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是小的。
一个人看见和想到的东西往往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每个人都是身边的其他人的旁观者和评判者。
故事是不重要的,不管它是否遵循逻辑,只要有时间的串联,那么就是真实和完整的。
如梦境般,你不知道他为什么发生也不知道何时发生,无所谓美丽或丑陋,所有的一切都以生活的节奏展现,并与你发生紧密的联系。
这部电影不重讲述,像是由一部架在街头的摄影机记录下来的每天必定会经过镜头前的几个人的生活。
这样的记录,没有野心。
平淡地像照镜子时,镜中那个只有呼吸的自己。
花儿朵朵 发布于:2009-03-02 10:54 Mtime时光网这是岸西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影片继承了岸西式的缓慢节奏、散落讲述、温情又充满悲伤。
看的出来导演的用心良苦,影片不时穿插着青马大桥上汽车轰鸣而过的情景,两个主人公在车里发生一系列心理变化时,车外走丢的狗,散步的老人,玩滑轮的年轻人,通过这样细小又一闪而过的镜头,突出了这不过是个生活小品,在大都市的一角发生的爱情故事。
或许不是爱情,因为从头到尾都没有人提过这件事,但是看的人都明白,两个主角汤少和阿佩是心灵相惜的。
我们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不过是一个被生活和工作束缚的生物体,像阿佩和汤少一样,就是这样窄小又破陋的写字楼里,他们一样可以被彼此吸引,这要感谢暧昧。
导演采用了倒叙的方式,新颖的地方不是穿插讲述,而是从头至尾的倒叙,片尾字幕缓缓升起时,我们定格在一年前,暧昧滋生的地方。
在场的很多人为这种倒叙的方式不解,甚至有人看不明白开始和结局,我想导演应该不会在乎这些的,像《海角七号》一样,这电影是拍给有心人看的。
给那些经受过暧昧的洗礼,为情所困,一地伤痕的人看的。
这是一个公司的市场部,市侩又计较的球叔,内向不说话的小聪,时尚又多嘴的珠珠,温柔细心的阿佩,在工作和家庭上都饱受压力的汤少。
出场的人物很少,因为故事很简单,在这样狭小的办公环境里,阿佩和汤少没有理由的被互相吸引了。
一年前,汤少埋怨公司热,没冷气,阿佩贴心的找出小电风扇和电池。
然后公司大厦失火,阿佩和汤少逃上天台,在汤少大堆的抱怨中,表现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对未来的惶恐,家庭,太太,女儿,未出生的儿子,公司,业务,每一样东西他都要担心,如果每一样东西都可以保险,有条不紊的继续生活下去,那他会不会就飞似的逃出这个城市去找寻失去的自我?
此时的阿佩不停的安慰着他,两个人在看似一堆废话的对白中,心的距离逐渐拉近了。
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明白,要接近一个人的心,有的时候只是那么一刹那,他感觉到你明白他,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当阿佩说准备辞职时,汤少欲言又止,他想要她留下来,又用什么理由呢?
说她在这样一个没有花红没有医疗保险的公司会有前途?
还是说他听到她要走,心里居然荡漾出大片的舍不得?
这就是暧昧滋生的土地,在一个看似绝望的环境里,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感觉到温暖的人,所以阿佩留下了!
十个月前,阿佩、汤少、球叔一起去见广告商,接待室里球叔惶惶不安,他无时无刻不担心有人在用闭路电视监视他,做过太多亏心事的人就会草木皆兵。
时逢星期三,球叔找了个借口跑到楼梯口去买马。
阿佩无意中触碰了闭路电视的开关,看到球叔偷偷买马的事。
她和汤少相视而笑,这就是暧昧的肥料,他们共有的小秘密和语言,一些只有他们能明白的笑话,一些只有他们懂的话。
汤少抱怨身心疲惫,想彻底休息一下,阿佩建议说周末不去打高尔夫球就不会这么累了,汤少无奈的告诉阿佩,如今的客户都会打高尔夫球。
所有人,也许连汤少的老婆都以为他是喜欢打高尔夫球的,可是这天以后,只有阿佩知道他为什么要学打高尔夫。
就是这样一个男人,为了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连周末都被剥夺的男人,找到了一个可以听他说真心话的红颜知己。
六个月前,整个部门去应酬。
珠珠喝多了,呕吐、神志不清,小聪寸步不离的守护着,关心着,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暧昧。
珠珠是知道小聪喜欢她的,但是她不想拒绝,或者是舍不得拒绝。
因为被人关心着,注视着可以让人更自信也更温暖。
珠珠是典型的城市小姐型,有些自私,有些八卦,又有些娇气。
所以她也不会拒绝小聪。
看着他们两个一个走一个追的情景,阿佩体贴的笑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共鸣,因为她明白小聪。
接下来是她替喝醉的汤少开车,然后对着一个睡着的人大段大段的自白。
这是因为暧昧在心里膨胀成爱之后,有苦难言的委屈,还有暗恋在心里斡旋的温暖。
这是暧昧的并发症,当你有千言万语的话想讲给一个人听,却没有机会和立场的时候,就只能这样趁着他迷醉时对他吐露心声。
如果你试过这样喜欢一个人,你一定会理解的。
三个月前,八号风球。
阿佩独自站在西贡码头等汤少回来,期望夹杂着失望,除了狂风骤雨,弱小孤单的阿佩什么也没等来。
出租车抛锚之后,阿佩一直在尝试拨打汤少的电话,也许她来这里只是为了偷偷看他一眼,不被他看到,也许她希望被他看到,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在最落魄的时候,汤少的车从阿佩身边飞驰而过。
这样的见面方式,一定不是阿佩一直期待的,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她要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擦肩而过。
阿佩绝望的站在雨里,欲哭无泪。
这个片段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阿佩真心的笑过。
她终于认识到暧昧之后带来的难言的苦楚,她与他的心灵亲密,却只是他生活里的过客。
两个月前,阿佩和珠珠在西餐厅吃饭。
珠珠在讲述球叔如何跟厂家拿回扣的时候,无意中说出这件事还有小聪知道,那时候她和小聪的关系也已经很亲密了吧?
而阿佩关心的不是这些,只是会不会连累汤少。
这时候,汤少带着太太女儿出现在餐厅门口,此时的阿佩很尴尬吧?
要做到像朋友一样坦然简单却困难。
如果安慰自己他们本来就是朋友,阿佩的心会痛,她不时的皱下眉头,就说明她不能忍受。
可是距离感确实是有的,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汤少的太太从洗手间走回来,正在自乐自美时,一个气球爆在身后。
这是她看不见的东西,在破裂,在撕扯。
一个月前,汤少的同学和阿佩上次在码头认识的司机同时来找他们两个午饭。
此时的小聪和珠珠也在眼神上有了微妙的变化,珠珠的眼睛里依然是自己,小聪的眼睛里却多了很多询问和不满。
这是暧昧的化学反应正在消退的表现,他们感情的变化像法国菜的配菜一样,很好的映衬了阿佩和汤少的感情。
电影用珠珠和小聪的进展来表现阿佩和汤少的感情进度,却一直在主人公身上着力表现心情变化,也许这就是文艺片和商业片最大的不同吧?
阿佩和汤少四人在电梯里是一段很微妙的描写,同学的自说自话,司机小江不时的斜眼观察,只有阿佩和汤少两个人是不自在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这样,期待与一个人接近,接近的时候又恨不得飞出那个狭小局促的地方。
这是矛盾,也是悲哀。
暧昧是有距离的,突破了这个距离就会失去所有的神秘和美好,这是两个人的默契,也是潜在的规则。
可也是这种默契,迫使两个人不能再走近。
一个星期前,阿佩去找十三年没看过的医生,一个曾经和她妈妈有暧昧的医生。
阿佩说妈妈是因为子女才叫爸爸搬回家住的,医生却若有所思的告诉阿佩,不要这样想,因为谁也不知道你妈妈在想什么。
十多年过去了,当初的暧昧成就了今天依然心灵相通的知己,虽然不会再见面,但是有一个如此懂自己的人又是多么的难得?
所以阿佩问医生,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一样的?
她其实是在寻找一个答案,来解救自己。
可是当她发现这种暧昧无迹可寻的时候,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谁也不知道是哪个眼神或者微笑,让我们听到自己心底的碰撞。
在爱与不爱之间的,叫暧昧的东西!
今天,还是这五个人,还是汤少的银色两厢小轿车。
球叔说小聪最近失恋了;小聪拒绝再和珠珠说话;珠珠以为小聪出车祸流露出一种焦虑和担心,现在开来,在影片最开始的这段铺垫,恰恰是导演想说明,一切到了该结束的时候。
汤少给阿佩介绍了新工作,这与一年前的表现截然不同。
阿佩气愤,委屈,却也相对无言。
离开是不舍得,不离开是没完没了的伤害。
阿佩气汤少的懦弱和薄情,她觉得他想打发她走了。
所以阿佩赌气的说,你开了我吧,还能多给我一个月的工资。
暧昧的最后是会这样的,两个人都觉得是时候离开了,却谁也无法狠心先说再见,于是就会把这样的权利推来推去,因为这样才会在心理上被动承认,我们结束了。
又或许,从来没有开始过?
当阿佩赌气要下车的时候,汤少又于心不忍,把她带到海边,他们都知道迟早是要结束的,可是又都在和时间挣扎,多一分是一分。
汤少的电话响起,这个男人始终不是自己的,还是要还给别人的。
听着他对妻子的温存话语,还留恋什么呢?
还是要懂得成全,懂得放手,过自己的生活的。
所以阿佩下车,一路走回去,汤少一路跟着,终于在阿佩决然进入铁闸,把这份暧昧重重的关在门外之后,汤少也走上了回家的路。
至此,影片结束。
一部简单温情又触动人心弦的爱情小品。
林嘉欣的演技比起《爱情呼叫转移2》有了质的飞越。
其实昨晚上在见面会时,我很想提问,问她关于这个角色是怎么把握到这么好的?
那一蹙眉,一个眼神的闪躲,一个体贴的微笑,还有心事重重的若有所思……其实看文艺片不是要用心,光是对着屏幕暗自使劲儿什么也看不进去,更多的是要用感情,重要的是理解。
我不能说这片子值得一看,也不能说它是上乘之作,但是它确实触动到我了,在这样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每天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不同的人,也许某一天的某一时刻,你身边就出现了一个可以和你心有灵犀的知己,这个时侯请你记住,只要暧昧,不要相爱!
自《双雄》,《恋之风景》,《后备甜心》,《亲密》已经是林嘉欣和郑伊健的第四次合作了,自然默契。
再加上写出《甜蜜蜜》和《男人四十》的金牌编剧岸西的导演处女作。
《亲密》有太多要看的理由。
预告介绍是讲办公室恋情,婚外情。
无数的人写过拍过演过,只是名字撩人,教人猜测这亲密会有多亲密。
好好先生汤少(郑伊健饰)总是逐个送同事下班,而阿佩(林嘉欣饰)是最后一个,到最后车里只剩下他们俩,因为公司最近要裁员,他打算给她介绍工作,她不愿意因此发生了争执,她欲开车门回家,他没让他下车,把车开到了海边,他在车外站了一会儿,回到车上他们继续争吵,他好像要吻她又好像不是,总之这个时候,电话响了。
后来她下车走回去了,他一直开车跟着直到她安全的走入公寓。
这是第一幕,也是电影的结局,总之岸西只说到这里为止了。
一个星期前,啊,原来是插叙。
一个月前,她和同事与他们一家人在某餐厅相遇, 三个月前,八号风球,她在高尔夫球场附近他的车子旁等他,等不到,后来她坐的计程车抛锚,电话不通,却看见他的车子在雨中开过。
六个月前,他们公司的人一起应酬,汤少喝了很多酒,阿佩开的车,开到自己家楼下,发现他已经睡着了,她叫了他一声他没醒,便跟他说起话来,这是表白吗?
讲着讲着自己都甜蜜的笑起来了,总之这一次最温情了,说到,有一晚我梦见你,该死的电话又响了,也许最想说的话还没有说。
十个月前,他们在一起在封闭的办公室里看爱情题材的广告,看来真的是倒叙了。
一年前,有一天加班,办公楼发生了火灾,他们跑到了天台,他发了很多牢骚,她说她应征了新的工作,他突然变得严肃紧张,他正准备跟她说些什么的,也许是告白的话也许不是,总之这时消防员已经上来了。
他们下楼的时候,她走在前,他在背后看着她,她在拐角处抬头了头,目光交汇时,有点明白了。
电影至此也完了。
才发现整部倒叙的片子,我们一直都在寻找彼此心动的痕迹,捕捉那一些爱情的蛛丝马迹。
女未嫁,但,男已婚,他们没能在一起,但是我还是觉得该欣慰的笑笑。
想起八号风球那个场景,扮演司机的许志安跑出去修车,是因为他觉得车里只有他和她的气氛太奇怪了。
看嘛,原来这样的距离,是那么亲密,那么多的清晨和晚上车里只有汤少和阿佩,只是这样坐着,也许一前一后,也许一左一右,也许沉默不语,也许聊些毫无意义的话,而感情是那么微妙的东西。
暧昧,君子的亲密方式,未有亲密动作和亲密字眼,连一句舍不得一句我爱你也说不出口没有机会说,也许只悄悄装饰彼此的梦。
想起李敖的句子: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比海深我的爱情浅,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恰如其分。
可以说,当时看到海报上郑伊健与林嘉欣几近暧昧的对望便引起我的兴趣。
不过我没有想到《亲密》的英文名居然是Claustrophobia而不是Intimacy. 而看完电影,答案自在心中。
整部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现在,一个月前,三个月前,6个月前,半年前,一年前。
我共看到了三对“伪奸情”[我知道我很恶趣味..],阿佩(林嘉欣)和已婚的上司汤少(郑伊健),已有男友的珠珠和小松,赵医生(曾志伟)和阿佩的妈妈。
若有若无的暧昧是贯穿全剧的重大要素,那场公司的火警警报拉近了2人的距离,当时的他们坦然相对、畅所欲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话越来越少,淹没在尴尬而又暧昧氛围中。
也许汤少对阿佩有感觉,可是作为有家室的人他不能,而阿佩心里亦有着相同的顾虑,因此,不妨沉醉在这毫无质感的暧昧中。
可是暧昧的最终就是要付出结束的代价。
原本在一年前就想主动辞职的阿佩最后却在汤少那几句委婉的辞退中显得可笑而毫无意义。
在狭小的空间里注定容不下他们之间那触不到的暧昧,多么熟悉的情感。
彼时彼刻,我能读懂阿佩和汤少的每个细节言语、眼神、肢体语言。
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产生了相当大的共鸣,和导演的共鸣。
我相信我们之中的多数都经历过这样的非正式情感,电影中是办公室,而我们在校园也同样如此。
这也是我之所以对这部电影回味无穷的原因吧。
毫无迟疑的在豆瓣上打出了5星。
Claustrophobia,幽闭恐惧症,是我们,还是爱情本身。
岸西带我们体会的是另一种“亲密”。
这种亲密不直接,不裸露,紧扣着“暧昧”二字徐徐展开。
像是无眠的夜晚倚窗而坐的失落的人,忽然闻到一阵飘忽而过的咖啡香气。
这味道充满诱惑又缥缥缈缈的缠绕,似乎不肯散去却又留它不住。
暗香醉人,可失眠的人却不敢在此刻真的享受一杯咖啡,只能静静地坐着,不动声色的体会着,再任这香气在夜色里散去。
如此“亲密”是多么劳神的一件事。
血在体内涌动着,激情在巴望着,心在怦怦跳着,意念在悄悄追随着。。。。。。
可这澎湃的情欲却被理智稳稳的压在了皮囊之下,皮囊之上一切如常。
看似平常的男女双方却神秘的用着某种物理化学的方式在空气中偷偷交流着这隐藏在皮下的秘密。
于是,两个人的秘密变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共同的隐私,距离,倏地一下,近了。
拥有同样私密的情欲,游走于一段比平常更为亲近的心理距离中,“亲密”在暧昧的烟水中荡漾。。。。。。
整个影片层层倒叙,一点点为看官揭开的不是什么惊天的秘密,也不是什么骇俗的情事,不过是一对普通都市男女之间那点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暧昧。
非常惊艳的编剧!
平平淡淡的几个生活段落却挑逗得看官不得不往下看。
期望的帆涨得满满的,可始终,什么都没有发生。
落幕时,因为有被导演岸西调戏的感觉,心生几分恼怒;但随即就笑了,似乎有些自嘲。
笑着摇摇头自语到:“有点儿意思。。。。。。
”
眉目里似哭不似哭,还祈求甚么说不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都市中开始蔓延起暧昧的情绪。
谈恋爱或许太过于牵扯精力,开头惊心动魄,结尾拖泥带水,末了两人还可能背负着老死不相往来的代价,想起最初那些甜蜜不禁唏嘘。
然而发生一点暧昧,不多不少的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眉眼之间一个来回,一丝心动,就已足够当做沉闷办公室里茶余饭后的消遣。
如果你没有尝过暧昧的滋味,《亲密》或许不够让你找到认同。
岸西自编自导的这一出戏,铁了心要表达那恰好的节奏,你看不到《甜蜜蜜》里面黎明和张曼玉最后在街头相遇的往事如烟,也看不到《男人四十》里面张学友和林嘉欣师生之恋的积蓄爆发然后归于平淡。
于是你只能看到郑伊健游移在似即若离之间,林嘉欣望不穿那暧昧的眼。
香港很少有这种文艺小品似的电影。
观众见惯了都市武侠,也见惯了警匪追踪,偶尔有邓丽欣和方力申这对影坛拍档,上演一出出青年男女炽热爱情。
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汤少和阿佩这样的男女,有一点矜持,加一点内敛,不似球叔那般开始觉得生活有危机感便战战兢兢,也不似珠珠和小松般年轻气盛便无所顾忌。
他们仿佛永远都在轨道之中安安静静的行进着,然而又似乎觉得生活少了些什么,想要一步一步的踏上那天台打开门看到些什么。
因此当影片追溯到一年前,当汤少和阿佩因为大楼失火而打开了那道天台的门,故事才缓慢绵长的开始了。
你的温柔怎可以捕捉,越来越近却从不接触。
或许阿佩一早就开始了这段暧昧的旅程。
一年前空调坏了,汤少觉得热,阿佩便贴心的从自己的随身听中拿下电池,只为了让汤少用小电扇可吹风。
或许那一刻阿佩的态度就早已不同。
接着两人在天台上,阿佩见到了一个从没见过的真正的汤少,那次大火到底如何或许都忘掉,记得的可能只是当时那个脱去上司外衣的,更为贴近的人。
当阿佩提出辞职,汤少的态度跟一年后有了怎样的不同,时间怎么样划过皮肤,可能只有自己最清楚。
陪著你天天在兜圈,那缠绕怎么可算短。
影片开始却是一年后,岸西刻意的让时间逆行,让一切自然而然的暗涌都变成了逆行。
那一步一步的路走到今天,什么也都变得不同。
物是人非让一切推理都没了意义,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当时自己竟是这样开始,如今却又这样结束。
暧昧最怕回头,回头也都是不堪回首。
一年后的球叔还是那个球叔,可是一年后的阿佩和汤少却不是当时的阿佩和汤少,一年后的珠珠和小松,更不是当时的珠珠和小松。
五个人,三条线,同时坐在一部车内,这样的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怎么能不发生故事?
越是这样的场合,对话越是显得重要,人物没有了多余的动作,全靠对话来推动着,长长的一段路,一个一个的下车,最后剩下阿佩和汤少,面临着最后的抉择。
还能怎么抉择呢。
汤少看着跟珠珠赌气下了车的小松,好像十年前的自己。
尚没有结婚生子,喜欢上一个有男朋友的女孩,她正打着电话对男朋友讲自己的事,真是惹人心烦。
索性下车简直不想再与她相处,也不想知道她在自己下车后看见一场车祸有多担心自己。
汤少看着生活有点乏味的球叔,好像十年后的自己。
生活把自己磨砺的好像一块光滑的石头,做什么都没了激情。
偶尔偷偷买马,可能还会无聊的陪客户打高尔夫球。
一想到之后数年都如此度过,尚可当下还能尝试一场暧昧之时,换一段温暖和关心。
然而小松和珠珠可能就此结束,多年之后自己还是要变作球叔。
当暧昧超过了界限,在变作亲密之前,汤少还是将这场戏码撤下了自己生活的舞台。
茶没有喝光早变酸。
这一年兜兜转转,什么也都经历过。
一起用闭路电视看到球叔偷偷买马,一起看到珠珠和小松在应酬结束后打闹。
阿佩也知道了汤少不喜欢打高尔夫,甚至在台风天跑到码头等他。
等不到人,车又抛锚,然而这都不够绝望,真正绝望的是看到他的车,擦身而过,飞驰而去。
阿佩跟珠珠在西餐厅吃饭,珠珠讲内幕八卦,流露出她与小聪的私交,而阿佩听内幕八卦,却只在意汤少会不会有问题。
然而担心还没算够,便亲眼见证他一家的幸福与亲密。
珠珠与小松没好气,暧昧逐渐消退。
载阿佩的司机来找阿佩吃饭,又是一个狭窄的空间,车内变作电梯。
司机不懂声色的观察着汤少,想知道是怎么样的人让阿佩动心。
然而汤少和朋友谈论的,却是乏味的世道。
阿佩去看医生。
说是身体有恙,其实是心病还须心药医。
医生多年前与她妈妈的眼神,她可能记得一辈子。
似是浓却仍然很淡。
办公室的暧昧是小朵小朵的花,都只能生长在狭窄的空间。
车内,电梯,格子间,统统容不下恋爱二字绽放于此,便只能这样暧昧着。
一年前是阿佩提起辞职。
一年后换做汤少劝阿佩辞职。
两人犹犹豫豫,谁都不想拿到选择权,一旦主动,暧昧就不再是暧昧。
送来送去,甚至去到海边,逃避到无可逃避,阿佩下车重重的关上铁门。
至此一段暧昧化为灰飞,甚至来不及亲密。
不知道阿佩关上门后,汤少还会不会想起,刚才那个似有若无的拥抱,和将吻未吻的吻。
一切都只是,从来未热恋已相恋。
然而却天早灰蓝,想告别,偏未晚。
过去看过法国版的《亲密》。
名字其实是反讽的,应该叫做陌生。
肉体动作片,非常冷的色情。
是很典型的讲西方世界中产阶级之间由于物的私有而导致的人的疏离。
疏离的太久了,开始吟咏孤独,再往后就有了抑郁症和片中那种比较极端的情境。
身体的靠近,反复的进入、出去,仍不能带来心灵的交集。
“这是在干什么” 是影片在大量直白的性交镜头背后的疑问。
岸西的《亲密》也有同样的判断。
用近来表现远。
我惊于身为文字工作者的岸西这么敏感于空间环境。
影片从一开始就在非常逼仄的空间里,用精简的五个人,极简短、极日常的对话,很琐碎的表现出一种状态。
逼仄的空间迫生出两段情爱,一对儿在显,一对儿在隐。
与法国版的《亲密》不同,打真军?
不!
身为一部爱情片,岸西吝惜到连一点点肢体接触都不给男女主角。
然而,任何有过压抑密恋的人都可痛苦体认这其中的真实性。
事件的选取普通到再普通。
一次加班,一次电梯同行,几次回家车行,吃饭时的偶遇,对着打瞌睡男人女子的独白……岸西自己不做全知叙述者,也让观众和主人公的同事站在一条平线上,仅能看到只言片语,猜测、懵懂、毫不知情,最正常不过的两个人,什么关系?
上下级关系。
个中辛酸只能当事人自己体味——“秘密的”——这是种黑色的亲密,混杂着精神上虐恋的色彩,一旦破产,灰飞烟灭,就那般不真实。
据说《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原剧本结尾被悲观的菲利普•考夫曼写的很灰暗,多年以后,垂垂老矣的男女主人公又蹒跚着挪去记忆消除诊所,还是在说那些话,他是个混蛋,帮我把他删掉……而导演却将结局定在了这之前的一个时间点,某次记忆消除后,仍年轻的两个人又在火车上相遇,就像上次一样,他们又对对方产生了兴趣——爱情的开始总是并行着希望,火车隆隆开走,驶向某个我们不知道,或不想知道的将来。
也因之,我很喜欢《亲密》的倒叙方式,从结尾的情爱死灭成灰封闭在一个不透气的骨灰盒子里,一点一点倒退着开阔来,到刚开始那种互相垂慕——岸西别有用意的安排在一场火灾逃生而至天台上——“逃生”?
“天台”?
岸西那种女性的敏锐和隐喻让我心头一颤。
在夏日清朗的天气里,两个人在香港城市里难得大面见天的高层楼顶,不咸不淡地说着话,为了解闷,她哼唱了舒伯特的《鳟鱼》,他默默听着。
警报解除走下楼去,一回头的那一眼。
那种开阔,那种希望,那种灵魂对接的一刻。
一段平常的办公室禁恋被讲述的如此回转抑郁,让人倍觉叹息。
2008年 于 北京
同一个办公室,面对温儒尔雅的男上司,初来乍到的青涩女生会不会情愫暗生,喜欢上男上司呢?
我想,阿佩是很难回答自己心中的这个问题。
对于顶头上司汤少,她沉默寡言,却又把一丝游离的眼神环绕着这个中年儒雅的男子,久而久之,那种暧昧的情愫一发而不可收拾。
何况,因为工作的缘故,阿佩和老于世故的的球叔、沉默寡言的松仔、八卦贪玩的珠珠一道每日乘坐汤少的车子上下班,一天八小时拥挤在一个屋檐下之外,上下班的路程又拥挤在一个狭小逼仄的空间里,朝夕相闻,偶尔鬓角相磨,岂不能在青涩的女生心里投下了一丝的涟漪,荡漾成一个男子的身影,在心中晃晃悠悠,磨也磨不去。
由此,相思成了灾,刻骨铭心之余,却又不声不响的脉脉窥伺,这人世间最难理解和了解的情感,总是如此的折磨灼人。
其实,故事本身并不值得多少期待,倒是那一程的车途,在暗黄的路灯下,透过车窗玻璃看两个人的表情,倒是值得几许玩味了。
阿佩如此的腼腆,和八卦得一惊一乍的珠珠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沉默寡言的松仔又和老于世故的球叔呈现另外一个对比,可见多少玩味其中。
叽叽喳喳的珠珠八卦之后,便是众人持久的沉默,于是车子穿隧道,绕山路,一程又一程,车上的人逐渐少了,最后就剩下了阿佩和汤少。
汤少心里怎么想?
阿佩不知道,可阿佩似乎能够感应了那一丝脉脉温情。
在汤少醉倒的副驾上,阿佩看着路上滑轮的少年,缓缓的对着汤少诉说她梦境里的那些往事,偶尔也有汤少的身影掠过,那些逐渐沉底的情愫又被一丝一丝的勾起来,在暗黄的路灯下,在酡醉的汤少面前,阿佩诉说着,浅水微澜一般,便有一丝的水晕逐渐的荡开,化作涟漪,化作银钩挂萝帐,犹如一杯迷醉的酒,浓得化不开了。
可惜,一连串的手机铃声,忽然就打破了这沉寂,就好像平静的水面忽然就投入了一块石头,喷的一声,幻想破灭,现实迫近。
故事讲得可真另类呀,从现在往回走,似乎人生一切的遗憾随着时光的倒流,就能一步一步的走回来了。
可真的这样吗?谁又能说得清楚,于是,八个倒叙的场景,八个故事的桥段,一连串的串起了阿佩的遗憾。
原来忽然就能明白,人生咋能没遗憾呢?
没有遗憾,岂不太不完美了。
所以,无论是台风里等待汤少的阿佩,看着呼啸而过的车辆被淋得落落汤汤,还是两个人因大楼失火在楼顶上的对话,一切都昭示了暧昧的发生,遗憾的不能避免了。
忽然明白,汤少很害怕,于是把镜头拉到故事的开头,当车里只剩下了汤少和阿佩时,汤少让阿佩自动离职,并向她推荐到另外一家更好的公司,阿佩坚决不从命,由此两人破裂,一段并未表露的情感夭折于成家男人的暗暗害怕了。
汤少有自知之明,自己有家有室,岂能又承担得起一个女生对自己的垂垂爱慕之情?
所以那一切的一切,他心知肚明却又装聋作哑,但一切似乎要爆发的时候,他害怕于将来的无法收拾的局面,所以壮士断腕,让阿佩离去。
可就算阿佩走了,汤少就果真忘记一干二净吗?
或许吧,谁说不可能,世界上还有比时光更好的疗伤机器吗?
时光走远,伤痕平复,留下了只是淡淡的遗憾和忧伤而已。
看夕阳西下里,玩味了几许的惆怅来,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惆怅和哀伤却也不是能够割舍的情调。
这人世间的情呀,爱呀,可真烦恼的很,犹可谓之“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的惆怅。
林嘉欣的阿佩可真好,有大家闺秀的淑静,又有妙龄女子的青涩,渐而忽闪而过的路灯里却又透出了一丝女性的温蕴和伤感来。
我爱极了她那忽明忽暗的忽闪的蕴育,在不动声色当中就将一个女子的情感隐忍的潜伏在心里,不说话,一个眼神就慢慢的表露出来,一瞥之余的惊艳让人顿有惊鸿一瞥之感,可真正的好来,无法言说。
其实电影还真的不怎样,可就是喜欢看林嘉欣,看她坐在车里不说话,看她的自言自语,看她女孩如水一般的情怀,看她脉脉不得语的浓情解春风。
香港影坛自从老一辈林青霞、郑裕玲、刘嘉玲、张曼玉、杨紫琼等逐渐淡出影坛,而梅艳芳、肥肥等却又香消玉殒,李嘉欣、周慧敏却又一入侯门深似海,张柏芝、阿娇等中生代等陷于艳照门之泥沼难以自拔,实在很难找出一个能够扛起香港电影女性代表的旗帜性人物来,勉强一点的说,我倒认为林嘉欣愈发出落得气质逼人。
虽然她算不得什么玉女掌门人,确实典型的耐看型,愈看愈觉得美丽非凡的那一类女性了。
出生在温哥华的林嘉欣出道时参演了天王级人物张国荣先生的遗作《异度空间》而崭露头角,后来又与天王级的歌王张学友在《男人四十》里大有本色的精彩表现而逐渐脱颖而出,成为香港进来不多的实力派女性演员之一。
成名之后戏路逐渐拓宽,在黑帮片《阿嫂》里饰演黑帮老大的遗孀,与技术流郑丹瑞、方中信等互相抗衡,在爱情惊悚片《安娜与安娜》里与大陆阳光型男陆毅大飙对手戏,在动作犯罪类型的《绑架》里和另外以为天后级人物刘若英则惺惺相惜,在同性恋爱情题材片《花吃了那女孩》里又给人另类的表演,接着暧昧爱情新作《亲密》里和曾今的帅哥《郑伊健》情愫暗生,让人垂怜叹息。
所以,就算不喜欢《亲密》也所谓,只要有林嘉欣,就好。
说个并非题外话的话:本片导演是岸西,这个女子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电影《甜蜜蜜》知道的人可不少,岸西就是本片的编剧。
她非导演见长,而已写男女情感,著小资文艺化生活状态才是最好的,本片是她的第一部影片。
密闭空间。
满载的私家车,taxi,餐厅,细微的情感像病毒一样在狭小的空间中蔓延开来。
以倒叙的手法展开几个小的篇幅,每一个人的亲密,存在于距离的靠近。
所谓微妙的恋情,似乎只存在于阿佩的臆想。
再看不出什么了。
不只是婴儿肥而已。
无法掩饰我自身对林嘉欣的不喜欢,其实看起来也是沉静的人。
在很多人眼里是漂亮的人,皮肤白皙,唇红齿白,但我就是觉得她脸好大,嘴特丑,所有表情都让人不舒服。
而且觉得她每个神态都特别做,说话跟没气儿一样听得很没底,不踏实。
真的真的不只是婴儿肥而已。
其他的。
个人觉得这片子很一般,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大名气。
听林嘉欣讲话真的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另外,岸西的名字很好听。
这是一部别扭的电影,所以在电影中场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先离场了,嘴里不忘了叨叨着要求退票.我想说这样的电影只能怪它太美,贯穿始终的如抹茶般的色调,女主角的衣服颜色实在漂亮,适合她也适合这部电影.可能别扭的电影就只适合给别扭的人看吧.就像剧中的两个人,别扭的跟自己的感觉过不去,男主角的压抑,女主角的不知所措.这部电影的观众一定也喜欢花样年华这样的电影,而这样的电影需要配合优美的情节优美的音乐和耐看的美女,绝对不要那种第一眼美女,要向嘉欣这样的淡然亲切.在美术指导上导演还是眼光比较准确的,也符合剧情.电影分了几个小片段来讲述,每个段落看似平凡却透露了两人间微妙的变化,当然有些交代比较清楚,有些就比较晦涩了,似乎心理的状态需要观众要给予一些自己的想象进去才好,林嘉欣的表演很好,像个小白领的样子,但郑伊健似乎不适合这种文艺强调的电影,这么细腻一片子把他这么个如此粗糙的人放在里面顿时逊色不少.最后回忆几个喜欢的片段,嘉欣在去看病时看到她为情失眠的样子真让人跟着心痛,还有就是当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小秘密互相微微笑的那份甜蜜.无论他们是相爱了与否,那份甜蜜还是有过的.但像抹茶一般淡淡的,清爽的,干净的,美丽的......
拍的不错。让人挺有感觉的电影。剧情还行。但最后的结尾让人以为。就这样。不知道怎么说。。这结尾
痴心都付云雾中
暧昧让人受尽委屈
一个凝视,一个浅笑,一句天气冷了/ 你的呼吸你的模样/我的沉默我的紧张/你我之间难道只是想象一场……暧昧么?很淡很淡
没太。。。看懂。。。
2009-5-24 11:39:10 7/6.6(89) 个人比较喜欢喜欢这样的精妙小品,不来也不去,看似平淡了无痕迹,其实水深了去了,有时间要再看过
这个片千万不要看配音版的,我真是要死了,本来就不是很喜欢林嘉欣,结果她的配音还大舌头。。。本来剧情就磨叽,还用大段大段的对白,集合了这么多我讨厌的点,就算有帅面我也受不了了,何况帅面戏份其实并不多。
暧昧 委屈麽? 其实都是自找Claustrophobia 对寂闭着的场所的恐惧症?
这注定都是一场平淡的无疾而终的爱情。
2月14
到底没表达出来啊
这片子太个人了,懂得人就懂,不懂的人就没意思,林嘉欣演技这么好,我还以为她不会演戏呢,看来是后来没碰到好本子,这里面男女同事的暧昧是办公室的常事,那心情很难说,完全拍出来了,太棒
喜欢剧情和配乐
我还是喜欢更美好一些的。比暧昧少两格。
我还不够成熟吗?看不懂
看不懂的公路电影
林嘉欣讓我沒辦法堅持看下去
忍着看完,还以为最后会有什么surprise。原来最大的surprise就是没有surprise。
无语。。
很细腻工整的短篇 李屏宾一直用镜头在摸人物 特别是林嘉欣 摸得好舒服 岸西真的可以再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