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看的真的两个字 无语色调调成阿宝色就懒得吐槽了,导演真的有审美吗?
配乐到底是什么鬼?
整个片子剪的乱七八糟就算你想突出社会主义大法好你好歹有点逻辑!!!
1.毒贩已经知道谁是卧底的情况下,还把卧底带到小岛上?
毒贩是一心寻死是吗?
2.毒贩已经发现卧底并且知道卧底有定位器,还留着活口,是等着警察救他是吗?
3.老外去小岛目的是什么?
抢货吧?
但上岛都特么知道岛上有卧底等下有警察,不撤退不抢货在那边干嘛??
4.7个人打一帮雇佣兵那么easy是吗?
最后特警还接受对方雇佣兵的solo挑战,是特么把观众当傻子还是把特警当傻子?
有逻辑吗5.一个连100米静态苹果都打不准的狙击手真的懒得吐槽6.毒贩+雇佣兵警惕性那么垃圾吗?
警方探头暴露的情况下,还说看到的人乱说话?
你当雇佣兵是什么呢……无语不是不让你美化特警,但你把反派写的如此弱智垃圾你有正常逻辑吗?
全程无语
全是演技不错的演员,所以在抖音关注了这部电影,我记得一个短视频:导演说为了拍这部电影,集体去特种兵训练营训练了半个月!???
当时我一脸问号的,你训练半个月就想拍这部电影?
在我看来你得三个月左右才能有效果,结婚你一脸膜拜我吧的表情告诉我就训练了半个月!
所以我直接定论:快餐!
对,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就是快餐。
小時候布魯斯的父母因為經商,所以沒有太多時間陪小布玩耍,小学時期,课馀时间,除了騎騎腳踏車,丟丟棒球,探索人生青涩的性,最喜欢的就是去民治街街尾的那家錄影帶出租店。
老闆娘還颇丰姿貌美,我就是看著她長大的!!
(抓抓头好像不对,应该是她看著我長大的。。。
)錄影帶店裡,当然有刚下院线的新片,动画片,同时也有很多不知名,但录影带封面看起来很像样的「美國B級影片」。
B级片劇情跟著好萊塢式大片走,只是爆破差點,演員演技差點,預算稍微低點,然后男星必定大肌肉,女星必定大胸部。
B级片上不了院線,只能在录影带通路生存,不过有些還租的挺好的,也就是卖钱的B片。
當年布魯斯稍微从广告轉行從事movie distrubition的時候,老闆也有所謂專攻B片市場的傾向(不是A片!!!
),购片成本低,從固定的銷售套路裡,能有固定的收入。
現在已經沒有錄影帶店,但国内有许多网大做出来的电影,对布鲁斯来说就是所谓的B级片。
以前台湾导演,个个拍广告存钱,抢辅导金,圆拍电影的梦想。
现在国内真的太容易有资金,人人能拍片,个个是导演。
资金不那么缺,缺的是关系。
然后很可惜地,很多片子的品质之差,拍摄团队素质之低,剧本之无趣,是连B级片都沾不上边,只能说是个一小时三十分钟的影片。
今天中午,在网路上按了五部国內電影,其中四部只看不到十分钟就关掉了。
从开场的音效,整体运镜,演技,灯光与场面调度等等,很容易猜出片子的素质,素质过低的话,真的就没有看一个半小时的必要。
几分钟就能对影片做出判断,不是判断片子好坏,而是判断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特警队,布鲁斯的评价是胸大人帥肌肉美,只能给低分,但达到了B级片标准,是能看完的。
看他们射来射去我也挺心情好,其他没有什么能多谈的也就不需要多谈。
喔,找越狱的变态主角来,是个败笔,跟戏与其他角色都不合拍。
看很多片子,是很有趣的,但没有必要每部片的看完;同理,对喜欢吃鸡翅的布鲁斯来说,吃遍各地各家的鸡翅,是一种乐趣,冒险,人生经验。
但没有必要每次都吃掉那整盘鸡翅。
很多时候鸡翅一上桌,快手趁热下筷吃第一支就,可以理解鸡的背景与厨师的性格,接著过一会,鸡翅冷了之后再吃一支,目的是打勾确认刚刚的感觉。
故事讲述两队特警人员日常训练处置突发事情的电影,片子的目的是致敬保卫我们的人,这点我同意,其他真的是槽点满满。
最开始看演员表,几乎清一色的二线演员,当然演员嘛,一般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剧本和导演的节奏,结果,看下去才发现还不如演员们发挥的好。
人物形象全部刻板化,脸谱化,一点个性都没有,女特警就一队那个还像回事儿,最起码晒得够黑,肉也紧实,二队的简直没法看,所有人她最白,胳膊瘦的没法看,中途还硬是要脱一半衣服硬凹一下悬念。
坏人也是坏的没个性,可惜了T-bag,完全没发挥余地。
剧情也是贼乱,恐怖分子不是雇佣军吗?
连个拿枪的样子也没有,最后也不知道T-bag开了什么挂,突然就从水里冒出来了,上一秒还吸毒过量在屋里玩爆炸呢,贾乃亮那个更逗,都尼玛上一秒被一枪爆头的那匪,怎么就突然活过来还能尽情搏斗一番,我实在是无力吐槽呀……有个朋友说的很对,这不像一个院线大片儿,像影视频道拍的电视电影。
最好看的是开场的人质解救,专业装备配合专业战术,狙击手的素质,谈判专家的话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天衣无缝。
一部对抗戏,高楼窗户戏,海上荒岛戏挺具可看性,动作激爽,有勇有谋。
特警好身材也是让人大饱眼福。
配乐层次丰富又助燃。
作为一部反恐特警宣传向电影,完成度和娱乐度结合得还不错,很喜欢!
看预告片真的觉得又是绑架爱国情怀的片子,老外都是弱智的那种。
看完片子其实意外的还行。
并没有怎么只是浮于表面的宣扬主旋律,停留在台词上,用行动来说话挺好的。
老外虽然是演坏人,但也没有毫无来由的疯狂歧视中国人以激起民粹主义。
萨还演得不错。
看了演其他的评论,片子里感觉没有故意要去针对黑人,但是现在的大环境可以想像能被解读成什么样。
女性到底该不该在特警队这种地方出现其实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点,但是最后并没有探讨的很好,也就是男的拿女的开刷,女的说女人也可以厉害这种钢铁直男一般的台词。
丁导看着确实也够直的。
关键在于演员金晨的小细胳膊。。。
看着实在是不适合呆在这个电影里。
大楼那一段特效看得出来用心做了,虽然之后的无人机包括爆炸的特效简直三毛。
贾乃亮的狙击手心魔线实在是。。。
不行,但是删了就更没内容了。
本片最大的问题就是剧情的薄,都没有弱字。
太单薄了,甚至可以精炼到50分钟。
多亏丁导擅长的剪辑,枪战,肉搏,伪长镜头的调度看着战斗还是蛮刺激的。
我个人也很喜欢鸿雁这首歌,但是我希望丁导能明白,歌不能当bgm用,而且这歌和电影氛围也不咋搭。
片子的票房并不算好。
上一次的英雄本色2018也算是惨败。
之后一阵子的丁导可能不会再有机会任导演一职了吧。
希望可以继续在业内担任剪辑相关工作。
这部将镜头瞄准特警队的影片,拍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基本非常完整地还原和展现了特警队员们的生活状态,从解救人质,到演习对抗,再到执行任务时安排各自的工作等等。
影片主要选取了特警队对外执行的几项重大任务进行详细刻画,每次任务都给观众一种非常紧张刺激的感觉,看过之后还是非常敬佩特警队员们的勇敢威武霸气。
影片中凌潇肃饰演的刘浪为了锻炼由贾乃亮饰演的廖星亮的射击准确性,特意把一直苹果放在自己头顶上让队友练习射击,看得非常惊心动魄,也感慨队长的勇气。
另外金晨饰演的郭悄男作为女队员,也丝毫不逊于男队员们,她秀腹肌的场面也特别惊艳,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
但是连T-bag也是烂的,在这大染缸里可见演员要接好的戏,碰见好的编剧、导演,不然也是个der这种商业片外衣下的所谓主旋律宣传片,就不能太较真儿,鬼要看你们的破肌肉啊,鬼要看你们的女马甲线啊(实际还没有),剧组自己低级趣味就直说,还让女人在片中嚷嚷:我要跟你们男人一样一样,嗯——就要、就要!
作为所有警种中最特别的存在,特警是隐秘而伟大的,他们总会在百姓、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冲在一线。
对特警来说,“守护”就是他们使命的关键。
现场特地准备了小纸片,让同学们留下属于自己的“守护故事”。
在主创们真挚的讲述中,不少同学也颇受感染,大方分享自己心中有关“守护”的故事。
其中一位身份是预备军嫂的女生大胆举手,表白道:“对主创们提到的特警训练非常有共鸣,因此也非常感谢丁晟导演能够拍这样一部影片,让大家能够看到属于特警的人生。
”令人惊喜的是,来参与路演的其中一位观众还有另一层隐藏身份——退役女军人,她曾经在生活中守护了他人,也因此收获了铭心刻骨的友情,对她来说,这就是守护所带来的意义。
情真所以意切,观众们几段真挚走心的讲述让现场陷入一片感动之中
军事与电影是我生命中绕不开的话题,同样也是我职业生涯中一直热爱的创作题材。
2019年最后的日子,我选择看的电影是《特警队》。
本片主演:凌潇肃、贾乃亮。
这二位在电影上影响力稍弱。
之所以选择看本片,第一为导演丁晟;第二为本片原型北京公安特警蓝剑突击队。
丁晟导演的水平忽高忽低,但怀着对“蓝剑”这支国家级反恐突击队的敬意,我还是拉着一名北特退伍的特战队员,买了票、看了片。
进电影院之前,本想着“蓝剑”当顾问的片子不至于差到什么程度。
然而笔者认认真真看完全片,毫不夸张地说——从头笑到尾。
下面,我将从战术、剧情、人物三大方面好好地聊一聊这部“警匪动作喜剧电影”——《特警队》。
海报挺厉害,片子不咋地啊战术——笔者是老军迷,曾在部队工作。
笔者好友同为老军迷,曾在中国陆军特种部队服役。
观影完毕,笔者与好友找一家夜宵,细致入微地探讨了本片存在的若干军事细节、战术问题。
观影中发现的问题,均有军事背景合理考据、推测,并非军迷意淫。
鉴于本片是线性叙事、正常时间顺序发展,所以笔者的分析也是遵循从前到后的顺序。
分析内容涉及轻剧透,函请见谅。
情节A——地铁人质劫持事件问题1 该情节改编自“南宁地铁1号线发生的持刀劫持案”,特警战术基本还原案件情况。
一人谈判吸引凶徒注意力,狙击手借助掩护进行近距离狙杀。
地铁站,35米的射击距离,高精度狙击步枪,蓝剑的精锐射手。
这四个条件摆出来,那就是一枪毙敌的事情。
还用得着观察手吗?
肉眼可见的距离,观察手还报个射击距离,干脆连风速、温度等射击诸元一起报出来得了。
就是在配备观察手的情况下,贾乃亮饰演的狙击手竟然一枪打偏了。
此处应该刷波666!
真实案例中,在休假的特警狙击手接到命令赶到现场,衣服都没换,一身半袖短裤趴在地上,用不着观察手,直接一枪毙敌,不拖泥不带水。
更看不懂的是,在后续剧情远距离狙击作战,需要观察手辅助的时候,反倒是狙击手一个人玩个人英雄主义。
这个细节容后再谈。
35m射击距离需要观察手吗?
情节B——反劫机训练问题2本片的叙事极其简单,实战与训练来回兜圈子。
实战完了该训练了,反劫机训练是技术含量极高的反恐战术训练,但是片中的特警队员们只是做了几个观察、潜入的展示,然后便开始猛冲猛打。
任何特种作战成功的前提,无一不是知己知彼。
反劫机作战涉及解救人质,更要求知己知彼、掌控全局。
这个要求几千年前兵法中就写明了。
片中,特警队员简单侦察,连匪徒分布位置、匪徒具体人数和男女性别都不了解的情况下,直接发动突击,在机舱内连续进行枪战。
这是俄式反恐吗?
恐怖分子和人质一起杀,杀敌一百自损八十。
一队二队互相比拼,把个人情绪和胜负心带入作战?
领导还觉得不错?
一场反劫机战斗从警察到人质死伤若干,这是蓝剑水平?
拆开谈一个细节,其中一名恐怖分子伪装成空姐,成功欺骗特警并开枪射杀一名特警。
恐怖分子伪装成人质,老鹰与小鸡混在一起,这个战术设定真实存在,主要是考验特警队员的分辨能力和应变能力。
但是本片没有上升到战术训练的高度,而将恐怖分子伪装空姐仅仅作为一队反戈一击的手段,丝毫不谈经验教训、不谈训练目的。
关于对老鹰与小鸡进行分辨、处理的问题,不需要借鉴外国影视作品。
请看TVB连续剧《飞虎Ⅰ》第一集如何进行处理;请看《军事纪实》(走进猎鹰突击队)如何进行训练。
剧照很唬人,剧情很懵逼情节C——抓捕黑人毒贩问题3 协助其他警种进行抓捕是特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片抓捕对象为一群黑人毒贩,体能好、跑得快、抓捕环境复杂。
这样的任务条件,特警队员们执行任务不带电击枪、不带射绳枪、不带电棍、不带催泪喷射器,一人带一手铐、带一甩棍。
遇见反抗要么靠两条腿硬追、要么就地肉搏,没有任何使抓捕目标迅速失去反抗能力的装备。
最终结果,跑了一名嫌疑人。
这是蓝剑参与的抓捕行动?
就这个水平?
问题4 抓捕行动为确保万无一失,军警会采取1V1的战术吗?
不论是军方还是警方,3V1、5V1的部署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抓捕成功。
笔者在创作一部公安题材微电影时,接触过基层民警。
在他们的讲述中,笔者了解到单兵作战是警务出勤中一大禁忌。
经常有刚入警的年轻人独自行动,这样的行为即便取得成果,事后也会遭到一顿臭骂。
军警讲团队、讲合作,绝对禁止1V1耍个人英雄主义。
设计该剧情时,不知道丁晟导演想没想起自己评分最高的那部作品《解救吾先生》,首都刑警在抓捕悍匪华子一个人时的部署。
下令抓捕华子时,镜头里一共窜出来多少刑警。
谁抱摔、谁控手、谁下枪、谁警戒,分工之明确、下手之果断在当年是令人眼前一亮的。
情节D——日常训练问题5攀岩训练无保护绳。
好友告诉笔者,这样的训练方式不是展示血性和技术,而是是作死。
在部队,现场的值班主官会挨骂的。
问题6车辆追捕训练。
仓库区,地形狭小,特警重型车辆对抗民用车辆,可有丝毫技术含量与战术?
完全是装备碾压,踩油门、开过去撞就完事了。
该剧情除了画面感暴力,对特警队员的智勇毫无表现。
打得是鸡屎不是鸡血。
笔者依稀记得武警汇报演出中,曾播出过一段追车训练。
力学原理与战士熟练地控车技巧配合,后车用车头左前角撞击前车车尾右后角xxx,可以造成xxx。
热血从来不和无脑划等号。
禁得起推敲才能余音绕梁,优秀电影莫不是如此。
撞车就完事儿了,追车干啥?
这场地装甲车过来作甚?
问题7室内战术训练。
从枪械对射到近身肉搏,一队二队打急眼了。
有血性是好的、有争心是好的,但是在快速反应部队的背景下,两支主力突击队这么对练,又是刺刀又是甩棍,不怕体能消耗过大?
不怕非战斗减员?
莫名其妙不练战术、开始脱衣服秀肌肉,为荷尔蒙而荷尔蒙?
女性特警队员的出现因其在一些特殊作战中,具备男性特警队员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在训练上,女性特警队员的确在一些科目可以达到男性训练标准。
然而这绝不是“我可以当男人”,男性脱衣服秀肌肉女性不甘示弱跟着脱。
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电影作品的确不同于真实生活,然而该剧情设计到底是导演编剧的异想天开还是特警真这么练,见仁见智。
训练=约架?
训练=搏命?
情节E——高层酒店解救人质行动问题7特警队员采用跑滑、坐滑动作从高而下接近任务楼层。
好友提出演员滑降动作不标准,这个笔者可以理解,毕竟是演员。
问题8主角好友、一名因公受伤的交警去世,来医院送行的特警队员戴着手套敬礼。
这种操作简直亮瞎双眼。
经常刷快手的朋友们,可以去找天安门执勤武警的视频。
不论是定点换岗还是路上相遇,军警敬礼从来都是摘手套。
在冬天,摘手闷子再敬礼动作清晰明显。
情节F——海岛突击营救作战此为全片大高潮,剧情安排幼稚、战术设计无脑,是电影笑点最密集的地方。
在观看时,笔者与好友忍俊不禁笑出声,引起后排两名观众的诧异——你俩笑啥呢?
如此“热血”“催泪”表现公安特警神勇的剧情,你俩笑啥呢?
问题9毒贩在东海某小岛有制毒工厂,蓝剑突击队集合七人分队,从朝阳区坐着直升机奔目标就去了。
笔者粗略测量,从北京到东海边,直线距离大约1400公里。
空中加油?
后勤保障?
两地协调?
全省略!
动脑子的事情都麻烦。
打过去就完事儿了!
蓝剑飞一千多公里到东海打毒贩,北京你不要了吗?
这事儿,给海军蛟龙打个电话,张译、杜江返航路上顺手把这事儿就干了。
跨区域作行动,前期策划环节省略。
临出发时,就因为领导光选男特警,于是金晨饰演的女特警要求加入。
女权主义?
说加入就加入,六人分队变七人,行动方案如同儿戏说改就改。
此处刷波666!
问题10登岛后,潜水着装换战斗着装,脱下来的装备直接扔水里、扔岸上,不捆绑、不遮盖,水下推进器可能会被洋流冲走,潜水服氧气瓶可能会被对手发现。
这段剧情中,特警队员有丝毫战术素养可言?
香港水鬼队有这玩意可以理解,蓝剑要这玩意是给通惠河准备的?
问题11登岛作战,岩石与丛林地形,特警队员不会穿迷彩服吗?
依旧是一身黑色作战服,镜头里都能看出这身衣服伪装效果有多差。
1996年陈嘉上导演的电影《飞虎》中,飞虎队登岛作战换了丛林迷彩。
现实里,贵阳特警“林豹”突击队山地训练混剪中,因地制宜全身迷彩。
肉眼可见的伪装效果极差问题12武器搭配不合理。
全队七人,除狙击手外都使用新型冲锋枪BJC-16。
这样的任务强度,从战术考虑为何不搭配穿透力更强的95步枪、火力持续性更强的95轻机?
全队用警冲,在后面剧情中明显压制不住雇佣兵的火力。
美剧《海豹突击队》中,B队任务不同,所采取的武器搭配每集都在变化。
冲锋枪(HK MP7A1)、步枪(HK416D)、机枪(Mk46 Mod 1)、狙击步枪(M110 SASS/SR 25),每一种武器的配备都会在战斗中发挥作用。
一水儿警冲,在室内战斗时压不住雇佣兵火力了问题13大决战戏码,狙击手需要拉开距离掩护全队。
这个时候观察手在哪里?
贾乃亮一个人趴在海边岩石上,没有人报风速、没人报位置、没人报射程,孤胆英雄开始百发百中了。
狙击小组用好了不亚于一门支援火炮,狙击手为行动分队提供精确打击,观察手既要辅助狙击手射击、还要为行动分队提供攻防视野与警戒。
近距离狙杀安排观察手,远距离作战不安排观察手,迷之设计。
问题14全片特警没有使用消音器。
这是多么大的BUG!
不论是现实还是影视,特警无声战斗的重要还需要提吗?
剧情中狙击手击落无人机引来雇佣兵,如果有消音器直接一枪撂倒不完事了?
因为本片特警没有消音器,所以采用女特警色诱!
对,女特警色诱,这时候女特警派上用场了,如此低俗的人物使用方式。
金晨一甩头发,衣服都没脱,雇佣兵便傻乎乎地收起武器过来找艳遇了。
此刻再刷一波666!
笔者想问,要是遇到一只野狗,是不是该带只母警犬?
女特警色诱,雇佣兵竟然上钩。
打仗呢?
问题15手语时有时无,该用的地方不用,不该用的地方瞎用。
雇佣兵靠近,特警队员不用手语交流情况,竟然躲在岩石后小声嘀咕!
此处应该有三个问号。
问题16无镭射激光指示器,无夜视仪,弱光战术更无从谈起。
在室内弱光条件下,特警全凭肉眼进行射击。
这样设计等同于没有设计!
军事指导知道往枪上加瞄准镜、加小握把,难道不懂指示器、手电和夜视仪的配合?
弱光战术的影视表现,请参考2017年徐兵导演《缉枪》,73分钟左右。
问题17突击作战女特警第一个受伤,然后不止血、不打吗啡,男特警把女特警扔在门口继续进攻。
666!
太团队了。
问题18冷库肉搏,特警队员明明有甩棍,非得先拼拳脚,等雇佣兵掏出刀给他来一下,他才掏出甩棍应对。
近身格斗不先出器械,在想什么?
问题19登岛作战,远离基地,敌情不明。
竟然只去了7个人,出现了兵力促襟见肘的状况。
在地铁劫持人质的案件中,凶徒左右两侧各一个5人小组,算上谈判者、狙击手、观察手,现场特警达到13人。
孰重孰轻?
问题20一队有一名特警队员,文钢,肌肉男,一看像是练健美的。
他与一名雇佣兵被堵在密室,有油桶,台词交代开枪就炸,顺水推舟那就不开枪靠拳头吧。
在雇佣兵傻兮兮先放下武器后,我方特警竟然也放下了武器。
从镜头看,不到10米的距离。
我方特警是对自己近距离射击没信心吗?
对手放下枪想打,你也放下枪跟他打,最可笑的是这段刻意的打戏并不好看。
至于子弹击中油桶会不会引起爆炸,好信儿的读者可以百度考证。
问题21警方派直升机增援,雇佣兵手持目测为MGL140的自动榴弹发射器对空射击进行阻拦。
榴弹发射器是曲射武器,射出的榴弹不仅不往下掉,而且特效还做出尾焰,打得奇准,像RPG火箭一样飞向直升机,逼得直升机做出规避动作。
力学原理?
不存在的。
牛顿的棺材板快摁不住了!
问题22前文中提到被金晨色诱的雇佣兵,在海水中一通搏斗被打晕了,特警没有确定死亡就不管了,然后这个人在海水里泡了小半个小时,快结局了上来给狙击手制造个麻烦。
补枪这个词汇很生僻吗?
这个设定从剧作上看是强行在结局加一个节奏进去,从战术上看完全是给蓝剑抹黑。
国产电视剧《我是特种兵》第12集,孤狼B组第一次实战,突入室内后对已经中枪的匪徒进行补射、确保死亡。
国产电视剧《特警力量》第21集,有关于特警补枪的相关解释。
剧情——我心中的《特警队》应该是一部反映精锐SWAT、故事合情合理、服化道考究到位、战术指导认真的一流动作片。
我看到的《特警队》成为了一部剧情胡编、人物肤浅,从战术到服化道充斥着浓浓山寨味儿的二流枪战片。
今年中国电影的票房突破700亿大关。
从票房数字上看潜力无限,从视效技术上看也有长足进步。
但是中国电影似乎陷入了舍本逐末的怪圈,以前是有故事没技术。
现在有技术了,一味追求场面,故事上又开始大幅度缩水。
从《战狼II》到《红海行动》,主旋律大明星大场面成就高票房,以致于很多电影想走这个捷径。
剧作基础不好,用明星场面来弥补。
今年国庆档的《攀登者》与《中国机长》在故事上就开始硬伤累累,到这部《特警队》干脆开启脑残约架的模式。
有人说《红海行动》故事性很差,全程在打。
笔者发现《特警队》也在试图复制《红海行动》,全程在为打而打。
只是《红海行动》在一个国际化的视野下,通过一支蛟龙小队引着观众进入一场局部战争。
剧情环环相扣,逻辑简单易懂。
接近游戏剧情,但加入了不少人文关怀,再有靠谱的军事指导与服化道,很自然成了国内军事片的巅峰。
但是《特警队》聚焦于首都特警,很地域化,限制了剧情创作,每个情节缺乏联系、人物松散,逻辑硬伤非常严重。
主线缉毒,副线训练,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地铁劫持人质事件过后,剧情给了反劫机训练、室内战术训练,这些碎片化的训练完全和主线不搭边。
最后扯到海岛缉毒,笔者估计编剧脑洞不够用了,北京已经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在保证动作、枪战元素的前提下,以破坏剧作完整性为代价,强行把战场拉到海岛,为打而打,还打得很难看。
其实本片可以向特警战斗技能教学片发展,又是解救人质,又是反劫机,又是抓捕。
不过,无数战术设计的败笔让笔者严重怀疑军事顾问、战术指导对电影的参与程度、认真程度。
在如此恶心的剧情下,任何煽情的话都索然无味。
更何况片中台词水平之低下,如“我们是特警”“我们要保卫人民”之类的教条对白比比皆是。
看到《特警队》笔者想起《空天猎》,都是军警提供资源,演员场面步步到位,根源在于导演、编剧水平有限,把大好的题材拍成烂片。
太可惜了,军警的真枪真炮真支持换不来一部优秀电影。
人物——一个失败的故事,随时而来的必然是扁平化的人物。
笔者看《红海行动》还能记住,张译饰演的杨锐,王雨甜饰演的张天德。
笔者再看《特警队》,只知道凌潇肃、贾乃亮。
观众连一个角色的姓名都记不住,那么这个角色已经不能称之为合格角色。
小鲜肉时代逐渐过时,观众都喜欢银幕上的硬汉。
凌潇肃、贾乃亮两个顶着偶像剧光环的演员,先后经历家庭波折后,都试图开辟新的戏路。
尤其是贾乃亮。
寸头,肌肉。
但是二位挑这么一部戏,凌潇肃饰演的二队队长,时而斗气、时而逗逼,人物没有目的、没有转折,一点人物弧度都看不见。
矬子里拔将军,队长帮狙击手过心理关,这勉勉强强算个小弧度吧。
贾乃亮饰演狙击手,屡次失手,这个心理障碍到底是啥?
没交代,如何治疗?
只给出一段肤浅的信任射击剧情,明明可以展现的狙击手内心世界,直接忽略。
最后要出任务了,狙击手轻而易举就突破了心理关。
笔者看贾乃亮这个角色,想起沈东在2004年导演的电影《枪手》。
讲述武警狙击手的成长历程,这部戏凌潇肃也演队长。
只是《枪手》对狙击手内心世界的一个挖掘,远胜于本片。
金晨,表现中规中矩,光显摆颜值和身材了。
男性角色过多往里面加一个女性角色调气氛、带节奏,是剧作的惯用手法。
《红海行动》里面加了女机枪手佟莉,跟石头暧昧一下。
《特警队》也加女特警,也有暧昧戏,可这女性角色使用就看出两部戏编剧的云泥之别了。
女机枪手,首先是女兵,专职机枪手,负责火力压制,在电影中几次作战剧情都有发挥战术作用。
压制,掩护,突击。
快高潮时,佟莉石头整一个生死离别,微微矫情,也成就了一段催泪戏。
女特警,各种强调女子当为男,专职不详,全片也和男特警混在一起打枪。
在剪辑速率快的时候,你都分不清男女。
在海岛突击时,云里雾里地大腿受伤,被甩到剧情线外,等编剧需要的时候再拉出来表现女特警瘸腿战斗的英勇,然后再被扔到一边,结局再被拉出来跟着全队一起欢呼。
《特警队》的导演丁晟,是《解救吾先生》的导演丁晟吗?
记得初看《解救吾先生》(豆瓣7.7),那种对真实案件的成功改编、那种对现实题材的娴熟驾驭,还有手持摄影的现场感、非线性剪辑的凌厉感,那是一部多么出色的警匪片。
然后就《铁道飞虎》(豆瓣5.2)?
然后就《英雄本色》(豆瓣4.6)?
今年的《特警队》如约与观众见面,不负众望地拿到了5.6的“高分”。
导演同志,你要是被绑架了你就眨眨眼——不缺钱,不缺资源,你就给我们看这个?
警匪动作喜剧片?
笔者对本片所有的挑剔并非个人成见,而是希望中国军警题材影视作品能够越来越好!
我觉得还行啊...电影院看看挺好的
故事是幼儿园大班水准吧,动作戏勉强及格,基情戏太做作。
剧情一般,但是满屏行走的的荷尔蒙还是不错的。感谢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
仍是硬汉电影,不过这次硬汉最大的宣传卖点成了澡堂对垒,印象中这样的名场面只在当年的《无野之城》看到。拍的是特警,但越到大场面越见战略的模糊,还是几段近身搏斗来得像样些,高楼戏几个镜头也挺好。全程游戏般的动作戏很满,似乎文戏难得地简洁,但实际上,比例飙升的官腔指令反而把所谓文戏逼上了绝路。而且真的是土,剧情安排与画面呈现不说,依然在谈老外看不起中国警察,男人看不起女人,女人最多说自己跟男的差不多,而黄种人看不起黑人,黑人还无力掰正。两星半。
半部GV,另外半部打算在地形上致敬一下《勇闯夺命岛》,可惜调度毫无章法。
鼓励一下吧,学好莱坞的感觉,还不错哦
学习聪明人拍片,哈哈哈
我觉得没有评分的这么差啊 还是可以看看的
cctv6公主殿下
80
绿帽子组合吗
训练和实战的穿插的节奏实在有点蛋疼,尤其是实战感觉还不如训练精彩,最精彩的一场戏应该是劫机演习,后面则是一场不如一场,摩天大楼和工厂演习毫无看点,最后一场战斗,贾乃亮真是个工具人,明明是室内攻防战,非架个狙在外面架半天,像极了CS仓库地图不敢冲锋就会架狙的怂警,架半天就等着最后打boss一枪,太二了
像网络大电影!!!
中国终于有部肌肉片了 继续看好丁晟导演
有点个莫名其妙。
I have a question 特警可以留张云龙那么长的头发吗
我不看,我就想打个一星。北影没落了。顺便总结个规律:但凡宣传片剪的花里胡哨看似酣畅淋漓且一点剧情都不透露的电影,不必看。因为剪辑师自己都找不到能借剧情吸引人的节点。
裸着约架不尴尬嘛,47:38
镜头又碎又乱,节奏支离破碎,故事完全没有。想念《解救吾先生》。
一部讲特警的电影,把种族,女权,人种都带到了。而且看起来还有点gaygay的。故事简单,节奏把控的挺好的。演习那段拍得像是在打CS似得。整体感觉还可以吧,很主旋律了。主要是不够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