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魅力在于可以跨越肤色跨越国界触及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 种族隔离世代下一道围栏隔开了黑白 却得以同场为一个黑人歌手欢呼雀跃 一群英国小伙可以跨越山海千里迢迢来到芝加哥追寻偶像和音乐梦想并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 影片多少从一个insider 的角度来展现那个蓝调到摇滚以至后来hiphop的race music的盛放期 艺术家们真的很富于个人魅力 Muddy的木吉他的淳朴乡野 chuck berry民谣式的轻快 etta的深情 但无法摆脱的是他们生活中各自的困境 那些歌声治愈了很多人但是无法治愈自己 好像Adrian总演慧眼识珠的伯乐角色 不同于法兰西特派里的神经质 这里面是有掌控力有底线又克制的商人角色 在利益和情谊之间总算没有难堪收场 他对Etta的钟情也好关怀也罢还是很感人的 另外Geneva这个明星背后的角色也让我印象深刻 最没想到的是Etta竟然是碧昂斯演的 难怪歌声动人一个小伙伴说看完电影没有感觉到他们的音乐才华和所呈现的经历有必然联系 其实是的 被伯乐识中的际遇是多少人可遇不可求的呢 正是因为这样的契机加持才成就了历史 在回顾的时候让我们说一句It’s legendary
跟所有人的感觉一样,片子拍的很平淡,节奏平均,没什么像样的冲突或者高潮,甚至对于某些可能造成高潮的段落好像也没使劲。
所以,如果对那些早期blues音乐没有兴趣的人,一定看得味同嚼蜡,只能给2星。
但是如果你喜欢这些音乐,那光音乐本身已经让这片子值4星了。
片子讲的故事,基本可以算是摇滚乐的史前史了。
因为之前看过所有说摇滚乐历史的书,在谈它与黑人blues音乐的渊源时候,基本都从Chuck Berry说起。
正是Chuck Berry的一首歌在电台播放时,电台DJ随口说出了Rock n' Roll这个词——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在片子里也出现了,但是一笔带过,毫无刻意渲染。
就如片子里一闪而过的滚石乐队,他们对Chess Record最早的乐手Muddy Waters说我们是你的大粉丝,也算稍微表达了一下这帮史前人物跟滚石、披头士等等摇滚界后辈的关系。
回过头来说它平铺直叙的节奏,我倒觉得也不坏。
这帮鸟人每一个的生活都够折腾,随便哪里展开一下都得让故事无限的长下去。
现在的拍法,倒像是个纪录片,或者编年史,风情画。
而且,它至少说清了一件事,就是吉他和blues,对那些黑人的生活而言有什么样的意义。
一部关于BLUS音乐的传记电影,既没有惊心动魄的特效,也没有百折千回的故事情节.本想晚上用来加速睡眠的.却被其中一首首动人的蓝调情歌深深吸引.某名的伤感.忍不住去找电影原声带,深夜中,一遍遍的听...喜欢碧昂丝的最后一曲《I'd rather go blind》,看一个人如此动情地歌唱,看泪光莹动闪烁,勾人魂魄.却道不尽的情起伤逝...爱情没有错,放弃没有错,聚散别离,终有曲终人散的一天一下子,就被感动,一下子,仿佛击中了内心灵魂深处,...声影流传中,仿佛看到真爱...
摇滚电影里说到布鲁斯的没几部,这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但要说它多精彩,则言过其实。
不得不罗嗦一句,摇滚和布鲁斯最有渊源,最早期摇滚就是从美国的蓝调音乐变换而来,即节奏布鲁斯和西部乡村音乐的交融。
如今看来蓝调演奏技法相对单一,但五十年代末期的它们的出现立即风靡全球,其势不可挡,强烈的节奏感,夸张多异的舞步,给死气沉沉的保守老派一记响亮的耳光,此非一言两语所能尽数。
如今蓝调大势已去,但在多元化复杂的电子摇滚年代听听纯净的吉他回复扫弦,却是难得的享受。
至于电影,得名于Chess唱片公司老板为新人发行唱片成功,赚得银满仓后,给新人买的凯迪拉克作为奖励。
电影内容主要讲述了唱片公司与几个布鲁斯音乐家的缘分,Muddy Waters,Chuck Berry(摇滚乐的鼻祖),Howling Wolf(声音嘶哑,动荡),Little Walter,以及灵魂乐前辈,Etta James。
编排上,每个音乐家所占时间都有限,人物刻画的较为单一,粗糙,个性不明显,此乃一大败笔。
如果说电影不过以唱片公司为线,将几个音乐家大致起起伏伏串起来作为借口,还是显得差强人意,Chuck Berry三次进过监狱,从电影看应该是第二次,但电影含糊地基本没有告知原因,还有他盛名远播的“鸭步”,表现得也很少。
Muddy Waters,给的镜头稍多,但他的音乐才华除了开始街头的吉他弹奏,后面基本没有发展,于是从头到尾看上去,他更像一个发行商或者唱片制作商,而不是音乐的创作者。
Etta James为什么要自杀,基本没有介绍,突兀感强烈,Beyonce在里面演技和唱功都十分了得,可惜戏份太少。
故事间过度过于松散,缺乏连贯性,电影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开头场景,Chess发誓要岳父大人看看自己的能耐,中间基本没有过度,随即一夜成名了。
此乃第二败笔。
第三,也许不能算作败笔,有人提出来的不符历史事实,电影本来可以再创作,但再怎么艺术修饰,有些常识性的东西不能弄混,比如,既然电影主题是说Chess唱片公司,怎能只说唱片公司两兄弟的一个,Leonard Chess而一概不提Phil Chess呢?
最后不能不提一句的是原声,电影出彩的地方就在原声,不过我想也不必夸大,既然本身就是音乐电影,音乐动听是起码的要求。
原声我打七分。
历史上不乏制作精良的摇滚电影,比如,讲述大门乐队的The Door,有关Johnny Cash的Walk The Line,有关Bob Dylan的I Am Not There,有关Still Water的Almost Famous,讲述Ray Charles的灵魂歌王,还有我最喜欢的平克的The Wall,等等,相比,这部作品只能是作为普及布鲁斯知识的平平之作。
电影十分打三分。
PS: 豆瓣上最初的中文名译名更让我莫名其妙,“爵士传奇”,现改为蓝调传奇,赫然有一天,却发现我的评论失踪了,我字斟句酌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两遍,不知道一份非纯技术性的扯淡评论触了豆瓣身体哪部分的G点。
我这人喜欢较真儿,你要是不给我发,我偏发,你这次删了,还有下次,下下次,挨着谁蛋疼谁疼去,豆瓣非让我在它头上撒尿,你让我怎么办?
非常好看的电影,人物很到位,蓝调蓝调。
平铺的叙事,却很有味道,很好的音乐,很好的人物表达。
一部好电影,音乐,金钱,爱,梦想,疯狂与落寞。。。。。。
“你干的是危险的勾当,我的两个女儿都和唱爵士的跑了。
”那时候的黑人初生之时就带着卑微,所以上帝将另一种闪闪发光植于他们身上,生根发芽。
这一种捕捉是一辈子都学不到的。
他们在街头三三两两的吹口琴、敲打吉他、眉目深邃的浅唱,忽响忽轻,你觉得有一种别样的好听,但是他们的世界你进不去。
是的,他们的世界你进不去。
Leo为他们一个个奔波,处理那些他们弄糟的事,酗酒、贪恋女色、暴力处事。
可是只要他们拿起乐器,一开口又马上让人难以抗拒,现实世界的逻辑为什么要让人如此沮丧?
Little Walter第一次离开的时候我不以为然,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果然,chuck和etta立马填补了这个空缺。
可是到最后Leo死在凯迪拉克上我又马上否决自己的想法,如果mud始终是那个佃农,如果没有这些笨重的黑胶,没有滚石、没有蓝调、没有R&B,那么我们伤心的时候、想要表达爱意的时候,是否会变得那么苍白?
我们在挤地铁的时候,是否无所是从?
维昂说,世界上只存在两件事,一是和漂亮的女孩谈恋爱,二是新奥尔良或惠灵顿公爵的音乐。
当碧昂斯歌声响起懵然惊醒,才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在这蓝调音乐的世界里,五十年代的美国,尴尬起步又傲视流行经典的CHESS唱片,那些微妙又传奇的老板与兄弟,朋友和爱人,仇恨和血脉亲情.聪明的犹太人做了蓝调神话的引路人,黑色的皮肤悠扬出性感的声音.期待此片源于书架一张张CHESS标的唱片,当看到女导演Darnell Martin如此恰如其分的操刀了这样的作品不得赞叹,好的音乐有好的土壤,好的题材有好的导演,好的团队有好的演员,开放的心态.. 其实只想用下面这首歌做为评论,这么美好的片子已经不需要文字去剖析了,如果你会为音乐感动,如果你会为生命感动..I'd Rather Go BlindSomething told me it was overWhen I saw you and her talkin'Something deep down in my soul said, 'Cry, girl'When I saw you and that girl walkin' aroundWhoo, I would rather, I would rather go blind, boyThen to see you walk away from me, child, noWhoo, so you see, I love you so muchThat I don't wanna watch you leave me, babyMost of all, I just don't, I just don't wanna be free, noWhoo, whoo, I was just, I was just, I was justSittin here thinkin', of your kiss and your warm embrace, yeahWhen the reflection in the glass that I held to my lips now, babyRevealed the tears that was on my face, yeahWhoo and baby, baby, I'd rather, I'd rather be blind, boyThen to see you walk away, see you walk away from me, yeahWhoo, baby, baby, baby, I'd rather be blind...
时代是前进的,但即使前浪死在了沙滩上,前进本身也依旧无法离开先人奠定的那几块基石。
传奇就是这么来的!
“无论你是唱R&B,还是唱RAP,我想说的是,你永远也无法离开我们……它们全是我们发扬光大的哦~~”马迪沃尔特在电影结尾处的这番话,调皮得让屏幕前的我,笑出了声音。
我想这大概就是历史本身吧。
是当我们放眼宏观,去背诵教科书上那些伟大但却有些枯燥的史实时,所不容易领会的。
名人们虽然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个人生活倒不一定光彩夺目——甚至会很悲惨。
这却并不妨碍我们去确认他们的伟大。
每个人都有不凡和平凡的两面。
不凡体现在创造性,而平凡则表现为因循性——或许只有突破了后者,一个人的自我,才会释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完成它,需要勇气。
而承认它,则需要更多的勇气。
利特沃尔特这个人,我曾听过一些他的录音资料,传言他十分不羁。
他的生活和他的死亡是不幸的,但更多时候,人们,则更关心他的才华。
个人之不幸,某种程度也是音乐之大幸——似乎不止音乐,任何一门艺术,大概都是这样。
埃塔詹姆斯的歌声很美,但她始终挣扎于血统和出身的阴影下。
这或许成就了她音乐的特点——好像是03年吧,她获得了葛莱美奖的终身成就奖,虽然此时她已经唱不动那些充满激情和挣扎的音符,但世人仍旧了解了她的音乐……即使音乐本身的诞生,充满了苦痛。
碧昂丝饰演的埃塔,始终充满碧昂丝自己的影子,可却无法令我挑出毛病——因为她自己,很可能也是会被载入流行乐史册的人。
其实看这片子的初衷,是因为布洛迪担当了主演……他的演技确实很出色,尤其是在与埃塔心领神会时,他嘴角勾出的一抹笑容,更是令我黯然失神了很久。
看完电影,我去下埃塔的歌。
然后关上电灯,躺在床上,想象着切斯同埃塔的爱情。
切斯死后没有留下遗嘱,但他生前曾嘱咐马迪沃尔特一定要将埃塔的房契交给她。
马迪同埃塔有了如下对话。
埃塔:“他没有留下遗嘱,但却仍旧想着我的事……”马迪:“这个混蛋……”埃塔:“这说明,他爱我……他爱过我。
”马迪:“这个混蛋……”切斯唱片淹没于历史之中,但切斯创造的音乐却留了下来。
切斯唱片的艺人们,青烟散入五侯家,但艺人们的精神却源远流长。
历史本身,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耐人寻味一些。
写长影评是因为引用有点多短评写不下。
看过本片之后不外乎一些通俗感慨,当日记写了。
爆裂鼓手里面Andrew和家人(应该是亲戚之类的 不确定)一起吃饭时,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Charlie Parker didn’t know anybody till Jo Jones threw a cymbal at his head.-So that’s your idea of success?-I think being the greatest musician of the 20th century is anybody’s idea of success.-Dying broke and drunk and full of heroin at the age of 34 is not exactly my idea of success.-I’d rather die drunk, broke at 34 and have people at dinner table talk about me, than live to be rich and sober at 90 and nobody remember who I was.除了Charlie Parker之外,光我记得的,还有Chet Baker、果冻卷…当然还有片中的Little Walter。
说他们自作自受也好,没有创新而被时代抛弃也好,终归是红极一时又落魄落幕。
突然想起Beatles里谁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他们的成功只是因为时代选中了他们。
看过本片后有种再精巧的编剧也敌不过史实真实感的感觉。
尤其是最后的字幕一行行出现的时候,会有一种时间的厚重感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电影的每一个情节。
这都是真实发生在那些曾在天空中闪耀的星星身上的历史,他们机缘巧合的升起,有的无故被捻熄,有的外闪内虚,有的陨落尘土被当成垃圾。
Chess老板戏剧性的结局可能也正如电影里说的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安排吧。
总之可能历史一直是这样的,铁打的寡头跟风的听众流水的演员。
另一方面,之前看过不少反应美国种族歧视的电影,虽然他们现在又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了女权问题上,但不得不承认本片体现的歧视很深入人心。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本片穿插了很多事实现象的原因。
想起前段时间的猎凶风河谷,这才是血淋淋的事实,满满的扑面而来的冲击力。
相比之下某些电影里强行的女权设计反而令人不舒服。
(不是我反对女权主义,我对一切女性的一切能力都保持400%的尊重。
但对任何事情的上纲上线着实令人反感。
)尽管影片主题是蓝调兴衰史,但也有一种对种族歧视无声的抗议(Etta的经历可能也有一点点女权的意思),显然蓝调史是有色人种撑起整个天的。
先瞎扯这么多吧。
不管你们怎么想,我觉得这片挺好看的~
密西西比河的流向就是蓝调音乐的流向。
烈日下的棉花田里,“黑人劳动,白人在享乐……”汗流浃背的黑人用歌唱暂时忘记了贫病和疲乏,用音乐抚慰没有肤色和地位之分的心灵。
夕阳西下,一个背着吉它的身影沿着密西西河走去,寻找一个安放自己音乐和灵魂的所在。
芝加哥,是穆迪·沃尔特遇到的第一个大城市,也是传奇开始的地方。
《蓝调传奇》说的是一段历史,是蓝调音乐的历史,也是一个个生命鲜活、蓬勃,又凋落的历史。
他们尽情地歌唱,任眼泪从黑色的面颊流淌而过。
爱得又任性又痛苦,最终在绝望或宁静中死去……影片中,蓝调歌手们总是以拥抱的姿态弹着吉它,用亲吻的热情吹奏着口琴。
飘散在电波中的乐音是蓝色的,说到底,人生,也是这样的颜色吧。
每一种成功之后,都没有偶然。与音乐交织的性、爱、酒精、金钱、毒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可能偶尔唱在蓝调里,听来不过是一种情调。大起大落之间竟然也是波澜不惊。
传奇人物的传奇故事,不管多么受歧视,至少他们是一群天赋才华兼具的巨星,在舞台上就是闪闪发光,我们普通人又能评价什么呢?
冲着AB去,可是却被碧昂斯迷住了。故事很不连贯,可是音乐实在太美了。再回来多说几句,他们有音乐,有财富,有女人,毒品,可是好像都不快乐,那个时代的美国该有多畸形
音乐史科普
蓝调的魅力,音乐总是和毒品一起。最后说的是原谅我的脸盲!感觉太零碎了。
其中的蓝调音乐的插曲,Beyonce唱得实在太动容了。。。无敌美妙的Blue
不止Blues,还有R&B,Rock&Roll,Hip Hop的历史~
好听的音乐经典流传。
剧情流水账,歌手走过场,音乐很好听,碧昂斯太胖
不知所云
要不是半途出现了碧昂斯我几乎要看不下去了,电影就是一个白人老板不断发掘黑人歌手,发掘到新的旧的就光速过气的死循环,录音室永远只有新人在录唱片,靠新人在赚钱,老人们就混吃等死?体现唱片业的残酷也不是这么程式化的吧。
总觉得传记片是最好拍的,也是最小圈子的。与这个人或者这个事无关的还很热情,那绝对是瞎起劲。
剧情平淡,但音乐好听,歌声真迷人!我不太了解蓝调的历史和黑人音乐,只是单纯的觉得很好听,里面的黑人歌手们在唱歌时超有魅力。看见弩哥在里面打酱油……记得他和艾德里安很早就合作过一部电影,但资源已经很难找了。而在艾德里安纯熟的演技和个人魅力下,真是哪怕“驴脸”都那么迷人。
不痛不痒的电影,Adrien在The Pianist很难崛起啊 update: 回头看之前写的影评颇有感慨,adien后来有了detachment!
You got to let it go
讲述蓝调音乐历史,以及众多巨星诞生所受到的影响根源。歌曲质量都不错,可惜剧情节奏太快,人物塑造上不够丰富,结尾尤其刻意呆板,情感表达上的任务全部由歌曲本身承担。剧情上太着重于展现几位角色的污迹和不堪,而忽略了解释他们为何伟大。AB结尾演技水平直线下降,但站在那里就是魅力,想听AB唱歌。
剧本太可控,无聊!一个想娶富家妻子的穷酒吧老板,一个奴隶工想当歌手,最后很励志。mad。
每首歌里都有一段传奇,喝的有点儿多。。干啤兑着爽粒葡萄别有一番风味
电影4星,音乐5星~~
Cadillac.Records.720p.Bluray.x264-SEP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