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完全胡编乱造的电影,前面还没露什么破绽,但是看到筷子兄弟出场的时候就感觉卧槽不对,后来果然罗马军人果然开始说起了美式英语,雁门关是意大利式的建筑?
36蛮族的扮相更是尽奇技淫巧之能事,大概看到后半部分成龙放弩的镜头,我才想起来这是一部3D电影。
阿德里安小伙演技赞,不愧是最年轻奥斯卡影帝,库萨克的演技也不错,但是你丫长相跟意大利人差太远了吧!
导演喜欢自己设计服装道具实在勇气可嘉,从《见龙卸甲》开始,飞碟型的头盔用在他所有不同时代的电影中,李仁港!
你是不是嫌我们读书少来欺负我们!
其实按照常理来讲,不该在意这些细节,毕竟只是一部商业动作片而已……但是尼玛动作镜头也太少了吧!
全片的射箭耍刀镜头加起来还没有成龙和库萨克对视的镜头更有存在感啊!!!
刚看完《天将雄狮》,感觉好多槽点……看的过程中就各种乐。
《天将雄狮》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国际建筑公司+国际幼儿园+多国军乐队”的维和故事与古代建筑纪录片。
著名谈判专家及和平病患者霍安(成龙)凭借从“心灵导师”霍去病那里学来的一套“心灵鸡汤大法”及“精通100种外语”的语言学天赋,谈判无往不利、男女通吃(让妹子直接裸奔也是醉了),跨越种族与性别,跨越国籍与宗教,上演了一幕幕煽情与基情的画面。
国际建筑纵队罗马兵拥有无比高超的建筑技术直接亮瞎,但尼玛罗马兵(而且是残部)不会每个人入伍前先都必须学四年土木工程吧,各种牛逼的塔吊那还得读个机械自动化研究生啊。
国际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无论肤色如何,都得用铅笔写汉字(还有方块格)、说汉语,这是我大汉“民族同化”精神深入人心么,希望小学里有着整齐的现代课桌椅,还有木质Pad……各国打仗前先比拼军乐队,胡琴琵琶与羌笛,各国乐队各展拳脚,谈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应该叫冬不拉吧),如果有汉军出现,估计应该上编钟了……成龙庆功唱歌之时,台下各国观众陶醉之余还跟着哼唱(没错,一阿拉伯大哥忘我地跟着哼唱中文歌),分明就是《我是歌手》的既视感。
看得出来,该片剧组对古代少数民族语言颇有研究,每个古代少数民族语言都进行了字幕标注,尽量还原历史……但为何,霍安说的是一口现代普通话啊,用词各种现代白话,大量心灵鸡汤的堆砌与演讲,让霍安俨然成了一个“机场成功学导师”(片中他老师霍去病就是个导师范儿)。
不过吐槽归吐槽,整个故事背景还是颇为吸引人。
以前咱看美国古装戏、看中国古装戏,没想到成龙大哥竟然找到了一个跨越时间与地理的时空交叉点,这个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仿佛《凯撒大帝》和《汉武大帝》要合体的节奏。
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觉得成龙大哥还是适合拍“孤胆英雄”,做最擅长的“钻双层巴士、反向上电梯或明明有门非走窗户”等各种上蹿下跳的事儿,所以这片里巷战那部分戏很成龙、也挺好看。
大场面的话这片也算大制作了,但每场战争总觉得打的不过瘾、不恢弘,没有很过瘾的暴力打斗场面,谈判时间实在过长,及亲情、基情的大量描述,把全片拖延的太厉害。
另外,本片里霍安就是一大善人,玩儿普世,倡导博爱与和平,平生没主动杀过人,但恰恰他人生中被强迫杀了三个重要人物,亲人、友人、敌人。
常理来说,一个儿时受过巨大心理创伤的人,性格已经扭曲了,如何又能变成一个乐观、诙谐、怀揣大爱、拯救世人的领导?
最后,本片也没交代为啥雁门关的建筑都变古罗马风格,也没明白到底当年罗马人是否真的来到过中亚地区……我要去百度扫盲了。
总结,学习建筑的同学们还是应该让看一看本片,因为它告诉我们:建筑设计事务所要找欧洲的,施工单位要找城乡结合部的,而跟这些供应商谈合作时投资方要找精通外语的,这样才能造出一个物美价廉又坚不可摧的好楼啊!
(哦对了,为何是俩ABC去考古,我们天朝的考古学家哪儿去了?
不但能用“马达加斯加企鹅”里的高科技还原建筑背景,还能现场播放2小时历史故事,冰天雪地里他俩看俩小时3D电影不冷么……)
本来并未想过要写观后感这样的东西,可看到豆瓣的评分,实在是替它感到委屈。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
我很庆幸,在看这部影片的两个多小时期间,自己处女座的神经质、精神洁癖、矫情、挑剔等等所有让我一度厌恶的属性都没有爆发,而是单纯地被一个故事感动了。
但想说的,却不是这个故事。
【所谓历史】我不否认这部影片从历史的角度上出发确实存在很多硬伤,罗马人说英文、道具、时间和路线的设定通通成为了喷子们攻击的点,但难道这是评判它是烂片的依据?
难道吐槽罗马军队是如何绕过安息国抵达雁门关时,却看不到卢魁斯对国家对小主公的忠诚?
会吐槽从雁门关怎样一天到达的楼兰,却不会为霍安对朋友义无反顾的相助和36个部落升起的旗帜感到动容?
我不懂。
看历史到底看的是什么?
三国演义毁了周瑜毁了曹操毁了历史,让那么多人津津乐道至今,怎么鲜少有人去骂?
我相信一个真正忠实并热爱历史的人,不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只给这片子一星两星。
历史的存在,从来不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那段过去,更不是希望我们眼瞎得只看到一段过去。
【所谓说教】心理学上有句话的意思是,你讨厌一个人的某个点,往往是因为你自己存在那样的品质。
我不确定,那些觉得这部影片说教意味很重的人,是不是自己平时就特别喜欢说教,还是被父母或领导说得太多,压在潜意识里无从发泄,以至于听到几句台词,就无法忍受了?
民族大义,兄弟之情,男女之爱,人性之善,忠诚,杀戮……美好的,丑恶的,无数影片都在表达着这些。
我依旧不否认,这片子里确实有痕迹比较重的说教意味。
可又何妨?
你们记住的是一张脸谱,我记住的是那些个留了白的场景。
在那个夜晚,卢魁斯问霍安,今天你交了个朋友,明天就会失去,值得吗?
霍安没有说话。
……身后黄昏美景,小主公哭得声嘶力竭,他的随从抱着他,一步步退后,退向踏板,说,你永远都不能再伤害我的小主人了。
纵身一跃。
……冷月一路相随,不懂他为何不走,霍安只说了一句,喜欢我,先了解我。
后来她再回来,懂或不懂,她知,我们不知。
……所谓说教,留给潜意识里那个想要挣脱枷锁的自己吧,给这部电影甚至更多的影片多些宽容。
包括说给自己听。
【成龙】成龙61岁了。
这两年,每次有他的电影上映,我都听到有人说:不是说十二生肖是他最后一部电影吗?
带着那种说不清是什么意味的口吻。
每每很心酸。
是,成龙是老了。
不如年轻时敢拼。
不如年轻时能打。
不如年轻时扮演的小角色更深入人心。
甚至有些剧情还不如早期的电影精彩。
但是……他已经61岁了。
那些不喜欢成龙的人,或者曾经喜欢过后来慢慢淡去的人,你们到底期望61岁的他做出怎样危险的动作打出怎样的拳法才会愿意再次肯定他?
在这部电影里,第一个让我感动的画面,不是小主公唱国歌,而是比它还要早。
周围是一哄而来看热闹的人,霍安和他的兄弟们一身白色,在众人的注视下潇洒地练着刀,许是剪切,许是配乐,简简单单的动作,却莫名地戳动了我。
成龙其实没有变过。
他对武术的爱,从来没有变过。
变的是对他有期待的人。
这几年每次进电影院看他的电影,说不失望是假的,不是因为打斗部分不精彩,是因为剧本。
替他惋惜,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剧本。
所以我很感激,今年他有了一部电影,叫天将雄狮。
————————————————————————————————观后之感,寥寥数字,只为不平,那些感动留于心中,懂的人自懂。
我不想谈论电影的画面和特效,在这些方面这部电影是做得很出彩的。
一部戏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它的剧情、它的演员。
去看之前我对这部电影没有一点了解,只是时间刚掐的好就选了它,而且他还是是3d的。
刚开始,吴建豪等人都没有花费什么力气就发现了这座古城遗址,这个地方我很想吐槽。
电影里面提到这座古城的信息是从军方获得的,而且人们甚至都不相信它的存在,那么它应该是难以被寻找的。
可是吴建豪在背景信息交代后就立刻发现了古城,轻而易举。
我猜想他们其实是经过一番努力,克服了路途上的重重困难才发现了古城。
但是这个地方电影没有给交代出来,没有相关的画面表现出来。
成龙一出场的时候我就知道完蛋了,这个成龙不是在演霍安,他又在演他自己。
如果问我霍安应该要是怎么样的,我也不清楚,毕竟我对背景不了解。
那为什么我会说他没有在演霍安?
因为我看到的一直是成龙,带着其它电影里成龙的影子。
甚至这个霍安和成龙在其他电影里的角色没什么区别。
我可以轻易猜得到剧情,因为成龙在其他电影里也是这样演的。
和以前一样,他还说演一个热心肠,善良,勇敢,重情义的男主角,打斗中参杂的搞笑也和以前一样。
和那几个外国人比起来,成龙的表演真的不能感染到我。
他没用用力演没有走心,他的表情也不够到位。
剧情也很狗血,安排给外国人的台词不知道比给成龙的好多少,然而成龙几句其实很苍白的话就能挑起群众的一腔热血。
最扯的是他和卢魁斯的那段对话。
他对卢魁斯说我们的士兵和你们罗马人的不一样,我们被培养来救人。
这真的够扯……漂亮话也不能胡说吧。
这部电影请来了很多当红炸子鸡,他们不同于客串,说客串他们的戏份有点多,说是普通的表演戏份又太少。
这些炸子鸡的的数量多而戏分得就更少,总让人觉得在看完电影后是不是还有什么剧情没有交代出来。
毕竟一开始我就带着偏见去看电影,希望看到不一样的成立。
期待没有得到满足使得我对这部电影评价不高。
有人说他很努力,年纪这么大了还在演打戏,这么用心。
他努力这一点我不否定,但是打戏……有一种职业叫替身……剧情没有经过精雕细琢,表演也俗得很。
根本配不上如此精美的特效,还有4亿的成本。
--以上全是扯淡,这部戏好极了我爱死了,打低分全是被别人用刀架在脖子上逼的
啊哈,很抱歉这么晚才看这片子。
理论上,从导演和编剧的目的出发,这应该是一部宣扬正能量的电影。
但是,我居然看到些不一样的东西。
看一件事情的本质,我觉得还是得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比如安息国,大军长途跋涉过来,虽然没有折损一兵一卒,但是地盘也没有扩大。
比如罗马国,大军长途跋涉过来,战略失败了,死了两个王族继承人和第一勇士,损失也算不少,地盘算是多了一个孤城吧。
比如三十六国,为了自保(不打就要听人家了),损失惨重,首领都死了。
比如大汉,感觉一万人也折损了不少,最后算是维持原状吧。
好了,一场大战下来,好像谁都没有好处,满盘皆输?
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
霍安呐。
原来只是都护还想着加俸禄的他,最后是圣上亲封的一方首脑,还兼任罗马孤城的首脑。
原来身边只有几个马仔,最后是收编了各族的军队。
原来身边有个不大听话的马仔(还是朋友?
),最后兵不血刃就让人帮着除掉了,而且他对罗马大王子说,这人有问题,怎么前面一点都不识人这回却这么料事如神?
原来身边只有一个不断输血的圣母,最后换成在那种环境更能辅助他的公主。
然后你再想想罗马干嘛会来,还不是因为他身边那个貌似不大听话的马仔和人家暗送秋波,但霍安是不是知道了还装傻?
他又不是没装过傻,他问雁门关现在谁负责,筷子哥小声说了句“我”,他装傻直接无视说“那我负责”。
他为啥从都护到了雁门关?
因为有人拿着都护府的公文走私黄金。
都护府盖章的公文诶,有这么随便吗?
他后来居然说不着急查,充军去雁门关,还不是图那里是丝路必经,而且守将是个蠢货。
天降雄狮。。。
天降大任吧。
是的,这个事情还是有风险的,比如被罗马军围在中间就差点挂了,和罗马大王子单挑就差点挂了,但是True hero 就得啥啥 to the end嘛,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折腾这么一通下来,霍安是唯一人生赢家,你说没阴谋,我是想不通了。
细思极恐呢。
(剧透警告)烧脑片,艰难地看懂了。
一开始看到两拨人火并,一边白衣一边黑衣,一看就是在穿衣习惯上产生了严重分歧……进入武将单挑模式,黑衣男无耻地放了召唤兽,秒赢。
白衣男不服,对黑衣方一SM系(?
)皮鞭妹使用咒骂技能,对方果然中计,白衣男赚了不少鞭。
这时场外乱入,好像叫杜甫吧,杜甫真的好忙。
“放开那个汉子,让我来!
”杜甫上来就耍流氓,摸……应该是抓了皮鞭妹的胸部……至少长达三秒钟,最后还扯下妹纸的口罩。
大概那天PM2.5真的很浓,皮鞭妹直接跪了。
说时迟那时快,千钧一发之际妹纸发动了技能“露阴癖”,杜甫像年兽一样逃跑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回到存档点,杜甫因为小金库暴露,被上级罚去帮筷子兄弟修雁门关。
雁门关果然是流放死囚的地方,从光天化日群男摔跤这点就能确定!
杜甫毕竟是杜甫,发动“政委”技能,杜甫成了雁门关首领。
手指之处一对红袍金甲黄毛列队而来。
制服诱惑啊,筷子兄弟按捺不住拍马抢头汤喝去了,奈何兴致高抵不住人多更兼丁丁大,两分钟不到就脸上一团团红的白的趴了。
杜甫出阵,单挑,再次发动“政委”技能,金甲人加入队伍。
是夜,月色高悬,金甲老大独自沉思,杜政委飘过来,出其不意发动组合技能“灌酒+政委”,金甲老大好感度提升了,金甲老大与杜甫成为基友。
叮咚!
任务更新:15天内修好城墙。
金甲人主动要求加入任务(政委未雨绸缪啊),还不够,杜甫发动“游走”、“政委”,36国一起加入。
任务轻松完成。
这时出现了蓝袍金甲人大军,根据画面交代,我推测他们是为了小主人应该穿蓝袍还是红袍撕逼的,可见穿衣习惯真的是矛盾之源……杜政委去存档点请救兵,政委被太守埋伏了,皮鞭妹出现了,皮鞭妹被勒格拉斯附身了,皮鞭妹加入队伍,政委成功逃跑。
画面切换,红金甲也被太守埋伏了,红金甲老大被蓝金甲老大玩紧缚了。
政委回到雁门关,筷子兄弟犹豫了,政委又被埋伏了,36国兄弟也动摇了。
政委发动技能“苍白的演讲”,为了防止他继续说个没完,所有人都屈服了。
政委使出“诈降”技能,见到了蓝金甲老大。
政委使出了“离间”技能,蓝金甲老大中计了。
蓝金甲跟太守大军打起来了。
政委被押走了,政委使用了“偷盗”技能,获得了任务物品“钥匙”。
政委使用了“钥匙”,被关起来的红金甲自由了,红金甲加入队伍。
政委在战斗,政委逃出了雁门关,政委又(?
)被包围了。
皮鞭妹又出现了!
带来了黑衣大军。
白衣大军也来了!
黄衣大军也来了!
各色大军都来了!
他们抛弃了着装习惯的成见,今天要一起为政委而战。
可是蓝金甲鸟大人又多,彩色大军败势渐显。
女王大人出现了!
蓝金甲人陷入恐惧状态,政委趁机发动“单挑”,政委单挑失败。
蓝金甲老大向政委砍下致命的一剑,主角光环发动,蓝金甲老大死了,世界和平了。
全片完。
如果要我给片子取个名,《舌尖上的和平》应该不错。
因为满屏幕的罗马军团,我时刻在催眠自己,试图说服自己是在看HBO。
当电影里的“西域各族人民”集聚在雁门关开会时,我只觉得,如果我看的真的是《罗马》或者《权力的游戏》,或许一定是成龙沉默许久,突然举起配剑高呼“It's our city, here we stand!
”然后节奏极快的切入热血沸腾的守城战。
可惜,不是。
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疲惫的脸,和好人为师的长段说教。
《天将雄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正确的、合适的弘扬一种价值观,哪怕我们宣扬的价值观本身无懈可击,我们总是能够蠢笨的将它说的无比令人厌烦。
我们要做的是那么简单:只要抓住符合人性的核心观点,一击致命,不要废话。
可偏偏就是做不到。
汉朝与罗马一直是历史爱好者和文明爱好者的经典架空幻想。
翻豆瓣评论时,也看到了热爱《文明》和《全面战争》系列游戏的同好——这是我们心中深藏的一个经典Fantasy,有关于文明,交流和世界。
还不仅如此,因为这个题材只有现在拍才合适(当然或许未来更合适),但过去,在中国大陆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没有人有这样的野心和眼界。
而如今,成龙看的很准,这个懂政治、已经把宝押给了大陆的商人,看的很明白——这个题材,简直是目前鼓噪着恢复汉唐荣光,重新打入国际世界,宣扬中国价值观,试图再来一次“万邦来朝”的我朝“中国梦”的最好载体。
有些话外交部说过很多次了,那就是“我们是国际上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自古以来致力于和平相处的国际秩序”——的确,这是再好不过的、在目前的国际上具有实际作用的价值观了,而且真的,还是有些汉唐两朝的西域都护的历史依据的:但是,如果你拿到了这个题材,为什么不能说的有别于外交部一些呢?
因此,我怀疑成龙。
如果他的确相信这套价值观,我相信浸淫在好莱坞多年的他,知道我们该如何通过电影去传播价值观——况且两个月前,《智取威虎山》刚刚做出了“现代红色经典”的教科书范本。
但如今,说的好听,是好为人师的心态让他低估了观众;说得不好听,这简直是一名猪队友蓄意的在将观众推往反抗的对立面。
有一个有趣的点,就是影片最后破局的是安息国大军。
这或许是为了符合史实?
可是在这通篇扯淡的剧情里突然遵循一次史实,简直是行为艺术式的荒谬;但是,毕竟又是一丝庆幸,影片结尾并不是众多Fantasy爱好者意淫的汉朝大军出现拯救全局,汉朝政府本身完全隐藏在了故事里——隐喻范本:我朝不干涉他国内政?
价值观和文化先行,而非军队与暴力?
尽管仔细想想有点不对味,但或许这是这部电影在价值观陈述上最大的亮点。
但是,和剧情的扯淡一样,在通篇滥俗的电影里突然出现一次亮笔,显示出的只是荒诞。
每次出现约翰·库萨克和阿德里安·布罗迪的时候,我都在思考,这个剧本为何能够吸引到他们出演。
毕竟,他们真的是货真价实的好莱坞二线男星,后者还是奥斯卡影帝,而不是投资方吹出来的“外国大明星”——仔细看了很久,我或许能理解布罗迪:尽管时常透出那抹易碎的文人气,但这是个演绎的不错的反派角色;但是库萨克?
或许“跟Jackie Chan合作”和“扮演一次罗马将军”是他心中的小男孩之梦,也许。
我们的电影出现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也越发国际化。
但有两个问题,根植在国产影视制作的基本认知里,沉疴难除。
一、我们的英语台词永远难以忍受的Chinglish,一股乡镇企业家土豪范儿。
编剧的文化水平太不够了——十几年前,有部电视剧叫《大明宫词》,去读读那个台词,然后直接谷歌翻译成英文,都比现在好,真的。
二、跟我们的价值观陈述一样,我们不懂得留白,只懂得滥情。
很难想象,库萨克和布罗迪在拍摄自己的死亡戏份时,心里有多少“WTF”闪过——或许他们作为演员,只关心自己角色本身表演的丰满度?
那么,这又是导演的问题。
滥情,无聊当有趣,把观众当傻子,完全丢失了审美和情感净化。
说了那么久,其实我不怎么想黑李仁港。
这是个美工、音乐尚算精致,难得的重视电影质感,而且在题材上很大胆的古装片导演,尽管在历史专业角度一直被黑,这部依然是各种低级失误,但其实这不重要:《天将雄师》本身就应该是满足历史迷和文明迷朝思暮想的一次Fantasy狂欢,哪怕背负了价值观输出的任务,影像中出现的观念,风格,或者说“画风”的混搭本身就是高潮——但我还想说最后一句:电影的开头结尾太傻了。
如果你想忽悠观众“真实故事改编”,做个伪纪录片,采访“消失的克拉苏军团——骊靬人”,效果会比现在完全滥俗的男女考古情侣好很多;顺手,也不至于脑残的把考古界黑成狗——这部电影里的考古学家们,就在地面上的,跟圆明园差不多大的遗迹两千年都发不现;而且真的发现了居然不上报;这堆遗迹,在真正的考古学家眼里,就是一辈子的命根,就是五十篇paper,死了都要爱,好吗。
所以,我怀疑成龙大哥投诚党国的诚意,以上。
PS:有关文明交汇的Fantasy,我一直钟爱《轩辕剑三:云和山的彼端》。
懂的人自然懂,这是多么值得挖掘的中西方交流题材。
好莱坞大片的底子,三部曲模式:第一部威尼斯,第二部中东,第三部大唐。
而且这个题材可以宣传的价值观,叫作“王道”。
这比“国际和平”,有吸引力多了。
望有生之年,有人会想得到。
亲戚请我去看的,看完有点小槽想吐,全文没什么逻辑,欢迎意见相同的一起吐槽,觉得片子很好看或者是成龙的粉丝的请点右上角叉叉离开……大家眼不见为净心平气和开开心心过年嘛~【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Adrien Brod饰演的大王子这个可爱而迷人的反派角色个人非常喜欢,人家第一眼远看很像洛甚!
毕竟都是黑发的坏人是不!
然而他近看的时候,时而像大舅时而像休叔!
我从来不脸盲的看到他都恍惚了一下这到底是不是建军来客串了开头没看见他名字啊……相比主角刻板的正面形象,这个反派显然塑造的更好。
大王子身上有种很含蓄的悲伤的气质,一心一意的想当国王,但电影里对于他弑父篡位就交代了一句说这人家从小的梦想就完事儿了,总觉得不太对劲啊……我也没弄清楚他爹咋想的把皇位传给才一点点大的小儿子,这不逼大儿子造反吗……而且我看大儿子也算是智勇双全小儿子有啥特长暂时没发现,哦唱歌也许勉强能算一个?
又或者是因为母亲的关系,暗恋求不得把感情转而寄托在小王子身上的将军更加忠诚于小王子,所以国王其实是因为将军才传位于他?
简直分分钟脑补出十万字苦情虐恋小说的节奏……BTW大儿子身边那个谋士本以为戏份会更多的,没想到真就那么一点点。
对于这对兄弟,我最想不明白的一点是一个黑发一个金发怎么生的……锤基那是基神是抱来的,这对可是亲的……为了证明自古黑金出BE吗……而且金发小正太……不知为什么我就是对他喜欢不起来,全片哭了很多次,但一次没见眼泪,全程干嚎……难道是因为他哥把他弄瞎了……泪腺也给弄坏了?
霍安这个名字……看电影的时候就觉得好熟悉啊但就是想不起来……过了一下午终于想起来像什么了,还记得《唐伯虎点秋香》吗?
里面唐伯虎的化名叫什么?
华安……【手动再见剧本的每一步走向都在意料之中,没什么惊喜。
结尾那里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打斗的时候弓手一如既往的开挂这点我就不说了。
成龙的演技好像一直没什么突破,我小时候就看他的电影,感觉在这部片子里也没什么大变化,不过一个人能稳定的维持这个样子这么多年也是蛮厉害的【非贬义】,几个人练功那段真心帅,看得热血沸腾的。
唱歌那段也真心出戏……只能说我不是他的歌迷……欣赏不来这样子的歌词和歌声,说教也挺生硬,我进电影院不是来听你说教的啊……这么直接的台词说出来真的好吗……然后结尾我以为他会跟反派同归于尽的,毕竟被捅了那么多刀还中了箭,之前就打了好久了,人家大王子毫发未伤的坐在椅子上好久,下场打你一个受了重伤的前都护还打不过?
我读书少你莫驴我!
……万万没想到,成龙做主角的片子……基本上主角就差在背后写【我是主角我有挂】了……他不仅没死还一刀cei掉了反派……cei就cei把……当时我寻思着【哦哦哦颈部大动脉!
反派马上要死于失血过多了!
】以为大王子会干脆利落的便当的,但是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此处应有手动再见……反派大王子他……死的莫名其妙……他抱着霍安那一刀眼看着捅下去了居然捅的是自己!!!!
为什么不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不对什么鬼……重来……为什么不捅霍安?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你是反派啊亲!!!!
难道不应该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吗????
你咋这么好心呢????
你咋就把自己给捅死了呢????
……尼玛那么短短一会儿时间那么多士兵!
还是亲兵!
竟然就被策反了!
竟然看到自家将军倒下来都不去扶一把了!
然后大王子在那一个瞬间!
领悟了一个大道理!
但是他执迷不悟!
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然后死掉了…………然后结局的时候……霍安又出现了……救命……主角赛小强系列……对了,还有主角们被围攻那段,几个国家的首领带着自己的军队来援助,不知道导演是想表达什么,被霍安感动了?
如果是的话也太牵强了……能让首领带兵出战,至少是因为国家利益,毕竟罗马军队把这里给打下来了那基本上离打下这几个国家也不远了……而且那些首领好像都死了诶…有些带儿子出来的……儿子也死了……莫名有些心疼……电影的战争场面还不错,骑兵蛮帅的~各种外国帅哥看得我心花怒放~筷子兄弟演的也蛮搞笑的,最后死在了一起,也许能算个HE?
片头片尾吴建豪林嘉欣客串……我还一直挺喜欢林嘉欣的~片头说改编自真实历史是吗?
扯淡呢……这哪的真实历史啊……今年霍去病真忙……先是《大漠谣》改编电视剧被喷,这部电影也要提上一提,虽然基本上是用做噱头……补个刀,3D效果仅限字幕,正片放完我以为有彩蛋呢坐着等了一会儿,发现片尾吧,戴着眼镜看看不清,以为没做3D效果呢,摘了眼镜看,还尼玛看不清,能不能好好做片尾啊喂!
最后顺便问一句,那时候的罗马,讲的是啥语言来着……是英语不……纯好奇求不喷……
超出我期待,让我有想写点什么的欲望的电影,起码我是看进去了。
成龙不知道从哪一部电影开始,自己所占打斗的分量剧减,让位给了年轻人,那种借力借位的花哨打法也少了,这是种非常聪明的作法。
这部戏里最让我觉得出彩的并不是对打,而是对阵的操练。
在黄飞鸿的配乐下练拳,对着罗马武士的阵势操练,双方都有武林大家的气势。
成龙在这部里并没有让我觉得特别显老,也许是我对他的样子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我似乎觉得他是画了眼妆的,跟那一身边塞胡虏的打扮倒是很相配。
只是我真是不喜欢他的歌声,那么好一首歌,歌词写得还挺振奋,他一唱就毁了。
李仁港在成龙电影里竟然很相衬,我一看到导演是他的名字就等着白云飘忽而过的经典镜头,竟然没有,哈哈哈,不过大漠真的也拍得美轮美奂。
那些精美的布景还有罗马人精密严谨的造城技术,我想都有他的功劳在里面吧。
我喜欢这部电影大概有三分之一原因是因为这个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故事,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是因为那威武威严的罗马军团。
跟灰头土脸的我华夏炎黄子孙相比,真是尊贵傲气了许多啊,又养眼又新奇。
那首罗马军歌也唱得人荡气回肠,让人强烈的感受到了雄性荷尔蒙的飘扬。
电影仍然还是有一些不说人话的台词,还有某些让人尴尬发冷的片段,转折也不具说服力。
至于电影主题,和平和种族融合绝对是个伪命题。
因为被弱化了的驱除鞑虏的民族情感(因为里面本身也没几个汉人好么,到底谁是鞑虏啊),战争中是否有正义的一方就变得含混了。
真正的三十六国合心一力,不正是在罗马的高压和权威之下形成的么,结果被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几句话给破坏了,哈哈。
在那蛮荒之地,想要以德服人,必须得在以武力服人的基础之上吧。
但我对这个故事确实非常感兴趣,很想一探究竟。
至于其他演员,国外的很帅哦嘻嘻,那闪光的铠甲、漂亮的头发和面部轮廓也衬得他们更加英武。
筷子兄弟存在感还挺强,算是捡着了,虽然我觉得电影院里也没几个人真认得他们的。
崔始源不容易啊,国内市场不是那么好打入的,背靠SM的大树,虽然演员排名里排第四但真正能做到的不也就是打个酱油么,戏份还没洪天明多。
冯绍峰是惊喜,没想到他不止长得不错竟然还有点英气,很期待谁来拍部《霍去病》啊,最近丝路这么的火。
另外,里面有两句我非常喜欢的台词。
一句是成龙说的“喜欢我,先了解我”,一句是是说罗马大反派的:权力让人暴露缺点。
春节去看了这部和澳门风云,共同点就是影院人都很满,3D就是个笑话。
论电影质量我觉得这部更好点,但最后的战争实在是过于残酷,过节看还是《澳门风云2》嬉笑怒骂合适。
这部的背后竟然是阿里巴巴,非常有趣,以后电影市场的竞争更激烈了。
李仁港,香港电影界今年涌起的一位风云导演。
擅长拍摄以非主流的手法拍摄主流历史,代表作《三国之见龙卸甲》、《锦衣卫》、《鸿门宴》,而其以非主流的拍摄手法拍摄非主流历史的时候,我才发现,在李导演眼里,无谓主流与非主流。
说实话,我是奔着《狼图腾》去的电影院,到了之后才发现坑爹的《狼图腾》完败给《天将雄狮》,全天排片仅仅2场,满屏幕红灿灿的《天将雄狮》亮瞎了拥挤的电影院。
坐定之后,当屏幕上打出三个大字:李仁港,前面再配上导演的职务,我就觉得眼前一黑:丫的不是又让我来看满屏幕的军旗滚滚吧?
故事脉络极其简单: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外加56各民族春晚式的大联欢,满屏幕的主旋律,所以,出品人与制片人都是成龙,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当冯绍峰客串的霍去病出现的时候,我才明白《狼图腾》只排2场的原因,我辈图样图森破!
关于古罗马军团是否到过天朝,正史语焉不详,未解之谜之类的科普读物倒经常可以看到。
这么一个富有传说、传奇色彩的故事作为电影素材本可以更好地发挥导演和编剧(惊呼:是一个人)的才华,但是,好木头遇见笨木匠,愣是把板凳做成了马扎,也是醉了!
我记得《鸿门宴》上映的时候,我给这部电影起了一个名字:大家来找茬,这个只属于李仁港的笔名,看来他很喜欢。
本来吧,电影是一门艺术,可以高于生活,但是你毁了生活,就尼玛不对了,顶着古装动作片的马甲,拍的像科幻生活片。
先不说作为西汉经营西域的最重要的标志:西域都护府在李导演镜头下的挫样,就说约翰库萨克千里迢迢的从亚平宁一路奔到大汉版图上,还非要占领雁门关,这是要闹哪样?
堂堂古罗马军团,本以为可以来个大场面的亮相,李导演却让几个骑兵来了一个折返跑,然后,罗马主将就出来与大汉小兵PK了,这也忍了,谁让PK的这俩人占据着海报前两位呢?
可是接下来,成龙临危自命,在城头竖起一面面旗帜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梦回小田原的错觉,尼玛,李导演,你果然完成了你的夙愿,在你的电影中又一次高高的树立起了日本战国的军旗!俗套的不打不相识之后,罗马答应帮助汉军修理雁门关,我真是彻底的震惊了:原来,世界第一建筑队,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工具还都是全套的!
导演,你确定这是古罗马帝国第一勇士麾下的部队?
不是古罗马第一建筑承包商?
好吧,这也是为了出品人的“民族大联欢”,“一路一带”的剧情需要,我准备继续忍。
可是,小库答应修城的条件再一次证明了李导演拍科幻生活片的天赋:让汉军陪送罗马军团的副将去安息国求救。
我勒个擦,你丫的从亚平宁一路奔袭到了雁门关,就没经过一个叫做安息的国家么?
他可是当时横亘西亚的大帝国之一,你们罗马的盟国啊?
这时候我只能自己脑补:小库带着他的一群落难兄弟是从东往西走的,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
电影才进行到一半,为了对得起我的电影票,我继续忍!
这时,全片我认为最大的BUG,出现了:谋朝篡位的大王子出现了,妥妥的波斯范儿不说,他还有一股超能力:一下子就到了楼兰城,一下子就带了10W罗马军队,一下子就降服了西域诸国!
要知道,天朝耗时进百年,数次出兵,最多一近百万人,才仅仅搞定一个匈奴,全片从头挂到尾,给了数次特写德尔那副铠甲的主人,面对这一切,不知该作何感想。
十万罗马军队应该是用了遁形之术到了楼兰,因为根据西域诸国王的反应,沿途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
当年薛西斯用几个国王的头没能征服斯巴达,这次罗马做到了,虽然只成功了几柱香的功夫。
或许导演也是春晚策划导演组成员,因为,剧情变化之快,只能用导演发动“反转”咒语来解释:西域联军出现了,这还不够,安息帝国军队也到了,原来这就是片名的来源。
我在想:是不是成龙带的都护府这几个人每个人都是一颗龙珠?
集齐了就可以召唤各路天兵?
当罗马军团陷入西域联军包围之中的时候,我看到了期盼已久的罗马方阵,但是也是仅仅一炷香的功夫,我大罗马方阵居然被西域轻骑兵冲垮了,用轻骑兵打冲锋,还成功了,我泪奔啊!
这时候我突然才想起来,在楼兰城战斗双方在阶梯上互掷长枪的镜头,感情李导演早就向我们介绍过了,果然是深藏功与名!
大王子死了,临死前他在忏悔,我确信我没看错!
平心而论,阿德里安的演技的确好,远超小库,成龙同志嘛,是个好同志!
虽然成龙有明显的党员味道,也很主旋律,但还是超出我预期很多,尤其那段罗马帝国的音乐绝对加分,古罗马的勇士精神和建筑也加分。历史真相不知道,就像台词说的,当成个童话看吧
合格的贺岁商业片,喷子真多,至少我和妈妈看的还是很满意的
场面很宏大,服装什么的也很精细,3D比较到位,就是剧情拖沓了些。。但是和爸妈一起看的所以非常开心,么么哒(☆_☆)
很不错的历史架空啊,我一直在期待结尾可以看到大汉天军。
华语影史上第一部汉朝与罗马题材的电影吧,十年前还有部同题材的游戏。战争戏足够长,道具很精致,剧情略主旋律。造城戏是意外的惊喜,总体比想象中的好看。这部电影真的很讨巧,丝绸之路,民族团结,孔子学院,维护和平,中国梦,最火的主旋律都占尽了,还拍的挺好看。
西蒙子带领众战士的圣歌唱到心里去了
我放下话这是华语电影史上最好的战争片没有之一
看睡了,神烦李仁港。另外片头写着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末了又写着纯属虚构,成书记你这样片前一套片尾一套不好吧。。。罗马人说英语也就算了,守关兄弟说北京话也算了,男猪为何一人通晓8国语言?这是为何?AB加一星吧。
什么玩意儿……刚开始还想吐槽一下说英语这个事儿的,到后来槽点已经多到吐不动了,尤其是性格做派依旧是个小人物、嘴里却满是大道理的男猪脚,简直让人浑身不舒服。打戏还算合格,挣回点儿面子。
场面不错,不过几处明显做作的flag太失败。电影院观看效果提升了星值,初一嘛图个热闹
偏偏就触动我心了。
娱乐效果挺好的,除了罗马将军被暗算的那部分太不可思议,睿智的卢修斯怎么可能这么贸然地独自见人?身边也没副将跟随?战场的大场面有Total War游戏的feel,尤其是《完全战争中世纪》。
蛮好看。立意很高,一切为了和平。场面大气磅礴。罗马小王子太可爱了,心!
中国地理和罗马历史学的一塌糊涂,我就想知道公元前的一帮游牧部落全带着伊斯兰的头巾,这默罕默德还没生呢。
场面宏大动作精彩,选角和配乐都很棒,美中不足是煽情说教略显夸张。总体来说尚可
丝路特供,听和平大使把共存从头讲到尾,不仅俘获了三十六国各族芳心,还与罗马勇士们称兄道弟,共筑象征祥和的骊靬之城,城中不分种族国籍,共唱一首歌,同仇敌忾,金币与安危都动摇不了他们响应霍安的决心,这就是乌托邦,把人性彻底洗白的精神食粮。
记得有年鸟巢意大利超级杯,准备做纪录片脚本,差点瞎编乱造的从克拉苏军团到骊靬那狗屁传说开始。甘肃罗马的传说当然是假,但对于古丝路地位重塑确有传奇意义,因此在shitdamdam重提新丝路战略的当下,《天降雄狮》可谓算是完成度相当之高的献礼大片。忽略听成龙讲民族融合大道理,故事还是很精彩的。
阿德里安和约翰库萨克演技明显高出成龙不止一筹,两个人的动作设计尤其惊艳,很难想象两个影帝级的老外打得这么帅,力道十足,煞气逼人。成龙一开口就是人民日报社论的强调,世界和平,民族团结,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没有真理。导演自己当编剧就是个悲剧。
不近真实的架空却被冠以了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帽子,已是大哥的成龙高谈阔论讲着一出为世界和平而战的故事,过高的标杆,刻意的说教皆导致着《天将雄师》难为佳作,但无以否认一张温情的好牌是成龙电影不变的沉淀,那大漠中的鏖战确也宏大震撼。
小王子演技,太棒,好莱坞大叔太帅。。。成龙电影必须五分。。筷子兄弟。一出现,就会笑场。。春节档,唯一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电影!!!国内能媲美好莱坞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