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雅的婚事

图雅的婚事,萨仁图雅,Tuya's Marriage

主演:余男,巴特尔,森格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图雅的婚事》剧照

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2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3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4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5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6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3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4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5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6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7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8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9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20

《图雅的婚事》剧情介绍

图雅的婚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内蒙古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巴特尔 饰)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余男 饰)勤劳善良,性格泼辣。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孩子,但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卧躺床上的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由此,图雅开始了艰难的择夫历程,附加条件让许多前来求婚的男人打了退堂鼓。 邻居森格(森格 饰)素来怕老婆,其妻却常跟别的男人出走,并一走了之。他对图雅情苗暗生…… 本片荣获2007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彼德与狼夜色暗涌时致命香气姜饼杀人狂恋性世代怪咖啡娜塔莉·帕拉麦兹奈特的单人秀布登勃洛克一家还有明天杀出绝地吉伯特拒蛋行动电锯惊魂4哆啦A梦:伴我同行喀秋莎行动受难记变形金刚之银河之力少主且慢行第一季恶党:犯罪者追踪调查樱花大战吾妻之话德性第一季16岁症候群无法放弃窈窕淑女第二季地下墓穴乡村爱情小夜曲火星特快蜡笔小新:新次元!超能力大决战某科学的超电磁炮SOVA极地恶灵第一季

《图雅的婚事》长篇影评

 1 ) 失望当中的希望

上周五同学说 明天长沙王府井"图雅的婚事"首映之后还有导演见面会 谁去犹豫了一下 然后决定了要去不久之前看到网站上报道说这部电影在柏林得了金熊奖很想知道是怎样一部影片征服了那里的评审的观众们抑制住了自己想上网去查相关信息的想法过去几年国产大片的那些宣传带给我太多虚假的希望然后又在失望中从电影院走出来坐下来 黑场 开始放映认识了一个叫图雅的女人重情重意 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那样的扎眼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演图雅的演员是湖南人我真就以为眼前这个女人是地道的蒙古人了豪放坚韧我一直在想 为什么片中的情节不会发生在我们身边是他们太开放还是我们太复杂最后明白 一切是因为那里的落后当然这个不重要 因为那也有太多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和明白的美好国产影片出现了太多尴尬大片都是用来忽悠人的耗资巨大但是往往连个基本的故事都说不清楚国外得奖归来的片子叫好不叫座票房永远是惨淡收场这部影片 让我在长久的失望之后看到了一些希望不用太刻意去做一些事情反而自然得到让人满意的结果谢谢王全安

 2 ) 图雅的选择

图雅的婚事是迫于经济压力。

罗素说旧时代的女人着急出嫁是出于经济原因,在家中经济上要依靠父母,父母如果不在了就得依靠兄弟,出嫁是为了摆脱这种境遇。

新时代的女性因为受过良好教育,可以出门就业,因此尽可以享受单身的快乐,直到生儿育女的欲望压倒了这种快乐。

革命导师也说婚姻是上层建筑,决定于生产方式。

影片里的森格说得更直接:男人挣钱女人花,男女就是这回事,不就是一张结婚证么。

图雅的处境是丈夫巴特尔因为打井下身瘫痪,一人承担家庭重担的自己又积劳成疾,腰椎错位,不能再干重活,否则也有瘫痪之虞。

在以劳动力为生存之本的草原,夫妻两人都丧失了劳动能力,尚有一双儿女需要抚养,图雅陷入了生存困境。

巴特尔瘫痪后,图雅对劝她改嫁的建议不为所动,甚至大发脾气。

但当自己也腰椎受损之后,她不能不认真考虑了。

图雅还年轻,人漂亮,人品又好,不愁找不到改嫁的人选,困难在于巴特尔的生计问题。

图雅和巴特尔有三种选择。

一是巴特尔跟姐姐过,图雅改嫁后把孩子带走。

这是巴特尔的姐姐主张的办法。

巴特尔的姐姐生活也很苦,寡居的她还要带六个孩子,浮生沉重已经压得她烟酒不离手,如果图雅再瘫了,夫妻二人再加上两个孩子,又是四张嘴,她无论如何是无力承担了。

但即使是再加上巴特尔一个,对她来说也是巨大的困难了,因此这个选择被图雅pass掉了。

二是图雅带夫改嫁,嫁夫养夫,这是图雅的办法。

图雅决定改嫁的消息传出后,求亲的人络绎于途,图雅家门庭若市,一天就来了六拨。

但都在图雅这个条件前止步了。

图雅说自己老了,来这么多人都看不上我。

巴特尔说是看不上我。

经过宝力尔的一场风波之后,森格和图雅互相倾心,森格也同意了图雅的条件。

一切看来圆满了,但喜宴上巴特尔和森格的龃龉又暗示出这种办法也并非圆满的解决之道。

爱情也许可以是不唯一的,像图雅可以爱巴特尔和森格,但婚姻可以不排他吗?

在认可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中,两个男人如何自处?

三是给巴特尔找到经济来源,让他自己过,这是宝力尔的办法。

我得说,这是三个选择里最好的了。

宝力尔有钱,把巴特尔送到了盟里最好的福利院,条件很好。

巴特尔的生计有了着落,图雅当然也就不用带夫改嫁了。

但巴特尔当晚就割腕自杀了。

人的自爱之心有两种,一是求生欲,二是自尊心。

住在福利院很好地解决了巴特尔的生存问题,也避开了和宝力尔朝夕相对的尴尬,但毕竟还是要靠宝力尔的钱过活,妻儿不能常居一处,对巴特尔来说,自尊和亲情终究难以保全。

这对于当年在那达慕博克大赛上夺冠的巴特尔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巴特尔和图雅曾经是幸福的一对,蒙语中,巴特尔是英雄的意思,图雅是光,一双璧人令人羡慕,宝力尔视之为青春偶像,但在生存压力面前又是如此无奈。

 3 ) 《图雅的婚事》:贫瘠的土地

▶一个女人,带着丈夫一起改嫁,这是《图雅的婚事》所讲述的故事。

对于故事的真实性起初我是抱有怀疑的,但看到内/蒙/古草原贫瘠的土地,我选择相信这个图雅,相信这个故事曾在草原上发生过,唯有如此,才能圆了我的草原梦。

影片自始至终贯穿的线有两条:一条是“水”,一条是“改嫁”,最终水没有打出来,改嫁也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图雅只不过是在现实里打圈圈,在如此贫瘠的草原,有的人来,有的人走,而有的人注定要和这草原一起干涸。

图雅的婚事,比起“婚姻”更像是一宗交易、一场交换,对于图雅来说她的优势是什么,她自持的又是什么?

一个二婚且有两个孩子,早已青春不再的女人,她凭什么相信自己能够嫁的出去?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片中遍寻答案,终于在字里行间找了图雅的“倚仗”:影片中的男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媳妇跟人跑了”,说明对于爱情的忠贞在这片土地上是稀缺品,而图雅在某种程度上又恰恰代表着这种精神,所以图雅的人设得以立住,她的婚事也就不是空中楼阁,吸引男人向她求婚的原因是对爱情的向往,是对牵一人手终老的最后冲击。

▶图雅终于把自己嫁了出去,带着瘫痪的巴/特/尔和两个孩子,新婚之日,屋内的巴/特/尔和森格打了起来,屋外的孩子也在打架,在众人的呼唤声中,图雅只能靠在门内独自抹泪,她,究竟是一件商品,还是一个女人,此刻,她自己竟没了答案...贫瘠的草原,终究留不住丰/满的爱情...

 4 ) 女人的强悍表达式

看着那张海报,主体对比下的骆驼显得如此巨大,而与之相比女儿似乎有些孱弱,在她的眼睛里我们没有看到应有的幸福,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许多个未知的问号,接下来的路,也许会走得更加艰辛吧......+ + + + + + + + + + + + 《图雅的婚事》简介:导演:王全安 主演:余男 剧情: 内蒙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

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

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

由此,图雅的艰难择夫历程开始了……+ + + + + + + + + + + + + + + + + 女人作为一个类别群体存在着,并被打上了许许多多的印记,美丽、窈窕、温柔、娴熟、贤惠、孱弱等等。

“强悍”这个词似乎一直以来都离女性很远很远,成为了男性的专属用词。

由于性别的不同,在群体的共性区别上,我们看到了诸如此类的专属词语的存在,然而,我们不能否认温柔的男士和强悍的女人的存在!

作为人,一个独立的共同体来说,“专属”的概念似乎应该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就比如“强悍”,如果之于男性它是显性特征,那么之于女性它便是隐性的......女人的强悍表达式,在看完了《图雅的婚事》以后也许便会知晓!

“嫁夫养夫”这个词,是对这个故事抽象的概括,也是所有相关评论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儿。

“嫁夫养夫”对于图雅来说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仅仅来自于“他是我男人”,什么也不图,如果婚姻是一种承诺,那么图雅的责任便是在坚定的以一种近乎于强硬的态度实践着那个曾经对婚姻的承诺。

用一个女儿撑起半边天的力量去撑起整个天空,能力所不能及的尽力而为,即便已无力承担,也要坚毅的选择另一种方式——改嫁,继续履行自己的责任。

一个女人因为一种极度的责任感而变得坚毅,一个坚毅的女人是强悍的。

答应养活巴特尔——作为图雅再婚的条件。

这样的婚姻关系更多的不是在寻找个人幸福,更仿佛是在拿自己的婚姻当作一种交易实现一种目的,即便这目的是如此的单纯和善良。

当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必然会放弃或者失去另一些东西。

就像图雅的再婚条件,求婚者络绎不绝,这些人图雅素不相识,结婚对她来说仅仅只是为了寻求另一种养活巴特尔和两个孩子的方式。

嫁给一个陌生人,也许是傻子,也许是个老头子,也许......对于一个心里仅存唯一信念的女人来说似乎也并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真的要放弃自己的幸福吗?

电影里图雅问巴特尔“他是给他爸爸说媒的,他爸爸六十多岁是个退休教师,在城里有大房子,还答应会给宝娆他们辅导学习,将来可以上大学。

你说我嫁给他不?

”巴特尔回答说“不嫁。

”图雅笑了。

“你说我嫁给他不”表面上是图雅在询问巴特尔的意见,实则是图雅在问自己,而导演是有意借巴特尔之口说出图雅心里的答案。

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图雅作为一个女人对属于自己喜欢的幸福的向往......一个女人用伟大的付出来换取一种生活,一种生活的压力让心里的天平左右摇摆,依然坚毅的选择内心寄予的女人是强悍的。

儿子迷失在大暴雪中,图雅穿着厚重的皮袄骑着骆驼在大雪中找寻,找寻着的是儿子,也许更是一种希望......终于,儿子找到了:“为什么不走?

”“有狼!

”“不怕,狼来了,妈妈吃掉它!

羊不要了,妈妈带你回家!

”......这段对话是整部电影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最喜欢的。

我不知道一个怎样的女人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气魄。

这又是一个多么强势的妈妈,有这样的妈妈在,孩子还会怕狼吗?

在这个女人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她充满希望的踏过一切艰难险阻,像守护神一般的,守护着她的家人,她的幸福,她的希望。

一个拥有把狼吃掉勇气和力量的女人一定是强悍的。

最终图雅嫁给了桑格,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结婚对象,一个真正愿意和她一起养活巴特尔的人,很美好的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然而,在婚宴上巴特尔和桑格打起来了,儿子和伙伴打起来了,维护着作为独立个体人的尊严。

接下来的日子,似乎并不会那么美好,对于图雅来说,还有更多更多的困难在等待着她,她哭了,作为一个女人,她终于哭了。

一个敢于对生活发泄的女人是强悍的。

即便是哭着去面对未知的将来,一个如此强悍的女人,最终依然会用她内心的强悍去战胜种种,因为希望总是好好的活着......http://sys2.blogcn.com/control/trackback?diaryId=4781986

 5 ) 技术对艺术的“伟大”胜利

终于找了个时间看《图雅的婚事》。

尽管这部影片能让人看到一股粗砺的优美。

尽管一种哀伤的情绪会裹着影片那种生涩的普通话滚滚而来。

尽管我早知道它斩获了金熊奖。

但还是觉得这是一部笨拙的艺术片。

说其笨拙。

是因为你能看出构思的印记和作者刻意于艺术的方式。

影片中的两个主要男性角色森格和巴特尔都是典型的符码化的人物。

森格的摩托车、三轮车、大卡车、马,种种工具的流变,寓言了一个人想死死地抓住婚姻,但却一遍遍地被玩弄,直到他告别了机械,回到了本真,才发现爱情是一种自然界的产物,不是工业化的产品。

在他扔掉到了道具,扔掉了机械,用生命去掘一口井时,爱情尽管没有像井水那样汩汩而来,但图雅的内心却在一点点地被炸药点燃。

巴特尔更是如此。

他是一个缺失者。

一个近乎失去所有能力的男性牧民,一个“屁牧民”。

一个男性魅力甚至是男性功能的缺失者。

他唯一能够把握住的,就是一点父爱,一点近于无奈的宽容,和他曾经辉煌的男性历史。

不止于人物。

整个影片还表现出了一种对艺术的极度追求,它在过分地玩味“文艺”和“文艺”的特质,它在过分地夸大生活中的反差和人物命运的反差,虽然我不能说这也是一种功利的表现,但还是认为这种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让我们看看这些极端表现吧:图雅的生存状态是极端的。

男人打井残疾了。

三十公里外的井里也快没有水了。

孩子还小。

图雅因为仗义救人,腰椎受伤几近残疾。

她除了一点不多姿色和人品什么都没有了。

图雅的追求者一宝力尔的人生历程是极端的。

一挖石油的大款。

四次打井才出来油,人生曾经几近崩溃,一屁股债老婆也离弃了他,但终于在他选择自杀的一刻,油冒出来了。

他的人生座右铭是上帝的一句话: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自杀。

他暗恋图雅17年,在似乎显现不出有任何信息传递的状况下,从省城跑到图雅家要实现他多年的心愿。

图雅的追求者二森格也是如此,妻子一遍遍地给人跑,因为有无穷的欲望,森格穷尽所有财产也满足不了她。

但森格又是这场婚姻没有理由的捍卫者,他的人生就是为了满足老婆的欲求而存在。

但妻子最终还是跑了。

图雅的追求者三(一个叫什么普的男人,想不起名字了)。

一味地听话,是个连酒都不敢喝的牧民,懦弱到一切都要听从长辈意见的地步。

他可以说是为了制造戏剧效果而“诞生”在影片中的。

为实现感染力故事的构思也是构端的。

巴特尔被安排入住的敬老院几乎是痴呆者的家园。

宝力尔为了得到图雅连见死不救的心都有了。

森格为了打井差一点就给炸死了。

图雅在极近绝望的时候,森格终于离了婚回来了。

如上种种,无一不是戏剧效果和“艺术”诉求的实现者,是影片的推动因素,是文艺精神的“精确”诠释。

而这也使影片丢失了自然而然的抒情,进入一种人为的抒情中。

不客气地总结,它是奔着所谓艺术去的。

它所采用的方式是极端的,靠刻意的技术来完成的。

这种方式如一些商业电影的生产形态其实是一样的,某个节点的某个程式、某种人物某种情态,都是非自然的流露。

只不过诉求不同而已。

而且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方式,是张艺谋式一根筋的另一个版本。

只不过题材不同,人物不同而已。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多次地联想到米哈尔科夫和他的《套马杆》,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找来比较一番。

缘此,有关于这部电影导演的王全安的评价,我的看法是,他是一个聪明的导演,有艺术感觉的导演,但也是一个有点匠气的导演。

最后,特别要补上一句,这部电影并不难看,也并非不感动人,我只是说了一种看法,而且这是些有些苛刻的看法,还是希望大家看看电影自己做个评判。

 6 ) 图雅和春桃

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故事的开始像极了许地山的《春桃》。

记得凌子风导演的同名电影,清晨的薄雾中,长长的巷子,春桃的眼神欲说还休,那一场的意境远胜过小说。

《春桃》中三个人的日子终究难以继续下去,瘫痪的李茂要自杀,深爱着春桃的向高选择出走。

结局究竟会怎样,凌子风没有说,20年后的王全安一样给不出答案。

“嫁夫养夫”,这样的婚姻模式本身并不违背情理或道义,而是极大地挑战参与者的个人尊严。

因此,男人们选择了不同方式的反抗,甚至在婚礼上大打出手。

也许影片正是由于真实地反映人性才得到那么多的奖项和赞美。

然而,影片的结尾让我感觉到残忍,甚至有一点点愤怒。

这并不是因为导演没有安排一个封闭式结局,而是蒙古包里图雅伤心的眼泪让我想起当年春桃复杂的眼神。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注定绝望的故事里,总是由女人来背负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导演们的安排下,女人们具备一切传统美德,漂亮、能干、善良、母性、坚强。

相反,男人们不是身体残疾,就是心理脆弱,要么自私,要么怯懦,甚至自尊心过于强大。

在生活面前,男人们选择逃避,女人却只能舍弃欲望,继续做外人眼里的好女人。

《图雅的婚事》很明显对图雅持赞美态度,但是没有人能帮她摆脱困境。

最可怕的是,电影里的男人和女人并不是导演杜撰的,而是活生生地就在我们周围。

是该为女性的命运哀叹,还是该颠覆几千年来的传统审美?

 7 ) 苦难的秩序

图雅的婚事,离婚再婚,带着前夫再婚。

这就是故事。

故事也好,世事也罢,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事。

我在婚事里看苦难,以及苦难的秩序。

苦难还要有秩序么?

苦难只能且必须生生世世下去?

图雅的生活很苦。

如说是电影,这个苦,观众司空见惯,看到的电影只不过是一块布上的光影流动。

王全安怕是想,苦惯,别再吓着了吧。

也是,将苦难拍成恐怖片?

况且,不苦的电影,苦过的人,依然会觉得苦。

水是苦难之源。

没有水,一切白搭。

没有水,苦难开始,更多的人事物搭进去。

巴特尔搭进去了,一个英雄只剩下名号和回忆。

图雅眼看也要搭进去了,一个家的平常还能不能够继续?

森格来了,他步巴特尔之后来掘井,娶了图雅担这个家。

水也是幸福之源,水很平常,幸福也很寻常。

宝力尔,他打井,他的井不出水,冒石油。

当初他为石油离了婚,现在他与图雅婚事不成,因为他的井出的不是水。

他错,后悔,仍走不到一条路。

巴特尔揍他,森格也揍他。

森格老婆跑了,车丢了,回来打口井。

于是在一起。

一起是大团圆?

是幸福?

王全安没这么说。

我看,幸福在,苦难还在。

相同的苦难下,人才拥有相同的尊严和信念。

不能拥有相同或类似的苦难,就不能拥有相同的幸福。

这是苦难的秩序,生存的秩序,以及幸福的秩序。

 8 ) 2006年最好的国产电影(至少是之一)

在中国电影越来越像中国足球的时候,幸好每年总会出现一些惊喜,让我们不至于完全绝望。

2006年的惊喜对我来说,属于《静静的嘛呢石》《天狗》《光荣的愤怒》《疯狂的石头》和《图雅的婚事》。

《图雅的婚事》在这些惊喜里面,也许是最完美的一个。

故事说的是,内蒙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

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

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

由此,图雅的艰难择夫历程开始了。

《图雅的婚事》在当前华语电影越来越恶俗越来越低智的大背景下,罕见地平实冷静,不落俗套。

没有“主旋律”的假大空,也不同于某些“小众”“地下”作品的自虐虐人,《图雅的婚事》的特点就在于“真”——情节真,表演真。

和那些企图反映真实,实则创作者缺乏生活体验或别有居心而最终只能苍白地想当然耳的 “现实主义”不同,《图雅的婚事》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和一切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一样,《图雅的婚事》反映的是真正的生活本身,这里没有刻意的“戏剧性”,然而影片成功呈现出的生活真相才真正扣人心弦,足够打动观众。

影片有友情有亲情有爱情,但绝不是廉价的浪漫或虚妄的超现实,而是真真切切的凡人之情。

情节真。

巴特尔因为身落残疾而执意离婚,无奈之举实见温情与宽容,影片的结局是图雅最终改嫁,现实,实在没有办法理想主义地安排两夫妻最终相濡以沫。

而图雅的后夫森格,差不多已经是图雅最理想的再婚对象,但影片的结尾仍然告诉我们,即使森格与图雅两情相悦,而且他也诚心接纳巴特尔,他俩的结合仍然难说皆大欢喜,今后还有很多困难和变数等着他们。

这样的设计,不入俗套之外,依然是影片创作者对生活精准的考量和把握。

影片中段,在一位暗恋自己多年的老同学求婚后,图雅第一次真正动心考虑,但当老同学带着图雅和孩子回城,而把巴特尔留在福利院后,万念俱灰的巴特尔酒后自杀,老同学一念之差不肯营救,最终还是促使图雅选择留在草原,留在巴特尔身边,而也因这次事件,图雅和森格渐渐走近。

一系列情节跌宕起伏,无论是老同学对图雅多年的暗恋真情,还是巴特尔因为大醉起了轻生之念,还是图雅面对抢救后的巴特尔的训斥,以及老同学接到求救电话后的犹豫与算计,都绝对还原生活,没有臆造,没有想当然。

作为专业演员的女主演余男,奉献了一次绝对高质量的演出,绝对立体、绝对真实地呈现了一位蒙古族平凡女子的不凡人生。

图雅一角并不容易诠释,要么会滑到虚浮的苦菜花型悲情女,要么会变成一根筋的偏执狂。

所幸余男拿捏得当,图雅的坚韧和纯朴,被她行止有度的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

几场情感爆发力强的戏,更衬出余男精湛的表演功力,实非中国影坛大量自以为是的花瓶式女星所能比拟。

金鸡奖尽管已经渐成笑柄,但起码在余男获得金鸡影后这一点来看,金鸡的选择是正确的。

影片还有大量的非专业演员,尽管近年乡土题材影片启用非专业演员已经蔚然成风,但非专业演员面对镜头的不知所措和生硬呆板却又比比皆是。

能否调教出高质量的非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的演出成果,实是评判电影质量和导演水平的标准之一。

显然《图雅的婚事》是成功的,不论出场时间短长,几乎所有的出场人物都异常鲜明,不怯场,不夸张。

没有任何一个配角会说出“不是人话”的台词——现在通篇净是“不说人话”的台词已经几成国产大制作的标签之一了——肢体动作的表演上,也绝没有重复、夸张、做作等国产影视剧常见毛病,一律传神到位。

说到《图雅的婚事》,很难不和《三峡好人》比较,它们在比较接近的时间推出,《图》的导演王全安和贾樟柯都是“第六代”,一样在欧洲有一定声誉(王也获得过一些欧洲的电影奖项,但影响力和知名度尚不如贾),一样喜欢用固定的演员班底(贾是王宏伟和赵涛,王是余男)。

而且更重要的是,两部电影都着力表现底层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

但《图雅的婚事》不像《三峡好人》那样背负着宏大的主题,两部电影站的角度不同,《图》的创作者们和图雅一样平视生活,生活在生活中。

而贾樟柯则站在高处,悲天悯人地俯视着人群(尽管他有神的视角却没有神能改变世间的能力)。

王全安和图雅一样能够看到世界在变,时代在变,比如日渐荒漠的草原,比如邻居的妻子为了钱跟别人跑了,比如贫瘠的县城外有豪华到荒诞的酒店,比如酒店里半夜时分有打进来的小姐电话等等。

但他们来不及或者顾不上思考这些背后的意义,因为忙碌艰苦的生活始终在接踵而至。

据说《图雅的婚事》已经入围柏林电影节,但除非拿到大奖,否则能够看到它的中国观众只会比《三峡好人》更少,尽管,前者比后者更具故事性和观赏性。

 9 ) 这结果是爱是恨或者是什么

结尾图雅一脸眼泪捂着嘴在哭,看完心情很丧。

因为我思来想去,也不明白事情错在哪儿,怎么会是个悲剧呢,原本以为图雅带着巴特尔嫁给森格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可后来我想,图雅究竟是太有情有义还是太薄情寡义?

我想不明白。

此前我一直以为事情总有个对错,比如好好学习是对的,比如说谎是错的。

比如专一是对的,劈腿是错的。

直到看完这部电影,我才明白很多事都没有对错,无法评判。

图雅刷碗的时候,听见远处森格打井的地方传来“嘭”的巨响,她手抖了一下,碗掉到了锅里。

我想那时图雅肯定意识到了,自己爱森格。

可是她对巴特尔呢?

或许图雅早已把巴特尔当做亲人了吧。

婚礼上巴特尔喝多,跟森格发生争执。

扎雅跟朋友打架,因为朋友说他有两个爸爸,图雅看着这一切,无能为力,躲在角落哭起来。

故事戛然而止。

想起一首很老的歌,是黄品源和莫文蔚一起唱的:“离开你是傻是对是错是看破是软弱这结果是爱是恨或者是什么如果是种解脱怎么会还有眷恋在我心窝那么爱你为什么”

 10 ) 关于余男跟王全安(无关剧情)

王全安自从今年碰到那个倒霉的事情后才被很多非电影迷人知道,这里是一点他们的故事。

摘自时光网http://news.mtime.com/2010/03/03/1426413.html“认识余男之前,我就是一个混蛋”北京时间2月21日凌晨,精通法、英、中三国语言的评委之一余男,站在台上讲了一段煽情的中文致词:“这个世界真的很小,我们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分开,我们又会在同一个地方相遇。

”接着,她便为王全安的《团圆》颁发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这番话中,一语多关的寓意不言而喻。

余男是王全安最近10年的御用女主角,两人也一度相恋,默契程度媲美当年的张艺谋与巩俐。

3年前,他们还在这里共同举起了金熊奖。

而今,两人劳燕各自飞。

  “认识余男之前,我就是个混蛋。

”王全安说道。

为处女作《月蚀》选演员时,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找到了颇有个性的余男。

“我的人生还从来没有那么宁静、深刻过,过去我一直处于一种混乱中。

和余男一起后,我变了一个人,开始踏踏实实做事情,能够集中精力去驾驭、掌控自己。

”  在这10年里,两人共同进步。

王安全想明白了电影观的问题,而余男也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成长为一名实力派女演员。

  “我对人生做过计算。

从事这个职业,什么时候开始起跑,我需要带什么装备,需要中间加什么燃料,就像准备长跑一样。

这些决定了我能跑多远。

”王全安告诉记者。

  他显然是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

比起同龄人,王全安更有耐心,甚至从没有为找资金焦虑过。

他走的每一步都深思熟虑,包括在拿到金熊奖后,他并没有迅速投身商业电影,而是选择继续拍摄低成本的文艺片《纺织姑娘》与《团圆》。

  “人生需要一些智慧和偶然”  王全安的父亲是延安党校校长。

他却从小性格顽劣,非常叛逆。

  他小时候学过画画,11岁进入延安歌舞团。

据王全安自己透露,16岁时他搞到一张毛片,给他爸看:“你一定很惊讶,不要太紧张。

我想你需要了解一下,现在我出去,你一个人看。

”  他也大方向记者承认,在电影学院读表演系时,的确和蒋雯丽谈过恋爱。

那时候他27岁,蒋雯丽26岁。

1989年,蒋雯丽出演银幕处女作《离离原上草》,饰演一位山区姑娘水秀,而王全安扮演一个有点智障的家族少爷,两人因戏生情,成为当时电影学院郎才女貌的一对。

  “蒋雯丽和我是完全不同的人,”王全安透露,当时蒋雯丽是所有老师都喜欢的好学生,“我希望能够跟她学得规矩一点,但事实上,没能成功。

”  蒋雯丽最近刚完成了导演处女作《我们天上见》。

王全安看过这部电影的剧本,原名叫《初潮》,他认为这个名字很好,但蒋雯丽担心通不过电影局审查,最后改了名。

  “我一直劝她,不要担心审查,要坚持自己。

”提起这事,王安全就着急。

他作品的题材其实都挺敏感,《团圆》的背景是台湾与内地的对峙状态,《图雅的婚事》则关于一女嫁二夫的故事,但每一次他都能顺利地过审查关。

  “很多人以为我有什么背景,其实我什么背景都没有。

”王全安说道。

他一般会风风火火跑到电影局,急吼吼地催着审片,“人家都以为你疯了。

其实他们以前是虐待狂,突然来了一个人,他们就变成了受虐狂。

被你催着、赶着,也就让你过了。

”  这种在体制下生存的狡黠,被王全安称为“智慧”。

在生命中几次重大转折中,他的“智慧”都成为扭转命运的灵药。

《图雅的婚事》短评

有人猛夸这片,也有人大骂张扬的《落叶归根》。在我看来,都是公路,都嫌牵强。相比而言,我还更喜欢后者。

10分钟前
  • 梦旅人
  • 还行

活着,就是最大的恩赐和神谕,那些平凡如蝼蚁、在严酷环境里艰难挣扎的人们,更懂得活着的意义。

1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嫁出去以后呢?

18分钟前
  • Bigteeth
  • 推荐

就这片子还金熊,和地久天长一个烂样。

20分钟前
  • I
  • 很差

这片子其实一点都不朴实,不过余男演得真心好

23分钟前
  • 忘川掌灯人
  • 还行

王全安完全就是心机BOY....#不过还是值金熊

2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边远地区

27分钟前
  • 仓郡
  • 还行

过于的刻意 丧失了自然与本真 显得笨拙

31分钟前
  • 页川
  • 较差

哪里好?

34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较差

这种粗糙风格的电影使我想起了《开水要烫》,那个更粗糙更质朴,但是两个里面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一些人非常自然有趣的演出

38分钟前
  • 多艰
  • 较差

哀民生之多艰。搬家,离开,一个悲剧的结束。图雅兀自无人的哭泣,儿子面对冷言的反抗,前夫不甘示弱的言语,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滑稽的关系,荒唐的一个个求婚。前夫仿佛能决定今后命运,甚至不惜以割腕威胁。悲哀的,忍耐的女性,才是最值得同情,且无力反抗的。没有选择,只能走下去……

39分钟前
  • 想读懂红楼梦
  • 较差

整体叙事节制、专注的同时,少数段落有过度戏剧化之嫌疑(这毛病在《团圆》里更明显)。让一个少数民族女性担负起这场救赎,救赎的对象是先后在前现代和现代化过程中折戟的两个男人。然而结尾一哭,这个理想化的东方式的嫁夫养夫的爱情/道德故事看似超越了现代,却遭遇了传统的藩篱,一场必然的悲剧。

42分钟前
  • 57
  • 还行

假写实、假原生态、假不动声色,其实全是做作。王全安当年演“北京,你早”,我就看出来这个文盲会在“假文艺真二逼”的路上一路走到黑~~~~~~~~~~~中国现在的电影导演,几乎全是文盲!——而人们却普遍认为导演啊,都是有思想的人!——这风气是怎么形成的,妈了个逼~~~~

45分钟前
  • 架子青衣
  • 很差

人生多艰,喁喁前行。

48分钟前
  • 羽化飞仙
  • 推荐

大地之下,苟延残喘也比轰轰烈烈强

52分钟前
  • 一杯小啤酒
  • 很差

不好意思地说没看懂啊没看懂,不过蒙古族风情还是蛮带劲的

54分钟前
  • dest
  • 较差

演员不咋地,台词还老背得不熟

55分钟前
  • 杨肉
  • 还行

有些无奈的电影,无论是对电影内部还是外部环境

59分钟前
  • 手镯
  • 还行

森格又帅又奶!

1小时前
  • SpyLiu
  • 还行

多少的平庸之作在金熊光怀下被捧了臭脚啊!

1小时前
  • 软柔暖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