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完美风暴

The Perfect Storm,天摇地动(台),惊涛骇浪(港)

主演:乔治·克鲁尼,马克·沃尔伯格,约翰·C·赖利,戴安·琳恩,威廉·菲克纳,约翰·浩克斯,艾伦·佩恩,玛丽·伊丽莎白·马斯特兰托尼奥,凯伦·阿兰,切莉·琼斯,鲍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0

《完美风暴》剧照

完美风暴 剧照 NO.1完美风暴 剧照 NO.2完美风暴 剧照 NO.3完美风暴 剧照 NO.4完美风暴 剧照 NO.5完美风暴 剧照 NO.6完美风暴 剧照 NO.13完美风暴 剧照 NO.14完美风暴 剧照 NO.15完美风暴 剧照 NO.16完美风暴 剧照 NO.17完美风暴 剧照 NO.18完美风暴 剧照 NO.19完美风暴 剧照 NO.20

《完美风暴》剧情介绍

完美风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五位船员在茫茫大海中和狂风巨浪搏斗的故事。其中,船长是一个叫比利(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饰)的男人。他刚刚结识了新女友,急需钱来过上新生活。然而附近海域的捕鱼量却一直不景气。除了船长,其余4名船员眼下都需要钱来维持个人的生活。于是,他们决定开往一个相距甚远的海域,就冲着那里丰富的鱼资源。 富贵险中求,尽管比利知道前方可能有风暴,比利还是坚决的往前行使。然而,真实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风暴异常狂暴,他们正在面临出海生涯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友情和爱情,在这场风暴中愈磨愈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异空感应猫忍7天之前我的反派夫君谍影特工青铜匕首魔法先生另一个世界丧尸公园黑之契约者2:流星的双子白日末路死亡山地精灵使的剑舞特典迷你OVA变鼠记偷家派对子夜惊魂尽量加油吧!魔法少女胡桃毛泽东和他的卫士查莉成长日记第三季达·芬奇密码鱼美人牢笼之歌:音乐救赎旅程13号子弹永远的莉莉亚肥皂泡最好的我我叫白小飞橘色奇迹花心是一种病小花的味噌汤PRICELESS:有才怪,这样的东西!

《完美风暴》长篇影评

 1 ) 海角七号:内地版和台湾版的区别

我是在去年11月份看的海角七号。

很有趣,竟然是家乡来自离恒春不到100公里的我的老板推荐给我的片子。

那时候海角七号已经在台湾大红,红到里面的男女配角路人甲小米酒宝石珠都火遍台湾,范逸臣早已游完裸泳庆祝票房,北京这里还只是在文艺小青年中间默默地传递。

看完老板问我说,里面都是台语,你们能理解么?

我说,虽然是台语,但这部片子里面的风土人情跟我们三四线城市的乡下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啊。

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那些摆在乡村空场露天的婚宴,那些硕大无朋的卡拉ok设施,那些酩酊大醉的丈夫和在城里没混好落魄回家的小青年,都是无法变化的。

能把台湾的乡土做得如此成功,恐怕就是这片子被称为半死不活的台湾电影希望的原因吧。

看完之后,我不遗余力地向周围人推荐这个片子。

很快,听到说海角七号要在内地上映的消息。

我跟B说,我们一定要去电影院里看一次,就算是贡献票房作为对看D版的补偿吧(当然,相比我看了赤壁三次的记录,这个还不算什么)。

本来说是圣诞档,于是我每天喜滋滋地等着。

可是很快,就传来说这电影不和谐的声音。

我顿时郁闷了,这哪里不和谐了?从头到尾跟和谐没有半分关系嘛!

哦,原来是说殖民色彩太严重,可是,台湾是日本殖民地台湾和日本关系很好台湾老人都会说日本话这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啊。

这么好的一部片子都不公映,那内地还能放台湾的哪部片子?

好在据说是有人和我想法一样,但显然,海角七号已经错过了贺岁档这什么片子上映都能赚钱的档期。

不幸中的万幸是,还赶上了情人节这最后一个算是有点意义的档期。

等来等去,我终于赶到周六清早的第一场半价场次。

也许是大早,影院里只有不到十个人,可能中午之后会好点吧;但看看影院放映的场次,一天只有四场,其中两场是不招边际的时间:海角七号 09:10 6 25 海角七号 18:00 6 50 海角七号 20:20 6 50 海角七号 22:35 6 25 周日也是如此,而上映已经一个多月的赤壁,每日还有两场……一天四场是什么概念?

我记得去年顾长卫的《立春》这样的小众文艺片,一天也是两场。

好吧,不管什么原因,能上映的海角七号总比那一堆不能上映的炮灰电影强很多了。

内地版的海角七号,我能发现的,与DVD版的电影有两处删节:1. 在婚宴上,水蛙倾诉他喜欢老板娘的事情,说到“一只母青蛙后面跟着好多公青蛙”这一段。

这段删掉我觉得算是情有可原,根据内地电影“老少咸宜”的准则,删掉一点笑话还是能保持全片的风格的。

2. 友子要走的时候,茂伯突然赶过来,用日语说:“友子小姐”的片断。

这是片中茂伯第一次说日语,看碟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所不知道的日本对台湾文化影响之深。

茂伯的日语非常流利,后面还跟着好长的一段诸如谁儿子结婚特意来送请柬敬请光临一类,但内地版把“友子小姐”后面的那长段话全部删掉了。

这个删节看得我很是无语,没想到XXXX的剪刀如此锋利,总能一针见血地剪掉那些不想让大家看到的情节。

如果不是我对之前看过的版本印象较深,估计这边也就给放过去了;但少了这段话,贯穿整个故事的日本和台湾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少了很多意味。

我们那不到十个的观众还是在影院很高兴地看完的全片。

只是不知道经过这么多的波折,海角七号在内地的命运还会如何。

以前也有电影一开始场次特少后来观众反应热烈不断加场的情况,但在我看来,海角七号似是没戏了。

就让这部片子继续在有限的范围中流传吧,顺便提一下,我老板的父亲和片子里的茂伯一样,说得一口日文。

 2 ) 友子的情书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甚至都已经该忘记怎么称呼你了,我也不知道这封信,究竟该从何说起。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强迫自己不去想你,后来我便真的很少想起你。

现在,我戴着花镜慢慢给你写信,很陌生。

终于再想起你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我在箩筐里拣着槟榔,镇子里的人都去听演唱会了,街上很安静。

傍晚的阳光斜斜的照进来,潮气慢慢蒸上来。

我放下箩筐,活做久了,手脚都有些冰凉。

我慢慢的扭头——我已经老了,腿脚都不大方便——窄窄的长条凳上放着一个长方形的漆盒。

我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来过放下了这个盒子,我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只有风偶尔吹过树叶沙沙的响。

我打开盒子,里面竟然是六十多年前一张我的黑白照片。

我愣住了——少女的我看上去那么单薄,羞涩又稚嫩。

我的裙子在照片里轻轻扬起来,背后的大海没有风也没有雨。

照片的下面是你女儿的来信,还有七封没有寄出的情书。

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敢拆开那些信,借着马上就要暗下去的天光,仔细又吃力的读你的笔迹。

你怎么一下子就提到那个日子,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已经老了,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很多事情也不愿意再记起。

我的心脏不该跳得这么快,这让我很难受,眼前的字迹也模糊起来。

我站起来,抱着盒子进了屋,坐在竹椅子上发呆。

我不愿意想起来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那一天,我一个人,戴着醒目的白色针织帽,一清早便从家中逃了出来,提着笨重的行李,站在人潮中孤独的等你。

你的船鸣笛了,离港了。

我周围的人们都在欢呼,都在挥手致意。

我像一个傻子一样提着沉甸甸的箱子,头脑里如同爆炸了似的有无数的声音在嗡嗡响着,可我却什么都听不清。

我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我抬头,黑色的天幕里繁星一点一点,周遭静悄悄的,我不知道自己该向哪里去。

我摘下帽子,扔了箱子,蹲在无人的码头上哭。

你就这样走了吗?

没有一句告别,没有一个解释,什么都没有…… 我是那么的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提着枪炮占领了我的家乡;我恨你的国家,把我同胞的血染遍旷野;我恨你,从海的那边来到这片遭受屈辱的土地,用胜利者的语言剥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自由!

可我又是那么爱你,我爱听你讲天上的星星,你在黑板上画出太阳系行星排列的顺序图,你知道春花为什么会开放,叶子在秋天为什么凋零,你说世界很大很大,海的那边是另一片大陆,海的尽头有晶莹的雪花和凛冽又温柔的冬天。

你爱孩子们的笑容,你说北海道的孩子与恒春的孩子都有一样纯洁的眼睛。

啊,我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我恨你的国家,但是我又爱你,爱你的忧郁,爱你的沉默,爱你所向往的,那如同天国光辉般的自由!

你终究是一个懦弱的男人。

你走了,我老了。

我在昏黄的灯下读你的笔迹。

你说海风总是带来哭声,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也哭。

那么,你可曾听到海风中,我独自哭泣的声音?

我托着沉重的行李回到家,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

我是一个失败者,我依然幻想自己的心随着你,在看不见边际的黑色海洋之上,驶向永恒的远方。

妈妈的眼泪让我心碎,父亲的沉默让我内疚,我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小屋里,只是痴痴的望着远方的海。

你归乡,我也归乡;你离乡,我也离乡——我的心还不如父亲的小小舢舨,在十二月的海上,被狂风暴雨打成一亿碎片,我的眼泪都化作了泡沫,在苍茫的天地里再也没有了故乡!

我恨你,我要忘了你。

六十年里我再没离开过恒春,我要用一生的劳累来补偿我对这片土地的背叛,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忘记你。

我曾经向往远行,但我嫁了恒春本地的渔民,他的气味就如同我的父亲,而我也像母亲一样,永恒的守候在海边,等待他的归期。

年轻时我只想离开这土地,去海那边的大陆,大陆那边的海,去体会究竟什么是你说的天国的自由。

但我在恒春守候了六十年,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热爱这生我养我的小小岛屿。

我常常去海边散步,我喜欢坐在礁石上聆听海风的呜咽。

我是孤独的,我的爱情就埋葬在这汹涌的海水之下;但我又是幸运的,我留下来,我为他补鱼网,我在小厨房里混汗如雨的准备一家人的晚饭,落山风来了我坐在巷弄里剥洋葱,我泡浓浓的港口茶,我默默的听老月琴弹奏出思想起的调子,我有了儿女,我终于知道,我的根在这里啊,我不能走,我不能走,我不能走!

我搬离了海角七号,我已经将青春岁月埋葬在了故乡的土地。

冥冥中究竟是谁,把这迟了六十年的情书又交到了我的手里?

我在清晨的薄雾里摩梭着你熟悉又陌生的笔迹,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着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已经老了,我的眼角满布皱纹,我的心脏已经不能承受那么沉重的眼泪。

我明白,又不明白。

我爱你,我恨你,我不原谅你,但为什么,我早已干涩的眼角,却越来越湿润?

在这个安静的夏日清晨,我突然渴望起落山风来,我渴望十二月海洋的哭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象你在轮船甲板上就着微弱的灯光一个字一个字慢慢书写的样子。

天该是黑色的,海也是黑的,晨曦还没到来……我的孙女就出生在这样的夜里。

她的模样跟少女的我一模一样,她是那么单纯,活泼。

她喜欢问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她想要知道海那边的大陆究竟是什么模样。

有一天她告诉我,她爱上了一个海那边的男人,她要跟着他去寻找新的故乡。

我祈求她,我威胁她,我禁止她离开她真正的故土。

我知道,是我不再相信爱情,我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我恨你的国家,我不能将我最好的希望交给你们来亲手毁灭!

年轻的她也如同六十年前的我,眼睛里有海洋的清澈,也有海雾的迷蒙。

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走的,没有告别。

六十年前,一场战争将我和你隔在了海洋的两端;现在,却是我,隔在了她和他的两端……我终于明白,海洋,为什么苦涩得叫人皱眉。

这片海水中埋葬了太多的爱情,接纳了太多的眼泪,承载了太多的思念。

落山风在哭,海潮在呜咽。

生哭,死哭,青春也哭,白发也哭。

时代的漩涡里啊,究竟哪里才有将思念连接起来的彩虹?

我已经老了,皱纹爬满额头,白发稀疏,两眼浑浊。

我无法想象你去世前的样子,我曾经那么的爱你,那么的恨你,我还是那么的爱你,那么的恨你;但我希望你在最后的一刻儿孙满堂,安祥平和,我希望你在绝望之后终于找到了希望,就好象我在离乡之后终于找回了故乡。

恒春是我的根,是我一辈子的爱与思念;而海那边是你的祖国。

我终于明白六十年前的你为什么要独自离去,原来你早知道,我们最不能舍的,都是对脚下那片土地最原始最纯粹的爱啊。

六十年前,岛屿之间的海洋容不下我们小小的爱情,海风的呜咽吹散了我们最为深切的思念。

六十年后,如果真有天国,如果人间的希望真的存在,那么,就让这封迟到了六十年的回执化作彩虹吧,在生命的尽头,我只想要看见蓝色的海洋,清澈的风,也许,也许还有孩子们最纯真的笑脸,还有你轻微而自由的叹息。

 3 ) 恰到好处的情不自禁

有时候迷人的不仅是细节,更是细节往前的那一点点延伸。

就那么十几秒的延伸。

这有点像天空中常常可见的,群鸟飞行的弧线,或者说它们在空中留下的痕迹。

除了飞行本身以外,弧线的美使得飞行有了时空的延展。

   一种流畅感就如同片中马拉桑听说推销的努力终于有所收获,兴起之时,抱起前来报信的前台小姐,完全是情不自禁。

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举动,两人都不好意思,又慢慢地放下。

姑娘立刻转身而跑,在门口停下,又回身关上门。

情到那时,不抱不可。

抱起,又放得下;放得下,又脸红了;脸红了,又走得开,是为恰到好处。

   或如同那对交警父子中的儿子,在海边,向早熟得令人发指的大大姑娘展示妻子的照片,那小姑娘沉稳地朝他一看,慰藉地,成熟地,仿佛把人生已经过完一遭悲伤地朝他额头一吻,劳马立刻被击垮当场,趴在小女孩的膝盖上哭成一片。

那样冷静的小姑娘,那样不冷静的男人,那样同为乐团成员,不远不近的距离,那样一个热闹的喜宴过后,各自孤独望海的夜晚,平日坚强的劳马,以一种完全的软弱,一定要让每个人见到他的痛苦。

而只有这个小姑娘,轻轻落一个吻,真正吻在了他的伤口上。

   又或如同“国宝”茂伯,一个人,庄重严肃地,在两首预备的暖场曲目结束之后,一个人站在那里,没有走,不想走,弹奏起自己的月琴。

充满尊严地,珍惜人生中也许唯一的一次机会。

其实,情不自禁,很容易就真矜持不了,收敛不住,没刹住车,自我陶醉,过了劲,做了假,就连起初的那股真情,也很容易滑落至做作。

然而,动了真情,而且多动了那么一点点不该动的,恍惚的,软弱的,易伤的真情,动到恰恰好的那个位置,又有能力收敛得住,就是“人性”既为难又迷人的原因。

   贯穿全片的那个情节,教师的女儿,读毕爸爸留下的遗物,决心原封不动地寄回故事的另一半,留在台湾的友子女士;而负责在台湾接这一棒的阿嘉,片尾处终于曲折地将信送到,却没有好奇友子现如今的面貌。

下一代人,既为上一代人的故事动了情,又尊重地让他们自己完成故事的书写。

下一代人很明确地知道,即使是命运轮回,隔了几代人,过程和结局也已经不同了。

这一代人,必然有自己新的方式。

既自尊,又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即使滑稽,或者坚忍、忧伤、难耐,却是有份量的生动活泼。

这是通常小人物电影的动人之处。

在这里,即使再渺小的人事,都是有所价值和不被忽视的。

而珍惜每一滴微小的酸甜苦辣,正是寻常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百味杂陈。

   代际之间,譬如对于音乐,对于家乡,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可以通过“爱”来交流和传承。

不可沟通之处,也并非就此梗塞,而是可以用尊重进行处理。

片尾处,茂伯弹起琴,引出那首《野玫瑰》。

乐团成员逐次回归,就连演唱会真正的主角中孝介也加入其中。

其实,80岁老人的坚持,并非人人都可以且有必要去理解的了,但台下跳跃的年轻人,用兴奋的欢呼,还是表达了充足的投入与敬意。

   稍微远离生活或爱情一步,所谓文化的积淀,或是对历史的解读,也都是具体的,细腻的,驳杂的。

难以笼统和迅猛地盖棺定论。

无论是回朔一段往事,或是编织一段未来,恐怕都需要有处理细节的耐心。

而且,并非只是触发细节的那一瞬间,还有以怎样的方式,处理事件触发之后的延伸。

打动人的,就是在对欲望、理想、回忆或前景的挣扎收放之中,那一个进退取舍的点的位置。

细节练不好,就先别去罔顾宏伟叙事。

 4 ) 小人物志

翻了一下豆瓣記錄,第一次看《海角七號》是在去年的12月中旬。

那時以為這部電影不會在大陸上映所以去網上找來片源下載看的,記得當時因為電腦屏幕有問題,還是轉換了格式DOWN到PSP里捧著看完的。

想說的話其實在那時就要寫下來,可是我這人懶勁一犯,就能找到諸多藉口把這計劃無限期往後拖延。

《海角七號》在大陸上映的時間訂在了2月14日,也許是發行商覺得以穿越一甲子時光的愛情吸引情侶們會是個不錯的噱頭吧。

機緣巧合,我在上映后不久又去了次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當時只是抱著“啊,我想去看看到底被剪輯成什麽樣了?

”的想法就去了,這還是第一次先看了完整版再去看剪輯版。

那種感覺非常奇怪,就像是知道了所有的高潮點,做好醞釀卻生生給人壓住無處釋放的不爽。

這實在算不上好的體會,甚至有些破壞這部影片在我心中留存的感覺,於是回到家,我又翻出存在電腦里沒刪除的版本仔細看了一遍。

十二月看的時候,我只記得影片里美麗的海,淳樸的鄉民,搞笑的對白和肆意的搖滾,當然還有中孝介的《各自遠飚》。

這一次看,我看到了鄉愁,看到了歡笑背後的無奈,留不住的青春,只能追憶的回憶,以及由無數小人物所構成的速寫畫。

中國人的文化傳統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追根,落葉歸根,尋找自己的本源。

有人說從這部電影看到了台灣人對於日據時代濃濃的懷念,我并不清楚台灣人是否真是對那段時期抱有一種追憶的心情,但是我想對於曾經生活在那個年代人來說,提起來一定有種微妙的感覺。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去大連,當時正是大連大搞全市建設的時期,還記得當時導遊說有很多大連人都不愿意搬遷,想要住在日據時代留下的房子里。

年幼的我并不明白這是種什麽感情,反而一味天真的認為,日本人的東西又有什麽好留念的?

要大大的拆掉才好!

時至今日,當我也開始緬懷一些過去時,我才明白,所謂懷念的,并達不到民族大義的高度,更多的也許只因為那代表了你曾經的一種生活,你的記憶,你的人生。

人總是怕自己活一生,什麽都沒留下,什麽都找不到,所以就格外怕痕跡被抹去。

就如同我聽聞中学的主教學樓可能要拆除的消息時一樣,那種慌張,那種難過,并非我對於那棟具體的樓有多深的感情,而是那具象的樓代表著我曾經留下的六年時光以及無數回憶。

當我走在中学體育館外,摸著重新粉刷過後的雪白墻壁,惆悵萬分,那些代表著記憶的鐫刻都被一把石灰抹去,抓不住具象,也許有一天腦中的記憶也就會漸漸模糊了。

歷史并非只屬於偉大的人和壯烈的事,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本裝訂成冊的史書。

這本史書也許更像是一首只屬於個人的史詩,并沒有機會將給更多的人聽,只能帶著它入土歸塵,可是這樣的史詩一旦有機會曝光,誰又能說它比那些人人耳熟能詳的故事遜色?

《海角七號》的好,就在於它并非立足于一個多么宏大的平臺上以俯視的角度來給我們講述一段歷史,一個故事,而是用一種平視的角度,以舒緩的綿長的語調為我們吟唱著屬於一群人小人物的記憶,私密的個人記憶交叉編織著,娓娓道來屬於一個時代一個群體的集體記憶,這聲音雖不振聾發聵,卻餘音繞梁,久久不能消散。

就像大海的浪聲,一聲聲綿延不止,讓人安睡。

 5 ) 文艺从来不怕穷死,就怕被和谐致死

我一进某电梯,遇见三个台湾人操着“国语”聊天。

突然一人大叫“马拉桑”,然后三人大笑起来,仿佛一起破获了某种密码。

《海角七号》这部令人愉悦的电影令台湾人疯狂,票房超过4.3亿新台币,被誉为台湾电影业的一剂春药。

相对于好莱坞电影的“封闭式浪漫主义”,我把《海角七号》归于“开放式浪漫主义”。

所谓封闭,即一电影一世界,关在屋子里喜怒哀乐,没有给现实生活留下一面窗。

但《海角七号》不同,导演熟知台湾,更了解台湾人肚里虫子的习性。

从“操你妈的台北”的台词,到代表“想放一把火,把恒春烧掉,让年轻人回来建设”,他老实地用了台湾人看台湾的眼光,拍一部台湾人爱看的电影。

其实全世界文艺青年都知道,他们那个烂乐队怎么能排练一天就火了起来?

但这个无关紧要,因为真实的分子已经弥漫于整个电影世界。

后现代艺术中,真善美的三足鼎,真为第一位。

否则无论多么唯美,多么有教育意义,只能是二流。

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陆近年的电影没有一流作品。

从《英雄》到《疯狂的石头》、《集结号》,都只是讲一个故事,跟现实无关。

这反映了大家在真实面前一致地吊诡,一致地畏缩。

反观台湾电影,真实是一个重要传统。

从侯孝贤、杨德昌,到《黑狗来了》、《蓝色大门》等等,说的都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绪。

台湾电影最大的敌人是伪文艺片,像《最遥远的距离》之类的。

侯孝贤检讨说,是他把台湾电影业带入荒芜,因为大家都跟着他拍个人作品。

其实学样却没学好,没学侯大师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却学了一肚子矫揉造作。

从叙事方式来说,学侯孝贤确实不如学杨德昌。

《海角七号》就有杨电影叙事的影子,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生动,毕竟魏德圣是杨大师的徒弟出身。

再看另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双瞳》,个人认为它是恐怖电影的一朵奇葩,沉郁诡异,价值还需重新认定。

它的副导演,也是魏德圣。

从文化交流看,台湾对大陆基本是单向输出。

音乐、文学,电影,我都吸取了很多养分。

从这一点,我可能比台湾人还爱台湾。

所以我对《海角七号》的商业成功是抱有拳拳之心的。

我一度担心台湾电影因为囊中羞涩而枯萎。

至今有台湾电影人担心,《海角七号》的成功会让人沉迷于大投资。

5000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000多万,我猜想张艺谋导演会很不屑,看看这些小岛寡民的穷酸相。

文艺从来不怕穷死,就怕被和谐致死。

 6 ) 友子小姐,请你也来我家砸窗户

海角七号的纯感性解读一、是否你也有点阿嘉人不能长久忍受孤独,野兽和疯子才行。

这个名叫阿嘉的摇滚歌手砸烂了吉他,操了他妈的台北,然后骑着摩托车回到了海边的老家¬——恒春(好名字)。

如此不爱说话,无限嚣张又相当闷骚的一个人,必定是孤独的。

但他不至于还停留在仅仅愤青的阶段,客观来讲,他已经比较成熟了。

理想受挫,还能“放下架子”,回来做一个送信的,这个阿嘉实在有相当的潜质。

他脾气不好,不耐烦,不愿说话,看什么也不顺眼,话语里眼神中常带五分不屑四分狠还有一分狡黠,有机会就干一架咯,反正心里正空荡着。

典型的返乡空虚症,间歇性丧失目标,严重需要疗伤。

然而,碰上了茂伯这老愤青,阿嘉还是颇能露出他童性的那一面。

别看他还是凶。

骑着摩托车去送信,沿途风景也不错,想一想,这差事实在浪漫。

更何况坐在屋檐下,整理要送的信件,排好送信路线,老愤青弹着月琴,小愤青在一旁跟着节奏哼哼,和谐浪漫,令人陶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分明是桃花源里才有的画面。

似乎阿嘉也深知这闲差的浪漫之处,只需神在就可,不必落到实处。

于是,送不完的信统统扔到一旁。

遥想茂伯当年,估计也是这么过来的吧,送一半扔一半,无聊的时候拆一封来看看。

所以不必苛责阿嘉。

无意中拆看一封,却打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爱情,心酸的悠远的隔着海弥漫深情的情书让这个刚从喧嚣浮躁的城市里退下来的年轻人若有所思。

我们不知道他过去的经历,他一定也恋爱过,这些情书似乎触动了他,让他能独坐海边,若有所想。

孤独而又失败的阿嘉,不大表露内心世界的阿嘉,在城里做过主唱的阿嘉,应该是难以有兴趣和一群“可笑”的人共组乐队的。

但是我们说过,阿嘉已经超越了愤青这个肤浅阶段,狭隘地方主义思想极端严重的继父,特别是防爆小组下来的那个交警一句“年轻人,弹吉他是件很快乐的事”,还是触动了他。

这些愤青眼里本不屑于为伍的事,其实也那么快乐,甚至从头到脚都充满意义。

阿嘉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他成熟的一面。

他不仅仅只是拽只是看不起人。

不那么合作,但已能渐渐接受这“俗世”、“俗人”。

那几封情书,让阿嘉经常跑去晒月亮,然后坐在海边吹风,若有所想。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于是他最终讲出了这样的经典。

二、反正我是爱上了友子日本女人做事实在够认真,一点也不懂中国人随意的“好处”。

只要是职责所在,即便是暖场乐队她也要处处把关。

看到这群老的老小的小的市井组合(周星星说,我靠没有一个长得像人),友子实在是哭笑不得,然而这群台湾本地人实在是不像话,他们居然能堂而皇之地以为会吹口琴一定会弹贝斯,那你还有何话好说。

还好,这里有一个科班出生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了,希望他能站到自己这一边。

没想到这个人竟是无限嚣张的,正眼也不看她一下,跩跩的几句话将责任完全推脱干净。

更不能忍受的是,这家伙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不好好排练,还去海边玩水。

友子小姐不知道,阿嘉这样的野马一旦驯服之后,将会十二分地令她惊讶。

机会很快就来了,感谢茂伯家那个谁结婚,入乡随俗请帖送到了(不知友子小姐封了多少红包)。

也感谢“千年传统,全新感觉”的马拉桑米酒。

这个酒应该是容易下喉但后劲很足的那种。

友子频频举杯……看着异乡这些白痴一样的男人,又想起工作的不容易,没人理解,都不合作,很委屈。

席间阿嘉的继父“不合时宜”地介绍说,这是阿嘉的妈。

友子也该想家了,一个女生,离家那么远,工作又那么累,这群臭男人没有一个怜香惜玉,唯一一个看得上眼的,又那么嚣张不通情理,他妈妈还在身边呢,居然欺负一个离开妈妈那么远的异国女生,实在太过分了。

单纯又有那么一点泼辣的友子几近爆发,感谢那个谁居然还在一旁拉拉拽拽点燃导火索,酒性上来,友子毫不客气给了他一嘴巴。

我们的友子火了,愤愤地离席,余怒未消地走出去。

且看她要去做什么。

她来到阿嘉家门前,这个时候酒劲彻底上来,友子也该大爆发了。

她脱下鞋砸向阿嘉家的玻璃,所有不满和委屈一齐涌来,排山倒海。

“阿嘉,出来。

你为什么不敢滚出来,你在跩什么,你每天装那个什么脸啊。

”情到深处还是国语骂起来解恨,不得不说,日本话在这一刻是多么可爱。

踢门,还有一只鞋,近距离再砸一次。

发力太猛,后退几步站不稳,躺到在地上。

还是委屈,一肚子的火无法撒完,又没处撒娇,愤愤地哭,抬头见那月亮,弯弯的一道,似乎也在嘲笑。

“你在笑什么,可恶”,如果友子还有一只鞋一定砸向月亮了。

女人,动了真性情的时候,最最可爱。

什么晴雯撕扇子、黛玉葬花、史湘云醉卧花荫无不如此,而这个“友子砸窗户”丝毫不逊于以上。

闹完了,累了。

我们的摇滚歌星晒完月亮也该回了。

“你为什么欺负我,我一个女生,离家那么远,在这里工作,又那么辛苦,你为什么欺负我”一颗心已经柔软到极致。

阿嘉这个闷骚男,也该动心了。

背着友子上楼,情书里的句子还在他心头回荡,该改改歌词了……又翻出这个“较真”的女人送来的CD,床上的女子看着他,闷骚男居然还能按耐住,继续耍酷,“可是我真的不差”,这个算是交心了。

然后,一切水到渠成。

反正,我是爱上这个日本女子了。

友子小姐,请你也来我家砸窗户。

三、七封情书贯穿全片的七封情书,配之以那样的音乐,用日语缓缓而深情地读来,实在是“况味无穷”。

也许我们汉语听得太多了,换一种语言听听,感觉竟那么好。

《肖申克的救赎》里,摩根弗里曼的旁白曾让我如此记忆深刻过,那是一种离奇沉稳的旁白,饱经沧桑,饱含一切人世间味道的独特旁白。

而这七封情书的旁白,却已同那缠绵的音乐融为一体,将一段旷世的爱缓缓演奏出。

情书写得也实在深情……每个男人都有几封寄不出的情书。

每个男人都有几封未写成的情书。

花絮:这里还有许多真实可爱的面孔1、做个茂伯一样的老愤青身子骨够硬朗,愤青标志性的满脸不屑。

摩托车上飞下来居然那么快能完全恢复不见什么后遗症。

热爱工作,业务熟,轻易不退休。

业余时间怡情养性,一把月琴弹得好,唱起来更是销魂。

(看见月色渐渐亮,有话对你讲,妹妹你呀想一想。

)看不惯小年青的做派,要及时激烈地给出意见。

坚持要上台表演,那股执拗劲是许多年轻人都没有的。

茂伯叼一根烟弹月琴的模样,实在是风骨独特,教人过目难忘。

2、早熟的90后大大让人摸不透的90后,无所畏惧地哼着“爱你爱到不怕死,你若劈腿就去死”,却也能安慰劳马这样的汉子,给他一个可以依靠的小小肩头。

早熟的孩子,理解力让你匪夷所思的90后。

惊艳的中孝介不得不说,他在片中弹唱的那首《各自远行》实在惊艳。

其他老板娘的胸部实在诱人……阿嘉和友子一夜过后,第二天两人碰面,阿嘉穿的T恤上印着一个“V”,实在幽默,不知道友子注意到了没有。

现场演出《无乐不做》时,大大唱的和声相当好听,就是高潮部分的那一句“当梦的天行者”。

 7 ) 於是沒有一個臺灣人不討論海角七號

[適合在電影院裡看的電影]  說句老實話,我不覺得《海角七號》是部好片。

它並沒有談很深的問題,它沒有給人新的觀念,它也沒有使用特出的電影語言,它也沒有使用很新的技術。

我個人尤其覺得它最大的問題在於影像節奏怪怪的,安插笑點安插得太密集太用力,很多笑點出現後又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觀眾笑完,有種被笑點追得很喘的感覺。

我把這個狀況歸因於導演對自己的影像不夠有信心,他安了笑點,卻不確定觀眾會笑,所以在笑點之後沒有留一段觀眾笑的時間,便直接走接下去的劇情。

私以為那是一種「這個笑點不夠好笑,空下的時間觀眾沒笑,就冷掉了,不如進下一個笑點」那樣不夠自信的心情作祟的結果。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看舞臺劇看得太習慣了,所以有這樣的抱怨。

舞臺劇的演員和觀眾的互動是很即時的,如果觀眾笑了,就讓觀眾笑完,要是觀眾沒笑也沒關係,緊湊地演接下去的橋段。

  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海角七號》是部好看的片子,而且是適合大家一起看的片子。

如果你還沒去看過,它絕對值得你進電影院去看。

進電影院和看DVD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電影院裡,當你想笑的時候,大家一起笑了,當你想哭的時候,傳來其他人吸鼻子的聲音,那種氛圍是在家裡一個人看DVD絕對沒有的。

海角七號成功的製造了「大家一起自在愉快的看電影」的氛圍,我甚至覺得,少了其他觀眾的反應,這部片會不好看許多。

  跳開《海角七號》,先談其他的。

最近剛好讀到一個報導,關於美國電影業者在思考該怎麼讓觀眾回到電影院的種種思考,最後,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發展i-Max電影,甚至是完全的立體電影。

像最近的《黑暗騎士》就是一部在拍攝時同時考慮立體電影的需要而拍出來的影片。

他們會那麼認為,是因為當觀影經驗無法在家中複製,觀眾才會為了體驗那些DVD無法給予的觀影感受,選擇走進電影院裡看電影。

  當然,這樣的思考是有局限的。

不是所有的片子都適合那麼做。

唯有動作片及充滿特效的片子才適合變成i-Max電影或立體電影。

不過,要求電影院給予DVD給不了的觀影經驗,以吸引觀眾走入電影院,誠然是聰明的思考方向。

  回到《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的成功,我相信是因為它給了觀眾看DVD得不到的觀影經驗。

它不像i-Max或立體電影那麼高科技,而是透過帶給大家一起看電影的氣氛。

就像是在live house或音樂祭裡聽演奏的氣氛,而那氣氛,觀眾的各種反應是其中必要的元素。

  如果有人在未來的某一天在家自己看《海角七號》的DVD,看完後覺得《海角七號》跟大家說的不一樣,非常一般,我一點也不會意外。

    所以,如果,你還沒看《海角七號》,真的建議你,挑個時間走進電影院親身感受它的魅力。

是的,親身感受,而那感受只有在電影院裡才會有。

[每個配角都有自己的本色與魅力]  當我看完《海角七號》,我馬上聯想到《娃娃看天下》。

就是三毛譯的那套漫畫。

  還記得在《娃娃看天下》裡,瑪法達,愛高談闊論,空有一口理想抱負,但骨子裡只是個討厭喝湯的小一小朋友;馬諾林,國小一年紀,對於金錢卻有著超齡的概念;蘇珊娜,明明只有小一,卻一心想著成為新娘與嫁入豪門;菲力普,小二,是瑪法達的好朋友,常專注的傾聽瑪法達的想法,但事實上迷戀漫畫小說,對瑪法達說的內容不曾真的了解過。

漫畫裡的每個小朋友都有著鮮明的個性,他們正是阿根廷社會中常見典型的代表。

  每個人都能在《娃娃看天下》找到一個喜愛欣賞的娃娃,而那個娃娃通常正好反應了喜歡他的人內心深處的本質。

  我個人喜歡瑪法達,我的個性也的確像瑪法達一樣,自以為了不得,實則眼高手低,是隻不甚重要的小蝦米;高中同學喜歡馬諾林,她的個性也像瑪諾林,非常有金錢概念,對權利義務看得既仔細又分明;還有一個朋友喜歡蘇珊娜,她雖然在職場上是明快的女強人,實則像蘇珊娜整天發美夢,期待有天能想找對的人嫁了再也不必工作。

  就像《娃娃看天下》一般,《海角七號》的每個角色都很重要,各個性格鮮明,每位觀眾都能各自找到認同。

有業務經驗的人,能在馬拉桑身上找到認同;在台北討生活不如意的人,能在阿嘉身上找到認同;因為自己的獨特與有才能,而總是被周遭平凡人找麻煩的人,能在大大身上找到認同。

  現實生活難免不如意之事居多,於是我們容易在片中這些失意的角色身上找到認同。

因為認同,於是和片中角色有了共嗚。

又因為這些失意人最後有了得意的結局,於是我們的失意似乎隨著那些人的終於登臺演出而消失,也因為他們的表演成功,我們隨著角色對自己有了正面的感覺。

  《海角七號》不只讓觀眾笑,還發給了離場觀眾一人一分對生活、對明天的希望。

  所以海角七號是好看的。

  你最喜歡《海角七號》裡哪個角色?

  我喜歡茂伯!

他又盧又直率實在是太可愛啦!

真希望我能像他那麼堅持,為重要的事就算不要臉也要勇往直前。

[那是個迷人的愛情故事]  不談阿嘉與友子的愛情,不談過去和現在兩個友子情事的比較,不談水蛙的暗戀或勞馬的婚姻或明珠的過去,當然也不是指大大與茂伯孫的情事或是美玲與馬拉桑的曖昧。

  還有誰的愛情?

  鎮代表主席洪國榮與阿嘉母親的愛情。

因為他們的愛情,所以才有了這個海角七號的故事,但大部分的人都看不見這段愛情。

  因為洪國榮愛阿嘉的母親,而阿嘉的媽媽希望阿嘉留在恆春,於是洪國榮盡其所能的為阿嘉按插了郵局的差事,為阿嘉爭取到演出的機會,所以才有了這個故事。

  洪國榮在戲中的一段話感動了許多人。

他是這麼說的:「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把整個恆春放火燒掉,然後把所有年輕人叫回自己家鄉,重新再造,自己做老闆,別出外當人家夥計。

」許多人用這段話解釋他有多麼愛恆春,但我卻覺得這段話的功能是再次的強調他是多麼愛阿嘉的母親。

  洪國榮是阿嘉的繼父。

洪國榮自己也有兒子,也不在恆春。

或許他是希望年輕人回到恆春,打從心底真心的希望,但他也明白,恆春不是大部分年輕人的夢想。

他並沒有強迫自己兒子回鄉的意思。

  但阿嘉的母親希望由臺北回來的阿嘉留在恆春。

洪國榮為了自己愛的女人的期盼,他用盡手腕,利誘威脅,讓阿嘉白天得到一分糊口的工作,晚上還得到可以繼續玩樂團的機會。

一切都是為了阿嘉的母親,為了不讓所愛的女人最寶貝的兒子吃官司受處罰,向來呼風喚雨的他被茂伯威脅,不得不把茂伯安插進樂團裡。

他甚至還動員手下的人,甚至開著自己的車,為所愛的女人的兒子送信。

  阿嘉不喜歡洪國榮這個繼父。

洪國榮也不讓阿嘉的母親難做。

他讓他們母子兩過他們的生活,沒要阿嘉的母親住進他家,也沒強行進入他們的生活。

洪國榮總是開車來,看看心愛的女人,然後離開。

洪國榮隔著機車,希望阿嘉同意讓母親與自己同住。

沒有阿嘉的同意,阿嘉的母親怎麼也沒法子放下阿嘉跟自己走。

但任性的阿嘉始終沒有點頭。

  當他離去前,在阿嘉母親肩上拍了兩下。

那兩下輕拍,代表著多麼多麼厚重的包容與愛情。

他包容了心愛女人那討厭他老唱反調的兒子,也包容了這個女人在兒子與自己間的諸多猶豫放不下以致無法給他任何承諾。

一個人得多愛另一個人,才能做到這樣深厚的包容?

  從洪國榮所做的這一切,你難道不會有一點點懷疑,他之所以希望年輕人回來恆春,是因為那是阿嘉的母親的期盼,所以他把他所愛的女人的期盼成為自己的期盼的一部分嗎?

    當阿嘉的母親帶著又害羞又驕傲又欣慰的表情看著臺上的阿嘉時,洪國榮微笑地看了她一眼。

這畫面一閃即逝,應該不到不半秒鐘。

大部分的觀眾怕還在阿嘉演唱成功的情緒裡,完全沒有注意到這畫面曾經存在。

但,我被這畫面深深感動。

[只是偶像劇式的電影,但也不只如此]  或許嗤之以鼻,碎念著這不過是部偶像劇風格的電影,我幹嘛跟著瘋?

但反過來說,現今臺製偶像劇是足以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將他們注意力由美國影集或日韓偶像劇上成功轉移,表示這些偶像劇裡的許多操作--品質,情節,角色,演員--都有某種程度的正確與可取之處,為什麼電影不能借鏡?

原文出自Sacrificial Lamb,http://sacrificial-lamb.blogspot.com/請點以下連結:http://sacrificial-lamb.blogspot.com/2008/09/2008-130min.htmlhttp://sacrificial-lamb.blogspot.com/2008/09/080923.htmlhttp://sacrificial-lamb.blogspot.com/2008/10/081005.html

 8 ) 海角七号-七封情书

  第一封: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友子,太阳已经完全没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经完全看不见台湾岛了   你还站在那里等我吗?

  友子,   请原谅我这个懦弱的男人   从来不敢承认我们两人的相爱   我甚至已经忘记   我是如何迷上那个不照规定理发   而惹得我大发雷霆的女孩了   友子   你固执不讲理、爱玩爱流行   我却如此受不住的迷恋你   只是好不容易你毕业了   我们却战败了   我是战败国的子民   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   我只是个穷教师   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我只是个穷教师   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第二封:      第三天   该怎麼克制自己不去想你   你是南方艳阳下成长的学生   我是从飘雪的北方渡洋过海的老师   我们是这麼的不同   为何却会如此的相爱   我怀念艳阳…我怀念热风…   我犹有记忆你被红蚁惹毛的样子   我知道我不该嘲笑你   但你踩著红蚁的样子真美   像踩著一种奇幻的舞步   愤怒、强烈又带著轻挑的嬉笑…   友子,我就是那时爱上你的…   多希望这时有暴风   把我淹没在这台湾与日本间的海域   这样我就不必为了我的懦弱负责   第三封:      友子   才几天的航行   海风所带来的哭声已让我苍老许多   我不愿离开甲板,也不愿睡觉   我心里已经做好盘算   一旦让我著陆   我将一辈子不愿再看见大海   海风啊,为何总是带来哭声呢?

  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来可能的幸福我总是会哭   只是我的泪水   总是在涌出前就被海风吹乾   涌不出泪水的哭泣,让我更苍老了   可恶的风   可恶的月光   可恶的海   第四封:   十二月的海总是带著愤怒   我承受著耻辱和悔恨的臭味   陪同不安静地晃荡   不明白我到底是归乡   还是离乡!

  傍晚,已经进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头痛欲裂   可恨的浓雾   阻挡了我一整个白天的视线   而现在的星光真美   记得你才是中学一年级小女生时   就胆敢以天狗食月的农村传说   来挑战我月蚀的天文理论吗?

  再说一件不怕你挑战的理论   你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几亿光年远的星球上   所发射过来的吗?

  哇,几亿光年发射出来的光   我们现在才看到   几亿光年的台湾岛和日本岛   又是什麼样子呢?

  山还是山,海还是海   却不见了人   我想再多看几眼星空   在这什麼都善变的人世间里   我想看一下永恒   遇见了要往台湾避冬的乌鱼群   我把对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只   希望你的渔人父亲可以捕获   友子,尽管他的气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尝一口   你会明白…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在众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第五封:   天亮了,但又有何关系   反正日光总是带来浓雾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见到了日后的你韶华已逝   日后的我发秃眼垂   晨雾如飘雪,覆盖了我额上的皱纹   骄阳如烈焰,焚枯了你秀发的乌黑   你我心中最后一点余热完全凋零   友子…   请原谅我这身无用的躯体   第六封:      海上气温16度   风速12节、水深97米   已经看见了几只海鸟   预计明天入夜前我们即将登陆   友子…   我把我在台湾的相簿都留给你   就寄放在你母亲那儿   但我偷了其中一张   是你在海边玩水的那张   照片里的海没风也没雨   照片里的你,笑得就像在天堂   不管你的未来将属於谁   谁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为我能将美好回忆妥善打包   到头来却发现我能携走的只有虚无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但愿这彩虹的两端   足以跨过海洋,连结我和你   第七封:      友子,我已经平安著陆   七天的航行   我终於踩上我战后残破的土地   可是我却开始思念海洋   这海洋为何总是站在   希望和灭绝的两个极端   这是我的最后一封信   待会我就会把信寄出去   这容不下爱情的海洋   至少还容得下相思吧!

  友子,我的相思你一定要收到   这样你才会原谅我一点点   我想我会把你放在我心里一辈子   就算娶妻、生子   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   一定会浮现…   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   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单地站著   你戴著那顶…   存了好久的钱才买来的白色针织帽   是为了让我能在人群中发现你吧!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你安静不动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   让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静   我刻意冰凉的心,却又顿时燃起   我伤心,又不敢让遗憾流露   我心里嘀咕,嘴巴却一声不吭   我知道,思念这庸俗的字眼   将如阳光下的黑影   我逃他追…我追他逃…   一辈子   我会假装你忘了我   假装你将你我的过往   像候鸟一般从记忆中迁徙   假装你已走过寒冬迎接春天   我会假装…   一直到自以为一切都是真的!

  然后…   祝你一生永远幸福!

 9 ) 海角 月琴 思想起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听《月琴》这首歌,是费翔唱的,其中有一段歌词:抱一支老月琴,三两声不成调,老歌手琴音犹在,独不见恒春的传奇。

那时费翔火的的不行,录音带动辄几百万的发行量,每一首歌都耳熟能详。

但是让我一直喜欢到今天的,只有这一首《月琴》。

那时候对歌词中“独不见恒春的传奇”不大理解,心里存了一个疑问,恒春是什么,地名还是人名,恒春的传奇又是什么。

不久前看《海角七号》,终于见到了真正的月琴,还有老歌手,和,恒春。

恒春是台湾最南端的乡镇,在恒春半岛南部,其名字本身就是一段传奇。

从前这里曾遍布蝴蝶兰,因此古名叫“琅峤”,是排湾族语“兰花”的音译。

清同治年间,恒春半岛发生牡丹社事件,于是沈葆桢奏请朝廷在此地筑城墙,并在琅峤设县,是屏东最早的县治。

由于此地属热带气候,四季如春,沈葆桢将其改名为“恒春”。

电影开头,歌手阿嘉喝一声“操你妈的台北”,砸碎了吉他,回到恒春小镇。

这里海蓝天蓝,水清沙浅,他接替茂伯,当上了邮差,去找那个怎么也找不到的地址:恒春郡海角七号,去送那几封半个世纪前的情书。

那几封情书写的既无聊又肉麻,无论辅以怎么动人的画面,怎么煽情的声音,也像是过期了半个世纪的罐头,无法让我感动。

而作为主线的阿嘉和友子的感情也在俗套中不出所料地先抑后扬。

我只喜欢那些小人物。

辍学在教堂唱诗班弹琴却“被上帝赶出来”的大大,这个10岁小女生永远一副置身事外的不经意表情,仿佛火星来的精灵只是静静坐在键盘前,看着地球人的各种感情戏;她在电梯里当着代表主席旁若无人地唱歌,“噢噢噢,爱你爱到不怕死,若是你劈腿,就去死一死……”;在沙滩上听喝醉的交警劳马讲他的失去的爱人,“这是我的鲁凯公主,很漂亮喔,如果你看到她请告诉她……”,远处涛声隐隐,她在这个曾经的迅雷小组特警额头上轻轻一吻,任他把头埋在怀里像个孩子似的痛哭。

机车修理店伙计水蛙的爱情是我知道的最好的感情,他暗恋漂亮的老板娘,在酒宴上一直傻傻地看她,当有人劝“她有三个孩子有丈夫”,他只说,“你看过那个青蛙交配没有?一只母青蛙背上贴着两三只公青蛙,那两三只公青蛙有没有在那边互相吵架的?没有啊!那人干嘛去计较那一男一女两男一女的事呢?

”还有到处点头哈腰推销小米酒的马拉桑,一脸嶙峋如礁石的过气月琴师茂伯,叫嚷着“我要把恒春镇放火烧掉,然后把所有年轻人叫回来自己当老板,不要当人家的伙计”的代表主席,这些人组成了真正的恒春,属于过去的和未来的传奇。

导演魏徳圣在拍这部电影前也是小人物。

他来自台南,也曾是台北众多外来失业青年之一,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台湾大学附近的35元咖啡店,躲在角落里写剧本,给报纸写“小导演失业日记”,我想他一定曾像阿嘉一样大声咒骂过“操他妈的台北”。

他筹不到钱,抵押上自己的房子,才拍完了《海角七号》,那个过程大概就像纽承泽《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中的经历。

那也是一部好电影,只是注定不会有《海角七号》的幸运。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不知道月琴长什么样。

茂伯弹的月琴圆箱短颈,无论单个音符还是一段旋律,皆有铮铮淙淙流水的声音。

赖西安在《月琴》第一段歌词中就点明了它的古老传承,“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谣,走不尽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

”月琴之名起于唐,因其形似满月,声如琴,是由阮演变而来的乐器。

北宋陈旸《乐书》记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

茂伯在电影中,拼着改弹贝司也要上台演出,因为这个年代再也没有人听月琴了。

而在现实的恒春,是有这么一个关于月琴的传奇人物,他叫陈达,就是赖西安苏来歌中的“老歌手”, 林清玄说他是“人群和大地的写实诗人”。

1905年出生于恒春,祖母是个"番婆"。

他的身上有四分之一的山胞血统,也遗传了山地人高亢独特的嗓音,他没有上过学,从哥哥那偷偷的学会了月琴,十六岁时,他便能哼唱出“四季春”、“思想起”。

罗大佑在自传《昨日遗书》中这样描述陈达给他的印象,“他的照片还是看得到的,脸上所有的皱纹是他历经整个世纪,在这个岛上——他完完全全的家乡所渡过的,风月的刻痕。

如此平凡的人物。

他来自没有麦克风,没有喧嚣呼声掌声的年代。

在饭后,几把长凳,几个摇着扇子的乡人的围拢之下,一把走天涯的月琴,就这么就唱了,大概还不必讲究琴的调音的。

几乎没有什么太深奥的技术可言,没有什么讨好的嗓子,干涩的声音冷冷的飙出来,划破半个世纪以后依然的月空。

”而伴随这个人一生的是咄嗟多难,39岁那年,他生了一场大病,穷困僚倒,妻离子散。

直到1967年才恢复健康,重新拾起月琴,在音乐家史惟亮许常德的发掘下,和现代民歌的大学生一起,在“稻草人”餐厅唱歌,他即兴自弹自唱,歌词在现场随口吟出,就像古代那些真正的游吟诗人。

他死于1981年,在故乡恒春被一辆游览车撞倒,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去世。

林清玄写道:“在碰撞的那一刹那,台湾民谣界的瑰宝被撞碎,陈达优美的月琴弦歌声成为绝响,陈达永永远远地逝去了,像一阵风飘去,只留下满地的凉意。

”我没有听过他的歌,只有在赖西安苏来的歌中怀念,“落山风向海洋,感伤会消逝,接续你的休止符,再唱一段唐山谣,再唱一段思想起……”

 10 ) 海洋+海洋热,别放弃别失意别逃避别忧郁

我给4星的原因不光是因为魏导贷款抵屋拍片背水一战的魄力,也不光是因为摄影的精湛用光的完美海岸美丽带出来的蔚蓝海风落日孤红恒春滩头上的人生百态。

我给4星更多是给在镜头内外洋溢出的乐观向上,充满对过去时代的反思以及当下现状的真诚上,给在那句也许没有喊出却其实无处不在的台湾加油上日据时代的政治好坏,不在此片讨论范围之内,导演的视角落在大时代之下小人物的喜哀。

仅以高砂丸上的几个镜头,就给他定性成粉饰黑暗时代的同学,建议你们去看下《赛德克巴莱》的宣传片花,相信片子里原住民英雄莫那砍掉日军人头的血腥场面一定会让你们非常亢奋。

话说这点不由让人想起彼得解渴逊同志不就是为了筹拍《金刚》圆梦,才特意先拍了《魔戒》,投石问路赚以口碑的嘛。

就凭《海角7号》就凭那个宣传片花,我对《赛德克巴莱》真是超期待的。

看完《海角7号》,简直无法让人不去设想,这根本就是导演一边听着《海洋》一边创作出来的剧本吧。

无论是海,彩虹,原住民,故乡,或者是由此衍生出来的自由豁达进取坚持的人生态度这些关键字,所有电影中投射出来的元素,基本上都收拢在陈建年的这张专集里了。

我第一次听《海洋》好像最起码是7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都不大明白“角头音乐”的“角头”两字到底何解,只是直观地从字面上理解成了跟海角,凸岸有关的意像。

当时反复听了很久,彻底被陈建年那些配合音符直发胸臆的号子般的原住民式自由吟唱给震住了。

原生态的音乐之根,一直是我理解的台湾音乐之根,正如蓝调音乐之根,来自非洲roots music一样。

不加修饰的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不管是用音乐来表达也好,文字来表达也好,或者是镜头语言也好,都是真诚到一下子能击中灵魂的地步,让人莫名感动。

比如马世芳写〈地下乡愁蓝调〉关于本土音乐的章节,胡德夫唱“我们摇篮的美丽岛”,还有李安力图复原一段遗失历史的苦心,或者侯孝贤电影里一再重现的成长式体验拼图。

它们莫不相通,又扭结在一起,让我们这些隔岸观花的局外人,又是羡慕又是仰慕。

《海角7号》头半阕,线条未束集之前,呈现的一幕幕,就是活生生地把摄像机隐形了架在民众之间,你看劳马忽然在嘈嚷的街头骂了声“干”把阿嘉从机车上楸翻,哪里想得到他跟阿爸能弹能唱呢?

马拉桑也让人想不到,点头哈腰永远精力充沛的推销员,手摸上BASS的时候,要多熟练有多熟练。

一开始,我们都只知道他们不过是普通的职业男而已,而已,要到开始练团了,人员一一归位,才知道原来这不光是〈海洋〉还是〈海洋热〉哦!!

〈海洋热〉里除了张悬的那支mango run,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支原住民乐队,可惜最后好像没拿到什么名次。

但是练团的那个调调,还有在海滩上的音乐祭,狂热的被音乐煽动起来的人浪海浪,都在〈海角7号〉的后半部记忆重现了。

演员部分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民雄和马拉桑,民雄就简直是陈建年的化身啊,身份都一样是警察,只是“霹雳小组”这个背景,还真是查了一番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马拉桑最后弹低音小BASS不要太帅哦,我就知道他肯定是老乐手,只是不知道他居然是糯米团的主唱。

范逸臣这次表现很好,眼神很到位,身材也很棒。

只是发型差了点,不过很写实。

唱功的话,他真的不如民雄哦,我还是更喜欢民雄的嗓音。

茂伯跟鼓手DD,还有马如龙大哥,马拉桑,以及民雄他爹就主要是用来搞笑的。

台词难得一见的幽默,虽然故意台客,不知道是导演的智慧还是民间智慧,只可惜女猪脚部分相形见弱,她唯一一句我喜欢的台词就是讲黑人女模特不要晒太阳小心晒黑那句。

还有很多细节,比如那个骑机车等红灯还要去捡槟榔,还有其他骑车人带的希奇古怪的帽子,还有民雄爸爸脸上的纱布X战记标志,在这个不太搞笑的年代都好难得的让人笑了出来。

不喜欢女猪脚的原因,主要是长相不讨喜,然后就是情绪上有点莫名其妙拉。

但是中孝介真是完完全全地击中了我的萌点,色艺俱佳的男歌手,唉,自从平井坚以后我已经很久没这么兴奋过了。

那支“各自远颺”,带哭腔的假声自风中落落飘出,有点演歌的调调,让人惊艳不已。

最后的海洋热部分还是拍得相当有张力,一波三折,三曲下来,几个主演的表情都超赞。

歌也好听,严云农词写的相当不错,虽然国境之南,太过村上了。

但是在整部备受怀疑的组团练团经过之后,出来的效果加上临场发挥,已经实在是太过甜美丰润,虽然明知这是导演匠心的安排,依然深觉戏剧性强烈。

因为以上原因,被大家念兹在兹反复揣摩的两段爱情倒真的不在我的感受范围内了。

只想用陈建年《海洋》里的一支歌来总结一下我对此片的观感吧,无论对剧中人,那些歌唱着的青年还有乡民,或者对戏外的创作者,那些有梦要实现的人们。

在這裡尋煩惱手中的酒瓶 混合稻香和綠茶 是否紓解了你的心情別迷失你自己美麗的早晨 以為是落日晚霞你的理想永遠找不到年輕的你未來充滿著希望何不努力腳踏實地去開創人生旅途會走得更加順暢別放棄 別失意 別逃避 別憂鬱

《完美风暴》短评

只能打三星,因为内容确实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台语管茂伯叫茂bia,颇有喜感。

8分钟前
  • yuanhan
  • 还行

除了那几封信,其余不足观。怎么就那么火了?弄得我都要怀疑是不是趁我不注意的时候世界的评价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9分钟前
  • Anakin
  • 较差

赞~~~~~~~~

14分钟前
  • 葡❤️萄
  • 力荐

台湾电影,从低谷中走出困境的标志性的一部作品。。。

17分钟前
  • 瑞县大屁屁
  • 力荐

青蛙抱对应该是一公和一母吧

22分钟前
  • 大白臉WC15
  • 还行

还不错的轻喜剧 主角不给力,小人物出彩,音乐摄影都不错

25分钟前
  • 生·人
  • 还行

馬政府上台沒幾個月,還弄不清自己姓什麼。就在這時,本片在島內外多股勢力推動下異軍突起一舉攻下了社會思潮的戰略高地,八年之後更成了革命聖地。它塑造的父不詳、地位未定、疏離傳統文化、唯日本能拯救的楞小子成了好幾代年輕人的認同標竿。別的我都能忍,但它打擊傳統宗教的意識型態教我噁心至極。

28分钟前
  • Reader
  • 较差

离欲望很近,离梦想很远。不喜欢范逸臣

32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还行

看不下去了,不知道在讲什么

37分钟前
  • Frankel
  • 较差

大爱所有配角

39分钟前
  • Coldblue
  • 力荐

娃哈哈茂伯太好玩了~

41分钟前
  • yegle
  • 力荐

精彩 精彩 精彩

46分钟前
  • ng
  • 力荐

有些桥段真是忍受不了

51分钟前
  • 胡子大王
  • 还行

想和你看一遍

56分钟前
  • 小马赛克。
  • 力荐

如果不是音乐。

1小时前
  • 言由
  • 还行

看完只能说垦丁的海很美……

1小时前
  • bornfreeyolo
  • 较差

果然很好看

1小时前
  • Shy
  • 力荐

男猪脚那张脸简直就是装B代名词

1小时前
  • 毛球
  • 较差

昨天晚上重新循环的看了2次,也许是心情真的和以前太不一样,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会那么成功,就像雨后的彩虹,再卑微再不堪再凄惨的爱情,都是美好的

1小时前
  • 风中摇曳霸王花
  • 力荐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1小时前
  • 熊仔面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