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网剧把自己笑成这样。
剧情没有什么,亮点就是男的穿越成了女人,然后因为性别的错乱引起的心理混乱和行为差异,导致笑料不断。
最后女主居然真弯了,我也是醉了。
这剧最好笑是因为制作粗糙导致的各种笑点。
比如服装,真是又雷又好看;比如耍帅,那由风带动的造型,真是笑果明显。
剧情前期还好看,后期烂尾。
然后主创们长得都不错,挺养眼。
前几天被《太子妃升职记》魔性安利,于是一口气追了十多集,简直尴尬到停不下来!
这简直是一部随时都在天打雷劈的电视剧,可怜的皇亲贵胄们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太子穿着裤衩,露着两条大白腿就上了战场;而后宫娘娘坐地八卦,只能靠着嗑瓜子;更为离奇的是,每个人的廉价白纱衣服之外,都装饰了绳索样的谜之捆绑,而战场上的王子们,身后都挂着一个神奇的大蚊帐。
更为神奇的是,这剧毫无逻辑,故事线能省则省,开头明明说好要夺嫡的,结果自始至终没出现的皇帝用一纸驾崩就直接让太子登上了皇位,大帅比九王只负责在每集来去如风的出现一回,和太子妃在男厕所或者女厕所见见面,撩撩情,然后就什么也不干了,说好的宫廷内斗呢!
摔!
而我们的男一号太子,也只负责一件事,静静的面瘫着装逼,但是竟让人感到谜之可爱,啊,只能是因为帅!
每次看到这些身裹廉价白纱的演员们一本正经的说台词,真的好想问问导演是如何调教他们不笑场。
而我们太子妃的人设更是神奇,是一个男性身份的穿越者,每天头疼的就是怎么可以不和太子那个那个,啊,简直不能细想!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当太子对太子妃动情之时,熟睡中的太子妃竟然肆无忌惮的开始放!
屁!
这音效简直不要太逼真,真是隔着屏幕发自内心的为太子感到可!
怜!
可是真的,太!
好!
笑!
估计是因为我们在一本正经假模假式的烂电视剧里压抑太久,这么一部剧简直就是一场清风!
全神贯注的看各种宫斗与夺嫡,到头来到底是谁侮辱了谁的智商?
而所谓的浪漫爱情,真的有时候会感到非常紧张,那跳舞时的屏息凝视,那西餐烛影下的浪漫对酌,真的要每个细节都要分毫不乱,可是,万一牙齿上沾了口红怎么办?
憋不住放屁又会怎样?
更为难得的是,分分钟都能看出这剧组的预算捉襟见肘,但是好钢都用在了刀刃上!
即便是所有女演员都化了一样的妆,使了同一支口红,但是每一个都是好看的,而且是天然的好看,不是网红脸,甚至连太皇太后都好看!
除了这些,在各种奇葩低廉的美工布景底下,每个镜头都意外地讲究,假树假花经规整的构图,散发出的逼格比影楼风高了不止一点点!
所以,既然看剧是为了消遣,何妨我们消遣的彻底一点,不是硬捣肋骨的煽情,也不是硬挠脚心的搞笑,没有一本正经地装逼还装不好,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教你治国平天下,那么这样的电视剧,即便雷一点、穷一点、污一点,又何妨我们笑得开心呢?
记得这部剧是和芈月传同一时期在乐视视频上播放的,追芈月的时候也看到了很多太子妃的广告,当时的我因为甄嬛传成了孙娘娘的骨灰级粉丝,也因为从来只爱看那种服化道精致,有历史感的剧,所以对太子妃雷人的画风嗤之以鼻,讨厌这种恶搞的剧,可是呢,高中毕业的时候我还是把这部剧找出来看了23333,可能是因为那雷人的画风和鼓风机已经深深地映在我脑子里了吧😂😂😂开始的几集,边看边在心里不遗余力地吐槽,那衣服,那鞋子,那台词,羞耻尴尬😂😂😂,可吐槽归吐槽,我还是把它看完了,也就明白为什么当时大家都说这是一部有毒的剧。
确实它是在恶搞,可是也是在用心恶搞,剧组虽穷,但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最好,剧组是在用心作剧的👍前面的剧情很不错,后面的就有些尴尬和狗血了,演员都很契合,get到了张天爱的颜,四美妃也真的很美(//∇//)
芈月传接近收官,太子妃风头正盛。
一个是高调宣传拉足期待,最终被差评口水淹没;一个是低调自嘲没有期待,最终被用户强行推高热度。
一个大肆宣扬自己制作精良诚意十足;一个毫不掩饰资金短缺服道低廉。
一个是电视剧,受众包括电视机观众和网剧用户;一个是网络自制剧,受众只包括网剧用户。
当芈月传因自身质量太差而被群踩群喷时,只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基本的因果关系属于正常的“艺术-鉴赏-评论”范围;而当太子妃升职记虽然质量也差却因口味独特,而被群捧群赞时,这时候便不是一个正常现象了,因为基本关系已经超出了作品赏析的范围,甚至是一种独特的群体心理在发挥作用。
首先它当然是一个影视现象,包括影视自身的特征而引发的用户反馈;其次它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作用系统复杂而微妙,待此后细细分析。
---太子妃看到20多集,说实话对后面的剧情发展已经不感兴趣,若非百无聊赖恐怕也不会继续看了。
既然有几位豆友希望我更新,我也把分析给写完吧。
一.关于太子妃的传播现象首先,大家须得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开始看《太子妃升职记》?
于我而言,在被《芈月传》的拖沓狗血剧情整得每天愤懑难当的那些天,忽然看到了一部以“有毒”作为卖点的网络剧横空出世,因而好奇心被拨动想要一看究竟。
只怕那些天的朋友圈,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这么一条“小心有毒,太子妃美翻了”之类的微信文章。
文章大概这样做营销:演员颜值逆天演技不赖;剧组赤贫,衣服淘宝款,只有一台鼓风机(此处专用于打《芈月传》耳光);剧情逗逼笑点暴多,男穿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一些号称“自来水”的群体号称:根本停不下来!
一篇微信文章赚足了用户的好奇心,一种“根本停不下来”的言论氛围让你迫不及待融入大家。
这边是太子妃的良好开端。
然而,卖点也就这些了。
所以到太子妃收官的那几天,并没能引起第二次社交媒体讨论高潮。
不论如何,这是一个聪明的营销团队,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快准狠地抓住了重要的卖点,做的一次非常成功的营销。
二.太子妃抓人的地方在哪里?
1.颜值抓一个丫鬟都可以去《芈月传》里当花魁了。
张芃芃、绿篱、某良娣,颜值妥妥都八九分。
看了这个剧才知道,原来那么多颜值爆表的女孩是没机会在大剧里露脸的。
合租的妹子也说了,看这部剧因为里面的人长得好看呀。
2.情景剧的表现方式这部剧在整体上是电视剧的布局方式,便是从一开始到最末都围绕一个事情进行,每一集之间是互相承接的关系。
这和情景剧(如《屌丝男士》《家有儿女》)每一集封闭、互相独立的结构大不相同。
然而,这部剧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带给观众情景剧的观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每集时长短、互相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虽然总体上所有集数都是单线串联关系,但是因为剧情比较弱,所以前一集的观看与否并不会十分影响后一集的观看。
观众甚至可以只看笑点而不在乎剧情。
人物数量少、关系简单。
主要演出人物来来去去不超过十个,很少出现新人物,更不会出现人物庞杂(如群演汹涌)的场景;人物的关系较为简单,基本上以“结盟”“互助”“对立”几种形式存在;空间简单、多为室内景。
有心者可以数一下这部剧中出现的空间背景,来来去去不过是太子妃寝宫、太后寝宫、皇帝办公室、江氏幽兰殿,基本上都是一个被包围起来的空间。
除了江北一段有室外自然空间展示,其余几乎都是搭好的空间里进行。
靠对话推动。
简单的空间、人物行动等,决定了剧的推进只能用对话来进行,所以,这里出现一种极其情景剧化的观看经验——就是不停地看着人物坐着对话。
当然,人物对话的语调、发音等都会比较夸张做作,以此调动观众的情绪,掩饰单调的空间背景等。
肢体语言夸张、作用主要是搞笑。
人物的肢体动作相对夸张,如宋医生的滚、绿篱揍赵王等,许多时候并没有叙事功能,主要是为了调节气氛。
张芃芃的独白。
对着镜头独白——与观众进行交流,这种方式经常用于制造间隔作用,也就是让沉迷于剧情之中的观众猛然醒了过来,明白眼前所见不过是一场戏。
当然这部剧的各种“不现实”已经使它没有了让观众入戏的能力,但是张芃芃的镜头独白,还是创造了一种去戏剧化、去神秘感的效果。
情景剧对当前的网生代观众有着较高的杀伤力,适应的是用户时间碎片化、娱乐放松需求大的特质。
3.人物扁平化刻画齐晟是典型的霸道总裁,以至于从头到尾都冰着一张扑克脸,将人物扁平化单面化的同时,却也有一种非常直接的简单化效果。
江氏更是一个林黛玉化身,除了那酷似87版林黛玉的脸,多愁多病身,更重要的是,除了偶尔做点猪一样的低级计谋,其余时间都在自己的宫殿里跳舞和流泪。
这种扁平化刻画大幅度地缩短了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使角色呈现一种莫名其妙的呆萌喜感。
4.屎尿屁笑点多这个大概是很多人觉得自己看得很欢乐的原因了。
笑点虽然低俗,却也能逗乐人。
当然还有许多视觉上的笑点,例如齐晟穿的蝙蝠侠肌肉龟壳装、穿的“龙袍”是黑衣服上秀了一条金鲶鱼、北江时每人身上自带窗帘画框。
5.剧情弱却一直在叙事相比于满屏幕假人假情的《芈月传》中大量的抒情段落、各种为了凑够81集而旁枝逸出、拖沓不堪的戏码,这部神奇的、从头到尾基本没什么情节的《太子妃升职记》,居然让你觉得节奏还挺紧凑的,基本上每个段落都讲了一些事。
三.这里没有宫斗张芃芃的升职,开的挂也算是史无前例。
一出世就是太子妃,出身高贵母家给撑腰,皇太后眼中24k无瑕疵,还有九王的爱慕杨益的帮助。
唯一的障碍据说是江氏,可是这猪一样的对手所谓的陷害都被齐晟掌控在手,张芃芃基本不用申诉反驳喊冤只需要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就行了。
还有据说不得宠,可是因为男穿女自带光环,剧还没播到三四集已然斩获了齐晟的心。
四.这是一种纯粹的90后文化最大的一点感触就是,《芈月传》试图拿它前后矛盾bug百出的剧情来劝说观众它做了一个多么恢弘的历史史诗,但事实上这么做让不少人都有一种智商受到侮辱的气愤。
但太子妃不,一直十分实诚不摆谱。
某种程度上,太子妃更像是一个娱乐产品,而非艺术作品。
也许用户们需要的,只是一种智商被尊重的感觉,只是一种产品知情权,就是我最终得到的和我的预期是一样的。
这是用户文化主宰剧目口碑的时代。
————————————And,刚刚写完就听到有人说该剧目被下架了
今晚在编辑新闻,看到一篇“今年上院线的200多部影视作品,其中只有10部获得某专业电影网站7.4分以上,《老炮儿》、《大圣归来》都8分,并列第一,《万万没想到》5.7分,《恶棍天使》4.5分,《汽车人总动员》2.2分最低。
而在200多之中,只有105部有得分,也就是说,还有90多部烂到没分”。
是啊,所以,纵然很烂,但为了不至于烂到连分都没有,一些制片方甚至故意往烂了拍,然后利用民众的“审丑心理”恶意炒作自己,这种行为,比烂片本身更烂。
想到前二天,和一个记者朋友聊了聊,娱乐版块让她做这个号称“穷也穷得坦荡”的雷剧。
可这个戏,完全就是山寨,就是一个低劣的恶炒,什么“穷也穷的坦荡”啊,不就是“不要脸也要红”嘛。
她不想做,想写写刚刚去世不久的爵士名伶natalie cole,但,无声无息了。
很多时候,我也在媒体对受众在迎合还是引导的态度上纠结,但我真觉得遗憾,这世道,你认认真真唱一辈子歌,未必抵得上人家一次低劣的恶炒。
我就奇怪了,很多人为什么那么贱?
就像以前有则新闻,某地开了个餐馆,以“给你提供最难吃的食物,最恶劣的服务”为噱头炒作。
明明知道别人拿你当傻逼,干嘛自己还要去当这个傻逼呢?
正因为这样,低劣的东西越来越多,底线越来越低。
所以,我会特别恼火,虽然我一向奉行“关我屁事关你屁事”的八字方针,但这种时候,我就极度想和那些傻逼死磕到底。
这些恶炒,别说推,连骂都觉得是在帮他们炒作。
干嘛不直接选择无视呢?
或者,你管不了别人,总能管得了自己吧,选择无视,也算对得起那些认真做事的人了吧。
你说,反正现在的媒体自己也没啥态度,总是跟风狗,这种报纸干嘛就不能痛痛快快的灭亡呢?
非得找出理由存在,竹简和甲骨有这样婆妈过吗?
<图片1><图片2> 先放两张太子夫妇日常。
我是被秒到了!
清新的简直不要不要的!
太子妃升职记这个名字确实我第一眼是不会看的,舍友推荐了一下我就想随便看下就关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现在乐视会员一枚(☆ω☆)。
每天各种刷,不能自拔(☆ω☆)。
前面好多人已经吐槽服装道具剧情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我就赞扬一下演技和颜值吧,原谅我是颜狗。
<图片3><图片4>
好久没看到这么清新大气的美颜了!
爱爷真是要妩媚够妩媚,要英气够英气,要美艳够美艳,要胸有胸,要腿有腿,要锁骨有锁骨,说她像很多女星,我说吧,像谁不像谁,不过是成名早晚而已,如果她成名早,大家就会说别人像她了。
反正不管像谁,我爱爷都够有辨识度,秒杀一众女星,她不是最漂亮,可她是那种大气的美,越看越有味道。
况且,有演技。
不夸张的说,眉角眼梢都是戏。
有人说,这个女主的人设好所以招人喜欢,我反问句,人设是靠演技撑着的,你随便找个花旦来演个试试?
反正我自看了她一眼,从此潇湘是路人。
突然就对原来喜欢的明星无感了(☆ω☆)。
就像另一半,不是不爱,只是没遇到那个,对的人。
现在我每天日常就是刷微博,算着日子等更。
跑男贝尔我都无感了,原来我可是每期必看的,现在没什么比太子妃升职记更能治我毒瘾的了。
两年前在奥斯汀电影节上有机会和纸牌屋编剧Beau Willimon寒暄,问他怎么看纸牌屋在中国发行。
他说不看好此事,因为大部分感兴趣的中国网民已经都通过盗版途径看到他们想看的了。
他的语气是比较懊恼的。
尽管他当时已经名声大噪、在LA买了近海豪宅,还是很生气中国人不花钱就看他的心血之作。
对于中国市场, 很多美国影视工业的从业者态度都并不微妙,他们其实很果断—— “远东太远,意识形态的不同、政策的荒谬、观众的付费习惯的差劲,我们不约;留给中国人自己玩吧。
” 我上学第一周, 非裔美国女老师就跟我讲,中国市场那么大啊, 可我们好莱坞基本进不去,你在美国学了工业知识,毕业之后可以去加拿大发展——言外之意是:“我们西方这一套在你们国家不受用,就业上面我们也帮不了你,还是去找加拿大吧!
” 到我快毕业的时候, 老马还给我带了一份时报,是讲在中国拍电影的政策要求,他说:你还是别回去了(你又不娶我咯)。
中国文化消费市场 ,在我的美国老师包括当时的我自己心里,就是一块贫矿。
我们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经济技术去核算这块贫矿的价值,我们即看不起它的不文明,又害怕我们的那一套游戏规则被它的野蛮吞噬。
我们非常傲慢,又无比自卑。
更重要的是,我们… 又不是我们,出了课堂,“我们”只是我和他们。
新大陆上的他们可以不知道、但我不能不知道、世界上相当数量的矿产资源,多取自大而贫的矿床。
Beau Willimon和所有的编剧、作家、创作者一样,不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窃取。
我们都希望非物质商品能够在市场上寻得识货的消费者、高品质的戏迷票友,他们即捧得了钱场,更捧得了人场;这样,创意工作者才可以和其他行业的人一样、一分钱一分货的体面的活着。
但讽刺的是,正如西方以低廉的价格消费南美和东南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一样,这些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也以近乎不花钱的价格消费了他们的影视娱乐工业:你喝着我的血汗咖啡,我看着你的一元大片, 世界人民以非常朴素的方式输入和输出、互通着有无。
这个事实和Beau们的理想的差异,实际上也就是基本需求到审美的距离。
贾樟柯曾经在我不相信你能猜中我们的结局的宣言里说,如果没有意识形态的控制,第六代电影的的观众会和它的导演同步成长,而现在观众的成长已然晚了十几年。
他的意思是今天中国影视市场上的观众,是有着约会约炮刚性需求的观众,距离能审美、能包容多样性还有十几年的路要走。
而我其实不相信,观众的成长周期是和植物一样、以太阳年计算的。
我总是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有着非常浪漫的信心:从地下到市面,不一定要从头开始。
事情的迅猛程度有时候就像我和贾樟柯的爱情(主要是我对他的),一发不可收拾。
比如,我不是搞笑,真的很严肃的要拿乐视的新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举个例子了。
太子妃升职记是晋江等各大言情(尤其是耽美)文学论坛十几年来辛苦低价耕耘以后的一次爆发。
晋江的签约作者每千字、每次被阅读是0.018块钱入账,写作在这里即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
比起在华盛顿广场卖诗的小女孩,这里的作家何尝不是在另一种血汗工厂里劳动呢?
这当然也和读者观众素质有巨大的关系,毕竟晋江的读者不是清华里泡出来的高晓松老师,能从霸道总裁和调皮王妃的故事里读出诗和远方,很多人只是在课堂和办公室的苟且间出来开个廉价的小差罢了。
但是这个巨大的贫矿居然孕育了LGBT世俗文学、完成了性别研究社会调研的阶段性使命!
要知道美国也是2015年才出了首部以transgender为主角的网剧透明人生啊。
不过半年,中国观众就能在本土剧的画面上弹幕发问:这到底BL?
还是GL?当然这并不代表着,我们的LGBT群体,在基本社会权力上也只差美国6个月了啦,这一块还是需要更多的李银河和潘绥铭,和激进主义分子去争取。
但就文化而言,文化是可以脱离社学会成果而繁荣的——不用有人去游行,也有过亿的观众能够接受张鹏对着镜中的张芃芃的身体说,从今以后这个身体就是我,我就是这个身体。
这让我想起了伍迪艾伦的一个笑话,说他看见一个女人,于是摘了眼镜要毫不仁慈的展现一下男子气概,他们一件一件的宽衣解带,等到双方都脱了裤子,他才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是镜中的自己。
人类了解、接纳自己,往往比人类社会了解人类要快。
故而商业运作也好、意识形态控制也罢都不能制衡我们在看到好的内容的时候引发的由衷的共鸣。
很多东西只不过是还没有社会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名字罢了。
太子妃升职记的收视奇观得意于内容,也仰仗于气质。
原著作者这两天还在微博上表示自己也买了乐视会员看剧去了。
网友观众都在调侃太子剧组经费紧张,配色大胆、用料廉价闪瞎狗眼。
我看导演的采访也忍俊不禁,有一段说本来要把太子妃的宫殿刷成Tiffany蓝的,结果买到的油漆质量太差、成了观众看到的效果。
也不知道侣皓吉吉是故意搞笑还是一本正经的,反正文字访谈也看不出来。
他说服装设计他参考了了2014-2015年所有欧洲大牌走秀的当季设计。
整体效果是想做成美国恐怖故事那样的。
不管他出于什么意图说出这些话,我都觉得他的眼光不逊欧洲秀场、美恐剧组。
因为他已经天然具备campy浮夸的气质,并且非常自信。
这是非常可爱、率真的。
不论导演本人和他的父亲的性向是什么,他都让我想起天使在美国里的男孩们,他们谦卑的靠着小型家族信托基金漂在Off Off Broadway,又非常强韧的坚持着自己的生活审美。
因此不管是窗帘布罗裙、垃圾袋龙床、还是塑料盆景,在其他观众的弹幕助攻下,我们大家也都大笑三声,愉快地收下了。
毕竟气质和价值观的统一才文化艺术界一票难求的啊。
太子妃升职记的服化道具,还有两场性别混乱的探戈舞让我想到了华丽摇滚。
“那种完全的炫耀式的华服,夸张而耀眼的妆容,模糊不清的性别分化和摇摆舞似的音乐节奏,都是一种年轻人心理情绪的宣泄和自然表达。
对于人天生就具有的异性和同性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的深层次挖掘。
” 华丽摇滚的爱好者曾效仿王尔德佩戴松绿石,而”耽美“在日语里也有唯美主义的意思。
我们没有迷惘的一代、没有垮掉的一代,没有大麻,没有爱和和平的选择。
家境优渥的中国中产阶级年轻人很自然的开始思考如何自我表达、娱乐生活。
这种现象还真不能概括为乐视剧组穷,相反的,这是大面积的“小康”。
太子妃升职记热播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了多看8集,去了美国回来以后付费习惯依然很差的我还是去淘宝买了一个月会员。
卑微的三四块钱并不是pay respect to,而是pay for内容。
而这篇文章倒是真的pay respect了。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在豆瓣玩耍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是个游戏党,一年也看不了几次电视,大部分休闲时间在打游戏。
我每年看电影的时间远远超过看电视剧的时间,几乎每周一部。
(题外话按“空格”可以跳过:暑假一连两个月的国产影片保护,我这种规律的电影迷简直要给他们跪了,实在没有可选的片子我一连看了道士下山和大圣归来,差点都要去看栀子花开了,本尼的模拟游戏拯救了我。
但是你们造吗?
这片子很多影院都不给排档,排档只排VIP厅,我忍痛花了两张红票票,在VIP厅裹着毛毯吹空调,肉疼着看完的电影,倒真是个好片子哦。
)今年电视剧(国产)只看了琅琊榜,还有某月传(那个我还是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泪,他们家黑子很可怕的,贴吧发帖子分分钟删你是好的,不好的追着你人身攻击直到你自己删了为之哦,我同学都气的不要不要的,还是我机智,看了十集默默的弃剧了,我不说啥我也不看了。
)我其实是很懒的,我一直以为自己会给一部震撼人心的、挖掘人性的、直击灵魂的电影写一个长评。
但是每次看完一部好片子,我就默默的看看豆瓣,然后给豆瓣上的好的影评在心里点个赞……打游戏去了。
(懒,就是这么霸气╮(╯▽╰)╭)昨天拉晚刷了太子妃升职记,我的内心是咆哮不能自已的状态!!!
他们在微信上安利我这部片子,其实我一直是拒绝的啊!!
拒绝的啊!!
拒绝的啊!!
我不太喜欢看电视剧(国产)(美剧我还是看的,有的美剧真的很震撼人心。
),所以看的真心很少。
网剧嘛,混迹B站多年也从来没翻过那个区域。
昨天中午不太想午休,而且发现之前看动画片充了乐视会员,就干脆去看看太子妃升职记。
明明道具如此简陋,为什么每一个画面都能当艺术摄影定格来看??
明明剧情那么狗血,为什么我笑的前仰后合不能自已??
明明演员服装那么接地气,为什么我就是被大总攻芃哥、冷漠冰块脸太子、腹黑气质男九爷、装疯卖傻绿王爷萌的不要不要的??
美的不要不要的??
昨天下午断网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你们绝对不能理解我看了几集之后,强制断网没有后面的剧情可以看的那种挠心挠肺的赶脚!!!
可算煎熬到晚上回家,直接抓着手机联网看后面的剧集。
明明我是不萌百合的,结果看到芃哥把妹技能刷出来就冒星星眼。
明明我是不萌狗血BG的,但是看到太子和芃哥相爱相杀别扭试探怎么就开始捧大脸少女心了??
明明我是比较萌BLCP的,但是这个剧我居然一点腐心都没起,只是觉得全剧都TM是芃哥的后宫,所有的美女美男纸都快点被芃哥壁咚!!
今天一早我就开始给屋里其他人安利,不接受安利的直接威逼利诱带去看一集。
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嘛,要中毒大家一起中,谁也别跑╭(╯^╰)╮。
我知道演员用词很现代,反正时代架空;我知道穿着很暴露很搞笑,反正时代架空;我知道道具各种穿帮,反正时代架空。
明明是有硬伤的存在,但是导演满满的诚意,演员爆表的演技,大家一本正经的搞笑,让我实在无法去在乎那些所谓的硬伤,哼,反正时代架空╮(╯▽╰)╭。
看太子妃这剧就和看恋人是一样的,明明有一堆毛病存在,但是所有的所有都抵不过一句“我心悦你”。
我心悦你,你在我心里就是最好的。
无论你有什么毛病存在。
反正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事物。
反正你用你的诚意做到了最好。
反正完全客观的评价不存在,人嘛,都是主观的。
区别只在于,我承认我主观,有人不承认但是的确很主观。
(对,我说的就是打一星的有些人。
之前琅琊榜也是,如果是你自己认为不好看给一星,无所谓,那代表你自己的意见。
但是那些写着觉得还行但是为了拉低分数给一星的,很搞笑。
你认为世界应该以你的标准来恒定吗?
你觉得应该高就得高你认为应该低就得低?
真是傲慢啊。
)
不得不说这是继武林外传以来,让我看的最欢乐的一部剧。
追小说的人都懂得,电视剧很少能和观众想象中的画面切合的,这部剧却多处让我惊喜。
以前看过小说原作的,文笔轻松浮夸,挺喜欢的。
作者其它的几部作品比如和亲公主,淑女本色这些也都不错。
在把小说内容忘得差不多的时候,竟等到了拍成剧的这一天。
电视剧有颜值,有色彩,演员们表情很到位,做作的那鼓劲儿让人不禁的乐。
遗憾衣服,场地这些硬件不停的提醒你这只是个网剧的成本,真是可怜儿的。
导演品味还是不错的。
灯光柔和,妆容洋气。
虽然出场必有风的梗搞笑的有些尴尬,但画面确实还算唯美的。
出镜最多的那棵大只樱花树,看着假的不行,但姿态和色泽设计的尚可忍受。
白色砂石路配着混搭风的主子们,看人恍恍惚惚呀。
江映月一袭白衣,乌黑长发披背,头后系着一朵白色绢花,一身月白纱裙,可怜楚楚的依偎太子肩上,简直是言情美图的写实画像啊!
后花园幽会这一幕把我对导演的佩服之情提升了好几档。
太子妃那活脱脱的女汉子一个,演技妥妥的。
喜欢她把每件淘宝款的裙子,穿的仙气儿十足。
肆意飞扬的长发,古灵精怪的眉头,缤纷颜色的渐变唇妆,满足了我对小说的女主的幻想,哈哈。
每次内心OS那里都是亮点,特喜欢这一部分。
绿篱这个小丫头卖相不错,人物性格拿捏的很好,演的很走心,代入感挺强的。
太子冷酷够了,霸气不足啊,看了几集后还挺喜欢的。
头两集出场的发型和衣服真是虐的我无力吐槽啊,导演任性了。
九王是各位公认的帅哥加暖男了,可惜角色塑造的不够饱满,看后面表现如何吧。
看了近三分之一,喜欢导演细节处的搞笑,不装逼不做作,可能因为资金导致剧情表现无力,场景局限单一。
如果按照片尾MV的水准走,必定是部年度好剧了。
虽然各方面简陋了些,但有演技和颜值撑着,弃芈月传追太子妃了!
这个标题源于我和闺蜜的一场对话,“太子妃什么时候才喜欢太子啊”,我想,大概从她见到白莲花不吃豆腐只吃醋开始吧。
会员版目前开放到23集,太子忙着激发太子妃的嫉妒心,太子妃忙着做两手准备为太子献殷勤。
虽然张芃芃有没有携带嫉妒这种女性出厂配置很令人怀疑,但是值得高兴的是,太子妃看到江白莲,画风终于不再是“啊呀这个姑娘真是肤白貌美可推倒”,而是“退散吧绿茶婊”。
也算给了绿篱这个没机会变成容嬷嬷的软妹子一次发挥余地。
原本垂涎后宫佳丽就像老鼠掉进米缸里的张芃芃从吃豆腐演变到吃醋,bl bg gl齐飞,一时傻傻分不清楚。
who care?
会看这部剧的本来就是颜值狗,就把深奥的问题丢给社会学家去研究好了,我们只看脸。
不信?
你让太子or九王360度自转维持20分钟好了,照样一群姑娘cos宫廷四美,没节操的流口水。
至于我,可女王可萌妹可妩媚可机灵能放屁敢装死的太子妃完全戳中我的萌点,你就算在鼓风机面前甩着裙子长发飘飘嫣然笑她35集,这安利我也吃。
微博上有人发这部剧的服装,原来雷的我七窍生烟的凸点肌肉小马甲,背上不知所谓的木架子全是来自某秀场,倒是我out了。
还有我刚猜测创意来自国粹延伸,下一刻背插几根旗帜的京剧串场快递员就出现了,好吧,导演你赢了。
不过至少我体会到了一点,有诚意和有钱,果然是不能画等号的。
穷剧组假布景照样搭出有心意的人工画境。
随便哪一帧截下来都能当桌面。
反正本来就不是历史剧,何妨开心就好,雷的你high,雷的你倒,雷到你觉得这个新年过的很美好,因为有一群人是一本正经的在逗你笑。
——————最后,这个结局,真是没想到啊。
一边嚎着架空也要按照基本法啊一边看的停不下来...(不是黑)爱看韩剧的男生真的是正经直男??女主倾情演绎什么叫我把你们当兄弟而你们却想上我,女主美哭我的同时帅的把我弯成蚊香(`д′*ノ)ノ
过年没事的时候又重看了一遍,还是真好看啊。已经1080p收藏了,算是达到我有时间可以多看几遍的水平。吕皓喆已经加入我喜欢的导演名单了,虎父无犬子,希望重现海岩剧盛世地位。
这剧有毒!( ̄Д ̄) 剧情混乱,服化又差,场景又像80年代小相馆艺术照,对白也雷,逻辑还怪。但是就是看一集想两集,跟吃油炸臭豆腐或者猫山王榴莲一样停都停不下来。
三觀儘毀
已经安利给了众人&#39;ㅅ&#39;)/这是一部雷萌并存 百合搞基玛丽苏都有的神剧!莫名超戳我的萌点 刷了n遍根本停不下来!造型布景画风清奇但仔细看还是有很多亮点!角色颜值演技配音都炸裂!男穿女设定挺雷 没想到却意外好看 女主一点都不矫情讨人厌 反而很出彩 表白!就是更新的太慢啦 根本不够看!
挺好玩的,别当个正剧看。。颜值高,自带吐槽很欢乐。。九王的配音是我最爱~~魏超魏超魏超!后记:从女猪当上皇后,就越来越不好看,泼足狗血!男猪莫名圣母,女猪莫名精分,九王莫名情圣这样的人还想争夺皇位?29集以后直接没看,面瘫霸道总裁和傻白甜的狗血小言剧,遍地都是,何必看你这个大烂片?
天雷滚滚,女主离开了导演的滤镜就惨不忍睹。
我真是太污了→_→
雷归雷,优点也不少。演员很美,演技在线。穷剧组也是各种想办法自力更生。水下戏真的是水下戏不是干演啊。打光好,画面美学还是蛮讲究的。我这个分肯定是给高了我知道,因为这是我最爱的作者所以要支持下。希望天润拍阿麦也能靠谱。阿麦可经不起恶搞
哗众取宠
可供消遣的一部剧,看着还不错,就是有点烂尾
低俗
污到现象级的网剧,7分。
这剧刚开始看的时候真是欢乐的停不下来,但但后面就开始狗血了,芃芃爱上太子后就走下坡路,后来有事我没来得及看,但直到今天,后面的我也没啥兴趣看了。
本来以为它是中国网剧的开始,没想到就那样结束了。那年真的还蛮神奇的,出了《太子妃升职记》和《上瘾》,可是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不想念看这部剧时的时光,只是有些怀念。#二刷
鉴于被各种安利看了几眼 确实是骨骼清奇 不过几集下来依旧是狗血玛丽苏 腻歪裹脚布
对啊对啊,就是在一本正经胡诌,现在进入调情阶段不胡诌了,反而就尴尬癌了……= =~~虽然本质是个烂剧但因为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有亮点,加1个星星。
尼玛,居然看得停不下来。。。
真的有用心!
一个鼓风机,一个风枪,撑起的一部脑洞大开的另类古装网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