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挺简单的,一个船帮上的孩子阴差阳错成了江南制造局的学徒工,天纵其才年少有为,尚却磨炼,遇到了大时代的故事。
机匠,舰船大炮,六管加特林,日本,国仇家恨,大时代的杂糅,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其实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放成年人的角度来看,稍有无聊和莫名,人物刻画也有点单薄和不知所云,故事也不算好故事,只能说作为一个中国动画电影,差强人意吧。
不过一开场和最后结局倒是有两条隐约的暗线,其一是师傅儿子的死因,很明显师傅对于儿子的死非常在意,结合师姐的原话“当年要是有铁甲舰,我哥也许不会。。
”和送图纸的徐大哥,说自己原属南洋水师,结合时代来看,恐怕陈家树是死于当年的中法战争的海上战争(时间稍有点对不上,考虑为动画简化处理),但是很明显陈家树也是一个机匠,他为何会参与到水师里面?
结合后面陈铁寒上了北洋水师船舰的行为与结局,恐怕预示着的是父亲也走了当年儿子的老路,身为机匠,战死于船上。
其二的暗线在于最后结局中男主角恍惚看到了年轻时候的师姐和师傅,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师傅应该当年死了,但是师姐当时是没死的,而且也没有任何受伤情况或者犯病的征兆,这就有两个可能的解释了,其一是比较悲伤的说法,师姐在师傅死后悲伤过度早早离世。
(哥哥父亲全战死,母亲虽然未出场,但是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母亲会同意自己女儿当机匠这种工作,结合师姐那种火爆和明显疏于管教的性格,判断母亲恐怕也早早离世)其二的解释是这个结局与原本作者设定的故事不符合,原本作者的故事中师姐恐怕也是牺牲了,之后出于某种原因修改了结局,但是最后这个男主恍惚看到了师姐的镜头没改(成本考虑),所以沿用,导致了目前的问题,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解释。
《江南》既是一部燃血少年志,更展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精神。
该片讲述了清末上海一个顽皮的弄堂少年阿榔阴差阳错进入江南制造局成为学徒,在师父陈铁寒的谆谆教导下,阿榔潜心学习机造技艺,逐渐成长为顶尖机匠的故事。
动漫很唯美,从历史里找到中国军工业从学习到自主研制的图强之路。
看过后对中国军工业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刚看完动画江南,深深地被震撼到了!
军工题材的动画片能拍成这样真的可以。
影片选了甲午海战为时代背景,江南两代机匠陈铁寒和阿榔军工报国抗击日本人的故事。
整部片子感觉拍得不错,超出预期,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片子,国庆节全家一起看一场江南是个不错的选择。
精致画面、紧张刺激情景很适合小朋友观看,军工报国加工匠精神更能激起老一辈人对过去激情燃烧岁月的热血和冲动!
加油江南!
加油军工!
加油中国!
影片《江南》以近代江南造船𠂆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江南造船𠂆的学徒工阿榔在机匠师傅陈铁寒的谆谆教导下,勤学苦练,契而不舍,不断创新,超越师傅,成为新中国的一名造船行业的大国工匠。
新时代的我们要学习陈铁寒老机匠师傅的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甘于做幕后的辛勤工作的机匠精神和勇于同侵略者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更要向新一代大国工匠阿榔孜孜不倦的、不辞辛苦"十年磨一剑"的,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发展,为铸就新时代中国辉煌的明天而努力拼搏!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不息!
整体画面色彩感觉还是不错的~配色也很好看~没有俗和土的感觉~看起来色调和谐~有自己的风格~当然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动画制作和情节上的细节相比之下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不过这部电影意义更大于实际,让我们追忆那段值得尊重的历史~学习那个年代那些人的精神~给活在当下的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和信念~
186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艘机器轮船在上海下水,轮船由江南造船厂制造,曾国藩曾为这艘船取名恬吉,寓意「四海波恬,厂务安吉」。
动画电影《江南》以1894年江南造船厂为军舰制造机械快炮为背景,影片中,造船厂的技师陈铁寒两次提到为轮船提供蒸汽动力的煤质量不高,一次是在造船厂的厂房内,第二次是他随水师作战、在海战开启之前。
在海战中,水师舰队趋于下风,配置了造船厂打造的快炮的鸿远舰弹尽粮绝、船舱进水,指挥鸿远舰的管带大人命令将鸿远舰撞向敌舰。
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水师败局不可逆转,致远舰指挥官邓世昌命令驾船撞向日本军舰,结果致远舰遭遇炮击沉没。
1893年,汉阳铁厂在武汉竣工。
在历史小说《走向共和》中有个细节,汉阳铁厂落成以后,英国《泰晤士报》却是看衰汉阳铁厂创建人张之洞的仕途,英国报纸指出张之洞不懂化工,拒绝预先化验铁矿石,结果购置的高炉不能够排除铁矿中的磷,导致炼出的钢材报废率极高。
为了扭转局面,张之洞请盛宣怀推行官督商办,多方筹措资金,拆毁旧的高炉,购置新的高炉。
古老的中国积贫积弱,生产精煤、精铁乏力,江南造船厂这样的军工企业在日本等强敌的还伺下艰难起步。
古老的中国孕育出阿榔这样狂傲精诚的少年,阿榔的师兄们那样少年意气奋发的青年,还有阿榔的师傅陈铁寒和管带大人那样少年气魄不改的壮年。
天翻地覆慨而慷,古老的中国新生。
在《江南》尾声,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过去的60年后,穿着中山装的机械老师傅阿榔在厂房里看到组装完成的新中国第一艘潜水艇,激动不已。
正是在1956年,新中国第一艘潜水艇在江南造船厂下线。
今天看到国资小新微博发的一个视频,视频用作曲家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串联起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在视频中,原深圳招商局研究部总经理梁宪在回忆深圳特区的成立以及深圳改革先行者袁庚时,提到了袁庚常提及的「羚羊飞渡」的故事。
在纪录片《激荡19782008》中在袁庚身边的工作人员详述了这个故事,大致是羚羊在躲避围捕跳跃山涧时,老羚羊先跳,小羚羊以老羚羊为踏板跳上山崖,老羚羊坠谷。
2019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5周年,前不久,新闻媒体报道了考古专家在威海发现甲午沉舰定远舰的遗址。
从甲午战败到今天「不惹事、不怕事」,是血荐轩辕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们用自己毕生的时间换来了后来人发展的空间。
影片以江南造船厂前身为原型,以民族工业为题材背景的江南制造局一名徒工成长为机匠的历程,再现百年前我国造船工业的时代背景。
颂扬了军工人的家国情怀,更展现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到自主研制的图强之路,体现了军工报国的民族精神。
"莫欺少年郎,少年遇风就能长,只待他日春风化雨来日方长",片尾曲表现出少年的人生选择,寓意新一代造船工匠有梦想、有担当、有灵魂、有血性、有品德的军工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动画电影《江南》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它以一个江南制造局学徒阿榔的成长故事为背景,告诉我们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不易,同时提醒我们广大造船从业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工匠精神。
影片剧情适合的年龄层稍低一些。
画风可能不太精致,但有些细节处理用心了,比如师傅困在轮机舱那段,可以看出身体漂浮的状态会根据水位来改变等等。
末尾比较感人,结尾曲也很好听
这部《江南》动画电影,画风惊艳写实,画工硬核!
打斗刺激,剧情紧凑!
底蕴沉厚!
作为一个刚刚造船行业的工作者,我觉得自己应该向少年阿榔学习,立志为祖国建造出更多更好的舰艇,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影剧情紧凑精炼、大气磅礴、令人激起无尽的爱国情怀!
这是一部好作品,看完后令人振奋,不由得觉得我们国家真的强大了!
《江南》马上要上映了,特别期待电影讲述了少年强则国强,在轰鸣中锻造家国的情怀。
回首民族军工业的起点,这部电影以江南造船集团前身江南制造总局为背景,讲述生活在清末浦江岸边的少年阿榔因嬉闹惹下祸端,被领进江南制造局学艺挣钱还债,与一等机匠陈铁寒结下师徒缘的故事。
两年后,成长为一流机匠的阿榔获得了神秘人冒着生命代价带回的海外图纸,师徒二人齐心研制军械为国效力,机匠们随军共赴前线保家卫国。
小孩看了会挠头,大人看了会无聊,说它是民族工业的起点,这个不敢苟同,说它是产业工人的初心,这个持保留意见。
2023.38
感觉就是舰船发烧友自娱自乐呢
那一句“亮瞎我了”真的是亮瞎我了。。
有点吐槽地方 冬天 穿衣不一样 男的在夏天 女的在冬天 不现实 发型不伦不类的
故事挺简单的。支持国漫,给上分
仿宫崎骏画风,但是故事节奏一塌糊涂,剧情又简单到没眼看,表达的核心又过于老套。东施效颦,画虎类犬。
浓郁的童年色彩,不能说是电影,只能说是动漫
腾讯视频/热爱机械设计并有天赋的学徒这个背景题材其实不错,制作的美术功底也可以。但是故事为什么这么别扭。机关枪图纸和甲午海战给这个故事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加上江南制造厂硬要加上一个不知所云的主旋律结尾。这样的故事不如架空了编写更自由容易发挥。
低幼走向
要壮烈不壮烈,要悲壮不悲壮。好题材,但表现的很差。这个主题可以很宏大,但是表现得太弱了。最后弱化成人和人的对峙,而且很荒谬。最后缠住反派的那根绳子仿佛柯南的背带上身了,男主功夫再好,能打得过专业杀手吗?离谱。最后太消解了,仿佛江南制造局就是闹着玩的一样。题材不错,加了一星,不然也就二星水准。
飞鱼艇可没有别人的: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厉害
国产工业的崛起时我们每个人的重要责任,点赞!
清朝末年,没有辫子,有国旗!!!
#五角场万达# 2.0分,0.5分(浪费)题材分。全方位的陈旧(技术、桥段、故事),一个没有江南制造局“实在感”的、只是陈词滥调的近代史表述幻灯片、人物绘制巨土也不敢画任何令人兴奋的机械运动和打斗细节的动画片。我是因为江南制造局的噱头来看…… 短期也不想再看江南小说或者江南制造局相关的作品了……(对,他们毫无关系)
中国中规中矩的动画片,致敬军工人,没有他们,就没有强大的中国!
五星全部给男主角的脸,这个动漫脸我爱了。
处处可见宫崎骏的影子,挺好的题材,成片效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不忘初心!向老一代日本动画工作者敬礼(呵呵
甚为失望,以为是中国版蒸汽男孩,却看了个中华小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