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不是很好的习惯,看完不算很明白的电影不是想着多看几遍弄明白或者找资料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而是先去看影评,从别人的评价里得到我自己的立场,但并不是所有时候初始态度都给相似,所以想写点什么。
关于政治的电影,我好像都能比较顺畅的看下来,不管别人口中有多少缺点,只要我能大概捋清楚一点东西,大概了解到一点东西,对于我而言就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毕竟政治以外的一切都不过在为政治服务罢了。
911事件之后的美国,所谓的强化执法下掩盖的酷刑,以及执着于调查EIT事件的参议会。
我大概可以理解CIA的做法,恐怖袭击之后的民众情绪需要安抚,工作能力需要被证明,为了得到情报而不择手段,以及事态发展难以控制不得不继续不得不用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合法解释掩盖不合法的行为本身。
想起《是,大臣》里说的,官方否定不是为了否定大众都知道的事情,而是为了保护政府的正确性。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报告不能公开,因为透明化本身就是政治的对立面,因为权威不能被质疑。
五年的时间,在一个地下室,面对给人巨大压力的酷刑资料和与普通生活脱节的生活,没有人想到丹尼尔可以挖到那么深。
最开始的不允许有个人情绪和个人立场的原则,逐渐被所探知的真相打破,Senator问丹到底是为她工作还是为了报告工作,大约到最后是为了自己最开始想要一展雄心和心底的道德准则价值观而工作吧。
最后senator说报告应该被公布于众,错误应该被公开,责任应该被承担,公开之后可能会出现暴动,无法阻止但不是逃避责任的理由,美国应该和那些只做出报告而不敢公开的国家不一样,应该让世界看到美国的自信心。
在那一段之后,我确实被触动到,因为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勇气公开承认曾经的错误,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够强的民族自信心。
但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证实了报告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华盛顿所说的惩罚也并没有实施,倒是有点反讽的感觉。
理想和现实终究差了不止一点,毕竟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尤其政治更是充斥着隐瞒谎言和虚假。
所以纵然体制不一样,问题毕竟都是因人而生,倒也大同小异。
但大约总有和丹一样坚持着些什么的人,在让一切慢慢变好吧。
影片提出的问题并不新鲜:能否用非正义的手段实现正义的目的?
换句话说,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受到伤害,能否虐待恐怖分子?
911之后,美国同仇敌忾,中情局(CIA)发誓向恐怖分子复仇:
为打击恐怖分子,反恐中心的预算没有上限,不计代价、不惜血本、不择手段:
西点军校行为科学专家托马斯•科尔迪茨说:“社会心理学表明,一旦得到绝对的权力或凌驾他人之上的权威,普通人也会变得无比残忍。
”囚犯吃够了苦头:
负责虐囚报告的美国参议院情报局工作人员丹尼尔·琼斯向媒体揭露,白宫和CIA刻意否认和隐瞒虐囚,删改报告最重要内容,使报告几乎无法出台。
2015年奥巴马签署禁止CIA刑讯逼供的法案。
片尾打出华盛顿军令:“如有美国士兵如此卑鄙和声名狼藉,以致于伤害任何囚犯,我命令你对他进行严厉的惩罚,因为这种罪行的严重性会给自己和国家带来耻辱和毁灭。
”
又是白左的样板戏——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优待俘虏、囚犯在原则上当然是正确的,如果面对纳粹、日本鬼子、恐怖分子,面对不可理喻的人渣,任何正常人都难免情绪失控,人不是机器,不可能完全按照条令行事。
1945年4月29日,美军解放达豪集中营,流水线的杀人工厂令美军目瞪口呆,一些士兵被尸积如山的惨象吓出了心理疾病:
累累白骨就是无声的控诉,美军群情激愤,什么审讯都是多余的,杰克·布什海德中尉一声令下,直接架起机关枪扫射党卫军:
美军组织德国平民参观党卫军的“杰作”,不承认纳粹大屠杀的德国平民格杀勿论,面对无数冤魂,面对摆在面前的铁一样的事实,任何正常人都会颤抖: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行一不义能救苍生,又该如何?
曾在中国公映的《战略特勤组》,设置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道德困境,令观众无比纠结:
核弹即将爆炸,酷刑不足以让恐怖分子招供,审讯专家准备折磨恐怖分子两个无辜的子女,用无辜者的血拯救苍生,遭到女探员的强烈反对。
最为讽刺的是,遵循为了正义可以不择手段的逻辑,官方控制了审讯专家的子女,迫使他把酷刑进行到底。
道理谁都懂:没有底线和原则,就没有是非、正义的标准。
无辜者的血无法推开正义的大门,但观众还是很纠结:因为女探员的仁慈,未被发现的核弹进入起爆倒计时。
恐怖分子的子女得到了拯救,代价是数百万无辜死于非命。
2009年6月美国民调显示,在目的正当的前提下,52%的美国人赞同对恐怖分子使用酷刑,以捣毁恐怖行动。
欧美恐怖袭击此起彼伏,支持酷刑对待恐怖分子的民意大幅上升,2016年民调显示,63%的调查对象认为对恐怖分子实施酷刑通常合理或有时合理。
好人打坏人,业已成为得到民意支持的潜规则,尽管它“政治不正确”。
这样的潜规则,你支持吗?
以人口贩卖为题材的《丑恶》 (2013),对人性黑暗、社会丑恶的揭示非常犀利,观影过程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印度新兴电影人的强大力量。
亲生父母都想在失踪女儿身上起坎;亲属拿到赎金疯狂裸舞直教人怀疑是否还在人间:
警察变态、无知、残暴,但工作起来兢兢业业,达到一种奇异的可信度。
面对如此丑恶的人类,警察若不相应作出变态、激烈的反应,势必一事无成。
影片不想为酷刑辩护,而是展示现实困境:牙齿不够锋利等于纵容、鼓励犯罪,过于锋利难免伤及无辜。
极端的情境中,坏与不坏,傻傻分不清。
电影《酷刑报告》(The Report, 2019)取材自一份7000页的参议院报告,其目的在于调查9/11后中央情报局实施的“增强型审讯手段”(Enhanced Interrogation Technqiue),俗称“酷刑”。
这份报告牵涉到的原始素材高达630万页,可以用来堆积成“文山”中的喜马拉雅山。
CIA的所谓酷刑比如水刑(waterboarding)之类其实按照中国标准来看应该远远谈不上“酷”。
对政治运作特别感兴趣的观众不至于觉得电影枯燥无味,因为这个“美国谴责美国”的故事实际上是在用一个重要案例表现权力制衡机制在华盛顿顶层的运作状况,充满值得琢磨的细节,比如政府内部吹哨者在爱国与叛国之间的持续挣扎。
三位主要角色都很出彩,包括Adam Driver扮演的参议院职员Dan Jones、Annette Benning扮演的加州参议员Dianne Feinstein和Jon Hamm扮演的奥巴马办公厅主任Denis McDonough。
1933年出生的参议员Dianne Feinstein是“活到老、干到老”的榜样。
到2023年1月完成目前任期的时候,她将满90岁。
Feinstein在电影中有一段说词给了酷刑调查一个光明的尾巴,美国既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也有纠正错误的能力。
Feinstein参议员见证过当代美国历史上的多起重要事件。
1970年代她主持旧金山监事会的时候跟Harvey Milk共事,他是加州第一位民选的同性恋官员,也是美国同性恋维权史上的重要人物。
2.08年Milk的故事拍成了电影,由Sean Penn主演。
曾经担任旧金山市长的Feinstein也与姐妹城市上海当时的江市长互称好朋友,她多次去过北京、上海访问,积极促成中国加入世贸。
2014年,她在加州的一位司机被传出与中国有不当联系后随即被解雇。
无数的曝光和调查打击我们,个人在集体面前不会存在任何可控的独立价值,个人只能生产价值。
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这种集体活动,体政永远会在试错中不断地描绘自我,粉饰错误,营造一个虚假的影子,一个完美的影子。
无数的经历告诉我们大量的事物和权力被滥用,人浮于事,因为如果进步主义继续发散,将不会再有理想主义者被举上高台,只会有机智的人类。
无数的故事告诉我们,谎言是高筑城墙的地基,但在城墙的外表,会有过量的粉饰。
我们被夜以继日的荒谬可笑所欺骗,很多人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分辨,但我们知道,真的会有人相信这些荒唐的话语,并占绝大多数。
无数的标语启发着我们,我们被圈养,我们被蒙蔽不了我们的话蒙蔽。
所以,任何集体都会是一场人的灾难,我们在情绪革命的中心,我们就是这样,供养一个人不存在的婴儿。
那么,如何能叫我们高喊口号呢?
唯一的未来是互不相通的个人主义时代。
胜利只能是个人的胜利,名字是我们唯一的口号。
很好看,要配其他电影一起看。
《官方机密》《坏教育》《不可抗拒》《刺杀肯尼迪》一起看,淹没在绝望中。
嗯,最近才看完《古拉格群岛》,一个意思。
这个电影根本不关乎正义。
记者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讲的很清楚,民主党的总统上台后把中情局、国务卿叫到一起,讨论要不要追究前任政府酷刑伺候的责任,那些人说要,出发点是过去那一套是共和党干的。
然后总统说,我是后党派主义者,还是不要了,于是所有人都改了主意,除了一个人,然后以他的意愿出发,搞个了两党调查委员会,调查这件事。
好吧,说到这里,似乎这不是一件两个党派冤冤相报何时了的事情了,要明白一个词儿,后党派主义者。
区别于党派政治,后党派主义致力于泯灭这个党派代表某个阶层的利益,而是趋向于代表国家普遍利益,也就是说,越来越和官僚、组织、公司相似,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你可以把奥巴马的政治理想理解为一个超级政党,去服务全体美国人,你有任何的诉求,无论是政治性的还是技术性的,我都极力去满足,我觉得可以理解为美国的政党要搞公司化。
然后,就可以来看待这个虐囚事件了。
电影和电影中的所有人都不想讨论虐囚正义与否,而是致力于这个事情有效还是无效。
这是参议员对调查小组组长丹下单的命令,最终的调查结果是花了纳税人八千万,干了好几年,毫无用处,这是最无法忍受而必须公开的。
看看,这像不像,一个项目经理花了投资者八千万,却赔光了,然后粉饰自己的行径,阻挠公司董事成员调查?
所以,最终这个报告的摘要得以公开,还是符合了奥巴马那个后党派主义者的宗旨,而这个调查委员会的头头,参议员范斯坦,也是以跨党派和模糊党派而闻名。
党派之争,常常是无效率的,比如什么鹰派和鸽派之争,对于某个问题,鹰派说打仗可以,鸽派说谈判可以。
怎么选?
党派政治下,就是投票,假如鹰派赢了,那么就打仗,花了几万亿,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没有证据证明大杀器的存在,而谁也不必为这几万亿的事情负责,为什么呢?
所有的参议员都是民主选出来的,战争的选项也是民主选出来的,最终结果不符合当初的目标?
却没有一个政治家为此负责任。
对于这样的事情,奥巴马这样的后党派主义者是不认同的,他的想法是要像一个企业家那样思考为题,做好可研报告,设计好蓝图,公开招标承包商,制定施工计划,搞好监理,每一步都要严格按照设计目标,按照成本收益原则去做好政府的每一件事。
这样看起来很好,不是吗,纳税人如果问起这件事,我可以拿出6700页的报告详细告诉你,你的每一个子儿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花在了某个囚犯身上,产生了什么效益。
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后党派主义是不是真的为了人民的利益在做事情,具体到电影里,就是花了八千万之后,没有效果,但是所有的中情局人员没有受到惩罚,一个人还当上了局长。
影片最后引用乔治华盛顿的名言,看似是一种圣经式的箴言,人类不能用折磨人类的方式。
但实际是一种反讽,因为整个电影都在告诉你,无论政治家们怎么宣称自己是政党的还是非政党的还是垮政党的,最终没有人为错误的事情负责,反倒是为了一个不存在的远航计划努力造船的丹,黯然出局。
没有任何一边想要挽留他,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局夸奖他的所作所为。
3星,片子揭发了老美的酷刑丑闻,虽然时事已经有些久远,也没有对当事人进行过什么明显惩罚,但从敢直说敢揭露方面来说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不过因为是点到为止,剧情比较沉闷,很直观的感觉到,这电影的重点就没在该不该用刑,而是在用刑有没有用。
结论也告诉你了,不但没用还花了大钱,相反倒是主角的表演比较深刻,还有黛安娜·范斯坦原型人物的人性光辉也显得光彩照人。
这是影片的亮点。
。
Over the past six years, a small team of investigators pored over more than 6.3 million pages of CIA records to complete this report. It shows that the CIA's actions a decade ago are a stain on our values and on our history. The release of this 500-page summary cannot remove that stain, but it can and does say to our people and the world that America is big enough to admit when it's wrong and confident enough to learn from its mistakes.Releasing this report is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 restoring our values and showing the world that we are, in fact, a just and lawful society.There are those who will seize upon the report and say, "See what the Americans did?" And they will try to use it to justify evil actions or to incite more violence. We cannot prevent that. But history will judge us by our commitment to a just society governed by law to face an ugly truth and say "never again."
影片内容其实不复杂,对911之后的反恐世界形势有所了解的观众都很清楚,尤其中国新疆同样是反恐主战场,最近也在舆论中心,这部电影对我们的工作会有启发帮助和提高。
故事简介:2001年911后,美国开始强力反恐,主力前锋就是CIA,奥巴马上台后,CIA也替他长了脸,利用CIA的情报和海豹六队的行动,成功击毙本拉登。
奥巴马上台之初,准备启动一项对CIA使用酷刑审讯的独立调查,其中臭名昭著的水刑和音乐刺激手段早已经闻名天下,在一班幕僚大佬的规劝下,太打击CIA军心,便没有启动,而是甩给了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组织实施,意图很明显,也不说停止调查,而是最后去个业余人士调查个十年八年,扯皮扯到无疾而终。
没曾想,影片主人公在女参议员领导下,耗时五年,愣是拿出了7000页的扎实报告,结论是;强化审讯技术(酷刑审讯)没用,违背了国家法律,CIA错了!
这就把球踢给了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党派斗争,最终通过了报告,承认有错误,2015年,又通过了反恐斗争中禁止使用强化审讯技术的法案。
当然,当年使用酷刑审讯的负责人也没有追责,骨干现在已经是新的CIA老大了。
影片说;恐怖分子已经丧失良知,而我们却不能,否则我们与恐怖分子何异?
这与美国的价值观念不符,我们的反恐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世界有几个国家能拿出这样的报告?
整体来说,这是一部美式主旋律影片,但是整个过程还是很认真的,也探讨了监督和改变的艰难,尤其对CIA这种强势部门。
刀刃向内、自我纠错、自曝其丑和坚持原则,在人类社会中,永远都是异常艰难的,个体对公平正义良知的坚持,就更加困难,本片的主人公和女参议员,确实是好人。
美国反恐斗争的扩大化和执行中的扭曲,其实一直被世界关注,多年前的《反恐疑云》已经在探讨这个问题,幸运的是最终美国通过了法案去限制CIA膨胀的权力,这就让世人高看一眼。
我们自己的反恐斗争也在进行中,而且必须赢得胜利,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围观者的指手画脚,这片子有一定启示。
这是一部有意思的电影,它最大的作用就在于给你讲了一个让你热血沸腾的故事之后,最终告诉你,这个故事并没有改变什么。
这才是它的意义。
《酷刑报告》讲了什么?
他讲述了一个恪尽职守的调查员的故事,这个调查员奉命调查CIA对911事件的嫌疑人审讯时候采用了酷刑这件事情。
调查员对这起案件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调查分析,最终他得出的结论使得自己站在了国家和主流声音的对立面。
但这并没有影响这个调查员对于真相的追求,最终,他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
看看,这个故事多么的刺激,对于很多标榜美利坚是世界民主自由之都的人来说,本片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美国一个小小的调查员冒天下之不韪而公开指责政府的丑恶行径,而且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依旧是勇敢的站了出来,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何等的勇气云云。
我们总是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普罗大众的想法,但是普罗大众并不这么认为。
就如同片中的小调查员一样。
美国大众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众并无多大区别,区别就在于他们本身自带的优越属性,自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全世界秩序的守护者,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国家是最最自由民主的。
但是这一切依旧是想当然。
当调查员的证人对于自己正在实施的行为进行上报的时候,CIA并没有哪一个领导认为这件事情存在不妥。
当自己的国家遭受到阵痛,他们自然而然地将会使出浑身解数。
刑讯逼供只是其中一种。
最令人所不齿的是,片中的女领导用来反驳的理由依旧是那个最大的谎言,帝国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化学武器等等。
当布什政府当年侵略伊拉克的谎言被全世界知道后,大家哗然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这在本片的论点中自然是站得住脚的。
就拿调查员对抗的美国政府以及主流声音来看,如果敌国存在战略分析报告上所提到的那些行为的话,那么我们的审讯方式就没有任何的问题,如果不存在的话,那么皆大欢喜。
因为任何一个对于恐怖袭击预防性的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恐怖袭击不发生,最终达到了这个目的就行,至于别的,只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而片中对于这个理由也进行了充分的说明。
美国宪法规定对于嫌疑人的审讯界限认定的比较模糊,而这一认定最清晰的莫过于一个保险合同,这个合同规定器官衰竭是一个底线,在这底线之上,任何形式的没有造成伤害的审讯都是没问题的。
所以,再一次说明了本片中曝光出来的酷刑之外,还有那些游离在犯罪边缘的酷刑,钻了认定标准的空子。
CIA在本片中为自己辩解的逻辑其实就是美国人的普世逻辑,他们对于任何伤害自己国家的行为或者预谋这种行为的行为都会提前预防,且强加干涉。
在这个情况下,任何的法律以及国别限制甚至是日内瓦公约都会被抛在一旁。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美国利益至上。
你要是理解这种行为其实也不难,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如果能这样做的话,大家都愿意这样做。
但是全世界总是要维持和平的啊。
每个国家如果都这样来维护自己本国的利益,而不去顾及别国利益,甚至践踏别国人权,那么后果如何呢?
当然,CIA不会这样想,美利坚也不会这样想。
本片所揭露出来的问题,看似只是一个虐囚丑闻,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美国这个国家机器授权下的CIA以及各个政府部门的横行霸道。
在一个标榜着文明自由的国度,发生这样的随意侵犯他人人权的行为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也不知道这种逻辑为背景下的自由民主怎么才能从他们的嘴中顺利说出来。
回想一下冷战过后的全球局势,基本上地区冲突不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之前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做《摇尾狗》,电影讲的就是为了给美国总统化解性丑闻带来的影响,从而制造一起本身不存在的关于阿尔巴尼亚的战争事件。
这就是美利坚,这就是标榜民主自由的外壳,实际上却经常喜欢干涉别国内政的引起世界动荡的不确定因素。
本片与那部电影如出一辙。
而最终,本片带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从事这些非法事情的所有人基本上都加官进爵了。
而呈现给大众的则是不痛不痒的披露,披露或者说谴责美国能带来什么呢?
这一点,国人最有发言权。
……你好,再见
其实结果早就知道,参议院释放了相关报告--新闻里早就播报了。
但这个电影让你可以1,一探参议院独立调查委员会如何工作的。
在CIA的秘密基地里工作。
,2,这个报告也驳斥了24 小时 这样的反恐电影 胡编乱造,24小时 里JACK 经常使用酷刑来审讯,这根本与报告不符合。
其实这个报告完全驳斥了酷刑的作用。
3,酷刑的使用是因为911后CIA慌不择路,恐惧下一次恐怖袭击再次发生,同时对过去未防止911感到羞耻。
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选择酷刑来审讯犯人 --最后男主角跟报社的人在汽车内会面做了类似表达 。
人呀不能在慌不择路的条件下做决定。
4,报告出炉真的遇到重重阻力。
首先是,CIA想用海量文件让调查员不知如何查起。
DAN于是从一个一个被使用酷刑的人 查起。
其次,CIA禁止他们采访相关员工。
幸亏CIA的医生助理愿意暗中助力。
文档出台后,又遇到CIA反起诉 白宫加CIA一起涂改报告。
最后,白宫 及 参议员还需要考虑选举 。
最终在民主党大选惨败后,情报委员会主席卸任前下定决心 要求民主党参议员党团一起投票支持公布报告。
依旧属于特朗普时代的喊话电影,从政治片的角度,剧情走势相对比较平缓,张力不足,两次转折一次是可能被起诉,第二次是可能报告不能公开,缺点很明显太过于平淡,但是依然非常值得所有人去看,其实影片刻画的所有人甚至那两个心理学家,都始终不忘初心,都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公布报告是符合现行价值观的选择,只是电影是弱化人物重事件的结构方式,从观赏角度比较无趣,我相信美国观众在经历了川普国会山暴乱之后至少可以相信美国的现行体制,毕竟人民选出川普也要吞下这份自由的苦果。
12/11/3019
叙事平和的如同纪录片,全程克制没有戏剧性,讲述911后的美国政局,平静而有力量,但观感实在是乏。
单就题材来说,能拍出来就说明了不同国家在对待电影的态度之间真的有差别,而且不是差了一点半点。至于电影本身,就是可看的水平,无功无过。
按照民主党的逻辑,共和党及其执政下的中情局是一帮施虐狂和智障?明知酷刑无用还要花费大量有限的资源去实施。什么几把“勇于承认错误”、“警惕国家机关”?民主党勇于承认他人的错误倒是真的,把党同伐异、政治清算说的这么清新脱俗。我到好奇为什么爱泼斯坦案、希拉里邮件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邮件泄露出来的脏事不都是被动的嘛。民主党怎么不出来“勇于承认错误了”?
一部非常枯燥却又必要的电影 相比于飞机坦克阿汤哥那样的壮志雄心之流 这样的独立制作才是实际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 他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强调他们的普世价值观念 这当中的许多细节甚至被人斥责为伪善 但在争议和权力斗争的不断摇摆下依旧有人坚持前行 这就又回到了同样一遍又一遍的老调重弹来:我们可以走左走右甚至往后 但who to decide which direction should we go?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些人的眼光不在头顶万里,就在脐下三寸,而愿意认真打量自己身边的真的人和事的,却又多少稀少啊
1,什么叫甚至觉得他眉清目秀?我老公本来就是大帅哥好吗?!2,几可比拟《聚焦》。《聚焦》镜头感更自然,《报告》风格更克制。3,以同样的形式,直接批判了《24小时》《猎杀本拉登》这样的影视作品。如此显得更为纪实,主题深度上也与批判对象拉开距离;但这些在我都是其次,有趣的是,其间存在一种反讽的张力:《报告》并不是纪录片,但是通过对同类型作品的指控(“它们是编造的!”),否认并消解了自身的虚构性(尽管我想纪录片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虚构作品),那么这部电影赖以生存的银幕语境就不存在了,观众的视野被潜在地置换进了现实新闻里的世界——尤其这些旧事还是发生在观众熟悉的奥巴马当政期间——这却又反而恰合影片的意图。好的我在胡说八道。
真.美国良心了,司机和贝宁贡献的精彩演技支撑着我看完……
选取了介于《总统班底》和《惊爆内幕》之间的一种表现方法,更为理性的主人公要面对的是程序规章、俗世善恶、个人身份间的权衡,因为本片的基础既非揭露罪恶亦非塑造英雄,如同本片工整到近乎书面报告的节奏一样,它显示了端正的态度和理性的行为是多么“无趣”,一如德赖弗近乎压抑本能表演,在隐忍中将平静转化为真正的力量。
导演挺差劲的,电视电影既视感。有几个配角的演技真实辣眼= =||| 拍得还不如looming tower. zd30招你惹你了?减一星
简直和Official Secrets的观感如出一辙,四平八稳,不过不失。不过还是承认这个题材有拍出来的必要性,Dan这个角色的描摹其实全程跟着挖掘事件真相的过程在走,一不小心就没存在感,但AdamDriver还是努力尽职的完成了人物的演绎。
不管现在美国是怎么样的,但是还是很佩服出现在电影里的一句话,那就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发起这样的调查。根据真实故事改编,长达将近两个小时的影片长度,文戏为主,主要内容就是男主花了长达5年的时间调查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政府花大价钱请了两个跟审讯八竿子都打不到的菜鸟审讯师,急于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论,使用酷刑来虐待囚犯的行为是否违反法律和道德。。什么水刑什么不准睡觉放摇滚音乐什么脱光衣服进行殴打,感觉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监狱史里,基本不算什么,看了容嬷嬷紫薇小燕子可能还有更毒的哈哈哈。。。跑题了跑题了,内容不错,基本上就是男主在叨逼叨。话说这个女参议员的美式口语和发音简直就是练习听力的标准口音啊!
三权分立的重要性。亚当司机真的整容式演技
评分偏低,拥有《华盛顿邮报》《聚焦》一样冷静克制的视角和工整且环环相扣的表达,美国人对自己的价值观一次成功而有力的巩固。司机19年大爆发,要不是有华金我绝对站他一票。
这种片真的不适合AD
看腻了
穩打穩紥但當中反思力量比Official Secrets更強大,Annette Bening就連魚尾紋也有戲。全民監守的年代,民主與集中權力的互相衡制。最後參議員演講狠狠打臉。我們與真正never again的距離。
导演的掌控水平实在一般。前半段简直像八股文一样僵化干瘪,后半程开始情感蓄力,然而剪辑照样死板生涩。演员阵容如此豪华,分配到的角色却一水儿的脸谱化。其实及格分是有的,太失望了额外减一星。忍不住想象要是索德伯格甚或彼得伯格来拍就好了。
独立调查权。参考影片《斯诺登》《战略特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