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我近期看的比较新的一部片子了吧。
算是小成本商业片,里面的姚晨塑造的顺佳这个角色被戏称为“穿Prada的郭芙蓉”。
的确能看见在戏中任务的造型方面都透着那么一种时尚杂志的高品位,但是不得不说,有些造型做出来,还是不很适合的。
不过,既然是姚晨主演,本身也不是奔着看美女的心情去的吧, 要的不过是姚晨这样的一个率性洒脱的个性。
说说电影本身吧, 摇摆的婚约,摇摆,是在爱情与现实之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爱情与婚姻之间,还是什么之间摇摆?
顺佳崇尚爱情,却被未婚夫在结婚的前一天告知分手。
男人说到底免不了被诱惑,只不过你优柔寡断到结婚前一天才说分手,这样的男人很渣。
于是个性洒脱的顺佳抓了身边的俊浩就去领了证。
当顺佳把结婚证拿到巨源面前的时候,是狠狠报复的痛快。
“反正都是结婚,跟谁结不能结啊?
” 于是,本来需要安慰俊浩的顺佳, 反倒抓住了俊浩这个“最后的稻草”,草草拍了一套婚纱照对家人交差。
其实对于这样的情节安排本身是有些夸张的,并脱离现实的, 但是既然电影要表达的是那种思想,那么脱离现实的夸张也就能够凸显出顺佳这样一个女性面对婚前男友的背叛而选择的一种“另类坚强的抵抗”。
然后,爱情于无声中悄然降临, 顺佳和俊浩的感情似乎也就在疗伤与怜惜之间产生了。
不出意外的故事的后面,顺佳和俊浩有了一次错过, 错过的原因是巨源的出现。
不过好在巨源的出现不过是为了完成当初对顺佳的许诺,而非因为与那个第三者感情破裂而吃回头草。
但是,影片给了一个镜头,舞会上,巨源的那个“新欢”在舞会上精湛的舞技被大家称赞,当然舞伴不是巨源。
似乎隐约透露着这段关系未必会长久。
请允许我这么坏心的想着吧。
“因为一个女人离开另一个女人,不叫放弃,叫背叛。
” 似乎速食社会,爱情也变得摇摆不定。
人都会从这个人身边荡到那个人身边, 寻找的究竟是理想的爱情?
还是现实的婚姻?
顺佳的好友,小池,被时尚大师求婚了, 时尚大师离过6次婚,顺加问小池,你想做第7个?
小池说【我早就想好了,连婚前协议我都让律师拟好了,一旦他找第八个,所有财产全部归我所有。
】 然后俩人结婚了。
莫非,这是现实和爱情的平衡点?
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一部片子, 不要指望它有多深的寓意,但是看过之后又会想些什么。
现代都市小电影的幽默它也具备了一些。
年轻白领的生活它也反应了不少。
结局的时候,未免有些缺乏新意,而且稍显仓促。
莫名的出现了一段春哥的MV,看了一会才明白,原来是片尾了…… PS,依然喜欢朱雨辰。
XD
《摇摆的婚约》是在该片上映之后才知道有这样一部爱情片,又一部很难说算得上成绩上佳的国产影片,只能定位其在四平八稳的高度,这在给国产片打分角度看来已经很不错了,至少看片过后骂声和赞声差的太离谱。
整体来看,影片《摇摆的婚约》还是靠一种讲述都市男人女人之间的感情来铺张剧情的,都市男女的种种总有千丝万缕的情缘可道,注意,不是村姑村姑父之间的,毕竟抬眼望城市高楼的感觉总是要比低头看乡间牛粪来的强,电影的追求就像大多数人一样,都是追求一种视为非为的高尚,很难定义这是一种真实,但也不能全归于一种虚假,这就是影片带出的一种看是平凡的感情,却深埋着一种隐约可见的一种逼迫感的追求。
影片的大部分谈恋爱的剧情是围绕着“朋友妻不客气”的这一观念展开的,可能说的有些不人道,但影片的故事框架就是这般的流程,只不过添加了一些诸如假结婚的辅助效应来丰富剧情罢了。
其实影片折射的现实感还是比较明显的,男人和女人过活,男人厌倦了于是出去找小三,最后男人抛弃女人投怀小三,男人的朋友天落陨石般出现,于是也算是一名五成熟的小三跟女人谈起了恋爱,故事最后皆大欢喜。
这就是影片故事的中心提要,影片剧情虽说不闷但也没有让人太多心动的地方,马马虎虎的编排并没有影响影片的整体延展,反而有几分小温情的色彩像彩带般给影片划出了几道亮点。
影片中的假结婚这一剧情甚是有点像美国影片《假结婚》,只不过一个是为工作一个是为面子,就像歌曲一样,这样的剧情充其量也只算是翻唱,不能说是山寨,因为影片至始至终还是翻出了自己的一种色调。
美食感觉总是不离不弃的连着爱情这一元素在电影中呈现,这出和之前一部很不错的香港爱情片《全城热恋》中一段美食情缘略有几分相似,我们也无法说这是山寨,毕竟影片的美食发情不是画板上的主色调,但看过之后总感觉有几丝别扭,尤其那几句独白抒发感情甚是有点做作。
当然这也只个人看法及感受,自我圆场只是想说这般的伪情怀最好还是不要在电影中受到重用,完全与影片本身呈现的是两条平行线延伸开去,美食给了你感性,抒发情感喷涌而出,如果是喜剧片,一碗叉烧饭可以吃到流泪,但在这种中规中矩的爱情片中真的比较假。
这一出的美食觅情甚是不能同《少林足球》那一个苦涩馒头引发的爱情相比。
影片刚开始的女人牵驴以及女人上司踩到驴粪可以算的上是很不错的剧情编排。
不过与影片所要呈现表面上干净的大都市爱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可能此处另有蹊跷,如果是带着讽刺味编排的这一出剧情,那么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经典之作。
上有高楼林立,一身高贵,下有驴粪一堆,一身高贵踏在驴粪上,倒有几分讽刺傲气的票子族。
当然,如果是为了凸显一种喜剧感,那这一出就大可不必留了。
这出于个人想到的有点多,衡量一下,自己的立场还是偏于前一种,毕竟,对影片有容乃大,也算是一种鼓励,一份支持,终究还是希望国产影片能迈开那又大又好的步伐往前走,尽管是披金斩刺,破釜沉舟,但那样最终突破成功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
影片前后呼应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粗制滥造,开片之处算是吊起了几分兴趣,可影片最后意料之中的圆满甚是毫无曲折感可言,估计大多数人看完之后的反应就是“就这般的玩完了”,但显然影片制作尽力了,个人认为,电影就像写东西一样,开头总是很棘手,不但要写的引人入胜,还得为下文开个好头,这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倘若影片开头像上边说的有种讽刺感,那么与接下去的讽刺情感问题相呼应也多少算是一种很好的衔接效果,这般看来不但不影响影片整体,反而还凸出自己的一种风格。
当然这也只是作为一名路人甲的片面之词。
影片伊始给人的印象就是一段看似曲折实际上很平淡的都市男女爱情故事,不过平淡中这份爱情多少给了一些小温情。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这部《摇摆的婚约》不难发现,影片揭示的现实中情感问题的面纱确实是难得,前面有说开片讽刺,接着男人情感出轨这在现实里是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了。
影片的这般剧情编排,又让人想起专门为出轨这一现象量身定做的国产影片《手机》,可以说,如果从揭示的角度来说,这两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说两部影片所要表现最后出轨的男人都是一种心思。
这么看来,这样一种平凡美好爱情下的揭示人性也算是影片的高明之处了。
都市情感的DV机里,爱情这么个玩意儿总是摇摇晃晃的,你说它是在舞蹈,其实它是在抽搐。
影片《摇摆的婚约》,不忍心同《非常完美》,《杜拉拉升职记》归于一类。
只因其是一部四平八稳的国产爱情片。
,还是那一句,给一份支持。
一众熟脸的加盟,貌似时尚的角色,开始时还真以为像片中说的能最终将观众们“引导”至“高潮”。
结果呢?
连假高潮都没有,全是“套”,俗套。
如果不是姚晨的表演为角色添加了些可信度,这个什么王顺佳简直就没有任何可看性。
男朋友都要和自己分手了竟然什么都不知道,写的那是啥狗屁文章就翻身转运了啊,这剧本简直严重侮辱新时代女性的智商,尤其是干杂志编辑的女性=_=!从整个故事来看,如果说开头部分男友在结婚前夕背叛,一个冒失小伙儿偶然闯入这样的俗套是为了接下来的故事展开做铺垫,尚且可以原谅的话,后面两人相爱了又莫名其妙分开,重聚又因前男友的莫名闯入而泡汤,最后又偶然“浪漫”相遇,完全就是编剧没动任何脑子,直接照搬若干电影最俗桥段的结果。
就这还想要高潮?
不把观众催眠就不错了。
本片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回放镜头数量多到惊人,我原以为这套80年代的粗劣煽情把戏早就没人用了,没想到被本片的导演又重拾了。
要知道,影片中的情节回顾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这一遍遍闪回,再高一个层次就是用反复出现的情节或台词去加深观众对前面情节的印象,而更高境界就是用扎实的铺垫,让观众在故事和情感的推进中自己回想前面的情节。
不过目前,最后这境界与中国电影无关。
最后说一句,姚晨将唱卡拉OK那段演得非常好,不过不知道她要抱着这种大大咧咧缺点心眼儿的角色吃上多少年才肯罢休。
我一直喜欢看爱情喜剧 ,虽然这种类型片在国产剧中很少,很少。
没看前对这部片子印象并不好,因为导演被打事件 使我觉得 有炒作成分。
有炒作那是否这个片的质量并不高呢?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看了这部影片。
就影片而言,比起好莱坞的爱情喜剧 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硬伤,情节也牵强,但是它让我看到了国产爱情喜剧的未来。
在围脖上看见某刊物推出的一期特别专题,特写的姚晨海报,标题名曰“我们都爱二姑娘”。
在姚晨所塑造的郭芙蓉与王翠萍形象火爆蹿红的同时,也为其今后的角色变换路埋下了隐患。
即使没有之前成功的代价,以芙妹别致的外形特征,想要突破傻大姐的灰头土脸来个华丽丽的走台大转身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一项体育运动。
从《摇摆de婚约》的海报构图来看,原本应该平衡的三角关系已被极夸张地异化为姚姑娘一人的独角戏,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已经使王顺佳的角色薄弱得面无血色。
可以说由姚晨演绎过的那些可爱角色,其闪光点是建立在某种淳朴与纯粹特质之上的。
而将这样一份凛冽的素颜美套上金光闪闪的劣质服装,环佩叮当全是诡异的二线品牌,所营造出的时尚效果只能是制片方自娱自乐的山寨风味。
观赏有风险,入院需谨慎。
《摇摆de婚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二的故事,而且是大写。
几乎所有促成转折的情节都找不到铺垫与设定,人物关系也在凌乱的剪辑里错落得很诡异。
这是一场由时尚集团推出的情感戏,而其中所有的感动、沉醉、抛弃与憎恨,我都找不到足以支撑其爆发的激励事件。
放肆的谈笑与滥情的分手,只好摆出一个大写的二字构图。
如果说这就是时尚女性们对于生活与情感的现代派解读,那么我只好认为是时尚杂志在廉价风骚地向南风花溪邯郸学步。
不幸它沦落在“青春校园,纯真初恋”的孤芳自赏里不可自拔。
不大气,不成熟,不时尚,甚至连可爱都所剩无几。
只有几个成年人沉醉在自我的情感世界里,喝的是青岛啤酒,开的是奥迪Q5,穿的是欧时力,戴的是淘宝链,嗨到兴头来一把拳,必然是两只小蜜蜂在花丛里旁若无人的嗡嗡呻吟。
某种意义上《摇摆de婚约》可看做一部影像版的杂志读物,有着与国内许多大型刊物一脉相承的作风:拼贴、杂烩、拉广告。
影片的场次排得很乱,倒不是因为其自我感觉良好的现实闪回挑明因果;片尾的字幕里亦出现了几场的补拍镜头的人员列表。
可以说导演是在有意识地去营造每个单场的氛围,有快节奏的车水马龙、飞黄腾达,有刻意放缓的MTV式唯美纯情,还有笑点奇低的老套包袱。
就是搅在了一起,怎么也不是个味儿。
靠两部青春偶像剧发家的朱雨辰还是 我挺喜欢的演员小生,而其颓废漂泊的流氓好男人气息最终还是没能盖过王顺佳的钢胆侠肠。
王编辑在凌晨三点享受完一道爱心牛排餐之后,失恋的苦痛里领悟到高潮的真谛,洋洋洒洒几百字将浓浓爱意化作一股液体,从二环流到三环,从四环淌到五环,从六环就浸透到了耳朵根。
大量的侧面烘托使得该文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所以说影片自诩的这道点睛之笔还是很激凸的。
在写《杜拉拉升职记》的时候我说“牛逼要靠装出来”,实际当时的本意是“逼都是装出来的”。
诚然《摇摆de婚约》并不是一部装逼的影片,并非因为它自视清高,而是连装逼的资本都没达到。
如果说《杜拉拉》尚且还讲述了一个白领阶层的荒唐梦,那么《摇摆》编造的就是梦想做白领的少女们的纯情梦,主题的非主流与外部包装的拙劣使得这本电影化的刊物很不上档次。
影片末尾由李宇春小姐倾情献唱的主题曲,加上春式风格的MV大放送,才是影片最大的亮点。
歌不错,嗓子也好。
只是到此时我才意识到该剧阳盛阴衰的良苦用心,好好的一场三角恋加劈腿加假结婚加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经典组合,挑大梁的竟都散发出一股纯爷们儿的霸气!
《摇摆de爷们》确让我摇摆得很犀利。
以前说,拴住男人的心要先拴住男人的胃。
反过来又何尝不是呢。
时尚白骨精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温柔体贴的老公端茶递水切菜做饭,自然感到阵阵暖意从胃里升起。
朱雨辰削土豆皮,切菜的那个刀工,真是非常漂亮,干净利落,让人心为之砰然。
真道是,饮食男女,活色生香。
女主有一份体面的编辑工作,但她沉浸在即将结婚的喜悦当中,对待工作浑浑噩噩,工作质量完全取决于心情。
临近结婚,惨遭未婚夫与她分手,选择了另一个成熟、给予他事业支持的女人。
女主为了麻痹失恋的痛苦,迅速与另一个人领证形婚。
失恋会经过麻木-痛苦-回忆-决绝-重生的过程,而迅速投入另一段感情是极不理智且不负责的行为。
每段感情不论成功失败,都是自我成长的经历。
在空窗期要学会独处、反思和提升,准备好更好的自己,才配得上更好的爱情。
爱情是奢侈品,工作才是刚需。
先爱自己,再爱他人,万万不可寄生于别人的生活,才不会让自己陷入一无所有的危险。
片子的开头拍的这叫一个烂,整部看完病怏怏的在那里,脑子里都是一些形而上的垃圾,都是这部电影赠予我的,它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男人们看了会呕吐,正常人类看了会怒骂到“这是什么脱离现实的鬼东西。
”难道是我不正常了?
如果把它当成一部浪漫不着边际的女人科教片来看就很无暇了。
第一课: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男人跑了不可怕,自己还有个房子可以等待新的男主人到来,工作丢了才可怕,房贷总是会压死人的。
越活越大就会越发现男人这种东西不是生活必备品只不过是一种调节剂罢了。
第二课:你需要1个可以互助的女友什么样的女人会有什么样的朋友,一个消极的人不会拥有正面的朋友,一个存在竞争的小组不会产生纯净的友谊,人的一生由小时候一帮帮到长大后要命的孤独,朋友不多,知心者2,3人足足足足够。
她会在你伤心时帮一把,会在你有男朋友时坚决不放电,你们不会有利益往来,你们的友谊只是友谊,很纯净很理解。
第三课:想明白自己的男人要什么韩国人吴巨源出现了,他要两性生活,他还非常懦弱,所以第三者强势的放出亲密照片一言不发只是魅惑的看着他,他就立刻白旗飘飘了。
有的女人说我们当然要有个性有活泼可爱,只是不好意思,有的时候你的男人不需要活泼可爱类型的。
或许像吴巨源这样的白领男人,需要一个工作的支持者需要一个成熟稳重的姐姐身边不断提携领导,他骨子里的懦弱无法承担一个更加需要依靠他的女人。
王顺佳没事就说亲一口的幼稚园行为,在韩国人吴巨源那里,无情失效了。
第三课:不是每个人生活里都会有救火员王顺佳因为是电影人物所以她有一个属于自己的fireman,但是正常人都是没有的。
感情必定经过麻木期,反应期,剧痛期,回忆期,生不如死期,缓缓适应期,最后重新迎接太阳期。
王顺佳还没有从麻木期过来就已经开始新感情,在鄙夷这种存在率很小的幸运之下,只好继续坚定的和自己说,新时期新女性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如果一个人了没什么事情,可以继续看电影唱KTV,活色生香等待未来的种种美好。
暗夜可以一个人哭泣,晨曦到来的时候又是一条好女出来了。
第四课:和前男友划分距离他要找我出去?
一脚踹死他,滚的远一些,我们并不是很熟,分开了虽然不是敌人可也不是朋友,陌路而已,我不会再为你的事情让自己的心情波动,也不会为了你的突然到来改变我的schedule,开始会有痛苦,可是女人们会享受自己战胜犹豫不决和懦弱的那一刻。
第五课:学会等待女人们阿,都是寂寞下的灵魂,有些因为孤独出卖了自己,有些因为寂寞改变自己的目的地。
有时候只是再要坚持一秒,有时候只是需要咬咬牙再渡过一年,坚毅并等待的人们,等待并抓住机会的人们,一定都会善始善终的。
第六课:女人们的价值观可以做一个高端女人,并且肆意夺取别人的男朋友成为合法化第三者,这种女人在30岁时非常骄傲,到了40岁就开始成为另一个第三者的炮灰。
可以做一个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的女人,这种女人会有姿色会有自己独特吸引人的气质,她们的20岁换来40岁高高在上的生活,这种靠着自己的躯体改变命运的做法旁人无权干预什么,毕竟有些人还是要脸做不出而又嫉妒眼馋只好大力抨击,只是这种金钱至上的女人是没有幸福的,陪在她们身边的只有金钱而已,如果命好可以离婚后得到善款,如果命不好,离婚后一无所有,难道要成为交际花吗?
还可以做一个像王顺佳那样的女人,惬意自我有工作但是一切看心情,没有对父母的责任心,完全社会闲置人员,遇到好的男人就好好嫁了自己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晚年回忆会说,原来我这一生,也只是这样渡过。
不同人不同活法,每一种活法或许不值得敬佩,但是一定都会赢得不是廉价的尊重。
第七课:朱雨辰太帅了我的神阿,你敢不敢演技不要这么好,你敢不敢不要唱歌唱的那么好听?
本来垃圾的一个片子,我还是被朱雨辰姚晨的行酒令感动,什么是爱情,电光火石一瞬间,来了,那就来了,好好爱吧,义无反顾,有个道德底线,用尽生命的每一个向上的细胞,坚持着去爱吧。
小清新的画面,对付我足够了电影里不乏模仿的痕迹,不乏相似的笑料不过比之那些所谓的大片,至少算是有诚意的简单的故事,简单的演员,简单的叙事像我这种情商低下的能看的懂 哈哈我很欣慰不过 那个只能一年喝一次的土酒的笑料,真没听懂谁来解释一下ps:最后突然出现的春哥 真是挑战了一下我的接受能力。。。
如果不是因为大姚,这片子我是无论如何看不下去的--如果不是当时在床上补袜子,百无聊赖,这片子我也是无论如何看不下去的。
看了之后,觉得这片儿真扯淡,真扯淡啊-大姚还是那样儿,蒋妹妹的圆脸很销魂男主张俊浩的名字很熟,想想这不是和我大学一民法老师同名嘛,然后每次一出现俊浩,我就想起我们老师,问题是老师是一老头儿为了拍电影而拍出的电影,不会是什么好电影。
唯一有点儿印象的是大姚的房子貌似装的不错,不知道是在哪里取景的。
另外里面大姚写的那个所谓的什么活色生香的文章,恕我欣赏无能--
一篇文章能别用那么多期cosmo持感动状么?时尚就是装逼啊
无聊的剧情..家里面网费到期了,无奈之下来看之前下载于ipad中的电影..
其实觉得还行 就最后春哥的出现... 意外
大陆电影在情节衔接上仍然很薄弱···
也只能说一般了
所有一切都似曾相识。五色全味 2010-06-15:导演被砍不是没有原因的。
比较喜欢王顺佳这种个性,坚强最靠谱!
欢迎来到她电影时代。
赤裸裸的植入啊!看得我都想打人了。那段专栏陈述看得我鸡皮疙瘩狂掉,在这盛夏季节赶脚到无比的寒冷,费了好大得劲才忍住了关视频的冲动。姚晨真是越看越好看,那腿哟,让人真有减肥的动力。这时尚片最大的惊喜是吴辰君,看起来漂亮又有气质。
不怎么着,主题不鲜明
郭晓冬很温柔啊,不知道最后是不是真的挂了?大姚已略显老态,即使脸上涂了厚厚的一层粉,她演这种青春片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春哥突然冒出来了,有点突兀。
很普通很普通的言情片。看来大嘴姚晨也不是仙丹,不足以把电影都变得活色生香。
姚晨较为自然流畅的表现
我爱姚晨,哄哄
结了又想离离了又想结!净给国家找麻烦~
朱雨辰的眼睛 像小猫一样
还好有姚晨
至少比港片强太多了
到底是北京还是上海,冲着姚晨,多给颗星。
给片尾曲一星(完全是因为当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