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影视圈是名利场,那么在这个名利场的背后,则是残酷的现实。
很多人看来,表面光鲜的职业总是有金钱、性和色的包围,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像想像中的那么高端。
至少在影视圈,对于很多的新导演与制作人来说,拉赞助之旅,就像是一场又一场奇遇,会遭到不同的待遇,同样也会看到世间的冷暖。
《疯狂的导演》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怀揣大梦想的无名小导演,因为自己的电影梦拍摄了一部电影,但是拍摄途中出现了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停一切工作。
为了让梦想能够顺利实现,于是导演与制片人开始了拉赞助。
而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奇葩投资商后,发生了一系列无厘头的搞笑囧事。
虽然故事非常的搞笑,但背后是无尽的伤痛,电影本身就是想通过这样荒诞的表现手法,来批判和揭露这种黑暗,也许讽刺了我们现如今的影视圈,为什么出品了那么多的作品,却没有那么多的优秀佳作,而是出来会总会遭到吐糟和观众的不接受。
也许这是影视圈最需要思考的,而在拍片的过程中,有各方势利的干涉,自然而然的,最后出来的结果也与当初的梦想背道而驰。
该片的最大特点就是实与虚的相结合,导演和制片人与投资商的聊天中,不经意间插入影片的画面,而徐帆、刘桦、王宝强等人主演的角色也开始了他们被安排下的表演。
氛围很轻松,语言很诙谐,只是一面是冰一面是火,一面是理想一面是现实,而这种轻松的结合,虚与实的相互切换,也让剧情跌宕起伏,笑点不断。
而地域又限制了东北,所以很多的正宗东北话,也是笑点之一。
雪地场景拍的相当漂亮,而老外们的玩CS,则让这部戏有了更多的笑点,而他们之间的撞碰,则令人捧腹。
故事有针对性的对选角和故事的设置有了更多的表现,也是在批判那些投资商们,只为自己的利益去改戏,而不是为了艺术愿意投资。
个人觉得,也可以多一点潜规则的东西,只是演员的选择上,更多的讲究大牌,点到为止,而投资商指定演员,也没有过多的有潜规则的戏,也许是故事的一个回避。
现实主义的体裁并不少见,但大多数都显得有些生硬,《疯狂的导演》则让这样的现实体裁更加的幽默化,戏剧化,将无厘头与认真拍戏巧妙的结实起来,也将导演与制作人之间的矛盾,还有投资商与剧本角色之间的细腻关系风趣的揉和在一起,既让人觉得有意思,又没有太张扬,既让人看到了演员的认真努力,又让人见识了投资商的奇葩和无语,既让人看到了导演和制片人的艰辛,也让人读懂了影视圈的残酷现实。
《疯狂的导演》: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作者:雷公(2013-08-28 23:57:52)转载▼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2a93b01018qu9.html今天与我扯淡了一下午的某位同学,曾发过一条微博,说在星光天地的咖啡厅闲坐着时,周围好几桌都是在聊电影项目的。
由此可见,现在这个电影市场到底是多么繁荣,或者说,多么疯狂。
《疯狂的导演》讲了很多电影圈光怪陆离的事,戏中戏里的“乡村爱情谍战动作大片”也可以从某些电影找到影子,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小导演,在自己的修仙之路上遭遇种种坎坷,好一部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
《疯狂的导演》的故事是双线交叉进行,主题故事是年轻导演和他的好友制片人,为了给一部电影拉投资四处拜码头,而复线则是戏中戏,众多明星出演把投资人的种种想法实现,演出了一场电影大戏。
现实与梦想齐飞,残酷和荒诞并行,这是一个关于电影的黑色幽默,每一个被现实操控的电影人都一边喊着梦想,一边被金钱折磨,凡人在成仙入圣之路上,必经九九八十一个磨难,才能走出自己的光明仙道来,这份炼心之路走得令人唏嘘。
主线情节上,导演(高天饰)与制片人(张殿伦饰)与各类玩票的电影投资人的谈判颇为原生态,相似的经历我虽然没有过,不过也见过一些些,可能在很多有钱人的眼里,电影是文化,但还是一门生意,如果是知名导演,可能为了攀关系,送钱都是没问题的,可是面对有想法的新导演,那种我比你懂行的姿态多半令多数新导演心生不忿,可惜有钱的是大爷,不伺候不行,才有了影片中那一场场的茶局、泳池、会所的高屋建瓴般的奇异谈话。
这种混乱的现实与错位,构筑了本片的基调。
在影片中,随着投资人的各种点子冒出,不断增加你意想不到的人物,徐帆、刘桦、焦恩俊、金铭、王宝强……影片的明星阵容蛮强大的,飞机空投、野战突袭、雪地追杀等大场面也有,影片中各种元素疯狂混搭,也贡献了影片的不少笑点,有激凸才有笑感,不得不说决定投拍电影里高天这位新导演的投资人们,想法还是颇为潮流化的,而且把电影拍摄当金钱豹的自助餐来拍,各种抢眼镜头皆有,大面积轰炸银幕,影片的类型全方位覆盖,这想必也是很多电影投资人曾有过的想法吧,此番在《疯狂的导演》这部电影里终于完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大杂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迈过这段疯狂经历的导演,破茧而出之时,会给观众们带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疯狂的导演》在影片最后留下了一个光明的结尾,至少,电影这个世界是成就梦想的,有黑色的一面,同样有着梦想成真的真正一面。
“此疯狂非彼疯狂!
”不算久远的几年前,宁浩的“疯狂系列”可谓引领了华语喜剧片又一新思路。
但这部《疯狂的导演》却非同凡响地将“疯狂”二字冠在了电影这门或艺术或行当的主要从业人——导演的名前。
堪称真实,甚至是赤裸裸地讲述了“做一名导演需要如何的疯狂!
”以及一部电影的诞生,是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毅力,耐力和费体力……影片也更像是一本变异体的“导演说明书”:导演,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人类从事的职业,并需要从事它的人类,拥有远大的梦想,无边的想象力,和经得起折磨和折腾的身体……最好你先在洗浴中心谋得一职,以便“以权谋私”!
形式上,《疯狂的导演》略带些“法国新浪潮”时的随便。
天马行空的桥段,加上循环反复的“戏中戏”蒙太奇,像是一首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在反复唱响劳动中快乐与痛苦的感受的同时,更呐喊出一声声追求梦想而难成的无奈。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这部电影人自我解嘲和揭短的作品中,也得到了一众明星的共鸣。
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和金铭等均“本色”出演,以演员的身份,在戏中戏的戏份中,展现着表演这项职业的独特,以及电影这个行当的魅力。
而片中两位男主角——制片人与导演这对“打不死的小强”搭档,在一路走过寻找投资人,改编剧本,甚至向高利贷借钱等艰辛甚至离谱的历程时,也仿似将观众带离电影的范畴,一幅幅真实与现实的生活画面,让人历历在目。
包括“潜规则”在内的诸多业内黑幕以及生活与创业的艰难,也都清晰地被电影人们自己原汁原味儿地暴露出来。
而在看似法国新浪潮的效仿之外,影片更有些许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风范——离开摄影棚,到真实的场景去找灵感和思路,并通过接连不断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反复重来的桥段,逐渐加深影片所要表达的寓意。
与此同时,片中出现的各种日常生活中难见的“物体”——鸵鸟、草泥马(羊驼)等,似乎也在点亮影片制作者们对导演这个职业,对电影这项事业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
但影片似乎又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从外在的海报设计等物料包装,到影片内容的结局设置等等,皆逐渐沦落至俗套的路数当中,并未将“新浪潮”和难得的“现实主义”进行到底。
尤其是影片结尾处的“阿Q式”处理——导演高天终有一日功成名就,在晚辈们面前,尽显大师风范的做法,着实将期待着新与奇的观众们,又狠狠地拉回到现实中来,并告诉我们,这就是一部形式别样、内容有些新意的国产喜剧片罢了!
原本以为豆瓣们只给3.6分是诋毁人家导演的功力,当我在百度视频上看完枪版的以后,我真心说一句:你们都太厚道了-如果你还是花了钱看这部电影的话,我简直要说你们简直是菩萨心肠啊!
这部片子,不论从剧情、表演都是狗血的一塌糊涂。
我有种感觉,这是一部会列入史上最烂电影的奇葩片子!
首先,思想弱!
别以为无厘头电影很好拍。
星爷的经典无厘头片子里,是有破有立,表面的滑稽可笑,骨子里的严肃高贵。
貌似否定一切,挑战一切的道貌岸然,本质却是对真性情的近乎偏执的追求---少林足球、功夫、逃学威龙、大话西游,哪一个不是有血有泪有情有义??!!
而疯狂的导演,你看的是什么?
是导演在嘲弄别人的浅薄无知庸俗,标榜自己的严肃高雅小资,而这写所谓的品味实在太单薄了。
尤其不能接受的是影片结尾所谓的小导演成为了名导演,想成为斯皮尔伯格也不必如此的急功近利吧?!
对生活的理解流于肤浅,翻来覆去就是一个情节-投资方掏钱但有条件,导演为了拿钱不得不改剧本。
这个由必要演吗?
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你情我愿的事情,如果导演的剧本确实是好剧本,而不是玩什么CS真人版这么一个过时过气的狗血底本,投资方有资格改吗?
弱国无外交,同样,弱导演无尊严!
这部电影的导演,心态严重不成熟,急功近利,盲目批判,我敢说,如果他还是这样下去,估计今后他的片子是没有人会再上当的了!
比较可惜的是,王宝强、刘烨这样的演员居然也参演这样的片子,是不是最近手头紧啊?
拿自己的艺术生命开玩笑,真是饮鸩止渴之举!
如果勉强要找出这部片子的亮点,就是几句时髦的网络用语而已!
1、元芳,你怎么看?
2、潜规则!
3、拍板砖,胸口碎大石4、CS真人版我真是仁慈啊!
真心的告诫各位:千万别去影院看,真真的,百度影音上已经有枪版的了,看看就可以了!
你们整个钱也不易!
如果谁还去花钱请女朋友看,回头你女朋友跟你急可别说哥们没警告过你啊!!!
《疯狂的导演》虽有“疯狂”,但真跟《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不是一个系列,它一枝独秀自成一派。
一部电影探讨电影圈内的事,有点自我评判的调调。
而电影只做展示与隐喻,更多的现实留给观众去解读,圈内圈外视角不同,收获的效果也会不同。
正所谓圈内看门道,圈外看热闹。
《疯狂的导演》讲述了一对奇葩的导演和制片人在拍摄电影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奇奇怪怪与匪夷所思的状况,以轻松诙谐的手法展现了一部电影创作艰辛和荒唐。
影片通过戏中戏的巧妙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一连串另人捧腹的精彩故事。
影片以荒诞的表现手法,揭露影视圈的残酷现实。
《疯狂的导演》的荒诞影射了电影圈中的种种怪象,其实在之前的海报上就已经有所诠释,以象征导演身份的导演椅和打板代表电影圈中地位卓然的导演身份,而一头乱入的草泥马则萌囧可爱,这似乎在暗语电影圈的某些潜规则,这个圈子有风险非请莫入的意思。
其实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位不得志的导演,在为自己的电影找投资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窘境,片中穿插了大量动物形象,给每个主演角色贴上标签,既轻松搞笑又暗含讽刺意味。
而“不会忽悠人的制片人当不了好导演”也充分表现了影片本身荒诞、黑色幽默的特点。
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圈,而这个圈是有其不成文的规则,俗称“潜规则”,如果乱入不懂“道”上的规矩,似乎就无法在该圈生存。
电影圈不是任何人自觉很牛逼的有道行的人就是随随便便闯入的,如果你是新人导演,凭什么让投资人为你投资?
你拍出的东西凭什么让观众喜欢?
这些不是专业学识所能解决的,片中的那位苦逼导演不就是现实的写照吗?
这部电影是一部喜剧电影,荒诞中的隐喻、戏中戏的展现手段、王宝强徐帆刘桦等明星的参与,喜剧元素可谓十足,但他讲述的是电影圈里的故事,了解电影圈的人一看便会产生共鸣,而如果圈外的人呢?
可能看不出导演所隐喻的内涵,单纯的把该片看着屌丝导演逆袭记。
这或许是该片的局限性之所在。
看完这部反映电影圈之怪现状的电影后,突然想起此前有一个《大片》也是在反映电影这个圈子的现实,二者不同的是《大片》展现的是电影中表面现实存在导演、群演、剧务等真实存在于各种剧组中的角色,而《疯狂的导演》隐喻的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圈”。
中国电影市场近两天确实足够火爆,《泰囧》《西游降魔》等票房大热后,让电影圈里涌入众多热钱,很多“人傻钱多”的人都想投资电影,而他们还非得整一个很洋气的词叫“进军文化产业”。
电影圈暗流涌动,入圈有风险非请莫入。
想起某部台湾电影,故事讲一群为了电影梦而奋斗的小人物,挣扎在片场与生活间,高潮的段落,小女演员终于得到了上镜机会,演一个贞子式的女鬼,衣服穿好了妆也画好了,却在那一场戏开拍前,因为高烧真的离世了,组里当然没人知道真相。
本能驱使下,死后的小演员还是带着“完美的妆容”来到了片场,于是,镜头里拍摄的是一只真正的女鬼。
每个剧组都有很多的好故事,《疯狂的导演》以原著《大导演》为基础,将演艺圈的生态杂糅于荒诞的故事情节中间,嬉笑怒骂,有些讽刺意味。
不知道多年后的影青们看到这部电影,是否还会寻找到当年那群“要做著名导演”的年轻人身上的热血。
这种电影很原生态,很赤裸裸,很扯很没规矩,谁说中国没有B级片,如果你喜欢,这部就可以算是一部B级片。
狂想曲式的电影,剧情跑线天马行空,五花八门的虐心事儿一个炮仗接着一个炮仗,当牛做马,漏胸漏肉,打架见血,真枪实弹,鸵鸟拉屎,各种生理享受,该有的全有。
《疯狂的导演》开始于一场拍摄不下去的小成本战争片,为了让片子顺利完成,导演和制片人竭尽所能,去寻找救命的投资,期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各路龙蛇前来拦路,折腾不在话下。
影片的镜头语言十分大胆,各种动物乱入,拉伸了人物所处生态的荒诞性。
从北极村穿越到城市,从城乡酒吧穿越到澡堂,背后的逻辑在于人物内心的轨迹。
徐帆、焦恩俊、金铭、王宝强等明星大腕领衔主演,使得影片类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枪林弹雨、家庭氛围、都市男女、黑帮警匪、春贼喜剧被杂糅在一起。
艺术与商业能否两全其美?
这是影片自始至终在探讨的问题。
冲突来自于各路影人的生存压力,同白领一样,导演也是要靠干活儿吃饭的。
没有了项目,脱离了剧组,众人就如同酒馆里的醉汉,街头的乞丐。
艺术和梦想在此时完全使不上劲儿,现实中的生门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找钱,把戏拍完。
抱着这样的目的,想出钱的老板们对于影片的要求不管再扯淡离奇,都是“有道理的”。
导演在生存面前开始走上疯狂之路,战争片剧情在东北雪原上产生了离奇的变化。
期间有挣扎,有绝望,都没办法阻止“把片子拍完”这个不可磨灭的使命。
片子终于拍完了。
导演幻想着自己终于熬出苦海,走上国际一线导演的行列。
到了那时候,闪光灯背后的恶心事儿,还算个屁啊。
苦逼的是,电影行业是个万人坑,纵有千人沦落,后人还是会踩着前人的尸体往上冲。
每年艺考期间,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里都杀得一片血淋淋,要是当时校园子里支开幕布,放一下《疯狂的导演》,估计一轮考试,半数以上的人会自动弃权。
这部电影是给什么人看的呢?
艺考生,从业者,所有为梦想而疯狂的人。
踏踏实实做事儿,早晚有混出来的一天。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疯狂”系列的走红,让这部《疯狂的导演》还未上映,就已经很乖巧地“先声夺人”。
成功的总是极少数人。
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可以像是老谋子、陈凯歌、姜文、冯小刚那样不缺投资,一说要拍电影,投资人估计都是争先恐后希望可以排上号;更多的新入行或者还没什么名气的导演,为了拍一部电影,恐怕还都得像是孙子那样去求爷爷告奶奶。
电影的“扉页”上,有一句话,大意是“献给所有还有梦想、还在努力奋斗的小强们”。
这句话很提神,老实说,最开始就是因为这句话才让我老老实实地在舒服的靠背椅子上,把影片看完。
电影圈儿内也有小强,比如说《疯狂的导演》里的高天。
高天原本也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毕业,有理想,有抱负,想做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可是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当他为了拍电影拉投资的时候,“神马”艺术追求其实都是可以放弃的。
这个投资人说剧本要这样改一下,那个说要那样改一下,这个投资人要在影片里安排自己“干女儿”,那个投资人也想露脸儿弄个“英雄”当当。
各种奇葩投资人,各种奇葩想法,中间是个很苦逼的“小强”一样的导演。
戏中戏、影中影的拍摄结构,可以说是这部片子的一个亮点。
一个框是导演高天和制片人张殿伦与各色投资人的“激情搞基”戏,另一个框是他们根据奇葩投资人的奇葩想法拍摄出的奇葩电影情节提前再现。
这就像是放了两面大大的镜子,互相映衬之间,让你的思想在黑黑的电影院里飞一把或者是睡一把。
王宝强在里边有不小的戏份。
不同于他以前的憨厚形象,在《疯狂的导演》里,王宝强和金铭饰演的“雌雄大盗”,倒是改走精干路线,有几句类似于“这就是盗和贼的区别”、“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大盗”台词,让人捧腹不少。
就像是在各种奇葩投资人的要求下,高天最后把电影拍成了“混搭”风格一样,《疯狂的导演》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混搭轻喜搞笑剧”。
战争、笑点、爱情、动作、场面似乎一个都不少,而且还是那种在东北边境乡村里开酒吧的风格。
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竟然也玩起了对现实的讽刺,赣妹妹大概是影射郭美美无疑,还有那头很有名气的“草泥马”,至于性感秘书“元芳”一出来,我们就知道在后边肯定还等着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不过这些段子都是流行过的老段子,要是能把最近流行的段子加进去,估计效果会更好。
“四处找投资四处碰壁”的张殿伦和自己妈妈打电话那几场桥段,可以看做是电影的催泪点。
张殿伦好不容易借来的高利贷还没捂热,就被“黑社会”抢走,这个时候张殿伦无助地瘫软在白色轿车旁边,这个时候,过来一群笨母鸡,悠闲的母鸡和苦逼的张殿伦镜头高度相同,互相映衬之间,似乎在告诉观众“人比鸡瘦”是个什么样子。
好歹高天和张殿伦最后取得了成功。
当高天也开始能从容和投资人讲条件的时候,我只想说:“这小强还真有变藏獒的一天!
”
去年时,由彭浩翔导演、杜汶泽、郑中基、陈静主演的港味喜剧片《低俗喜剧》不仅是在香港取得了约3000万港元的票房,成为年度的最大黑马之一,也备受本土观众的热议,影片主要是通过杜汶泽扮演的制片人的经历,带出了当下香港影坛的制片人的酸甜苦辣。
而今天上映的最新国产片《疯狂的导演》,也是一部以制片人、导演的经历为主线的故事片,也都充满着酸甜苦辣,不过《疯狂的导演》尽管“疯狂”但并不“低俗”,是一部疯狂式喜剧。
影片《疯狂的导演》讲述一对好友导演、制片人,在拍摄一部带有游戏玩家色彩的动作片时遭遇了资金困境,于是制片人带着导演东奔西跑,寻找各种可能的资金加入,而不同的投资者对于电影有着不同的看法或想法,比如有的制片人因为看过不少刘烨、徐帆的作品而希望邀请他们加入,于是他们俩在影片里扮演一对生活在大东北的夫妻,有的投资者则想要让影片里出现他当年念念不忘的异域初恋情人,于是一位俄罗斯姑娘“迷路”来到了刘烨徐帆的家,又有人觉得当下王宝强很火所以加入了不少王宝强的戏,甚至有人想要通过明星来植入广告,于是不仅是邀请了焦恩俊等明星,也从头到脚“定做”广告产品……一部原本是导演想要表现自己的艺术手法、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的作品,随着不同的投资人的加入而变成了一场大杂烩……影片有些类似于彭浩翔的《低俗喜剧》的是,将制片人/导演创作电影与寻找投资的过程以“片中片”的方式呈现于银幕上,剧情的推进也即是不同元素被融入作品后的结果,所以,开始时虽然是游戏玩家的“森林战场”的迷失游戏,先是因为刘烨、徐帆的加入而拉出了一段大东北的家庭戏,后来又是王宝强、焦恩俊等。
在这过程中制片人也一再的经历着种种的困扰,甚至是制片人与情同兄弟的导演之间,也因为投资人的想法、导演的创作理念而冒出了不少的冲突。
在《低俗喜剧》里是通过制片人有意在学生们的面前透露这种制片人的困境,形成网络热点话题,而迫使投资人最后也同意了其想法、理念,而《疯狂的导演》里则淡化了这种矛盾,强化的则是制片人与导演之间的矛盾。
但毕竟内地电影市场存在着审查制度(所以《低俗喜剧》也只能是作为本土化港片在香港地区上映,未能进入内地市场),《疯狂的导演》并不走《低俗喜剧》式的“低俗”路线,而是通过制片人、导演与不同的人物打交道来制造娱乐效果,如那场制片人去借高利贷的戏便很幽默,或者是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想法形成了一种错位式的幽默,比如王宝强、焦恩俊这两个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粉丝群体的偶像被穿插在一起,这些大杂糅的拼贴,带来了不少的笑点,还有对于当下电影人所面临的困境的娱乐性。
毕竟,尽管当下内地电影市场已经很火热,但是绝大部分影片都未能进入市场,也未能取得回报,自然的一些制片人、导演寻找创作资金也就会面临着种种的困境。
另外,《疯狂的导演》里也存在着一些的温情,不仅是“片中片”的刘烨与徐帆之间的那种相知相守的爱情,也有制片人与导演的兄弟情、制片人与母亲的亲情等,为影片带来了丝丝的暖意。
多年前的一部《疯狂的石头》成就了内地小成本电影的传奇,除了单纯搞笑之外,题材和叙事手法上的巧妙创新让观众眼前一亮,开辟了小成本高回报的先河,随后《疯狂的赛车》承其衣钵,又赚得盆满钵满。
“石头”和“赛车”之后,疯狂系列第三部迅速繁衍着,《疯狂的导演》再次精彩来袭,如何用小成本影片再次引起蝴蝶效应成为了影迷和专家的一致期待。
《疯狂的导演》以轻松诙谐的手法讲述了一部电影创作艰辛和荒唐,以荒诞的表现手法,揭露影视圈的残酷现实。
并且通过戏中戏的巧妙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一连串另人捧腹的精彩故事。
影片讲述了以一对奇葩的导演和制片人在拍摄电影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奇奇怪怪与匪夷所思的状况为主线,一个怀揣大梦想的无名小导演,因为自己的电影梦拍摄了一部电影,但是拍摄途中出现了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停一切工作。
为了让梦想能够顺利实现,于是导演与制片人开始了他们的拉赞助之旅。
该影片无论是导演、演员亦或编剧、剪辑来说,都充斥着疯狂系列的影子。
在拉赞助之旅途中,高天、张殿伦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奇葩投资商,发生了一系列无厘头的搞笑囧事。
强有力的制作班底和珠玉在前的例子,也使这部影片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人气。
在观景过程中,娱乐码头整个过程都是愉悦的。
因为像该影片这样以搞笑为本务,真正回归电影的本质的中国电影着实难得。
自电影诞生一百多年以来,娱乐一直是电影的本质要素,甚至是第一要素,但中国的电影制作者们似乎着了魔,一定要把电影里灌入那些故作高深、国家民族大义、政治导向正确,因而很多影片都成了道德的注脚、政治的下脚料,这让观众真正在影院里轻松的笑变成了一件难事,而《疯狂的导演》上演了戏中戏,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这正是一次搞笑的本真回归。
电影中的戏中戏与导演、制片人被连续悲催,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桥段。
今年就有诸多这样题材的影片上映,例如《大片》、《北漂鱼》等。
而《疯狂的导演》故事精彩完整,剧情跌宕起伏,笑点不断,高潮迭起,因此吸引了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众多明星的加盟,形成众星捧月。
为了导演和制片人的梦想,众星显得更加的疯狂,在皑皑大雪覆盖着的东北丛林中,演绎着“杀马特”意味十足的战争场面。
另外,从中国电影产业回报层面来说,票房成为了唯一的投资回报方式,植入广告在影众的极力排斥之下已并没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疯狂的导演》却别出心裁,里面最大牛的广告植入,就是徐帆、刘桦、王宝强、焦恩俊、金铭等均以现实的明星身份加入。
因此,《疯狂的导演》采用的多线叙事的炫技手法、从复杂的人物关系衍生出笑料密集却又经得起推敲的故事。
对没有“性欲”的冯小刚和只追求画面美的张艺谋等大片导演来说,小成本影片已经成为中国影片的发展趋势。
今天与我扯淡了一下午的某位同学,曾发过一条微博,说在星光天地的咖啡厅闲坐着时,周围好几桌都是在聊电影项目的。
由此可见,现在这个电影市场到底是多么繁荣,或者说,多么疯狂。
《疯狂的导演》讲了很多电影圈光怪陆离的事,戏中戏里的“乡村爱情谍战动作大片”也可以从某些电影找到影子,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小导演,在自己的修仙之路上遭遇种种坎坷,好一部电影界的凡人修仙传。
《疯狂的导演》的故事是双线交叉进行,主题故事是年轻导演和他的好友制片人,为了给一部电影拉投资四处拜码头,而复线则是戏中戏,众多明星出演把投资人的种种想法实现,演出了一场电影大戏。
现实与梦想齐飞,残酷和荒诞并行,这是一个关于电影的黑色幽默,每一个被现实操控的电影人都一边喊着梦想,一边被金钱折磨,凡人在成仙入圣之路上,必经九九八十一个磨难,才能走出自己的光明仙道来,这份炼心之路走得令人唏嘘。
主线情节上,导演(高天饰)与制片人(张殿伦饰)与各类玩票的电影投资人的谈判颇为原生态,相似的经历我虽然没有过,不过也见过一些些,可能在很多有钱人的眼里,电影是文化,但还是一门生意,如果是知名导演,可能为了攀关系,送钱都是没问题的,可是面对有想法的新导演,那种我比你懂行的姿态多半令多数新导演心生不忿,可惜有钱的是大爷,不伺候不行,才有了影片中那一场场的茶局、泳池、会所的高屋建瓴般的奇异谈话。
这种混乱的现实与错位,构筑了本片的基调。
在影片中,随着投资人的各种点子冒出,不断增加你意想不到的人物,徐帆、刘桦、焦恩俊、金铭、王宝强……影片的明星阵容蛮强大的,飞机空投、野战突袭、雪地追杀等大场面也有,影片中各种元素疯狂混搭,也贡献了影片的不少笑点,有激凸才有笑感,不得不说决定投拍电影里高天这位新导演的投资人们,想法还是颇为潮流化的,而且把电影拍摄当金钱豹的自助餐来拍,各种抢眼镜头皆有,大面积轰炸银幕,影片的类型全方位覆盖,这想必也是很多电影投资人曾有过的想法吧,此番在《疯狂的导演》这部电影里终于完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大杂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迈过这段疯狂经历的导演,破茧而出之时,会给观众们带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疯狂的导演》在影片最后留下了一个光明的结尾,至少,电影这个世界是成就梦想的,有黑色的一面,同样有着梦想成真的真正一面。
最近烂片叠出啊,这部我虽然没看过,但是疯狂系列只有两部。所以但凡冠以疯狂的其他电影都是对自己没有信心,都是烂片
真的 很不错的电影!反应了很多当下的诙谐幽默感十足!
有一种电影叫浪费时间
有点看不下去了,渣就一个字
呃,演了电影导演拉投资的心酸
同样是吐槽现代电影业,“低俗喜剧”的处理有意思得多,整个片子哪里喜剧了……哪里在讲故事了……一大群人晃来晃去想表达个毛啊
这是电影?。。。
虽然不好看,也没那么尬
展现了导演拍戏前的窘况 几位腕也只是戏中戏
导演拍个片子这得多难啊,就搞吧
一帮蠢货!
看了十分钟看不下去了。
我就没见过这么差的电影……
这样的片子就是纯粹浪费时间。
7分钟那个是啥手机?
烂片,浪费带宽。
这。。是。。啥
已有资源,已经收盘
嘲讽的味道好重,不过有点意思
这海报让我以为导演是草泥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