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电影开头10分钟太重要了[傲慢]在这泛娱乐、影讯大爆炸的时代如果不能在片头就让观众产生兴趣继续观看的话,那么一部好片子很可能就这样石沉大海了[白眼]大病也是一样片头用的是一段搞笑脱口秀立刻让观众对这部定位为轻松爱情喜剧的电影充满信心,后续再加上跌宕起伏有趣的剧情带着观众一路到结局,然后才发现居然是部based on true而且还是男主自编自演[发呆]再加上只是用一段爱情故事就侧面反应了种族歧视,反恐主义及穆斯林文化等多个社会问题,这些组合在一起实在太符合学院的胃口,相信应该会是今年奥斯卡提名级影片[强]
很多人认识巴基斯坦库梅尔·南贾尼实在其主演的美剧《硅谷》中,那个风度翩翩,但好像总是差点桃花运的程序员。
其实,移民美国,作为单口喜剧演员走上舞台的库梅尔·南贾尼本身的经历就足够丰富,完全可以拍成好几部电影。
这不,由年轻导演迈克尔·修华特指导,好莱坞的“喜剧众王”贾德·阿帕图制片的爱情喜剧片——《大病》,就以库梅尔·南贾尼的真实爱情经历为故事改编成了电影。
《大病》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时就获得了不俗评价,影迷称“温馨到了骨髓里”。
正式上映后,在烂番茄上一度收获了98%好评率。
目前该片已经放出蓝光高清版,具有一定文化隔阂的该片,在国内网站上也获得了8.1的高分!
说明,爱情这个母题还是具有广泛的普世性。
但《大病》可不是传统爱情电影中那些小打小闹,甜蜜纠葛,或者苦情大义。
影片抓住了美国移民群体的爱情故事,把美国这个人种和文化大熔炉背景下的现代性爱情进行了一番妙趣横生的解读和勾画。
影片的主演,库梅尔·南贾尼和妻子艾米丽共同编写了剧本,作为原型人物的他们更能明白其中有关爱情和文化的复杂关系,然后由库梅尔·南贾尼本人亲自出演男主角库麦尔,影片大段的单口相声场景将赋予这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几分喜剧效果。
影片中,来自移民家庭,从小生活在美国,接受西方文化,已经彻底放弃穆斯林身份的库麦尔,目前职业是专车司机,在当地的小型舞台表演单口喜剧。
在一场发挥平常的表演中,他意外结识了美国女孩艾米丽,两人一见倾心,当晚就发生了关系。
两人都是闷骚属性,玩着两天就分开的调情游戏,结果一个两天接着下一个两天。
两人口中都说着”今晚过后就是永别”的口是心非,可一个电话传情就融化了谎言的薄冰。
两人终于确定了恋爱的关系。
但麻烦也跟着来了。
特别是在库麦尔的家庭一边,第一代移民的传统父母保有了大量的家乡文化传统,他们迁就库麦尔,但对其只有一个要求,娶一个巴基斯坦,信仰穆斯林的女孩子。
母亲为此每周都给他张罗相亲。
女孩子的照片,库麦尔已经收齐了整整一个盒子。
其实中间有让库麦尔心动的女孩,可库麦尔从骨子里反抗这种“包办婚姻”。
哥哥已经屈服于家庭的安排,作为弟弟的库麦尔似乎决定反抗到底,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当听到艾米丽还离过一次婚后,库麦尔完全失去了把两人的关系告知家里的勇气。
他选择逃避,用谎言消磨时间。
两人的关系在最高点陷入危机,库麦尔愤怒的告诉艾米丽,“为了爱情,我可是正在对抗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而不是你高中时期长了满脸青春痘那么简单事情”。
一场争吵后,两人分手。
一个电话吵醒了,正在猎艳的库麦尔,艾米丽住进医院,而且病情严重,库麦尔赶紧前往了医院。
《大病》的故事,由此才真正开始。
光看片名,我们都以为影片会集中表现一场疾病,片头看见了爱情元素的抬头后,以为疾病会是对于爱情的考验,结果,我们发现整个故事原来另有所指。
《大病》在类型上并没有什么新颖的,但是在故事上,或者说是在人物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影片的故事是围绕艾米丽大病之后,以库麦尔为中心,通过库麦尔与艾米丽的美国父母,还有库麦尔自己的穆斯林父母为关系,相互挤压,构成冲突,形成张力,不断提升人物压力,推进剧情的。
无疑,角色的人物弧光,双方交流后,关系的转变,将为影片的主题闭合提供逻辑基础和情感空间。
在库麦尔于艾米丽父母的交往中,一开始注定是不顺利的。
因为艾米丽告知了父母库麦尔和她分手的原因。
特别是艾米丽的母亲贝丝一直对他抱有敌意。
好在,多次接触后,库麦尔在单口喜剧表演场的表演,在艾米丽昏迷时,细心的照料和陪伴,慢慢溶解了误会。
影片还以贝丝和丈夫特里的婚姻关系作为支线剧情,一方面激励了库麦尔在爱情上的勇气,同时,贝丝和特里婚姻关系的修复,也预示了故事的上扬走向,为温馨的结局增加了情感共鸣。
而库麦尔在于自己家庭的交流中,一开始被动躲避,在经历艾米丽的大病后,他终于发现了心中的所爱,勇敢的开始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拒绝了前来相亲的女孩,在家庭发出断绝关系的威胁后,毅然选择到纽约发展事业,真正的独立起来。
另外,库麦尔父母的婚姻爱情经历也作为支线故事丰富了主线故事。
两对父母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相互冲突,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的话题想必能引起不少内地影迷的讨论。
故事中,艾米丽苏醒后,一切冲突都在库麦尔的主动行为下得到了释放,唯独他和艾米丽的关系似乎一时间很难修复。
故事的结局留给大家自己去体味。
反正即克制又温馨,真是比又吻又抱的传统爱情片高明到不知那里去了。
真实的爱情关系,恋人之间的一个眼神,一次话语间的停顿,一个微笑就足以表露无疑。
影片结局的处理,笑点与泪点并行,那份温馨感早已深入骨髓,温暖从心底缓缓蒸腾而上。
“大病”其实是对库麦尔和艾米丽关系的一种隐喻,两人文化和家庭方面的隔阂犹如这场大病,需要一方为此昏迷,一方勇敢承担。
片中,医生一开始无法确诊艾米丽疾病的原因,而最后发现艾米丽的病是先天的,但其实治疗方法却异常简单。
对症下药后即刻药到病除。
先天的疾病就是在隐喻两人关系来自文化上的隔阂,虽然两人从小都接受西方教育长大,几乎没有差别,但因为上一代,来自文化上的差距让两人的爱情关系受到了难以改变的阻碍。
而这个阻碍虽然难以改变,但其实又是容易扭转的,主观上的东西,思想上的靠近,文化上的融合就能拯救爱情。
精神上的改变虽然是缓慢的,但是并非在肤色差距上这样几乎无法修改。
《大病》巧妙的,以轻松诙谐的基调,描述了一个其实蛮危险的题材,在添加了爱情的甜味素后,整个故事更加容易被广泛的影迷接受。
在接受采访时,主演、编剧库梅尔·南贾尼也一再强调,《大病》并没有什么政治意图,或者自己并不想通过该片传递更多的种族问题意见。
他认为,“这应该只是一部温馨的电影。
如果我们做好了,它会很有趣,可能还会有一点尖锐。
”阿帕图也说,“我们从来没谈过在大荧幕上呈现一名世俗的穆斯林意味着什么。
我们谈过讲述库梅尔的故事,很自然这会把我们引到关于家庭、文化和宗教的问题上。
”这避免了一种主题先行的生硬感,始终以家庭亲情和爱情包裹这个题材有点敏感的故事,是非常聪明和讨好观众的选择。
看似这个问题离我们很远,其实内地现实的爱情和婚姻关系中,国人依然在半包办婚姻中理解着爱情的问题。
有关相亲的新闻和笑话也是层出不穷,虽然新闻开起来狗血异常,笑料百出,但是归根究底,依然是一种身份和文化上的差距造成的隔阂。
所以,《大病》对内地影迷也有足够的启发意义。
门当户对是先天的,是值得肯定的提前优化筛选;不过后天的经历和改变也是不可磨灭和否定的。
一夜情多了,也会滋生爱情,身份的落差也是可以通过努力拉拢的。
爱情面前,种族,文化,金钱,年龄都可以克服,只是看你爱的有多深,动了多少的情。
巴基斯坦裔的脱口秀演员库梅尔和女孩艾米丽相爱,在和艾米丽的父母一起照顾大病中昏迷的艾米丽后,库梅尔终于像自己的传统家庭坦白,做回自己并赢得爱情。
这部电影打动的人的地方就在于人物魅力。
男主靠的是在家庭和社会偏见夹缝中寻求乐观生活的态度,而女主则是塑造了一种很呆萌、简单的可爱形象。
故事简单的来说是男主学会对他人坦诚。
而故事中女主的母亲形象是最成功的。
出场时表现出了对女儿强烈的维护,似乎对男主非常反感。
但在脱口秀表演的现场,又挺身而出对抗种族歧视的人,维护了男主。
人物魅力太强了,情节又很符合母亲当时的心态。
片中有一个情节设计很厉害。
在男主像家庭坦白自己前,女主父亲像男主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因为坦诚而在家庭中自寻烦恼,请男主欺骗自己爱的人。
这个情节解释了女主父亲为什么在一开始对男主就很包容,他能够理解男主的欺骗。
同时这个情节也把选择的筹码加重后摆到男主面前,坦诚有时候会很痛苦。
作为真人改编的故事,电影还是有一个瑕疵。
片头的恋爱情节也好,结尾女主病好后两人的纠结也好,单论情节都很有趣,但又总觉得有些拖沓。
这种难以取舍大概也是影片评分只能到七分多的原因吧。
在大制作商业化轰炸影院的今天,依然有人愿意着手拍这样接地气的小成本电影,是一件多么值得影迷庆祝的事情。
这部在今年一月圣丹斯电影节上亮相的独立影片,用短小精悍的体量,展示出一副时下多元文化催生出的独特景象,也呈现着东西方文化摩擦,进而迸发出的一种奇妙观感。
整部电影有着轻松愉悦的氛围,鲜活生动的人物,还有意味深长的主旨,让观众看罢久久回味,会心一笑。
电影探讨的这也许是一场难以治愈的“大病”电影的男主人公Kumail是一位巴基斯坦裔的喜剧脱口秀演员,他从小就跟随父母移民来到美国生活。
在一次演出后,他结识了一位美国女孩Emily,两人在你来我往数次交集中确立了恋人关系。
然而,这份关系经历着远比想象中要多得多的考验。
Kumail家里传统穆斯林观念自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当Emily因为肺部感染细菌后昏迷住院时,事情变的更加复杂,Kumail既着急于Emily的病情,又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面对Emily父母这样一对典型的白人夫妻。
电影的戏剧矛盾就这样展开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即是本片的男主演Kumail Nanjiani,很多人知道他应该是这几年很火的那部美剧《硅谷》。
而《大病》这部电影的故事是根据他和自己妻子的真实经历改编,他自己以少数族裔的身份以及这份独特经历,给这部影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渥细节保障,也就使这部电影看起来格外自然流畅。
两位主角的表演生动自然,让人信服由于Kumail本身就是喜剧脱口秀演员,所以全片的笑点接连不断,整片的风格格外轻松诙谐。
但这份轻松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在探讨东西方民族价值观上的诸多不同与共性。
虽说Kumail是巴基斯坦裔,但从小就在美国成长的他,不但接受的是西方教育,而且生活中接触的人多为白人,除了每次回家与家里人聚餐,他的生活基本上是一派西人的方式,他甚至连穆斯林每天的朝拜都已经放弃,放到华人世界,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ABC。
正是Kumail这样角色的定位,让他在整部电影里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他既要接受自己父母传统的文化思想与行为方式,又要与找到让女友及女友爸妈习惯的方式,从而接受自己。
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妙义所在,两个家庭的背景、文化、以及三观虽有诸多差异,但在面对家庭的时候,Kumail会因为不能失去父母的爱而与女主争吵,女主的爸妈会为了给女儿治病而手忙脚乱。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就算有再多不同,面对“爱”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天下父母对儿女的爱从来都是一样的电影后半段,Kumail与自己爸妈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
其间反映出的,是当代移民,特别是东方移民家庭的诸多通病。
Kumail的父母和大多中国父母一样,有一套固有的思维方式,他们强迫自己的孩子相亲,并希望儿子跟自己族裔的女人结婚,他们还希望自己的儿子做诸如律师这样“体面”的工作。
但Kumail此刻喊出了那个困惑自己(或代表移民二代)许久的问题,这也似乎是很多移民家庭都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要带我来美国?
” 没错,Kumail的爸妈事事都一成不变的保持着巴基斯坦相对保守的做法,他们忽视了自己的儿子自小就是在西方的开放式文化里成长的事实。
这也就造成了Kumail在面对自己父母与自己生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个矛盾,在他看来,既然要一成不变的遵循巴基斯坦的一切,为什么要移民来美国呢?
我不禁想到自己在北美生活多年,最常听到的中国上一代移民说到自己移民的理由:我是为了孩子。
可就我自己见识到的移民二代,他们很多人并没有与父母关系十分融洽,甚至有一些并非认同自己华人的身份,他们更多时候是秉持着西方世界个人主义价值观来处理事情,父辈们所谓的那个“为了孩子”的理由,换来的似乎是牺牲自己与孩子的互相了解与沟通。
这部电影,就是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反映了这个事实。
就像电影的名字“大病”,我想这其中的“病”并非单指女主角肺部的感染,它同时也是不同族裔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阻碍。
更多的,这场“大病”似乎是在暗指移民家庭中父辈与子辈在认知上的极大不同与冲突。
东方家庭对于孩子的要求,总是惊人的相似这部电影用最简单的叙事结构,在两个小时的时长里,描绘了一副移民国度里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故事里的人物间虽有冲突,但每个人都善良可爱,鲜活生动。
影片层出不穷的笑料,让本应该更强烈的画面,拍出了一翻清新脱俗之势。
电影的最后,男主在纽约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当某晚他在台上讲段子的时候,台下传来女主的欢呼,这个欢呼与两人第一次相遇时的场景一模一样,于是男主决定开一个与第一次相遇时同样的玩笑,两人仿佛回到了最初。
这时两人脸上露出的笑容,不再是相识伊始的生涩,而是久别重逢后的灿烂。
至此,观众也会被这一路暖心到底的情节感动,让人忍不住红着眼眶,跟着主角浅浅一笑。
诙谐幽默的小成本爱情电影。
因为是主演南贾尼的自身经历改编的故事,所以就特别自然流畅。
因男主本身就是脱口秀主持人(类似于麦瑟尔夫人的单口相声),所以整场戏下来笑料不断,轻松有趣。
而我最喜欢这部片子的地方在于它的现实性。
说真心话,实在不太喜欢《神秘巨星》这种超煽情,想象力出奇,目的性过于明显,主题特别突出的片子,尽管导演曾经导过很多优秀的片子。
而《大病》的故事更纪实,是那种符合逻辑发展,没有过分渲染人性的出奇善恶,爱情也不是真的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程度,传统旧式家庭既温情也残酷。
真是没想到啊,移民美国的巴基斯坦人必须娶同族女子,否则要驱逐出家庭,其他家庭成员都不能和他说话。
男主爱上了女主,仍继续各种相亲,女主受伤分手。
如果不是一场大病,他们从此以后就分道扬镳了,死亡能迅速让人看明白自己的感情,而改变了生活轨迹。
是倾城之恋的内核。
另外,女主父母是亮点,老爸是我多年前最爱的雷蒙德,老妈是奥斯卡最佳,演得行云流水,有点搞笑,有点尖锐,也有点温馨。
爱情在最后战胜了传统的束缚,拥有一个团圆的结局,都在意料之中。
如果只有两个小时,你该如何描述爱情的样子?
我觉得是,3分甜蜜,3分真挚,和4分的冲突完后的马上和解。
爱情是日常,爱情是烟火气磨不灭的嘴角一抹微笑。
不洒狗血。
最爱的情景喜剧How I Met Your Mother不厌其烦地讲了建筑师男主百转千回越挫越勇,遇到真爱,其实是和自己完美主义设想和解的故事。
如果说建筑师男主那种眼怀深情无药可救的浪漫主义是如何吓退女生的经典教科书,那么这部剧《The Big Sick》的核心则是,爱情,大概就是一个个毫不费力的瞬间让你的防线土崩瓦解。
1. 爱情,是明明可以轻易戳穿套路但是愿意在套路中眼波流转。
男主在酒吧用巴基斯坦的乌尔度语套路女主的名字。
男主带女主回自己的公寓,一进门便提议在气垫床上看电影。
然而这并没有走上一夜情的套路,因为女主和男主在完事之后像两个孩子似的讨论起了自己高中时候的样子。
2. 爱情,是在送喜欢的人回家时在后视镜中偷看对方的表情,看到对方犹豫的时候绝不勉强的故作轻松。
女主不想仓促开始一段关系。
男主则小心试探着对方,不想因为表现出一丝粘人而失去主动性而故作潇洒,然后在潇洒后立刻现原形地多次邀约。
3. 爱情,是在睁眼能把瞎话说成情话的争取之后,毫不费力的有人接招。
原来最好的爱情是你为半夜想要出门上厕所而发飙,而对方愿意出门陪你和含情脉脉地看着释放完便意的你。
原来最好的爱情是在对方半开玩笑地想要结束关系后保证不打电话联系,一秒钟后楚楚可怜地在门外说门外好冷,然后毫不费力地继续缠绵。
其实男主已经在Silicon Valley里大放异彩,可我并不认识他。
仅仅是这一部剧,让我意识到,描写爱情,是可以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
两个家庭两代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三种轨迹,其实殊途同归。
这部片在两个小时内穿插了追求梦想的怯懦,不敢反抗家庭却又最终走出自我认同的那一步的成长,爱情作为线索。
男女主人公作为影片的编剧,两人都非常有喜剧天分,满片的笑点和包袱后,是两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自嘲和理性地解读。
男主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脱口秀演员,和一堆好友每天在酒吧演出,同时做着Uber的司机兼职,接送着不同的人,在舞台上讲着并不怎么搞笑的巴基斯坦裔的美式脱口秀段子。
常常演砸,但是想到回到家要被自己虽然是移民但是仍然是传统穆斯林的老妈套路安排相亲,追求自己的脱口秀事业一直是男主内心坚持的抗争。
本色出演自己的Kumail很好的诠释了第二代移民的身份焦虑,在美食快餐和消费文化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与上一代之间的存在巨大的文化信仰的鸿沟。
电影围绕穆斯林移民家庭的描写几乎集中在饭桌上。
和李安镜头下的中国饭桌一样,开场的一餐饭,便把一个保守穆斯林家庭的移民背景和非常写实的烟火气给勾勒出来。
一个喜欢装酷的穆斯林老爸想要表现自己对于美国社交文化的融入态度,提到了自己黑了男主表弟的Facebook和tumblr账号,“你知道你表弟和白人女孩他们同居后生了一个孩子并取名Da’Ve吗?
” 男主无奈地吐槽,(OS虽然你们不认同可是人家已经结婚了),而且老爸,名字明明是大卫(Dave,美国名)好吗?
男主老妈以为自己很高明地给男主安排相亲。
哎,我来看看是谁上门拜访来了,哦,这家姑娘正好路过我们家,随便坐坐。
影片用流水的巴基斯坦穆斯林妹子的梗轻松地勾勒出一个想要对抗父母但是又深爱自己传统式家庭的矛盾挣扎的二代移民的“汉堡包式”男主。
好的剧本是有节制和有节奏地安排包袱,而不是肆意安排咆哮式的对白。
被安排相亲对中东姑娘每个都面容精致,然而被安排这件事本身让男主因为对制度性和合理性的存疑,而对容貌失去了兴趣。
你在我眼里终究只是个可以被放入盒子里的美人相片,而我喜欢的,是那个活蹦乱跳的和我在沙发上打滚的人儿啊。
影片借其中一个因相亲疲惫不堪的穆斯林美女之口说出了爱情和相亲的一墙之隔:好想遇到一个人,这样我就可以结束被相亲的生活,喘口气了。
男主应该在想,可是爱情难道不是,你恰好遇到了一个人,爱起来是如此轻松,以至于变成一种如刷牙洗脸和每日呼吸的习惯吗?
影片在超市一幕后转入女主意外生病的第二段落。
然而后半程,在排除那些不确信,挣脱那些病症,最后不落俗套地回到你身边的真实的美好,是爱情真正的模样。
剧情铺垫了几次反转,反套路反狗血,让人质疑写出国产剧的大量脱离现实的剧情套路的编剧们,大概是没有真正爱过吧。
最后,全片男女主和两个家庭,演技爆表。
大爱两对父母。
女主老爸是美国出名的脱口秀演员和电视剧《人人都爱雷蒙德》的主演,女主老妈是奥斯卡的最佳女主,男主老爸是宝莱坞的一代传奇。
哦,女主不是男主的真实老婆,但是也是写出《恋恋书中人》的编剧兼演员新秀。
这样的卡司,不看一下吗?
我可是连着看了三遍。
来,戳这里,看原文(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黑girlTVshow”,等你添加哟)如果让我推荐【一杯红酒配电影,舒服窝在沙发里】这个环境下最适合看的电影我绝对毫不迟疑首推《大病》一暖到底的清醒脱俗爱情喜剧脱口秀演员男主(库梅尔)来自巴基斯坦随全家移民美国违背家族传统爱上白人女孩(艾米丽)这是男主的真实故事
两个有趣的灵魂相遇从【相遇】到【相恋】再到【互相伤害】超凡脱俗的清新感比【浪漫满屋】还浪漫
【笑点很多】每个梗都很自然抖出比如女主在男主家里发现了一盒子的相亲对象照片时说:【你是在选巴基斯坦下一任顶尖模特?
】
男主解释巴基斯坦包办婚姻的传统,换来了两人激烈争执。
库梅尔、艾米丽的爸爸妈妈在医院焦灼等着昏迷的艾米丽醒来时,爸爸问库梅尔对911的看法、立场(来自穆斯林的笑点)
还有,库梅尔为了躲避回家相亲,一直不接家人电话回到家妈妈责备库梅尔
成功的喜剧【是笑中有泪且笑完有思考的故事】 大病做到了泪点很多比如 艾米丽妈妈在库梅尔表演脱口秀被观众挑衅时,气急败坏的替库梅尔出气
其实妈妈明知女儿因为这段感情伤透了心,但看到男主受到哪怕一点言语上的欺负,也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妈妈那种【这是我的人,你敢动他试试】的奋力保护,让人感动还有库梅尔和艾米丽妈妈共同度过最难熬的一个夜晚 焦灼的等待,煎熬的内心努力做出轻松样子的回忆着艾米丽小时候的糗事
爸爸妈妈对待女儿病魔的勇气 对待事情乐观的态度对人真诚友善的微笑就好像和煦的阳光☀️还有艾米丽爸爸对爱的诠释 很特别的鸡汤感
很多泪点我都强忍着一直不哭 直到最后一幕没得到艾米丽原谅的库梅尔在没有艾米丽的城市里像往常一样表演脱口秀 艾米丽突然出现在观众席 笑嘻嘻说着第一次认识的玩笑 两人相视一笑
我简直想要在镜头前干一杯cheerio 大病打动人的不仅是温暖相依又真诚相待的家庭氛围还有对梦想坚持不懈的追求包括对爱情的追求来,戳这里,看原文
(文/杨时旸)一场突如其来的怪病,一次痛彻心扉的决心,一段有关文化冲突和自由选择的拷问,从叙事结构和设定上讲,作为一部喜剧,《大病》似乎并没有什么新鲜,人们都能想到的桥段,悬念,冲突和团圆的结尾,但是它凭借着密集,俏皮,时而满是尖刺时而充满自嘲的台词,把一段爱情喜剧拓展了维度。
一个巴基斯坦移民男孩库梅尔爱上了一个美国姑娘艾米丽,两个人都觉得对方是灵魂伴侣,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障碍并不是男孩儿窘迫的经济处境,而是男孩原生家庭的压力和独特的族群文化。
巴基斯坦的文化中仍然严格执行着包办婚姻。
男孩不得不一次次在家庭聚餐的饭桌上应付妈妈介绍而来的女孩。
他已经美国化了,但是他的家庭没有,他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公民,但却不想以和家庭断绝关系作为代价。
女孩发现了一切,哭闹着分手。
原本应该就此分道扬镳,但女孩的突然入院意外把男孩儿拉回了身边。
这个故事有趣之处在于,库梅尔的职业以及女孩的昏迷状态本身既是情节本身的安排,又同时担任着某种象征意象的作用。
更有趣的是,这个故事改编自男主角本人的真实经历。
这个因为美剧《硅谷》被人们熟识的演员把自己的真实名字和经历一起搬上了银幕。
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库梅尔的行为和生活态度与家人对他的期盼截然相悖,“我父母心中是有一个排名,医生,工程师,律师,省略上百个职业,恐怖分子,以及最后才是喜剧演员。
”,他在台上这样自嘲——在那样一个移民家庭的价值观中,他们期盼的是稳定和体面,但他依靠逗人发笑赖以谋生,而且竟然还要自由恋爱,这几乎算得上忤逆。
男孩的自我选择意味着动荡,自由,探索,以及放松和快乐——这一切都是标准的美国式的象征。
这已经奠定了一层悬念,一个已经彻底美国化的第二代移民,和他的仍然抱持着原生文化和习俗的父母之间,注定会爆发不可调和的矛盾。
只不过,长久以来,爆发被男孩用柔和的方式一次次延后了。
从这个角度去看,《大病》写的是个人化的故事,但却已经足以延展成为更广阔的,整体意义上的一个人群对文化隔阂和自由选择困境的描摹。
而女孩的昏迷,不只是病理意义上的,更是精神意义上的暂时“下线”,给库梅尔造成了一个短暂的极端环境,让他思索对于未来的选择,伴随着女孩的康复和醒来,库梅尔本身也经历了一次觉醒。
显然,这个故事有关爱情,勇敢和决断,更多的还涉及了隔阂,冲突和跨越障碍,有人简单粗暴地归纳,库梅尔是个渣男,因为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未想过如何认真对待一段感情,而是一次次和喜欢的女孩发生肉体关系,继而得过且过,在原生家庭的压力和对真正自由生活的向往之间首鼠两端。
但这种道德性的批评是肤浅的,一边是血亲和家人一边是寻求自我的本能,他两次崩溃时的呐喊其实更有力量,一次他对女孩说,“我是和1400多年的传统斗争”,另一次,他质问父母,“如果你们不想让我过上美国的生活,那为什么要带我移民到这里。
为什么明明生活在美国,却假装自己还在巴基斯坦?
”这不只是这一个男孩的困惑,也是众多移民的心声,他们抵达了自由之地,却依然困在自己执拗的文化里。
那或许是面对陌生,纷繁,多元世界的一种应激反应,越可以自由选择却越想缩回熟悉的躯壳,寻求熟稔带来的独特安全感。
他无法割断原生家庭,更无法放弃自己的未来。
这种困境,相较于粗暴的批评,更需要同情和悲悯。
这故事中的文化冲突,不只这一个,还有很多都犹如小小的暗礁般存在着,女孩的母亲对他打开心扉说起自己年轻时恋爱史,她出身军人家庭,而如今的丈夫曾经的男友却连汽车都不会修。
对于她来说,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隔阂同样需要解决。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911造成的心理芥蒂,饭桌上偶尔的谈起以及舞台下的起哄和冒犯,所以说,无论任何一个时代,环境之下,隔阂永远不会自然消失,它需要被正视和化解,懦弱的等待和搁置不解决任何问题。
其实,到了女孩的妈妈在舞台下为库梅尔拔刀相助的时候,一切就都明了了。
与其说,男孩在默默陪伴着昏迷中的女孩,不如说,库梅尔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在给自己诊疗。
他目睹了女孩一场身体上的大病,却治愈了自己心理层面的大病。
颠簸之后的平顺,敌对之后的拥抱,爱情超越了曾经的争吵,亲情战胜了传统和文化的桎梏,结尾的小小团圆都来之不易,一切隔阂都来自于人性之中的暗礁,解决这一切的方法也都潜藏在人性深处。
只看你是否愿意付出代价,坚韧、执着、不逃避地处理那一切。
感觉一般般。
整部电影故事情节很平淡,没有高潮,没有激情。
两个小时的英语片一直都在对话,而且语速很快,完全听不懂,只能看字幕,很累。
另一个是缺乏真实感。
我不相信一个传统的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青年,会去搞一夜情。
影片完全是站在西方标准上看待两个人的爱情关系的,也许男主确实想融入美国社会,过上标准的西方生活。
但我觉得,这只是一种梦想,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不同情男主,倒是觉得男主人公的父母很可怜。
他们真心爱自己的孩子,多少次为他找媳妇,毫无怨言。
面对这样一个离经叛道,死心塌地想找个洋妞过日子的儿子,他们真的很无奈,也很可怜。
来,戳这里,看原文(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黑girlTVshow”,等你添加哟)如果让我推荐【一杯红酒配电影,舒服窝在沙发里】这个环境下最适合看的电影我绝对毫不迟疑首推《大病》一暖到底的清醒脱俗爱情喜剧脱口秀演员男主(库梅尔)来自巴基斯坦随全家移民美国违背家族传统爱上白人女孩(艾米丽)这是男主的真实故事
两个有趣的灵魂相遇从【相遇】到【相恋】再到【互相伤害】超凡脱俗的清新感比【浪漫满屋】还浪漫
【笑点很多】每个梗都很自然抖出比如女主在男主家里发现了一盒子的相亲对象照片时说:【你是在选巴基斯坦下一任顶尖模特?
】
男主解释巴基斯坦包办婚姻的传统,换来了两人激烈争执。
库梅尔、艾米丽的爸爸妈妈在医院焦灼等着昏迷的艾米丽醒来时,爸爸问库梅尔对911的看法、立场(来自穆斯林的笑点)
还有,库梅尔为了躲避回家相亲,一直不接家人电话回到家妈妈责备库梅尔
成功的喜剧【是笑中有泪且笑完有思考的故事】 大病做到了泪点很多比如 艾米丽妈妈在库梅尔表演脱口秀被观众挑衅时,气急败坏的替库梅尔出气
其实妈妈明知女儿因为这段感情伤透了心,但看到男主受到哪怕一点言语上的欺负,也毫不犹豫挺身而出 妈妈那种【这是我的人,你敢动他试试】的奋力保护,让人感动还有库梅尔和艾米丽妈妈共同度过最难熬的一个夜晚 焦灼的等待,煎熬的内心努力做出轻松样子的回忆着艾米丽小时候的糗事
爸爸妈妈对待女儿病魔的勇气 对待事情乐观的态度对人真诚友善的微笑就好像和煦的阳光☀️还有艾米丽爸爸对爱的诠释 很特别的鸡汤感
很多泪点我都强忍着一直不哭 直到最后一幕没得到艾米丽原谅的库梅尔在没有艾米丽的城市里像往常一样表演脱口秀 艾米丽突然出现在观众席 笑嘻嘻说着第一次认识的玩笑 两人相视一笑
我简直想要在镜头前干一杯cheerio 大病打动人的不仅是温暖相依又真诚相待的家庭氛围还有对梦想坚持不懈的追求包括对爱情的追求来,戳这里,看原文
优秀的剧作,生活化且真诚,有点无敌艾伦的讽刺类段子的影子。算是对文化冲突议题的积极向剖析。
越后面越好
一场大病,面对自我,正视现实,进行补救,北上重来,爱情继续。还是典型的纽约风格,不过加了点穆斯林梗 PS.想起了《平淡无奇的孩子》 7.0
两位麻麻都好美啊……
还行,我本来以为是爆笑喜剧,结果却是爱情轻喜剧,男女主角都是路人颜值,故事很细腻,不过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披上民族和疾病的皮的常规爱情片。and也没感觉出男主有多爱女主
也没什么意思。
表演让人好出戏,还有就是过长
佐伊卡赞就是长了一副我理想中的女朋友的样子呀XD
不太电影 但每个人都好可爱 看哭
台词密度过高,如果好看还好,如果不好看就会显得聒噪。男主的演技也是令我劝退的原因之一。
温吞水电影,感觉还不如看一集豪斯医生。6
改编自编剧俩的真实爱情经历。有些台词太挑观众了,跟不上
故事流畅到飞起 台词写的好棒 推荐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靠这住院费得花到破产!
与时俱进的题材,很新颖的切入点,但作为轻喜剧,一切也只能浅尝辄止了。
真好,一切都那么温柔,一个人的生病,被治愈却是所有人,像活在童话里面一样。
男主的半自传体爱情小品,由和白人妻子相识相恋到结合的波折过程,引发了不同种族文化、不同家庭背景教育下的讨论与碰撞,掺杂着个人的梦想,极其具有私人情感,因此它传递出来的一切情感也显得那么真实动人。
题材很新颖,故事也挺有意思,男主刚开始渣男无比,最后我觉得是愧疚才让他对女主这么好 p.s巴基斯坦和印度好像啊
0916# 怎麼好意思跟別的女人演自己的愛情故事呢?/沒有被衝擊到,也沒有被感動到。更完全感受不到男女主角的火花,無法給分。/「這一切都是發生在我昏迷的時候。」