年。
一部港剧,没有丝毫的笑果,而我完整的看到了【剧终】。
影片的副标题是”七日重生“,很明显,这还是沿用了古老中国的那些说法,七日回魂。
包括剧中的道具、符咒都是传统僵尸片里见得到的,朱砂笔,黑狗血和黄符纸,而非创新过头拿一个十字架对付帅气的苍白美少年(23333)。
他的僵尸故事事实上并不讨喜,很悲观,很沉闷,最终好像是一个皆大欢死的半开放式结局,透过钱小豪的眼,这个世界不再有神力,他死了便死了,道士、法师……都只是普通人。
日本元素的加入大概是一个有些违和的创新点?
血浆大量的使用,断手断脚啦,刺刀分分钟切腹啦,鬼魂怪异的姿态,扭曲的身体等,清水崇使这一部电影出现了不少咒怨的那种恐怖feeling,看评论似乎褒贬不一,就我本人是觉得有些离奇,毕竟看着林正英长大,完全没办法爱上Edward式僵尸的我,还是偏爱稍微中式的元素。
看不懂的地方有之,决定再看多一回,希望能明白那只表的内涵。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2MDY2NTE2.html 我也做个好心人
不恐怖,就是看着挺脏的。对香港僵尸片不熟,看不出致敬什么的。女鬼不像国产的,国产不都是阿飘么,这种蜘蛛爬类型太舶来了。
遠不如預告片精彩,後勁不繼,太過炫技。@屏東國賓。
美式闪灵+日式贞子
在阴霾的伦敦奥运会上,香港短跑选手钱小豪点燃了圣火,标枪选手吴耀汉在得到妻女支持之后也以惊人的发挥拔得头筹!cult元素没3d肉蒲团花样多,僵尸变成了弗兰肯斯坦,双生女鬼?那是隔壁贞子和她的镜像实体来做客而已啊!林老师都入土了,富二代请不要再打人家的旗子来刷票房了好吗?
香港老片不是我的软肋于是没有被林正英的典故感动。情节进展缓慢略confusing,布景有种retro的寂静美,总体故弄玄虚算不上实力派
麦浚龙真是一个超级走心的富二代 不管是做音乐还是做电影都认真有想法 出来的结果自然是赞到爆 虽说我是被林正英吓大的【。 但看到那个时代的东西在如今用这么酷炫屌的技术表达出来实在是惊喜 电影并不是为了恐怖而恐怖 故事也讲的很好 很多细节和场景都能体现用心 ps钱小豪保养得也太好了吧
捻唔到居然系juno拍噶!
麦浚龙的聪明与独到之处在于对港式僵尸鬼怪电影的根基以及民俗文化的深刻理解继承,并参考了日韩恐怖电影的美学风格,当然这有清水崇的因素。在这样冷酷阴郁鬼气森森的作品中,他把新亚洲类型电影的叙事语言发挥到了极致:慢镜头,惨白的画面色彩,人物群像,以及动作设计。光有情怀不够,迷影富二代赞
看了没有一半,直接删了。画面没有层次,一团黑,接受无能。里面倒是很多老面孔,喜欢老港片的可以看看
爱因思贪
What a wasted movie.
好浮夸又不知在讲什么!没字幕口音听不懂!特效做的太过了,双胞胎密集恐惧症根本看不得
画面拍得很美,但看得我和Dee一头雾水~
真的好中二,剧情好薄弱,打斗戏十分无力。导演是不是比较适合拍MV。
蛮有想法的
原来钱小豪是钱小豪!钱嘉乐是钱嘉乐!钱小豪是钱嘉乐他哥!!(一直以为钱嘉乐是钱小豪的艺名。。。)
哎....不搞笑
呵呵,我白天看都怕怕
片尾字幕:音容宛在林正英,许冠英~~~~~~~
在异乡唯一让人激动的事情就是让人能看到大陆看不到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